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兩千三百五十章蔡伯俙的“摳門”

蔡伯俙擔任的是涼州轉運使,同時也負責調配從大宋腹地抵達青海路的軍需,這些軍需中最主要的便是糧食,其他的纔是衣物,器械。

楊懷玉也在等待,眼下三十萬大軍駐紮在青海路,每日所耗萬巨,但蔡伯俙這位後勤官一直在拖延時間。

大軍現在所用的是早早便在青海路安頓下來的糧食,但這些糧食只能夠大軍在撐半個月,半個月後若大軍糧草不至,除了搶百姓的糧食外,他只能率軍撤離。

此時的蔡伯俙卻在涼州不斷的積攢糧食,卻一車也不往青海路發,前來交接的背嵬軍後勤官已經急的直跳腳,他不光是負責背嵬軍的後勤,甚至還要負責三十萬大軍的總後勤,楊懷疑已經把調度之權交給了他,若是不能把糧食運到青海路,除了把自己的腦袋運過去別無他法!

“蔡轉運使,眼下三十萬大軍只帶着半個月的糧食和物資駐紮在青海路,若是您還不下令運糧,不出十天大軍必然要在青海路就食!青海路本就不產糧,到時百姓的日子必然難過,你我都拖不得干係!”

蔡伯俙看着眼前張冒氣急敗壞的模樣眯着眼睛道:“本官當然知曉!就食青海路有何不可?別和我說青海路沒有糧食!每年從關中運往青海路的糧食可不在少數!”

“但那些不是軍糧!”

“笑話!難道三司沒有付給你們“就食”的官鈔?!這在當年北伐契丹之時便已經定下的事情楊懷玉難道不知?大軍就食與邊,若糧草充沛,可三司撥款撲買糧草!”

張冒盯着蔡伯俙道:“明明是你涼州轉運使負責運糧,大軍出征之前楊帥便把那些錢財用作將士撫卹之用,楊帥說了,誰動誰死!”

“現在你們必須要用那些官鈔,眼下還不是運糧的時候!”

“憑什麼!?”

張冒已經動了真怒,大軍在外若是因糧草而耽擱,甚至產生譁變,後果不堪設想,便是眼下大宋的軍隊紀律過人也難免出現營嘯之類的事情。

自古以來用兵皆是“兵馬未動糧草先行”,宋軍能夠攜帶乾糧趕路也不過維持數日的功夫而已,能如同大宋一般維持半個月幾乎不可能。

張冒看着蔡伯俙堅決的模樣,把手摸向腰間的橫刀,他已經開始懷疑眼前在大宋鼎鼎大名的蔡伯俙是不是背叛了大宋。

蔡伯俙淡然的望着已經把手搭在橫刀上的張冒道:“你是軍武院中培養出來的新起之秀,這麼年輕便有這般的地位不容易,你要是敢拔刀,四周的神射手必會取你性命!”

張冒看着周圍卻沒有發現蔡伯俙口中神射手的蹤跡,但他隱隱的感覺到四周有人在窺探他,尤其是身後的方向,脖子上的汗毛都忍不住炸了起來。

還爲待其說話,蔡伯俙卻開口道:“告訴楊懷玉,那些錢他用不了多少,把錢拿出來買糧吧!”

張冒狐疑的望向蔡伯俙:“轉運使這話是什麼意思?”

蔡伯俙冷聲到:“讓你把消息帶回去,難道你聽不懂嗎?”

說完蔡伯俙便把一個木匣塞到了張冒的手中:“把這個錦匣傳給楊懷玉,他打開之後便會知曉,速速回去,莫要在本官這裡耽誤時間,免得他楊懷玉着急了!”

張冒看着手中的錦匣有些驚訝,上面大大的令字不是出自參謀兵事院,而是出自兵部!

兵部負責調兵遣將,參謀兵事院負責部署,這帶着大大“令”字的錦匣出自兵部,而不是參謀兵事院,這便是蹊蹺的地方。

張冒發現了不妥,但卻看到蔡伯俙嚴厲的眼神,心中雖然不服,但此事不是自己能夠決定的。

張冒甩袖而去,但到門口的時候卻突然聽到蔡伯俙的話:“很快就會有糧商前往青海路,到時便有地方買糧食,大軍只需要在青海路就食,別的事情暫時還不用楊懷玉操心,待時機成熟,自然會讓他出兵的。”

