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單四章 出發(四) 實在多餘

大明東江鎮總兵方掛的很高,迎風飄揚,至少這次接受崇禎的調令入關攻打李自成、張獻忠等農民軍,表面功夫還是做得實足的,至少劉復自以爲目前爲止這已經是他看過的最爲衣甲齊全的官兵,戰鬥力就不用說了,若不然自家的東主也不會狼狽的逃回了登州了。

“曹縣人劉復,見過方將軍。”劉復行禮道,本來按理說一介書生面見總兵這等上官,都要自稱謙稱,但無奈劉澤清和對方顯然是敵非友,故意套近乎那就不在理了,他劉復雖然是被迫給劉澤清賣命,不過這好歹也有爲自己打算一二,行爲舉止倒也得當。

“我家總兵這次乃是有事相商,今晨聽聞有賊寇聚攏千餘人襲擊將軍大人的紮營,劉大人心中萬分愧疚,實乃他治下不嚴、安撫地方不善之顧,特來向方將軍請罪。”劉復低眉順眼,態度倒是好的嚇人,但劉澤清臨行前讓他代爲求情,可沒讓他這麼服軟,若是被劉澤清知道了,怕是劉復的小命也不保了。

劉復這話也反而徹底將劉澤清作業所爲都推脫到了不知從哪來得賊寇身上,但也不是推卸個一乾二淨,要不然也不會派人到這來了,更不會說出之後的那句請罪,終究還是服軟,還是無底線的服軟,也就是說,只要不奪了他劉澤清的姓名和登萊總兵的名頭,其他的什麼條件都可以。

“哼。”還沒等方成說話,一邊站着的趙孟就站出列來道:“方大哥,還莫待什麼廢話,自行殺進去就是,豈能聽着書生胡謅!”

趙孟唱着紅臉,出言恐嚇,自然是本來就商量好的,終歸不能真的就攻進了登州城,到時候別的不說,就是大明把沿海一封,他耽羅府就得吃不了兜着走。

劉復眼看方成有話要說,不禁心裡着急,這若是這方總兵大人真的聽了此言發兵登州,劉澤清可守不住,五千精銳士卒都說敗都敗了,剩下的五千兵丁又都是老弱殘兵,根本不堪一擊,就是倚靠着登州堅城怕也無太大作用,更別提數年之間登州曾被幾次攻破,早已不復當日之堅城一座。

“方將軍,萬莫如此啊,我家大人至少還是朝廷任命的登萊總兵,爲總兵大人計,爲諸位將軍計,如若那般做,豈不是因小失大?”劉復急忙出聲道,實乃是把柄在對方手上,誰讓劉澤清大半夜的自以爲是,結果偷雞不成反蝕把米,現在只能哀聲求饒了,其他又有何辦法?

“話是這麼說。”有紅臉自然就有白臉,方成略微沉吟了一番,實際上劉復說的話並不無道理,要不然一個劉澤清敢在太歲頭上動土,別說趙孟,方成第一個出兵拿下了登州城。

可換言之,爲大局觀,也因爲劉澤清小小的登萊總兵根本不值得方成爲之其和大明翻臉,大明對於耽羅府的重要性不言而喻,即使僅僅從目前方成頂着的東江鎮總兵來說,這就是大義,要不然也不會日後女真人入關,還打着爲崇禎復仇的名頭。

“方將軍想來應當明白,若是您前去攻下了登州城,劉總兵自然守不住,到時候定然就是朝廷震怒,豈非得不償失?”劉復說得明白,也一樣適用,但卻顯然說的不適當,因爲劉復是劉澤清派來的,按理說不管怎麼樣都不該這樣貶低劉澤清,好歹他還是個登萊總兵,大明實權武官裡最高的,有兵有權,說是一方霸主也不會過。

或者說,是劉復看上去不像是給劉澤清來服軟的,而是更像給方成的這個東江鎮考慮的,只是這看上去聽起來都那麼不倫不類罷了。

“要是就這麼放過了他劉澤清,我不甘心啊。”

方成當然不會就此罷手,雖然也不打算追究不捨,就一個劉澤清,說的難聽點,他還不配自己大動干戈,而且這次聽從崇禎的調令,也根本不像是表面上那麼簡單,此行乃是正名的機會,不止止是東江鎮一個名頭而已,而是徹底融入大明,然後才能乘勢而起。

“呼。”聽聞此言,劉復反而心裡鬆了口氣,如此直來直去反倒好,剩下的也就討價還價而已,總歸不會再往大了鬧,他也算是將此事辦的妥當了,回去不至於被劉澤清殺了泄憤。

劉復只覺得這個東江鎮總兵方成還真區別於一般的武人,這般行爲甚至都算不上武人了,哪個武人會賺了還不肯伸手拿的?簡直就是稀奇啊,大明的武將,可從頭到尾都是貪得無厭的!

