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一十九章 魯王府來客

朝廷給應天府南京派出的下達詔書的太監來得遲了,實際上早在八月底崇禎就給南京兵部下了詔書,讓南京兵部不再負責東江鎮的客軍的事宜,只是因爲韃子離京城太近,即使是京城四周都已經是鄉野之間遍佈亂兵,有九邊逃出來的明軍敗兵,也有韃子阿濟格、阿巴泰所屬的八旗兵攻的快的,來使路途並不通順,所以這才耽擱了幾天,好在最後還是將詔書順順當當的送到了應天府南京城。

於是在確認了之後,南京兵部派來了人前來知會一聲,這回南京兵部就沒有一開始那麼客氣了,難免有幾分冷漠,前來的兵部使者只是草草的送來了兵部的核準同意,就急匆匆的返回了南京城。

人情人暖,不外如是。

雖然不至於飛鳥盡,鳥弓藏,用不着你的時候那也自然用不着去刻意套近乎,應天府好歹也是大明陪都,也就比順天府京城差了點龍氣,南京兵部哪裡需要在平安時候去討好別人,如今流賊也被滅了個七七八八了,能盡職就不錯了。

話說,如果朝廷知道方成聽從了麾下文官的意見將熱蘭遮城改成了承天府,不知道會不會大發雷霆了,這個稱呼,那可是十足十的犯禁,罪名不小。

不過那都是憑空臆想而已,總之,方成在到達了登州後,毛承祿派來的睚眥水軍已經等候多時。

這次毛承祿並沒有聽話的僅僅派了睚眥水軍的一個營,而是僅僅留了一個營在臺灣島,自己領着兩營兵連帶戰船一百四十餘艘,早在十天前就到達了登州城外,接着將登州港口圍了個水泄不通。

嚇得登州城裡的劉澤清把手上剩下的全部能用的兵丁,不管老幼都一股腦的塞上了城牆,又四處拉來了一萬名壯丁幫着守城牆。

一邊又給南京的兵部求救,卻不敢說東江鎮圍了登州城,只是聲稱有數萬水師圍了登州城,如今城破在即。

劉澤清沒敢說別的,他可是個總兵,自然知道現在這世道,南京兵部說出來的話並不是太管用,比如他自己,麾下只有萬餘兵馬就敢不理南京兵部三番五次的調遣其去擋住南犯流寇的命令,一直就賴在登州不走,那東江鎮兵馬只多不少,又多是強兵,南京兵部的話能有多大作用?劉澤清還真沒怎麼指望。

所以他只得趕緊做彌補措施,比如上次銀錢和糧草多送少了,這次挖肉般的再拿出了五萬兩的銀子給急匆匆的送過去就是,劉澤清可不知道實際上這次是毛承祿藉機報復,沒經過方成的同意,只不過睚眥水軍本來讓方成給毛承祿統領,他也有權這麼做。

所以方成還行進在路上在收到劉澤清送來的五萬兩銀子後,一時間沒反應的過來,琢磨着劉澤清何必再行送銀子來,當初方成確實是對劉澤清起了殺心,不過這廝倒也聰明,事後又拿出了部分身家來買命,這才讓方成暫時把這事放到一邊,反正自己又沒虧上什麼,殺了劉澤清無濟於事。

好歹劉澤清還是堂堂大明登州總兵,聽話就行,遠比換個新的好,這也是方成不殺他的緣由。

方成在聽完劉澤清的使者小心翼翼的一段話後才恍然大悟,只是這表情擺在心底就行了,在那劉澤清的使者劉復看來,自然還是一臉鎮定自若,劉復是看不出絲毫的破綻。

方成琢磨着毛承祿恐怕也不是光給自己出氣那麼簡單,往大了說,他毛承祿和劉澤清也是有仇的,當初孔有德、耿仲明等人佔了登州反抗朝廷,劉澤清一馬當先的殺了過來,雙方的血仇不少,這也未必沒有公報私仇的成分。

