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44章 秘議獻城

如此一來,成都無血開城,不但百姓免遭兵火,他們士族豪強們也能不必行險,保全家族。

張鬆、法正、孟達他們對楊洪、秦宓的保守自然多有不滿,可現實情況下,卻又沒法繞過對方行事。

姑且不提秦宓、楊洪二人的重要,光是秦家和楊家在成都城中的人脈關係,就是張鬆他們不可或缺的助力。

事實上態度激進的張鬆別說秦宓和楊洪了,就連自家大哥都沒能說服得了。

畢竟能躺贏的事情,又有幾個人會願意爲此付出大力氣呢?

倘若再加上提着腦袋奮鬥這個前提,恐怕願意的人就更加鳳毛麟角了。

不過若是局勢當真有變,張鬆所說的並非虛言,那情況可就不一樣了。

張鬆看出了衆人眼中的動搖,繼續補充道:“諸君回去之後可自行派人前往查探,只是千萬務必小心行事,曹賊人手十分警惕,一旦打草驚蛇,恐有大禍臨頭。”

眼見張鬆都這麼說了,秦宓、楊洪等人也都是相信了他。

堂上突然變得沉默了起來,衆人在選擇相信了張鬆之後,開始思考起接下來該如何應對了。張鬆也沒有催促衆人的意思,一反常態的靜坐在位置上,靜靜的等待着其他的人思考。

足足過了一頓飯的功夫,楊洪的聲音才重新響了起來。

“此事既是子喬最先察覺,又將我等召集而來,可見汝必有成竹在胸,我等不妨聽聽子喬的想法。”

秦宓、法正、孟達等三人紛紛點頭,表示贊同。

張鬆心中一陣激動,強自鎮定了下後,以一種斬釘截鐵的口吻道:“事到如今,別無他法,唯有打開城門,迎接左幕軍一途可行!”

楊洪緩緩頷首,看了一眼秦宓。

秦宓遲疑片刻後,也重重點了點頭。

“我家於城中只有部曲數十人,不過城東守將乃是我家故吏,可堪一用。”

楊洪聞言,也跟着說道:“城中多事,我家去歲便招部曲入城,府中有三百餘人,另在城中南坊暗置了兩百餘人,合共有六百之數,皆備有刀劍弓矢,只是甲冑和強弩不足。”

孟達當即道:“我家亦有得用親隨百人,長短兵器數百把,可爲大事貢獻一臂之力。”

法正最後說道:“我有一至交好友,爲劉益州打理私庫,其是成都本地人士,並不願意追隨劉益州東行,故而多有怨言。若是能將其拉攏,所缺武備,私庫之中或能有所補充。”

眼見衆人終於鬆口,並拿出了手裡掌握的資源時,張鬆心裡大喜過望。

等到衆人將目光集中到他身上後,張鬆乾咳一聲,也將底牌掀了出來:“我府中亦有部曲兩百餘,另暗藏了一庫房,自武庫中扣下了皮甲四百套,長短兵器六百把,弓弩一百二十張。”

衆人登時大喜,不想張鬆竟在暗地裡做下了這麼多的準備。

張鬆還沒說完,他繼續說道:“我與楊露關係莫逆,此番行事,也可拉他入夥,最少能多數百好手。”

楊露乃是成都城中有名的大俠楊由之子。

楊由乃是東漢中期蜀郡成都人,《後漢書方術列傳》記載其“少習《易》,善占卜,然不好仕進,常散財賙濟貧弱”。

他雖以方術聞名,卻不喜官場,反而常年遊走於成都及周邊郡縣,爲百姓解決糾紛。如調解宗族械鬥、替貧者討還公道,甚至曾冒死阻止地方豪強強佔民田。

史載其“與人約,不爽毫釐;見不平,必挺身而出”,民間稱其“楊公義”,其行事風格兼具遊俠的“重諾”與“鋤強”特質。

東漢時期,因爲光武帝劉秀很是討厭遊俠,曾下詔“禁遊俠”。故此終東漢一朝,政府對遊俠的壓制較西漢更加嚴格。

只是天下游俠依舊難以禁止,尤其是成都、潁川、南陽、洛陽、長安、陳留等大型城市。

以成都爲例,華陽國志蜀志》就曾經記載,在東漢中後期時,成都作爲益州首府,商貿繁榮,人口密集,滋生了一批“輕死重氣”的地方豪俠。

這些人多爲市井出身,“連黨數千人,椎剽掘冢,劫富濟貧”,雖部分行爲觸犯法律,卻因“濟貧”之舉在底層民衆中頗有聲望。

例如順帝時期,當時的益州刺史郗儉在任期間橫徵暴斂,“賦斂煩擾,謠言遠聞”,堪稱百年難遇的大貪官。

成都就曾有豪俠聚集數百人,攔截貪官運輸的贓款,分與流民,史稱“成都劫”,雖未留下具體姓名,但反映了當時成都遊俠羣體的活躍。

楊露是楊由的兒子,得其父蔭,在成都廣有人脈,爲衆豪俠所重。若是他肯出面幫忙,必然能招攬數百遊俠。實際上如果不是曹軍爲了轉運物資將成都城中的青壯百姓徵發大半,楊露甚至能號召其上千人的規模。