“劉總兵願出糧一萬石聊表心意。”劉復小心翼翼的道。

劉復說出來都覺得臉紅,實在是劉澤清爲了錢財竟然連小命都不要了,竟然就這麼點的糧草,只夠對方一萬大軍月餘所需,還真真正正的是聊表心意了。

“哼哼,他劉澤清還真大方啊?一萬石就想打發了?”方成冷哼了幾聲,還真起了殺心,什麼叫貪得無厭?劉澤清就是啊,眼看着朝不保夕了,又是自己找的麻煩,竟然就打算出這麼點的代價?比起一開始的五千石打發叫花子,這麼點還真不比打發叫花子好多少!

還沒等劉復多話,方成就把手一揮,道:“算了,回去告訴他劉澤清,讓他安分點,我東江鎮還不差這麼點糧食,一萬石就收下了,此後若再有什麼舉止不對的地方,朝廷來了聖旨也沒什麼用。”

方成前半句話還算好的,聽得劉復面色一喜,後半段就讓他臉色由喜變壞,其中還有幾許參雜着的懼怕,實在是方成的話實在是唬人,誰讓最後一句是朝廷聖旨都不懼?

劉復哪還以爲對方是善人,這纔想起來這東江鎮總兵方成在之前那可是海寇!海寇是什麼?反正不是什麼好人,比起那些燒殺搶掠的農民軍還要狠上幾分就是了,剛纔竟然還自以爲看低了對方,實在是貽笑大方。

劉復摸了一下冷汗,這等煎熬,實在是忍受不住,回去若是有機會跑了最好,劉澤清的麾下是不能待的,這廝早日是個敗亡,這次要不是劉復不想給他劉澤清殉葬,也不會主動出頭攬上怎麼回事。

至於這新近聽說的東江鎮總兵,怕也不是什麼好人,光是這兵丁練得殺氣十足怕就沒少殺人,海寇會殺什麼人?還不都是大明的官軍,要麼就是尋常百姓!

想着想着,劉復的臉上閃過一絲厭惡,這些個武人,通通都是大明的蛀蟲,沒一個是好人。

要是方成知道自己這邊的精兵悍將都能被人這麼誤會,自然是想笑都沒法笑去,這也不知道是誇獎還是什麼了。

總之劉復是帶着方成的迴應回了登州城,劉澤清聽聞了之後還心驚膽顫了幾天,他也知道自家拿出手的東西不值得一提,實際上劉澤清並不是那種要錢不要命的人,真要能保得住小命和總兵的名頭,他倒也不介意拿出更多的來。

實在是一開始劉澤清就沒指望劉復的主意能有用,畢竟他也是武人,要是把他擺在對方的位置上,直接發兵攻破登州倒是不至於,好歹他也還是大明的武將,跋扈成那樣就成公開叛亂了,但用兵圍了登州城,然後逼着朝廷下旨安撫罷了對方那是百分之百,倒時候你一介白身,還不是想捏就捏,想扁就扁,武人嘛,就要狠一點,這纔是爲將之道。

至於劉復的主意,本來在劉澤清看來只是書生之見,本來就是多一次少一次的舉措,自然不會捨得拿出多大的本錢,因爲他劉澤清根本沒指望,反而是當即讓親信帶着十萬兩銀子兵分兩路,一路去南京,一路去京城打通關係,到時候就算對方暴起發難,只要不是舉起反叛而攻破了登州城,那他這個登萊總兵就能做的高枕無憂。

可沒想到這般行爲都成了無用功,看來正像是劉復帶回來的說法,那東江鎮總兵方成根本不打算趁機算賬,雖然劉澤清萬般不甘心自己被如此輕視,但那也是事實,自己這邊五千大軍說沒就沒了,逃回來的連一千人都不到,剩下的要麼被對方擊潰,要麼就死的徹底,剩下的老弱殘兵根本哪裡還能有什麼資格說話?

於是劉澤清安分了,他倒也知道分寸,在得到劉復帶回來的答覆後,當即又送去了一萬石的糧草和五萬兩的銀子,糧草不是他不給,而是壓根沒多少,這幾年總兵當了下來銀子是賺了不少,餉銀大多數都被剋扣進自己的腰包,要不然也不會有銀子讓人上京打點,但這養兵,餉銀可以不發,但飯不能不給啊,少給歸少給,所以這算上之前的五千石,能夠送來的兩萬五千石已經是劉澤清能拿出來的大部分,自己剩下的也不多了。

等得知送去的東西東江鎮全都收了之後,劉澤清也算是心裡安穩了一大半了,擺在之前雖然那東江鎮答應此次放過他一馬,不過畢竟口說無憑,劉澤清不放心,一萬石的糧草,太少了啊!這就跟花了上百兩銀子,結果買了個只值幾錢銀子的假貨一樣,你會信花一點代價買來的平安,還是更多的代價?

