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千七百零七章知府事曾鞏

一地的繁華靠的不是單一產業,而是複合型的,不光有勞力輸出,還要有產品輸出才行,當然服務業也少不了。

上京城之所以如此繁榮便是因爲這裡各行各業都有,互相之間相輔相成,各取所需,也各有其能,趙禎在上京城中並非閒逛,而是觀察這座城市的發展。

歐陽修推薦的崇文苑大學士曾鞏已經調任臨橫府知府事,這纔剛剛上任三天,便已經開始“燒火”了,雖說有蔡伯俙這個轉運使在,但蔡伯俙在臨走之前把一些相關事物託付給他,他也沒有推諉怠慢。

曾鞏此人的才學趙禎不甚瞭解,關於他印象最深的還是那篇文章通達的《墨池記》,這所謂的墨池便是王右軍王羲之的墨池。

文章寫的不錯,以中王羲之墨池遺蹟入筆,巧妙機智地借題發揮,但文章之中單單撇下“墨池”之真假不着一言,而是重點論及王羲之本人,說明了他的聰明。

要知道這墨池真假早已沒有定論,而州學教授王盛請他爲“晉王右軍墨池”作記,又不好推脫,於是便只取其中意境而書。

表明王羲之的成功取決於其後天的不懈努力,順理成章的強調了學習的重要性,而非這墨池的真假,其中的智慧讓人讚歎。

歐陽修像自己推薦過曾鞏,更是以這片《墨池記》爲引,說明曾鞏的政治智慧,當然他的能力也不差,否則也不會在任太平州擔任司法參軍的時候得到上峰特別的好評。

說他明習律令,量刑適當,無有錯漏,亦無冤判,百姓鄉民具服。

大宋朝堂開始了唯纔是舉,任用年輕之風,於是歐陽修推薦,范仲淹作保,纔給了曾鞏這次出任一州知府事的機會,當然爲其三年,若是政績欠佳,或是皇帝不滿意,還會“打回原形”,繼續去崇文苑做案牘檢討之職。

而趙禎這次便是去往曾鞏所在的臨橫府府衙一觀究竟,到底這曾鞏值不值得歐陽修推薦以及范仲淹作保。

要知道他擔任臨橫府知府一事受到了很多反對,即便是坐鎮神都的太子趙旭也是不看好的,認爲應該派遣一員久經朝堂的能臣幹吏前來臨橫府,如此才能完成自己規定的目標,並配合好蔡伯俙這個轉運使。

臨橫府雖是大宋的一府之地,但卻意義非凡,也是一個獨立的路治,爲的就是區別北京路而特也在這片地方設立臨橫路,方便以後的疆土擴大和管轄。

臨橫府的一府之地要遠比一般的州府面積打的多,同時也有大量的軍隊駐紮其中,地位完全不輸路治,甚至有過之而無不及。

所以每日處理的事物也比一般的州府要多得多,趙禎走到府衙所在的時候就被門口的衙役攔了下來,這些衙役可不是朝廷徵召的,而是曾鞏從當地百姓中徵召。

個個都是曾經的軍伍老兵,一言一行,一舉一動便看得清楚,站在門口如同將軍行轅的護衛親兵,單單是儀態就讓人威刑肅物,整個府衙的肅殺之氣也立刻體現。

趙禎忍不住點頭,而那衙役瞧見趙禎的態度卻皺眉上前,右手在左胸錘了一下問到:“不知這位前來府衙所爲何事?”

趙禎笑了笑:“你是軍伍出生吧?老兵來這府衙當差可覺得失了身份?往往都是從民間抽調不良人爲之的。”

衙役大量了趙禎一下:“軍中男兒到了府衙又如何,大老爺說了,在這裡一樣能建功立業,保得百姓平安,亦是一方好男兒!不知臺端何許人也?前來何事?”

“尋人!”

三才在邊上早已不耐煩,也不知官家和這廝殺漢有什麼好囉嗦的,直接進門便是。

見三才的模樣那衙役不以爲意,他知道趙禎纔是主事之人,完全不理會三才的表情:“不知所尋何人?”

趙禎見衙役的目光始終盯着自己,笑着開口道:“尋你家大老爺。”

不曾想那衙役反身從鼓架子上取下一塊木瀆後,再次開口道:“姓甚名誰?何處人氏?是否官身?前來尋大老爺幹什麼?公事私誼?”

趙禎和三才目瞪口呆半晌,趙禎開口道:“問這些作甚?”

“你連個拜帖都沒有,更是沒有官身的證明,再者又不是擊鼓鳴冤前來告狀,當然要問的清楚!”

趙禎想想也是,自己還從未拜訪過某人,更別說準備拜帖了,三才這貨更是從來沒準備過這東西。

見趙禎和三才這對主僕呆立原地,衙役再次開口道:“話也和你明說,若是因私誼前來,大老爺一概不見,若是爲公事,待木牘送入,大老爺分輕重緩急而見,若是有關民生,大老爺立見!”

