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90 突變

趙君率領的近衛軍團從臨安出發沿着大運河北上,渡過長江後連揚州都沒有停留而是繼續乘船經過真州向北直達泗州城,作爲這次北伐戰爭的統帥,又是御駕親征的皇帝必須儘快趕到前線,許多重要的決策等着他來決斷。

等趙君風塵僕僕趕到設立在泗州的時候,在碼頭上包括泗州府尹的地方官員以及以高培爲首的第一軍團高級將領的迎接,按照提前安排作爲一國之君的趙君要住到泗州城內臨時佈置的行宮,但是被趙君拒絕了,執意要住到第一軍團設在泗州城外的軍部,搞得泗州府尹誠惶誠恐,以爲是招待不週。最後還是隨行的賴布衣瞭解趙君的秉性,對府尹說道就按照官家的旨意辦,你作爲地方官做好後勤保障安撫好當地的百姓就算盡職。

簡單的歡迎儀式後趙君就在熊小山的御營親衛的護送下進了第一軍團中軍大營。以揚州軍改編而來的第一軍團本來就是趙君的下屬,許多中高級軍官都算和趙君熟悉,不過以前趙君僅僅只是揚州軍的首領,郡王,而將近兩天沒見,現在是以天子身份駕臨中軍大營,許多將領的眼神中都露出了敬畏的神色。

趙君也不打算擺的什麼皇帝架子,進了軍營看到整齊的營房,正在操練的士兵,一種熟悉的感覺油然而生,就和衆將領談笑風生,慢慢的也就沒有了那種隔閡。

到了第一軍團的軍部,趙君並沒有去給自己準備好的帳篷裡休息,只是擦了一把臉,重新換上了自己原來穿的甲冑就來到了軍部軍部作戰指揮帳篷,和衆將領見面後,客套幾句就聽高培講解現在第一軍團的準備情況。

“陛下,第一軍團八個師已經按照預定方案開始向徐州方向移動,其中速度最快的種烈的第二師,作爲先頭部隊從安豐軍出發向北直奔徐州。”高培手裡拿着一個教棍,在軍用地圖上比劃道。

趙君點點頭,按照這次第一軍團和近衛軍團的北伐目標和上次進攻路線剛開是一樣,先攻打徐州,然後再兵分兩路,第一軍團主力則從徐州向東北,攻佔山東東路的重鎮沂州,最後的目標則是密州,控制密州後就有了出海口,爲北伐第二階段做好準備。而近衛軍團則向西和攻打歸德府(應天府),然後和岳飛的第二軍團會師於東京,收復大宋的首都,等到吳玠的第三軍團控制了陝西一帶,就算完成了北伐的第一階段任務。

這些大軍團戰略進攻方案大宋樞密院的參謀司已經制定完善,趙君審閱後然後通過金子牌急腳遞分送到三大軍團,具體各軍團的兵力配置和具體進攻路線則由各軍團自己制定,然後上報給樞密院,所以第一軍團各師的進攻方案趙君已經看過,只不過現在想了解各個師的具體位置以及準備情況,爲圍攻徐州提前做好準備。

就在趙君和高培等一幫高級將領們商議進攻具體進攻徐州事宜時候,突然王瑞闖了進來,臉色異常緊張。

“出了什麼事情?”趙君心一沉。王瑞作爲樞密院諜情部的部長,全權負責這次北伐的諜情工作,比趙君提前來到泗州,今天也是第一次見到趙君。

王瑞沒有說話而是從懷裡掏出一封信遞給了趙君,趙君接過來一看,頓時臉色大變,深吸了一口氣,平息了一下自己的心情然後說道:“暫時休會,布衣,高培,隨我來。”說完趙君轉身就走,留下了一幫將領面面相覷,不知道發生了什麼大事。

趙君也沒說話,回到不遠處自己的大帳,屏退了閒雜人員這纔拿出剛纔那封信:“根據王瑞的情報,金人準備放棄徐州,然後炸黃河河堤,水淹徐州,阻擋我軍前進!”

“什麼?!情報可靠嗎?”賴布衣和高培聽了都吃了一驚,一臉不信的看着王瑞。

“樞密副使、高將軍,情報千真萬確,這是上次攻佔徐州城後被我們策反的一個僞齊高級將領那裡得到的消息,根據情報顯示,金人準備放棄徐州,全部撤回到應天府,集中守護東京城周圍,撤軍的具體時間以及埋放炸藥的位置信上也都說清楚,我們在徐州城的諜情人員也秘密去查看過,見到了河堤裡埋放大量的炸藥。”王瑞回答道。

賴布衣和高培聽了又把信仔細看了一遍,果然和王瑞說的一樣,於是一個個眉頭緊皺。

“這幫畜生!”賴布衣狠狠捶了一下桌子,“黃河現在是地上河,一旦決口不知道要淹死多少人無辜的老百姓。”

趙君心裡默然,他想起了後世的那段歷史1938年國民黨爲了制止日本南下,炸燬了花園口的黃河大堤。以水代兵的效果立竿見影。四處漫溢的河水沖斷了隴海鐵路,日軍不得不放棄了從平漢線進攻武漢的計劃,退守徐州

對於華北平原的廣大民衆來說,花園口大堤決口只能是一場滅頂之災。

根據後世的資料顯示,花園口大堤決口後,堤腳下的小李莊、邵橋、史家堤、汪家堤等23個村莊全部淹沒。黃河由此改道南流,歷時9年之久,波及豫、皖、蘇三省44個縣,共計29萬平方公里,釀成1200萬人受災、390萬人流離失所、89萬人死亡的空前災難(死亡人數是日軍在南京大屠殺中所殺中國軍民的三倍),形成震驚世界的中國“黃泛區”。更重要的是,原本比較富庶繁華的中原河南地帶從此一蹶不振。

