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30章 調略上庸

第530章 調略上庸

要知道當時曹操都想要退兵了,之所以沒立刻撤退,是因爲糧食不夠。

如果當時就直接撤退的話,兵士很可能在撤退的途中因爲糧食不濟而暴動。

曹操爲了避免發生這種情況,極其冷血的選擇了多攻擊幾日,只要將多出來的士兵死光了,那麼回程就不會發生糧食不夠的情況了。

結果就在最後一日的時候,發生了羣鹿夜奔的奇事,張魯精銳一觸即潰,將整個漢中白白送到了曹操的手中。

曹操進攻漢中走的是褒斜道,這條道路是進出關中、漢中最爲通暢的道路,地形也是最爲好走。

一旦漢中爲劉封所掌控,曹操的關中能不能安定,可就完全取決於劉封的想法了。

而劉封也能報南陽的一箭之仇,偌大的南陽盆地被曹操一句話給要挾走了,劉封雖然面上不顯,可心裡早就憋了不少怒意了。

話歸正題,自荊北入上庸,主要是兩條路,一條水路,沿沔水北上,折向西北,在進入山區後往西,可直達鍚城,也可以轉入上庸堵水直抵上庸城。

另外一條路則是走陸路,從襄陽南面的中盧往西,從南漳入武當山,經保康、過房城、抵達上庸。

與大部分情況不同,上庸這兩條路里,卻是陸路更好走,而水路雖然有沔水爲依託,但沔水自進入武當山後,一路都是險灘,而且許多地方甚至要拐上兩百多度,幾近折返的險灣。

這種航路,別說是大船了,即便是小船航行都具有一定風險,而且沿沔兩岸的地形也不足以讓大軍通行。

因此,最好的辦法還是走陸路,然後以精銳小船自沔水運送糧食物資至上庸城下,減輕一部分陸運壓力。

上庸地區雖然不如南中那般險峻,但也頗爲閉塞,山中漢民豪強與板楯蠻(賨人)、廩君蠻聯姻結緣,彪悍勇猛。

劉封打算將這次的任務全權委任給龐統,龐家在南郡深耕數百年,勢力盤根錯節,影響力可不僅僅侷限於漢人。

南郡境內有包括潳山蠻、江夏蠻、沔中蠻等等,與板楯蠻(賨人)、廩君蠻有着千絲萬縷的關係。

龐家和這些蠻族不論關係遠近,至少都能說得上話,有穩定的溝通渠道。

“士元,我需要你爲我爭取板楯蠻、廩君蠻的支持,不但要讓他們允許我們進入上庸,而且後續侵襲漢中,也需要他們能夠大力支持。”

劉封認真道:“漢中戰略不但能夠隱藏南面的虛實,同時也能切實威脅北方,於我十分重要。士元若能完此重任,當建殊勳。”

龐統登時心神大振,當仁不讓道:“請主公放心,統必殫精竭慮,玉成此事!”

“只是主公是否也可調撥一批物資……”

龐統的臉上閃過一絲羞赧:“主公您也知道,這些東西對蠻夷的誘惑實在是太過巨大。”

其實何止是蠻夷,士族豪強們不也一樣追捧之極?

劉封如今每年的利潤收入已經超過了五個億,這些利潤其中絕大部分可都是各地的士族豪強給貢獻的,平民可沒有這麼多的錢來消費這些奢侈品。

當然了,這些收入的利潤並非全部都是金錢,很大一部分都變成了戰馬,金銀、糧食以及各類物資的形式迴流。

中原大地可是一直都有着錢荒的,若是全要金銀銅錢的話,會很影響銷售量的增長。

對於龐統的要求,劉封一口就答應了下來。

“此事易爾。”

斟酌了片刻後,劉封開口道:“就給你兩千石雪鹽,二十石霜糖,一百石香油,鐵鍋一百口。其他物資也都給你多少添上一些。”

最後,劉封笑着調侃道:“士元可滿意了?”

“主公大恩,統沒齒不忘!”