“那前來擊鼓申冤呢?”

衙役指了指邊上的鳴冤鼓道:“現在擊鼓,便可入內,大老爺即刻升堂判案,這臨橫府不同於大宋其他州府,只有府衙一座衙門,提刑司還沒有,由大老爺暫代。”

“這到真是不錯,某這次來是尋私誼,你家大老爺在忙都要見某!”

趙禎本以爲如此強硬的語氣必會使得衙役通報,誰知他卻翻了個眼皮:“大老爺說了,私誼不見!若是公事兩位請回,大老爺酉時三刻下職,倒是能不能進後衙便看二位的造化了。”

“還當真是鐵面般的人物啊!”

三才低聲對趙禎道:“官家這個曾鞏當真是有一套,油鹽不進,軟硬不吃。”

趙禎來了興趣,瞧着這衙役道:“你原是效力那一軍的?”

衙役像南方神都城的方向舉手拱了拱:“某原是彭帥殿前司龍衛麾下,因傷了頭得了頭疼病,如此便退役回家。爲何這麼問?某總覺得見你眼熟,莫不是見過?”

趙禎點了點頭道:“當然見過,炎宋!”

“大興!你在龍衛軍中待過?”

衙役望向趙禎的眼神立刻就不同了,方式在軍伍之中待過的人,都有一種情節,見了你也會格外的親切,待仔細觀瞧時,趙禎用手遮住束髮…………

轟動,隨着趙禎的動作,衙役便推金山,倒玉柱的跪下,雙手相疊拇指相交:“原龍衛軍甲子營八團捉刀衛劉炳拜見官家!”

趙禎伸手拍了拍衙役的肩膀:“不錯,起身吧!便是退役來了這州府衙門也沒丟龍衛軍的人,隨神都遷徙百姓而來的?家中人可都來了?”

