第兩千五百一十章趙禎的“相對論”

身處的位置不同看待問題的方式也不一樣,對於趙禎來說,民智初開是一件極爲有利的事情,不光是對大宋有利,對華夏漢家同樣有利。

這種有利是宏觀上的,是站在更高角度和層次上的,是一份強大的責任心,趙禎已經不侷限於大宋,而是把眼光放得更長遠,民智的開啓也許會影響到大宋,會出現許多變數,但在趙禎看來最終會使得華夏更加強大。

相比漫長的歷史,大宋一個王朝又算得上什麼?

也許大宋會更加強大,成爲周朝一般延續八百年;也許超越周朝延續千年,可這樣的歷史會更長遠嗎?

相對於大宋的延續和強大,華夏的強大和延續纔是最爲重要的,在趙禎看來眼下的大宋已經足夠強大,足夠延續甚至是超越之前的歷史。

趙禎和范仲淹探討的問題也從原本的世界觀變成了華夏的未來,這是一個更大的命題,也是一個讓人糾結且欲罷不能問題。

趙禎未來是奇蹟一般的存在,誰也不知道未來會變成什麼模樣,誰也不知道未來會便的好還是壞,但有一點趙禎和范仲淹兩人都可以肯定,那就是未來的大宋會變化的更快。

“官家,大宋的未來會是一副什麼模樣?”

對於范仲淹來說,趙禎幾乎是無所不知無所不能一樣,什麼事情都逃不過官家的法眼,越來越多的事情證明了他的猜想。

趙禎稍稍苦笑一下道:“未來會是什麼模樣誰又會知曉?朕只是做了一些在可見範圍內的預測罷了,就如同秋天來了稻穀便要成熟,冬天河水會結冰,朕只能遵循歷史進行預測,而眼下的大宋已經脫離了歷史,這樣的王朝還如何能以漢家原本的模樣來揣度他?”

范仲淹微微點頭,但還是提出不同的意見道:“官家,長遠的事情無法揣度,但眼下的事情卻是可以預測的,臣以爲大宋的未來可能會稍顯不同,您去了西面之後,國朝之內便以新君爲尊,朝堂上下必然會經過一段時間的迷茫,而新君也要在這段時間站穩腳跟纔是。”

不過是先天下之憂而憂的范仲淹,趙禎微微感嘆:“範相公能想到這一點朕很欣慰,朕需要的就是你在這段時間輔佐太子,也維持朝政,大宋之變不在於君王更替,而是在於思想之變,這是古今未有之大變,萬萬維持,方可歷久彌新!”

范仲淹當然知道自己肩膀上的重擔,看向趙禎的眼神也充滿了敬佩,多少君王在發現改革會動搖國朝之後便放棄了改革,因爲這段陣痛他們不願承受,或是王朝承受不起。

而官家不同,官家即便知道改革會讓大宋混亂一段時間,可他在看到改革而來的好處後,依舊堅持這麼做,這樣的決心和毅力古往今來君王之少有。

“這次傳位大典之後,晏殊也該回來了,他的才學和能力其實相當出衆,是輔佐新君的良才,官家臣請辭相位,請官家宣麻拜相晏殊!”

范仲淹在最後還是開口向趙禎請辭了,大宋的相公能在相位上穩坐這麼多年實屬少見,而范仲淹覺得自己的才學不及晏殊,果斷的辭相極爲符合他的人品作風。

趙禎卻擺了擺手道:“你剛剛也說了,朕傳位之後乃國朝動盪之時,這段時間你不能辭相,朕不準,且旭兒登基稱帝后,需要熟悉中樞事物的官員主持,你久任宰執不可推卸,至於晏殊朕已經給他準備好了官職,待他出使大秦回來後便可赴門下省侍中。”

范仲淹心悅誠服道:“官家,門下省侍中侍郎官價正二品,掌出納帝命,緝熙皇極,總典吏職,贊相禮儀,以和萬邦,以弼庶務,所謂佐天子而統大政者也!官家此舉穩妥,可令晏殊心安!凡軍國之務,與臣下參而總焉,坐而論之,舉而行之,此其大較也,亦可使之施展胸中抱負。”

趙禎點了點頭:“朕之前因其古板刻意收益清貴之官,近文章,多典籍,最貴者不過經筵日講,眼下卻瞧見他已然不同,該出就職於中樞。晏殊之纔在深,在廣,凡朝野之事,可常備詢問,範相公該多引導其勸誡新君!”

范仲淹恭敬的向趙禎施禮道:“臣遵官家旨意!”

瞧見趙禎交代完之後便向秘閣之外走去,范仲淹不禁感嘆趙禎的思慮周全,作爲皇帝他幾乎把能夠想到和安排到的事情全部做好,甚至連晏殊回朝之後的差遣都準備好,這是極其不容易的事情。

范仲淹覺得自己因爲有這樣的皇帝而感到慶幸,不光是他自己,他覺得任何一個活在這個時代的人都應該感到慶幸。

什麼樣的帝王有官家這般的恆心與決心?一改穩妥之法,大刀闊斧的進行改革,什麼樣的帝王能夠有這樣的魄力?

