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7章 京城風雲(四)

“我隱瞞什麼了?”崔氏怒極反笑, 自拓跋曜回來後,她就始終剋制脾氣同拓跋曜好聲好氣的講道理,他卻完全不聽, 就爲一個女人屢次忤逆自己。太皇太后早有拓跋曜回來發瘋的準備,哪怕他此時大發雷霆、血洗宮廷, 都比他現在壓抑着怒氣好。因爲他這種壓抑是爲謝知,她知道自己可能錯了, 她錯在低估謝知對拓跋曜的影響力。

“阿耶臨終前把一切都告訴我了。”拓跋曜平靜的說, 阿耶臨終前不僅把他身世的秘密都告訴他, 還讓他一定要忍, 忍到成年,然後掌握兵權。父親說出那個秘密是指望太皇太后將來能對自己有一份母子情分?拓跋曜心中苦笑, 他情願什麼都不知道。

崔太皇太后心中一驚,脫口而出:“怎麼可能——”她看着拓跋曜, 半晌之後失笑出聲,天和帝蠢了一輩子,臨死再蠢一次, 他說這種事有何意義?“所以你從四歲就知道這件事了?”

“是的。”拓跋曜靜靜的看着這個名義上的祖母, 實際的生母。

“你不像你父親, 像你祖父。”崔太皇太后緩緩道,她完全沒有想到一個四歲的孩子居然能忍這麼久。

拓跋曜冷笑:“所以您也別覺得我立阿蕤爲後,會讓您無顏面對拓跋曜家的列祖列宗, 你已經對不起他們了。”您跟父親做出這種事, 祖父泉下有知, 會原諒你們?

崔太皇太后行事果決,從來沒有後悔過自己的行事,但是被親兒子如此嘲諷,她還是有種透不過氣來的感覺,“我是爲你好!”

拓跋曜譏諷的看着她,“你是爲了崔家好。我都立崔明珠的兒子爲太子,你還想怎麼樣?”

崔氏咬牙道:“她現在是步六孤紘的妻子!你把她搶回來就是君奪臣妻,你覺得你還能立她爲後?”

“這是我的事。”拓跋曜不爲所動,他的皇后只能是阿蕤。

“步六孤宗言你也不顧及?你搶了他兒媳婦,你還想讓他來支持你?還有謝簡,他會任你這麼對他孫女?謝知這樣的都能當皇后,你後宮那些高門出生的妃子會怎麼想?她們的家族會怎麼想?你不想要定姓分族了?”太皇太后的話點出了拓跋曜心目中最擔心的問題,他面頰抽動了兩次,雙拳緊握。

崔氏放緩語氣道:“步六孤宗言本就是漢人,你若藉着這次機會讓他改回漢姓,將領中起碼會有一半人支持你。謝簡那老狐狸,沒法子送孫女入宮,肯定懊惱,你若藉機——”

“在你眼中,我是要靠犧牲自己女人來奪權的廢物?”拓跋曜終於壓抑不住自己的怒氣,驀地起身,一腳踢翻跟前的書案。

“那你君奪臣妻!你知道你這麼做的後果是什麼?”崔氏氣勢並不比拓跋曜弱,“你在外征戰一年,不就是想要朝中老臣臣服?你若君奪臣妻,讓別人怎麼看你?大家會以爲你是隻顧美色的昏君!你想你多年的籌謀毀於一旦?”

“那你爲何要害阿蕤?”拓跋曜高聲問:“她到底有什麼不好?還是說你就喜歡這種只會逢迎你的蠢物?我——”拓跋曜哽咽了下,“我只要她而已,你爲何容不下她!”

爲什麼容不下?崔氏怔怔的看着拓跋曜,她的兒子,這麼驕傲的孩子居然爲一個女人對自己哭?他就這麼喜歡謝知?

王氏渾身顫抖,她做夢都沒想到,自己殫精竭慮,戰戰兢兢伺候陛下這麼多年,最後只得一個“蠢物”評價?她一時呆了,仰頭怔怔看着拓跋曜,“陛下——”我伺候你這麼多年,爲你生養三個兒女,難道就一點都比不上只會哄你開心的謝玉蕤?

拓跋曜對王氏的忍耐到了極點,“常大用!”

