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百九十章衍聖公

時間就像一個溫柔的小偷,總能無聲無息的把最寶貴的東西從人們身邊悄無聲息的偷走,歲月蹉跎,一晃眼年關將至,大宋將迎來全新的一年,新的一年自然有新的年號,皇帝把這一年的年號定爲景祐。

當然這是從中書省送來的一堆年號中選取的,趙禎在看到景祐的年號後毫不猶豫的選擇了它,不是因爲這個年號有多好,而是他想繼承原先的歷史。

雖然歷史已經能被他改變的面目全非,但趙禎覺得還是應當這麼做,往昔的大宋和現如今的大宋形成了強烈的對比,自己應該算得上是比宋仁宗更爲優秀的。

臘月二十九,趙禎毫不猶豫的下旨宣佈冊封曲阜孔家嫡長子,孔子四十五代孫孔道輔爲衍聖公,一時間天下大震!

大慶殿中,所有人都被這條突如其來的冊封給震住了,即便是兩府相公稍稍收到一些風聲,可卻沒想到官家的動作如此之快,給孔氏後人的冊封如此之高!

直接封公爵,還是響噹噹的衍聖公,這在整個大宋僅次於王爵之下,甚至衍聖公的名頭比嗣王還要高上一等!

嗣王在大宋就是個擺設,誰不知道大宋皇子封王者,王爵僅止其身?

而子孫無問嫡庶,以其中最長一人封公,其餘子孫不過是承蔭入仕,爲環衛官,再以序遷轉,與異姓貴官蔭子入仕一般,必須歷任年深,排資歷,方特封以王爵。

衍聖公就是除了親王第二高的爵位,如何不讓朝中的文武驚訝。

但孔道輔畢竟是孔子嫡親的直系子孫,前朝多有冊封,唯獨到了大宋還沒有什麼封爵,原先還頂着大唐文宣公的名頭,說出去確實讓大宋不體面,官家這麼做倒也是無可厚非。

唯獨讓衆人不明白的是昨日孔道輔當朝提議遷都之事,且被官家留身奏事,衆人都以爲他會被官家斥責,今日都是等着看他孔道輔笑話的,誰曾想居然直接被封了衍聖公!

在衆人轉不過來的時候,趙禎又是補刀:“孔道輔,上前聽旨!”

孔道輔今日穿着樸素,腰間的玉佩,玉帶,掛飾一律沒有,只單單一件朝服,一塊笏板便孑然一身的來了,稍稍整理一下便出班道:“臣孔道輔敬聽聖諭!”

“孔道輔,朕封你孔氏嫡出子孫爲衍聖公世襲罔替與國同休,然孔氏子孫不得入仕,不得蔭補,爲人師表選有德者充任書院山長,你可記下?”

“臣謹遵陛下聖諭!”

譁……文武官員站班的隊伍一下忍不住爆發出嗡嗡聲,世襲罔替與國同休?不得入仕,不得蔭補?這就是相當於給了孔家無上的榮耀並束之高閣,剝奪了孔氏子孫做官的道路,在許多人看來這根本就是天方夜譚。

殿中御史自己都被這突如其來的一幕驚呆了,站在原地聽着朝臣們的交談,手裡的兩塊笏板如同擺設,讓趙禎不滿的望了他一眼。

三才站在一邊驚奇的望着大殿,這還是大慶殿第一次出現如此奇景,要不是官員頭上戴着的長翅帽,這些人非得把腦袋湊到一起去不成!

趙禎扭頭看向三才,這貨居然還一副看好戲的樣子,沒看見孔道輔的臉頰都抽抽了嗎?

輕咳一聲驚醒三才道:“別看熱鬧了,敲板!”

三才趕緊擊打手中的板子,清脆如玉的聲音在大殿中響起,衆人慢慢的回過神來,剛剛官家的旨意對他們的衝擊實在太大了些,以至於此時還沒反映過來。

殿中御史趕緊補救,擊打自己手中的朝班開始維護起朝堂的秩序,此時他才感覺到官家的目光不善。

等整個大慶殿中鴉雀無聲的時候,趙禎這纔開口道:“着將作監挑選能工巧匠按親王制修繕曲阜孔府。”

這是實實在在的給予一切親王待遇,但誰都知道官家把孔家的入仕之途給徹底切斷了。

孔道輔再次拜下:“謝陛下隆恩!”

