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05章 見好就收

朔風捲着枯草掠過平原,一千名身着皮甲的輕騎兵正沿着地平線西側緩緩推進。

這些騎兵的皮甲在初升的旭日照耀下泛着暗黃光澤,馬鞍旁懸着彎刀與短弓,馬蹄踏過平原時濺起細碎的煙塵。

孫策在親兵們的簇擁下走在最前,望着遠處的略顯驚慌的曹軍遊騎,嘴角勾起一抹冷酷的笑容。

隨後,孫策回過頭望了望己方已經展開陣型的騎兵後,當即下令。

“吳瑜!”

“卑職在!”

一個三十餘歲的高瘦漢子當即應命。

“汝帶兩百人自北面抄襲,截擊曹軍之後,若是有曹軍出營攻擊汝部尾部,無須理會,我要你全力猛攻曹軍後方。”

“喏!”

吳瑜乃是吳景族弟,也算得上是孫策的族舅,當年跟着孫堅征戰中原,熟悉騎戰,是孫策麾下得力的騎兵軍官之一。

“孫夏!”

“卑職在!”

又一個壯漢策馬而出,於馬上拱手作揖。此人乃是孫堅族侄,也是孫家老部曲出身,久經戰事。

“汝帶兩百人從南面抄襲,三通鼓後,我要看見你衝破曹軍左翼。”

孫夏當即應命:“喏!”

“柳善!”

“卑職在!”

柳善是劉封在河東招募到的三河騎士,如今已是騎兵屯長,晉升爲中級軍官了。

孫策繼續發號施令道:“汝帶本部人馬,前出至主營南側,若有曹軍出營援救,將其攔住,三通鼓內,若有是一人匹馬衝入敵陣,你就提頭來見吧。”

“喏!”

柳善當即領命。

柳善麾下雖只有百人,而營內曹軍騎兵足有千餘人,更別說還有步兵配合了,看起來孫策這任務極不合理,是在讓柳善去送死。

可考慮到柳善有地理優勢,只需要堵住營門,一時半刻也就不用擔心敵衝出來了。孫策又不是讓他一直堵下去,只不過堅持三通戰鼓罷了。

孫策滿意點頭,隨即下令道:“其餘人等,隨我正面突進,摧破敵騎!”

“喏!”

一衆屯長紛紛應命,隨即散開,各回本陣。

“吹號,擂鼓!”

孫策緩緩放鬆馬繮,在金鼓聲中緩緩朝前踏步。

左幕軍整個騎陣開始分成四片,朝着曹騎包裹了過去。

曹軍騎軍雖然人少,卻絲毫不怯,將陣線拉開,以厚度換取寬度,企圖阻止左幕軍騎軍突襲切割戰場。

雙方戰事一觸即發。

“列雁形陣!”