拓跋曜跟太皇太后說話時,常大用就領着衆內侍退下,現在他突然喊常大用,讓王氏心中涌起不祥的預感。

常大用一直在屋外候着,突然聽到陛下的呼喊聲,他連忙小跑入內,“太皇太后、陛下。”

“把她拖下去,讓她嚐嚐阿蕤那時受的苦。”

王氏先是一愣,隨即瘋狂的掙扎起來,“陛下!不要!不要殺我!求你看在三個孩子份上不要殺我!”嘗阿蕤那時受的苦?謝玉蕤是投繯未遂,陛下這是要賜死她嗎?

拓跋曜根本不想跟王氏廢話。

“等等!”太皇太后也不想救王氏,但是她還是想問清楚到底是誰陷害自己,再說王氏畢竟生了三個孩子,這麼莫名其妙的暴斃,他將來怎麼對孩子交代?

拓跋曜偏頭看着常大用,常大用心中一寒,不敢有半點耽擱的把王貴人拖下去,他是陛下的人,不是太皇太后的人,他不能讓陛下對自己不滿意,不然照着陛下目前的心情,他指不定還沒王直的運氣。

常大用是習過武的,他雙手一剪,就把王貴人制住,然後拖着她下去。

崔氏冷聲道:“你退下!”

常大用一怔,下意識的望向拓跋曜。

拓跋曜不想在下人面前同太皇太后爭執,揮手讓常大用退下,“你留她何用?”

崔氏道:“我還沒問清祭紅珠的事,再說她是你三個孩子的母親!”

拓跋曜冷笑:“你當初殺崔明珠時,怎麼不想她是太子生母?”

拓跋曜石破驚天的一句話,讓王貴人徹底癱軟在地,陛下真是徹底不給自己活路啊!

“你——”太皇太后氣得神色由青轉白,如果說她對拓跋曜只有些許的慈母之心的話,那她對太子真是掏心掏肺的好,這孩子無論是容貌還是脾氣,都跟自己小時候極像,沒想被拓跋曜當着王氏的面說破是自己殺了他生母,他這是逼自己動手殺王氏?

拓跋曜起身道:“朕累了,太皇太后自便。”他沒時間跟太皇太后浪費時間,他還要做很多事。

崔氏起身說:“你去哪裡?”

“你還有事?”拓跋曜語氣冷淡中帶着幾分不耐煩。

他以前從來不會跟自己如此說話,崔氏閉上眼睛,遮住眼底所有的情緒,越是如此,她就越不能讓拓跋曜把謝知追回來:“讓你暗衛回來!她回來,我死!”她太瞭解拓跋曜,謝簡用謝知的話只是暫時勸下拓跋曜,他根本沒有放棄把謝知追回來。

拓跋曜死死的瞪着崔氏,崔氏毫不示弱的看着拓跋曜,一字一頓的說:“我不是謝知那小丫頭,不會玩假死遊戲。”崔氏很明白,自己跟謝知的這場博弈中,自己徹底輸了。自己輸在太小看謝知,低估她對拓跋曜的影響力。這一局輸沒關係,但她不能繼續輸下去。謝知絕對不能回來,她一回來,自己就永遠沒有可能翻身。謝知不回來,等謝知以後成親生子,拓跋曜自然會對她淡下來,屆時誰輸誰贏還兩說。

再說這女人太詭異了,崔氏也不放心讓她入宮,她哪裡像個十五歲的孩子?她莫說在十五歲,就是代天和帝臨朝之初,都沒她那麼步步爲營、百般算計,崔氏甚至開始懷疑這些所作所爲全是謝知一人所爲,她畢竟是樑國的公主,誰知道蕭賾臨死前有沒有給她和謝蘭因底牌?她要是入宮,將來這江山是姓拓跋還是姓蕭都難說。

拓跋曜呼吸急促,額頭青筋暴起,渾身緊繃。王氏見他那樣子還以爲他要打崔氏,心中期待拓跋曜對崔氏動手,她恨死拿祭紅珠陷害自己的崔氏。

崔氏卻不怕拓跋曜對動手,他不是衝動的人,“叫你的暗衛回來!不然你就等着給我守孝!你覺得謝簡那老小子能力替你安撫漢族高門?”

