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兩千二百七十七章吐蕃人眼中的希望

這也就能說明爲何角廝羅會收縮兵力避免和大宋之間發生衝突的原因,他在穩定吐蕃的思想,在改變吐蕃的宗教,在加強吐蕃****的制度。

信仰是“磨刀石”有時會把手中的長刀磨得鋒利,有時卻越磨越短,信仰可以讓人墮落,也可以讓人變成無雙的勇士。

而這兩者的取捨都要看掌控者如何決斷。

趙禎覺得角廝羅是個聰明人,他看到了宗教給吐蕃帶去的力量,佛門對吐蕃的影響要遠比漢家王朝來的大,所帶去的好處也要比在大宋多。

當一個王朝外有強敵,內有分化的時候,最好的辦法就是把整個王朝連接在一起,形成鐵板一塊,如此纔有抗衡下去的辦法。

角廝羅便是利用宗教開始統一吐蕃人的思想,但他做的不僅僅是如此,無遮大會事實上並不是一場簡單的佛法辯論會,更不是隻和佛門有關的法會。

紅宮前巨大的跑馬場上已經來了許多人,僧人有很多,尋常的百姓也有很多,但也不乏吐蕃王朝的官員。

各部的頭人幾乎已經全部成爲吐蕃朝堂上的官員,這是一場利益交換,用他們的部族來換取朝堂上的顯貴。

原本在各部頭人看來這是角廝羅的愚蠢之舉,無論自己變成什麼樣的人,部族永遠都是自己的,部衆絕不會背叛自己。

但很快現實就給了他們狠狠一擊,角廝羅撤銷了各部頭人在部族中的權利,同時派遣底層官員到各部中建立府衙制度。

這些官員都是仁欽桑波培養出的吐蕃才俊,他們的腦袋裡有着如何規範管理地方的辦法,許多制度在不斷的推行。

把部族改變成爲吐蕃王朝的州府,這纔是他們在做的事情,至於那些頭人的親眷只有兩條路可以選擇,要麼便是離開部族前往邏些城投靠,要麼便是死於屠刀之下,二者任選其一!

頭人的親眷家族纔是對各部族施加影響力的存在,他們的消失也意味着部族頭人的影響力徹底在部族中消失。

當部衆被解放出來的時候,唯一能夠依靠的人也只有角廝羅派遣到各地的年輕官員們了,他們每個人手中都掌握了一支能征善戰的軍隊!

角廝羅也是不得已而爲之,他不想把兵權下發但又不得不下發,只有地方上形成穩定的終於朝廷的州府制度,吐蕃纔算是完整起來。

全新的王朝制度在吐蕃迅速成形,之所以這麼快,那是因爲角廝羅和仁欽桑波已經巫瑪快速的採用了漢家王朝現成的政治制度。

有東西抄的時候當然是最快,最便捷的,“抄作業”有時並不是一件壞事,只要“抄作業”的人足夠聰明,那就會形成屬於自己的答案。

眼下的吐蕃便是如此,角廝羅的“作業”抄的很成功,何況他還有仁欽桑波以及巫瑪在邊上輔佐。

廢除農奴制度是他的核心政策,也是他的目標之一,如此雖然會觸及各部頭人的利益,但現在這些頭人已經在朝堂之中擔任官職。

吐蕃各地的部族迅速瓦解,或是被州府制度所取代,或是頭人家族被屠戮的乾淨,而這麼做的根本目的便是要解放所有農奴和平民。

讓他們獲得土地,牛羊,讓他們成爲一個普普通通的人,成爲吐蕃的子民而不是奴隸。

在某種程度上來說,這些人只屬於角廝羅這位吐蕃贊普,而非其他各部,頭人的說法只不過是一個笑話而已。

解放農奴,建立完善的政治制度,這些都是角廝羅發展吐蕃國力的辦法,同時吐蕃王朝正式形成了由奴隸制度向封建制度的轉變。

一個制度的落後與否決定了一個王朝的成長,對這一點角廝羅看的極爲清楚,他知道大宋現在正在改變,正在向另一個形態改變,但他說不出來。

他現在唯一要做的便是把吐蕃變成另一個“大宋”努力的追趕大宋的腳步。

制度的完善,思想的統一都是他手中的利器,吐蕃曾經有過這樣一個諺語“從低窪地方爬上來的人,總能比高處的人爬的更高!”