難道後世的悲劇要提前一千年上演?絕不能!趙君下定了決心。

“爲了防止金兵狗急跳牆走到這一步,我們必須改變進攻方案,暫時放棄進攻徐州計劃。”趙君說出了自己的決定。

放棄進攻徐州?高培和賴布衣吃了一驚,現在第一軍團和近衛軍團各師都圍繞着進攻徐州展開了部署,如果放棄進攻,受到影響的不僅僅是第一軍團,而且包括岳飛的第二軍團,從而打亂了整個北伐節奏,後果是多麼嚴重。

“有這麼嚴重嗎?必須放棄攻打徐州?”高培有些不相信。他是北方人並沒有見過什麼河堤決口之類的可怕景象。

“必須放棄!金人不仁,但是我們不能不義!”趙君一字一句的說道。

261 皇妃的煩惱111 我來幫你190 ”左“的思想285 傷心事093 赤裸裸的打臉267 皇帝身邊的紅人040 新兵訓練第一天(上)231 這是緩兵之計114 拍賣(上)094 要玩就玩大的265 設宴招待095 站隊的問題009 再見種彥燕086 歐陽澈231 這是緩兵之計298 討價還價059天目寨之戰(上)094 要玩就玩大的101 開創自己的 事業200 爭辯083 太后召見023 震天雷(上)181 招商引出跑項目026 人生若只如初見259 早朝(下)153 黃天蕩之戰(二)109 政治鬥爭的殘酷性193傷心欲絕的李明月261 皇妃的煩惱244 下獄081 與君別189 劉纖雲的冤情007 和算命先生談國事118 清官難斷家務事235 伏擊(中)180 趙君的身世(下)203 和談(上)219 戰略相持012 血戰(上)185 冬季攻勢(上)247 暗殺(上)241 攻城075 談心094 要玩就玩大的223 太祖血脈289 戰爭債券207 刺殺(中)013 血戰(下)117 翁婿談066 出擊(上)140 揚州之戰(下)294 遭遇戰(上)308 戰大同(三)240 關曉東的任務213 吐露163懷璧其罪243 十二道金牌004 一大一小兩個美女057 暴風雨前的寧靜086 歐陽澈245 人心難測314 對待北方遊牧名族的策略138 揚州之戰(上)086 歐陽澈280 大宋的學霸實在太多001 穿越千年的細作071 青樓連鎖?023 震天雷(上)229 一羣驕兵悍將047 特種兵小分隊的誕生276 營救(下)264 占城來的稻米184 組團下南洋133 大婦的威風128 勤王(三)157 黃天蕩之戰(六)209 岳飛的猶豫283 機構改革(下)142 糧食是個大問題203 和談(上)249 風波亭047 特種兵小分隊的誕生242 又要和談了221 假亦真,真亦假010 李師師120 畢業了193傷心欲絕的李明月136 千里投軍記(中)027 狹路相逢005 這就是所謂的肱骨之臣?126 勤王(一)292 策反205 泄密019 逃(下)041 新兵訓練第一天(下)110 趙君的粉絲301 偷跑013 血戰(下)116 生意是這麼談的189 劉纖雲的冤情
261 皇妃的煩惱111 我來幫你190 ”左“的思想285 傷心事093 赤裸裸的打臉267 皇帝身邊的紅人040 新兵訓練第一天(上)231 這是緩兵之計114 拍賣(上)094 要玩就玩大的265 設宴招待095 站隊的問題009 再見種彥燕086 歐陽澈231 這是緩兵之計298 討價還價059天目寨之戰(上)094 要玩就玩大的101 開創自己的 事業200 爭辯083 太后召見023 震天雷(上)181 招商引出跑項目026 人生若只如初見259 早朝(下)153 黃天蕩之戰(二)109 政治鬥爭的殘酷性193傷心欲絕的李明月261 皇妃的煩惱244 下獄081 與君別189 劉纖雲的冤情007 和算命先生談國事118 清官難斷家務事235 伏擊(中)180 趙君的身世(下)203 和談(上)219 戰略相持012 血戰(上)185 冬季攻勢(上)247 暗殺(上)241 攻城075 談心094 要玩就玩大的223 太祖血脈289 戰爭債券207 刺殺(中)013 血戰(下)117 翁婿談066 出擊(上)140 揚州之戰(下)294 遭遇戰(上)308 戰大同(三)240 關曉東的任務213 吐露163懷璧其罪243 十二道金牌004 一大一小兩個美女057 暴風雨前的寧靜086 歐陽澈245 人心難測314 對待北方遊牧名族的策略138 揚州之戰(上)086 歐陽澈280 大宋的學霸實在太多001 穿越千年的細作071 青樓連鎖?023 震天雷(上)229 一羣驕兵悍將047 特種兵小分隊的誕生276 營救(下)264 占城來的稻米184 組團下南洋133 大婦的威風128 勤王(三)157 黃天蕩之戰(六)209 岳飛的猶豫283 機構改革(下)142 糧食是個大問題203 和談(上)249 風波亭047 特種兵小分隊的誕生242 又要和談了221 假亦真,真亦假010 李師師120 畢業了193傷心欲絕的李明月136 千里投軍記(中)027 狹路相逢005 這就是所謂的肱骨之臣?126 勤王(一)292 策反205 泄密019 逃(下)041 新兵訓練第一天(下)110 趙君的粉絲301 偷跑013 血戰(下)116 生意是這麼談的189 劉纖雲的冤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