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三十一章 不養廢物

蜀王朱椿拿出了一個描金的錦盒,只有一尺見方……毫無疑問,這裡面裝的就是涼國公藍玉的人皮。

怎麼說呢,徐景昌的心情很複雜。

他也翻看過卷宗,就憑着藍玉公然索要太師的位置,那就是取死有道。更不要說他的種種不法之行,朱元璋殺得理所當然,扒了皮也是情理之中。

倆字:活該!

但是隨着時間流逝,昔日親身體會藍玉取死有道的那些人,已經相繼老去。大傢伙越發記得,他統領大軍,縱橫大漠,不畏艱難,在捕魚兒海,大破蒙古人。

自藍玉之後,華夏大地,鮮有能和他比肩的將才了。

這是個幾百年纔出來的將星啊!

如此人物,只留下一張人皮,實在是讓人唏噓感慨。

“蜀王殿下,你準備怎麼辦?”

蜀王朱椿想說什麼,但還是看了眼周王朱橚,“五哥,還是你說吧。”他和徐景昌畢竟不熟,沒那麼大的膽子。

朱橚道:“定國公,你看能不能按照國公禮儀,安葬涼國公?”

徐景昌沉吟了片刻,搖頭道:“不妥,此案畢竟是太祖皇帝欽定,御製大誥頒行天下。此刻還不是時候。我想着,能不能就近尋找一處風水寶地,用來安葬英烈?”

朱橚毫不遲疑道:“定國公說了算,我們聽伱的。”

徐景昌道:“我來北平也有些日子了,發現昌平的黃土山風水極佳,我準備在黃土山建造一座公墓……主要安葬以身殉國的義士。涼國公藍玉追隨太祖皇帝,屢立戰功,又多次北伐,揚我華夏天威,把他安葬在這裡,也能震懾宵小,高枕無憂。”

朱椿一聽,也覺得不錯,“定國公,那我能不能去瞧瞧?”

徐景昌笑道:“當然,請蜀王放心,這地方絕對讓你滿意。”

能不滿意嗎?

黃土山名字不起眼,但是在日後卻有個名字,叫做天壽山,正是明十三陵的所在地,徐景昌把朱棣的墳都給拿出來了,用來安葬將士,那還能差得了!

其實從心裡來講,徐景昌是不贊同朱棣遷都北平的。

從現有的經濟條件來講,遷都北平,負擔太大,幾乎要拿整個大明供養,不是天下之福。

如果真的按照徐景昌的設想,把北平發展起來,他還是不希望朱棣來北平湊熱鬧。

畢竟天子腳下,規矩太大,也不利於經濟的發展。

按照理想的情況,朱棣最好在中原選個都城……比如開封、洛陽、商丘……當然了,這些地方由於黃河氾濫,也未必合適。

反正這事也急不得,如果財力真的允許,避開主要的大城市,專門建造一箇中等規模的都城,也可以考慮。

但不管怎麼說,徐景昌先把老朱家的墳地給佔了。

黃土山的風水,那是不用說的。

朱椿去了一趟,回來那是讚不絕口,給徐景昌伸出了兩個大拇指。

“五哥,就衝這個位置,定國公真是有心人啊!難怪你總是說他好,屬實不一般。”

朱橚笑了,“十一弟,我的那本《救荒本草》正是定國公幫忙刊行的,他這個人聰明睿智,主意最多,你有什麼想求他幫忙的,只管說就是。”

朱椿猶豫了一下,“五哥,定國公當真能有求必應?”

朱橚點頭,“五哥說話你還不信,咱們這就去見他。”

兩兄弟一路上不停聊着……蜀王朱椿在老朱衆多兒子當中,以忠孝好學著稱,他身邊聚集了一大堆的儒士,整天在一起講學辯經,好不快活。

“五哥,你別看巴蜀號稱天府之國,其實就是那麼一塊,往西、往南,都有土司,漢夷雜居,語言風俗各異……當初皇考把小弟封到了蜀地,我就想着花力氣講學,敦睦分化,教導百姓,砥礪正氣,使人心歸附。”

朱橚笑道:“十一弟好心思,元廷霸佔中原百年,不光是巴蜀之地,還有云南,北平等處,包括我在的開封,中原之地,都有不少蒙古人和色目人混居。推行教化,使之歸附大明,天下一心,萬姓一家,這纔是大功德,大造化。”

朱椿臉微微一紅,“小弟也只是想略盡綿薄而已,奈何這錢也不禁花啊!”

