授勳結束後,紹熙二年也快走了盡頭,這一年大宋上下進行了轟轟烈烈的改革,雖然出現了一些動盪但是在控制範圍之類,全國總體上還算平穩,再加上風調雨順算個好年頭,於是熱熱鬧鬧過了一個新年。
新年過後,趙君就在御書房的會議室召開了大宋議事會,參加會議的除了岳飛、吳玠兩個副樞密使已經返回其駐地外,其餘成員全部參加。會上討論的議題只有一個,就是再次北伐。
對於這件事在座的大臣都是大宋最高層自然心裡也早有準備,對於進行北伐也沒有什麼意見,但是聽到趙君說出自己的想法時,還是大吃一驚。
“諸位,這次北伐以第一、第二、第四軍團爲主力,之目標暫時分爲兩個階段,第一階段收復黃河以南地區包括首都東京,第二階段則挺進河東等地,最終收復燕雲之地,將金人徹底趕出關內!”
趙君的話音剛落,會議室裡就響起了議論聲,收復燕雲之地乃大宋百年夢想,但一直沒有能實現,這次趙君提出這個目標使大家心情振奮。但是也有人擔心目標過大,戰事過長會對大宋經濟的影響,俗話說打仗就是燒錢啊。這個觀點以副宰相黃天樂和大理院院長何鑄兩人爲甚,宰相李綱也是憂心忡忡。
不當家不知道柴米油鹽貴,經過紹熙一年的軍政改制,李綱爲首的政事堂實際上成了大宋行政中心,常年的戰爭使大宋經濟已經入不敷出,經過這將近三年多的休養生息,特別是改制以後大宋的商業得到了蓬勃發展,稅收收入不但沒有減少反倒大幅度上漲,再加上去年的風調雨順,這樣家底稍殷實些,現在又開始打仗而且是這麼大的規模,連一項無條件支持趙君的黃天樂也持反對意見。
“官家,根據財部初步彙報,去年全國收入大約在九千萬貫左右,支出爲約八千萬貫,現在國庫的盈餘根本無法維持這麼大規模的戰爭,請官家三思。”黃天樂升職爲副宰相,分管財部這一塊,對於全國是收支數據爛熟於心。
聽了黃天樂的話,衆大臣更是議論紛紛,勸阻趙君北伐的步子不要邁的太大,暫時第一階段收復東京爲最終目的,然後在積蓄力量進行收復燕雲之地。
“官家,您宏圖偉略,老臣實在佩服之至,但也要考慮自身情況,收復燕雲乃百年大計,也不在於這一時半會,穩紮穩打纔是上策。”李綱最後說道。
對於衆人的話,趙君倒也有思想準備,國庫盈餘?這已經自己預想要好多了,後世那個國家是不是採用的財政赤字,就是寅吃卯糧的政策?
但這話趙君無法直接說出,於是他說道:“衆愛卿只看到了戰爭所帶來的經濟負擔,但是有些仗必須要打。我們這次北伐之目的並不僅僅是爲了收復東京或者燕雲之地,而是爲了徹底消滅金國的有生力量!現在金人的大部分主力部隊全部集中在山東、河北、河北以及京兆一帶,如若我們僅僅只是爲了收復東京,不能有效殲滅金兵主力部隊,即便是收復了東京依舊和以前一樣面臨着金國的巨大威脅,用不了幾年金兵還會捲土重來,那將要花費更多大氣力。因此必須將金兵主力徹底消滅在關內,讓金國這一戰再無還擊的機會!”
“官家,即便誠你所說,收復東京後進一步北上和金兵主力決戰,如如若金人看形勢不好,主力退回到關外又如何?依舊無法達到徹底消滅金兵主力之戰略目的。”一旁的監察院院長張浚皺眉問道。
“這個問題,由賴布衣來回答。”趙君笑着對賴布衣說道。
賴布衣站了起來,來到會議室牆上一面巨大的大宋軍事地圖前面,拿起一個棍子說道:“官家、呂將軍和我經過商議,又徵詢了嶽將軍、吳將軍兩人的意見,對於北伐第二階段將採取這樣的進攻方式:吳玠的第四軍團主力佔領京兆府後東出潼關,收復延安府、進一步直逼汾州,同時岳飛的第二軍團主力在東京一帶暫時按兵不動,做出守衛東京的樣子。”
“高培的第一軍團呢?”有人有些迫不及待的問道,大家都知道第一軍團是趙君的嫡系中嫡系,無論是裝備、戰鬥力是幾大軍團中勢力最強的,這麼強大的軍團趙君準備雪藏起來?
“第一軍團則是第二階段戰役之關鍵,根據官家的旨意,其主力將從密州登船,用大宋海軍艦隊直接運送到渤海至直沽寨(現在的天津市)登陸,趁敵不備,直接奪取燕京,鎖住了從金兵從居庸關退卻直關外的道路。如果金兵要想出關,就必須經由太原、大同之方向,我一、二、四軍團分別從東、南、西三個方向進行夾擊,將金兵主力消滅在這個區域!”賴布衣用木棍在大同、太原之間畫了一個大圈,斬釘截鐵說道。
多麼瘋狂的計劃,在座的衆人都倒吸一口涼氣,按照這樣的方案第一軍團要轉戰數千裡,而且一、二、四軍團必須做到幾乎同步,這又能如何做到?
“這第二階段之戰,就要打個出其不意,趁金人主力集中在河東、河北等地,與我軍在東京、延安府一帶主力對峙,而長城一帶兵力相對空虛之事,迅速佔領燕京、大同等幾個戰略要地,徹底將金兵主力阻擋在長城以南,乃是關鍵之處,因此第一軍團通過海路進攻燕京乃最佳選擇。”趙君補充道。
通過海路大量輸送兵力,然後迅雷不及掩耳之勢之勢迅速佔領對方的戰略要地,這是趙君的拿手好戲,當年攻打臨安奪得皇位不就是這麼幹的嗎?都以爲他大軍壓境準備從鎮江、平江府一路殺過來,所以朝廷派重兵把守,沒想到他竟然竟然走了海路,殺得趙構一個措施不及,很快丟失了臨安。現在趙君是故伎重演啊。
對於軍事戰略層面的,這裡大部分都是文官沒有多少發言權,所以倒也提不出什麼好的意見,這些都是以職業軍人爲主的樞密院的事情,但是說來說去還是那個老問題沒解決。無論是說的如何天花亂墜,將來形勢多麼大好一片,問題還是錢,這麼大的軍事行動,錢從何來?
對於這個問題,趙君倒也不急笑着說:“朝廷沒錢,但是民間有錢啊,我們可以向他們借。”
“怎麼借?”大家有些奇怪。
“發戰爭債券。”趙君說出了這四個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