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一十八章 旅順圍城戰(四)

“貝勒爺,卑職……卑職有些話不敢說。”

豪格臭着一張臉,前面的話他已經聽得明白,既然旅順是空城,那麼前來進犯的來敵不管是誰,至少都已經跑了,也就是說他豪格白跑了一趟!

如若不是昨夜嶽託的阻攔,此時恐怕已經在旅順城中吃酒了!

豪格見這斥候如此模樣,更是大爲不滿,若不是不能肆無忌憚的砍了了事,讓豪格必定會讓這個斥候死無全屍。

“卑職發現……旅順城外疊起了一層層死人頭,數百步就吊着一具無頭的死屍,不多不少,正是一千具。”那斥候膽顫的模樣,想來是那副場景,實在有夠駭人。

“什麼東西?”豪格皺着眉頭喝道。

“京觀?”這卻是嶽托出聲,他可不比豪格,對漢學一竅不通,這漢人殺人的手段他嶽託倒是懂個七七八八,這京觀又稱武軍,“觀”與“闕”相通,也就是門樓的意思,實實在在的是漢人用來威懾敵人的良方之一。

至於吊起無頭死屍,這和京觀異曲同工,作用也是相同,都是一種威懾和恐嚇。

但這不包括豪格和嶽託,甚至大部分女真八旗也不會當回事,他們本就是蠻族,對京觀這種殘忍的威懾方式只會習以爲常,而不是害怕,至於那個斥候的膽顫,倒是有十之八九怕被豪格一怒而斬殺,而不是害怕那所謂的京觀。

“是哪些人的頭顱?”

豪格正在暴跳如雷,自然是要點兵殺向旅順,但他也不是笨蛋,更是要問明白死的是哪些人?

這卻不需要那斥候去回答,嶽託就直接點明瞭道。

“孟統領已然盡忠,那一千顆人頭自然是他屬下的一千漢軍了。”

“正是。”

斥候低聲應道。

此時卻是豪格都有幾分心寒,連斬了這個斥候的心思都不再有,京觀雖不嚇人,可女真一族已經全然漢化,雖然保留了野蠻人本性,可至少舉止和禮節上已經逐漸向漢人靠攏,這種類似京觀的威懾,除了在他們的通古斯老家外,大明倒是很少做過。

可豪格轉瞬就是暴跳如雷,嶽託也不再阻擋,既然沒了埋伏,那也用不着攔着他豪格了。

若不然日後豪格登上了汗位,他嶽託又何曾能有地方待着,豪格的心胸可遠不如他的父汗皇太極那麼寬大。

從金州到旅順更是隻有幾個時辰路程,正黃旗的三千鐵騎更是快得多,只是也正如那斥候所言,根本就是空城一座,至於那個京觀倒是十步一堆堆積在路邊,上百堆的死人腦袋,即使如女真八旗這等強軍那也禁不住有幾分膽寒。

實在是女真八旗全盤接受了漢人的文化,這些女真人甚至在後來廢除了京觀,屠殺的成千上萬漢人百姓也會掩埋,雖然只是掩耳盜鈴的道理,但也有所進步。

一千顆頭顱,不多不少,橫的豎着擺成三角矩陣的形狀,看上去遠遠比普通京觀來的更有威懾力。

方生惡趣味的在每一個三角矩陣京觀上插上一根十字架,孤陋寡聞的女真人並沒有見過這種裝飾品,他們只以爲是用來處罰死去的亡魂的一種法器。

每個無頭死屍都是吊在同樣的十字架上,這種野蠻的顯示戰功的方式只有武功卓著者纔會去做。

可方生爲了只是處罰這些背叛民族的女真漢軍,雖然手段殘忍了些,但他方生本身就不是個心慈手軟的人。

也可以說在某些方面,方生比大多數大明人都來的殘忍,他對人命有一種漠視感,或者是因爲穿越者的優越性,也可能是突然膨脹的權利給了他這種力量,所以不由自主被控制。

但總之,方生在對待異族上不會是一個好人,即使是投靠異族的漢人,他只會更加痛恨。

讓我們把時間撥回到五天前,這個時候的方生和手下的軍隊正準備攻打苟延殘喘的旅順北城。

方生穿着一身鐵甲坐在馬上,親衛營不多的兩百名騎兵這次被全部抽調出來,爲的就是讓他方某人感受一下戰場的氣氛,或者說,是樹立起一個形象,所以方生所在的位置是前線,攻城戰中的第一線。