龐統卻是恭恭敬敬的大禮拜謝。

最後,劉封將目光轉回到諸葛亮的身上,吩咐道:“孔明,中路軍進軍路線規劃,兵力集結,戰役部署以及後勤補給架構就全都悉數交給你來編制了。”

看着諸葛亮恭聲應命,龐統和陸遜嘴角勾起混雜着渴望、豔羨以及自矜的笑意。

劉封安排給諸葛亮的工作看似極爲繁瑣,可實際上卻是一個成熟統帥的必經之路,這顯然是在鍛鍊諸葛亮獨當一面的能力。

相比之下,陸遜前往交州雖然能出任要職,但依舊要在蒯越的方面指揮之下,龐統更是暫時間連兵權都碰不到了。

兩相一比,如何能不讓龐統、陸遜爲之羨慕,但同時也生出了些許比試之心,龐、陸二人皆是人傑,龐統性格外柔內剛,好走偏鋒,陸遜則是心思縝密,有些記仇,都不是那種隨遇而安的性格。

想要和諸葛亮一較高下也實屬正常。

“好了,都去忙吧。”

劉封結束了這次會議,諸葛亮三人依次離開。

拋開龐統和陸遜對諸葛亮心中的一點微不足道的嫉妒之情外,其實三人間的關係相當不錯。

三人都是才華出衆,天賦上乘之人,而且還都是謙遜謹慎的性格,即便是龐統,也是外柔內剛,面矜心傲的個性,輕易不會和人發生衝突。

三人又同時在劉封的身邊待了兩年時間,自然結下了不小的友誼。

離開書房之後,龐統就笑着邀請道:“此番分別,諸君皆各奔前程,不如今晚一聚如何?”

對於龐統的邀請,諸葛亮和陸遜對視了一眼,隨後都欣然答應,倒是都將身上諸事給放下了。

**

接下來的日子裡,諸葛亮前往江陵坐鎮,陸遜則走荊南南下,前往交州蒯越麾下任職,至於龐統,不但發動了龐家的力量,就連和龐家交好的馬家,馮家等力量也一併動用了起來,甚至連蒯家也一併出力。

而且最先拿到物資的,就是龐統,一來撥給他的量相比起交州來不值一提,二來也有長江、沔水水道十分暢通便利。

龐統以雪鹽開路,以霜糖、香油、鐵鍋爲王牌,大肆收買沿途的板楯蠻、廩君蠻。

同時,在明面上以劉封的名義招攬申家,利誘其獻城而降,一邊又在暗中發揮荊州影響力,積極攻略上庸士族豪強和蠻族酋長,一時之間,上庸郡中風起雲涌了起來。

上庸郡在東漢時雖然閉塞,郡中人口不多,經濟不強,但也算是頗有地位的。

一來西漢建國時,劉邦曾得板楯蠻助力,揀選部中精銳從軍,號爲巴渝勁卒,幫助劉邦底定三秦,東出征戰天下。

這裡巴渝勁卒就是上庸、漢中的板楯蠻部衆。

二來則是其對襄陽的重要性,以及連通漢中的地理優勢。

只是後來華夏的經濟重心日益東移南下,上庸的位置越來越尷尬,連關中這樣的形勝之地都漸漸沒落,也就怪不得上庸最後竟蛻化成了一個鎮了。 眼下的上庸郡中,可謂是一超多弱,這一超便是申家。

申耽、申儀兄弟不但坐擁大量田地和部曲,還同不少蠻族部落關係密切,可謂是一呼百應,在上庸郡中堪稱無冕之王。

能夠同申家分庭抗禮的勢力幾乎沒有,但申家也沒辦法對其他士族豪強趕盡殺絕。

因此,還是有一些實力派豪強的。

其中最大的當屬四股勢力。

第一股是西城豪強韓冉,這人算是申家之下實力最大的了。

在曹操拿下了漢中之後,韓冉甚至能聯合申家一起抵抗曹兵東進,麾下部曲也有三四千人。

第二股勢力則是房城的蒯氏。

蒯家在劉表的支持下,積極向上庸擴張,其先發據點便是房陵縣,族中子弟在這裡也經營了不少年,勢力雖然遠比不上申家,但好歹在房陵也算是站住腳了。

原時空中,後來蒯祺能夠在房陵任太守,也是有這個緣故在。

這也是爲什麼蒯家也加入了進來,並出了大力氣的原因,一旦劉封軍西進,只要能保住房陵城這個前進基地,那蒯家的功勞就是鐵打的,旁人根本分不走。

第三股勢力則是房陵鄧氏,原時空中的蜀漢將領鄧輔、鄧賢皆是出自房陵鄧氏,也是房陵的地頭蛇家族。

蒯家能夠在房陵站住腳跟,跟鄧氏的退讓有着很大的關係。

最後一股勢力則是杜濩、樸胡等板楯蠻首領,這兩個人的野心都不大,原時空中直接就選擇投奔曹操,甚至願意被遷徙出故鄉,可見這兩人都是蠻族中比較親近漢家文化的佼佼者了。

龐統根據這些情況,暗中勾連蒯越、鄧氏甚至是遠在西城的韓氏,許以重利。

隨着龐統的進展,申家開始坐不住了。

這一日,申耽、申儀兩兄弟,並麾下大將李賢一起聚在了堂上商議。

“大兄,這龐家小兒屬實過分,視我等的客氣爲軟弱,我等實不能再退讓了。”

剛一進來,申儀就大聲嚷嚷了起來,他對於龐統調略上庸周邊士族豪強的行爲十分不滿,覺得這是在挖自家的牆角。

即便是昔日劉表在時,他也沒敢這麼明目張膽。

劉表入主荊州十年之久,強如蒯氏,也不過在房陵插了一腳罷了。

可如今龐統這麼個後輩子弟,膽子卻是極大,手都伸到上庸的西面西城去了,這還能忍的了?

