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兩千二百三十七章帝國資本的力量

神都城的東城看上去依舊平靜,一大早慧明寺的頭陀便出門了,在皇宮四角鐘聲響起之後便開始了今天一大早的“喊晴”,通過上雲彩和朝陽的變化預測一天的天氣是他們的“職業技能”。

同時也大聲提醒人們今天是一年之中的什麼時候,節氣幾何,以及應當吃些什麼東西進補,別以爲這是一個簡單的活計,事實上卻要懂得多得多才能擔任。

否則也不會使得東城各家出錢給慧明寺“打更錢”,因爲在東城,慧明寺的“打更錢”可不少,所以頭陀們也格外的賣力。

當然各府的“小費”也不在少數,只要給了錢,頭陀往往會喊上一嗓子:“貴府剛剛修了東廂,以桐油刷地,當以艾草去味!今桂月已過,當食“十樣白”,白木模、白毛苦爲最,相應白露上上之選啊!若是有秋梨那便是極佳的東西,不可錯過!”

附近的府宅不缺這點錢,既然聽見了便也會舍了去,如此一圈下來便能賺上不少。

雖說都是一串串的銅子,但在褡褳裡卻叮噹作響,這是出家人的規矩,他們從來不收官鈔,官鈔都是大數,扎眼不說還顯得太過粗俗…………

只不過今天慧明寺的頭陀卻不似往常那般的“順利”即便是再賣力的“喊晴”也沒有一個府衙開門,門房彷彿“死了”一般,整個東城靜悄悄的,即便是頭陀的喊晴聲“打着圈,帶着拐”也無用。

咄咄怪事,天知道這是怎麼了,頭陀除了小聲咒罵一番之外,便再也不那麼大聲叫喊,既然這般那便省些力氣,有氣無力的叫喊一番便算了。

的相對於東城豪門的安靜,大宋的市場卻開始急速震盪起來,貿易戰爭影響最大的便是市場,這是趙禎一開始便預料到的事情。

這樣的震盪並非是一件壞事,若是在沒有準備的情況下,這樣大幅的震盪便是一場災難,但在趙禎精確的計算和準確之下,這樣的震盪便是一次調整,一次重新的“洗牌”。

東城豪門夜間的操作趙禎知曉,這是在向他們的產業進行輸血,但現在纔開始輸血便已經爲時已晚。

趙禎已經親自操刀,大宋的官印買賣和密庫已經下場,東城豪門所面對的不僅僅是大宋的民間商賈和資本,還要面對整個帝國最大的資本力量,帝國資本。

從形式上來看,民間資本和帝國資本已經形成夾擊之勢,已經脫身不得的東城豪門只能賠上最後一個銅板否則無法脫身。

趙禎相信昨夜東城豪門的出血行動只是開始,接下來每天晚上他們都要這麼做,否則便會出現後繼無力的情況,使得東城豪門的商號和產業徹底被“吃掉”。

這纔是一場饕餮盛宴,大規模的經濟戰爭第一次在封建時代出現,戰場上無聲的廝殺反映在了物價之上。

存錢幾乎是華夏百姓的最大的“愛好”這個“愛好”即便是千年之後也沒有改變,有了積蓄就意味着市場價格的波動對普通人的生活並不會造成太大的影響。

除了那些吊兒郎當的閒漢之外,幾乎沒人會因爲物價的變動而產生多大的恐慌。

最主要的原因是,糧價這個一維護社會穩定的商品價格沒有出現變動,東城豪門涉及很多領域,但唯獨在糧食這一塊他們沒有涉足,這也是當初趙禎在解決土地兼併時提出的唯一要求和條件。

無論大宋怎麼發展,糧食依舊是國家命脈,糧食價格的穩固意味着大宋基本環境的穩固。

所以趙禎纔會放開手腳和東城豪門之間進行“廝殺”。

此時的東城豪門已經焦頭爛額,他們發現無論投入多少錢到商號之中也會被快速稀釋,每當他們把價格壓低之後,便會有更多的商號價格低於他們。

價格戰的基礎便是資金儲備,以及生產成本,大宋的官營買賣相對於東城豪門和民間商賈來說都不一樣。

所謂的官營買賣本來就是國家壟斷資本,從一開始他們的地位就要高於一切資本的存在,是有強權維繫的資本力量,也是服務於帝國的資本力量。

大宋的官營買賣的背後是利國監,這就意味着他們擁有強大的經濟實力和生產能力,如此之下成本這東西對於他們來說幾乎可以壓到最低而不用擔心貨物賣不出。

官營買賣從一開始便是主打出口貿易,他們只需要把貨物提供給前往西方的商賈,出海的商賈,其他的便不用擔心。

所以價格方面他們不用擔心,所以剩下的便是走量便好,以薄利多銷爲主,因爲商品不會進入大宋的市場,所以並沒有造成多大的影響。

出口的商品價格永遠要比內銷的低一些,這是大宋官營買賣的共識,因爲銷售這些貨物的商賈會在路上層層加碼把運輸的錢賺回來的同時,還要獲取大量的利潤,否則誰還會冒着巨大的風險前往西方?