而且毛承祿也有分寸,聽了劉復所說毛承祿十天來也只是用重兵圍住了登州水城,而沒有任何進攻的舉動,想來只是威懾而已。

這一嚇就讓劉澤清又吐出五萬兩銀子,也不知道是劉澤清這個總兵當的太有銀子了呢,還是毛承祿把他嚇的太慘了點,竟然接連吐出來十萬兩的銀子,這可不是什麼小數目,想那幾年之後京城被賊所陷,崇禎自殺,國之將亡,左良玉收攏身邊萬餘兵馬也只花了全部身家兩三萬兩而已,也就是說,劉澤清可比日後的左良玉有錢多了!

既然劉澤清表足夠了誠意,方成也不打算過多爲難,反正這次教訓足夠了,想來劉澤清日後也應當知道分寸,這什麼事能做,什麼事不能做,毛承祿的戲也演夠了,所以方成就當着劉復的面修書一封讓人帶給毛承祿,讓他適可而止,也足夠了。

毛承祿也聽話,在接到了方成的令後隨即將兩營睚眥水軍換了個地方,沒全都圍在登州水城的港口前,也讓一直盤這塊大石的劉澤清鬆了口氣。

他現在是能拖一時是一時,也好過被大兵壓境來得好,這一把利刃懸在頭上隨時會掉下來這種事,實在是十足的可怕。

隨即南京兵部也派來了使者,和稀泥的般的兩邊安撫了一番,南京兵部自然不會不知道圍着登州城的是誰的兵馬,朝廷剛下令東江鎮總兵方成返回駐地,其所屬水師已在登州城等待,還有可能會有別家?這就是不用猜的事!哪裡會有那麼巧,還有海寇敢當着大明水師的面進攻城池反而對水師視而不見了?那剩下就只有是那部水師幹得了,也沒別人了。

只是南京兵部說到底也只是猜測而已,並不知道登州這邊的實情,只以爲劉澤清是擔心兩邊兵戎相見,可不知道劉澤清給南京諸位大人上的奏章句句屬實,他也確實快要被破城了,區別只在於東江鎮想不想這麼幹而已,僅此而已。

不過好在兩邊都是自以爲是,弄錯了東江鎮根本沒什麼目的,也不打算攻破登州城得罪南京兵部和明庭,所以這事也就暫時翻了過去。

等方成到了登州城外,一萬餘大軍浩浩蕩蕩的路過,劉澤清這次不敢躲了,與着南京兵部派來的使者一起求見。

雖說兩人都是總兵,大明的高階武官,可這也要分高低啊,要是往日劉澤清還真不會這般卑躬屈膝,好歹他麾下有着萬餘’強兵‘,但現如今卻是實在自家兵馬自取其辱,被打殘了,與其掉自家腦袋,那還不如軟下膝蓋,好歹大家份屬同僚。

南京兵部這次沒敢派來小吏,而是派了一名兵部員外郎,大大小小也是個正五品的官員,給足了兩邊面子,畢竟這次是下面的總兵有矛盾,不是尋常兵丁,總兵這東西,大明雖然不少,但卻個個都是倚重,不得不重視。

南京兵部本以爲是來調停的,結果到了登州才知道,其實是登州總兵劉澤清拿來當護身符的,不過這區別不大,若不然也不能眼睜睜的看着劉澤清被殺不是?那大明的臉面還往哪放?南京兵部還有甚臉面?

劉澤清與兵部派來的員外郎先是派人送去了一封信求見,等方成答應了這纔敢來,那兵部的員外郎雖說不太甘心自己堂堂五品文官要給武夫示弱,也給劉澤清一通銀子砸軟了腰。

劉澤清生怕這個朝廷派來的員外郎不懂事,到時候說了什麼不對的話,估計東江鎮未必敢拿兵部派出來的官員怎麼樣,唯獨他劉澤清非得落個悽慘的下場。

這次劉澤清前來一樣沒空手,但他也沒帶銀子,而是帶了糧草,東拼西湊的弄了兩萬多石的糧草,大部分都是劉澤清花了銀子買來了,這就是爲了示好,反正只要他還是登州總兵,這銀子什麼時候不是賺?何必爲了這十幾萬兩銀子丟官去職,甚至連小命都有可能不保,更不提要是連總兵都不是了,銀子再多那也未必保得住!

