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三章 孫元化(上)

方生帶張五郎的本意是一塊赴宴,可張五郎不肯進,也就只能把他放在門外等着,張五郎認爲人家請的是方大哥,又不是他,他當然不肯進。

“這個……自然可以。”許一成自以爲方生是嫌人太少,雖然吃到一半再叫人顯得不妥,吶吶的到。

“五郎,進來吃飯。”方生招手去讓送菜的小廝叫來門外的孫三。

張五郎只是搖頭,見方生態度堅決,這才勉強苦着臉道:“方大哥,我這坐下像個什麼回事。”

方生笑了笑,不以爲意,他要是在意,就不會把張五郎帶來,接着道:“我讓你吃的,再說了,人家主人也同意了,怎麼就不能吃了。”

方生把話說到頭了,張五郎也沒辦法,老掌櫃許一成雖然覺得不妥,那也得賣方生的面子,只得強笑了笑,算是默許了這麼一個粗人和自己同桌就食。

張五郎雖然只是個登州衛的破落軍戶,那也畢竟聽過說書先生的傳記,尊卑觀念心裡有底,如果不是平日裡方生待他們甚好,也不會跟着他做劫獄這種殺頭的買賣,自然心裡對方生是感激的很。

如今方生這種舉動雖然失措,可張五郎心裡暖暖的,怕是衆多兄弟裡自己也最受看重,視爲知己者死的道理張五郎不懂,只是傳記小說裡那種‘忠’張五郎雖然似懂非懂,但大致還是明白的。

張五郎吃的慢慢騰騰,儘管滿桌都是珍饈美饌,可三個人心思各異,吃的也不安穩,早早的便散了。

方生終究沒打聽出來太昌鹽鋪的東家是誰,看得出來應當是朝廷新貴,可這究竟是誰,方生不是明朝通,所以他想不出來,最後只能作罷。

該是他的就是他的,不管太昌鹽鋪真正的大東家是誰,可目前來說跟方生的關係都不大,他方生的身份目前正如那個劉管事鄙夷的,一個從登州來的鹽販子而已,根本進不了主家的眼。

即使這個鹽販子雪裡送炭讓太昌鹽鋪在衆多同行中獨樹一幟,爲此還大賺一筆,可這不代表能夠拿來平等相處了。

要說太昌鹽鋪的主家能派出府裡的二管事已經算得上給足面子了。

至於這個二管事管不管事,那就和方生沒什麼關係了,有許老掌櫃會打理好就行。

………

太昌鹽鋪送來的地契是在北京城的東城,離這家客棧不遠,走上半盞茶的時間就能到,方生乾脆就退掉了客棧的房子。

這次也再沒什麼東西需要帶走,十幾輛手推車的精鹽已經送到了太昌鹽鋪,五千兩銀子兌換成帶來的二十幾個人已經派了兩個和馬戶一道回去登州衛,又給張五郎留下了五個,不過目前來說所有人都聚在太昌鹽鋪送的院子裡。

院子三進三出,房間不多,僅僅七八間,二十多人住的有些擁擠,張五郎想給方生單獨擠出來一間,自然被方生拒絕,他乾脆讓人拿錢買下了附近兩棟小院子,然後將三個院子打通,這容納的人也就多了。

手上的五千兩銀子也斷斷續續花了七百多兩,這些銀錢若是在登州,怕是十棟院子都買來了,北京城的地價貴的可見一斑。

剩下的自然就不能用了,過了兩天方生派出去打聽消息的人總算有了眉目。

天牢裡雖然看管嚴厲,但那也不是進不去,只要給足了當值的牢頭錢財,進出還算自由,只要你隔着牢房外面,不要和犯人接觸的太多外,牢頭都不會管。

畢竟受人錢財,與人消災,這些牢頭的職業道德還是有的。

至於牢房裡孫元化想不想跑,那就不是方生需要考慮的了,他只要把孫元化帶會濟州島就行,孫元化他想做大明的忠臣,可這個忠臣兩個字要的是他的命!這就是方生不允許的了。

……

“孫元化?有人看你。”