張冒不是第一天進入朝堂,蔡伯俙話裡有話的感覺讓他瞬間胸口一顫,回首看向蔡伯俙的眼神充滿了驚訝和不解。

但蔡伯俙卻並沒有回答他什麼,而是轉身進入內堂,邊上的僕役已經過來送客,張冒完全沒有留下來的必要。

一路上他都在思考蔡伯俙說的話,畢竟都是在朝堂上摸爬滾打出來的,誰也不是傻子,眼下蔡伯俙的回答很清楚,就是要讓楊懷玉把從三司領來的錢先用掉。

那些錢是楊帥作爲大軍出征之後撫卹陣亡將士的,輕易根本就不能動,這幾乎是大宋各軍的規矩,出兵之前給足將士以底氣,讓他們知道不會出現“馬革裹屍”的悲慘,纔會讓大軍氣勢高漲,悍不畏死,最少戰死之後能夠獲得朝廷的追贈,以及賞賜撫卹的同時,還能得到這份額外的撫卹,多了一重保障。

蔡伯俙言之鑿鑿的讓他告訴楊懷玉可以使用這筆錢,不用擔心,那便是後續會有人把這筆錢給補上,要麼便是另一個讓張冒不敢往下想的事情。

另一種可能便是,此次出兵根本就不需要青海路的三十萬大軍作爲主力攻伐!

用三司的支度錢作爲撫卹已經是宋軍出兵的習慣,只有在不作爲主力的時候才把這支度錢作爲購買糧草之用,因爲不作爲主力,便沒有多少傷亡,支度錢也不可能用光餘下的便足夠付給陣亡將士所用。

張冒不敢再想下去,他要迅速趕回青海路,蔡伯俙交給楊懷玉的兵部令匣很可能就是用兵時間以及方向。

一路上張冒不敢耽擱,騎馬趕回了青海路,當他抵達大軍駐紮之地時,所有人都看到了他身後的空空如也,除了跟隨的親兵外便再也沒有任何東西。

這讓軍中的將士議論紛紛,而楊懷玉卻並沒有立刻發怒,也沒有要求軍法從事,相反而是望着張冒道:“蔡伯俙和你說了什麼?”

