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五章 議事

PS:求票,求收藏,求垂青,求寵幸。

————————————————————

代善最後還是被嶽託氣沖沖給堵回了自個的貝勒府,兵馬沒着集結成,派去集結兩紅旗的信使也給半路劫回城裡,最後嶽託纔去向皇太極和衆位貝勒稟告。

皇太極和諸位貝勒剛剛從嶽託那裡得到消息,四大貝勒一個不少聚在皇太極的大帳裡,如今大帳裡已經不如當初皇太極剛登汗位那會了,四大貝勒地下齷齪,表面上至少還是和和氣氣的。

自打四大貝勒之一的莽古爾泰病到連四大貝勒集會都不能參與,鑲藍旗就給皇太極直接分封給了濟爾哈朗,表面上濟爾哈朗立場中立,和代善父子倆關係較好,但實際上明眼人都看得出來,濟爾哈朗聽的是皇太極的,也就代善那蠢蛋看不出來。

嶽託看的明白,所以他沒向自家阿瑪一樣連通報一聲就直接帶兵要去朝鮮,這不跟二貝勒阿敏一個心思?跑到朝鮮稱王稱霸,連盛京都不回?

恐怕到時候皇太極第一個要拿自家開刀,還留在盛京城裡的自己就是再被皇太極賞識,爲了防範代善,也得狠下手來。

想想那阿敏如今是什麼下場?雖然沒死,可兵權一來二去也被剝奪的差不多了,那可是老汗時候最信任的人物,如今卻落得淒涼,連盛京城裡的府邸都沒人敢進門。

至於濟爾哈朗,那廝一向是個牆頭草,與自家關係好也是爲明哲保身,誰讓諸多貝勒裡,勢力最強的皇太極已經有了兩黃旗,這要是再加上鑲藍旗就得引起其他貝勒的反應,甚至其他貝勒聯合起來和皇太極對着幹都有可能,這是後金,可不是大明那般禮教森嚴,誰拳頭大誰就能當汗王,濟爾哈朗和皇太極都不是笨人,知道分寸。

多爾袞兄弟倆手上握着的實力也不小,偏偏兩個人是兄弟,插不進一個濟爾哈朗,而且皇太極也不會允許貝勒裡實力失衡,那剩下只有代善、嶽託的兩紅旗,父子倆面和心不和,多一個濟爾哈朗也不多,妨礙不到貝勒的底線。

只是偏偏代善真當回事,他真當濟爾哈朗是真和他一條心,甚至迫不及待的跳出來挑戰皇太極汗王的權威。

連通報都不做,直接就帶着兩紅旗去打朝鮮,你當濟爾哈朗還會站你那邊?恐怕親兒子都要大義滅親了。

諸貝勒暗地裡笑的笑,冷眼旁觀的冷眼旁觀,唯獨代善還在那裡叫囂。

“汗王,你說一聲,到底打還不打!”代善喘着粗氣,一副憤憤不平的樣子,至少讓諸多貝勒知道他還沒那麼蠢,知道聽了嶽託的勸過來請示皇太極。

皇太極笑了笑,他清楚代善的脾氣,從先王努爾哈赤知道代善和大妃有染開始,皇太極就把自己的這個長兄的脾氣摸的一清二楚,背地裡是誰告的密貝勒們心裡有素,敢說出來的一個都沒有。

“不就是正紅旗死了一個額真……”多鐸難免有些年輕氣盛,平日裡代善藉着兄長的名頭沒少給多爾袞兄弟臉色看,逮着機會自然要嘲諷一翻,可他話還沒說完,就被多爾袞眼色堵了回去。

“盡瞎說,這不是小事,大金國自立國起就沒不清不楚死掉一個額真!”多爾袞不比多鐸那麼魯莽,憤憤的應腔道。

多爾袞表面上是支持代善的,三兄弟自從大妃阿巴亥死後就極得皇太極的賞識,這個大妃和與代善有染的妃子一點關係都不搭,單皇太極甚至把兩白旗都給了多爾袞、多鐸、阿濟格三兄弟,多爾袞三兄弟平日裡靠向皇太極,明哲保身居多。

