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章 我就是吃瓜的

“陛下,臣弟只想儘快就藩,哪怕不是蘇杭之地,臣也沒有說的,只求陛下開恩。”朱權拜倒地上,苦苦哀求。

朱棣尚在猶豫之時,按照他的心思,隨便找個地方,安頓朱權,也還可以接受。但是朱權秉性野蠻,又對自己心懷不滿,放到地方,就怕他網羅舊部,蓄養死士,擾亂地方。

事實證明,朱棣看人還挺準的,只是時間上稍微有點靠後,寧王一系一直到正德朝,才逮着造反的機會,結果還碰上了王陽明,直接出師未捷了。

徐景昌瞧出了門道,“陛下,寧王和您不光是手足兄弟,還是一起靖難的功臣,寧王又雄才大略,本事過人,留他在京城,還能跟陛下商議政務,解決難題。所謂兄弟同心,其利斷金。臣覺得萬萬不能答應寧王離去,還望陛下明鑑。”

蹇義心說徐景昌這小子,簡直一肚子壞水,這算是把寧王給拴住了,別讓他就藩,也就少禍害點老百姓。

蹇義道:“陛下,臣也是這個意思。”

朱棣想了想,也笑道:“十七弟,這樣吧,你就先住在京城,原來的鄂國公府邸不錯,就賜給你了。”

朱權氣炸了肺,明明可以當一方土皇帝,卻只能留在京城當寓公,他簡直恨死了徐景昌和蹇義。

但此時此刻,他又有什麼辦法?

悔不該跟着朱棣靖難啊!

朱棣怔了怔,這麼對待寧王,確實不厚道,但既然身爲天子,就不該優柔寡斷,猶猶豫豫。

“寧王的事情不說了,大寧都司這事情該怎麼辦,你們有什麼打算?”

大寧都司在喜峰口以外,離着通遼不遠,衆所周知,這是個緊要的所在,屏障北平,連接遼東。

是對抗蒙古諸部的最前線。

朱元璋把寧王朱權安排在這裡,帶甲八萬,革車六千,塞上巨鎮,實力雄厚。正因爲如此,朱棣必須要拉着他一起,發動靖難。

但問題也隨之而來,朱棣帶走了大寧都司的所有兵馬,此刻大寧都司已經是一片白地。

朱棣長嘆道:“當年父皇設立大寧都司,卻來不及向大寧遷居百姓,爲了供養數萬兵馬,不得不從南方調運糧食,又是漕運,又是海運,費盡了心思,才能勉強維持大寧都司的消耗。如今大寧都司的兵馬已經帶到了南方,要重建大寧都司,需要耗費的物資,難以計數。天下剛剛經歷大戰,民生凋敝,國庫空虛,實在是沒有辦法維持,讓大寧都司內遷,也是沒有辦法的事情。只是父皇好容易打下來的疆土,等閒棄之,俺不甘心!”

蹇義連連點頭,以現在大明的實力,確實沒法維持大寧都司,但是那麼好的一塊地方,也不能隨便扔了。

“陛下,剛剛臣和徐通政聊天,他似乎有辦法應對,陛下不妨聽聽他的想法。”

朱棣一驚,“景昌,你有主意?”

徐景昌想了想道:“陛下,我琢磨着大寧都司有一套官吏,不能隨便就交給朵顏三衛,首先要安排一些官吏,制定一套交割的詳細流程……用十年,二十年,完成交割。當然了,這只是對他們說的,拖個三五十年,百八十年,也再好不過了。還有就是我琢磨着朵顏三衛,只怕也不是鐵板一塊,我們雖然撤回來了,但只要挑起他們的內鬥,到時候還要重新請我們回去,陛下看是不是這個道理?”

朱棣眉頭微動,突然笑道:“分化瓦解,彼此牽制。景昌,你這謀略不錯啊!”