這就是一人的奇怪心理,多花點也舒服點,至少劉澤清現下是心裡安穩了一大半了,至於剩下的那點不安穩,也完全是因爲那東江鎮還沒出了登州的境內,也就是說還在他登萊總兵的治下,保不齊驟起發難也說不定。

所以他劉澤清爲了讓自己徹底安穩下來,只得想法子把這些東江鎮來的大軍給趕出自己的治下,但他不敢親自說啊,更別提武力驅趕了,他自己的五千大軍剛丟了個一乾二淨,所以只得讓本來打算去京城裡打點的親信從新帶上銀子,想讓朝廷趁早給這些在登萊治下靜等安排的東江鎮總兵方成能被及早調上戰場,到時候他也能把懸在那的半顆心徹底放回去,一舉兩得啊,說不定還能報仇什麼的,那些反賊的戰力可是不弱的,到時候豈不就好事成雙了?

於是劉澤清開始心思活躍了,等他在京城裡打點了一番,果然,到了四月初,京城裡的下令到了,讓方成前往江淮,駐廬州府,直接受南京兵部的管轄。

實際上,如果不是劉澤清的上下打點,朝堂上還真沒人記得這麼一支客軍,雖然早在八年末朝廷下了旨調兵,可這事一直拖着,朝廷上下以爲自己這邊是調不動,雖然無可奈何,但也認了,這幾年屢有手握重兵的大將聽調不聽宣,或者上書敷衍,朝廷也都習慣了,所以只當方成的奏章是託詞,人家壓根不想來,自然就沒再打這個算盤。

而到了九年初,大明上下的形勢已不如去年那般糜爛不堪,甚至跟前幾年比起來形勢都大爲好轉,也就更沒人提起調動那支曾在關外殺過建奴的東江鎮兵馬,但這調令也沒收回去,大明只當你不願來,又不比普通的大明總兵可以管,一紙詔書就能罷了官職,而且,人家是有正當理由的,不來又有什麼辦法?所以這就給放到了一邊。

這才造成了這等糊塗事,那就是方成來了,而且來的還很突然,雖然看上去跟突然這兩字一點都扯不上關係,畢竟朝廷是在去年年底調的兵,你今年三月纔來?要真有什麼大戰,豈不是戰機早延誤個精光?人也早死個精光!

不過這畢竟是奉旨來的,雖然奉的是去年的旨,但這一樣是奉旨啊,總不能立馬就給遣返回去,所以管着大明半壁江山的南京兵部沒辦法了,他只得趕緊的給京城請示,這支客軍怎麼辦?畢竟,現如今這兵事已經不像去年那般糜爛不堪了。

至少從去年八月裡,盧象升總理江北、河南、山東、湖廣四川軍務起半年有餘,已經略有起色,先是十一月擊敗反賊中的整齊王,之後整齊王與闖王等賊衆擁兵三十餘萬圍攻洛陽,盧象升以副將李重鎮,雷時聲又敗此賊寇,皆是大破之,到了九年初更是屢次敗農民軍闖王、闖塌王、八大王、搖天動各部,使得反賊勢力大減,徹底退出了江淮地界滁州、廬州等地,朱仙鎮大敗諸家起義軍,逐北五十里,朱龍橋至關山,積屍填溝委塹,滁水爲之不流,可堪一斑。

到了三月,盧象升更是接連將各家起義軍趕回了陝西老家,朝廷原先去年擔心的南京陪都不保自然不可能,反而是形勢比起去年好的太多,所以等南京兵部將東江鎮總兵方成已領兵來援的消息一說,包括崇禎在內的所有人都糾結了。

概是因爲現在根本用不了這支客軍,一樣也和南京兵部的考慮,總不能就此遣返了吧?好歹人家是興師動衆的來的,而且聽聞南京兵部送過來的消息,這個大明從來不管不顧的東江鎮的總兵方成可是真的出了萬餘兵馬的,這在大明,實屬難得,畢竟這世道,聽調不聽宣的大將不是一般的多,特別是調他省客兵,更是難上加難!