孫策將高舉長槍,槍鋒在風中劃出一道寒光。

身後一千騎兵迅速展開,左翼如雁首前突,右翼呈弧線展開,皮甲摩擦的窸窣聲與戰馬的噴鼻聲交織成一片肅殺。

對面的五百騎卻反其道而行,以楔形陣直衝過來,馬蹄聲如悶雷滾過荒原,長槍、騎刀在手中劃出連片的銀光。

距離百步時,雙方几乎同時放箭。

箭矢帶着破空聲交織在半空,有的釘入皮甲發出沉悶的撞擊聲,有的擦着馬頸墜入草叢。

左幕軍騎陣左翼的箭雨更密,瞬間射翻了前排十數騎,楔形陣的尖端頓時出現缺口。但殘存的四百餘騎絲毫未滯,藉着衝勢直撲左幕軍騎陣的中央,企圖斬將奪旗,逆轉戰局。

雙方距離越來越近,都已經來不及射出第二波箭雨。騎士們紛紛將手中的弓箭扔下,換上兜袋中的長槍,並夾在腋下。

反倒是左幕軍側面包抄的兩支遊騎發揮了優勢,在包抄趕位中,仍然不斷的朝着曹軍騎兵隊伍進行拋射。

這些拋射不僅僅造成了曹軍又折損了十餘騎,更打亂了曹軍原本整齊的隊形。

下一刻曹軍騎兵的前鋒已撞上左幕軍騎兵的第一排。

沒有想象中的金鐵交鳴,只有骨骼碎裂的悶響和馬的慘嘶。

最前排的孫策在親兵的掩護之下,用馬槍挑翻了衝在最前的兩個曹兵,槍桿卻被後面的胡騎用騎刀劈斷,斷口處露出白花花的木茬。

孫策當即將斷槍扔掉,換上了備用騎槍。

一個曹兵藉着衝勢撞進左幕軍的隊列,皮甲與皮甲碰撞的悶響裡,他的彎刀斜着劈開了一名左軍的鎖骨,鮮血噴在馬鬃上,瞬間凍成暗紅的冰珠。

對衝的勢頭在三十步內耗盡。

由於雙方都是緊密陣型,因此並沒有出現穿陣而過的常規現象,倖存的騎兵們反而被擠成一團,馬與馬用肩膀對撞,前蹄騰空時露出蹄底,能輕易踢碎人的頭骨。

一個左幕軍騎士從馬背上翻落,還沒來得及撐起身,就被三匹戰馬踩過,皮甲下的肋骨發出竹片斷裂般的脆響。

在生命的最後一刻,他揮舞手中的騎刀,將對方的戰馬馬蹄砍傷,上面的曹兵連同戰馬一併翻倒。

雙方的傷亡數字不斷提升,僅僅只是一盞茶的時間,已經傷亡了上百人,可曹軍的好運氣也就到此爲止了。

包抄側翼和繞後的左幕軍已經到位,他們並沒有直接進行衝鋒,而是對着曹軍的側翼和腹背拋射大量箭雨。

曹軍的士氣在遠程火力的打擊下急劇下降,看的趙韙主營中的曹純又驚又怒。

然而此時的他也沒有辦法,他身邊僅僅只有兩百餘騎,哪怕他已經等不及,朝着大營南門疾馳,可想要衝入戰場最少還得一盞茶以上的時間。

“可惡……”

曹純心中大怒,但卻沒有吐出半個字來。看着麾下的精騎被孫策所帶領的左幕軍屠戮,曹純將下脣咬出血來。

最終,曹軍精騎再也支撐不住,開始朝後潰散。

吳瑜和孫夏兩部開始重新機動了起來,從兩個方向包襲曹軍。最終曹軍逃脫出去的殘部不過兩百餘人,剩下的不是戰死,就是被俘。

孫策在控制了南北營之間的要道後,開始收拾戰場。 在遠處,左幕軍的步卒正在加速趕來,有孫策領着的騎兵在前方掩護,他們可以毫無顧忌的全速行進。

直到這時,曹純才趕到了南門處。

雖然心中怒火中燒,可曹純卻沒有貿然出擊。

此時營外俱是孫策的騎兵,這時候出營必然死傷慘重,智者所不爲也。

曹純收拾兵馬,讓騎士下馬休息,同時調動步兵守衛營牆,並開始集結弓弩手。這時候想要出營,必須要靠弓弩手掩護才行。不將左幕軍遊騎驅退的話,別說是騎射了,就是衝擊也能給曹軍帶來巨大的傷亡。

很快,一個魏字旗的左幕軍步兵營趕了過來,接替了孫策的騎兵防線。而孫策的騎兵則撤退到了後方進行休整。

曹昂看着營外的步兵,再沒有了出戰的心思。

隨着左幕軍的抵達,戰場反而開始平靜了下來。

雖然到處還有零星的廝殺聲,但大體上三方卻是開始了脫離接觸。

此時的曹軍佔據了趙韙軍主營的大部分區域,斬殺生俘七八千人。

南面的蜀軍也佔據了五分之三的區域,斬首七百餘級,俘虜一千九百餘人,打出了接近自身兵力半數的戰績。

唯有北邊的漢中軍戰果較少,但依舊斬首五百餘級,只是俘虜只有六百餘人,而且只佔領了營盤不到三分之一的區域。

總體來說,聯軍斬俘一萬餘人,而自身的傷亡卻是微不足道,可謂是一場輝煌大勝。

要不是左幕軍及時趕到,等待曹軍的將會是一場徹底的完勝。

左幕軍的出現,使得聯軍只能鳴金收兵。

這倒不是聯軍懼怕左幕軍,而是他們的兵力都已經分散開來,如果不及時收攏起來,一旦遭遇左幕軍的突襲,那時候就只會有一個結果,那便是轉勝爲敗,甚至是大敗。

聯軍的後退給了趙韙軍喘息之機,潰逃的數千人中,絕大部分都不約而同的匯聚到了左幕軍的附近。

趙韙更是帶着龐樂以及千餘親兵直接衝着陸遜的帥旗迎了上來。營中殘存的趙韙軍士卒們也算是絕處逢生,如蒙大赦的朝着大營西面匯聚。

曹昂位於營外高坡上,看着一道涇渭分明的界限在聯軍和趙韙軍之間劃開,彷彿被一柄無形利刃切割開來似的。

司馬懿悄悄的靠近曹昂,小聲進諫道:“主公,時機已失,此乃兇險之地,不可久留?”