申耽看了眼自家弟弟,又暼了眼沉默不語的心腹愛將李賢,開口斥責道:“好好說話,嚷嚷什麼。”

申儀平生最怕申耽,東漢時代大部分家族其實都是如此,嫡長子有着極強的聲望和權力,畢竟將來是要繼承家業的,弟弟們自然不敢在兄長面前扎刺。

這裡面也包括袁紹、袁術家。

只可惜袁家的嫡長子袁基死的早,別看袁術敢騎臉袁紹,可在袁基面前他卻老實的很。

“德芳,你覺得所言如何?”

李賢聽到申耽詢問了,這纔開口回答道:“主公,景升公在時,固然纔將手伸進房陵,可如今在位的卻也不是劉鎮南了啊。”

申耽眼中兇光一閃,隨即平靜下來。

他明白李賢話裡是什麼意思。

劉表不過荊州一地,而且對荊南控制偏弱,就這樣還把手伸進了上庸。

現在坐鎮荊州的可是擁有東南三州之地,戰無不勝的少年英主左將軍劉封。

對於上庸而言,可謂是去一豺狼,又來一幼龍,人家手伸的長了點,有問題嗎?

“德芳兄何以漲他人士氣,滅自家威風。”

申儀憤憤不平道:“我觀劉子升孺口小兒,往昔不過趁人之危,得以成事。”

李賢看了眼申耽,見他對弟弟的話一副聞若未聞的樣子,心中不禁嘆息一聲。

他其實也明白爲什麼申儀如此敵視劉封,本質上還是擔心自家權柄。

申耽、申儀並不是什麼雄主,雖然在上庸這片地裡說一不二,可實際上卻頗爲鼠目寸光,毫無戰略眼光,更沒有什麼雄心壯志。

兄弟倆所求着,無非就是保住眼下的權勢。

可偏偏劉封最爲噁心這樣的守戶之犬,對於劉封來說,地方士族豪強擁有私人部曲簡直就是犯了天條。

東南那些名門大族,爲了這個可是被劉封各種折騰,吳中四大姓如今剩下的部曲恐怕加一起都不到五千人了,至於會稽,那更是洗了又洗,剩下的士族豪強都沒多少家了。

也正是意識到這一點,申氏兄弟倆纔不想投降劉封。

但凡劉封肯許諾讓申氏兄弟繼續保佑眼下的權柄,兩人必然會態度大變,就是立馬吹捧起劉封來都不意外。

如果劉封還肯給的更多一些,比如將上庸太守也許給申耽,那這上庸也不用打了,申家立刻就願獻城投降。

可這種佔領有什麼意義?

錢糧賦稅,人口土地全部都在申家的掌控之中,劉封估計連稅都收不上來,到時候恐怕錢糧看不到,反而要替申家在上庸的橫徵暴斂背了黑鍋。

這種蠢事,劉封可不幹。

龐統也很清楚劉封的心思,雖然在明面上以劉封的名義多次聯絡申家,積極溝通遊說,可實際拿出來的條件卻幾乎都是名譽、經濟上的好處,絕口不提自治的事情。

別說給申家上庸太守的名頭了,就是連絕對不會遷走申家的保證都沒給。

(本章完)

