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兩千二百七十八章賢覺與贊普

吐蕃人對火器的渴望由來已久,強大的火器自然是他們所期盼的,但想要得到幾乎比登天還難。

茹脫臘從宋軍之中得到火器的消息一直沒有傳出,角廝羅命他保密的同時,還命仁欽桑波挑選吐蕃的能工巧匠日夜鑽研。

沒人知道這鐵鼎看着質地堅硬,但事實上並不結實,雖硬然脆!不需要火器的威力,便是用大錘也能敲砸的四分五裂。

仁欽桑波召集的工匠並沒有參透火藥的奧秘,但他們還是發現了火藥所需的材料,硝石硫磺木炭三種原瞞不過他們。

但比例多少,如何混合這些卻是不知道的,他們只是把宣毅軍中的火藥彈,拆開,從一顆顆火藥彈丸上發現蛛絲馬跡。

研製的時候沒少發生爆炸,還因此死了倆個吐蕃的高明匠人,無奈之下他們只能把這三味藥料按照不同的比例製作成火藥彈進行試驗,最終這顆在紅宮之內爆炸的火藥彈是威力最大的一種。

他們不知道宋人是用的什麼讓火藥彈中的火藥變成一顆顆圓球狀的,不斷的試驗之下,他們採用了粘稠的青稞汁。

角廝羅之所以把還爲完美的火藥彈拿出來,爲的是給吐蕃人打氣,振奮人心,他要讓朝堂上的官員看到希望,看到吐蕃不是不可與大宋一戰。

知己知彼百戰不殆,這是漢家的兵法,也是所有文明總結出的經驗和教訓。

角廝羅因爲其獨特的出身,他對大宋的瞭解不在少數,同樣吐蕃朝堂上的人對大宋瞭解的也不在少數。

別忘了,吐蕃曾經派遣使團去過大宋,知道大宋的模樣。

看着歡呼的朝臣們,角廝羅嘴中卻有些微微發苦,吐蕃的火藥彈是和宋人的火藥彈差不多,但有一個極大的難題擺在眼前,製造火藥彈的材料,成本。

角廝羅知道宋軍裝備了大量的火藥彈和其他火器,這些都是極爲燒錢的買賣,以吐蕃的財力物力,想要大規模的讓軍隊裝備這種還不如大宋的火藥彈,耗費巨大,開銷甚巨。

一場戰爭打下來,吐蕃的家底便要被搬空!

