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百八十二章宋遼之間的心思

大宋與遼朝的糧食交易開始了,而在這“熱鬧”的糧食交易之下,卻是蔡伯俙與穆修的正式見面,兩人在離開密道之後便誰也不認識誰,即便是在交接糧食的時候,都是在“爭鋒相對”。

兩人雖然如此,但在外人看來卻沒有什麼不妥,遼朝與大宋的官員互相嘲諷,明裡暗裡的下刀子有何奇怪嗎?

只不過兩人的對話之中有些奇怪的詞語出現罷了,誰也沒有當回事的時候,蔡伯俙與穆修卻是知道這些詞語的意思,這是黑手常用的暗語……

遼朝最先向大宋購買了十萬石的糧食,十萬石糧食在大宋不過五萬貫,可賣到遼朝卻要足足十萬貫,雖然不及之前走私賺得多,可這樣的高價對於商賈來說也是個天文數字。

大宋國內有一整套的賑災體制,這是從唐代便沿襲下來的,再經過大宋朝歷代君王的改良,即便是到了趙禎手中也改變過許多此,對於現在的大宋商人來說,糧價基本上很難擡得很高。

首先是常平倉的作用,各地常平倉被朝廷納入了考察勘磨的範圍,一旦抽查之中發現常平倉有誤,三年一次的勘磨便徹底完蛋了,誰敢用自己的政治前途爲賭注?更何況發現常平倉有誤的同時,朝廷公示於天下,這下丟掉的不光是提拔的機會,更是自己做官的名聲!

其次,大宋的運輸早已得到飛速的發展,原本從嶺南到東京城需要半月由於,現在的時間卻減少一半不止,若是快馬加鞭,沿着公路疾馳,只需五六天便可抵達。

東京城早已成爲大宋的糧食中轉站,當趙禎拿下燕雲之後便猛然發現東京城的位置處在大宋的北方中部,這個位置可謂是天下交通樞紐,又有漕運火車之便利,作爲一個運輸中轉站再合適不過。

什麼東西需要大量的運輸?當然是糧食了!因爲有了火車之便,東京城一下就變成了名副其實的天下糧倉。

四京之中,東京城是僅次於北京城的陪都,又與其他陪都之間有火車相連,豈不是天然的中轉站?

於是趙禎在東京城設立漕運監管,專設一轉運使劉翰負責實職差遣,別的轉運使都是負責一路之事,而劉翰這個轉運使只負責轉運一事,沒有其他的差遣。

劉翰高高興興的上任了,他本以爲自己的待遇與轉運使一樣高,調運糧草又是權利極大的肥差,誰曾想上任不到三天他便後悔了,到了東京城之後他才知曉,原來東京城每日運輸的糧食何止鉅萬!

劉翰每日忙的腳不沾地,賬目查的不敢有一點懈怠,一旦出了簍子,北京城便有訓斥傳下,讓他心驚膽戰,別的轉運使都是風光無限,即便是蔡伯俙的北京路轉運使都比他強!

只不過他錯了,東京城中的轉運使只不過是忙點,累點,謹慎點,而蔡伯俙這個轉運使卻是真的在刀尖上行走。

他要親自送走張茂,十萬石的糧食都將由大宋負責運輸,但除了馬伕官曹之外,一個護送的兵丁都沒有,遼人決不允許大宋的一兵一卒進入大遼的地界。

於是張茂便帶着寥寥百餘人的隊伍趕着馬車踏上了前往遼朝的“重任”。

臨走之前蔡伯俙反覆交代,只要安分守己便絕不會有生命之危,同時也交代了隨行的所有人,勿要聲張惹事,只做本分之事,若是遼人刁難,便以一國使臣之身份應對。

蔡伯俙的話讓張茂大吃一驚,這些人不過是馬伕而已,即便是軍中司馬也不可以使臣自居吧?

但蔡伯俙卻無視他的驚訝,顯然這其中還另有隱情。

蔡伯希不說,張茂也沒問,但在臨走之前蔡伯希拉住張茂道:“此次你去遼朝,遼人自然把心思放在你的身上,萬萬小心慎行!”

張茂望一眼蔡伯希,敏銳的直覺早已發現了其中的蹊蹺:“無論我做什麼,都是爲了大宋,若是我回不來……”

“官家自然照拂……你的家人,子嗣都將由朝廷照拂,若是有事,本官也不會坐視不理!”

張茂望着蔡伯希的眼睛,微微點頭頭道:“如此我便可放心上路了,蔡駙馬,保重!”

蔡伯希微微點頭:“保重!”

