紹熙元年(1135年)七月初,數十艘滿載着來自占城稻米的商船在杭州灣靠岸,稻米迅速被運往臨安城,數萬災民得到救濟,糧價也開始回落,後來朝廷從鄂州、洪州一帶調來的稻米逐漸運到臨安等地,再加上七月底地早稻穀始逐步成熟,臨安等地的饑荒總算結束。
杭州週刊詳細的報道了這一事件的來龍去脈,人們對於朝廷的能夠及時救災表示了讚賞,特別新登基的皇帝竟然能從遙遠的南洋運送回稻米解燃眉之急,這一點讓臨安一帶老百姓交口稱讚當今官家乃仁君,而貴爲皇后的柔福以及皇妃李明月等每天親自去給災民施粥一事也被廣泛傳揚,都認爲大宋有這樣的皇后皇妃奶孃乃是百姓的福分,趙君的威望逐步在百姓中開始樹立。
對於這次的功臣李德貴,趙君自然大加讚賞,和德妃洪小娥共同在宮中親自設宴招待李德貴等幾位船隊裡的重要人物,和皇上、皇妃共進午膳對於一個普通商人該是多大的榮耀,搞得李德貴戰戰兢兢,卻無當初在揚州時候和趙君同座談笑風生的模樣。
“李掌櫃,幹嘛這麼侷促,雖然朕現在爲天子,在揚州商團裡你我可都是股東,平等協商。”趙君坐在上首笑着說道。他旁邊是洪小娥也笑着說:“官家說的對,你可是我們揚州商團的大掌櫃呢。”
聽了趙君和洪小娥的話,李德貴心裡略略放鬆,但是依舊不敢亂說,只能回答道:“現在您可是天子,我們可都是您的臣民,不可同往日耳語。”
“你說的也對也不對。”趙君笑着回答:“我是天子,你是百姓,是我臣民這話沒錯,但是從另一方面說,你我都是揚州商團的股東,揚州商團想發揚壯大,朕想發財要靠你呢。”
“您是皇上,天下都是您的,您還需要靠我爹爹發財?”旁邊的李寶到底年輕,看到趙君依舊平易近人沒有皇帝的架子,就忍不住插口道。
“呵呵,皇上也要吃飯啊。”趙君笑眯眯說道:“我已經向天下百姓宣佈了,從此皇室不在靠朝廷供應,一切費用全要自力更生,所以說我現在也要自己掙錢養活自己和家人啊。”
皇上竟然也要掙錢養家餬口?在座的頓時都楞了。
“李掌櫃,官家的意思你明白了吧。”旁邊的洪小娥幫腔道:“揚州商團要繼續擴大,特別是到南洋的貿易,是重中之重。”
“到南洋除了貿易以外,一定要蒐集當地地形地貌情況、人文風俗甚至當地的駐軍情況。”趙君叮囑道:“以後每次下南洋朝廷自會派人從事這些事務,不會干涉你們正常貿易。”
李德貴明白這是在自己商船中安插一些細作,不過這也是兩國之間常有之事,只不過大宋原來是對遼、西夏後來的金,往南洋安排細作這還是第一次聽說,難道大宋會對南洋用兵?不過這話是關係到朝廷機密,他一個普通老百姓自然不敢多問。
但是趙君卻毫不忌諱,笑着說:“趁現在李掌櫃你好賺錢,沒準過了數年以後,南洋就是咱們大宋的後花園了,賺錢就沒這麼容易咯。”
好大的氣魄,李德貴聽了手一抖筷子差點掉到地下,只好裝作沒聽見悶頭吃菜。
“以後皇家的產業宮內主要就是德妃在處理,外面的事務則由洪老闆打理,我事務繁多,就不能親自過問了。”趙君繼續說道。
“請官家放心,我定竭盡全力,打理好揚州商團。”李德貴趕緊表態道:“在下還有一個請求,請官家和娘娘恩准。”
“你說吧。”趙君回答道。
“請允許將揚州商團的名號改爲大宋皇家商團。”李德貴小心翼翼說道。
這是想佔皇家這個金字招牌啊,趙君頓時明白他的意思。開始有些不同意,這樣以來就意味着揚州商團就有先天優勢,不利於和其他商家進行公平競爭,但是一想現在畢竟不是後世那種市場經濟,官商結合很普遍,所以也就點頭答應了。
“多謝官家。”李德貴趕緊回禮。
“不過,改名後的皇家商團只限於海運貿易,不準從事別的行當!”趙君叮囑道。他擔心李德貴打着這個旗號迅速向別的行業擴展,成了一個壟斷性質的巨無霸,雖然有利於自己的發財,但是對於整個國家卻沒有好處,故這樣提醒。
果然,李德貴臉上微露失望之色不過很快一閃而過,趕忙答應。趙君笑了笑又看坐在李德貴旁邊的李寶問道:“這是你的小兒子?”
“正是小兒李寶。”李德貴趕忙回答。
“果然虎父無犬子。”趙君看着李寶問道:“李寶,你將來準備幹什麼?”
聽到趙君這麼一說,聰明的李德貴立即從中領悟出一絲味道,趕忙給旁邊的李寶遞眼色,意思是讓他說相當官之類的話,即便是散官也算有個好前程,商人即便再富有但是地位總沒有官宦高。
李寶年少,哪裡知道自己爹爹的意思?看到趙君這麼和藹地問,也就不再拘束,隨口說道:“我在杭州灣看到揚州水師很是威風,能當個水師將領也不賴。”
竟然要去當兵?俗話說“好男不當兵,好女不嫁丁”,何況是大富商的兒子,氣的劉德貴在旁邊乾瞪眼,但是又不敢亂說。
趙君聽了卻感到有趣,笑了兩聲才說道:“既然你這麼喜歡水師,朕就遂你心願,你拿上朕的手諭可以去杭州灣的揚州水師報道,直接做個都頭,好好幹,可別辜負朕和你爹爹的期望!”
就這樣,數日之後一個年輕人跑到杭州灣的揚州水師基地報道手裡竟然拿着當今皇帝親筆手諭,讓海軍總管韓世忠吃了一驚,按照手諭上的意思讓他直接上船成了一名都頭,這個年輕人也算成器,若干年後成了大宋海軍著名的將領,帶着海軍艦隊橫掃整個南洋,一直殺到馬六甲海峽,完成了數年以前皇上親口所說將南洋變成大宋後花園的心願。當然這是後話。
送走了李德貴等人,趙君設想的御書房建造也已經完成,而這天新上任的四位書記終於來皇宮報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