朱椿跟朱橚訴苦了,當年他就藩巴蜀,朱元璋讓戶部給他送去了三十萬錠寶鈔……讓他用來賞賜身邊人。

“五哥,這點錢我不到一年就花光了,後來都是拿我的俸祿維持,田莊產出的七八成也都用來招待讀書人了。小弟屬實羨慕,五哥的著作能刊行天下,造福蒼生,小弟也想有所成就,方不負皇考希望。”

朱橚聽完也很贊同,身爲藩王,乾點正事,表率天下,自然是對的。

但是聽朱椿的意思,這個開銷可不小,他也不知道徐景昌能不能有主意……姑且一試吧!

他們倆找到了正在忙碌的徐景昌,朱橚大約一說,徐景昌立刻眼前一亮,大喜過望。

“周王,你不知道,前些時候我還和漢王聊過諸葛丞相治蜀之策呢!沒想到蜀王殿下竟然來了。”

朱椿心情似乎很不錯,立刻說道:“我在巴蜀的時候,也有許多讀書人聚在一起,談古論今。說起諸葛丞相,無不五體投地。丞相輕徭薄賦,與民休息,法令嚴明,毫不徇私,果然是古往今來賢臣的表率,小王也時常前往武侯祠,祭拜丞相,祈求諸葛丞相庇佑巴蜀之地,風調雨順,我大明國泰民安。”

聽着這位蜀王殿下侃侃而談,徐景昌不由得皺起眉頭。

“蜀王殿下,冒昧問一句,諸葛丞相連年征戰,怎麼算是輕徭薄賦,與民休息啊?”

朱椿愣住,什麼意思,難道諸葛丞相不愛惜百姓?又或者這位定國公看不上諸葛丞相?他愣在這裡,不知道如何回答。

朱橚微微皺眉,“定國公,諸葛丞相治蜀嚴明,百姓無不心服口服,雖然連年征戰,那也是爲了興復漢室,並無過錯。”

徐景昌笑道:“我哪說丞相錯了?我是想說丞相治蜀的法子,根本不是什麼老生常談的輕徭薄賦……蜀王殿下,冒昧問一句,你都喜歡和什麼樣的讀書人在一起談論?”

朱椿臉色微紅,猶豫了好半天,才喃喃道:“那個……小王剛剛就藩的時候,請過方孝孺……”

原來是這位老兄,屬實有點難以啓齒!

不過朱椿能平安渡過靖難,也跟着方孝孺有關。

雖然老方已經成了四大逆賊之一,被朱棣處死了。但是他的門人弟子、親朋故舊尚在……畢竟朱棣可沒有誅滅方家十族。

蜀王朱椿跟這幫人湊在一起,能有這樣的見識,那是一點也不奇怪。

“蜀國能靠着益州之地,匹敵中原,屢次出師,戰績不俗。靠的不是這一套尋常手段,畢竟行軍打仗是要吃飯的,總不能靠着老天爺降下糧食。我和漢王討論,諸葛丞相是以蜀錦爲核心,發展貿易,賺取軍資……他南征蠻夷,帶去蜀錦技法,傳承至今,恩澤千年,這纔是丞相治蜀的關鍵。”

朱椿目瞪口呆,這不對啊?

他聚攏那麼多名士才子,沒有誰講過這種話?

區區蜀錦,能有這麼大的用處嗎?

朱椿一百個不信……很湊巧,黃觀要過來和徐景昌商議祭文的事情,朱高煦也來催促勞力,大傢伙湊在了一起。

朱椿也認識黃觀,對這位六首魁元的學問五體投地,當即請教。

黃觀聽完之後,不由得長嘆一聲,“這些年來,提到諸葛丞相,不是講他的出師表,就是說他北伐未成,耿耿忠心。至於他到底如何治蜀,還真沒有多少人說得清楚。定國公所講,平定南中,推廣蜀錦,以錦資軍,屬實不算錯,只是沒多少人注意罷了。”

朱椿當即大驚失色,“黃尚書,難道真是小王學錯了?”

黃觀怔了怔,無奈道:“也是有些人教錯了。”

這下子可把朱椿弄玉玉了。

徐景昌卻笑呵呵道:“其實被忽視的何止諸葛丞相?管仲的治國之法,又有多少人說得上來?還有,漢武帝獨尊儒術不假,但是彼時替大漢聚斂錢財,置辦兵馬武器的,是儒臣嗎?”