張茂拱了拱手便瀟灑的轉身而去,隨着他的離開,大宋的運糧馬車也跟着緩緩前進,長長的車隊以及護送的禁軍形成一條長龍緩緩地離開景州城。

大宋和遼朝早已越好,爲了防止逮人對糧草動手,雙方派兵護送,大宋禁軍負責把運糧隊伍護送到宋遼邊境,而遼人則是在邊境等待,接替護送,這是最大程度上的避免責任……

若是糧草在大宋境內被劫持或焚燬那便由大宋全權負責,反之到了遼朝發生意外便是遼朝的責任。

這些糧食都是遼朝的救命糧,遼人自然不敢有一絲怠慢,穆修身爲錢糧使自然是做最後的交接,遼人是買糧食,貨款兩清是榷場交易前提。

十萬貫銅錢是從大遼的國庫中拖出來的,說多,也就是九牛一毛,說少,架不住往後還要源源不斷的購買,十萬石的糧食相對整個大遼來說簡直是杯水車薪,這都不夠整個大遼百姓一天的消耗。

災禍之所以是災禍並非是因爲它發生的時候死了多少人,而是在這場災禍之後會死多少人。

人口一直是關乎王朝國本的事情,稅收,勞役,產出……等等維持一個帝國所有需要的東西都要依靠百姓來提供。

沒有一個王朝會忽視自己的人口,大宋不行,遼朝更不行,在穆修看來,即便是要用這些糧食招募丁壯,遼朝也不能把百姓徹底拋棄。

畢竟遼朝也算是正朔王朝,也自稱正統延續,豈能讓百姓自生自滅?救災肯定是有的,只不過需要漫長的過程……

這些糧食運往遼朝之後定然是最先救濟上京城中的宗室貴族,然後纔是發放軍中,這是遼人的一貫所爲,越是在緊要關頭越要把軍隊掌握好,只要有了兵權,什麼民變鎮壓不住?

只要有了兵權,什麼地方大遼去不得!