這樣的帝王雖然少之又少,但卻不是沒有,並且在范仲淹看來,文治武功能和官家比肩的也不是沒有,但所做出的成就能和官家比肩的卻是絕無僅有。

在他看來趙武靈王當初傳位太子不過是那個時代迫不得已而爲之的辦法,趙國不是大一統的王朝,所以趙武靈王爲的是防止自己突然戰死而不得已傳位太子。

而大宋不同,官家幾乎橫掃四周的強敵,給了大宋最穩定的環境,在這種環境下沒有威脅的大宋根本就不需要這麼做。

皇帝是這天下間最強大的存在,最至高無上的存在,是漢家的天子,擁有無盡的財富和權利,不是隨隨便便就能捨棄的。

而官家卻能如此堅決且毅然決然的放棄皇位,傳位太子,這需要多麼強大的意志和魄力?

范仲淹就是因爲這一點纔是死心塌地的爲趙禎效力的,一個把自己私慾放到了最後的人,這樣的人難道不值得尊敬?不值得自己去效忠?

但事實上范仲淹錯了,在他看來皇位是至高無上的存在,可在趙禎的眼中那個職位是個枷鎖,是一個囚禁皇帝的牢籠,天下人都會盯着你的一舉一動,文武百官都會注意你的言行。

他自從坐上了皇帝寶座開始,就整日謹小慎微,也終於知道爲何歷史上的宋仁宗半夜喝口羊湯都費勁,沒辦法,天下人都盯着你呢!