角廝羅見識過大宋的繁榮,也瞭解吐蕃的衰落,相比之下他認爲吐蕃擁有更好的發展空間和未來。

不光他這麼想,仁欽桑波以及巫瑪也這麼想。

無遮大會的召開也是一次政治的大朝會,僧人們辯論的是如何統一,如何制定完善的佛法,而角廝羅要做的是如何讓吐蕃成爲一個強大的封建王朝。

紅宮之中皆是吐蕃現有的權貴,他們聚集在一起,等待角廝羅這位吐蕃贊普的命令。

巨大的宮殿之中滿是一雙雙期待的眼睛,角廝羅這段時間沒有少“鼓動人心”他要打造強大的吐蕃,就要從這些權貴下手。

他的旨意總是充滿了自信和強大,蠱惑力極強,對於吐蕃人來說充滿了誘惑。

角廝羅描述了曾經強大的吐蕃,同時下定決心要改變吐蕃的現狀,甚至要超越原本的吐蕃,慷慨激昂的文字,擲地有聲的話語都給了吐蕃人以希望。

再加上他“活佛”的身份,吐蕃人已經視他爲“神”,這在他的意料之中,大宋的皇帝便是大宋的“神”那自己爲何不能成爲吐蕃的神?

紅宮的大殿之中放置了一口碩大的鐵鼎,沒人知道這鐵鼎是作何用的。

角廝羅環顧四周,緩緩開口道:“諸位臣公,本贊普召集爾等前來是有一件大事要說,從今往後我等再也無需懼怕宋人的火器!”

此言一出,衆人皆驚,宋人的火器一直是吐蕃勇士的夢魘,雙方交鋒之下吐蕃勇士折損在宋人火器上的不在少數,對於火器的恐懼是深入到骨子裡的東西。

瞧見衆人眼神中的迷惑和恐懼,角廝羅揮了揮手,邊上的茹脫臘便雙手捧着木桶上前,在鐵鼎中放置後點燃引線。

“轟動…………”

一聲巨響傳來,鐵鼎四分五裂,熱浪翻滾而出,碎裂的鐵片迸射到了早已準備好的鐵盾上發出叮叮噹噹的聲音。

寂靜中的紅宮衆人目瞪口呆,接着便突然爆發出一聲聲山呼,吐蕃人從鐵鼎中看到了希望…………

“贊普萬歲!”