朝廷糾結了,一時間想不出別的法子怎麼辦?那就先放着唄,反正朝廷事情多,怎麼看都是你一個小小的東江鎮總兵,比起總督山西,兼東南五省軍務的盧象升來說,怎麼都不值一提,而且,如今眼看賊寇被掃清也在旦夕之間,自然是多你一個不多,少你一個不少。

滿朝廷大多數都這麼想,所以這事就先拖着,等盧象升剿滅了反賊再說,自有人提議將這隻東江鎮來的兵馬調給盧象升管轄,區別於一開始的洪承疇,雖然後來這決定也延誤了下來,概是因爲溫體仁反對,溫體仁不喜歡有人反駁的主意,因爲一開始他是要讓這個什麼東江鎮總兵單獨算一路的,也就一萬人,到時候死的也快,沒辦法的事,誰誰讓你上下都打點了,就是不打點他溫體仁,而且,還偏偏曾經得罪過他,好歹一朝首輔,不整你整誰?

於是這事就在南京兵部接連催促,而京城的文武百官包括崇禎在內則互相扯皮,直到劉澤清覺得總有一萬強兵在自己眼皮底下不是個事,只覺得心裡頭不安穩,這才趕緊讓人帶着銀子入京打點,第一個就給溫體仁送了兩萬兩,剩下的滿朝百官有權有勢的一個不缺,這才讓大明下達了姍姍來遲的調令,也算機緣巧合。

暫駐廬州府,防範流寇反賊,清掃反賊餘衆。

雖然十幾家反賊都被盧象升給擊敗了,一路都按着原路打了回去,可因爲沿途農民軍都是潰敗,這也造成了一個後果就是沿途雖然明軍已經打回去了,但還有大量被打散的賊寇呼嘯山林,侵擾地方安寧,所以這纔有了這份的調令,暫駐廬州府的意思自然就是在廬州府爲主剿滅附近的反賊殘兵,又將這支突然而來的援軍的指揮權給了南京兵部,畢竟南邊離京城太遠,畢竟是不方便,而且,這支又是客軍,客軍這東西,自大明開國起就是個會折騰人的,所以朝廷爲了省去麻煩,乾脆就撥給了南京兵部,等着用得上時候再說,用不上了,過陣子再遣返回去就是。

