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百第五十五章進退之道

趙禎的話讓在場的衆人目瞪口呆,所有人驚訝的望着他,不知官家所謂的探親是如何探法……

將士們的家眷散落在大宋境內,即便是最近的真定府距離析津府也有幾百裡的路程,年輕力壯的還好些,上了歲數的人如何前來探親?

看着狄青夏竦等人大眼瞪小眼的樣子,趙禎微笑道:“所謂的探親其實便是讓將士們的家眷沿着公路運送物資,朝廷提供一路上的所需,包括馬車,牛車,草料,盤纏等等,他們只需把東西運送到析津府便可。”

夏竦皺眉道:“那上了年歲的人該如何?”

沒等趙禎回答,包拯便接上道:“其實不需這樣,每個村莊鄉鎮街坊派出一個德高望重之人,組織年輕力壯的青年便可,這些人就從將士們的年輕族兄弟中抽取。”

趙禎稍稍給出一個建議,手下的文臣便主動的開始分析和解決,這便是他們的作用,皇帝給出一個大方向,自然不會去考慮細節的問題,否則皇帝早就累死了!

“那此事便交由夏竦包拯你們二人操辦,務必審慎細緻,軍中無小事,探親之事關係到將士們的戰力不可懈怠!”

夏竦和包拯對視一眼齊齊拜下:“臣尊陛下旨意!”

探親一事對武將來說是個大包袱,但對文臣來說卻是不然,只要規劃好,有條不紊的進行,其實這事並不是很難解決,文臣最善於做的便是統籌規劃。

探親的人數太多?那便限制年齡派遣代表。路途太過遙遠?那就朝廷貼補路費。朝廷有虧損?那就讓他們運送物資。總有辦法扭虧轉盈,把探親規劃好!

但探親這種奇思妙想也只有趙禎能想到,夏竦和包拯這樣的文官不會,也不能考慮這種問題,這便是上下之別。

將士的思鄉之情被順利解決,這讓狄青放下了心中的唯一擔心,此刻大軍在外,補給充足,再加上軍心穩定,只要指揮得當基本上就沒有太大的問題。

遼朝遲遲按兵不動,對大宋的壓力很大,現在後患已除,狄青有千百種辦法試探騷擾遼人。

趙禎很快便給了他機會:“狄青,你是朕的大將軍,你便說說接下來該如何?”

趙禎的話讓在場的文臣心中驚訝,從太宗開始,大宋的歷代帝王都不會請教武將用兵一事,太宗更是把所有指揮權緊緊的抓在手中。

現如今官家卻如此開明,這樣的詢問基本上等同於把兵權下放到狄青手中。

狄青激動的起身,他明白官家的意思,戰鬥時的指揮權和現在的兵權完全不同,只要官家同意自己的觀點,那就意味着自己可以隨意安排北伐的禁軍,權利之大往日不可想象。

即便是心中激動,狄青依然保持大將之風,引領衆人來到一旁的帳篷中,這有趙禎派人測繪的標準輿圖。

“啓奏官家,軍心一旦穩定,將士們的思鄉之情平息下去後必然會升起建功立業之心,此時是調整作戰方式最好的時候,往昔多是遼人奇襲我大宋邊地,如今我大宋良馬數萬,甲冑堅固,利劍鋒芒,何不以牙還牙?”

狄青的提議讓趙禎眼前一亮,自己只想到了龜縮防禦,用大宋強大的物質基礎把奉聖州和析津府變成銅牆鐵壁,卻忘記了進攻是最好的防守。

雖說以不變應萬變,可龜縮防禦到底不過是消極防禦而已,這和原先大宋的防禦政策基本相同,大概自己還是受到老爹影響的多吧。

“狄卿家的意思是我大宋騎兵主動出擊,以遊騎,打草谷之法騷擾遼軍?”

狄青點頭道:“官家聖明,此法一可練兵與邊地,二可給遼人以壓威懾,三可起到窺探敵情之功。”

經過狄青的解釋,不光趙禎滿意,衆人也是連連點頭,曹瑋和楊懷玉更是滿意,對於他們來說狄青是在給他們送軍功!

曹瑋和楊懷玉駐軍之地皆是要衝,騷擾遼人他們當仁不讓。

趙禎瞧見了他們眼中的喜悅,這兩人雖不是頂頂的帥才,但領兵作戰還是相當不錯,曹瑋中規中矩,楊懷玉銳意進取,總有出彩的地方。

經過趙禎的改變,大宋的文臣一般不在兵事上發表過多的意見,他們都知道官家最厭惡文臣把政治上的手段帶到兵事之中。

包拯瑣事衆多先行離開,得了好處的楊懷玉和曹瑋連連告退,他們要趕回自己的駐地謀劃出兵事宜,狄青找了個藉口也走掉,唯獨留下夏竦站在原地。

這麼多年的相處,趙禎對於朝中的這些老狐狸的脾氣早已是摸得透透的,就像文臣瞭解他自己一樣。

完全不搭理夏竦,趙禎習慣性的把剛剛商議的事情隨手記錄在隨筆之上,這是他的習慣,也方便內侍整理記錄成冊。

等待許久的夏竦發現如果自己不說話官家怕是絕不會開口,無奈的嘆息一聲道:“官家北伐以快一年,析津府,奉聖州大局以定,不知官家何時還朝?”