火藥彈只能作爲振奮人心的東西,而不能作爲吐蕃的主要武器,這一點角廝羅知道,仁欽桑波和巫瑪也知道。

吐蕃的第一場大朝會便在角廝羅所期望的一樣,充滿希望的召開了,朝臣們各抒己見,同時擁護角廝羅提出的所有要求。

吐蕃的貴族,朝臣們不是傻子,他們在知道角廝羅掌握了火器之後便第一時間選擇了順從,恭恭敬敬的順從,因爲角廝羅掌握了吐蕃上最強大的力量。

這也讓角廝羅以最快的速度整合軍隊,政治,以及官吏,規範朝堂上的禮儀和制度,同時也可以培植心腹,而接下來要做的便是順者昌逆者亡,清除異己。

角廝羅堅定的認爲,唯有經歷過血與火的朝堂纔是穩定的,可靠的,爲自己所用的!爲此他不惜誅殺那些反對之人,無論他們的聲望和權利有多高。

三天的時間,吐蕃的朝堂經歷了一次大清洗,同時吐蕃高原上的所有兵權被歸攏到了角廝羅的手中。

朝臣也進入了和漢家王朝一模一樣的制度之中,三省六部這個始於隋,立於唐,沿於宋的制度被角廝羅完美的複製。

他把這個政治制度看作是漢家文明的典範,但他卻更加註重相權,給予了仁欽桑波高度的信任,類似於唐時的規矩,而有別於大宋分割相權的手段。

三天的大朝會結束時,紅宮外巨大的跑馬場上,無遮大會也進入了高潮,角廝羅派遣仁欽桑波這個佛學大家主持,他很久以前便是吐蕃高原上的“寶賢譯師”,“大論師”。

最爲重要的是他精通漢傳佛法,對漢學也頗有研究,在他面前,便是大宋來的高僧大德,賢覺法師也不是其對手。

只不過讓角廝羅沒想到的是,佛門的合併,佛理的總結整合要比他想象的複雜的多,這場無遮大會整整開了七日還爲結束。

整個吐蕃的各教僧侶們聚集在一起,還有來自漢家的佛門,相互之間不光有爭論還有惜昔相印,不光有不屑還有佩服。

這是一場佛門盛世,僧侶們每日提出各種各樣的觀點,論點來進行討論,修改,總結,編篡入冊,許多東西都是對方第一次聽的,也有大家形成共識的。

仁欽桑波這位吐蕃的宰相也積極參與其中,感嘆“佛門盛事”的到來。

只可惜在角廝羅眼中,這並不是他所需要的,佛門昌盛與否只是和他有關係而已,只是吐蕃的阻力,而不併非是全部。

漸漸的他有些瞭解爲何大宋皇帝要在大宋境內抑制佛門了,這些人討論起佛法的狂熱實在讓人後怕。

但也讓角廝羅看到了有利的一面,一旦吐蕃的佛門統一在一起,形成一個完善的宗教,那他將擁有前所未有的強大吐蕃,甚至要超越松贊干布的吐蕃王朝。

入夜十分,跑馬場上的帳篷已經有不少熄滅了燈火,爲了安全也爲了避免火災,帳篷與帳篷之間的距離隔了十步之遠。

角廝羅悄悄的進入了賢覺的帳篷中,看着對面在油燈下不斷整理經文的賢覺道:“法師,本贊普要的東西你帶來了嗎?”

賢覺接着油燈的光亮瞧着角廝羅,搖了搖頭道:“未曾帶來,也不方便攜帶。”

“你答應過我吐蕃,一定會帶來那些農種,你要知道那些種子對我吐蕃的重要!”

低聲的嘶吼讓賢覺皺起了眉頭:“我是答應過贊普,但卻沒說這次會帶來!無論是土豆還是地瓜,皆是不好偷帶的東西,越是往西便越少,城防關隘查驗的便嚴格,一旦被人發現,我等根本就出不了大宋,更別提順利抵達吐蕃了!”

燈油燃起的黑煙映襯着角廝羅憤怒的臉,使得他的表情愈發猙獰:“那這事又該如何?”

賢覺笑了笑:“這些東西確實難以帶到吐蕃來,但在大宋卻是常見之物,只需要派人喬裝打扮,入了返回大宋之後便能裝作當地農人,伺機入地竊取,再想辦法帶回吐蕃便是。”

仁欽桑波撩開簾子進入帳篷中,小聲對角廝羅道:“賢覺法師說的是,贊普無需着急,眼下需要的是耐心,一旦得到哪些農種,對我吐蕃的益處將會難以估量,可一旦打草驚蛇,以大宋皇帝的性子……恐再無機會!”

