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千四百六十八章秋獮之禮

作爲一國之君,趙禎的意志高於一切,秋獮是國之大事,原本的大宋因爲種種原因,秋獮不過是在野外打打獵而已,可現在,大宋擁有了大片的草原,廣闊的疆域。

國庫充盈,兵精甲足之下,這場屬於整個國家的盛大祭祀之禮必然重開。

即便是趙禎不下旨,朝中的士大夫們也在前幾年開始了上疏,上疏的原因很簡單,大宋需要一系列的儀式體現大國風範,以文治國,以禮治國纔是他們追求的最高境界。

而禮法自然少不了各種各樣的祭祀,華夏曆史向來如此,每當一國穩定之後,最先崛起的必然是禮法,大概是因爲幾乎所有人都崇尚禮法這種把祭祀放在最重要位置上的事情。

對於華夏百姓來說,他們區別與夷狄最簡單,最明顯的原因就是在禮法上,“人之異於禽獸也”是因爲禮,興周八百年的不是周天子,也不是姜子牙,而是周禮。

禮是上下尊卑,禮是祭祀先祖,禮是親親而尊尊,生者養而死者藏。

社會穩定了,文明繁榮了,生活越來越好了,國家越來越強大了,這些東西就會在華夏的王朝之中迅速繁衍,而對於禮法的支持,無論是什麼人都要高喊幾句口號。

因爲這就是漢家王朝的政治正確。

對於趙禎重開秋獮之禮的行爲,朝臣們是滿口稱讚的,帝王賢明啊!知道該興起禮法了,知道該把秋獮拿出來了,大宋現在有錢了,又是兵強馬壯,豈能不重開秋獮?否則不是愧對祖先,愧對先賢?!

至於皇帝不回朝,而是直接在木蘭圍場待着,等待朝臣前往一事,朝中的臣子中有人持否定態度,認爲不該怕麻煩就不回朝了,這是官家的大事情,也是朝廷的大事情啊!

也有許多人覺得,興許官家是因爲被遼人俘獲一事而覺得臉上掛不住,打算利用這次秋獮再度威嚴的回朝,這也說得過去,不少人樂意給他們的皇帝一個臺階下。

但有些卻知道,事實上官家利用這次秋獮把人都召集到木蘭圍場,讓他們和神都城的利益做一次切割,徹底斷絕有些人的想法。

能想到這一層意思的人不多,也只有區區數人,而范仲淹和歐陽修便是其中的倆個,至於蘇家父子,早已是能躲的多遠是多遠。

最近因爲靈兒的關係,蘇軾得到了一些提醒,早已如狐狸一般躲得遠遠的,他已經聞到了一絲不尋常的氣味。

山上的石頭崩塌了,可不要砸到自己纔好,當然父親大人也要躲得遠遠的,不要發表任何意見,於是蘇洵剛剛寫好,字體漂亮無比的奏疏就被蘇軾給丟盡廚房給燒的一乾二淨。

這一次蘇家只要站的遠遠的看就好,至於其他,絕不能參與其中,因爲這件事和太子,皇后,以及王家都有些牽連,至於那些民間的商賈……好似忘記了自己的身份。

商賈就算是做到天下最大,也不過是個商賈而已!自己找死還能怪誰?

是的,有些人確實猜到了趙禎的意圖,不過這還只是開始,趙禎打算利用這次秋獮,把大宋存在的重要問題儘量的解決,隨着大宋的不斷強盛,隨之而來的問題也越來越多。

這些問題必須在伐遼之前全部解決,否則一定會影響這場決勝之戰。

這可能是華夏曆史上最大的一次戰役,甚至要遠超長平之戰,趙禎必須保證萬無一失,獅子搏兔尚盡全力,何況是滅國之戰?

大宋進行了不止一次的滅國戰爭,從大理,到西夏,無論哪一次都是採用了陰柔的手段,即便是奪取燕雲也是如此,並沒有發生宋遼之間的大決戰。

而這一次滅遼卻不一樣,趙禎打算傾盡全國之力徹底消滅遼朝,同時也要把整個草原上的勢力一掃而空,結束遊牧民族和漢家王朝之間的存續千年的禍患。

同樣這也是一次大膽嘗試,通過城市包圍草原,城市分割草原,以完成對草原的實際控制,而不是僅僅掛上一個“天可汗”的名號。

而眼下的秋獮就顯得無比重要。

大宋的皇宮之中,趙旭望着自己的母親中宮默默不語,母親讓他反省,他知道自己被人利用了,做錯了一些事情,可他沒想到自己這次實打實的監國卻連最基本的權利都受到的質疑。

不就是外放了幾個臣子嗎?爲何就會捅出如此大的簍子?拔耀幾個臣子爲何就惹得兩府相公連連上疏?自己這個太子不是一項得到文臣的讚譽嗎?