這些豪俠手中雖然未必能有幾副甲冑,但長短兵器以及弓弩很可能會有不少,絕對能算得上是一大臂助。

衆人你一言,我一語,竟只在閒聊之中就湊出了上千武裝。若是再能得到東門守將的支持,裡應外合之下,獻城這種殺頭的大事情,竟然顯得如此輕巧。

突然,孟達開口詢問道:“黃公衡處可要使人前往知會?”

黃權如今正帶兵駐守新都,新都在成都的東北方向,兩地距離不過一、二十里地。

如果能把黃權也拉進來,必然能有事半功倍之效。

不等其他人反應,法正徑自搖頭起來,率先否決了孟達的建議:“不妥。”

“爲何?”

孟達這聲反問完全沒有不悅,只是單純的想要知道法正爲什麼會覺得自己的建議不妥。

孟達的好奇也代表了秦宓、楊洪、張鬆等人,對於他們而言,如果能夠拉攏黃權這個實力派的話,顯然會更有利於行動。

法正見衆人面有疑色,乃撫掌笑道:“諸公與黃公衡也是至交,如何能不知其性格?公衡此人,性如烈火,骨似精鋼,最是忠貞不貳。自曹子修說明公東遷以來,其屢次冒死直諫,言必稱明公,計皆爲黎民。怎奈劉璋闇弱,竟厭煩其言,不惜將其謫出新都,令明珠蒙塵,寶劍藏匣。”

“可即便如此,黃公衡也不曾有半點怨言,甘心赴任,使新都爲成都廕庇。”言至此處,法正忽斂容正色:“此等節烈之士,若我等貿然相邀,不啻令其陷於忠義兩難之絕境。從吾等則負舊主,守節義則害故交。縱使荊山之玉,亦當碎於卞和之手;雖則吳鉤之利,終將折於忠臣之懷。“

他環視衆人曰:“況吾等所謀者,乃匡扶蜀中,拯救黎民之大業。諸君豈不聞《易》雲'君不密則失臣,臣不密則失身?成大事者,當效臥薪嚐膽之智,豈可因小義而亂大謀?“

堂外忽起春風,捲動法正衣袂。

“夫謀大事者,當如淵渟嶽峙,深藏不露。與其令公衡左右爲難,不若暫且擱置,容日後再明心跡。如此既不害其忠義之名,亦不誤吾等進取之機。”

說着,法正的目光轉向堂外遠方,似見成都城頭旌旗,沉吟道:“待大勢已成之時,我等再迎公衡共襄盛舉。如此既不傷其忠義之節,亦不負吾等金蘭之誼。”

“孝直真義士也!”

張鬆擊節讚歎道:“先前子度言及公衡,我隱覺不妥,卻說不出所以然來。孝直這一番話,可算是說入我肺腑之中。”

堂上衆人皆是緩緩頷首,黃公衡的性格大家都清楚,正如法正所言的那般,等到事後再尋他入夥,纔是兩全其美之策。

接下來,衆人開始商議起詳細的細節來。

事情主要有三個難點,其一便是聯絡左幕軍,議定何時打開城門;其二則是聚攏人手,約時發動;其三乃是部曲兵力如何指揮。

衆人商議之後,約定將各家部曲匯聚一起,交由孟達指揮。

會有這樣的結果,其實也並不意外。

秦宓是蜀中大儒,門生故吏遍佈蜀中,本人才華洋溢,辯才機敏,但于軍略一途,卻並非其人所長;張鬆謀略不俗,有治政之能,然也沒有統兵的經驗;楊洪身爲蜀中頂級豪強家族,經營鹽鐵,部曲衆多,與軍略一道確實多有研究,但其中軍事所長在於軍事佈局、資源調度和戰略規劃,一線戰陣實非其所長。