曹昂長嘆一聲,他如何不知道司馬懿所言乃是事實,只是心中不甘,彷彿有一口悶氣鬱結於心,壓的他有些喘不過氣來。

這本可以是一場完勝,聯軍本可以將趙韙完整吞下。

“撤吧。”

曹昂看了眼遠處列陣以待,步步逼近的左幕軍,又看見南營的黃權已經開始整理部隊,然後緩緩撤出南營,完全沒有抽調預備隊北上,與曹昂夾擊孫策、魏延所部的跡象。

可見蜀軍此刻並不想戰,反而是想見好就收了。

北邊的漢中軍就更加不堪了,左幕軍的出現竟然引起了漢中軍的騷亂。

見此情景,曹昂很清醒的認識到必須要撤軍了。

此時的曹昂完全沒有半點喜悅之情,反而心中滿是後怕和劫後餘生的忐忑。

此時的曹昂雖遠不如曹操的軍事才能,可他也能看的清楚局勢。

左幕軍顯然早有準備,否則絕不可能如此之快的趕到戰場,那麼左幕軍的目標會是誰?

那自然只有自己了。

曹昂此刻只是慶幸趙韙太過孱弱,四萬大軍據守堅固營壘,竟然連兩個時辰都沒能撐下來。如果對方更堅韌一些,那如今腹背受敵的可就是自己了。屆時即便僥倖突圍,恐怕也得付出極爲慘痛的代價。

曹昂一聲令下,戰場上響起了鳴金之聲。

曹軍各部本就已經同趙韙軍脫離了接觸,且趙韙軍已經被打的信心全無,編制土崩瓦解,別說追擊了,就是騷擾的能力都沒有。

很快,聯軍從趙韙的大營中如流水一般撤了出來,然後在大營東面結陣,緩緩後退,而對面的左幕軍卻似乎並沒有追擊的跡象。

“將軍,不追嗎?”

魏延忍不住開口道:“敵軍亦不過三萬人,又經久戰力疲,此刻正是擊破他們的大好時機啊。”

陸遜卻是搖了搖頭,眼睛裡帶着一絲遺憾:“兵法有云,窮寇勿追,彼輩雖歷久戰,然仍軍令嚴明,陣列齊整,不可輕侮。”

“那就眼睜睜的看着他們撤走?”

魏延面色赤紅,眉宇間滿是怒意:“即便不能擊破敵軍,眼下陣戰,也能大勝一場。”

陸遜卻是覺得魏延太過樂觀了,如今趕到戰場的不過一萬兩千人。曹軍來的極爲突然,陸遜雖做了多手準備,仍有措手不及之感。

倉促之下,只有這一萬兩千兵馬先行抵達戰場,後續人馬尚要一二個時辰才能趕來,若是成都劉璋出兵騷擾,後續兵力的投放恐怕還會需要更多的時間。況且曹軍的確是戰鬥已久,體力損耗巨大。可左幕軍這邊連夜趕路,又何嘗是完好狀態呢?

而且陸遜還有一個擔心的地方,那就是已經如同驚弓之鳥一般的趙韙軍。有這麼一個累贅在戰場上,陸遜思考再三,還是決定放過這一次機會。

畢竟一將無能,累死三軍。

陸遜可不想被趙韙所牽連而吃上一場敗仗。

躊躇再三,陸遜還是決定罷戰,以待來日。

陸遜這邊罷戰,聯軍那邊的撤退速度就更快了。

僅僅只是半個時辰,聯軍已經後退了數裡地,並開始撤軍。

除了留下騎兵和前部士卒作爲殿軍掩護外,其他士卒沿着來時路向新都撤退。

“將軍。”

孫策朝着陸遜拱了拱手:“曹軍精騎折損不少,可否讓我再追上一程?”

陸遜卻是下定了決心,堅決不允:“伯符稍安勿躁,曹軍精銳,焉知其不會於退軍途中設伏?貿然追擊,風險太大。”