爲何這一次他們不站在自己的這邊?

即便自己有錯,爲尊者諱,難道這些文臣就不知道避諱?趙旭想不通,自己只不過是外放了幾個官員,又不是什麼天大的錯誤,爲何文臣要抓住自己不放,向父皇如此告狀?

他並不知道,在文臣的眼中,皇帝永遠是最大的,而且他們直接向皇帝負責,而不是向太子負責,至於太子,文臣自然是竭力保護的,但趙旭的所作所爲已經觸及到了他們的利益。

商賈和士族原本是一體的,但現在的大宋卻是不同,大宋的士族不允許經商。即便是家中子弟也不允許,最多便是得到官家賜予的職田,這已經是頂天的事情了。

當一體的東西出現了分離,商賈和士族之間的利益衝突便越來越明顯,何況這些商賈還在朝堂之中培養自己的勢力,士族豈能容忍?

打擊商賈,讓他們繳納更多的稅收以充填國庫,這便是一項極好的政策,士族大力支持趙禎的旨意,而在這個時候,太子卻倒戈向了商賈,這豈能不讓滿朝的文官又驚又怒。

趙旭還是太年輕了,他不知到,此舉看似沒有什麼,卻是在告訴所有的文臣,他是支持商賈的,而他趙旭未來是要坐上帝王寶座的人,這意味着什麼?

意味着未來的皇帝支持商賈!這是最爲讓文官接受不了的事情,看似是一件小事,但卻要給太子留下深刻的教訓,如此才能讓他知道,他所能依靠的只有的士大夫,而不是滿身銅臭的商賈。