法正就更不說了,本身是大儒世家出身,謀略雖然出衆,卻從未有上過戰場,家中更是連部曲都沒幾人,自然當不了臨時主將。

唯有孟達,其父於涼州當過刺史,這個官位可是相當特殊的,屬於玩命撈錢的崗位。

這裡的玩命撈錢是真正意義上的玩命撈錢,是需要一邊玩命,一邊撈錢的意思。

涼州地方極其不太平,別說漢廷治下的少民部落了,就是涼州本地的士族豪強都三天兩頭造反。

可一打仗,上下其手,平賬銷賬的事情可就方便的多了,十分利於刺史、太守撈錢。事實上東漢時期的涼州之所以一直這麼動盪,其中最少有三成內因是因爲涼州歷任的刺史、太守這些官吏太能貪錢,也太敢貪錢了。

孟達的父親在涼州當了數年刺史,不僅僅撈了許多財貨,同時也養了大量的部曲保護自己和財貨的安全。

孟達南下蜀中,也帶着大量的財貨和數百部曲。如今成都城裡只有百餘部曲,那是因爲剩下的部曲需要外出護衛孟達家的商隊。而孟達本人喜好軍事,曾經就帶過麾下部曲征討劫掠了自家商隊的山匪盜賊,是有真正戰陣經驗的。

故而商量了一圈之後,衆人一致認爲這份重任只有孟達能夠擔任。

孟達心中一片火熱,強裝鎮定,能拿到這個差事對他而言無疑是一樁大好事。

此事一旦功成,他孟達就能在左將軍面前脫穎而出,不但有了軍功,更能將自己在軍略上的才能表現出來,屆時必然能讓左將軍另眼相看。

“蒙諸君擡愛,竟使如此重任於達,達必不負重託,隨諸君撥亂反正!”

除了確定了孟達爲前線指揮官之後,又請素來才思敏捷,機智過人的法正爲孟達副手兼參軍。

然後安排楊洪持張鬆書信前往接洽楊由之子楊露,有張鬆這層關係在,再加上楊露對劉璋和曹昂徵發成都百姓服役也是極爲不滿憤恨,拉他一起舉事自然不成問題。

至於張鬆,則要繼續趕在劉璋身邊,他意識到最近氣氛越來越緊張,很可能曹昂就要帶着劉璋離開成都了,所以這段時間他必須寸步不離的緊跟着劉璋,以便及時獲得第一手信息。

最後秦宓也不是沒事可幹,作爲蜀中大儒的他則負責竄連成都城中的士族豪強。

當然,獻城的事情不能說,這件事只能在堂上這幾人知曉,撐死了再加上繞不過去的楊露和東城守將馬球兩人,再不能泄露給其他人。

秦宓的任務是聯絡成都城中的士族豪強,並打探他們的心思,收集信息,並勸說他們積極反對劉璋跟着曹昂離開成都。

當然,張鬆等人並不是真的要挽留劉璋,而是希望能把時間拖到大事發動之後。否則劉璋一旦起行,成都城中雖然空虛了,但司馬懿也就隨時都有可能動手焚城了。

商議既定,衆人悄悄從隱門離開,各自回家。

**

在送走司馬朗的次日,陸遜突然求見。

此時劉封正在用飯,聽到之後,當即將陸遜請了進來。

“伯言可用過午食?”

看見陸遜走入堂上,劉封關切的問道:“也罷,不管用沒用過,且來陪我用些。”

陸遜卻是笑吟吟道:“主公,有故人求見,託我代爲引薦。”

“哦?是何人耶?”

劉封好奇頓生,奇怪道:“伯言何不將人直接帶來。”

陸遜卻是笑答道:“正如主公所言,人正在我身後。”