深夜,牢頭不耐煩的敲着牢門問裡面坐着的人,披頭散髮,聽到牢頭的問話,卻不回答,而是一臉的苦笑。

他孫元化想當初也是登萊巡撫,一方大員,如今虎落平陽,竟然要被小小的牢頭喝罵。

要說這些牢頭都是些機靈的人物,以前待剛剛進了天牢的孫元化還算不錯,畢竟這孫元化下獄前可是個地方大員,這些牢頭也怕崇禎反反覆覆,指不定今天還是階下之囚,明天就被從新啓用了,位列朝廷。

牢頭們自然是小心的伺候着,可如今,朝廷裡已經傳來九月處斬原登萊巡撫孫元化的消息,既然都出不去了,那之前是再大的官又有什麼用。

更別說這麼個巡撫被關進來如此久,竟然連個探望的人都沒有,自然也沒油水可抽,時日久了,這些牢頭也就懶得去伺候了。

這不,聽說有人來探望孫元化,當值的牢頭還大驚小怪了一番,在確認那二十兩銀兩是實打實的後,這才高高興興領着來人去前任登萊巡撫孫元化的牢房。

說是牢房,還不如稱得上一個單獨的小房間,沒有草堆,也沒有刑具,有的只有一張木板牀和簡單的日常用品。

只要掃一眼過去,什麼都不缺。

這也是因爲東廠天牢裡關的都是隨時可能起覆的朝廷大員,這些個獄差既然不敢得罪裡面的太緊,那就只能小心伺候着。

畢竟即使這些個人沒被官復原職,可人脈總是有的,若是哪個個性死心眼了點,他們這幫獄差都會吃不了兜着走。

久而久之,天牢的環境不差反好,即使孫元化不受人待見,那也是順着慣例來,自然不會有什麼特例。

“可是登萊巡撫孫大人。”來人顯得很年輕,身子很高,聲音也顯得很清朗,臉上的表情稍帶有點敬意。

坐在牢房的老者眯着眼睛看了看外面的探望者,眼前這個人並不認識,只是蒼老的聲音問道:“你是誰?”

此時的孫元化已經知道自己會在九月的處斬的消息,臉色灰敗,顯得蒼老上很多。

“孫老大人,鄙人張五郎,此次只是受人之邀,只望老大人這幾日安穩吃飯就行。”來人低聲叮囑道,隨即放下一籃子食物。

孫元化還待再問,那人卻掉頭就走,也不說話,孫元化雖然奇怪,此時那牢頭過來拿遞進牢房裡來的一籃子食物,並且小聲嘀咕道:

“這些東西都白送,這老頭可是好一陣子沒吃過東西了,放這也是浪費。”

說完牢頭就準備提了出去,放這裡浪費還不如自己招呼兄弟們吃得好,不至於浪費了。

“慢着。”孫元化終於睜開眼睛,他能當上大明的一方巡撫,自然有些急智,來人花了大力氣賄賂了牢頭,又說了那麼一句話,定然是有所意圖。

這意圖就該處在下一句話裡,這句話是告訴他什麼?孫元化聽出了點眉目,所以孫元化纔會要回那一籃的食物。

牢頭罵罵咧咧的最後還是將手中的籃子給了孫元化,他還不敢得罪一個前地方巡撫,即使這個人就快死了,可指不定家裡還有些當官的,就算是五六品小吏,捏死他也勝過捏死一隻螞蟻。

孫元化並未說話,只當充耳未聞,牢頭罵了一回覺得自己甚是無趣,這才轉身離開。

菜式是很好,可這吃的要有心情,孫元化苦笑的向着桌子上的東西看了兩眼,這些菜式倒是眼熟的很,每一道都是自己愛吃的,但現如今他被當今陛下關在牢裡,哪裡還有吃飯的心思。

送飯菜的人卻是煞費苦心,不知從哪打聽來的消息,按理說,自己吃的菜式怎麼都不該會被外人知道,除非是自家人,如今自己就快被處斬嗎,只算是白費苦心了。

孫元化想到一半後面色一變,這纔想起自己的三個兒子。

孫和京,孫和鬥,孫和鼎三人!