而趙旭卻沒有考慮這麼多,實實在在的被利用了。

第兩千零二十一章王安石的奏疏第一千四百三十二章摩擦摩擦第一千二百九十三章無能誰之過?第六百八十五章上兵伐謀第一千三百五十四章兩場婚禮第一千七百八十七章政治騙局第一千二百七十一章皇城司第一千八百九十三章帝國的得意第兩千一百九十五章皇帝的侄子第三百七十四章大宋,大不同!第一千七百三十九章大宋的說客第六百零七章天下事,往往不按計劃來……第八百八十四章皇帝的“情書”第九十三章山雨欲來風滿樓第一千零七十八章急迫的築城第一千零四十六章重開都護府第一千二百八十三章紛紛來投第四百八十七章皇宮中的五角星第一千八百八十五章劍指塞爾柱第兩千四百三十三章女人位尊的嘉莫人第兩千六百四十章上帝站在哪一邊?第四百五十六章大宋軍改第四百二十三章又見道門第七百三十八章罪己詔第兩千兩百零九章奇蠢無比第一千九百零二章錢從何出來?第一千七百八十九章皇權要限制,相權也要限制第七百二十六章無價之寶?破爛貨!第一百二十二章佳人待君歸第一千九百二十五章阿母城之戰第一千八百九十九章一賜樂業人的末日第兩千一百八十六章階級矛盾第二百二十二章地方官制的變動第兩千四百二十章節東方一直在改變着西方第兩千零三十一章迷失在神都第五百七十六章中箭而亡第兩千六百四十四章趙禎的邪惡計劃第兩千三百零六章三朝老臣第一千六百六十一章都城的最後作用第一千三百五十一章四個都護府第一千三百八十章消失的倭國,大宋的海東第一千五百七十九章國丈“瘋了”第兩千二百五十三章包拯的擔憂第兩千一百七十三章孝女曹娥第一千九百六十七章氣吞蒼宇第三百七十四章大宋,大不同!第一千四百六十六章神都往事第一千零一十六章遠隔重洋的會師第四百七十九章液體黃金第一千五百一十四章聲東擊西第兩千四百八十七章大宋的飛地第四百六十六章驟起的波瀾第兩千一百八十三章利益相關第兩千六百一十三章西方的聖人第一千三百七十七章帝王的婚姻第一百五十七章太子的迷茫第五百二十五章遼夏戰事起第兩千零八十三章神秘的商人第兩千零二十章妖孽來了第一千三百七十七章帝王的婚姻第一千六百九十五章人心思動第六百七十六章張儉的擔心第一千四百二十三章魏王威武!第一千六百四十章經濟戰爭第一千五百七十二章不動如山第一千六百三十章眼看他樓塌了!第五百五十六章祥瑞天降第一千四百四十八章走親戚第兩千四百九十章趙禎的騙局第一千七百五十四章趙禎的一盤大棋第兩千三百六十九章惡火第兩千一百一十六章能與誰人說?第四十四章東宮之中第九百二十四章大宋天子是何人?第六百七十一章禍不單行第一千三百九十九章武德永昌第七百七十九章長城還是要修的第八百三十七章華夏先哲的偉大第五百零七章復仇的開始第兩千三百四十四章吐蕃的宗教第一千零一十章大宋與高麗第兩千二百五十五章張柏的不安第九百零四章真正的強者第一千七百零一章遍地機遇,遍地黃金第一百三十九章妖僧害人第一百四十三章打的就是你第三百九十八章大理覆滅第一千零一十九章藤原氏第七十八章楊家的百戰雄兵第五百一十六章遼朝密諜第一千二百七十九章遼朝漢臣第一千七百六十四章“三山夾兩盆”第一百一十五章塞翁失馬焉知非福?第四百二十二章生命換來制度第一千七百八十七章政治騙局第兩千三百六十章突如其來第一千七百零七章知府事曾鞏第一千九百八十一章詭異的神都城第兩千零四十章醉翁非醉第一千四百六十章遼計(上)
第兩千零二十一章王安石的奏疏第一千四百三十二章摩擦摩擦第一千二百九十三章無能誰之過?第六百八十五章上兵伐謀第一千三百五十四章兩場婚禮第一千七百八十七章政治騙局第一千二百七十一章皇城司第一千八百九十三章帝國的得意第兩千一百九十五章皇帝的侄子第三百七十四章大宋,大不同!第一千七百三十九章大宋的說客第六百零七章天下事,往往不按計劃來……第八百八十四章皇帝的“情書”第九十三章山雨欲來風滿樓第一千零七十八章急迫的築城第一千零四十六章重開都護府第一千二百八十三章紛紛來投第四百八十七章皇宮中的五角星第一千八百八十五章劍指塞爾柱第兩千四百三十三章女人位尊的嘉莫人第兩千六百四十章上帝站在哪一邊?第四百五十六章大宋軍改第四百二十三章又見道門第七百三十八章罪己詔第兩千兩百零九章奇蠢無比第一千九百零二章錢從何出來?第一千七百八十九章皇權要限制,相權也要限制第七百二十六章無價之寶?破爛貨!第一百二十二章佳人待君歸第一千九百二十五章阿母城之戰第一千八百九十九章一賜樂業人的末日第兩千一百八十六章階級矛盾第二百二十二章地方官制的變動第兩千四百二十章節東方一直在改變着西方第兩千零三十一章迷失在神都第五百七十六章中箭而亡第兩千六百四十四章趙禎的邪惡計劃第兩千三百零六章三朝老臣第一千六百六十一章都城的最後作用第一千三百五十一章四個都護府第一千三百八十章消失的倭國,大宋的海東第一千五百七十九章國丈“瘋了”第兩千二百五十三章包拯的擔憂第兩千一百七十三章孝女曹娥第一千九百六十七章氣吞蒼宇第三百七十四章大宋,大不同!第一千四百六十六章神都往事第一千零一十六章遠隔重洋的會師第四百七十九章液體黃金第一千五百一十四章聲東擊西第兩千四百八十七章大宋的飛地第四百六十六章驟起的波瀾第兩千一百八十三章利益相關第兩千六百一十三章西方的聖人第一千三百七十七章帝王的婚姻第一百五十七章太子的迷茫第五百二十五章遼夏戰事起第兩千零八十三章神秘的商人第兩千零二十章妖孽來了第一千三百七十七章帝王的婚姻第一千六百九十五章人心思動第六百七十六章張儉的擔心第一千四百二十三章魏王威武!第一千六百四十章經濟戰爭第一千五百七十二章不動如山第一千六百三十章眼看他樓塌了!第五百五十六章祥瑞天降第一千四百四十八章走親戚第兩千四百九十章趙禎的騙局第一千七百五十四章趙禎的一盤大棋第兩千三百六十九章惡火第兩千一百一十六章能與誰人說?第四十四章東宮之中第九百二十四章大宋天子是何人?第六百七十一章禍不單行第一千三百九十九章武德永昌第七百七十九章長城還是要修的第八百三十七章華夏先哲的偉大第五百零七章復仇的開始第兩千三百四十四章吐蕃的宗教第一千零一十章大宋與高麗第兩千二百五十五章張柏的不安第九百零四章真正的強者第一千七百零一章遍地機遇,遍地黃金第一百三十九章妖僧害人第一百四十三章打的就是你第三百九十八章大理覆滅第一千零一十九章藤原氏第七十八章楊家的百戰雄兵第五百一十六章遼朝密諜第一千二百七十九章遼朝漢臣第一千七百六十四章“三山夾兩盆”第一百一十五章塞翁失馬焉知非福?第四百二十二章生命換來制度第一千七百八十七章政治騙局第兩千三百六十章突如其來第一千七百零七章知府事曾鞏第一千九百八十一章詭異的神都城第兩千零四十章醉翁非醉第一千四百六十章遼計(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