另一邊則是李越苦頭婆心的規勸。

“主上,還請移駕。此地甚險。”

這話翻譯過來的白話文就是:這裡太危險了,您還是躲到大後方安全些。

如果換個方式去理解,那李越的勸告則是讓方生臨陣脫逃,躲到最安全的地方,等到武將們打完仗就行,到時候出來論功欣賞,別的什麼都不管。

方生翻翻白眼,這個李越什麼都好,就是膽子小了點,要不然當初也不會一口答應投降的事情,也就是說,李越的勸告與其說是說給方生聽得,還不如說是自己想要找個不打仗的地方窩起來。

李越實在不適合上戰場,如果派他出使他國,恐怕即使是戰勝國,也會被不由自主的簽訂一大堆不平等條約。

這種人的性子太軟,但相反的,處理起政事也是和風細雨,四處討好的老好人一個,哪方都不得罪,也能把事情做到滴水不漏。

方生一匹高頭大馬,再加一身裹了十之七八的鐵甲,確實很有幾分大將風範,但這種風範同樣是敵軍的顯著目標!

因爲太明顯了!

如果敵將不是笨蛋,那隻要照着那個最光鮮的殺過去就行,直接俘虜了主將,那這在中國古代戰爭中,這場仗已經不用打了。

所以李越雖然說得不中聽,但也是不無道理,可偏偏這話說錯了地方。

那就是城裡的孟喬芳打死都不敢再出城!

他只有一千人,除非腦袋有坑纔會行險去搏一搏,若不然還不如死守待援來得好,至少有一絲希望比自己送死來得強。

所以方生的兩百名一身板甲的騎兵也就成了戰陣上最靚麗的風景線之一,對我方士氣的鼓舞不言而喻。

這些板甲是那個普魯士人約瑟夫歷經兩年的產物,最近纔開始量產,一開始無法大部分列裝原因則是缺少衝壓機牀。

用手工來打造板甲的代價太過於昂貴,也過於耗費勞動力,所以這種流行於西方的板甲纔在這個時候剛剛列裝。

方生先一步配給了所有的騎兵,鳥銃手們則以輕便爲主,自然不需要這麼繁重的盔甲,而和產量成正比的騎兵數量也讓方生第一個考慮到騎兵。

於是這些平日裡拿來當做信使的騎兵們一下子都成了重甲騎兵,這種重騎兵遠不是女真八旗那樣的‘僞重騎兵’,只有單薄的甲片裡面塞滿了棉花,只能抵擋住大明制式武器戚家刀的攻擊,而如果是大型的鈍器,這些女真‘僞重騎兵’就會被敲的嘔血而亡。

所以方生給這些重騎兵們裝配的也是大型的闊劍。

這支只有兩百人的重騎兵的耗費甚至超過了十倍的鳥銃手,挑選的馬上騎士也都是有足夠高度的壯士,也因爲馬匹的侷限性,方生只有兩百匹馬,還幾乎都是東方馬種,根本不具備西方馬種那樣高大和氣力,所以這些板甲都是小了一號的,但也勉強拖得動。