“五郎,東西送進去了麼?”方生就在院子裡等着消息,張五郎及時回來,也把消息一併帶回來,握個拳對方生尊敬的道:“方大哥,臨出去的時候孫大人已經要回了那份飯盒。”

“這就好。”方生呼了口氣,要的就是裡面那位孫大人的配合,如果裡面那位都不配合的話,自己再是諸多努力恐怕都會白費。

東西送進去了雖然不代表對方會聽,但也至少心裡落個安穩,把該做的都給做了。

至於送進去的那份飯菜有什麼蹊蹺,此時只有方生,和裡面的孫元化才知道,順帶還有個送東西進去的張五郎,只不過張五郎僅僅知道那些飯菜的樣式,裡面的乾坤就不清楚了。

方生讓張五郎回去休息,把能聽到的消息寫成字排成一片,皺着眉頭思索。

時間過得迅速,半個月的時候眨眼就過去了,登州來的鹽貨也運到了兩船,都是足量的大船,鹽貨的質地也過硬,太昌鹽鋪的許掌櫃眉開眼笑,少不得招待了兩次方生,畢竟這一船鹽貨那至少就是好幾萬兩的銀子。

第一百八十二章 和鄭家的交鋒(中一)第三十八章 買賣、曲阜第一百六十八章 收復臺灣(三)第一百九十五章 報復(八)第一百一十章 娶郡主(上)第十三章 成效第五十四章 農夫與蛇、名士與總兵第三十六章 郡主(上)第六十七章 開會(上)第二百單一章 疫病、編組、出發(一)第七十五章 遊園第九十四章 沒錢的痛苦第六十章 回家第四十一章 不得不拐帶第十四章 代善第一百五十三章 匹夫之怒第九十三章 大明局勢第二十章 強取豪奪人才第一百八十二章 和鄭家的交鋒(中一)第一百四十三章 多爾袞第三十九章 大明‘郡主’第七十八章 內亂(上)修第一百五十六章 皮島的逆襲第一百七十一章 收復臺灣(六)第二百章 轉機(一)第五章 士氣第八十八章 再次擴軍第十一章 義州第一百五十章 新一輪攻防戰(七)第三十五章 孫元化(下)第一百七十八章 西班牙人,動手(二)第一百八十六章 與西方傳教士的交涉第一百一十五章 旅順圍城戰(一)第四十九章 孔有德有請第四十二章 萊蕪城(上)第九十一章 出使第一百九十六章 報復(九) 收復臺灣第十三章 成效第五十五章 兩個選擇第五十六章 第一艘福船下水第一百七十二章 收復臺灣(七)第一百零九章 效率第一百三十七章 損兵折將(下)第二十三章 條件第八十六章 尚可喜第五十五章 兩個選擇第十一章 義州第六十六章 流水線第五十二章 安東徐振芳第三十六章 郡主(上)第八十三章 不是壞事第七十九章 內亂(中)修第七十一章 新年(下)第一百四十章 朝野震動(三)第一百八十三章 和鄭家的交鋒(中二)第二百二十三章 朝鮮求援第十八章 濟州島第二百單五章 出發(五) 清剿地方第五十五章 兩個選擇第八十三章 不是壞事第一百四十八章 新一輪攻防戰(五)第一百三十章 皇太極回師第九十五章 多事之秋第二十章 強取豪奪人才第一百一十七章 旅順圍城戰(三)第一百六十五章 缺錢第一百四十章 朝野震動(三)第十五章 議事第一百三十八章 朝野震動(一)第二百二十二章 九年末的局勢第一百七十章 收復臺灣(五)第一百七十四章 徐太拙的用意第一百八十五章 和鄭家的交鋒(完) 佛郎機傳教士第九十章續 海戰(下)第一百六十五章 缺錢第六十八章 開會(中)第四十五章 登州衛被襲(上)第七十六章 孫元化的謀劃第一百二十四章 出城野戰(一)第二百一十七章 交戰流寇(完)第一百八十章 西班牙人,動手(四)第一百六十二章 耽羅島被圍(完) 商事調查所第六十二章 忠孝倫常第七十一章 新年(下)第一百一十五章 旅順圍城戰(一)第一百六十五章 缺錢第一百零五章 背叛!第一百八十三章 和鄭家的交鋒(中二)第二百二十章 返回承天府第一百二十二章 圍點打援(四)第二百二十章 返回承天府第一百二十章 圍點打援(二)第八章 登州第一百六十四章 後金的對策(二)第二百一十七章 交戰流寇(完)第一百零四章 叛變?第五十章 單人匹馬第七十四章 長談(下)第二百單六章 出發(六) 一些雜事第二百一十一章 交戰流寇(三)