第兩千零九十九章機要司第一百七十一章棋局收官第兩千五百九十二章遙遠的“京觀”第兩千二百六十九章賭徒的最後一搏第兩千六百四十四章趙禎的邪惡計劃第一千五百二十章廣州市舶司第一千九百二十五章阿母城之戰第一千二百七十八章彭七的激將法第兩千五百零八章世界有多大?第八百九十四章西夏不過是一顆棋子第一千七百四十章天下大同第兩千六百零一章十字架倒了第三百六十八章宗室間的明爭暗鬥第二百八十四章誰是大忽悠?第六百零五章按捺不住的遼人第兩千一百八十九章中樞的宰執公廨第兩千六百三十五章曼西科特之戰第一千四百四十六章殺不得的理由第一千七百六十七章均貧富,分草場第一百三十三章仙術?戲法!神仙?凡人!第七百零二章提皇帝出頭的女人第五百八十章以管窺豹第三百一十七章公主尚嫁(上)第七百零五章天子之殿第七百三十九章大慶殿中不見君!第兩千四百零七章人爲什麼而活第二百二十二章地方官制的變動第兩千一百一十六章能與誰人說?第一千二百七十九章遼朝漢臣第五百三十一章天子劍出,展赫赫天威第二百七十八章大宋的戰前準備(下)第一千二百四十六章帝王的無奈第兩千一百五十三章內附之民第兩千四百八十三章教宗的到訪第二百七十二章蒙了!都蒙了!第三十六章太子扶棺第五百六十三章皇帝的野望第兩千五百四十九章在南海第二百九十四章首戰告捷第兩千五百五十三章李將軍鼠三第七百三十六章禍不單行第一百九十九章有緣無份第一千零一十三章華夏的“狗皮膏藥”第六百七十二章東山再起第五百八十八章皇帝的傳承第五百八十章以管窺豹第四百五十九章小小的青鹽第五百七十五章收尾第九百七十章永遠叫不醒裝睡的人第二百零一章災民如潮第八百二十一章不敵第三百三十三章孫沔之死第八百二十九章西平府之戰第八百二十六章堅守待援第一百一十七章退守大同(下)第二白九十八章大家?小家!國事?家事!第二百四十四章趙禎的腰第六百三十三章計將安出第五百四十一章人間煉獄第九百七十七章大宋的釘子,遼朝的新秀第一百一十五章塞翁失馬焉知非福?第四百五十一章沒藏訛龐的憂慮第二百三十一章大宋啓示錄第六百四十一章皇后垂簾第一千七百四十三章無形中的威脅第七十一章太子的力量第兩千兩百一十六章利益最大化第一千九百四十八章“送藥”第一千六百三十一章誰之過?第一千八百九十九章一賜樂業人的末日第兩千一百四十一章彌勒教的背後第四百五十八章大宋的“賀禮”第三百三十三章孫沔之死第九百二十九章煌煌京城災民現第兩千六百章守城之戰第一千九百三十二章石元孫的佈局第一千七百六十一章政策引導第一千二百九十七章趙禎的“噗南幣”第一千四百四十五章皇帝會武術,誰都擋不住第兩千零三十二章巫瑪的索求第一千六百八十五章蔡伯俙與畢世傑第一千七百五十五章以夷制夷第四百一十一章黃雀的利益第八百零五章語出驚人第一千八百二十二章角廝羅值不值得信任?第一千二百六十六章戰爭的導火線第兩千五百二十三章神都大劫案第七百一十二章狼與羊第三百八十七章彩雲之南,是是非非第二百三十二章御前親審第一百三十七章人之將死其言也善第一千六百二十一章各有心計第一千六百三十五章風暴過後第三百四十七章天下爲公的公路第九百八十八章內聖外王,豈可受辱?第兩千二百七十六章無遮大會第一千零八十一章鼠三的春天第九十五章鋼鐵洪流,如山入牆!第五百五十六章祥瑞天降第兩千四百一十章邏些城之圍(中)
第兩千零九十九章機要司第一百七十一章棋局收官第兩千五百九十二章遙遠的“京觀”第兩千二百六十九章賭徒的最後一搏第兩千六百四十四章趙禎的邪惡計劃第一千五百二十章廣州市舶司第一千九百二十五章阿母城之戰第一千二百七十八章彭七的激將法第兩千五百零八章世界有多大?第八百九十四章西夏不過是一顆棋子第一千七百四十章天下大同第兩千六百零一章十字架倒了第三百六十八章宗室間的明爭暗鬥第二百八十四章誰是大忽悠?第六百零五章按捺不住的遼人第兩千一百八十九章中樞的宰執公廨第兩千六百三十五章曼西科特之戰第一千四百四十六章殺不得的理由第一千七百六十七章均貧富,分草場第一百三十三章仙術?戲法!神仙?凡人!第七百零二章提皇帝出頭的女人第五百八十章以管窺豹第三百一十七章公主尚嫁(上)第七百零五章天子之殿第七百三十九章大慶殿中不見君!第兩千四百零七章人爲什麼而活第二百二十二章地方官制的變動第兩千一百一十六章能與誰人說?第一千二百七十九章遼朝漢臣第五百三十一章天子劍出,展赫赫天威第二百七十八章大宋的戰前準備(下)第一千二百四十六章帝王的無奈第兩千一百五十三章內附之民第兩千四百八十三章教宗的到訪第二百七十二章蒙了!都蒙了!第三十六章太子扶棺第五百六十三章皇帝的野望第兩千五百四十九章在南海第二百九十四章首戰告捷第兩千五百五十三章李將軍鼠三第七百三十六章禍不單行第一百九十九章有緣無份第一千零一十三章華夏的“狗皮膏藥”第六百七十二章東山再起第五百八十八章皇帝的傳承第五百八十章以管窺豹第四百五十九章小小的青鹽第五百七十五章收尾第九百七十章永遠叫不醒裝睡的人第二百零一章災民如潮第八百二十一章不敵第三百三十三章孫沔之死第八百二十九章西平府之戰第八百二十六章堅守待援第一百一十七章退守大同(下)第二白九十八章大家?小家!國事?家事!第二百四十四章趙禎的腰第六百三十三章計將安出第五百四十一章人間煉獄第九百七十七章大宋的釘子,遼朝的新秀第一百一十五章塞翁失馬焉知非福?第四百五十一章沒藏訛龐的憂慮第二百三十一章大宋啓示錄第六百四十一章皇后垂簾第一千七百四十三章無形中的威脅第七十一章太子的力量第兩千兩百一十六章利益最大化第一千九百四十八章“送藥”第一千六百三十一章誰之過?第一千八百九十九章一賜樂業人的末日第兩千一百四十一章彌勒教的背後第四百五十八章大宋的“賀禮”第三百三十三章孫沔之死第九百二十九章煌煌京城災民現第兩千六百章守城之戰第一千九百三十二章石元孫的佈局第一千七百六十一章政策引導第一千二百九十七章趙禎的“噗南幣”第一千四百四十五章皇帝會武術,誰都擋不住第兩千零三十二章巫瑪的索求第一千六百八十五章蔡伯俙與畢世傑第一千七百五十五章以夷制夷第四百一十一章黃雀的利益第八百零五章語出驚人第一千八百二十二章角廝羅值不值得信任?第一千二百六十六章戰爭的導火線第兩千五百二十三章神都大劫案第七百一十二章狼與羊第三百八十七章彩雲之南,是是非非第二百三十二章御前親審第一百三十七章人之將死其言也善第一千六百二十一章各有心計第一千六百三十五章風暴過後第三百四十七章天下爲公的公路第九百八十八章內聖外王,豈可受辱?第兩千二百七十六章無遮大會第一千零八十一章鼠三的春天第九十五章鋼鐵洪流,如山入牆!第五百五十六章祥瑞天降第兩千四百一十章邏些城之圍(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