徐景昌含蓄一笑,

能不好嗎,帶嚶都用了八百年,我們可以退出,但必須製造點麻煩。

讓他們陷於內鬥,也就無暇給大明添亂了。

而且一旦他們打得不可開交,大明又恢復了國力,重建大寧都司,也是順理成章的事。

朱棣又斟酌了一番,笑道:“景昌,俺就把朵顏三衛的事情交給你,拿出點真本事來,把事情辦得妥妥當當,讓滿朝文武都瞧瞧,俺慧眼識英雄,沒有用錯人。”

徐景昌想了想,點頭道:“請陛下放心,這事情臣一定盡力辦得無懈可擊。”

徐景昌領命下去,蹇義也辭別朱棣,返回吏部。

朱棣也鬆了口氣,就返回後宮,去瞧瞧徐皇后。

兩口子見面,朱棣把事情一說,徐皇后就皺眉頭了,“陛下,朵顏三衛牽連甚大,你怎麼能輕易交給景昌,萬一孩子處理不好,豈不是後患無窮?”

朱棣無奈苦笑,“俺也是無人可用啊,你說大寧都司是父皇費盡心力建起來的,不能丟了。可過去四年,朵顏三衛的騎兵,跟着俺出生入死,衝鋒陷陣,也立下了大功。軍中將領,不論是丘福、還是朱能,他們都沒法下手。至於那些文臣,一肚子孔孟道理,又沒幾個忠心的,這種事情,他們辦不來。”

聽丈夫這麼一說,徐皇后也無奈了,“陛下,你這麼說,我也就不駁你了,但是我這個侄子可是徐家的希望,你可要好好照顧着,他有什麼閃失,我可不答應!本來我讓他當個左都督,你非要聽姚少師的,讓他去當什麼通政使,才區區三品,官也太小了。”

朱棣簡直哭笑不得,左都督論品級是不低,可論起實權,哪裡能比得上通政使啊!

皇后不可能不懂,純粹是爲了她的侄子要好處。

“行,你放心吧,你的侄子,也是俺的,再說了,俺還欠着他爹的,怎麼能待他不好?就算這小子吧天捅個窟窿,俺也給他扛着!”

聽到了這話,徐皇后纔算稍微滿意。

徐景昌接下朵顏三衛的事情,已經到了第三天,朱棣正打算詢問一下,情況如何,就發現鄭和慌里慌張來了。

“陛下,大事不好了,打起來了。”

“打起來了?哪裡?是誰?”朱棣驚問,難不成是建文餘黨作亂?

鄭和氣喘吁吁道:“是朵顏三衛,其中朵顏衛指揮同知脫魯忽察兒,哈兒歹,還有福餘衛的安出和土布申,泰寧衛的忽剌班胡,全都打起來了,三衛各自調動兵馬,就在京外大營,彼此廝殺。丘福和朱能已經領兵過去了,嚴防死守,避免波及京城,還望陛下趕快降旨,不然就要出大事了。”

朱棣聽到了這裡,終於坐不住了,趕快穿戴整齊,披上了鎧甲。

“漢王呢?讓他也過來。”

鄭和苦着臉道:“陛下,您忘了,前幾天您和皇后可是狠狠責罰了漢王,他現在正在家裡養傷呢!”

朱棣眉頭動了動,哼道:“男子漢大丈夫, 連這點苦都承受不了?你告訴他,讓他立刻滾過來,隨着朕去平叛。”

鄭和無奈,只能答應,片刻之後,朱高煦終於來了,他也披掛着鎧甲,騎着馬,但仔細看就會發現,他的屁股並沒有挨着馬鞍,而是靠着雙腿的力量,微微懸空,避免碰撞。

幸虧朱高煦本事過硬,都這樣了,還能穩穩騎在馬背上。

朱棣看在眼裡,深吸口氣,“走吧,跟俺一起去。”

他們帶着兵馬,到了城外,匯合丘福和朱能,直接來到了軍營。

而此時徐景昌也晃悠悠趕來了,隨同他過來的,還有吏部尚書蹇義,戶部尚書夏原吉,另外還有幾位紅袍高官。

此刻帶頭打架的朵顏三衛首領,也都過來了。

這幾位全都是隨着朱棣靖難的老人,和丘福他們十分熟悉,此刻滿身殺氣,安出臉上還有傷,哈兒歹的肩頭插着一支箭。

朱棣看在眼裡,怒火中燒,“怎麼回事?你們竟然敢在京城之外,大打出手,想要氣死朕不成?”