那名被劉澤清的銀子砸彎了腰的兵部員外郎出奇的好說話,兩邊都好話誇了個遍,笑眯眯的看着方成活像看一堆銀子,誰讓劉澤清足足拿出了兩萬兩的銀子,這個數目,即使是在應天府南京城裡,也足夠買通他的主官,南京的兵部尚書了。

讓方成一陣背後不舒服,這眼神,實在不討人喜歡,好在他也壓根不打算現在找劉澤清算賬,先放到一邊就是,兩邊都賣了面子。

等趕走了劉澤清和那名南京兵部的員外郎,下一件事是回軍,時間已經跳躍到了崇禎九年九月,此間還有一件趣聞。

那就是崇禎九年八月初一,女真韃子進攻京畿,離着京城也沒多遠,大明有個藩王,唐王朱聿鍵募兵千餘人起兵勤王,行至開封,結果朝廷擔心藩王干政,勒令其返國,廢爲庶人。

唐王朱聿鍵是明太祖朱元璋的九世孫,和崇禎的血緣關係早已稀薄到了不能再稀薄的地步,自然也就更沒什麼天家情誼可講,就給廢了了事。

這事本來和方成沒什麼關係,可偏偏就今天就扯上關係了,因爲一大清早,在大營裡抓住了幾個奸細。

抓到奸細是常事,不過那是在河南、陝西二省,流寇派來打探消息的,抓到了都是一刀砍了了賬,到了登州數日還真第一次抓到,而且,這還不是大營外抓到的,而是在大營內。

也就是說,這夥穿着尋常百姓衣着的壯漢已經摸進來了,怎麼能不讓人奇怪來着?耽羅府的大營不可說不嚴密,裡裡外外都封的死死的,不是誰說進來就進的來的,可偏偏還是有奸細能混進來,到底是怎麼着來着?

這事方成親自跑去審了,領着趙孟以及十幾個隨從把關在臨時搭起來的地牢裡的奸細給押了出來。

奸細人數不多,三四個,被捆成了一塊給帶了進來。

“呸,狗賊,你知道我等是誰麼?”那帶頭的‘奸細’甲一臉正氣。

讓方成相當鬱悶,怎麼老是感覺自個是反派,抓到個奸細都是如此人高馬大,一臉正氣,就跟個大明站崗的大漢將軍似的。

大漢將軍?

方成腦子裡靈光一閃,好似抓住了什麼,只是依舊不太明白,有些弄不清楚。

“李護……李哥,咱們小命刻握在人家手上了。”一邊另一個模樣清秀的‘奸細’乙小聲的嘀咕的道。

李哥叫的正是剛剛叫喚的那個一臉正氣‘奸細’甲。

那名喚李哥的‘奸細’甲‘狠狠’的挖了‘奸細’乙一眼,一樣是低着嗓門的道:“怎麼說出我的姓,難道不記得王爺出發前讓我等隱瞞身份麼。”

“啊,李護衛,對不起,我這又不是存心的。”那‘奸細’乙一臉的不好意思,趕緊學着李哥的模樣,瞪着一雙惡狠狠的眼,一臉的正氣。

無語。

這就是現如今方成腦子裡的想法,雖說這兩個奸細的竊竊私語沒聽得太清楚,不過也大致聽出對方可一點不像嘴上說的那麼嘴硬,至少這四號人,站的倒是挺直,就是腿都明顯看得出來在打顫。

