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兩千五百一十章趙禎的“相對論”

身處的位置不同看待問題的方式也不一樣,對於趙禎來說,民智初開是一件極爲有利的事情,不光是對大宋有利,對華夏漢家同樣有利。

這種有利是宏觀上的,是站在更高角度和層次上的,是一份強大的責任心,趙禎已經不侷限於大宋,而是把眼光放得更長遠,民智的開啓也許會影響到大宋,會出現許多變數,但在趙禎看來最終會使得華夏更加強大。

相比漫長的歷史,大宋一個王朝又算得上什麼?

也許大宋會更加強大,成爲周朝一般延續八百年;也許超越周朝延續千年,可這樣的歷史會更長遠嗎?

相對於大宋的延續和強大,華夏的強大和延續纔是最爲重要的,在趙禎看來眼下的大宋已經足夠強大,足夠延續甚至是超越之前的歷史。

趙禎和范仲淹探討的問題也從原本的世界觀變成了華夏的未來,這是一個更大的命題,也是一個讓人糾結且欲罷不能問題。

趙禎未來是奇蹟一般的存在,誰也不知道未來會變成什麼模樣,誰也不知道未來會便的好還是壞,但有一點趙禎和范仲淹兩人都可以肯定,那就是未來的大宋會變化的更快。

“官家,大宋的未來會是一副什麼模樣?”

對於范仲淹來說,趙禎幾乎是無所不知無所不能一樣,什麼事情都逃不過官家的法眼,越來越多的事情證明了他的猜想。

趙禎稍稍苦笑一下道:“未來會是什麼模樣誰又會知曉?朕只是做了一些在可見範圍內的預測罷了,就如同秋天來了稻穀便要成熟,冬天河水會結冰,朕只能遵循歷史進行預測,而眼下的大宋已經脫離了歷史,這樣的王朝還如何能以漢家原本的模樣來揣度他?”

范仲淹微微點頭,但還是提出不同的意見道:“官家,長遠的事情無法揣度,但眼下的事情卻是可以預測的,臣以爲大宋的未來可能會稍顯不同,您去了西面之後,國朝之內便以新君爲尊,朝堂上下必然會經過一段時間的迷茫,而新君也要在這段時間站穩腳跟纔是。”

不過是先天下之憂而憂的范仲淹,趙禎微微感嘆:“範相公能想到這一點朕很欣慰,朕需要的就是你在這段時間輔佐太子,也維持朝政,大宋之變不在於君王更替,而是在於思想之變,這是古今未有之大變,萬萬維持,方可歷久彌新!”

范仲淹當然知道自己肩膀上的重擔,看向趙禎的眼神也充滿了敬佩,多少君王在發現改革會動搖國朝之後便放棄了改革,因爲這段陣痛他們不願承受,或是王朝承受不起。

而官家不同,官家即便知道改革會讓大宋混亂一段時間,可他在看到改革而來的好處後,依舊堅持這麼做,這樣的決心和毅力古往今來君王之少有。

“這次傳位大典之後,晏殊也該回來了,他的才學和能力其實相當出衆,是輔佐新君的良才,官家臣請辭相位,請官家宣麻拜相晏殊!”

范仲淹在最後還是開口向趙禎請辭了,大宋的相公能在相位上穩坐這麼多年實屬少見,而范仲淹覺得自己的才學不及晏殊,果斷的辭相極爲符合他的人品作風。

趙禎卻擺了擺手道:“你剛剛也說了,朕傳位之後乃國朝動盪之時,這段時間你不能辭相,朕不準,且旭兒登基稱帝后,需要熟悉中樞事物的官員主持,你久任宰執不可推卸,至於晏殊朕已經給他準備好了官職,待他出使大秦回來後便可赴門下省侍中。”

范仲淹心悅誠服道:“官家,門下省侍中侍郎官價正二品,掌出納帝命,緝熙皇極,總典吏職,贊相禮儀,以和萬邦,以弼庶務,所謂佐天子而統大政者也!官家此舉穩妥,可令晏殊心安!凡軍國之務,與臣下參而總焉,坐而論之,舉而行之,此其大較也,亦可使之施展胸中抱負。”

趙禎點了點頭:“朕之前因其古板刻意收益清貴之官,近文章,多典籍,最貴者不過經筵日講,眼下卻瞧見他已然不同,該出就職於中樞。晏殊之纔在深,在廣,凡朝野之事,可常備詢問,範相公該多引導其勸誡新君!”

范仲淹恭敬的向趙禎施禮道:“臣遵官家旨意!”

瞧見趙禎交代完之後便向秘閣之外走去,范仲淹不禁感嘆趙禎的思慮周全,作爲皇帝他幾乎把能夠想到和安排到的事情全部做好,甚至連晏殊回朝之後的差遣都準備好,這是極其不容易的事情。

范仲淹覺得自己因爲有這樣的皇帝而感到慶幸,不光是他自己,他覺得任何一個活在這個時代的人都應該感到慶幸。

什麼樣的帝王有官家這般的恆心與決心?一改穩妥之法,大刀闊斧的進行改革,什麼樣的帝王能夠有這樣的魄力?