拓跋曜驀地轉身,對着王氏胸口就是一腳,王氏慘叫一聲,身體軟軟的倒在地上,沒了聲息,她被拓跋曜暴怒之下的一腳踢死了。

崔氏面上神色不動,但是衣袖下的拳頭卻不由自主的捏住衣服。拓跋曜冷聲道:“從此以後,你就只是太皇太后!”說完他頭也不回的離去,即使這是他的建章宮。

崔氏一動不動的站着,眼睜睜的看着拓跋曜離去,也不知過了多久,她只覺得雙腿有點漲疼,她稍稍動了動,只覺一陣酸脹襲來,她身體一晃,無力的跌坐在地上,看着空蕩蕩的只有她一個活人的宮室,只覺得自己的心似乎也空蕩蕩的。她捂住眼,低低的笑了,不知道謝知有沒有算到這一點?要是算到的話,她一定很開心,“謝知!”她一字一頓的喊着謝知的名字。

拓跋曜離開寢宮,找來常大用,讓他把叱羅將軍叫來,叱羅將軍是他的親衛首領。

常大用領命暗忖,莫非陛下準備提早行動了?太皇太后之所以能執掌朝政多年,就是因爲她手中有兵權,而陛下這次領兵外出,一來是爲了壯大自己聲威,二來也是藉故練兵。本來謝娘子在,陛下跟太皇太后關係不鬧得這麼僵,陛下也不一定會用強硬手段收回太皇太后兵權,現在陛下是準備提前動手?常大用一面想一面疾步去找叱羅將軍。

“阿嚏!”此時仍在路上的謝知打了個噴嚏,捂着脖子哼哼兩聲。

謝蘭因慌忙問女兒:“阿菀你怎麼了?脖子又疼了?”

謝知連忙擺手,示意自己沒事,自從自己假自殺後,大家對自己就像是易碎的玻璃,自己稍有個動靜,大家都慌亂不已。而且她已經好幾天沒見到大伯了,謝知現在喉嚨沒全好,不好去找大伯談心,等自己淤痕褪了,她一定要找大伯好好聊聊,讓大伯放下心理陰影,不就是玩一次窒息遊戲嘛!小意思。

謝蘭因想讓女兒喝水,又想到女兒這幾天喝水都疼,她長嘆一聲,“希望你做的一切都有用。”不然白受這些苦了。

謝知暗想,就按照拓跋曜的個性而言,她這手段不止有用,還足以讓太皇太后恨死自己,當然這話謝知不會跟阿孃說,她怕阿孃會擔心。

謝蘭因也在擔心太皇太后,不說拓跋曜信不信女兒的佈局,太皇太后是肯定能猜到這一切都是女兒做的,畢竟天底下除了太皇太后、拓跋曜和謝知外,沒人可以從皇帝私庫取出別的祭紅珠,謝蘭因陪女兒待了一會,等女兒睡下,她憂心忡忡的回到自己獸車裡。

謝蘭因和謝知的獸車都很寬大,可以橫躺三個人,謝蘭因回到車上時,秦宗言正躺着閉目養神,他是特地等妻子回來,難得有這種可以拋開公務陪着妻子的時候,秦宗言都不騎馬了,坐在車上等妻子。謝蘭因上了獸車,靠在丈夫懷裡不說話。秦宗言拍拍她柔聲問:“阿鏡怎麼了?”

謝蘭因仰頭問秦宗言:“將軍,你是怎麼知道太皇太后跟陛下是母子的?”連這種隱秘都知道,是不是代表秦家在宮中暗棋埋得很深?