“方大哥,這些是奸細們所攜帶的兵器。”趙孟從隨從手上接過來又遞給了方成,兵器看上去不像是普通的東西,因爲太華麗了,而且,竟然是四把劍,而不是大明和流賊以及關外韃子通用的刀。

刀纔是殺人的,而劍這東西,只是看上去好看,有個模樣而已,誰會拿劍當兵器砍人?拿來噹噹裝飾品還行。

劍柄上分明刻着一個魯字,劍的佩玉上也有,方成眉毛一翹,指着那四個活寶‘奸細’道:

“去,你們誰把他們外面的衣服給扒了。”

這話說得有歧義,聽得那四個‘奸細’突然感覺菊花一緊,心裡頭不禁的嘀咕道,這自己送上門來的姑爺的傢伙不會是個好龍陽之好的吧?脫我等衣服算什麼事?掙扎着不讓。

若是真是個好斷袖之癖,龍陽之好的,那好的是男色,理當也不會搶自家的郡主大人了,這趟可就不是跑來探查,而是送死來了,如此一想,這掙扎的更厲害了,誰都不想死啊?還死的這麼不明不白的。

好在也就這幾號人胡思亂想,趙孟等人可不會這麼想,十幾個隨從親衛個個臂膀搭着臂膀將這眼前的四號魁梧高大的男子穿着的尋常百姓衣物一扒拉,裡頭是一身金燦燦的飛魚服。

錦衣衛?不記得自己有得罪這麼個大明最大的特務機關吧,而且,現如今的錦衣衛早就沒早前那麼猖獗了,哪裡敢輕易跑來當朝總兵的大營。

而且,這朝廷的錦衣衛怎麼着也不可能帶着用魯王府佩玉的劍,錦衣衛穿着是飛魚服,用的是繡春刀,這是誰都知道的事,要假冒也用不着假冒的這麼明顯。

“你等到底是何人?竟然敢假冒朝廷的錦衣衛,難道不知道這是殺頭之罪麼?”

方成示意左右上前,結果這舉動卻嚇得這四號人不輕,因爲這個舉動在別人看來就是要殺了了事,所以爲首的那名穿着飛魚服的‘奸細’甲頓時不敢隱瞞了。

這再隱瞞下去就是死翹翹了,這死的不明不白的,還怎麼和曲阜城裡的主子交代,那不是白死了麼?

所以一想到這個理由,暴露出自己的身份也是順理成章的事。

“我等乃是曲阜魯王府的侍衛,這趟魯王派我等出來公幹,並無打擾貴軍的意思。”

不打擾你跑來當奸細幹嘛?魯王府?我家倒是有個魯王府的郡主大小姐,難不成是爲朱末露而來?方成的臉色頓時變的很怪異,可是這不管怎麼說,也不該是因爲這個緣由,若是因爲這個,早知道應當早就找上門了,不至於這都數載過去了,纔想起來。

“嗯咳。”方成一陣心虛,假作咳嗽了兩聲,不過好歹沒人看得出來。

“你等既是魯王府的侍衛,何必穿錦衣衛的衣服?”總歸還有疑點,不能被搬出一個魯王就給敷衍過去。

“這個……”那爲首的李哥一臉猶疑,順帶還有三分奇怪,好似不太想說出來。

趙孟一邊配合的抽出戚家刀,亮閃閃的刀光一閃,把那‘奸細’乙嚇得脖子一縮,用腳踢了踢那個‘奸細’李哥。

那‘奸細’甲眼看刀都亮出來了,膽子也怯了,趕緊把能說的都說的,就差和盤托出了。

“我等正是魯王府的侍衛,這身錦衣衛的衣着自然是假的。”那李哥又被從身後踢了幾腳,這才一臉不情願的道:“朝廷規定,藩王家的親衛侍從都是不允許離開駐地的,若是發現,即立刻處斬,必不留情。”

“那我若將你們交給南京了?”方成笑着道,然後指了指後面一直踢着‘奸細’甲的‘奸細’乙道:

“那你告訴我,這個人是誰?”

