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兩千四百零六章帝王的責任

趙禎說的沒錯,隨着瑪兒敢的攻防戰結束,整個吐蕃的局勢都會出現一邊倒的情況,狄青率領的上四軍進軍吐蕃,不光是爲了解瑪兒敢之圍,更是對前線大軍提供有效後方保障的存在。

噶日噠措殘餘的吐蕃軍幾乎在上四軍的衝擊下在頃刻之間土崩瓦解,一場攻城戰讓他們折損萬人,而一場大火更是讓他們鬥志全無。

在看到瑪兒敢城的北城之後,他們就知道攻陷瑪兒敢是不可能的事情,至於生擒大宋皇帝也成爲一個笑話。

大宋的援軍突然出現在了四面八方,“狄”字的大旗出現之後噶日噠措就知道萬事皆休,捧日軍,天武軍,龍衛軍的大旗也在戰場上相繼出現。

宋軍已經步騎列陣,掩殺而來,勢不可擋!

僅剩下半數的吐蕃軍一觸即潰,毫無戰力,四周的喊殺聲瞬間就把他們淹沒,想要突圍都沒有成功的可能。

而噶日噠措最後悔的便是沒有在瑪兒敢城破之後,立刻率軍攻殺北城,而是在瑪兒敢城中浪費時間的去搜刮戰利品。

大軍並沒有搜刮到多少財物,相反把寶貴的時間和破城的鬥志全部消耗乾淨!

當噶日噠措卻毫無辦法,若是不給部屬燒殺搶掠的時間,那軍中不斷的折損和攻城的強度很可能會讓大軍譁變,也會讓自己的威信掃地。

但噶日噠措卻明白,其實這一切都在宋人皇帝的謀劃之下,瑪兒敢之戰從一開始就是一個死局!

大宋皇帝早已安排好了伏兵,五千人能夠守得住五萬人的進攻,並且還能殺敵近半,這已經是個奇蹟。

吐蕃軍隊的意志早已在攻城的時候就被消耗大半,若非依靠人數優勢攻陷瑪兒敢城,豈能進入其中?

但誰又能想到大宋皇帝在瑪兒敢城中還有後手,這個被吐蕃大軍圍困月餘的城池居然戰力不減。

宋軍的強大是吐蕃從未預料到的,並且這份強大還將繼續下去!

眼瞧着吐蕃大軍分崩離析,被宋軍各種穿插和包圍,僅剩的兩萬多人疲於奔命根本無心戀戰。

噶日噠措知道大勢已去,不光是眼下他所指揮的吐蕃軍隊,而是整個吐蕃大勢已去。

邏些城的已被宋軍包圍,即便是抵抗也不知能夠撐多久,噶日噠措知道自己的任務之重,也同樣知曉角廝羅圍攻瑪兒敢的用意。

但知道是一回事,能不能做到又是另一回事。

四分五裂的吐蕃軍隊以最快的速度被宋軍“蠶食”,僅剩下抵抗的吐蕃軍就如同海浪中的一片片礁石隨時會被宋軍的“海潮”給淹沒。

已經放棄掙扎的吐蕃軍開始大片大片的投降,因爲他們發現投降之後宋軍並未趕盡殺絕,而是把他們變成了俘虜。

在戰場上被俘是恥辱,可若是連命都沒了,榮辱還有什麼意義嗎?

宋軍的強大是有目共睹的,即便是突圍又能如何?逃會邏些城繼續和宋人對抗,底層人的思想和高層永遠不同。

戰場上的局勢瞬息萬變,就在幾天前他們還是攻破瑪兒敢的吐蕃勇士,而現在就成爲了宋軍的階下囚。

噶日噠措的中軍已經被絞殺所剩無幾,宋軍的推進速度不快,但極爲穩健,一步步的前線推進,彷彿山崩地摧不可阻擋。

忠心的親兵慫恿噶日噠措突圍,但噶日噠措知道已經沒有機會,宋軍的軍陣固若金湯已經把自己完全包圍。

“繳械不殺”的聲音在高原上回蕩,一次次的衝擊着噶日噠措以及殘存吐蕃軍的心理防線。

在能瞧見宋軍的將旗後,噶日噠措宣佈投降,命令全軍放下手中的兵刃,他們已經沒有機會,但不能失去生存下去的機會。

宋軍用繩索把他們相連起來,一個一個穿在一起,就如同待在的羔羊。

狄青瞧了瞧噶日噠措身上的銅製令牌,笑了笑:“官家指名道姓要生擒你,並說去其枷鎖,來人,給他鬆綁賜馬!!”

憐憫和寬容總是上位者給予的,雖然心中不願,但噶日噠措依舊是翻身上馬,看着一串串被捆綁起來的吐蕃人,他的心中充滿了無處發泄的苦悶,只能把手中的繮繩拽到緊緊地!