第一百八十二章 和鄭家的交鋒(中一)第三十八章 買賣、曲阜第一百六十八章 收復臺灣(三)第一百九十五章 報復(八)第一百一十章 娶郡主(上)第十三章 成效第五十四章 農夫與蛇、名士與總兵第三十六章 郡主(上)第六十七章 開會(上)第二百單一章 疫病、編組、出發(一)第七十五章 遊園第九十四章 沒錢的痛苦第六十章 回家第四十一章 不得不拐帶第十四章 代善第一百五十三章 匹夫之怒第九十三章 大明局勢第二十章 強取豪奪人才第一百八十二章 和鄭家的交鋒(中一)第一百四十三章 多爾袞第三十九章 大明‘郡主’第七十八章 內亂(上)修第一百五十六章 皮島的逆襲第一百七十一章 收復臺灣(六)第二百章 轉機(一)第五章 士氣第八十八章 再次擴軍第十一章 義州第一百五十章 新一輪攻防戰(七)第三十五章 孫元化(下)第一百七十八章 西班牙人,動手(二)第一百八十六章 與西方傳教士的交涉第一百一十五章 旅順圍城戰(一)第四十九章 孔有德有請第四十二章 萊蕪城(上)第九十一章 出使第一百九十六章 報復(九) 收復臺灣第十三章 成效第五十五章 兩個選擇第五十六章 第一艘福船下水第一百七十二章 收復臺灣(七)第一百零九章 效率第一百三十七章 損兵折將(下)第二十三章 條件第八十六章 尚可喜第五十五章 兩個選擇第十一章 義州第六十六章 流水線第五十二章 安東徐振芳第三十六章 郡主(上)第八十三章 不是壞事第七十九章 內亂(中)修第七十一章 新年(下)第一百四十章 朝野震動(三)第一百八十三章 和鄭家的交鋒(中二)第二百二十三章 朝鮮求援第十八章 濟州島第二百單五章 出發(五) 清剿地方第五十五章 兩個選擇第八十三章 不是壞事第一百四十八章 新一輪攻防戰(五)第一百三十章 皇太極回師第九十五章 多事之秋第二十章 強取豪奪人才第一百一十七章 旅順圍城戰(三)第一百六十五章 缺錢第一百四十章 朝野震動(三)第十五章 議事第一百三十八章 朝野震動(一)第二百二十二章 九年末的局勢第一百七十章 收復臺灣(五)第一百七十四章 徐太拙的用意第一百八十五章 和鄭家的交鋒(完) 佛郎機傳教士第九十章續 海戰(下)第一百六十五章 缺錢第六十八章 開會(中)第四十五章 登州衛被襲(上)第七十六章 孫元化的謀劃第一百二十四章 出城野戰(一)第二百一十七章 交戰流寇(完)第一百八十章 西班牙人,動手(四)第一百六十二章 耽羅島被圍(完) 商事調查所第六十二章 忠孝倫常第七十一章 新年(下)第一百一十五章 旅順圍城戰(一)第一百六十五章 缺錢第一百零五章 背叛!第一百八十三章 和鄭家的交鋒(中二)第二百二十章 返回承天府第一百二十二章 圍點打援(四)第二百二十章 返回承天府第一百二十章 圍點打援(二)第八章 登州第一百六十四章 後金的對策(二)第二百一十七章 交戰流寇(完)第一百零四章 叛變?第五十章 單人匹馬第七十四章 長談(下)第二百單六章 出發(六) 一些雜事第二百一十一章 交戰流寇(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