楊懷玉和蔡伯俙是舊相識,雖然不能說是心有靈犀,但卻也是極爲了解,蔡伯俙不可能背叛大宋,更不可能背叛官家。

如今張冒空手而歸,必有原因。

第九百五十三章地主家也沒有餘糧啊!第一章博物館驚魂夜第一千六百九十章蔡伯俙的外交第八百八十九章叛逆覆滅第兩千二百九十九章漢家變了第一百二十一章神州赤縣,華夏正朔第五百八十九章春風吹,戰鼓擂第一千五百二十五章無形的較量第四百三十三章皇后的恐慌第兩千五百一十九章西方的聖城第八百零二章最後一根稻草第一千七百二十九章契丹的陰謀第七百九十九章天下大同第兩千五百五十章非同一般的張王氏第一千零四十六章重開都護府第兩千零四十八章天地不仁第一千九百九十二章漢人的史書第一千七百二十九章契丹的陰謀第兩千兩百零一章出人意料的結果第兩千二百一十九章三司會審第兩千三百三十二章在船上……第七百五十八章打破時代寧靜的鳴笛(上)第兩千零七十七章消失的巡城司第九百五十九章歸於王化第一千五百六十七章英魂歸故里第兩千六百二十章萬民宮第七百八十九章大宋的羊毛第一千三百一十七章耶律賈第四百一十六章大宋的廣告第兩千四百八十章老兵不畏死,只圖百戰歸第一千五百三十五章太子的手段第三百七十二章兩軍對壘第兩千一百五十二章政治正確第兩千二百三十章期盼已久的“商爭”第兩千二百三十章期盼已久的“商爭”第兩千二百三十三章五權,五枚第一千零三十七章送死可不行!三百八十章党項求放過第一千八百零二章大宋商賈的吸血能力第五百七十二章中箭第一千九百二十四章圖格魯克的直覺第一千零七十九章大海即是歸宿第一千三百六十五章敕諭第一千八百三十九章大宋該動手了第三百一十一章君看偃革後,便是太平秋。第五百一十一章價值幾何第一千四百零八章花樣百出第一千五百五十二章上元佳節第二百八十八章不同的待遇第七百二十三章火車的作用第七百三十九章大慶殿中不見君!第八百五十七章無題(上)第兩千四百七十一章前往神都第六百四十五章網中魚第二百三十一章大宋啓示錄第一千四百九十章分割皇權!第一千七百三十章敵烈部的智者第一千零七十四章蘇軾的交子戰爭第九百八十九章羨慕與仰視第一千九百八十二章離開神都第一千六百八十八章契丹的財富第八百八十二章秘閣商議第兩千一百二十五章揭露人性第一千八百零五章人分幾等?第兩千二百八十九章作惡的人第兩千零七章君臣對奏第兩千二百二十六章敵人還是朋友?第兩千五百八十一章大宋優越的科舉制度第八百三十一章沒藏訛龐的邀請第一千二百一十二章完顏烏古乃的“幫忙”第四十五章離別第七百三十六章禍不單行第一百五十八章三棱軍刺與破甲錐第一千九百二十二章大到讓自己恐懼第三百五十五章交易第兩千五百七十三章阿母城的“主人”第一千三百三十章蘇軾的奇謀第六百三十六章迷局第一千五百六十七章英魂歸故里第八百八十四章皇帝的“情書”第五百七十七章陰差陽錯第七十二章劉娥背後的女人第一千五百七十一章太祖是穿越者嗎?第一千零三十二章平安京之亂第五百九十三章夏竦與包拯第九百四十五章不拘一格降人才第一千九百一十三章和談?沒有可能!第兩千六百一十章趙昀的西方之旅(下)第一千二百四十三章來自遠方的消息第兩千五百五十四章紮根西北的柳永第九百六十一章善與惡第二百一十五章設宴羣臣第六百四十三章無形張開的網第一千四百七十六章漢家的大氣魄第三百二十章雪災中的柳三變第一千四百一十二章遼朝的態度第一千二百九十章遼朝變天第兩千二百八十一章盯梢客裴七郎第一千四百六十六章神都往事第三百五十八章回程
第九百五十三章地主家也沒有餘糧啊!第一章博物館驚魂夜第一千六百九十章蔡伯俙的外交第八百八十九章叛逆覆滅第兩千二百九十九章漢家變了第一百二十一章神州赤縣,華夏正朔第五百八十九章春風吹,戰鼓擂第一千五百二十五章無形的較量第四百三十三章皇后的恐慌第兩千五百一十九章西方的聖城第八百零二章最後一根稻草第一千七百二十九章契丹的陰謀第七百九十九章天下大同第兩千五百五十章非同一般的張王氏第一千零四十六章重開都護府第兩千零四十八章天地不仁第一千九百九十二章漢人的史書第一千七百二十九章契丹的陰謀第兩千兩百零一章出人意料的結果第兩千二百一十九章三司會審第兩千三百三十二章在船上……第七百五十八章打破時代寧靜的鳴笛(上)第兩千零七十七章消失的巡城司第九百五十九章歸於王化第一千五百六十七章英魂歸故里第兩千六百二十章萬民宮第七百八十九章大宋的羊毛第一千三百一十七章耶律賈第四百一十六章大宋的廣告第兩千四百八十章老兵不畏死,只圖百戰歸第一千五百三十五章太子的手段第三百七十二章兩軍對壘第兩千一百五十二章政治正確第兩千二百三十章期盼已久的“商爭”第兩千二百三十章期盼已久的“商爭”第兩千二百三十三章五權,五枚第一千零三十七章送死可不行!三百八十章党項求放過第一千八百零二章大宋商賈的吸血能力第五百七十二章中箭第一千九百二十四章圖格魯克的直覺第一千零七十九章大海即是歸宿第一千三百六十五章敕諭第一千八百三十九章大宋該動手了第三百一十一章君看偃革後,便是太平秋。第五百一十一章價值幾何第一千四百零八章花樣百出第一千五百五十二章上元佳節第二百八十八章不同的待遇第七百二十三章火車的作用第七百三十九章大慶殿中不見君!第八百五十七章無題(上)第兩千四百七十一章前往神都第六百四十五章網中魚第二百三十一章大宋啓示錄第一千四百九十章分割皇權!第一千七百三十章敵烈部的智者第一千零七十四章蘇軾的交子戰爭第九百八十九章羨慕與仰視第一千九百八十二章離開神都第一千六百八十八章契丹的財富第八百八十二章秘閣商議第兩千一百二十五章揭露人性第一千八百零五章人分幾等?第兩千二百八十九章作惡的人第兩千零七章君臣對奏第兩千二百二十六章敵人還是朋友?第兩千五百八十一章大宋優越的科舉制度第八百三十一章沒藏訛龐的邀請第一千二百一十二章完顏烏古乃的“幫忙”第四十五章離別第七百三十六章禍不單行第一百五十八章三棱軍刺與破甲錐第一千九百二十二章大到讓自己恐懼第三百五十五章交易第兩千五百七十三章阿母城的“主人”第一千三百三十章蘇軾的奇謀第六百三十六章迷局第一千五百六十七章英魂歸故里第八百八十四章皇帝的“情書”第五百七十七章陰差陽錯第七十二章劉娥背後的女人第一千五百七十一章太祖是穿越者嗎?第一千零三十二章平安京之亂第五百九十三章夏竦與包拯第九百四十五章不拘一格降人才第一千九百一十三章和談?沒有可能!第兩千六百一十章趙昀的西方之旅(下)第一千二百四十三章來自遠方的消息第兩千五百五十四章紮根西北的柳永第九百六十一章善與惡第二百一十五章設宴羣臣第六百四十三章無形張開的網第一千四百七十六章漢家的大氣魄第三百二十章雪災中的柳三變第一千四百一十二章遼朝的態度第一千二百九十章遼朝變天第兩千二百八十一章盯梢客裴七郎第一千四百六十六章神都往事第三百五十八章回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