此刻脫魯忽察兒向前一步,躬身施禮,“回陛下的話,這事情要問徐通政,他非要說三衛輪番掌權,老臣在元朝的時候,就是元帥,憑什麼跟他們一樣?”

安出聽到這話,氣得暴跳如雷,“老賊,你別扯那麼遠,靖難一役,我們身先士卒,衝鋒陷陣,憑什麼不能掌權?”

忽剌胡班也是咬牙切齒,怒目而視,三衛首領,劍拔弩張,眼瞧着又要打起來。

唯獨徐景昌,把手揹着,一臉無辜,我就是吃瓜的,不干我的事。

第一十六章 帝王格局第二百二十二章 朕的好兒子第一百七十五章 半部論語能治天下嗎?第四十五章 多才多藝的皇孫第一百零八章 朕是要做明太宗的第三百二十九章 孩子王第三百二十三章 嚴懲地方官吏第一百三十三章 祖輩的功績第一百零六章 爲皇孫賀第一百零三章 沒有中間商賺差價第三百零二章 因地制宜第五十九章 朕把自己關進去第二十二章 自己人第一百二十章 好孩子啊!第二百六十二章 慈父第九十五章 下下下三策第五十六章 徐景昌的牢獄之災第一百三十章 朱棣的大禮包第三百零九章 滿意度最高的通政司第三百三十七章 速速請姚少師第二百七十九章 太子妃都覺得好第九章 我就是吃瓜的第八十七章 準備致仕的徐景昌第五章 大九卿第一百六十一章 翻身仗第二百八十一章 我們是定國公的親戚第二百三十一章 不養廢物第二百三十二章 藩王要學習第八十四章 請客斬首第二百九十四章 徐景昌的師兄第二百一十四章 國公齊出第三十五章 不講武德第二百六十八章 誰能沒有把柄!第一百六十七章 尊卑易位第一百五十七章 孔家也不例外第二百四十一章 諸王鬧洞房第二百六十四章 爲人父第二百二十六章 俺又回來了第一百九十九章 徐景昌的憤怒第三百二十九章 孩子王第二百九十六章 沒辦法了,只能對外用兵了第一百七十三章 太子仁弱第五十章 戶部還是通政司?第二百一十八章 萬別讓朱棣北上第一百八十五章 定國公的新職務第一百六十二章 徐欽中了第一百三十八章 大明至上第三百二十七章 小賊第二百八十八章 真宰相,徐景昌第一百六十三章 徐皇后的憤怒第二百四十八章 大明朝需要你們第四十六章 聰明的朱高煦第二百零五章 百金之女第二百九十八章 犬父虎子第一百三十章 朱棣的大禮包第二百八十五章 太子悟道第一百二十一章 去奉天門第五十一章 這個年沒法過了第一百八十章 王命旗牌第五十七章 年夜飯第一百九十章 夏尚書,謝謝啊!第二百四十四章 河運海運第三百三十八章 所謀者大第二十六章 大幹一場第九十七章 苦一苦藩王,罵名我們擔第一百二十一章 去奉天門第一百八十二章 你們都是天子門生第三百一十二章 天子無心第二百五十六章 理財高手第三百一十二章 天子無心第二十八章 以稅易賦,二難自解第八十章 朱棣就是個敗家子第二百零六章 好岳父第二十五章 記得要寫感想第六十二章 朱高熾長見識了第一十八章 秦淮聽曲第一百零六章 爲皇孫賀第七十章 救命錢第一百八十二章 你們都是天子門生第二百六十三章 朱高熾發達了第一百八十八章 御史下地方第二百八十五章 太子悟道第一百一十章 朱棣是個好皇帝第二百八十三章 太子駕臨江西第一百九十九章 徐景昌的憤怒第一百八十六章 我無所不管第三百零四章 親孃也不親了第二百二十一章 漢王頗類陛下第二百八十五章 太子悟道第八十五章 大戶們的改稻爲桑第二百五十一章 勃勃生機萬物競發第一百五十五章 徐王廟第五十章 戶部還是通政司?第一百九十六章 其實是選岳父第九章 我就是吃瓜的第三百二十章 讓大明更高大第七十一章 三子奪嫡(明天上架)第五十三章 大牢齊聚第二百五十八章 願爲陛下前鋒第二百五十章 朕的好大兒
