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章劉娥的眼神

“官家怎能如此大笑?萬一傷了肺腑反而得不償失了!”

一聲略帶嗔怪的聲音打斷了趙恆的笑聲,身穿華美鈿釵禮衣的婦人走了過來,宋襲唐制,趙禎從她頭上的鈿釵數目就知道來人應該就是皇后劉娥。

趙恆拍了拍他的小臉,趙禎自覺的邁開小腿走向婦人一絲不苟的行禮:“兒臣參見娘娘!”

劉娥笑道:“吾兒今日怎麼想起進宮看望父皇母后來了?”她是趙禎名義上的生母,直呼吾兒並沒有不妥。

趙禎擡頭看向劉娥,年近五十的她保養的十分不錯,但歲月的雕琢依然在她的眼角臉頰上出現了留下印記,不過話說回來,微微的皺紋依然讓她擁有熟女的魅力,難怪真宗死活要娶她。

“兒臣是父皇的孩兒,如今父皇龍體不適,當然要來牀前盡孝。母后爲何這麼問?”

病榻上的趙恆咧嘴一笑,他從剛剛趙禎的稱呼中就能感覺到,在自己面前他口稱孩兒,在皇后面前卻自稱兒臣。

這不就是在說明親疏遠近嗎?

趙恆心中暗道了一聲:小機靈!

但是嘴上卻說:“益兒所言不錯!朕的病還沒到過染病氣的程度,益兒伴我左右也好。”

劉娥微皺眉頭:“官家的身子還需好生調理,公主與太子在側,您總是耗神。”

趙恆突然暴怒:“你這婦人總是瑣碎!難道要讓朕事依法治!”

Wωω⊕ тт kǎn⊕ ¢○ 突然的變故讓趙禎和趙妙元目瞪口呆,僵直的站在原地,殿內的宮娥內侍更是迅速跪倒,腦袋緊貼地面,就像一支支鴕鳥甚是好笑。

但此時的趙禎卻笑不出來,天子之怒伏屍百萬,流血千里,聽起來嚇人,但是卻真的有這種感覺。

他就像是站在狂風巨浪中的小船上,四周都是猛烈襲人的風暴,只要稍有不慎就會被捲入憤怒的大海之中粉身碎骨。

這種感覺極爲驚悚,趙禎甚至覺得自己的血液都涼了。

一邊的趙妙元更是有些不堪,臉色蒼白雙目無神,雖然和她無關,但她在如此強烈的氣場中依然不知所措,這就是久居萬人之上,手握生殺大權的帝王氣勢!

難怪四周的宮人儘量把身體縮成一團,連大氣都不敢喘。

劉娥卻氣定神閒的走到趙妙元的身旁,用寬衣大袖護住臉色蒼白的小姑娘微微一笑。

“官家莫要動怒,公主都被您嚇成什麼樣了!”

“父皇息怒!孩兒絕不離開您!”

回過神來的趙禎強忍着胸口的沉悶,僵硬的向病榻上的趙恆走去,用柔軟的小手抓住枯乾冰冷的手掌安慰道。

憤怒中帶有一絲癲狂的趙恆,在被趙禎握住手掌之後慢慢的安靜下來,看着幼稚的臉龐,眼中恢復了清明:“嚇到吾兒了,父皇剛剛失態了。”

趙禎搖頭道:“父皇沒有失態,只是病了。”

說完用衣袖輕輕的擦拭趙恆腦門的汗珠。趙禎的話是沒錯的,他仔細想想就知道便宜老爹的症狀是重金屬中毒產生的迷幻感,明朝的嘉靖皇帝不就是嗑藥磕多了,從一個聰明無比的皇帝變成“忽智忽愚”、“忽功忽罪”的昏君了嗎?

劉皇后望着趙禎,雖然面色沒變,但眼神中充滿驚訝。

面對趙恆的憤怒,整個大殿中人都不敢亂動,所有人都被嚇得瑟瑟發抖,唯有太子能上前喚回官家的清明。

趙恆的胸口再次起伏,青筋暴露的吼道:“朕沒病!朕是真龍天子,是仙人下凡!”

