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百三十九章戰爭債券

隨着西夏的醜聞在世間傳的愈演愈烈,李元昊也算是名聲掃地,一個建國稱帝的梟雄就這樣揹負起罵名着實有些讓人意想不到,但輿論的導向顯然已經被儒家思想刻進骨子裡的士人所主導。

但在這個時候大宋卻並沒有異動,甚至連往日騷擾西夏的遊騎都大爲減少,讓世人猜測這是在給西夏國喪是以尊重,當然這是不可能的,在趙禎眼中,李元昊這樣的昏君,暴君,這樣的死法是罪有應得,現在大宋按兵不動其實是在下更大的一盤棋。

北平府北京城,這座大宋的政治文化經濟中心出現了空前的發展,在大宋城市化早在真宗時期便已經開始出現,隨着國力的愈加強盛,大宋的城市化得到了更快的推進,這是歷史發展的必然階段。

如今的北京城比之東京城更加繁榮喧鬧,但早晨依舊沿襲了宋人原本的生活節奏,並沒有因爲工作的繁忙而變得有何不同,生活的越來越好,使得人們抓住早晨的時間難得的放鬆一下,之後纔會進入一天的繁忙之中。

買麪湯的小販依然在走街串巷,冬日裡的熱麪湯最是暢銷,只不過與在東京城不同,麪湯不是放在保溫的大同中挑着,而是放在一輛木製的小車推着,下面則是一個小火爐冒着不大不小的火焰,麪湯的大桶地下也換成金屬的底座,這樣一來便可保持水桶中的水一直是熱的,這麼做的原因是北京城要遠比東京城大得多……

當然並不是所有人都喜歡在家洗漱,同樣的,有些早茶鋪子也一樣提供熱麪湯的服務,只不過價錢要比小販的貴一點,但着實方便,起牀之後渾渾渾噩的走進早茶鋪子,點了自己喜歡吃的東西,趁等待的間隙,來一盆滾燙的熱水熱毛巾敷面,這在冬天的早晨最是舒服不過。

相識的幾人聚在一起談天說地,或是說着有關朝廷的事情,或是討論西夏李元昊醜事,待吃完七寶五味粥後便舒服的歇一會準備做活去了,而這個時間卻是閒扯的最好時光。

“聽說了嗎?朝廷要賣地了!”

“賣地?賣什麼地?咱們北平府的地可是價值千金,朝廷能捨得發賣?侯三你這是從哪得到的消息?莫不是被人誆騙了吧?”

一旁的人不屑的笑容讓侯三大爲惱火:“你這鳥人,俺好心告訴你,你不信就算了,俺家二郎在朝中高官家中當差,這點消息還能不知道?再說過幾天公文就會下來,到時間看你還有什麼好說的!再說了誰說發賣的地是咱們北平府的?就不能是別的地方,比如西夏的?”

西夏的土地?隨着侯三的話所有人都驚訝起來,不少人開始嚷嚷:“這倒是新說文,你倒是說來聽聽!”

侯三笑道:“其實說來也簡單,就是西夏的土地當地百姓都不種糧食,而是放羊剪羊毛,這土地或是荒廢,或是被糟蹋了,朝廷的大軍既然佔下了這些土地,自然要把他們利用起來,於是便開始發賣嘍!”

“這如何使得,往日裡不是誰開墾多少荒地都算誰的嗎?怎麼朝廷還要發賣起來,難道現在什麼都要錢了嗎?官家可是仁義的緊,萬萬不會這麼做的!”一旁的幫工趙氏麻利的收拾桌子一邊不相信的說道。

侯三竄了起來道:“嘿嘿!這你們就不知道了!西夏的土地可不是一般的地方嘞!俺家二郎說了,那叫河套,自古便是肥沃的良田,往日裡氾濫的黃河在那裡可是溫馴的很,抓起一把土都能掐出一把油來!這樣的好地可是世間少有,知道朝廷爲何把地買了嗎?因爲只要買下這些地超過十畝,朝廷便給良種,說是從東海對岸帶回來的,畝產高的嚇人嘞!”

一旁木器坊的老闆周泰哈哈大笑道:“你是癔症了不是?這土地再好可在西夏,說句不好聽的,萬一有個閃失,豈不是竹籃打水一場空?畢竟咱們的根可是在北京城啊!”

周泰的話讓很多人贊同,自己家在北京城,往西夏去買什麼地?即便是買了何人耕種?

而侯三卻露出狡黠的笑容道:“你們要知道,這些荒地都是朝廷的,必須有地契才能發賣,咱們買下地契,難道就沒人賣了不成?以後若是朝廷的大軍滅了西夏,這些地是誰的?”

衆人被他的話提醒了,沒錯,現在這些土地都是荒地,需要開墾才能種植糧食,若是現在買下來等待大軍勝利,那這些土地的價格一定飛漲,到時間定然能賺上一筆!