趙禎眉頭一挑:“怎麼,朝中文臣已有不滿之語?”

夏竦微微搖頭道:“官家乃天子君上,應坐守一國之都,如今東京城只留下太子皇后,實屬不妥,在加趙允讓一事,朝臣多有上諫。”

趙禎笑了笑,夏竦果然是要勸自己回朝的,這在他的意料之中,對於朝臣來說把皇帝守在眼前纔是最放心的。

“朕現在可走不得,軍心動盪要是沒朕在這裡壓着還不知成什麼模樣,看似小小的事情卻能影響整個戰局,東京城有太子皇后就夠了,不需朕去安心,可這裡離不開朕。東京城雖然看似動盪,可卻不會升起太大波瀾,但析津府和奉聖州不同,稍有不慎便會易手,遼人遲遲不動便是在尋覓機會,朕走不得!”

夏竦知道自己勸不動趙禎露出無奈的苦笑道:“老臣知道,官家身在何處便能安定一方,可一國之君遠征定要保證京都安定,否則必生大亂!趙允讓只不過是癡心妄想的蠢貨,但他之後會不會還有人窺伺九鼎之位?陛下北伐大定,以使得遼人龜縮不前,此時正是回京還朝的大好時機啊!”

趙禎默默不語,夏竦的話也代表了大宋絕大多數的文臣想法,但此時不是退讓的時候,北伐對大宋來說尤爲重要,文臣看到大軍深入敵境,並連連戰勝之後便開始飄飄然了起來,也把勝利看的稀疏平常,他們不知道大宋付出了多大的代價才取得如此驚人的戰果。

從倭國運來的白銀大部分投入到了燕雲的土地上,或是補給軍隊,或是用於建設,而國庫的稅銀也多用於給出徵將士作爲犒賞只用,總的來說大宋並未從這次戰爭中獲得太多的實際利益,但趙禎依然堅持的原因是燕雲之地對大宋的戰略意義是花錢也買不到的。