趙禎看着便宜老爹起伏的胸口,露出純真的笑容:“父皇,我在相國寺時,聽別院中的宮娥唱過一首鄉間俚語,極爲安神,孩兒這就唱給你聽:黑黑的天空低垂,亮亮的繁星相隨,蟲兒飛,蟲兒飛,你在思念誰?天上的星星流淚,地上的牡丹枯萎,冷風吹,冷風吹,只要有你陪,蟲兒飛,花兒睡,一雙又一對才美……”

一曲蟲兒飛,伴隨着幼稚的童音在寬闊的大殿中迴響,病榻上的趙恆緩緩的鬆開緊皺的眉頭,胸口的起伏也慢慢平穩,眼皮慢慢的合上。呼吸均勻的睡着了。

不光是趙恆,連宮人們都被這單純至極又美妙輕柔的歌聲所打動,原本壓在頭頂如泰山般的沉重消失一空,不時的擡頭看着還在繼續唱歌的年幼太子。

直到病榻上傳來輕微的呼嚕聲,趙禎才停下嚥了咽口水,唱了許久,對他這八歲大的孩子來說是個體力活。

劉娥對他揮了揮手,拉起身後的趙妙元就向宮外走去。

大概是顧及到趙妙元人小步子小,劉娥總是把兩步換成三步。這讓跟在她身後的趙禎對她看法有些改變。

走下殿前的臺階,在微熱的空氣中,一羣宮娥上前,打傘的打傘,扇風的搖扇。

劉娥蹲下把一個冰鎮的飲料遞給趙妙元后對趙禎道:“太子也喝一杯吧,母后見你唱了好一會,喉嚨怕是乾渴的厲害。”

兩人先是謝過娘娘後才慢慢的小口喝着,杯中的飲料是純中草藥製作,趙禎只嚐出杏仁和甘草兩種,其他的東西就不得而知了。

雖然有些淡淡的中藥味但入口甘甜,回味清涼,讓身上的暑氣略微消失。

劉娥看着喝完飲子的兄妹倆笑道:“味道如何?”

趙禎咧嘴一笑,露出一排整齊的乳牙:“娘娘賜的飲子甚是好喝!”

“既然這樣,那你告訴娘娘爲何今日要來看望官家,又是誰教你唱的歌謠?”

一個類似王老吉的中草藥飲料就想收買我?!實在是瞧不起人!

“孝悌人之本性,何須人教?歌謠兒臣忘了是誰唱的,就是覺得好聽才記住的。”

劉娥看着眼神清澈的趙禎,她無論如何也不相信那首蟲兒飛是出自宮娥的鄉間俚語。曲調優美婉轉,詞語看似樸素無華,卻極爲對仗工整。

她的文化素養極高,才華超羣,通曉古今書史,熟知政事,每每襄助真宗,所以真宗根本離不開她。但面對趙禎一絲不苟的回答,劉娥卻一時語噎。

一旁的趙妙元已是緊張萬分,緊緊的攥着手中的杯子,擔心的望着趙禎,生怕他說錯話遭到劉娥的刁難。

但事情卻並非她所想,皇后用手輕輕的摸了摸趙禎的臉頰:“以後常來陪陪你父皇。”

這……不對啊?怎麼不按照劇本來!難道劉娥這時候不是應該極力阻止自己嗎?

奇怪歸奇怪,趙禎依然低頭答應:“兒臣謹遵娘娘懿旨!”

他突然感覺到皇后手掌的粗糙,奇怪的握住皇后的手掌道:“娘娘的手掌爲何如此扎人?”

但是隨即被眼前的情況驚呆了,這雙本應養尊處優的手心卻有不少的老繭,怎麼會這樣?!

皇后不是母儀天下的女人嗎?爲何她的手心卻有如此多的老繭?難道在皇宮中還要幹活?

劉娥抽回手掌有些侷促的轉頭:“娘娘也要躬親蠶事的。”

對了!她曾經是銀匠龔美之妻!這是她一生都在遮蓋的事情!趙禎的嘴角滑過一絲微笑,他想到如何對付劉娥了!

轉過頭,劉娥溫聲說道:“太子搬回東宮住吧,這樣也方便些,妙元你回長樂宮居住。”

“娘娘,我想去皇兄的太子宮居住!這樣也好結伴看望父皇!”