第六百六十一章各軍動向第三百一十一章君看偃革後,便是太平秋。第兩千二百三十一章一丘之貉的“反擊”第九百七十章永遠叫不醒裝睡的人第一千六百五十三章契丹有子第一千五百八十二章真正的殺招第兩千一百八十七章趙禎的“胡蘿蔔”第一千二百三十四章義舉第四百一十三章遼皇春獵第一千五百四十章大宋的四大宗教第一千六百二十三章血汗工廠第一千三百零二章乘勝追擊第二百一十一章皇帝的夢想第兩千五百九十三章祝您活到一百二十歲第七百二十章歷史的巧合第一千四百七十三章乾坤在握第一千七百九十一章趙禎心中的理想第六百二十四章城破第八百零二章最後一根稻草第一千八百六十五章再次上演的強盜邏輯第兩千二百七十七章吐蕃人眼中的希望第九百八十二章宋遼之間的心思第一千五百九十八章鑌鐵之心第一千五百一十四章聲東擊西第一千九百三十九章密林索蹤第六百二十九章太后之謎第兩千三百三十七章殘酷的道理第兩千二百八十四章四方雲動第一千零四十一章大宋出了個蘇武第三百九十四章烏骨部的叛變第七百七十五章析津府,北京城第兩千五百九十二章遙遠的“京觀”第兩千五百二十六章世界的橋樑第二百一十一章皇帝的夢想第一千五百二十四章愚蠢的代價第一千零一十三章華夏的“狗皮膏藥”第八百三十六章李元昊之死第兩千一百三十七章宗教的利弊第六百第五十五章進退之道第兩千四百二十四章上都護府第兩千一百八十六章階級矛盾第一千五百一十五章血肉之下的本來面目第九百七十七章有能力的人第一百九十六章廬陵歐陽修第兩千六百零五章東西方的“朋友”第五百六十九章瘋掉的信然第五百四十一章人間煉獄第一千八百三十一章小手段不足大謀第一千零六十九章堂食棚子中的郝一口第兩千一百六十一章契丹人的福利第一千一百零五章戰爭已經開始第兩千五百三十七章尼西亞之戰第兩千三百九十二章“十六衛”的作用第兩千五百三十一章一切爲了利益第兩千六百二十六章趙禎的興京第九百八十五章駛往星辰大海第兩千三百五十章蔡伯俙的“摳門”第一千五百六十八章無處不在的大宋商賈第一千八百八十六章是人還是神?第七百六十一章日本?天皇?我大宋不認!第兩千三百四十八章時代的規則第五百七十一章殺機第七百五十二章大宋的海外駐軍第一千七百零七章知府事曾鞏第四百一十章密謀第一千四百五十八章蕭撻裡的計劃第九百一十三章欲將輕騎逐第一千三百二十八章送瘟神第一千八百五十七章殺雞儆猴第一千六百二十三章血汗工廠第一千二百三十一章惡魔來襲第八百三十章禍根第一千七百零五章大宋之局第兩千六百一十三章西方的聖人第六百三十六章迷局第兩千二百八十四章四方雲動第一千九百五十二章聖人由誰祭?第一千五百二十二章偷樑換柱第兩千二百九十五章帝王所憂第一百九十六章廬陵歐陽修第兩千二百八十五章“第一生產力”第六百零一章清障第五百七十四章魔鬼的手段第一千八百七十二章鵬珈羅與八百壯士第六百第五十九章長刀飲血第七十五章開山鑿石,其威初現第一千九百五十八章角廝羅之叛第四百九十章衍聖公第一千六百四十九章以戰養戰第八十五章智慧宮第一千二百零八章遼朝的火藥彈第兩千一百三十八章奎大的蹤跡第九百七十三章一石二鳥第一百四十章民心所向第七百一十九章神奇的羊毛第六百九十七章被神化的皇帝第四百七十七章意外收穫的蒸汽機第兩千二百三十七章帝國資本的力量第一千七百九十九章宋之兵甲第一千八百零七章狼狽爲奸的事情總會發生
第六百六十一章各軍動向第三百一十一章君看偃革後,便是太平秋。第兩千二百三十一章一丘之貉的“反擊”第九百七十章永遠叫不醒裝睡的人第一千六百五十三章契丹有子第一千五百八十二章真正的殺招第兩千一百八十七章趙禎的“胡蘿蔔”第一千二百三十四章義舉第四百一十三章遼皇春獵第一千五百四十章大宋的四大宗教第一千六百二十三章血汗工廠第一千三百零二章乘勝追擊第二百一十一章皇帝的夢想第兩千五百九十三章祝您活到一百二十歲第七百二十章歷史的巧合第一千四百七十三章乾坤在握第一千七百九十一章趙禎心中的理想第六百二十四章城破第八百零二章最後一根稻草第一千八百六十五章再次上演的強盜邏輯第兩千二百七十七章吐蕃人眼中的希望第九百八十二章宋遼之間的心思第一千五百九十八章鑌鐵之心第一千五百一十四章聲東擊西第一千九百三十九章密林索蹤第六百二十九章太后之謎第兩千三百三十七章殘酷的道理第兩千二百八十四章四方雲動第一千零四十一章大宋出了個蘇武第三百九十四章烏骨部的叛變第七百七十五章析津府,北京城第兩千五百九十二章遙遠的“京觀”第兩千五百二十六章世界的橋樑第二百一十一章皇帝的夢想第一千五百二十四章愚蠢的代價第一千零一十三章華夏的“狗皮膏藥”第八百三十六章李元昊之死第兩千一百三十七章宗教的利弊第六百第五十五章進退之道第兩千四百二十四章上都護府第兩千一百八十六章階級矛盾第一千五百一十五章血肉之下的本來面目第九百七十七章有能力的人第一百九十六章廬陵歐陽修第兩千六百零五章東西方的“朋友”第五百六十九章瘋掉的信然第五百四十一章人間煉獄第一千八百三十一章小手段不足大謀第一千零六十九章堂食棚子中的郝一口第兩千一百六十一章契丹人的福利第一千一百零五章戰爭已經開始第兩千五百三十七章尼西亞之戰第兩千三百九十二章“十六衛”的作用第兩千五百三十一章一切爲了利益第兩千六百二十六章趙禎的興京第九百八十五章駛往星辰大海第兩千三百五十章蔡伯俙的“摳門”第一千五百六十八章無處不在的大宋商賈第一千八百八十六章是人還是神?第七百六十一章日本?天皇?我大宋不認!第兩千三百四十八章時代的規則第五百七十一章殺機第七百五十二章大宋的海外駐軍第一千七百零七章知府事曾鞏第四百一十章密謀第一千四百五十八章蕭撻裡的計劃第九百一十三章欲將輕騎逐第一千三百二十八章送瘟神第一千八百五十七章殺雞儆猴第一千六百二十三章血汗工廠第一千二百三十一章惡魔來襲第八百三十章禍根第一千七百零五章大宋之局第兩千六百一十三章西方的聖人第六百三十六章迷局第兩千二百八十四章四方雲動第一千九百五十二章聖人由誰祭?第一千五百二十二章偷樑換柱第兩千二百九十五章帝王所憂第一百九十六章廬陵歐陽修第兩千二百八十五章“第一生產力”第六百零一章清障第五百七十四章魔鬼的手段第一千八百七十二章鵬珈羅與八百壯士第六百第五十九章長刀飲血第七十五章開山鑿石,其威初現第一千九百五十八章角廝羅之叛第四百九十章衍聖公第一千六百四十九章以戰養戰第八十五章智慧宮第一千二百零八章遼朝的火藥彈第兩千一百三十八章奎大的蹤跡第九百七十三章一石二鳥第一百四十章民心所向第七百一十九章神奇的羊毛第六百九十七章被神化的皇帝第四百七十七章意外收穫的蒸汽機第兩千二百三十七章帝國資本的力量第一千七百九十九章宋之兵甲第一千八百零七章狼狽爲奸的事情總會發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