朱椿瞠目結舌,半晌道:“衛霍都是倖進之臣,桑弘羊聚斂盤剝,張湯、主父偃之流,皆是酷吏。”

漢王朱高煦總結道:“反正都是儒家士大夫看不上的,對吧?”

朱椿無奈點頭。

朱高煦更是氣哼哼道:“可就是這些人,輔佐漢武帝,痛擊匈奴,封狼居胥。反而是賢臣名士,衆正盈朝,不是歲幣,就是割地,臉都不要了。”

朱椿徹底無言,他喜歡讀書,有蜀秀才之稱,別人都誇獎他,偏偏今天有人告訴他,你讀的書都錯了,屬實有點三觀崩潰。

朱橚勸說道:“十一弟,其實你也不用太在意,我編寫的書,也不入正途的。”

朱椿更加無言以對。

這時候徐景昌笑道:“算不算正途,也不是他們說了算的。反正現在正是官學改革的大好時機……周王殿下、蜀王殿下,咱們齊心協力,建立新的學堂,講授新的學問,讓那些正統讀書人都滾蛋去,你們覺得怎麼樣?”

朱橚立刻道:“我願意捐出所有稿費!”

蜀王朱椿喃喃苦笑,“既然是錯的,我又何必費錢養活那些廢物啊!”

狀況是好了點,但依舊要去十來次……大傢伙給小的一點時間慢慢恢復吧

(本章完)