但隨着來自宮中的旨意,這些官營買賣和利國監開始轉而對內銷售貨物,這在某種程度上是一次對大宋國內市場的致命打擊。

他們的生產成本本來就低,而且吸納了大量的勞動力來穩定民生,這些人都是什麼技能都沒有的平民百姓。

但在官營買賣的工廠或是利國監中幹上一段時間,即便是離開了也會成爲別的工廠商號爭相招收的人。

可以說大宋的官營買賣和利國監是培養熟練工的重要所在,當然在剛剛進入其中的人,工錢自然不高,除非成爲熟練工。

生產成本底,佔據了主要資源,這樣的官營買賣和利國監就是趙禎手中的大殺器。

最先發動對東城豪門“襲擊”的便是“景德鎮”,所謂的景德鎮在眼下的大宋並非是一個鎮子,其真實的身份是景德利國監。

景德鎮的名字來源於宋真宗景德年年號,因爲在那一年浮樑縣昌南鎮的白瓷聞名天下,成爲御用貢品,於是真宗皇帝便用當年的年號賜名“景德鎮。”

在趙禎繼位之後,在全國開設大量的官營買賣和利國監,於是景德鎮搖身一變,成爲景德利國監,大量生產品相精美的瓷器賣給商隊運往西方販賣。

而此次景德利國監抓住機會,在第一時間向大宋的市場投放了大量精美的瓷器,一時間市面“大震”。 ●тTk Λn●¢ o

第一千七百七十章草原的特殊性第一千四百七十一章開往大定府的火車第一千三百八十九章龐然闕影第八百五十六章京觀武軍,愚蠢的代價第一千二百零五章大宋出兵第一千三百五十七章帝王身後事第兩千五百五十七章宋之高昌第兩千二百二十一章貶爲庶民第六十章權利的慾望第一千五百一十三章倆個外戚第兩千一百四十五章帝王來第兩千四百八十章老兵不畏死,只圖百戰歸第一千三百六十五章敕諭第一千七百九十二章上京城的“昨天”與“今天”第一千二百零五章大宋出兵第五章初入東宮第兩千六百零一章十字架倒了第一千五百九十五章轉瞬易主的蘇州城第十七章威脅與機遇第兩千一百七十三章孝女曹娥第一千八百八十一章天竺的求和第一千五百一十六章帝王出巡第兩千五百七十九章“下棋”與“觀棋”的人第兩千一百二十四章“熒惑守心”第兩千三百七十三章沒有天塹能夠阻擋第三百八十六章不伐之國第兩千二百六十四章強大的錯覺第四百一十六章大宋的廣告第七百九十五章李元昊的自信第七百八十八章大宋的下一個目標第二百七十九章皇帝,武將,西征第兩千四百八十七章大宋的飛地第一千五百三十四章結黨營私,國之禍事第兩千一百六十一章契丹人的福利第一千三百零一章置之死地而後生第一千八百二十一章吐蕃的何去何從第兩千二百九十一章趙禎的“惡趣”第一千四百零二章什麼是天威?第兩千六百二十章萬民宮第六百三十二章倒黴的劉從德第兩千六百一十五章講道理的兩種方式第一千八百七十八章鵬珈羅之變第一千八百五十三章以誠相待第六百二十一章宋軍突襲第八百零二章最後一根稻草第七百零二章提皇帝出頭的女人第兩千三百七十章帝王守城第六百四十二章對奏第兩千五百五十六章皇帝的手段第四百一十七章天下最難的事第一千三百三十四章成功的代價第二百五十二章最是無情帝王家第一百一十九章棋子第兩千五百一十章趙禎的“相對論”第兩千五百一十三章出乎意料第一千二百四十一章大宋又一年第三十一章初遇楊家第兩千四百二十八章東方文明的崛起第一千七百八十六章包拯夜憂第二白九十八章大家?小家!國事?家事!第兩千零九十六章肅清內外第四百四十八章意料之外第一千四百六十七章宋武第一千九百六十八章瘋狂生長的陰謀第四百九十章衍聖公第一千五百四十三章東進的惡魔第兩千一百一十六章能與誰人說?第六百六十四章天真的耶律宗真第一千二百三十一章惡魔來襲第一千二百五十八章誰動了皇權?第兩千三百二十四章戰爭的序幕第一千九百五十二章聖人由誰祭?第三百二十二章拔出蘿蔔帶出泥第一千四百四十九章三個問題第一百九十五章遊俠兒第一千五百七十章神都工坊第一千二百九十九章大宋的動員第兩千零五十七章河湟的未來第一百二十三章流言如風第一千七百二十八章屠滅敵烈部第兩千三百一十三章君臣聚第一千二百二十四章就這麼愉快的決定了第一千四百二十一章伏擊第一千七百三十章敵烈部的智者第兩千五百五十二章貴女王柔第八百六十九章西夏非一心第二百二十七章皇帝的親姑姑第兩千一百五十九章任重道遠第兩千五百八十八章羅馬人民的國王第三十一章初遇楊家第一千四百一十二章遼朝的態度第一千五百七十九章國丈“瘋了”第兩千兩百零六章死騎的“管事”第兩千五百五十一章官船接舷第六百三十八章蔡伯俙的辦法(上)第一千九百二十八章遠遁的塞爾柱第兩千一百零八章豪門崛起第七百八十三章勝邪?敗邪!第一千零五章皇帝的判決第兩千三百一十八章精明的康巴人
