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皇帝吃飯倒也不是什麼多麼新鮮之事,衆大臣都知道皇上要找找正副宰相有重要的事情相商。
古人講究的“食不語,寢不言”趙君可沒這個習慣,但是看到兩位大臣默默無語的吃着飯菜,只好忍耐住直到午膳結束,在垂拱殿裡趙君才說出找兩位大臣的真正目的:“現在政務實在繁多,朕以前也是行伍出身,對於政務並不很熟悉,所以想找幾個人幫忙,主要是做一些輔助事務,總比用宦官合適吧?”
用現代話說趙君實際上就是找幾個秘書,這放在現在而言就不是個事情,那個大領導不配秘書?但是在宋朝就是一件很嚴肅的事情,這相當於是皇帝跟前最親近的人,必須和李綱等大臣商議,他們同意才行。
果然,李綱聽了這話表情嚴肅起來,和賴布衣對望了一眼,或許是宦官這個詞勾起了李綱慘痛的教訓,被後世稱爲六賊之一的童貫就,還有李彥,都是宦官出身最後成了禍國殃民的大奸臣,這讓李綱非常警惕。
而趙君的情況李綱也是清楚,所以他想了想就問道:“官家,如果要用人,請問設立什麼機構,有幾人,官職如何?是否有何事人選?”
“機構就叫書記處,”趙君回答道。本來他想起名字叫秘書處,無奈宋已經有秘書省一機構,是專門管理國家藏書的中央機構只好改名叫書記處。
“觀察使或節度使的屬官,亦叫掌書記,其作用和官家所說相仿,老臣認爲可行之。”李綱捋了捋鬍鬚說道。
李綱說行,賴布衣自然不會反對趙君的意見,於是趙君繼續說道:“至於品階,不易過高,爲首一人爲六品,其餘爲七品如何?”趙君問道。
李綱、賴布衣均無異議,於是趙君纔拿出一份文書,上面赫然寫這個四個名字:張九成、史浩、王十朋、樑清,這四人都是趙君比較熟悉和欣賞的文士,本來趙君還想把歐陽澈拉進來,但是現在報紙作用日益重要,趙君還打算將揚州、杭州兩個報社合起來辦一份大宋日報報社,作爲皇家報紙,歐陽澈則是社長的不二人選,故沒有用他。
對於賴布衣而言,這四個人都聽趙君說過倒也不感到多少驚訝,但是李綱只聽說過張九成,曾經的狀元郎,別的幾個卻未聽說過。趙君只好解釋道:“其餘三位現在都是舉子出身,但都博學多才,乃不可多青年俊才。”
其實史浩、王十朋在歷史上曾經都中了進士,都是南宋時期很有名的人物,但是現在還年輕,籍籍無名。聽了趙君這話,李綱皺起了眉頭:“舉子啊,授予這樣的官職是否顯得有些突兀?”
“李相公不必爲此多慮,請官家賜予此三人同進士出身即可。”旁邊的賴布衣笑着說道。
看到賴布衣幫腔,李綱知道這件事趙君估計是早就考慮過,自己如果再阻攔顯得有些過分,就點點頭答應了,但是最後還囑咐趙君這些人乃幕僚輔助事務,絕對不能幹政云云。
看到自己的倔老泰山李綱同意了,趙君心情大好,又說了爲了提高工作效率,結合新成立的書記處,決定將日常處理政務的垂拱殿進行改造,設立御書房,包括趙君和書記處的辦公場所,方便趙君隨時傳喚。同時一間較大的房間改成會議處,專門用來平時傳喚大臣商議政務之處。另外還設立休息室,專門爲趙君提供平時辦公勞累暫且歇息之處,另外還設立值班舍,供書記們晚上值班以及平時休息之用。
同時規定,出了皇宮總管大宦官邵成章可以自由出入御書房外,其餘宦官一律不準進入,房間打掃清潔全部由不識字的宮女進行,避免了官宦干政以及機密文件被泄露的危險。
對於後面這一條,李綱很是歡迎,沒有一個大臣不討厭宦官干政的,看來自己這個皇帝女婿和自己想到一塊去了。
其實趙君很想廢除宦官制度,一是這種制度是對人的摧殘,毫無人性可言,二是每天看到這男不男女不女的人,聽着那尖銳的嗓音心裡很不舒服,再加上一般身體殘疾的人很容易心理變態,這也是趙君所忌諱的。但是鑑於大宋這個時代這點有些不可能,於是就大幅度削減宦官的數量和權力,老老實實伺候主子,別的你就別想了。
商議完這些事情後,李綱就告辭出宮,趙君卻把賴布衣留了下來,有些事情只有和他說才行。
李綱不在趙君就更隨便了,他呵退伺候的宦官宮女,沒有自己的命令不準進來,然後才斜靠在龍椅上對賴布衣說道:“早朝上吏部提出神武中軍都統制的事情,你可有合適人選?”
