還有幾個隊員從另外一個房間出來,低聲說道已經殺死了另一個金國使者邢具瞻,於是熊大山一揮手,喊了一聲“撤!”衆人一塊向中院門口衝了出去。
外面的打鬥聲還在進行,一名隊員看到熊大山等人從中院衝了出來就趕緊匯大聲說道:“隊長,禁軍的援軍已到,我們已經被包圍。”
熊大山認出了這個人是特種部隊第一小分隊隊長鄭海,就馬上說道:“立即收攏隊伍,手雷開路,向外衝!”
頓時隨着一聲聲爆炸,戰鬥越發激烈起來,熊大山一邊向外衝邊收攏隊伍,眼看快到最外面的圍牆,但是守護的禁軍依舊窮追不捨。
“隊長,你帶大部隊先走,我們一分隊掩護你們。”鄭海想了下說道。
落在最後掩護就意味着很有可能死亡,熊大山心突然難受了一下,但是很快鎮定下來說了一聲“好”,繼續向前衝。
“一分隊的弟兄們,掩護大部隊撤離!”鄭海大叫了一聲,轉身向後面的禁軍撲去,很快就廝殺在了一起,死死擋住了禁軍的去路。
敵衆我寡,鄭海的一分隊人數越來少,到最後只剩下三個人,相互緊緊靠着,周圍是一大堆禁軍,一個個拿着長槍虎視眈眈的看着他們,隊伍的後面站着一個軍官模樣的人看到這番情景,喊了一聲:“捉活的!”鄭海渾身是血,喘着粗氣,輕蔑的看了一眼那個軍官,從腰間摸出了最後一顆手雷。
“兄弟們,咱們提前上路了。”說完鄭海一把拉開了引線,只聽到“轟隆”一聲,周圍頓時硝煙瀰漫。那個軍官倒也機靈一看到鄭海拿出手雷就感覺不好,一頭紮在了旁邊的大樹後面,但是圍攻的士兵卻沒有那麼好運氣,等那個軍官囉囉嗦嗦站起來,原來一圈士兵都在倒在了血泊裡,而正中間三個黑衣人早血肉模糊。
“真乃英雄啊。”軍官怔怔的看了一會,心裡也不禁感嘆,他隱隱有一種感覺,今晚來刺殺的這幫蒙面黑衣人,有可能和他們一樣都是大宋的軍人。
可惜了......
本來應該共同殺敵的戰友,現在卻是殺的你是我話的敵人,到底是誰做錯了?他不知道。
都亭驛的爆炸聲很快驚動了杭州府衙,天一亮就實行了全城戒嚴,勘查現場,全城搜索嫌犯,並且命令在官道驛站、運河碼頭設立關卡,檢查一切可疑人員,整個杭州地區陷入了一片慌亂。
而這個時候,孤狼特種部隊已經登上了早已經停泊在杭州灣的一條海船,消失在了茫茫大海上。
熊大山已經換上了一身便裝,站在甲板上,任憑冰冷的海風吹着自己的臉龐,雖然完成了這次刺殺任務,但是他心情並不高興,反而很沉重。
爲了這次任務,一分隊二十名成員全體陣亡,其他分隊人員也死傷不少,整個孤狼特種部隊近乎傷亡了一半,這是自從建立這支隊伍以來最慘烈的的一次。想到那些鮮活的面孔從此在自己眼前消失,熊大山心裡就不是個滋味。
自己怎麼變得有些多愁善感了?熊大山嘲笑自己,當兵哪有不死人的?搖搖頭把自己這些不愉快的心情拋到腦後,轉身進了船艙。
.......................................................................
....................................................................................
發生在都亭驛這場刺殺事件,震驚了大宋朝野,大宋皇帝趙構當天聽聞此事,勃然大怒,立即下旨命令杭州府衙會同大理寺限期破案,不得有誤。
但是隨着時間一天天過去,調查根本沒有頭緒,所有參與刺殺的黑衣人不是逃走就是自殺死亡,沒有一個活口,而從屍體上沒有找到任何有價值的東西,唯獨從其使用的武器——手雷看出和大宋軍方有千絲萬縷的聯繫,但是現在大宋包括趙岳飛、劉廣世、張俊等幾支勁旅都在軍隊陸續裝備這種由揚州軍生產的殺傷力巨大的火器,根本無法判定是那支軍隊所爲,況且隨着手雷的普及,一部分已經流入民間,也無法保證是不是某些對金人恨之入骨組織所爲,破案陷入了僵局。
此事傳到金國,立即引起了金國上下憤怒,認爲這是金國建國以來的奇恥大辱,是大宋對大金莫大的羞辱。金國皇帝完顏晟立即派人火速通告大宋,提出四點要求:一、大宋皇帝必須公開向大金道歉。二、必須抓住兇手,並交於金國懲治。三、立即向金納貢銀、絹各25萬兩、匹,作爲對死亡的金國人員賠償。四、割讓商(今陝西商縣)、秦(今甘肅天水)二州給金國。若不從,則兵戎相見。
此通告一發布,又引起了大宋朝野一片譁然,沒想到金國竟然如此咄咄逼人,頓時引起青年士子們的不滿,要求朝廷拒絕金國的無理要求,併爲此在揚州、杭州等幾個城市進行了大規模的遊行情願。但是也有人認爲大宋乃禮儀之邦,在自己的首都發生金國使者被殺,大宋本來就是有錯在先,爲了避免從起兵戈,百姓生靈塗炭,應滿足金國的要求,從而可以重啓和談,以局部的退讓換的長久的和平云云。
這個觀點主要登載在了杭州的《杭州邸報》上,和《杭州評論》主張拒絕金人要求,以戰對戰的觀點針鋒相對,兩家報紙打起了口水戰,好不熱鬧。
而在朝中,以李綱爲首的主戰派和以秦檜爲首的主和派也是爭論不休,各自闡述自己的觀點,批駁對方,每天早朝都爭得面紅耳赤,猶如打了雞血一般。
在揚州,密切注意事情發展的趙君,正在籌劃另一件大事。
這天早上,趙君剛到軍部自己的書房,就看到賴布衣拿着一份書信走了進來,一臉微笑。
“怎麼,有回信了?別急,我猜猜是那位將軍的回信。”趙君笑着說道。“是嶽鵬舉的吧?”
“不”賴布衣搖搖頭說道:“是吳階吳將軍的回信,他同意子君的提議。”
吳階?吳階的轄區在現在的陝、甘兩省,距離趙君最遠,沒想到竟然是他最先回信。
在南宋初年的將領中,趙君最佩服三位名將,首先就是岳飛,在這個時空裡和自己關係也密切。還有一位就是韓世忠,不過現在已經成了自己部下。最後一位便是吳階,唯獨和他幾乎沒有交集,沒想到竟然是第一個響應自己的提議,這讓趙君感到很是意外。
只是,岳飛爲什麼不遲遲迴信?他到底是在想什麼?趙君心裡感到有點失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