第一千七百七十章草原的特殊性第一千四百七十一章開往大定府的火車第一千三百八十九章龐然闕影第八百五十六章京觀武軍,愚蠢的代價第一千二百零五章大宋出兵第一千三百五十七章帝王身後事第兩千五百五十七章宋之高昌第兩千二百二十一章貶爲庶民第六十章權利的慾望第一千五百一十三章倆個外戚第兩千一百四十五章帝王來第兩千四百八十章老兵不畏死,只圖百戰歸第一千三百六十五章敕諭第一千七百九十二章上京城的“昨天”與“今天”第一千二百零五章大宋出兵第五章初入東宮第兩千六百零一章十字架倒了第一千五百九十五章轉瞬易主的蘇州城第十七章威脅與機遇第兩千一百七十三章孝女曹娥第一千八百八十一章天竺的求和第一千五百一十六章帝王出巡第兩千五百七十九章“下棋”與“觀棋”的人第兩千一百二十四章“熒惑守心”第兩千三百七十三章沒有天塹能夠阻擋第三百八十六章不伐之國第兩千二百六十四章強大的錯覺第四百一十六章大宋的廣告第七百九十五章李元昊的自信第七百八十八章大宋的下一個目標第二百七十九章皇帝,武將,西征第兩千四百八十七章大宋的飛地第一千五百三十四章結黨營私,國之禍事第兩千一百六十一章契丹人的福利第一千三百零一章置之死地而後生第一千八百二十一章吐蕃的何去何從第兩千二百九十一章趙禎的“惡趣”第一千四百零二章什麼是天威?第兩千六百二十章萬民宮第六百三十二章倒黴的劉從德第兩千六百一十五章講道理的兩種方式第一千八百七十八章鵬珈羅之變第一千八百五十三章以誠相待第六百二十一章宋軍突襲第八百零二章最後一根稻草第七百零二章提皇帝出頭的女人第兩千三百七十章帝王守城第六百四十二章對奏第兩千五百五十六章皇帝的手段第四百一十七章天下最難的事第一千三百三十四章成功的代價第二百五十二章最是無情帝王家第一百一十九章棋子第兩千五百一十章趙禎的“相對論”第兩千五百一十三章出乎意料第一千二百四十一章大宋又一年第三十一章初遇楊家第兩千四百二十八章東方文明的崛起第一千七百八十六章包拯夜憂第二白九十八章大家?小家!國事?家事!第兩千零九十六章肅清內外第四百四十八章意料之外第一千四百六十七章宋武第一千九百六十八章瘋狂生長的陰謀第四百九十章衍聖公第一千五百四十三章東進的惡魔第兩千一百一十六章能與誰人說?第六百六十四章天真的耶律宗真第一千二百三十一章惡魔來襲第一千二百五十八章誰動了皇權?第兩千三百二十四章戰爭的序幕第一千九百五十二章聖人由誰祭?第三百二十二章拔出蘿蔔帶出泥第一千四百四十九章三個問題第一百九十五章遊俠兒第一千五百七十章神都工坊第一千二百九十九章大宋的動員第兩千零五十七章河湟的未來第一百二十三章流言如風第一千七百二十八章屠滅敵烈部第兩千三百一十三章君臣聚第一千二百二十四章就這麼愉快的決定了第一千四百二十一章伏擊第一千七百三十章敵烈部的智者第兩千五百五十二章貴女王柔第八百六十九章西夏非一心第二百二十七章皇帝的親姑姑第兩千一百五十九章任重道遠第兩千五百八十八章羅馬人民的國王第三十一章初遇楊家第一千四百一十二章遼朝的態度第一千五百七十九章國丈“瘋了”第兩千兩百零六章死騎的“管事”第兩千五百五十一章官船接舷第六百三十八章蔡伯俙的辦法(上)第一千九百二十八章遠遁的塞爾柱第兩千一百零八章豪門崛起第七百八十三章勝邪?敗邪!第一千零五章皇帝的判決第兩千三百一十八章精明的康巴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