“此人姓海,叫海大富,與我是堂兄弟關係。”那‘奸細’甲李哥一臉的冷汗,但好歹還穩得住,這可說不得啊。

“姓海啊,這麼這名字聽起來那麼像韃子?我可是從不放過韃子的。”方成好像是在自言自語,一邊的趙孟自然知道配合,手一揮,十幾個隨從親衛就要作勢舉刀砍過去。

“請慢動手。”李哥趕緊大吼一聲,回頭望了那‘奸細’乙一眼,咬了咬牙,想來就是說了,回去后王爺也怪不了他!不過這前提要回得去!

第一百二十一章 圍點打援(三)第一百九十五章 報復(八)第二百二十章 返回承天府第二百單九章 交戰流寇(一)第一百六十七章 收復臺灣(二)第三十三章 孫元化(上)第一百九十四章 報復(七)第五十七章 費爾南多的到來第一百二十三章 圍點打援(五)第一百九十三章 報復(六)第一百二十八章 出城野戰(五)第一百一十七章 旅順圍城戰(三)第二百二十二章 九年末的局勢第一百八十五章 和鄭家的交鋒(完) 佛郎機傳教士第五十六章 第一艘福船下水第十一章 義州第一百九十四章 報復(七)第一百四十一章 崇禎八年第二百一十一章 交戰流寇(三)第三十一章 ‘青鹽’第一百一十三章 議會 新的局勢第二百二十章 返回承天府第三十四章 孫元化(中)第一百九十六章 報復(九) 收復臺灣第七章 討價還價第一百八十八章 報復(一)第五十一章 廢物總兵第七十八章 內亂(上)修第一百七十章 收復臺灣(五)第九十三章 大明局勢第二百單九章 交戰流寇(一)第一百二十八章 出城野戰(五)第一百三十七章 損兵折將(下)第四十章 如此佳人?第一百二十六章 出城野戰(三)第一百八十八章 報復(一)第一百零三章 面對面(下)第一章 穿越第一百六十八章 收復臺灣(三)第六十七章 開會(上)第一百六十五章 缺錢第十四章 代善第一百八十四章 和鄭家的交鋒(中三)第七十八章 內亂(上)修第一百九十章 報復(三)第六十五章 論功行賞第一百六十八章 收復臺灣(三)第五十三章 所謂名士?第一百五十五章 開府建鎮第二十八章 張五郎第一百零八章 律法第一百三十五章 狩獵第一百零一章 訓斥 定情(上)第十八章 濟州島第一百三十章 皇太極回師第九十七章 與荷蘭人的海戰(上)第九章 西芒第一百三十七章 損兵折將(下)第九十八章 與荷蘭人的海戰(下)第一百九十二章 報復(五)第七十五章 遊園第一百七十三章 收復臺灣(完)第一百零三章 面對面(下)第一百三十一章 所謂勞軍第二百單一章 疫病、編組、出發(一)第一百五十五章 開府建鎮第三十九章 大明‘郡主’第一百二十九章 出城野戰(六)第二十四章 沒理想的‘反賊’第二百一十四章 交戰流寇(六)第二百一十四章 交戰流寇(六)第一百一十章 娶郡主(上)第十一章 義州第二百單七章 出發(七) 和太監的第一次相見第二百單三章 出發(三) 明軍的夜襲(續)第一百七十二章 收復臺灣(七)第二百一十八章 落幕一半第一百零九章 效率第三十一章 ‘青鹽’第二百單四章 出發(四) 實在多餘第二百單三章 出發(三) 明軍的夜襲(續)第九十九章 通商 第一次‘親密’接觸第一百六十三章 後金的對策(一)第一百八十三章 和鄭家的交鋒(中二)第二百一十九章 魯王府來客第一百三十章 皇太極回師第三十章 假兔子第一百零八章 律法第九十八章 與荷蘭人的海戰(下)第十三章 成效第一百五十五章 開府建鎮第八十一章 皮島夜襲第二百章 轉機(一)第一百六十六章 收復臺灣(一)第二十六章 毛承祿第四十六章 登州衛被襲(中上)第一百零三章 面對面(下)第一百五十二章 朝堂風雨第一百二十四章 出城野戰(一)