這樣的帝王雖然少之又少,但卻不是沒有,並且在范仲淹看來,文治武功能和官家比肩的也不是沒有,但所做出的成就能和官家比肩的卻是絕無僅有。

在他看來趙武靈王當初傳位太子不過是那個時代迫不得已而爲之的辦法,趙國不是大一統的王朝,所以趙武靈王爲的是防止自己突然戰死而不得已傳位太子。

而大宋不同,官家幾乎橫掃四周的強敵,給了大宋最穩定的環境,在這種環境下沒有威脅的大宋根本就不需要這麼做。

皇帝是這天下間最強大的存在,最至高無上的存在,是漢家的天子,擁有無盡的財富和權利,不是隨隨便便就能捨棄的。

而官家卻能如此堅決且毅然決然的放棄皇位,傳位太子,這需要多麼強大的意志和魄力?

范仲淹就是因爲這一點纔是死心塌地的爲趙禎效力的,一個把自己私慾放到了最後的人,這樣的人難道不值得尊敬?不值得自己去效忠?

但事實上范仲淹錯了,在他看來皇位是至高無上的存在,可在趙禎的眼中那個職位是個枷鎖,是一個囚禁皇帝的牢籠,天下人都會盯着你的一舉一動,文武百官都會注意你的言行。

他自從坐上了皇帝寶座開始,就整日謹小慎微,也終於知道爲何歷史上的宋仁宗半夜喝口羊湯都費勁,沒辦法,天下人都盯着你呢!