第474章 襄陽詭局第59章 否決張飛第18章 委以重任第239章 黃巾來援第396章 楊修求援第114章 戰後封賞第109章 大獲豐收第466章 驚聞噩耗第495章 洪流改道第449章 陣斬陳就第172章 二陳歸郯第299章 調兵遣將第411章 摧鋒軍編制第359章 抵足而眠第559章 棄城而逃第222章 破產版江東第140章 子義戰伯符第102章 大破昌豨第638章 山雨欲來第355章 朱治乞降第153章 伯符襲丹徒第496章 委任許攸第278章 阿瞞告密(加更求月票)第499章 臨湘夜宴第84章 魯肅來信第543章 拒賄破寨第329章 孫軍動向第591章 葭萌之爭第458章 捷報頻傳第210章 雙向奔赴第170章 邀請三賢第55章 繁忙的劉封第80章 父慈子孝第69章 子當與父同平亂世(加更來了!驚喜嗎?)第508章 司馬建言第266章 袁術的對策第197章 勃勃生機第180章 荀攸六策第543章 拒賄破寨第289章 傳國玉璽(加更!)第252章 陳國王相第449章 陣斬陳就第112章 劉曄解困第87章 徐盛的選擇第124章 劉封恩求太史慈第508章 司馬建言第116章 三賢獻策第195章 勾連徐州第170章 邀請三賢第458章 捷報頻傳第301章 厲陽開城第105章 大捷回傳第281章 壽春虛實第161章 獅嘯江東第227章 三場夜宴第554章 拔取俞元第492章 收攬蒯越第51章 公瑾難求第567章 司馬說魯第233章 鄉黨雲集第132章 各方雲動第569章 商定交易第310章 兵臨曲阿第158章 謀奪任城第353章 一戰覆軍第349章 分割與聚攏第470章 孟德入局第51章 公瑾難求第395章 曹操覆掌第500章 以巴爲銅第89章 立木懸金第434章 荊北告捷第151章 大敗橋蕤第51章 公瑾難求第529章 南中方略第34章 真實華佗第167章 返回郯城第377章 龐統來訪第331章 賀齊求援第247章 鞏固盟友第407章 擴軍計劃第587章 兩封奏報第438章 周崇之死第478章 再訪鄀國第52章 雙向奔赴第184章 心滿意足第517章 父子議姻第59章 否決張飛第235章 父子開府第115章 追加投資第20章 榻上盤賬第535章 申家遺患第146章 三代忠良第409章 傾家投效第305章 杯酒釋兵權第442章 黃祖求援第299章 調兵遣將第66章 千萬資金(下週一五更爆發!)第148章 三劉聯盟第598章 再陷武陽
第474章 襄陽詭局第59章 否決張飛第18章 委以重任第239章 黃巾來援第396章 楊修求援第114章 戰後封賞第109章 大獲豐收第466章 驚聞噩耗第495章 洪流改道第449章 陣斬陳就第172章 二陳歸郯第299章 調兵遣將第411章 摧鋒軍編制第359章 抵足而眠第559章 棄城而逃第222章 破產版江東第140章 子義戰伯符第102章 大破昌豨第638章 山雨欲來第355章 朱治乞降第153章 伯符襲丹徒第496章 委任許攸第278章 阿瞞告密(加更求月票)第499章 臨湘夜宴第84章 魯肅來信第543章 拒賄破寨第329章 孫軍動向第591章 葭萌之爭第458章 捷報頻傳第210章 雙向奔赴第170章 邀請三賢第55章 繁忙的劉封第80章 父慈子孝第69章 子當與父同平亂世(加更來了!驚喜嗎?)第508章 司馬建言第266章 袁術的對策第197章 勃勃生機第180章 荀攸六策第543章 拒賄破寨第289章 傳國玉璽(加更!)第252章 陳國王相第449章 陣斬陳就第112章 劉曄解困第87章 徐盛的選擇第124章 劉封恩求太史慈第508章 司馬建言第116章 三賢獻策第195章 勾連徐州第170章 邀請三賢第458章 捷報頻傳第301章 厲陽開城第105章 大捷回傳第281章 壽春虛實第161章 獅嘯江東第227章 三場夜宴第554章 拔取俞元第492章 收攬蒯越第51章 公瑾難求第567章 司馬說魯第233章 鄉黨雲集第132章 各方雲動第569章 商定交易第310章 兵臨曲阿第158章 謀奪任城第353章 一戰覆軍第349章 分割與聚攏第470章 孟德入局第51章 公瑾難求第395章 曹操覆掌第500章 以巴爲銅第89章 立木懸金第434章 荊北告捷第151章 大敗橋蕤第51章 公瑾難求第529章 南中方略第34章 真實華佗第167章 返回郯城第377章 龐統來訪第331章 賀齊求援第247章 鞏固盟友第407章 擴軍計劃第587章 兩封奏報第438章 周崇之死第478章 再訪鄀國第52章 雙向奔赴第184章 心滿意足第517章 父子議姻第59章 否決張飛第235章 父子開府第115章 追加投資第20章 榻上盤賬第535章 申家遺患第146章 三代忠良第409章 傾家投效第305章 杯酒釋兵權第442章 黃祖求援第299章 調兵遣將第66章 千萬資金(下週一五更爆發!)第148章 三劉聯盟第598章 再陷武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