殲敵數萬,降俘數萬,這在戰場上已經是輝煌大勝,但在趙禎看來依舊是有些可惜,可惜了這瑪兒敢的繁榮市井,獨特風格的高原建築。

而守衛這裡的神衛軍將士也折損一千五百六十八人,這些人的號牌已經被找到,密密麻麻的掛在一塊尖尖的石碑上。

石碑上是他們的名字,趙禎輕輕撫摸和他們說着最後的離別之語。

趙禎在軍中的時間不短,每次和將士們待在一起都覺得回家了一樣,這是一種很奇怪的感覺,讓人莫名的覺得親近。

當神衛軍的將士知道他這個大宋官家就在瑪兒敢的時候,心中的驕傲和激盪無法形容。

而趙禎本人就是一個隨和的性子,從沒有端着所謂的帝王架子,在官員面前他高高在上,相反在士兵和百姓面前他從來都是一個長輩模樣。

皇帝是什麼人?就是華夏漢室的大家長,是大宋百姓的君父!

說的難聽點,天子就是天的兒子,子民的“老子”,子民過的不好是老子的責任,子民因爲國家的利益而參與戰爭,就是等於把皇帝把自己的孩子送上了戰場!

爲國戰死,就等同於自己的孩子戰死在戰場上,趙禎是一個皇帝,也是一個父親,石碑上的一個個名字,一道道刻痕代表了一個個鮮活的生命,也代表一個國家的組成部分!

戰爭過後沒有勝利者,雙方都付出了生命的代價,所謂的死傷多少已經不能作爲評判的標準。

死一個人和死一千個人在官員和大宋百姓眼中是不一樣的,但在趙禎看來卻沒有什麼區別。

可即便如此,戰爭依舊沒有停下腳步,趙禎知道大宋戰死的人數還會不斷的上升,前線會有更多的號牌被送到瑪兒敢………………

趙禎唯一能做的就是在這裡送他們最後一程,同時在心中記下這一切,讓他們不會白白犧牲。

這些非但不會影響趙禎心中的鬥志,相反會激勵趙禎下定決心統一吐蕃!