第五百七十五章收尾第一千三百二十三章炎宋興第四百二十一章皇帝親臨第一千三百一十四章躍然紙上的王安石第一千零一十四章帝王不行於色第兩千四百二十四章上都護府第三百一十六章柳三變的故事第兩千六百二十六章趙禎的興京第一千五百七十三章侵略如火第一千三百八十四章喝最烈的酒…………第五百九十二章端午與足球第一千二百六十四章新年並非新氣象第八百四十六章取捨之道第一千六百九十三章大宋的“給予”“索取”第一千九百二十七章放棄第九百六十一章善與惡第六十六章八賢王?八大王!第四百一十九章正大光明第八百九十四章西夏不過是一顆棋子第六百九十八章歷史的天空第兩千三百章帝王“得意”事第九百零六章被小屁孩搶女人……第四百二十八章元昊之志第四百零二章雙管齊下第兩千三百六十四章“輸不起”的王朝第一千二百五十四章資本的力量(上)第五百七十章黎明第八十七章倭女第一千七百九十七章官員的權與責第三十九章寒冷的冬天第九百三十章真假災民第二百四十二章多保真的“天宮”第一千四百三十章不可敵第十五章該出手時就出手!第兩千一百一十二章融入其中第兩千五百一十章趙禎的“相對論”第一千七百六十五章借刀殺人第七百三十三章冬至到來第兩千二百六十八章貸之利與弊第兩千二百二十七章精明的康巴人第一千七百零八章孤軍北上第一百三十四章天命所歸第一千三百一十三章中京道的意義第五百五十二章“趙二爺爺”留下的難題第一千三百一十六章困龍第兩千四百五六十章北上的列車第一千四百八十二章改革與祖宗之法第四十六章面見羣臣第一千零九十四章崩塌第七百九十九章天下大同第兩千六百二十五章回家第一千九百一十五章“老朋友”約翰第兩千五百一十七章蔡伯俙的“陷阱”第一千八百八十二章首鼠兩端第兩千四百三十二章大宋的智慧第一千零四十七章華夏的智慧第四百八十五章皇帝釀啤酒第一千七百章蔡伯俙的“慾望”第兩千四百七十七章一場特殊的旅行第一千零八章母儀天下、艸盛上出第五百三十四章宋軍突至第兩千二百九十一章趙禎的“惡趣”第五百八十三章“意外”泄漏的消息第兩千六百四十三章泰西州的地位第五百五十六章祥瑞天降第一百四十九章猶太商人與大馬士革刀第五百六十章少一個子都不行第一百一十五章皇城大火!第一千九百八十八章贊普和論逋第五百二十六章賀蘭山下的大火第五百零六章大宋商賈第一千八百六十九章伏擊第兩千零二十五章漢家的通病第兩千三百六十八章吐蕃雜兵第一千四百一十七章戰爭前的第一個犧牲品第八百二十三章冉冉老將至,何時返故鄉第兩千一百八十五章御史的價值觀第八百九十一章 鳳章宮前梧桐樹,梧桐樹下立鳳凰第九百三十章真假災民第兩千三百三十四章大宋的走私第兩千一百六十九章今日海東州第四百三十七章迫在眉睫第九百七十二章來自遼朝的冤大頭第兩千四百八十章老兵不畏死,只圖百戰歸第兩千五百三十章有其父必有其子第一千七百四十六章北戍司第一千三百四十九章神都再現第兩千四百五十七章舊漕新運第三十一章初遇楊家第一千六百九十八章一場“小鬧劇”第八百五十八章無題(下)第八百思十七章回回炮第二百七十七章老狐狸的手段第一千二百九十六章飛地就再飛一會第兩千五百零七章范仲淹的腦殼第六百零四章今軍無事,就使蹴鞠第六百二十章被害妄想狂第一千七百四十六章北戍司第一千七百三十一章呼倫貝爾第四十六章面見羣臣
第五百七十五章收尾第一千三百二十三章炎宋興第四百二十一章皇帝親臨第一千三百一十四章躍然紙上的王安石第一千零一十四章帝王不行於色第兩千四百二十四章上都護府第三百一十六章柳三變的故事第兩千六百二十六章趙禎的興京第一千五百七十三章侵略如火第一千三百八十四章喝最烈的酒…………第五百九十二章端午與足球第一千二百六十四章新年並非新氣象第八百四十六章取捨之道第一千六百九十三章大宋的“給予”“索取”第一千九百二十七章放棄第九百六十一章善與惡第六十六章八賢王?八大王!第四百一十九章正大光明第八百九十四章西夏不過是一顆棋子第六百九十八章歷史的天空第兩千三百章帝王“得意”事第九百零六章被小屁孩搶女人……第四百二十八章元昊之志第四百零二章雙管齊下第兩千三百六十四章“輸不起”的王朝第一千二百五十四章資本的力量(上)第五百七十章黎明第八十七章倭女第一千七百九十七章官員的權與責第三十九章寒冷的冬天第九百三十章真假災民第二百四十二章多保真的“天宮”第一千四百三十章不可敵第十五章該出手時就出手!第兩千一百一十二章融入其中第兩千五百一十章趙禎的“相對論”第一千七百六十五章借刀殺人第七百三十三章冬至到來第兩千二百六十八章貸之利與弊第兩千二百二十七章精明的康巴人第一千七百零八章孤軍北上第一百三十四章天命所歸第一千三百一十三章中京道的意義第五百五十二章“趙二爺爺”留下的難題第一千三百一十六章困龍第兩千四百五六十章北上的列車第一千四百八十二章改革與祖宗之法第四十六章面見羣臣第一千零九十四章崩塌第七百九十九章天下大同第兩千六百二十五章回家第一千九百一十五章“老朋友”約翰第兩千五百一十七章蔡伯俙的“陷阱”第一千八百八十二章首鼠兩端第兩千四百三十二章大宋的智慧第一千零四十七章華夏的智慧第四百八十五章皇帝釀啤酒第一千七百章蔡伯俙的“慾望”第兩千四百七十七章一場特殊的旅行第一千零八章母儀天下、艸盛上出第五百三十四章宋軍突至第兩千二百九十一章趙禎的“惡趣”第五百八十三章“意外”泄漏的消息第兩千六百四十三章泰西州的地位第五百五十六章祥瑞天降第一百四十九章猶太商人與大馬士革刀第五百六十章少一個子都不行第一百一十五章皇城大火!第一千九百八十八章贊普和論逋第五百二十六章賀蘭山下的大火第五百零六章大宋商賈第一千八百六十九章伏擊第兩千零二十五章漢家的通病第兩千三百六十八章吐蕃雜兵第一千四百一十七章戰爭前的第一個犧牲品第八百二十三章冉冉老將至,何時返故鄉第兩千一百八十五章御史的價值觀第八百九十一章 鳳章宮前梧桐樹,梧桐樹下立鳳凰第九百三十章真假災民第兩千三百三十四章大宋的走私第兩千一百六十九章今日海東州第四百三十七章迫在眉睫第九百七十二章來自遼朝的冤大頭第兩千四百八十章老兵不畏死,只圖百戰歸第兩千五百三十章有其父必有其子第一千七百四十六章北戍司第一千三百四十九章神都再現第兩千四百五十七章舊漕新運第三十一章初遇楊家第一千六百九十八章一場“小鬧劇”第八百五十八章無題(下)第八百思十七章回回炮第二百七十七章老狐狸的手段第一千二百九十六章飛地就再飛一會第兩千五百零七章范仲淹的腦殼第六百零四章今軍無事,就使蹴鞠第六百二十章被害妄想狂第一千七百四十六章北戍司第一千七百三十一章呼倫貝爾第四十六章面見羣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