第八百三十二章謀事在人第兩千二百六十八章貸之利與弊第一千一百零六章宋與遼請假!第一千九百六十四章遙遠的地方第四百八十四章趙禎的決心第一千七百九十二章上京城的“昨天”與“今天”第九百零九章牙璋辭鳳闕第二十二章殿前鐵板燒第六百四十八章民憤第一千七百八十二章楚王封號第一千零三十四章平安京之戰(中)第兩千四百八十七章大宋的飛地第兩千零四十二章怪圈第兩千五百二十一章祭天傳位第一千三百五十三章史書從此無倭國第五百三十六章脆弱的屏障第四百一十章密謀第一百三十三章仙術?戲法!神仙?凡人!第六百六十五章這一戰沒有贏家第一千零六章夜下帝后第一千五百六十一章混戰開始第兩千六百四十四章趙禎的邪惡計劃第九百四十三章遼朝使者覲見!第十二章無知之幕第兩千零九十章被嚇哭的吐蕃人第七章劉娥的眼神第一千二百六十四章新年並非新氣象第兩千五百二十章趙禎的先見之明第一百四十六章蘿蔔加大棒第一千六百四十章經濟戰爭第七百五十五章海晏河清第四百一十一章黃雀的利益第二百一十一章皇帝的夢想第六百八十六章突如其來的炮聲第一千三百四十六章文帝之舉第一千六百四十八章御駕親征的意義第一百五十九章宋小乙第七百六十七章最先舉刀的女人第四百五十六章大宋軍改第一千八百三十章朝會三兩事第一百九十四章洛陽城的早晨第一千五百五十五章女帝第兩千五百五十一章官船接舷第九百四十三章遼朝使者覲見!第二百八十一章大宋皇帝的超值大禮包第兩千六百一十六章如何融入西方?第一千七百六十七章均貧富,分草場第一千五百零四章有朋自西方來第兩千四百五十章史書中的兩面性第兩千六百零七章攤子算是鋪開了第一千六百二十八章憤怒之神的誕生第八百思十七章回回炮第一千零八十五章內朝會第一百一十九章棋子第一千四百七十四章帝王之問第兩千一百七十六章“龍生九子”第一千五百二十二章偷樑換柱第七百四十九章華夏的可怖歷史第一千五百二十五章無形的較量第兩千四百二十八章東方文明的崛起第兩千二百四十二章大宋新問題第二百零一章災民如潮第一千五百六十三章勿動,動,則國滅第八百二十四章天降大任第一千七百四十五章草原“天變”第七百一十四章自己作死第兩千六百三十七章羅馬帝國的首都在哪裡?第四百一十六章大宋的廣告第兩千六百三十六章十字軍的落幕第兩千三百零九章丁掌櫃的背叛第一千零八十三章宋遼經濟戰第二百六十六章碩大的好人卡第兩千五百七十四章三大文明的交匯第兩千零五章角廝羅的解釋第九百九十三章矗石城的代價第一千五百九十三章天下大勢第一千四百一十七章戰爭前的第一個犧牲品第一千六百九十三章大宋的“給予”“索取”第一千五百六十八章破虜勳章第兩千六百二十八章胡柯的本事第四百一十章密謀第兩千五百六十四章國家的“黑暗面”第二百八十四章誰是大忽悠?第兩千二百四十五章闕樓之上第兩千五百五十三章李將軍鼠三第二百三十四章絕地反擊第一百五十五章牽機藥的秘密第八百七十六章騎兵的序曲第兩千五百七十七章西方與東方扣起的圓環(上)第六百二十七章戰爭的經濟效益第兩千三百五十二章全軍出擊第一千五百七十九章“睦鄰友好”第一千二百四十七章儒家思想的內外第六百九十三章遼朝撤軍第一千四百二十八章攻守轉換第二百零一章災民如潮第兩千六百三十六章十字軍的落幕第一千七百八十六章包拯夜憂第五百六十一章大宋子弟兵
第八百三十二章謀事在人第兩千二百六十八章貸之利與弊第一千一百零六章宋與遼請假!第一千九百六十四章遙遠的地方第四百八十四章趙禎的決心第一千七百九十二章上京城的“昨天”與“今天”第九百零九章牙璋辭鳳闕第二十二章殿前鐵板燒第六百四十八章民憤第一千七百八十二章楚王封號第一千零三十四章平安京之戰(中)第兩千四百八十七章大宋的飛地第兩千零四十二章怪圈第兩千五百二十一章祭天傳位第一千三百五十三章史書從此無倭國第五百三十六章脆弱的屏障第四百一十章密謀第一百三十三章仙術?戲法!神仙?凡人!第六百六十五章這一戰沒有贏家第一千零六章夜下帝后第一千五百六十一章混戰開始第兩千六百四十四章趙禎的邪惡計劃第九百四十三章遼朝使者覲見!第十二章無知之幕第兩千零九十章被嚇哭的吐蕃人第七章劉娥的眼神第一千二百六十四章新年並非新氣象第兩千五百二十章趙禎的先見之明第一百四十六章蘿蔔加大棒第一千六百四十章經濟戰爭第七百五十五章海晏河清第四百一十一章黃雀的利益第二百一十一章皇帝的夢想第六百八十六章突如其來的炮聲第一千三百四十六章文帝之舉第一千六百四十八章御駕親征的意義第一百五十九章宋小乙第七百六十七章最先舉刀的女人第四百五十六章大宋軍改第一千八百三十章朝會三兩事第一百九十四章洛陽城的早晨第一千五百五十五章女帝第兩千五百五十一章官船接舷第九百四十三章遼朝使者覲見!第二百八十一章大宋皇帝的超值大禮包第兩千六百一十六章如何融入西方?第一千七百六十七章均貧富,分草場第一千五百零四章有朋自西方來第兩千四百五十章史書中的兩面性第兩千六百零七章攤子算是鋪開了第一千六百二十八章憤怒之神的誕生第八百思十七章回回炮第一千零八十五章內朝會第一百一十九章棋子第一千四百七十四章帝王之問第兩千一百七十六章“龍生九子”第一千五百二十二章偷樑換柱第七百四十九章華夏的可怖歷史第一千五百二十五章無形的較量第兩千四百二十八章東方文明的崛起第兩千二百四十二章大宋新問題第二百零一章災民如潮第一千五百六十三章勿動,動,則國滅第八百二十四章天降大任第一千七百四十五章草原“天變”第七百一十四章自己作死第兩千六百三十七章羅馬帝國的首都在哪裡?第四百一十六章大宋的廣告第兩千六百三十六章十字軍的落幕第兩千三百零九章丁掌櫃的背叛第一千零八十三章宋遼經濟戰第二百六十六章碩大的好人卡第兩千五百七十四章三大文明的交匯第兩千零五章角廝羅的解釋第九百九十三章矗石城的代價第一千五百九十三章天下大勢第一千四百一十七章戰爭前的第一個犧牲品第一千六百九十三章大宋的“給予”“索取”第一千五百六十八章破虜勳章第兩千六百二十八章胡柯的本事第四百一十章密謀第兩千五百六十四章國家的“黑暗面”第二百八十四章誰是大忽悠?第兩千二百四十五章闕樓之上第兩千五百五十三章李將軍鼠三第二百三十四章絕地反擊第一百五十五章牽機藥的秘密第八百七十六章騎兵的序曲第兩千五百七十七章西方與東方扣起的圓環(上)第六百二十七章戰爭的經濟效益第兩千三百五十二章全軍出擊第一千五百七十九章“睦鄰友好”第一千二百四十七章儒家思想的內外第六百九十三章遼朝撤軍第一千四百二十八章攻守轉換第二百零一章災民如潮第兩千六百三十六章十字軍的落幕第一千七百八十六章包拯夜憂第五百六十一章大宋子弟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