第一十六章 帝王格局第二百二十二章 朕的好兒子第一百七十五章 半部論語能治天下嗎?第四十五章 多才多藝的皇孫第一百零八章 朕是要做明太宗的第三百二十九章 孩子王第三百二十三章 嚴懲地方官吏第一百三十三章 祖輩的功績第一百零六章 爲皇孫賀第一百零三章 沒有中間商賺差價第三百零二章 因地制宜第五十九章 朕把自己關進去第二十二章 自己人第一百二十章 好孩子啊!第二百六十二章 慈父第九十五章 下下下三策第五十六章 徐景昌的牢獄之災第一百三十章 朱棣的大禮包第三百零九章 滿意度最高的通政司第三百三十七章 速速請姚少師第二百七十九章 太子妃都覺得好第九章 我就是吃瓜的第八十七章 準備致仕的徐景昌第五章 大九卿第一百六十一章 翻身仗第二百八十一章 我們是定國公的親戚第二百三十一章 不養廢物第二百三十二章 藩王要學習第八十四章 請客斬首第二百九十四章 徐景昌的師兄第二百一十四章 國公齊出第三十五章 不講武德第二百六十八章 誰能沒有把柄!第一百六十七章 尊卑易位第一百五十七章 孔家也不例外第二百四十一章 諸王鬧洞房第二百六十四章 爲人父第二百二十六章 俺又回來了第一百九十九章 徐景昌的憤怒第三百二十九章 孩子王第二百九十六章 沒辦法了,只能對外用兵了第一百七十三章 太子仁弱第五十章 戶部還是通政司?第二百一十八章 萬別讓朱棣北上第一百八十五章 定國公的新職務第一百六十二章 徐欽中了第一百三十八章 大明至上第三百二十七章 小賊第二百八十八章 真宰相,徐景昌第一百六十三章 徐皇后的憤怒第二百四十八章 大明朝需要你們第四十六章 聰明的朱高煦第二百零五章 百金之女第二百九十八章 犬父虎子第一百三十章 朱棣的大禮包第二百八十五章 太子悟道第一百二十一章 去奉天門第五十一章 這個年沒法過了第一百八十章 王命旗牌第五十七章 年夜飯第一百九十章 夏尚書,謝謝啊!第二百四十四章 河運海運第三百三十八章 所謀者大第二十六章 大幹一場第九十七章 苦一苦藩王,罵名我們擔第一百二十一章 去奉天門第一百八十二章 你們都是天子門生第三百一十二章 天子無心第二百五十六章 理財高手第三百一十二章 天子無心第二十八章 以稅易賦,二難自解第八十章 朱棣就是個敗家子第二百零六章 好岳父第二十五章 記得要寫感想第六十二章 朱高熾長見識了第一十八章 秦淮聽曲第一百零六章 爲皇孫賀第七十章 救命錢第一百八十二章 你們都是天子門生第二百六十三章 朱高熾發達了第一百八十八章 御史下地方第二百八十五章 太子悟道第一百一十章 朱棣是個好皇帝第二百八十三章 太子駕臨江西第一百九十九章 徐景昌的憤怒第一百八十六章 我無所不管第三百零四章 親孃也不親了第二百二十一章 漢王頗類陛下第二百八十五章 太子悟道第八十五章 大戶們的改稻爲桑第二百五十一章 勃勃生機萬物競發第一百五十五章 徐王廟第五十章 戶部還是通政司?第一百九十六章 其實是選岳父第九章 我就是吃瓜的第三百二十章 讓大明更高大第七十一章 三子奪嫡(明天上架)第五十三章 大牢齊聚第二百五十八章 願爲陛下前鋒第二百五十章 朕的好大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