周泰不愧是當了多少年的掌櫃,瞬間就明白了侯三的意思,上前拱手道:“侯兄弟,此事消息可靠與否?若是可以,老夫願出資購買!”

隨着周泰的話,整個鋪子炸開了鍋,連這早茶鋪子的掌櫃都嚷嚷着要賣這些荒地,周泰連連擺手道:“小聲些!這事情可不是誰都知曉的,你們要是宣揚出去,免不得一些神通廣大的人知曉,到時間都被商賈認購了,咱們可就連湯都喝不着!”

衆人這才安靜了下來,但都在各自盤算着自家的門路,看是否能託人先一步買到這些土地,可世上沒有不透風的強,很快當這些人來到工廠或是商號之中的時候便發現,所有人都在說着和西夏土地有關的話題……

既然買地的人多,土地便變的彌足珍貴了,誰不想要那一把能掐出油的土地,誰不想要朝廷賞賜的良種,這兩年大宋的糧價雖然沒有漲多少,可卻是比以前要高得多,只要有着大片土地,出產足夠多的糧食,不出兩年便能賺的盆滿鉢滿。

或是把這些土地以高價賣給當地人,這樣一來便也可獲得可觀的收益,於是百姓們便躁動起來,因爲這些土地的發賣公文出來了,並且上面寫的清楚,任何人都有購買這些土地的權利,且無論是你的錢有多少都能購買,想要發財前提是隻要你的錢夠多。