夏竦站在一邊不屑一顧的撇了撇嘴,就爲了求穩把自己整個家族的前途葬送掉,這簡直是愚蠢至極,微微擡頭偷瞄了一眼上首的趙禎,不用說這定然是出自官家的手筆。

和夏竦不同,魯宗道則是微微點頭,在他看來孔道輔犧牲孔家後輩的入仕一途,卻爲整個孔家爭得了昌盛。

沒有哪個家族是長盛不衰的,孔家想要保證家族的昌盛那就必須要犧牲掉一些東西,捨得,捨得,有舍纔有得,即便是孔家子弟沒有入仕的希望,但單單一個衍聖公的爵位就足以。

在魯宗道看來,孔家以詩書傳家,以禮樂繼世,自然就該教書育人,讀書做學問,沒事扎到這朝堂的渾水之中幹嘛,就孔道輔而言,他便是個入仕失敗的例子。

魯宗道能做到副相的位置,才學和見識還是有的,孔家人入仕天生就有一道枷鎖在他們的頭上,家規,德行必須在外人面前表現出上上之舉,稍有隱私也會被人家抓住然後用來攻擊。

孔道輔年輕的時候和別的官員一起去妓館,眠花宿柳之後同僚無事,只他一人被御史彈劾,援引孔家規矩,禮法不存爲由,數次上疏先帝,致使先帝大怒斥責。

單單是這種小事便讓他吃虧,如何大展拳腳?

朝堂多了個衍聖公,卻少了一幫孔家子孫,這對許多人來說是極好的事情,沒有孔家人入仕的朝堂自然也少了些許競爭,給更多的年輕人留下了機會。

要知道經過系統的禮法教育,孔家後人個個知書達理,極得他人尊重,自然也被官家看重,提拔,升遷也高人一等,說實話對於他孔家得了衍聖公的爵位讓許多人嫉妒,但嫉妒的同時也鬆了口氣,孔家的子嗣將會退出大宋的朝堂,成爲有教無類的教書先生。

散朝之後,所有的文武官員幾乎都三三兩兩的聚集在一起,就連兩府相公也是如此,今天官家封爵孔氏後人衍聖公,着實給大宋掀起一場震動,不單單是皇宮裡的官員,當趙禎的聖旨昭告天下的時候,民間的百姓也跟着炸開了鍋。