第兩千五百五十六章皇帝的手段第九百一十三章欲將輕騎逐第兩千三百六十章突如其來第一千二百零二章遼朝的柱石第兩千一百三十六章東城豪門的利用第六百九十三章遼朝撤軍第一千二百七十九章遼朝漢臣第兩千零六十二章轄騎滿街纔是禍第兩千四百二十章節東方一直在改變着西方第兩千三百四十五章追捕密探第兩千三百一十三章君臣聚第一千二百二十八章商賈之分第兩千兩百一十二章內侍殿頭第一百九十五章遊俠兒第六百八十七章投名狀第兩千零八十四章罪人的底線第兩千二百二十六章敵人還是朋友?第一百七十六章斥責朝臣(第二更奉上)第兩千二百九十七章大宋的火車第四百六十六章驟起的波瀾第一千二百六十一章御藥院的內侍第兩千五百九十三章祝您活到一百二十歲第兩千一百六十八章三方糾纏第一千五百八十九章契丹的盟友第一千五百七十七章皇帝的大手筆第一千五百零七章唯有利益永恆第兩千一百九十五章皇帝的侄子第一千二百一十五章偉大還是瘋狂第一千四百八十五章天下無知己第一千一百零六章開國伯與長城第一千六百九十二章年關之亂第兩千二百四十八章帝國資本的大鱷第七百八十一章沒佔到便宜就是吃虧第一千九百三十五章流言與突圍第兩千三百一十六章華夏的傳承與帝王的傳承第一千八百四十六章被圈養的天竺人第九百九十六章大宋天軍第一百二十章溜門撬鎖第四十五章離別第七百五十二章大宋的海外駐軍第四百七十一章巫蠱之術第二百六十六章碩大的好人卡第二百六十七章趙禎手中的大錘第一千三百九十二章宴無好宴第一千五百九十七章高麗的困局第一千九百八十七章吐蕃最聰明的兩個人結盟了第一百一十八章傳國玉璽第二百七十一章李元昊第一百八十九章子弟兵第兩千二百六十九章賭徒的最後一搏第七百九十七章打破人口天花板第二百六十三章大風起兮雲飛揚第一千一百零七章大宋的速度第兩千一百九十二章宗室們的“公平”第八百九十五章老農賀禮價千金第九十八章東宮第兩千零一十四章統帥的天賦第六十五章以退爲進第一千二百二十七章天下行商第一千四百二十七章各自的小算盤第一百四十七章水能載舟亦能煮粥第一千三百零二章乘勝追擊第六十六章八賢王?八大王!第九百一十九章無解的天子,不甘的鳳凰第兩千二百四十三章趙仲旻之死第一千九百零三章戰爭的序幕拉開第兩千一百一十八章彌勒教的今生第四百六十七章天堂與地獄的距離第一千七百八十四章契丹人入宋第一千九百五十四章華燈初上第一千四百一十五章宋遼掙西域第兩千三百三十六章將欲取之,必先與之第六百零五章按捺不住的遼人第兩千四百四十八章趙旭的改革第兩千三百九十章沒有救援,也不會有救援第一千八百二十四章大宋的蘭州第八百九十七章紮營博浪沙第二百三十八章綠車旄節第兩千四百二十章節東方一直在改變着西方第九百二十三章公主是親閨女啊!第一千零七十四章蘇軾的交子戰爭第兩千五百零九章大地是圓的?!第一千八百零四章封鎖天竺,禁絕往來第一千八百八十九章天竺人的反撲第一千四百五十章宋遼的區別第一百五十六章兄終弟及第兩千三百六十四章“輸不起”的王朝第一千八百七十章那爛陀寺第兩千零八十四章罪人的底線第四百三十一章大宋的未來第四百七十四章劍指南海第一千三百二十八章送瘟神第四百八十一章雲南舊事第五百四十四章遼朝來使第一千二百六十二章消失的破虜營第五百七十七章陰差陽錯第一千五百三十二章打擊根源第九百一十四章大雪滿弓刀第七百五十三章正旦朝會第三百一十七章公主尚嫁(上)
第兩千五百五十六章皇帝的手段第九百一十三章欲將輕騎逐第兩千三百六十章突如其來第一千二百零二章遼朝的柱石第兩千一百三十六章東城豪門的利用第六百九十三章遼朝撤軍第一千二百七十九章遼朝漢臣第兩千零六十二章轄騎滿街纔是禍第兩千四百二十章節東方一直在改變着西方第兩千三百四十五章追捕密探第兩千三百一十三章君臣聚第一千二百二十八章商賈之分第兩千兩百一十二章內侍殿頭第一百九十五章遊俠兒第六百八十七章投名狀第兩千零八十四章罪人的底線第兩千二百二十六章敵人還是朋友?第一百七十六章斥責朝臣(第二更奉上)第兩千二百九十七章大宋的火車第四百六十六章驟起的波瀾第一千二百六十一章御藥院的內侍第兩千五百九十三章祝您活到一百二十歲第兩千一百六十八章三方糾纏第一千五百八十九章契丹的盟友第一千五百七十七章皇帝的大手筆第一千五百零七章唯有利益永恆第兩千一百九十五章皇帝的侄子第一千二百一十五章偉大還是瘋狂第一千四百八十五章天下無知己第一千一百零六章開國伯與長城第一千六百九十二章年關之亂第兩千二百四十八章帝國資本的大鱷第七百八十一章沒佔到便宜就是吃虧第一千九百三十五章流言與突圍第兩千三百一十六章華夏的傳承與帝王的傳承第一千八百四十六章被圈養的天竺人第九百九十六章大宋天軍第一百二十章溜門撬鎖第四十五章離別第七百五十二章大宋的海外駐軍第四百七十一章巫蠱之術第二百六十六章碩大的好人卡第二百六十七章趙禎手中的大錘第一千三百九十二章宴無好宴第一千五百九十七章高麗的困局第一千九百八十七章吐蕃最聰明的兩個人結盟了第一百一十八章傳國玉璽第二百七十一章李元昊第一百八十九章子弟兵第兩千二百六十九章賭徒的最後一搏第七百九十七章打破人口天花板第二百六十三章大風起兮雲飛揚第一千一百零七章大宋的速度第兩千一百九十二章宗室們的“公平”第八百九十五章老農賀禮價千金第九十八章東宮第兩千零一十四章統帥的天賦第六十五章以退爲進第一千二百二十七章天下行商第一千四百二十七章各自的小算盤第一百四十七章水能載舟亦能煮粥第一千三百零二章乘勝追擊第六十六章八賢王?八大王!第九百一十九章無解的天子,不甘的鳳凰第兩千二百四十三章趙仲旻之死第一千九百零三章戰爭的序幕拉開第兩千一百一十八章彌勒教的今生第四百六十七章天堂與地獄的距離第一千七百八十四章契丹人入宋第一千九百五十四章華燈初上第一千四百一十五章宋遼掙西域第兩千三百三十六章將欲取之,必先與之第六百零五章按捺不住的遼人第兩千四百四十八章趙旭的改革第兩千三百九十章沒有救援,也不會有救援第一千八百二十四章大宋的蘭州第八百九十七章紮營博浪沙第二百三十八章綠車旄節第兩千四百二十章節東方一直在改變着西方第九百二十三章公主是親閨女啊!第一千零七十四章蘇軾的交子戰爭第兩千五百零九章大地是圓的?!第一千八百零四章封鎖天竺,禁絕往來第一千八百八十九章天竺人的反撲第一千四百五十章宋遼的區別第一百五十六章兄終弟及第兩千三百六十四章“輸不起”的王朝第一千八百七十章那爛陀寺第兩千零八十四章罪人的底線第四百三十一章大宋的未來第四百七十四章劍指南海第一千三百二十八章送瘟神第四百八十一章雲南舊事第五百四十四章遼朝來使第一千二百六十二章消失的破虜營第五百七十七章陰差陽錯第一千五百三十二章打擊根源第九百一十四章大雪滿弓刀第七百五十三章正旦朝會第三百一十七章公主尚嫁(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