這種看上去就有強大戰鬥力的兵種給普通士卒的鼓舞可想而知。

至少這些有了些許經驗的大兵們各個一臉堅毅,等着拿下旅順城後升級加點,從新兵變化成有點經驗的兵卒。

至於最後升級到滿級的老兵,那恐怕需要更長的時間以及更多的代價。

總之,在方生髮動總攻令後,耽羅府兵馬的第一次正式攻城拉開了序幕。

士卒保持着散漫的隊形,看上去雖然不是太齊整,但這種方法也是最容易躲避城牆上的飛矢,慣性的用雲梯攀爬和用衝車撞門已經開始落後於時代。

所以方生很有先見之明讓所有火炮對着城門開炮,並且讓數十門火炮在短時間內打中了目標,讓旅順北城的城門轟然倒塌。

連早先準備好的衝車都沒有派上用場。

實際上方生的這個法子抄襲的是日後女真人入關的戰例,他們總是將繳獲的明軍火炮拿來攻打城門,然後在打開缺口後讓一場攻城戰變成一次野戰,並且屢試不爽。

這一次方生只是將這個對象調換一下,轉而攻打和女真人同一陣營的女真漢軍而已。

在城門倒塌之後,這場攻城戰也變成了野戰,甚至比女真人後期的戰例更加像是在平原上互相開戰,而不是一方攻城,一方守城。

因爲旅順北城中的房屋大多被守衛者拆掉來當做戰略物資,剩下不多的也被第一天上百次炮擊打得所剩無幾。

所以並不存在巷戰,耽羅府的士卒們只是用了一下雲梯爬到城牆上,然後再走下城牆就可以從新列隊。

城門畢竟不大,難以在短時間內通過太多人,所以臨時趕製的雲梯沒有和衝車一樣有英雄無用武之地的命運,而是做了短暫的過渡品。

至於城牆上的女真漢軍在頑強抵抗後無法抵擋蜂擁而至的耽羅府兵丁,區區一千人大多數被在城牆上就解決了乾淨,從城門衝進去的步卒和城外的步卒兩面夾擊,城牆上的女真漢軍根本無路可逃,只能絕望的發起最後一絲反擊,但即使如此,依舊有幾近百人選擇了投降,這些投降的女真漢軍只是怕死,他們依舊絕望。

雖然人數雖然只佔小部分,依舊引起了部分還在堅守的女真漢軍的騷動,不再一塊鐵板的女真漢軍更容易被攻破,何況還是兩面夾擊。

僅僅半個時辰,方生的軍隊就破城而入!