第八十二章 勸降第一百七十三章 收復臺灣(完)第五十一章 廢物總兵第二十一章孫和鬥(上)第七十四章 長談(下)第一百五十八章 復州之戰(二)第一百九十八章 報復(十一)第四十一章 不得不拐帶第十六章 定局第二十章 強取豪奪人才第二百單九章 交戰流寇(一)第四十九章 孔有德有請第八十七章 確立軍制第一百九十二章 報復(五)第二百二十二章 九年末的局勢第十五章 議事第二百二十四章 多爾袞用計第十章 板甲第三十七章 郡主(下)第七十六章 孫元化的謀劃第一百四十四章 新的一輪攻防(一)第六十七章 開會(上)第十一章 義州第二十章 強取豪奪人才第一百五十三章 匹夫之怒第一百二十二章 圍點打援(四)第一百六十七章 收復臺灣(二)第六十七章 開會(上)第二十三章 條件第三十七章 郡主(下)第一百二十八章 出城野戰(五)第一百六十一章 耽羅島被圍(中)第四十八章 登州衛被襲(下)第六十二章 忠孝倫常第一百零四章 叛變?第五十六章 第一艘福船下水第八十六章 尚可喜第八十九章 ‘愛撫’第六十四章 被拉下水第一百四十六章 新一輪攻防戰(三)第一百四十三章 多爾袞第三十五章 孫元化(下)第二百章 轉機(一)第一百七十九章 西班牙人,動手(三)第一百六十一章 耽羅島被圍(中)第一百五十二章 朝堂風雨第四十一章 不得不拐帶第二百單七章 出發(七) 和太監的第一次相見第四十九章 孔有德有請第八十二章 勸降第一百三十五章 狩獵第二百單二章 出發(二) 明軍的夜襲第一百三十二章 先禮後兵(上)第一百二十六章 出城野戰(三)第一百八十章 西班牙人,動手(四)第一百四十六章 新一輪攻防戰(三)第九十九章 通商 第一次‘親密’接觸第一百九十二章 報復(五)第二百一十三章 交戰流寇(五)第一百零三章 面對面(下)第一百四十二章 鄭彩的思量第七章 討價還價第一百零八章 律法第二百一十九章 魯王府來客第一百章 皇太極 朝鮮第一百七十三章 收復臺灣(完)第一百六十一章 耽羅島被圍(中)第七十三章 長談(中)第一百六十二章 耽羅島被圍(完) 商事調查所第五十六章 第一艘福船下水第二百二十五章 一封降書和真假二字第一百五十五章 開府建鎮第十一章 義州第一百九十三章 報復(六)第一百三十七章 損兵折將(下)第七十章 新年(上)第四十七章 登州衛被襲(中下)第四章 談生意第一百九十四章 報復(七)第一百一十三章 議會 新的局勢第一百三十九章 朝野震動(二)第二百單二章 出發(二) 明軍的夜襲第一百二十八章 出城野戰(五)第一百一十九章 圍點打援(一)第一百零五章 背叛!第一百三十五章 狩獵第一百五十一章 新一輪攻防戰(完) 大明兵部來使第三十七章 郡主(下)第七十八章 內亂(上)修第一百七十四章 徐太拙的用意第四十一章 不得不拐帶第三十九章 大明‘郡主’第一百三十八章 朝野震動(一)第六十五章 論功行賞第一百六十九章 收復臺灣(四)第二百一十一章 交戰流寇(三)第七十四章 長談(下)第六十六章 流水線第八十一章 皮島夜襲第九十四章 沒錢的痛苦
第八十二章 勸降第一百七十三章 收復臺灣(完)第五十一章 廢物總兵第二十一章孫和鬥(上)第七十四章 長談(下)第一百五十八章 復州之戰(二)第一百九十八章 報復(十一)第四十一章 不得不拐帶第十六章 定局第二十章 強取豪奪人才第二百單九章 交戰流寇(一)第四十九章 孔有德有請第八十七章 確立軍制第一百九十二章 報復(五)第二百二十二章 九年末的局勢第十五章 議事第二百二十四章 多爾袞用計第十章 板甲第三十七章 郡主(下)第七十六章 孫元化的謀劃第一百四十四章 新的一輪攻防(一)第六十七章 開會(上)第十一章 義州第二十章 強取豪奪人才第一百五十三章 匹夫之怒第一百二十二章 圍點打援(四)第一百六十七章 收復臺灣(二)第六十七章 開會(上)第二十三章 條件第三十七章 郡主(下)第一百二十八章 出城野戰(五)第一百六十一章 耽羅島被圍(中)第四十八章 登州衛被襲(下)第六十二章 忠孝倫常第一百零四章 叛變?第五十六章 第一艘福船下水第八十六章 尚可喜第八十九章 ‘愛撫’第六十四章 被拉下水第一百四十六章 新一輪攻防戰(三)第一百四十三章 多爾袞第三十五章 孫元化(下)第二百章 轉機(一)第一百七十九章 西班牙人,動手(三)第一百六十一章 耽羅島被圍(中)第一百五十二章 朝堂風雨第四十一章 不得不拐帶第二百單七章 出發(七) 和太監的第一次相見第四十九章 孔有德有請第八十二章 勸降第一百三十五章 狩獵第二百單二章 出發(二) 明軍的夜襲第一百三十二章 先禮後兵(上)第一百二十六章 出城野戰(三)第一百八十章 西班牙人,動手(四)第一百四十六章 新一輪攻防戰(三)第九十九章 通商 第一次‘親密’接觸第一百九十二章 報復(五)第二百一十三章 交戰流寇(五)第一百零三章 面對面(下)第一百四十二章 鄭彩的思量第七章 討價還價第一百零八章 律法第二百一十九章 魯王府來客第一百章 皇太極 朝鮮第一百七十三章 收復臺灣(完)第一百六十一章 耽羅島被圍(中)第七十三章 長談(中)第一百六十二章 耽羅島被圍(完) 商事調查所第五十六章 第一艘福船下水第二百二十五章 一封降書和真假二字第一百五十五章 開府建鎮第十一章 義州第一百九十三章 報復(六)第一百三十七章 損兵折將(下)第七十章 新年(上)第四十七章 登州衛被襲(中下)第四章 談生意第一百九十四章 報復(七)第一百一十三章 議會 新的局勢第一百三十九章 朝野震動(二)第二百單二章 出發(二) 明軍的夜襲第一百二十八章 出城野戰(五)第一百一十九章 圍點打援(一)第一百零五章 背叛!第一百三十五章 狩獵第一百五十一章 新一輪攻防戰(完) 大明兵部來使第三十七章 郡主(下)第七十八章 內亂(上)修第一百七十四章 徐太拙的用意第四十一章 不得不拐帶第三十九章 大明‘郡主’第一百三十八章 朝野震動(一)第六十五章 論功行賞第一百六十九章 收復臺灣(四)第二百一十一章 交戰流寇(三)第七十四章 長談(下)第六十六章 流水線第八十一章 皮島夜襲第九十四章 沒錢的痛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