第57章 謝知的底牌(下)第37章 步六孤將軍府(上)第233章 京城風起(十一)第276章 宮廷變(七)第223章 京城風起(一)第220章 高句麗風雲第267章 南樑(三)第225章 京城風起(三)第32章 波瀾又起(一)第189章 海上航行第271章 宮廷變(二)第188章 各方反應第75章 崔明珠、李氏生產第164章 小別勝新婚第87章 赫連鳳容的麻煩(下)第55章 謝寧馨的迷茫第230章 京城風起(八)第221章 秦紘的開解(上)第253章 亂世起(四)第43章 秦家往事(四)第152章 分家(下)第43章 秦家往事(四)第240章 平城大亂(三)第145章 京城風雲(二)第189章 海上航行第240章 平城大亂(三)第172章 牛痘活體試驗(下)第120章 色令智昏(二)第168章 初到建德郡(四)第207章 謝寶珠第176章 千里託孤(三)第129章 想要移走的玉竹(三)第66章 謝修尚主第272章 宮廷變(三)第151章 分家(上)第82章 北伐的永泰帝第127章 想要移走的玉竹(一)第38章 步六孤將軍府(中)第69章 如何揚名第116章 閨蜜談心第81章 太皇太后的反應第244章 平城大亂(七)第10章 各自算計(上)第57章 謝知的底牌(下)第129章 想要移走的玉竹(三)第77章 拓跋曜立太子第86章 赫連鳳容的麻煩(上)第104章 敵襲(下)第223章 京城風起(一)第183章 造紙第50章 被馴的拓跋曜第44章 秦家往事(五)第188章 各方反應第150章 婚禮(下)第105章 戰勝第118章 深夜密談(下)第250章 亂世起(一)第48章 宮中瑣事(上)第107章 見面第267章 南樑(三)第229章 京城風起(七)第78章 打拐(上)第197章 奔喪(下)第250章 亂世起(一)第254章 亂世起(五)第105章 戰勝第119章 色令智昏(一)第280章 宮廷瑣事(二)第270章 宮廷變(一)第172章 牛痘活體試驗(下)第277章 宮廷變(八)第280章 宮廷瑣事(二)第157章 秦家新婦(三)第112章 守城(四)第190章 大伴清(上)第79章 打拐(下)第74章 拓跋曜的道歉(下)第200章 弟妹們的婚事(三)第15章 父女爭執(下)第53章 惹人眼紅的白糖(上)第229章 京城風起(七)第147章 京城風雲(四)第106章 逃命第199章 弟妹們的婚事(二)第197章 奔喪(下)第145章 京城風雲(二)第118章 深夜密談(下)第85章 母女相見(下)第48章 宮中瑣事(上)第193章 鑄金人第135章 風生水起(二)第69章 如何揚名第193章 鑄金人第25章 禪位的太上皇帝第230章 京城風起(八)第51章 年前(一)第144章 京城風雲(一)第159章 生波(一)第35章 共甘共苦第139章 風生水起(六)
第57章 謝知的底牌(下)第37章 步六孤將軍府(上)第233章 京城風起(十一)第276章 宮廷變(七)第223章 京城風起(一)第220章 高句麗風雲第267章 南樑(三)第225章 京城風起(三)第32章 波瀾又起(一)第189章 海上航行第271章 宮廷變(二)第188章 各方反應第75章 崔明珠、李氏生產第164章 小別勝新婚第87章 赫連鳳容的麻煩(下)第55章 謝寧馨的迷茫第230章 京城風起(八)第221章 秦紘的開解(上)第253章 亂世起(四)第43章 秦家往事(四)第152章 分家(下)第43章 秦家往事(四)第240章 平城大亂(三)第145章 京城風雲(二)第189章 海上航行第240章 平城大亂(三)第172章 牛痘活體試驗(下)第120章 色令智昏(二)第168章 初到建德郡(四)第207章 謝寶珠第176章 千里託孤(三)第129章 想要移走的玉竹(三)第66章 謝修尚主第272章 宮廷變(三)第151章 分家(上)第82章 北伐的永泰帝第127章 想要移走的玉竹(一)第38章 步六孤將軍府(中)第69章 如何揚名第116章 閨蜜談心第81章 太皇太后的反應第244章 平城大亂(七)第10章 各自算計(上)第57章 謝知的底牌(下)第129章 想要移走的玉竹(三)第77章 拓跋曜立太子第86章 赫連鳳容的麻煩(上)第104章 敵襲(下)第223章 京城風起(一)第183章 造紙第50章 被馴的拓跋曜第44章 秦家往事(五)第188章 各方反應第150章 婚禮(下)第105章 戰勝第118章 深夜密談(下)第250章 亂世起(一)第48章 宮中瑣事(上)第107章 見面第267章 南樑(三)第229章 京城風起(七)第78章 打拐(上)第197章 奔喪(下)第250章 亂世起(一)第254章 亂世起(五)第105章 戰勝第119章 色令智昏(一)第280章 宮廷瑣事(二)第270章 宮廷變(一)第172章 牛痘活體試驗(下)第277章 宮廷變(八)第280章 宮廷瑣事(二)第157章 秦家新婦(三)第112章 守城(四)第190章 大伴清(上)第79章 打拐(下)第74章 拓跋曜的道歉(下)第200章 弟妹們的婚事(三)第15章 父女爭執(下)第53章 惹人眼紅的白糖(上)第229章 京城風起(七)第147章 京城風雲(四)第106章 逃命第199章 弟妹們的婚事(二)第197章 奔喪(下)第145章 京城風雲(二)第118章 深夜密談(下)第85章 母女相見(下)第48章 宮中瑣事(上)第193章 鑄金人第135章 風生水起(二)第69章 如何揚名第193章 鑄金人第25章 禪位的太上皇帝第230章 京城風起(八)第51章 年前(一)第144章 京城風雲(一)第159章 生波(一)第35章 共甘共苦第139章 風生水起(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