第三十七章 郡主(下)第十五章 議事第九十一章 出使第一百六十八章 收復臺灣(三)第一百四十八章 新一輪攻防戰(五)第七十九章 內亂(中)修第八十三章 不是壞事第一百六十二章 耽羅島被圍(完) 商事調查所第二章 騷動(上)第一百五十六章 皮島的逆襲第三十七章 郡主(下)第一百九十七章 報復(十)第一百三十三章 先禮後兵(下)第二百二十五章 一封降書和真假二字第一百六十六章 收復臺灣(一)第五十四章 農夫與蛇、名士與總兵第一百六十三章 後金的對策(一)第十四章 代善第一百五十一章 新一輪攻防戰(完) 大明兵部來使第三十二章 劉管事第六十七章 開會(上)第一百九十六章 報復(九) 收復臺灣第二十六章 毛承祿第十一章 義州第三章 騷動(下)第一百五十一章 新一輪攻防戰(完) 大明兵部來使第一百三十一章 所謂勞軍第一百七十二章 收復臺灣(七)第一百九十二章 報復(五)第一百四十一章 崇禎八年第二百一十六章 交戰流寇(八)第二百單二章 出發(二) 明軍的夜襲第一百八十五章 和鄭家的交鋒(完) 佛郎機傳教士第六十六章 流水線第一百六十章 復州之戰(四) 耽羅島被圍(上)第十三章 成效第六十六章 流水線第一百八十八章 報復(一)第二百單四章 出發(四) 實在多餘第二章 騷動(上)第二百一十七章 交戰流寇(完)第九十一章 出使第一百五十章 新一輪攻防戰(七)第一百一十八章 旅順圍城戰(四)第二百單七章 出發(七) 和太監的第一次相見第一百零七章 左捕大將第二十九章 哭笑不得第二百一十七章 交戰流寇(完)第一百一十四章 出征旅順第一百九十三章 報復(六)第二百一十五章 交戰流寇(七)第一百七十一章 收復臺灣(六)第一百六十三章 後金的對策(一)第七十五章 遊園第八十六章 尚可喜第一百六十八章 收復臺灣(三)第二百單七章 出發(七) 和太監的第一次相見第一百五十六章 皮島的逆襲第十三章 成效第六十章 回家第八十六章 尚可喜第一百八十九章 報復(二)第六章 萊州第二百單四章 出發(四) 實在多餘第十章 板甲第一百六十二章 耽羅島被圍(完) 商事調查所第七十八章 內亂(上)修第五十四章 農夫與蛇、名士與總兵第一百六十六章 收復臺灣(一)第十六章 定局第三十章 假兔子第十八章 濟州島第一百五十九章 復州之戰(三)第一百二十七章 出城野戰(四)第三十七章 郡主(下)第八十八章 再次擴軍第四十二章 萊蕪城(上)第二百單九章 交戰流寇(一)第十六章 定局第二百單五章 出發(五) 清剿地方第二十一章孫和鬥(上)第一百九十五章 報復(八)第六十章 回家第三十八章 買賣、曲阜第一百四十三章 多爾袞第三十章 假兔子第二百二十五章 一封降書和真假二字第一百八十五章 和鄭家的交鋒(完) 佛郎機傳教士第六十九章 開會(下)第一百零七章 左捕大將第一百零九章 效率第一百八十一章 和鄭家的交鋒(上)第八十九章 ‘愛撫’第十二章 實施第四十三章 萊蕪城(中)第二十五章 迴歸第一百八十五章 和鄭家的交鋒(完) 佛郎機傳教士第二百一十五章 交戰流寇(七)第七十八章 內亂(上)修
第三十七章 郡主(下)第十五章 議事第九十一章 出使第一百六十八章 收復臺灣(三)第一百四十八章 新一輪攻防戰(五)第七十九章 內亂(中)修第八十三章 不是壞事第一百六十二章 耽羅島被圍(完) 商事調查所第二章 騷動(上)第一百五十六章 皮島的逆襲第三十七章 郡主(下)第一百九十七章 報復(十)第一百三十三章 先禮後兵(下)第二百二十五章 一封降書和真假二字第一百六十六章 收復臺灣(一)第五十四章 農夫與蛇、名士與總兵第一百六十三章 後金的對策(一)第十四章 代善第一百五十一章 新一輪攻防戰(完) 大明兵部來使第三十二章 劉管事第六十七章 開會(上)第一百九十六章 報復(九) 收復臺灣第二十六章 毛承祿第十一章 義州第三章 騷動(下)第一百五十一章 新一輪攻防戰(完) 大明兵部來使第一百三十一章 所謂勞軍第一百七十二章 收復臺灣(七)第一百九十二章 報復(五)第一百四十一章 崇禎八年第二百一十六章 交戰流寇(八)第二百單二章 出發(二) 明軍的夜襲第一百八十五章 和鄭家的交鋒(完) 佛郎機傳教士第六十六章 流水線第一百六十章 復州之戰(四) 耽羅島被圍(上)第十三章 成效第六十六章 流水線第一百八十八章 報復(一)第二百單四章 出發(四) 實在多餘第二章 騷動(上)第二百一十七章 交戰流寇(完)第九十一章 出使第一百五十章 新一輪攻防戰(七)第一百一十八章 旅順圍城戰(四)第二百單七章 出發(七) 和太監的第一次相見第一百零七章 左捕大將第二十九章 哭笑不得第二百一十七章 交戰流寇(完)第一百一十四章 出征旅順第一百九十三章 報復(六)第二百一十五章 交戰流寇(七)第一百七十一章 收復臺灣(六)第一百六十三章 後金的對策(一)第七十五章 遊園第八十六章 尚可喜第一百六十八章 收復臺灣(三)第二百單七章 出發(七) 和太監的第一次相見第一百五十六章 皮島的逆襲第十三章 成效第六十章 回家第八十六章 尚可喜第一百八十九章 報復(二)第六章 萊州第二百單四章 出發(四) 實在多餘第十章 板甲第一百六十二章 耽羅島被圍(完) 商事調查所第七十八章 內亂(上)修第五十四章 農夫與蛇、名士與總兵第一百六十六章 收復臺灣(一)第十六章 定局第三十章 假兔子第十八章 濟州島第一百五十九章 復州之戰(三)第一百二十七章 出城野戰(四)第三十七章 郡主(下)第八十八章 再次擴軍第四十二章 萊蕪城(上)第二百單九章 交戰流寇(一)第十六章 定局第二百單五章 出發(五) 清剿地方第二十一章孫和鬥(上)第一百九十五章 報復(八)第六十章 回家第三十八章 買賣、曲阜第一百四十三章 多爾袞第三十章 假兔子第二百二十五章 一封降書和真假二字第一百八十五章 和鄭家的交鋒(完) 佛郎機傳教士第六十九章 開會(下)第一百零七章 左捕大將第一百零九章 效率第一百八十一章 和鄭家的交鋒(上)第八十九章 ‘愛撫’第十二章 實施第四十三章 萊蕪城(中)第二十五章 迴歸第一百八十五章 和鄭家的交鋒(完) 佛郎機傳教士第二百一十五章 交戰流寇(七)第七十八章 內亂(上)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