第一千九百三十六章厄運將至第一百七十七章新皇登基遇刁難(三更)第一千零七十一章帝王快婿第一千三百七十九章石元孫的作用第一千四百五十七章獵歸第一千九百三十三章北方傳來的震動第九百四十六章格物致知,儒家不解之謎第一千六百四十一章大宋全面戰爭第二百二十二章地方官制的變動第一千八百三十六章大宋的威脅第一千零六十二章夜觀範希文之疏第兩千零一百章巧舌如簧,死不悔改第一百一十七章退守大同(下)第一千三百九十章買一贈一的買賣第六百九十章巷戰第一千七百零七章知府事曾鞏第一千六百五十九章開蒙奇書第七百一十七章党項來使第兩千四百九十八章紫宸殿中的對奏第四百九十九章陰謀的盛宴第五百六十一章大宋子弟兵第兩千四百九十三章三才的哭泣第八百五十五章捷報飛至第兩千三百九十三章不可小覷的委積軍第一千八百七十九章大國外交第八百七十四章最後的底牌第一千二百八十章何顏面天子第一千二百一十一章真真假假第一百七十九章來自蛇蠍美人的威脅第兩千零三十九章封駁繳詔第二百八十八章不同的待遇第一千五百八十章伊州之圍第一千六百九十九章上京城的早膳第兩千五百零八章世界有多大?第一千零七十八章急迫的築城第一千九百四十八章“送藥”第兩千一百五十三章內附之民第兩千一百一十一章在商言商第七百三十八章罪己詔第兩千零五十章無私還是自私?第一千二百七十九章遼朝漢臣第二百四十一章決堤第一千二百二十四章就這麼愉快的決定了第二百四十三章順我者昌逆我者亡第一百一十八章大宋的國力第二百三十九章混亂的皇位第一千九百九十一章皇帝靜夜思第兩千三百九十二章“十六衛”的作用第兩千三百二十一章罷市第一千九百一十一章神都城的大清洗第七百一十章獻俘卸甲第兩千五百三十五章宋人的世界觀第兩千零三章西進的種世衡第兩千六百三十一章信仰的種子第兩千零九十二章千刀萬剮難贖其罪第七百五十三章正旦朝會第一千零七十八章急迫的築城第一千八百一十一章祭天與修法第三百五十七章老天的派遣巧遇流求第兩千一百五十三章內附之民第一千四百七十四章帝王之問第四百九十七章皇帝的陰謀第一千四百二十二章困與可笑之處第四百一十七章天下最難的事第九百九十一章倒打一耙的高麗人第一千九百四十八章“送藥”第兩千零八十一章叛逃的邊軍第一千九百五十六章孔宗願的妥協第一千四百零三章塞上的江南第兩千四百六十二章擁抱未來第一百九十六章廬陵歐陽修第三百五十章板甲問世第兩千四百八十四章上帝悖論第五百九十二章端午與足球第一千三百六十九章該上路了第一百二十五章傳國璽的下落第兩千一百七十章消失的倭人第七百五十八章打破時代寧靜的鳴笛(上)第一千零七十一章帝王快婿第一千九百七十七章以史爲警第一千七百三十六章儒學的作用第兩千四百四十七章睡個安穩覺第兩千六百二十三章神蹟的重要性第兩千五百三十一章一切爲了利益第三百六十五章第六十一章大拜除第六百八十五章上兵伐謀第一百一十九章棋子第二百二十七章皇帝的親姑姑第一千零三十八章在沉默中爆發的敦良第八百二十四章結案與未來第九百八十五章駛往星辰大海第三百六十七章“無辜”的趙允讓第七百一十章獻俘卸甲第一千七百七十九章忠誠與背叛第一千三百六十八章西來十萬人第一百一十四章憶往昔,崢嶸歲月稠第二百三十七章天下英才彙集東京第兩千零五十七章河湟的未來第一千五百三十八章天子夜尋僧
第一千九百三十六章厄運將至第一百七十七章新皇登基遇刁難(三更)第一千零七十一章帝王快婿第一千三百七十九章石元孫的作用第一千四百五十七章獵歸第一千九百三十三章北方傳來的震動第九百四十六章格物致知,儒家不解之謎第一千六百四十一章大宋全面戰爭第二百二十二章地方官制的變動第一千八百三十六章大宋的威脅第一千零六十二章夜觀範希文之疏第兩千零一百章巧舌如簧,死不悔改第一百一十七章退守大同(下)第一千三百九十章買一贈一的買賣第六百九十章巷戰第一千七百零七章知府事曾鞏第一千六百五十九章開蒙奇書第七百一十七章党項來使第兩千四百九十八章紫宸殿中的對奏第四百九十九章陰謀的盛宴第五百六十一章大宋子弟兵第兩千四百九十三章三才的哭泣第八百五十五章捷報飛至第兩千三百九十三章不可小覷的委積軍第一千八百七十九章大國外交第八百七十四章最後的底牌第一千二百八十章何顏面天子第一千二百一十一章真真假假第一百七十九章來自蛇蠍美人的威脅第兩千零三十九章封駁繳詔第二百八十八章不同的待遇第一千五百八十章伊州之圍第一千六百九十九章上京城的早膳第兩千五百零八章世界有多大?第一千零七十八章急迫的築城第一千九百四十八章“送藥”第兩千一百五十三章內附之民第兩千一百一十一章在商言商第七百三十八章罪己詔第兩千零五十章無私還是自私?第一千二百七十九章遼朝漢臣第二百四十一章決堤第一千二百二十四章就這麼愉快的決定了第二百四十三章順我者昌逆我者亡第一百一十八章大宋的國力第二百三十九章混亂的皇位第一千九百九十一章皇帝靜夜思第兩千三百九十二章“十六衛”的作用第兩千三百二十一章罷市第一千九百一十一章神都城的大清洗第七百一十章獻俘卸甲第兩千五百三十五章宋人的世界觀第兩千零三章西進的種世衡第兩千六百三十一章信仰的種子第兩千零九十二章千刀萬剮難贖其罪第七百五十三章正旦朝會第一千零七十八章急迫的築城第一千八百一十一章祭天與修法第三百五十七章老天的派遣巧遇流求第兩千一百五十三章內附之民第一千四百七十四章帝王之問第四百九十七章皇帝的陰謀第一千四百二十二章困與可笑之處第四百一十七章天下最難的事第九百九十一章倒打一耙的高麗人第一千九百四十八章“送藥”第兩千零八十一章叛逃的邊軍第一千九百五十六章孔宗願的妥協第一千四百零三章塞上的江南第兩千四百六十二章擁抱未來第一百九十六章廬陵歐陽修第三百五十章板甲問世第兩千四百八十四章上帝悖論第五百九十二章端午與足球第一千三百六十九章該上路了第一百二十五章傳國璽的下落第兩千一百七十章消失的倭人第七百五十八章打破時代寧靜的鳴笛(上)第一千零七十一章帝王快婿第一千九百七十七章以史爲警第一千七百三十六章儒學的作用第兩千四百四十七章睡個安穩覺第兩千六百二十三章神蹟的重要性第兩千五百三十一章一切爲了利益第三百六十五章第六十一章大拜除第六百八十五章上兵伐謀第一百一十九章棋子第二百二十七章皇帝的親姑姑第一千零三十八章在沉默中爆發的敦良第八百二十四章結案與未來第九百八十五章駛往星辰大海第三百六十七章“無辜”的趙允讓第七百一十章獻俘卸甲第一千七百七十九章忠誠與背叛第一千三百六十八章西來十萬人第一百一十四章憶往昔,崢嶸歲月稠第二百三十七章天下英才彙集東京第兩千零五十七章河湟的未來第一千五百三十八章天子夜尋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