第四百六十九章戰爭的藝術第五百五十九章打破時代寧靜的鳴笛(下)第一千六百八十七章論格物第一百三十四章天命所歸第兩千四百八十七章大宋的飛地第四百九十六章該死的塔利班第五百八十八章皇帝的傳承第一千七百三十七章道阻且長第兩千一百八十章交換條件第一千八百七十四章山窮水盡第九百八十八章內聖外王,豈可受辱?第八百二十章西夏的反擊第一千零三十三章平安京之戰(上)第一千零一章趙禎的妙計第二百六十四章武人的瓊林宴第兩千零五十章無私還是自私?第一千三百九十九章武德永昌第一千三百九十一章吐蕃與角廝羅第一千三百三十七章惡魔出現第一千零五十章北京城的改變第兩千零八十八章果斷的茹脫臘第六百九十八章歷史的天空第八百九十九章興慶府的動盪(上)第八百七十一章今宋,強宋第四百六十四章大宋好時機第六百第五十七章耶律宗真的反擊第一百四十二章殺雞儆猴第兩千一百九十六章奎大的蹤跡第一千三百六十七章看不見的恐宋心理第一千六百七十八章西域得手第兩千一百零九章意外的“對視”第四百一十七章天下最難的事第九十九章周公恐懼流言日第一千七百九十六章旅程纔剛剛開始第兩千六百二十八章胡柯的本事第三百五十九章西水門記事第一千九百三十章掙扎中的天竺第一千六百六十九章“倒下”的契丹第二百三十二章御前親審第四百一十九章正大光明第七百二十三章火車的作用第一千六百二十一章各有心計第五百五十七章祭天第一千四百六十九章蔡伯俙與韓琦第一千九百零八章蝴蝶的翅膀(下)第八百四十四章順水推舟第三百零六章深宮瑣事多第一千九百七十一章 章臺之對第四十三章希望學園第三百六十四章一賜樂業人的命運(三)第六百第二十二章趙氏孤兒第兩千三百二十七章康巴人的貢品第一千八百零一章比敵人更瞭解敵人第一千八百九十八章情報爲先第二百五十四章皇帝的大婚(上)第一千五百一十六章帝王出巡第一千九百五十八章角廝羅之叛第三百二十七章茶棚中的趙禎第一千三百四十五章大宋的官制第六百第二十一章草原上的狩獵第兩千三百五十一章“誘餌”第一千五百三十七章東南第一州第一千四百零七章後來居上第四百九十八章蔡伯俙與塔利班第一千八百四十章機會留給有準備的人第兩千四百九十一章在神都第六百第二十一章縱火焚宮殿第三十六章太子扶棺第八百零一章禁臺與候臺第九百一十二章叔侄關係第一千八百二十四章大宋的蘭州第兩千零一十二章宗哥城外第兩千四百三十二章大宋的智慧第兩千三百零六章三朝老臣第一千七百三十二章哲爾克的心思第一千九百八十三章轉道青塘第三百七十四章大宋,大不同!第兩千二百五十五章張柏的不安第九百九十一章倒打一耙的高麗人第兩千一百二十五章揭露人性第六百九十章巷戰第兩千五百零二章帝王家學第九百二十八章冬日隆隆帝王歸第二十七章晏殊的心第兩千零二十五章漢家的通病第一千八百二十九章荒謬的邏輯第一百一十九章皇帝的宣傳第兩千四百六十四章宋人的私有意識第二百四十四章趙禎的腰第兩千三百四十二章“非人”的王韶第一千二百一十八章女真,大宋的爪牙……第一千九百九十六章宋軍的弱點第一千七百八十一章良弓藏第一百七十三章皇后之死第九百四十一章遼朝的想法第一千五百五十章解惑范仲淹第五百六十四章民族大融合?第一千九百八十四章角廝羅的野望第七百八十四章甕中之鱉第七百五十六章宋與遼
第四百六十九章戰爭的藝術第五百五十九章打破時代寧靜的鳴笛(下)第一千六百八十七章論格物第一百三十四章天命所歸第兩千四百八十七章大宋的飛地第四百九十六章該死的塔利班第五百八十八章皇帝的傳承第一千七百三十七章道阻且長第兩千一百八十章交換條件第一千八百七十四章山窮水盡第九百八十八章內聖外王,豈可受辱?第八百二十章西夏的反擊第一千零三十三章平安京之戰(上)第一千零一章趙禎的妙計第二百六十四章武人的瓊林宴第兩千零五十章無私還是自私?第一千三百九十九章武德永昌第一千三百九十一章吐蕃與角廝羅第一千三百三十七章惡魔出現第一千零五十章北京城的改變第兩千零八十八章果斷的茹脫臘第六百九十八章歷史的天空第八百九十九章興慶府的動盪(上)第八百七十一章今宋,強宋第四百六十四章大宋好時機第六百第五十七章耶律宗真的反擊第一百四十二章殺雞儆猴第兩千一百九十六章奎大的蹤跡第一千三百六十七章看不見的恐宋心理第一千六百七十八章西域得手第兩千一百零九章意外的“對視”第四百一十七章天下最難的事第九十九章周公恐懼流言日第一千七百九十六章旅程纔剛剛開始第兩千六百二十八章胡柯的本事第三百五十九章西水門記事第一千九百三十章掙扎中的天竺第一千六百六十九章“倒下”的契丹第二百三十二章御前親審第四百一十九章正大光明第七百二十三章火車的作用第一千六百二十一章各有心計第五百五十七章祭天第一千四百六十九章蔡伯俙與韓琦第一千九百零八章蝴蝶的翅膀(下)第八百四十四章順水推舟第三百零六章深宮瑣事多第一千九百七十一章 章臺之對第四十三章希望學園第三百六十四章一賜樂業人的命運(三)第六百第二十二章趙氏孤兒第兩千三百二十七章康巴人的貢品第一千八百零一章比敵人更瞭解敵人第一千八百九十八章情報爲先第二百五十四章皇帝的大婚(上)第一千五百一十六章帝王出巡第一千九百五十八章角廝羅之叛第三百二十七章茶棚中的趙禎第一千三百四十五章大宋的官制第六百第二十一章草原上的狩獵第兩千三百五十一章“誘餌”第一千五百三十七章東南第一州第一千四百零七章後來居上第四百九十八章蔡伯俙與塔利班第一千八百四十章機會留給有準備的人第兩千四百九十一章在神都第六百第二十一章縱火焚宮殿第三十六章太子扶棺第八百零一章禁臺與候臺第九百一十二章叔侄關係第一千八百二十四章大宋的蘭州第兩千零一十二章宗哥城外第兩千四百三十二章大宋的智慧第兩千三百零六章三朝老臣第一千七百三十二章哲爾克的心思第一千九百八十三章轉道青塘第三百七十四章大宋,大不同!第兩千二百五十五章張柏的不安第九百九十一章倒打一耙的高麗人第兩千一百二十五章揭露人性第六百九十章巷戰第兩千五百零二章帝王家學第九百二十八章冬日隆隆帝王歸第二十七章晏殊的心第兩千零二十五章漢家的通病第一千八百二十九章荒謬的邏輯第一百一十九章皇帝的宣傳第兩千四百六十四章宋人的私有意識第二百四十四章趙禎的腰第兩千三百四十二章“非人”的王韶第一千二百一十八章女真,大宋的爪牙……第一千九百九十六章宋軍的弱點第一千七百八十一章良弓藏第一百七十三章皇后之死第九百四十一章遼朝的想法第一千五百五十章解惑范仲淹第五百六十四章民族大融合?第一千九百八十四章角廝羅的野望第七百八十四章甕中之鱉第七百五十六章宋與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