“太子東宮豈能……也罷,你年歲還小去也無妨。”趙妙元萌萌的眼神着實讓人無法拒絕。

第七百零六章天子大駕第一千二百四十三章來自遠方的消息第二百五十章皇帝的朋友第一千四百六十五章趙禎的“眼睛”第一千四百四十八章走親戚第一千七百四十九章北戍司軍的崛起第一千四百一十三章西域舊事第四百四十四章大宋秘閣第一千四百八十二章改革與祖宗之法第五十四章太子三衛的改造計劃第兩千一百五十章執拗的王安石第兩千零六十二章轄騎滿街纔是禍第二百二十二章地方官制的變動第三百七十二章兩軍對壘第兩千零三十六章大宋的學問第一千五百五十章解惑范仲淹第一百六十七章奠第一千七百四十八章一顆仇恨的種子第兩千三百二十九章拔劍四顧第一千五百一十六章帝王出巡第一千九百二十八章遠遁的塞爾柱第一千七百五十三章冠軍大將軍第九百一十一章宋遼皇帝的心術第三百六十七章“無辜”的趙允讓第一千四百七十六章漢家的大氣魄第一千四百七十五章重鑄“脊樑”第兩千零九十三章更爲隱秘的轄騎第兩千二百三十二章皇帝的密庫第一千零四十三章我無罪……我蠻夷也!第一千四百六十八章秋獮之禮第一百四十二章殺雞儆猴第兩千二百五十五章張柏的不安第一千四百一十四章于闐的歸附與自治第一千八百一十七章宋之衙役第五百八十一章無辜的老乙幸第一千九百三十八章成功的一半第一千六百六十八章宋之兵甲,其威正盛第九百六十一章善與惡第一千五百一十八章君子坦蕩蕩第兩千零四十四章回關第一千一百零七章大宋的速度第五百三十八章大宋也要耍無賴第五百九十五章大遼的旗幟又斷了……第一百四十七章水能載舟亦能煮粥第七百九十八章更大的舞臺第三百一十三章晏殊歸來第一千四百三十七章紫微星的命格第六百章對策第三百一十一章君看偃革後,便是太平秋。第一千八百零八章聖君回朝,九拜之禮第一千五百五十七章劍氣衝牛斗,橫掃西北狼第六百六十八章遷都之謀第九百一十章鐵騎繞龍城第九百五十六章寧夏是非多第兩千一百二十六章圍困白雲寺第一千二百零二章遼朝的柱石第一千七百九十二章上京城的“昨天”與“今天”第一千八百六十九章伏擊第兩千四百五六十章北上的列車第七百零三章遼朝亂局第兩千零二十五章漢家的通病第二百三十六章炸膛的火炮第兩千五百一十七章蔡伯俙的“陷阱”第一千八百四十二章悲慘世界第兩千零四十八章天地不仁第一千六百三十五章風暴過後第七百三十三章冬至到來第一千二百零一章勇者與智者第一千二百九十九章大宋的動員第一千六百二十一章各有心計第一千七百四十三章無形中的威脅第一千三百一十九章北京城第五百二十一章皇帝的底牌第一千二百六十三章一波未平一波又起第一千零六十章人算不如天算第五百五十四章遼人的驚訝第兩千零七十七章消失的巡城司第一千九百九十二章漢人的史書第一千六百五十四章不是你死就是我亡第八百九十一章 鳳章宮前梧桐樹,梧桐樹下立鳳凰第一千五百四十六章封王第七百二十二章蒸汽之車第一千四百九十二章老趙家的“本事”第一千九百三十四章那耶波羅的決定第一千八百九十章兒子不如老子第五百八十七章大戰之前,思動的人心第兩千三百六十七章角廝羅的計劃第一千七百二十一章趙禎的條件第兩千四百零八章噶日噠措的選擇第一千四百一十四章于闐的歸附與自治第一千七百一十六章尤爲天和第七十章東宮巨響,黃金火藥的威力第一千四百九十七章帝王之學第兩千三百四十九章吐蕃高原的重要性第八百五十二章最美的輿圖第三百一十六章柳三變的故事第一千七百二十章自治區第一千六百八十三章一切反派都是紙老虎!第一千零九十八章大宋的內海第七百五十七章丁謂辭官,人才濟濟