第一千五百四十章大宋的四大宗教第兩千五百零六章趙禎的“野心”第一千六百二十二章魔高一尺道高一丈第四百七十一章於無聲處聽驚雷第四百六十一章榷場第兩千零六十九章包拯纔是殺手鐗第一千二百五十八章誰動了皇權?第一千七百三十二章哲爾克的心思第二百章真相第兩千零五十二章局面清晰第一千三百一十四章躍然紙上的王安石第兩千一百三十五章角鬥第四百七十一章於無聲處聽驚雷第一千二百六十五章遼朝的矛盾第兩千三百六十一章以卵擊石第九十五章鋼鐵洪流,如山入牆!第一千四百二十二章困與可笑之處第九百二十三章公主是親閨女啊!第一千六百九十九章上京城的早膳第兩千三百一十一章斷裂的“圓環”第一千零二十二章飛蛾撲火第兩千四百六十八章“出其不意”第一千九百十五章宋人的信仰第三百一十八章萬千吉兆,盛世佳節(下)第一千五百八十九章契丹的盟友第一千八百三十六章天竺還不夠慘第兩千四百二十六章“扶上馬”第一千二百四十九章天家的守歲第兩千零八十一章叛逃的邊軍第兩千四百四十五章趙禎的陰謀第九百零六章被小屁孩搶女人……第兩千一百九十一章太宗的“成事不足”第四百一十四章各懷心思的遼朝母子第一千六百九十八章一場“小鬧劇”第兩千零七章君臣對奏第八百九十四章郝一口,好一張口第兩千零一十九章宋軍初敗第九百七十章永遠叫不醒裝睡的人第一千七百九十七章官員的權與責第二十四章師妹王柔第一千九百一十五章“老朋友”約翰第兩千五百四十四章遠攻近交?第六百零二章劍走偏鋒的援軍第一千五百八十一章十面埋伏第一千零八十七章修長城,城難修第一百二十二章佳人待君歸第兩千四百八十七章大宋的飛地第一千四百一十一章溫柔的陷阱第一千零六章夜下帝后第兩千三百四十五章追捕密探第兩千四百五十七章舊漕新運第一千八百三十二章國事家事第一千五百三十五章太子的手段第兩千二百八十九章作惡的人第一千四百一十七章戰爭前的第一個犧牲品第兩千六百二十四章抽絲剝繭第六百九十五章燕雲光復帶來的經濟利益第二百三十五章東方巨響第一千零六十五章大宋的第一道安保第兩千三百九十四章吐蕃人的圍攻第三百九十四章烏骨部的叛變第一千二百六十六章戰爭的導火線第六百零七章天下事,往往不按計劃來……第兩千二百九十六章術與道第一千八百一十八章什麼能取代十六衛?第一千五百零四章有朋自西方來第一千九百七十五章另闢蹊徑第一千九百一十二章帝國的力量,馬木留克騎兵第兩千四百六十九章大宋的“指導思想”第兩千四百零八章噶日噠措的選擇第一千九百六十八章瘋狂生長的陰謀第九百四十二章大宋火器營第兩千兩百零二章天子伴讀第兩千四百二十二章最後的對話第九百八十一章蔡伯希的決死之心第兩千四百六十七章好皇帝?第兩千零四十七章角廝羅的小九九第兩千五百六十五章沙漠中的收穫第一百一十八章傳國玉璽第一千四百九十六章皇帝挖的坑第四百二十七章帳中對第六百九十八章歷史的天空第一千零九十三章官子之禍第一千五百二十九章開門,朕回家了!第兩千五百三十四章興慶府第兩千四百四十七章睡個安穩覺第一千零八章母儀天下、艸盛上出第一千八百四十六章被圈養的天竺人第四百四十章火炮初現第二百七十五章皇帝夫婦的配合第兩千零八十五章利益的朋友靠不住第兩千四百四十八章趙旭的改革第兩千四百二十五章遺忘的“角落”第一千九百四十八章“送藥”第兩千四百五十九章歷史的車輪第兩千一百七十四章佛門與白蓮第一千三百四十六章文帝之舉第一百一十五章皇城大火!第一千八百八十六章是人還是神?第兩千二百三十七章帝國資本的力量
第一千五百四十章大宋的四大宗教第兩千五百零六章趙禎的“野心”第一千六百二十二章魔高一尺道高一丈第四百七十一章於無聲處聽驚雷第四百六十一章榷場第兩千零六十九章包拯纔是殺手鐗第一千二百五十八章誰動了皇權?第一千七百三十二章哲爾克的心思第二百章真相第兩千零五十二章局面清晰第一千三百一十四章躍然紙上的王安石第兩千一百三十五章角鬥第四百七十一章於無聲處聽驚雷第一千二百六十五章遼朝的矛盾第兩千三百六十一章以卵擊石第九十五章鋼鐵洪流,如山入牆!第一千四百二十二章困與可笑之處第九百二十三章公主是親閨女啊!第一千六百九十九章上京城的早膳第兩千三百一十一章斷裂的“圓環”第一千零二十二章飛蛾撲火第兩千四百六十八章“出其不意”第一千九百十五章宋人的信仰第三百一十八章萬千吉兆,盛世佳節(下)第一千五百八十九章契丹的盟友第一千八百三十六章天竺還不夠慘第兩千四百二十六章“扶上馬”第一千二百四十九章天家的守歲第兩千零八十一章叛逃的邊軍第兩千四百四十五章趙禎的陰謀第九百零六章被小屁孩搶女人……第兩千一百九十一章太宗的“成事不足”第四百一十四章各懷心思的遼朝母子第一千六百九十八章一場“小鬧劇”第兩千零七章君臣對奏第八百九十四章郝一口,好一張口第兩千零一十九章宋軍初敗第九百七十章永遠叫不醒裝睡的人第一千七百九十七章官員的權與責第二十四章師妹王柔第一千九百一十五章“老朋友”約翰第兩千五百四十四章遠攻近交?第六百零二章劍走偏鋒的援軍第一千五百八十一章十面埋伏第一千零八十七章修長城,城難修第一百二十二章佳人待君歸第兩千四百八十七章大宋的飛地第一千四百一十一章溫柔的陷阱第一千零六章夜下帝后第兩千三百四十五章追捕密探第兩千四百五十七章舊漕新運第一千八百三十二章國事家事第一千五百三十五章太子的手段第兩千二百八十九章作惡的人第一千四百一十七章戰爭前的第一個犧牲品第兩千六百二十四章抽絲剝繭第六百九十五章燕雲光復帶來的經濟利益第二百三十五章東方巨響第一千零六十五章大宋的第一道安保第兩千三百九十四章吐蕃人的圍攻第三百九十四章烏骨部的叛變第一千二百六十六章戰爭的導火線第六百零七章天下事,往往不按計劃來……第兩千二百九十六章術與道第一千八百一十八章什麼能取代十六衛?第一千五百零四章有朋自西方來第一千九百七十五章另闢蹊徑第一千九百一十二章帝國的力量,馬木留克騎兵第兩千四百六十九章大宋的“指導思想”第兩千四百零八章噶日噠措的選擇第一千九百六十八章瘋狂生長的陰謀第九百四十二章大宋火器營第兩千兩百零二章天子伴讀第兩千四百二十二章最後的對話第九百八十一章蔡伯希的決死之心第兩千四百六十七章好皇帝?第兩千零四十七章角廝羅的小九九第兩千五百六十五章沙漠中的收穫第一百一十八章傳國玉璽第一千四百九十六章皇帝挖的坑第四百二十七章帳中對第六百九十八章歷史的天空第一千零九十三章官子之禍第一千五百二十九章開門,朕回家了!第兩千五百三十四章興慶府第兩千四百四十七章睡個安穩覺第一千零八章母儀天下、艸盛上出第一千八百四十六章被圈養的天竺人第四百四十章火炮初現第二百七十五章皇帝夫婦的配合第兩千零八十五章利益的朋友靠不住第兩千四百四十八章趙旭的改革第兩千四百二十五章遺忘的“角落”第一千九百四十八章“送藥”第兩千四百五十九章歷史的車輪第兩千一百七十四章佛門與白蓮第一千三百四十六章文帝之舉第一百一十五章皇城大火!第一千八百八十六章是人還是神?第兩千二百三十七章帝國資本的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