賴布衣思索了一下,說道:“綿州兼任沿邊安撫劉琦可以勝任。”
劉琦?!趙君精神一震,這個名字他在後世聽過,也算一名抗金名將,只不過其領導的順昌之戰好像再過幾年以後纔會出現,而就在那次大戰中劉琦大破完顏宗弼的鐵浮屠和柺子馬,所以現在沒有岳飛、吳玠這麼有名。
“那就讓劉琦擔任。”趙君決定了。然後又問道:“現在揚州軍情況如何?”
賴布衣現在是參知政事,但是趙君並未免去他揚州軍參謀司主事的職務,所以許多揚州軍許多事務他還是很清楚。
“現在揚州軍在韓將軍的統領下,還算穩定,許多將士聽說子君你當了皇上,更是激動的不得了,只不過。”賴布衣頓了一下又說道:“少數人認爲自己的主帥現在成了皇上,論功行賞應該輪到他們了,特別是牛皋等高升,這種想法更加明顯。”
趙君默然,這革命還沒完全成功呢,就想到排座椅了?如果這樣的苗頭繼續蔓延下去,那麼揚州軍就會軍心渙散,還要岳家軍、吳玠的川陝大軍是不是也會出現這樣的想法?
“布衣,這樣,你帶朕走一趟,巡視揚州、鄂州、川陝等地,告訴那些將領,我絕對不會虧待這些和我出生入死的兄弟!讓大家加緊訓練,做好北伐準備。”
“好,我走一趟。”賴布衣點點頭。
“唉….....按照我的意思,我準備對軍隊以及整個朝政進行徹底改革,一是消除積弊,提高效率,同時還要提高軍人的地位,但是現在不行啊,朝政還不穩啊。”
“子君千萬不可操之過急。”賴布衣趕緊勸道:“正如你所說,剛登基不久,朝局不穩,現在又面臨饑荒,有許多大臣官宦在私底下正在觀望,那個杭州邸報也在這方面扇陰風,點陰火,這個時候更應該謹慎,治大國如治大國如烹小鮮,急不得。
“這個道理我清楚的很,成立書記處這是第一步。”趙君哼了一聲:“今日朝上我執意要殺張俊等人,也是給那些大臣們看看,別逼我,逼急了我是要殺人的!至於杭州邸報,現在還不是封的時候,免的被人罵我阻塞言路,讓杭州週刊和揚州報社大力宣傳我登基以後的所做的好事,我看誰能說過誰!”
“這件事我親自給歐陽澈交代。”賴布衣點點頭。
趙君頓了頓又說道:“我登基後,還有多少州府沒有公開表賀?”
“大約還有十個左右。”賴布衣回答道。
“哼,等我坐穩,看我怎麼慢慢收拾這些人。想見風使舵,沒門。”趙君恨恨說道。
“現在北伐一時半會無法進行,必須通過別的手段提高子君你的威望,這樣才能服衆,迅速穩定朝局。”賴布衣繼續說道:“鑑於此,我到有個辦法。”
“什麼辦法?”趙君問道。
“將二帝從金人那裡偷偷搶過來!”賴布衣回答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