但美中不足的是,這些土地都將以朝廷發給的特殊交子作爲印證,持有這些土地地契的人不需要前往西夏去經營,只不過可以獲得土地剷除的一定利潤,爲期五年……

第兩千五百章趙武靈王舊事第兩千二百七十八章賢覺與贊普第一千五百零五章趙禎的“禮物”第一千九百七十一章 章臺之對第八百思十七章回回炮第一千九百零五章圖格魯克的抉擇第一千四百六十八章秋獮之禮第二百零九章暴風雨前的寧靜第八百二十八章復仇之軍第三百零二章撤也要撤的天塌地陷第一千五百一十八章君子坦蕩蕩第一千四百八十九章朝廷的衡量第二百九十三章神兵天降第兩千五百五十五章大宋的新疆路第七百八十二章榆林戰起第兩千三百一十九章帝王之怒第兩千五百八十一章大宋優越的科舉制度第一千二百零五章大宋出兵第一百六十一章東京城的早晨第六百六十三章雷霆之後第八十一章水調歌頭第一千三百零八章蘇軾治軍第一千六百二十九章王蒙正的後手第九百九十三章矗石城的代價第六十七章上朝三兩事第一千三百八十七章新的商路第七十八章楊家的百戰雄兵第三百五十章板甲問世第一千五百一十章遊必有方第六百三十一章計換太子第一千八百零八章聖君回朝,九拜之禮第一千四百七十七章大宋天家的未來第四十七章元方你怎麼看第一千零八十章大海的奇遇第九百四十一章遼朝的想法第七百三十七章君王之過?第四百六十五章遼朝風雲第一千九百三十五章流言與突圍第六百第二十章顛倒黑白第一千零五十三章開國公的傻兒子第五百三十七章大宋,背嵬第一千四百六十七章北京路的視察第一千六百九十九章上京城的早膳第三百九十四章烏骨部的叛變第一千八百零九章今之神都第一百三十七章人之將死其言也善第二百七十七章老狐狸的手段第一千三百七十四章耶律賈的夢想第七百二十三章火車的作用第兩千五百七十章大宋的站位第一千零七十五章宋與女真第五百八十三章“意外”泄漏的消息第一千零四十七章華夏的智慧第三百九十二章老兵的最後榮耀第七章劉娥的眼神第二百二十一章大宋的青天第一千二百九十五章走了一部分……第兩千五百一十二章帝王的“演講”第兩千零三十二章巫瑪的索求第一千八百一十二章皇宋欽定憲法第一千四百五十六章猛虎地第兩千六百二十四章抽絲剝繭第六百八十章大殿啼血第兩千三百九十章沒有救援,也不會有救援第五百九十五章大遼的旗幟又斷了……第兩千六百二十八章胡柯的本事第一千六百六十八章宋之兵甲,其威正盛第兩千四百零六章帝王的責任第一千六百六十四章來自趙禎的靈感第一千八百二十八章路分二治第一千七百五十一章蠻夷的“驕傲”第四百四十四章大宋秘閣第八百一十二章禍不單行第一千零四十六章重開都護府第一百一十五章塞翁失馬焉知非福?第一千零二十八章強宋不需要解釋第一千五百六十四章論證火器的重要性第四百六十五章遼朝風雲第兩千一百三十九章神都城中的“臭水溝”第一千七百一十九章草原父子第五百九十六章皇帝的棱角,臨戰第一千二百三十六章遼人的計謀第八百思十八章伏兵第兩千一百八十七章趙禎的“胡蘿蔔”第兩千一百八十八章“大棒”來了第三百八十四章真實的謊言第一百六十三章整裝待發第一千七百六十四章“三山夾兩盆”第一千五百二十三章掉進深淵的人第一千九百八十五章成功的遊說第八百五十章大宋重騎,所向披靡第兩千三百五十三章何爲“有道”?何爲“無道”?第兩千三百六十五章沒有誘餌,也沒有主力第九百五十五章虛虛實實第五百七十八章經筵日講第三百七十章羽林衛第兩千一百七十六章“龍生九子”第九十六章被利用了第九百一十二章叔侄關係第一千七百三十三章磨合中的草原
第兩千五百章趙武靈王舊事第兩千二百七十八章賢覺與贊普第一千五百零五章趙禎的“禮物”第一千九百七十一章 章臺之對第八百思十七章回回炮第一千九百零五章圖格魯克的抉擇第一千四百六十八章秋獮之禮第二百零九章暴風雨前的寧靜第八百二十八章復仇之軍第三百零二章撤也要撤的天塌地陷第一千五百一十八章君子坦蕩蕩第一千四百八十九章朝廷的衡量第二百九十三章神兵天降第兩千五百五十五章大宋的新疆路第七百八十二章榆林戰起第兩千三百一十九章帝王之怒第兩千五百八十一章大宋優越的科舉制度第一千二百零五章大宋出兵第一百六十一章東京城的早晨第六百六十三章雷霆之後第八十一章水調歌頭第一千三百零八章蘇軾治軍第一千六百二十九章王蒙正的後手第九百九十三章矗石城的代價第六十七章上朝三兩事第一千三百八十七章新的商路第七十八章楊家的百戰雄兵第三百五十章板甲問世第一千五百一十章遊必有方第六百三十一章計換太子第一千八百零八章聖君回朝,九拜之禮第一千四百七十七章大宋天家的未來第四十七章元方你怎麼看第一千零八十章大海的奇遇第九百四十一章遼朝的想法第七百三十七章君王之過?第四百六十五章遼朝風雲第一千九百三十五章流言與突圍第六百第二十章顛倒黑白第一千零五十三章開國公的傻兒子第五百三十七章大宋,背嵬第一千四百六十七章北京路的視察第一千六百九十九章上京城的早膳第三百九十四章烏骨部的叛變第一千八百零九章今之神都第一百三十七章人之將死其言也善第二百七十七章老狐狸的手段第一千三百七十四章耶律賈的夢想第七百二十三章火車的作用第兩千五百七十章大宋的站位第一千零七十五章宋與女真第五百八十三章“意外”泄漏的消息第一千零四十七章華夏的智慧第三百九十二章老兵的最後榮耀第七章劉娥的眼神第二百二十一章大宋的青天第一千二百九十五章走了一部分……第兩千五百一十二章帝王的“演講”第兩千零三十二章巫瑪的索求第一千八百一十二章皇宋欽定憲法第一千四百五十六章猛虎地第兩千六百二十四章抽絲剝繭第六百八十章大殿啼血第兩千三百九十章沒有救援,也不會有救援第五百九十五章大遼的旗幟又斷了……第兩千六百二十八章胡柯的本事第一千六百六十八章宋之兵甲,其威正盛第兩千四百零六章帝王的責任第一千六百六十四章來自趙禎的靈感第一千八百二十八章路分二治第一千七百五十一章蠻夷的“驕傲”第四百四十四章大宋秘閣第八百一十二章禍不單行第一千零四十六章重開都護府第一百一十五章塞翁失馬焉知非福?第一千零二十八章強宋不需要解釋第一千五百六十四章論證火器的重要性第四百六十五章遼朝風雲第兩千一百三十九章神都城中的“臭水溝”第一千七百一十九章草原父子第五百九十六章皇帝的棱角,臨戰第一千二百三十六章遼人的計謀第八百思十八章伏兵第兩千一百八十七章趙禎的“胡蘿蔔”第兩千一百八十八章“大棒”來了第三百八十四章真實的謊言第一百六十三章整裝待發第一千七百六十四章“三山夾兩盆”第一千五百二十三章掉進深淵的人第一千九百八十五章成功的遊說第八百五十章大宋重騎,所向披靡第兩千三百五十三章何爲“有道”?何爲“無道”?第兩千三百六十五章沒有誘餌,也沒有主力第九百五十五章虛虛實實第五百七十八章經筵日講第三百七十章羽林衛第兩千一百七十六章“龍生九子”第九十六章被利用了第九百一十二章叔侄關係第一千七百三十三章磨合中的草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