劉封驚訝擡頭,仔細去看門口,發現陸遜身後正跟着一人,等到劉封仔細看清之後才發現,那人赫然正是法正法孝直。

第334章 徐晃破城(第二更)第230章 河東情狀第179章 鹽糖易糧第525章 幕府人事第259章 安撫曹豹第613章 大幕開局第315章 吳南亂局第289章 傳國玉璽(加更!)第437章 望城大捷第303章 揚州分崩第249章 拜訪曹操第192章 鹽豪跌倒第105章 大捷回傳第486章 探病蒯良第494章 河北一統第108章 開陽開城第480章 漢水爲界第241章 兩封書信第440章 劉勳塞江第607章 蜀地民心第566章 仲達使漢第154章 落荒而逃第223章 河東聞訊第203章 張邈割愛第157章 抄襲郭貢第507章 士氏議降第87章 徐盛的選擇第340章 血染山陰第178章 劉封獻策第167章 返回郯城第387章 各方後手第371章 策問顧雍第264章 助力元龍第229章 解縣奇聞第104章 牽招到來第95章 曹宏末路(第五更求首訂!56)第72章 臧霸的憂愁【35求追讀!】第310章 兵臨曲阿第352章 甘寧叫陣第221章 董昭歸徐第104章 牽招到來第408章 全家父子第138章 孫策破門第96章 殺雞儆猴(六更爆發求首訂!)第205章 賈氏祖孫第56章 釜底抽糧第286章 分化瓦解第238章 直驅陽翟第594章 冰火兩重天第372章 兩路大軍第112章 劉曄解困第117章 郭辛夜談第630章 懿之險計第86章 劉繇的憂愁第11章 我生的兒子強啊第625章 天雄易手第585章 詐做援軍第247章 鞏固盟友第473章 張濟降曹第456章 遊說桓階第534章 上庸易幟第127章 買一送一第477章 達成共識第634章 應對舉措第98章 北伐臧霸第240章 攻城略地第332章 南下援陰第582章 漢中異變第601章 劉璋意曹第180章 荀攸六策第172章 二陳歸郯第243章 潁陽之戰第282章 孫香投降第334章 徐晃破城(第二更)第238章 直驅陽翟第173章 陳登拜父第366章 本初廷議第1章 我叫劉封,我是劉備的親兒子第486章 探病蒯良第527章 伯言望蜀第632章 孟德躊躇第441章 甘寧拔塞第32章 許耽籌謀第287章 擒獲袁術(加更!)第630章 懿之險計第70章 糜家商隊【15求追讀!】第607章 蜀地民心第343章 輕鬆入城第269章 居中謀利第360章 簞食壺漿反劉賊第48章 魯肅應闢(祝我母親生日快樂!)第1章 我叫劉封,我是劉備的親兒子第348章 堅如磐石第325章 吳縣來人第583章 螳螂捕蟬第448章 狼煙破敵第384章 諸葛加冠第48章 魯肅應闢(祝我母親生日快樂!)第108章 開陽開城第39章 雙管齊下克臧霸
第334章 徐晃破城(第二更)第230章 河東情狀第179章 鹽糖易糧第525章 幕府人事第259章 安撫曹豹第613章 大幕開局第315章 吳南亂局第289章 傳國玉璽(加更!)第437章 望城大捷第303章 揚州分崩第249章 拜訪曹操第192章 鹽豪跌倒第105章 大捷回傳第486章 探病蒯良第494章 河北一統第108章 開陽開城第480章 漢水爲界第241章 兩封書信第440章 劉勳塞江第607章 蜀地民心第566章 仲達使漢第154章 落荒而逃第223章 河東聞訊第203章 張邈割愛第157章 抄襲郭貢第507章 士氏議降第87章 徐盛的選擇第340章 血染山陰第178章 劉封獻策第167章 返回郯城第387章 各方後手第371章 策問顧雍第264章 助力元龍第229章 解縣奇聞第104章 牽招到來第95章 曹宏末路(第五更求首訂!56)第72章 臧霸的憂愁【35求追讀!】第310章 兵臨曲阿第352章 甘寧叫陣第221章 董昭歸徐第104章 牽招到來第408章 全家父子第138章 孫策破門第96章 殺雞儆猴(六更爆發求首訂!)第205章 賈氏祖孫第56章 釜底抽糧第286章 分化瓦解第238章 直驅陽翟第594章 冰火兩重天第372章 兩路大軍第112章 劉曄解困第117章 郭辛夜談第630章 懿之險計第86章 劉繇的憂愁第11章 我生的兒子強啊第625章 天雄易手第585章 詐做援軍第247章 鞏固盟友第473章 張濟降曹第456章 遊說桓階第534章 上庸易幟第127章 買一送一第477章 達成共識第634章 應對舉措第98章 北伐臧霸第240章 攻城略地第332章 南下援陰第582章 漢中異變第601章 劉璋意曹第180章 荀攸六策第172章 二陳歸郯第243章 潁陽之戰第282章 孫香投降第334章 徐晃破城(第二更)第238章 直驅陽翟第173章 陳登拜父第366章 本初廷議第1章 我叫劉封,我是劉備的親兒子第486章 探病蒯良第527章 伯言望蜀第632章 孟德躊躇第441章 甘寧拔塞第32章 許耽籌謀第287章 擒獲袁術(加更!)第630章 懿之險計第70章 糜家商隊【15求追讀!】第607章 蜀地民心第343章 輕鬆入城第269章 居中謀利第360章 簞食壺漿反劉賊第48章 魯肅應闢(祝我母親生日快樂!)第1章 我叫劉封,我是劉備的親兒子第348章 堅如磐石第325章 吳縣來人第583章 螳螂捕蟬第448章 狼煙破敵第384章 諸葛加冠第48章 魯肅應闢(祝我母親生日快樂!)第108章 開陽開城第39章 雙管齊下克臧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