孫策雖然脾氣暴躁,但也並非不分是非之人。陸遜所言極爲有理,雖他有自信不會落入陷阱之中,卻沒法用這作爲理由。

其實陸遜麾下想要追擊的將領不在少數,除了魏延、孫策外,黃忠、淩統、張南等也都想要追擊,只有呂蒙,文聘神色如常。

壓服了麾下諸將之後,陸遜讓孫策所部遮蔽戰場,以防曹軍殺個回馬槍。又安排魏延等諸將進入大營,收編趙韙軍殘部。

陸遜本人,則是帶着親兵前往迎接趙韙。

第350章 隱秘利刃第377章 龐統來訪第641章 周賓阻曹純第77章 臧霸的試探第249章 拜訪曹操第144章 利動人心第229章 解縣奇聞第612章 年前瑣事第50章 舉薦撞車第592章 趙韙求援第38章 劉公妙計丟徐州第299章 調兵遣將第307章 徐州二畜第183章 禮遇袁使第332章 南下援陰第320章 奇襲高遷屯第66章 千萬資金(下週一五更爆發!)第15章 潘璋歸心第307章 徐州二畜第333章 裡應外合第184章 心滿意足第377章 龐統來訪第373章 上虞飲宴第86章 劉繇的憂愁第405章 荀攸獻策第571章 奔襲朱提第329章 孫軍動向第605章 見好就收第539章 別有用意第348章 堅如磐石第452章 黃祖乞降第597章 曹兵入蜀第569章 商定交易第69章 子當與父同平亂世(加更來了!驚喜嗎?)第587章 兩封奏報第331章 賀齊求援第420章 巡視產業第211章 高擡貴手第373章 上虞飲宴第429章 兩處進展第162章 夜宴三傑第534章 上庸易幟第279章 長途奔襲第79章 玄德教子第312章 吳景的應對第277章 兵發汝陰第547章 突來變化第397章 曹劉叔侄對第130章 兗使滿寵第287章 擒獲袁術(加更!)第30章 劉家當大興第395章 曹操覆掌第133章 琅琊諸葛第618章 奔襲得手第502章 伐交部署第11章 我生的兒子強啊第629章 遊說劉 龐第409章 傾家投效第623章 兩面呼應第458章 捷報頻傳第439章 揚州兵動第239章 黃巾來援第118章 周 蔣來投第446章 決戰在即第557章 大破雍闓第205章 賈氏祖孫第554章 拔取俞元第569章 商定交易第510章 遍賞心腹第455章 欲立新功第623章 兩面呼應第539章 別有用意第172章 二陳歸郯第327章 荊州來使第104章 牽招到來第213章 裂土東萊第455章 欲立新功第175章 拜訪魯肅第626章 噩耗頻傳第623章 兩面呼應第49章 魯肅舉才第112章 劉曄解困第183章 禮遇袁使第182章 程昱使徐第465章 攻佔竟陵第568章 趙韙意動第563章 龔揚請援第510章 遍賞心腹第121章 拜見糜甑第394章 天子說客第607章 蜀地民心第496章 委任許攸第101章 兩處戰場第563章 龔揚請援第497章 曹軍應對第619章 牀弩誘敵第269章 居中謀利第391章 二策取其一第90章 二愣移木
第350章 隱秘利刃第377章 龐統來訪第641章 周賓阻曹純第77章 臧霸的試探第249章 拜訪曹操第144章 利動人心第229章 解縣奇聞第612章 年前瑣事第50章 舉薦撞車第592章 趙韙求援第38章 劉公妙計丟徐州第299章 調兵遣將第307章 徐州二畜第183章 禮遇袁使第332章 南下援陰第320章 奇襲高遷屯第66章 千萬資金(下週一五更爆發!)第15章 潘璋歸心第307章 徐州二畜第333章 裡應外合第184章 心滿意足第377章 龐統來訪第373章 上虞飲宴第86章 劉繇的憂愁第405章 荀攸獻策第571章 奔襲朱提第329章 孫軍動向第605章 見好就收第539章 別有用意第348章 堅如磐石第452章 黃祖乞降第597章 曹兵入蜀第569章 商定交易第69章 子當與父同平亂世(加更來了!驚喜嗎?)第587章 兩封奏報第331章 賀齊求援第420章 巡視產業第211章 高擡貴手第373章 上虞飲宴第429章 兩處進展第162章 夜宴三傑第534章 上庸易幟第279章 長途奔襲第79章 玄德教子第312章 吳景的應對第277章 兵發汝陰第547章 突來變化第397章 曹劉叔侄對第130章 兗使滿寵第287章 擒獲袁術(加更!)第30章 劉家當大興第395章 曹操覆掌第133章 琅琊諸葛第618章 奔襲得手第502章 伐交部署第11章 我生的兒子強啊第629章 遊說劉 龐第409章 傾家投效第623章 兩面呼應第458章 捷報頻傳第439章 揚州兵動第239章 黃巾來援第118章 周 蔣來投第446章 決戰在即第557章 大破雍闓第205章 賈氏祖孫第554章 拔取俞元第569章 商定交易第510章 遍賞心腹第455章 欲立新功第623章 兩面呼應第539章 別有用意第172章 二陳歸郯第327章 荊州來使第104章 牽招到來第213章 裂土東萊第455章 欲立新功第175章 拜訪魯肅第626章 噩耗頻傳第623章 兩面呼應第49章 魯肅舉才第112章 劉曄解困第183章 禮遇袁使第182章 程昱使徐第465章 攻佔竟陵第568章 趙韙意動第563章 龔揚請援第510章 遍賞心腹第121章 拜見糜甑第394章 天子說客第607章 蜀地民心第496章 委任許攸第101章 兩處戰場第563章 龔揚請援第497章 曹軍應對第619章 牀弩誘敵第269章 居中謀利第391章 二策取其一第90章 二愣移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