上架感言第二百八十一章 我們是定國公的親戚第四十一章 請誅奸臣第一百四十一章 上了賊船的南孔第一百一十七章 錦衣衛,出動第四十章 朱瞻基進京第二百三十三章 清君側了第三百零八章 恐怖的徐景昌第一百六十四章 欺君之罪第七十五章 大明良心,入主東宮第一百一十三章 啓動鈔能力第二百七十三章 不要懷疑朱棣的戰鬥力第一百六十章 徐家的機會第一百零六章 爲皇孫賀第二百七十二章 神奇的徐景昌第一百七十五章 半部論語能治天下嗎?第一百零三章 沒有中間商賺差價第一百四十九章 呼之欲出的東廠第一百四十六章 必也正名乎第七十三章 朕的好孫兒第一百八十二章 你們都是天子門生第二百七十八章 大戶落網第一百八十七章 督察院的三不知第二十章 茹尚書的小愛好第一百一十二章 通政使的崛起第三百一十章 觀天第一百七十五章 半部論語能治天下嗎?第一百七十六章 忠君報國第一十五章 朝堂也是人情世故第一百五十九章 教導朱高熾第二百一十一章 朕要殺人第二百七十二章 神奇的徐景昌第二百一十二章 霹靂手段第三百三十七章 速速請姚少師第七章 徐增壽的遺澤第三百一十章 觀天第一百零四章 朕還怎麼做事?第一十四章 拿捏姚少師第一百一十章 朱棣是個好皇帝第二百一十一章 朕要殺人第二百四十一章 諸王鬧洞房第一百四十六章 必也正名乎第一百一十九章 方孝孺門人第一百零四章 朕還怎麼做事?第一十六章 帝王格局第二百五十一章 勃勃生機萬物競發第二百零四章 徐景昌開竅了第二百五十章 朕的好大兒第一百七十九章 太子大恩大德第二百三十章 藍玉的女婿第二百二十八章 朱棣也討好第一百四十四章 祭祀功臣第二百二十四章 咱們結婚吧第一十七章 神勇無敵的徐景昌第四十一章 請誅奸臣第一百四十五章 你能曲解,我也能第二百五十一章 勃勃生機萬物競發第二百三十二章 藩王要學習第十章 大明朝,寸土不能少第三百三十三章 這一死,比活了一輩子都重要第三百一十九章 朱瞻基創業第一百一十章 朱棣是個好皇帝第一百八十四章 徐景昌,你可爲相第三百二十二章 倒黴的六部尚書第八十七章 準備致仕的徐景昌第一百九十三章 徐景昌,你該成婚了第二百八十九章 處置工部第二百三十二章 藩王要學習第六十五章 庶民犯法與皇子同罪第二百三十六章 朕要吃席第二百零四章 徐景昌開竅了第三章 永樂第五十五章 都別出來了第二百七十九章 太子妃都覺得好第三十四章 怎如徐景昌所教相似?番外篇:真宰相第一百八十五章 定國公的新職務第五十四章 特殊的旬會第二百三十一章 不養廢物第二百七十七章 謙虛的定國公第一百一十七章 錦衣衛,出動第一百三十四章 大孝子朱棣第三百二十章 讓大明更高大第一百八十一章 山東之患第五十八章 天子駕臨天牢第二百一十二章 霹靂手段第一百七十章 禍國殃民的朝貢貿易第九十五章 下下下三策第二百七十八章 大戶落網第三百三十章 再無靖難第一百九十二章 震撼朝堂第七十五章 大明良心,入主東宮第六十章 徐景昌就是個混蛋第五十章 戶部還是通政司?第六十六章 抄了漢王府第三百二十章 讓大明更高大第六十一章 風光出天牢第二百二十二章 朕的好兒子第二百七十五章 能歌善舞第一百五十八章 朱棣曰善
上架感言第二百八十一章 我們是定國公的親戚第四十一章 請誅奸臣第一百四十一章 上了賊船的南孔第一百一十七章 錦衣衛,出動第四十章 朱瞻基進京第二百三十三章 清君側了第三百零八章 恐怖的徐景昌第一百六十四章 欺君之罪第七十五章 大明良心,入主東宮第一百一十三章 啓動鈔能力第二百七十三章 不要懷疑朱棣的戰鬥力第一百六十章 徐家的機會第一百零六章 爲皇孫賀第二百七十二章 神奇的徐景昌第一百七十五章 半部論語能治天下嗎?第一百零三章 沒有中間商賺差價第一百四十九章 呼之欲出的東廠第一百四十六章 必也正名乎第七十三章 朕的好孫兒第一百八十二章 你們都是天子門生第二百七十八章 大戶落網第一百八十七章 督察院的三不知第二十章 茹尚書的小愛好第一百一十二章 通政使的崛起第三百一十章 觀天第一百七十五章 半部論語能治天下嗎?第一百七十六章 忠君報國第一十五章 朝堂也是人情世故第一百五十九章 教導朱高熾第二百一十一章 朕要殺人第二百七十二章 神奇的徐景昌第二百一十二章 霹靂手段第三百三十七章 速速請姚少師第七章 徐增壽的遺澤第三百一十章 觀天第一百零四章 朕還怎麼做事?第一十四章 拿捏姚少師第一百一十章 朱棣是個好皇帝第二百一十一章 朕要殺人第二百四十一章 諸王鬧洞房第一百四十六章 必也正名乎第一百一十九章 方孝孺門人第一百零四章 朕還怎麼做事?第一十六章 帝王格局第二百五十一章 勃勃生機萬物競發第二百零四章 徐景昌開竅了第二百五十章 朕的好大兒第一百七十九章 太子大恩大德第二百三十章 藍玉的女婿第二百二十八章 朱棣也討好第一百四十四章 祭祀功臣第二百二十四章 咱們結婚吧第一十七章 神勇無敵的徐景昌第四十一章 請誅奸臣第一百四十五章 你能曲解,我也能第二百五十一章 勃勃生機萬物競發第二百三十二章 藩王要學習第十章 大明朝,寸土不能少第三百三十三章 這一死,比活了一輩子都重要第三百一十九章 朱瞻基創業第一百一十章 朱棣是個好皇帝第一百八十四章 徐景昌,你可爲相第三百二十二章 倒黴的六部尚書第八十七章 準備致仕的徐景昌第一百九十三章 徐景昌,你該成婚了第二百八十九章 處置工部第二百三十二章 藩王要學習第六十五章 庶民犯法與皇子同罪第二百三十六章 朕要吃席第二百零四章 徐景昌開竅了第三章 永樂第五十五章 都別出來了第二百七十九章 太子妃都覺得好第三十四章 怎如徐景昌所教相似?番外篇:真宰相第一百八十五章 定國公的新職務第五十四章 特殊的旬會第二百三十一章 不養廢物第二百七十七章 謙虛的定國公第一百一十七章 錦衣衛,出動第一百三十四章 大孝子朱棣第三百二十章 讓大明更高大第一百八十一章 山東之患第五十八章 天子駕臨天牢第二百一十二章 霹靂手段第一百七十章 禍國殃民的朝貢貿易第九十五章 下下下三策第二百七十八章 大戶落網第三百三十章 再無靖難第一百九十二章 震撼朝堂第七十五章 大明良心,入主東宮第六十章 徐景昌就是個混蛋第五十章 戶部還是通政司?第六十六章 抄了漢王府第三百二十章 讓大明更高大第六十一章 風光出天牢第二百二十二章 朕的好兒子第二百七十五章 能歌善舞第一百五十八章 朱棣曰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