第七百零六章天子大駕第一千二百四十三章來自遠方的消息第二百五十章皇帝的朋友第一千四百六十五章趙禎的“眼睛”第一千四百四十八章走親戚第一千七百四十九章北戍司軍的崛起第一千四百一十三章西域舊事第四百四十四章大宋秘閣第一千四百八十二章改革與祖宗之法第五十四章太子三衛的改造計劃第兩千一百五十章執拗的王安石第兩千零六十二章轄騎滿街纔是禍第二百二十二章地方官制的變動第三百七十二章兩軍對壘第兩千零三十六章大宋的學問第一千五百五十章解惑范仲淹第一百六十七章奠第一千七百四十八章一顆仇恨的種子第兩千三百二十九章拔劍四顧第一千五百一十六章帝王出巡第一千九百二十八章遠遁的塞爾柱第一千七百五十三章冠軍大將軍第九百一十一章宋遼皇帝的心術第三百六十七章“無辜”的趙允讓第一千四百七十六章漢家的大氣魄第一千四百七十五章重鑄“脊樑”第兩千零九十三章更爲隱秘的轄騎第兩千二百三十二章皇帝的密庫第一千零四十三章我無罪……我蠻夷也!第一千四百六十八章秋獮之禮第一百四十二章殺雞儆猴第兩千二百五十五章張柏的不安第一千四百一十四章于闐的歸附與自治第一千八百一十七章宋之衙役第五百八十一章無辜的老乙幸第一千九百三十八章成功的一半第一千六百六十八章宋之兵甲,其威正盛第九百六十一章善與惡第一千五百一十八章君子坦蕩蕩第兩千零四十四章回關第一千一百零七章大宋的速度第五百三十八章大宋也要耍無賴第五百九十五章大遼的旗幟又斷了……第一百四十七章水能載舟亦能煮粥第七百九十八章更大的舞臺第三百一十三章晏殊歸來第一千四百三十七章紫微星的命格第六百章對策第三百一十一章君看偃革後,便是太平秋。第一千八百零八章聖君回朝,九拜之禮第一千五百五十七章劍氣衝牛斗,橫掃西北狼第六百六十八章遷都之謀第九百一十章鐵騎繞龍城第九百五十六章寧夏是非多第兩千一百二十六章圍困白雲寺第一千二百零二章遼朝的柱石第一千七百九十二章上京城的“昨天”與“今天”第一千八百六十九章伏擊第兩千四百五六十章北上的列車第七百零三章遼朝亂局第兩千零二十五章漢家的通病第二百三十六章炸膛的火炮第兩千五百一十七章蔡伯俙的“陷阱”第一千八百四十二章悲慘世界第兩千零四十八章天地不仁第一千六百三十五章風暴過後第七百三十三章冬至到來第一千二百零一章勇者與智者第一千二百九十九章大宋的動員第一千六百二十一章各有心計第一千七百四十三章無形中的威脅第一千三百一十九章北京城第五百二十一章皇帝的底牌第一千二百六十三章一波未平一波又起第一千零六十章人算不如天算第五百五十四章遼人的驚訝第兩千零七十七章消失的巡城司第一千九百九十二章漢人的史書第一千六百五十四章不是你死就是我亡第八百九十一章 鳳章宮前梧桐樹,梧桐樹下立鳳凰第一千五百四十六章封王第七百二十二章蒸汽之車第一千四百九十二章老趙家的“本事”第一千九百三十四章那耶波羅的決定第一千八百九十章兒子不如老子第五百八十七章大戰之前,思動的人心第兩千三百六十七章角廝羅的計劃第一千七百二十一章趙禎的條件第兩千四百零八章噶日噠措的選擇第一千四百一十四章于闐的歸附與自治第一千七百一十六章尤爲天和第七十章東宮巨響,黃金火藥的威力第一千四百九十七章帝王之學第兩千三百四十九章吐蕃高原的重要性第八百五十二章最美的輿圖第三百一十六章柳三變的故事第一千七百二十章自治區第一千六百八十三章一切反派都是紙老虎!第一千零九十八章大宋的內海第七百五十七章丁謂辭官,人才濟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