第一百二十一章 圍點打援(三)第一百九十五章 報復(八)第二百二十章 返回承天府第二百單九章 交戰流寇(一)第一百六十七章 收復臺灣(二)第三十三章 孫元化(上)第一百九十四章 報復(七)第五十七章 費爾南多的到來第一百二十三章 圍點打援(五)第一百九十三章 報復(六)第一百二十八章 出城野戰(五)第一百一十七章 旅順圍城戰(三)第二百二十二章 九年末的局勢第一百八十五章 和鄭家的交鋒(完) 佛郎機傳教士第五十六章 第一艘福船下水第十一章 義州第一百九十四章 報復(七)第一百四十一章 崇禎八年第二百一十一章 交戰流寇(三)第三十一章 ‘青鹽’第一百一十三章 議會 新的局勢第二百二十章 返回承天府第三十四章 孫元化(中)第一百九十六章 報復(九) 收復臺灣第七章 討價還價第一百八十八章 報復(一)第五十一章 廢物總兵第七十八章 內亂(上)修第一百七十章 收復臺灣(五)第九十三章 大明局勢第二百單九章 交戰流寇(一)第一百二十八章 出城野戰(五)第一百三十七章 損兵折將(下)第四十章 如此佳人?第一百二十六章 出城野戰(三)第一百八十八章 報復(一)第一百零三章 面對面(下)第一章 穿越第一百六十八章 收復臺灣(三)第六十七章 開會(上)第一百六十五章 缺錢第十四章 代善第一百八十四章 和鄭家的交鋒(中三)第七十八章 內亂(上)修第一百九十章 報復(三)第六十五章 論功行賞第一百六十八章 收復臺灣(三)第五十三章 所謂名士?第一百五十五章 開府建鎮第二十八章 張五郎第一百零八章 律法第一百三十五章 狩獵第一百零一章 訓斥 定情(上)第十八章 濟州島第一百三十章 皇太極回師第九十七章 與荷蘭人的海戰(上)第九章 西芒第一百三十七章 損兵折將(下)第九十八章 與荷蘭人的海戰(下)第一百九十二章 報復(五)第七十五章 遊園第一百七十三章 收復臺灣(完)第一百零三章 面對面(下)第一百三十一章 所謂勞軍第二百單一章 疫病、編組、出發(一)第一百五十五章 開府建鎮第三十九章 大明‘郡主’第一百二十九章 出城野戰(六)第二十四章 沒理想的‘反賊’第二百一十四章 交戰流寇(六)第二百一十四章 交戰流寇(六)第一百一十章 娶郡主(上)第十一章 義州第二百單七章 出發(七) 和太監的第一次相見第二百單三章 出發(三) 明軍的夜襲(續)第一百七十二章 收復臺灣(七)第二百一十八章 落幕一半第一百零九章 效率第三十一章 ‘青鹽’第二百單四章 出發(四) 實在多餘第二百單三章 出發(三) 明軍的夜襲(續)第九十九章 通商 第一次‘親密’接觸第一百六十三章 後金的對策(一)第一百八十三章 和鄭家的交鋒(中二)第二百一十九章 魯王府來客第一百三十章 皇太極回師第三十章 假兔子第一百零八章 律法第九十八章 與荷蘭人的海戰(下)第十三章 成效第一百五十五章 開府建鎮第八十一章 皮島夜襲第二百章 轉機(一)第一百六十六章 收復臺灣(一)第二十六章 毛承祿第四十六章 登州衛被襲(中上)第一百零三章 面對面(下)第一百五十二章 朝堂風雨第一百二十四章 出城野戰(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