第六百章對策第兩千一百二十四章“熒惑守心”第九百零三章遼朝忍不住了第兩千六百二十五章回家第一千六百七十五章趙禎的恐懼第兩千六百一十六章如何融入西方?第八百四十一章西夏求和第三百四十八章公主的降生第六百八十五章上兵伐謀第一千九百七十八章化被動爲主動第兩千五百五十八章大宋的“要害”第一千七百一十八章宋的禮與威第三百六十七章“無辜”的趙允讓第一千六百五十章時代改變真理不變第一千七百六十三章契丹的“方舟”第六十八章太子的心思第一千八百四十章機會留給有準備的人第八百七十四章最後的底牌第一千二百零八章遼朝的火藥彈第十七章威脅與機遇第兩千零六十八章歐陽修的莫須有第二白九十七章困獸第兩千零三十九章封駁繳詔第一百九十六章廬陵歐陽修第二十八章東京乞丐第九百七十七章有能力的人第四百零九章波瀾起第兩千零六十三章歐陽修的詞第兩千五百六十章趙禎的“教化”第一千九百零一章趙禎的“卑鄙”第兩千二百五十六章開張大吉第兩千三百七十八章三才的擔心第一千五百二十二章偷樑換柱第一千九百九十三章吐蕃的盟約(上)第兩千五百四十五章趙禎的陰謀第一千二百三十八章高麗王薨第一千七百七十三章生存還是毀滅第兩千二百三十二章皇帝的密庫第一千六百九十六章蕭撻裡的死戰之心第八百三十章禍根第一千七百九十一章趙禎心中的理想第一千九百六十二章吐蕃人的精神壁壘第四百五十九章小小的青鹽第兩千一百七十四章佛門與白蓮第二百七十六章大宋的戰前準備(上)第一千二百三十八章高麗王薨第兩千二百四十二章大宋新問題第兩千一百六十九章今日海東州第一千七百六十二章商人舌辯第六百八十四章雲中大同第一百一十九章棋子第二百四十四章流產的《武經總要》第六百六十六章疑人不用,用人不疑第六百六十九章上了賊船的夏竦第一百零九章趙恆的天倫之樂第八十五章智慧宮第兩千六百三十四章文明發展的必然結果第一千四百九十五章“六扇門”的拆分第一千八百四十章機會留給有準備的人第六百第五十七章耶律宗真的反擊第兩千四百三十七章嘉莫人的試探第一千二百七十七章虛虛實實第兩千零九十六章肅清內外第五百五十九章打破時代寧靜的鳴笛(下)第兩千一百八十五章御史的價值觀第一千零八十三章宋遼經濟戰第兩千六百三十一章信仰的種子第一千三百六十五章敕諭第二百九十四章首戰告捷第二百三十章千絲萬縷第九百三十六章勤政殿第七百二十五章皇后的店鋪第三十七章艱難的抉擇第一千五百零五章東西方的區別第兩千兩百一十四章李代桃僵第一百七十八章民心所向第一千四百一十一章溫柔的陷阱第三百二十七章茶棚中的趙禎第一百零五章與爾同食第二百一十六章當衆打臉第兩千零七十五章不尋常的械鬥第兩千兩百一十六章利益最大化第八百七十六章騎兵的序曲第五百八十六章熱鬧的析津府第兩千一百一十二章融入其中第一千三百九十八章御駕親征第一千三百三十一章哪一個更便宜第六百第五十六章無人能擋第兩千一百九十一章太宗的“成事不足”第一千七百章蔡伯俙的“慾望”第七百三十一章傾家蕩產的死者第兩千四百六十四章宋人的私有意識第一千五百二十九章開門,朕回家了!第兩千零二十章妖孽來了第八百二十五章大宋將門無孬種第一千五百七十二章不動如山第一千七百零三章比死亡更可怕的東西第二十五章書法小渣渣,家裝小能手第四百零二章雙管齊下
第六百章對策第兩千一百二十四章“熒惑守心”第九百零三章遼朝忍不住了第兩千六百二十五章回家第一千六百七十五章趙禎的恐懼第兩千六百一十六章如何融入西方?第八百四十一章西夏求和第三百四十八章公主的降生第六百八十五章上兵伐謀第一千九百七十八章化被動爲主動第兩千五百五十八章大宋的“要害”第一千七百一十八章宋的禮與威第三百六十七章“無辜”的趙允讓第一千六百五十章時代改變真理不變第一千七百六十三章契丹的“方舟”第六十八章太子的心思第一千八百四十章機會留給有準備的人第八百七十四章最後的底牌第一千二百零八章遼朝的火藥彈第十七章威脅與機遇第兩千零六十八章歐陽修的莫須有第二白九十七章困獸第兩千零三十九章封駁繳詔第一百九十六章廬陵歐陽修第二十八章東京乞丐第九百七十七章有能力的人第四百零九章波瀾起第兩千零六十三章歐陽修的詞第兩千五百六十章趙禎的“教化”第一千九百零一章趙禎的“卑鄙”第兩千二百五十六章開張大吉第兩千三百七十八章三才的擔心第一千五百二十二章偷樑換柱第一千九百九十三章吐蕃的盟約(上)第兩千五百四十五章趙禎的陰謀第一千二百三十八章高麗王薨第一千七百七十三章生存還是毀滅第兩千二百三十二章皇帝的密庫第一千六百九十六章蕭撻裡的死戰之心第八百三十章禍根第一千七百九十一章趙禎心中的理想第一千九百六十二章吐蕃人的精神壁壘第四百五十九章小小的青鹽第兩千一百七十四章佛門與白蓮第二百七十六章大宋的戰前準備(上)第一千二百三十八章高麗王薨第兩千二百四十二章大宋新問題第兩千一百六十九章今日海東州第一千七百六十二章商人舌辯第六百八十四章雲中大同第一百一十九章棋子第二百四十四章流產的《武經總要》第六百六十六章疑人不用,用人不疑第六百六十九章上了賊船的夏竦第一百零九章趙恆的天倫之樂第八十五章智慧宮第兩千六百三十四章文明發展的必然結果第一千四百九十五章“六扇門”的拆分第一千八百四十章機會留給有準備的人第六百第五十七章耶律宗真的反擊第兩千四百三十七章嘉莫人的試探第一千二百七十七章虛虛實實第兩千零九十六章肅清內外第五百五十九章打破時代寧靜的鳴笛(下)第兩千一百八十五章御史的價值觀第一千零八十三章宋遼經濟戰第兩千六百三十一章信仰的種子第一千三百六十五章敕諭第二百九十四章首戰告捷第二百三十章千絲萬縷第九百三十六章勤政殿第七百二十五章皇后的店鋪第三十七章艱難的抉擇第一千五百零五章東西方的區別第兩千兩百一十四章李代桃僵第一百七十八章民心所向第一千四百一十一章溫柔的陷阱第三百二十七章茶棚中的趙禎第一百零五章與爾同食第二百一十六章當衆打臉第兩千零七十五章不尋常的械鬥第兩千兩百一十六章利益最大化第八百七十六章騎兵的序曲第五百八十六章熱鬧的析津府第兩千一百一十二章融入其中第一千三百九十八章御駕親征第一千三百三十一章哪一個更便宜第六百第五十六章無人能擋第兩千一百九十一章太宗的“成事不足”第一千七百章蔡伯俙的“慾望”第七百三十一章傾家蕩產的死者第兩千四百六十四章宋人的私有意識第一千五百二十九章開門,朕回家了!第兩千零二十章妖孽來了第八百二十五章大宋將門無孬種第一千五百七十二章不動如山第一千七百零三章比死亡更可怕的東西第二十五章書法小渣渣,家裝小能手第四百零二章雙管齊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