代善臉色並不好看,但不好在皇太極跟前發火,多鐸畢竟是小輩,自己好歹也是叔叔,而且多爾袞已經和了稀泥,甚至還擺出贊成的姿態,自然不好再追究。

“咳咳。”皇太極假咳一聲引來諸位貝勒、貝子的注意力。

“朝鮮那邊不用多問,讓嶽託去那主持大局,我相信他能做好。”皇太極淡淡的做了決定,也是現下讓大帳的諸人都能滿意,這事和多爾袞、多鐸兄弟沒關係,濟爾哈朗半眯着眼睛,一副老神在在的模樣,一開始代善發難就這樣子,直到皇太極做了決定才微微睜開。

濟爾哈朗在諸位貝勒裡和皇太極的血緣最是生疏,他自己的父親舒爾哈奇就是死在努爾哈赤手上,兄弟阿敏如今也早不如前,被皇太極打壓的厲害。

“嶽託他、”代善雖然還想反對,此時嶽託自己站了出來打斷代善的話。

“阿瑪,我會解決好的,定然不會讓阿瑪和衆位叔叔多心。”嶽託是小輩,自然要擺低姿態,大帳裡按輩分算,他也得姿態擺的低一些纔不能讓別人看不慣他。

嶽託主動應承,代善只得怏怏的坐回位置,總覺得自己有夠淒涼,連兒子都要反對自己,這時候他總算腦袋清醒一些,本來寄予厚望的濟爾哈朗顯然不會拉他一把,這事也就成了定局。

代善不強行要帶兵去朝鮮,嶽託第二天就領着一千鑲藍旗往朝鮮去,皇太極的口諭也被帶了去,語氣上很不好。

等消息傳到平安道的時候已經過了十幾天,連火上澆油的作用都不曾有,緣由平安道的消息早就傳亂了,流言飛的太多,真的假的都沒人分不清楚。

今個一大清早,義州府裡剛剛安分下來沒多久的庶尹又焦頭爛額起來,失蹤了十三天的‘大明特使’回來了,就出現在義州城裡,庶尹興沖沖的讓人去抓,結果跑回來的只有幾個,剩餘的還都遍體鱗傷。

“怎麼回事?”義州庶尹威嚴十足的問道。

“大、、大人,城裡鬧事的大明人、、好多。”回來的人斷斷續續的說完,然後頭一歪,昏死過去。

鬧事?大明人鬧事?義州庶尹臉色一剎那白了,強自鎮定的問了另一個受傷輕點的詳細原因。

早上那個所謂的‘大明特使’是回來了,不過不是像上次一樣是來幾個人,而是上千人,扛着大明的龍旗,正大光明的從前門進城的。

自己還讓手下去抓?十幾個人去抓上千人?義州庶尹搞不懂這個大明特使到底要搞什麼鬼,不過他的目的肯定是達到了,沿途跑回來的朝鮮官吏不停帶來消息。

城裡的大明人幾乎全都彙集在一塊了,足足有好幾萬人,‘大明特使’扛着大明龍旗轉了整個義州城,跑到庶尹衙門的官員並且還帶來個消息,後金女真的貝勒嶽託的前鋒人馬三百人已經離義州沒多遠,最多兩天的路程,氣勢洶洶的樣子也像是要把所有大明人殺個一乾二淨的。

義州庶尹的腦門立馬流下了冷汗,大明特使這個時候回來的原因也摸索個一清二楚,這壓根就不是來找自己這些人的麻煩的,不管是把後金額真燒死,還是煽動大明難民鬧事,那針對的也都是大金國。

偏偏自己還不能像別人一樣置身事外,如果對這些大明人不管不問,稍加縱容,日後秋後算賬起來,大明和大金都不會跟他客氣,耿仲明可是大明的謀逆。

王上的上諭上寫的一清二楚,崇禎四年年底,叛將孔有德,耿仲明據登州反,還讓一定要抓住然後送給大明。

如今呢?金國的士卒就離這兩天的路程,怎麼看都不會有什麼好目的,至於大明就更別說了,義州庶尹就沒聽說過大明皇帝對哪個謀逆客氣過,自個卻還客客氣氣的招待了那個謀逆數天。

只不過現在一切都不重要了,義州庶尹趕緊讓人去附近駐兵拉救兵,然後帶着人就去鬧事的地方。

上萬大明人都被堵在了城門,箭在弦上,守城門的朝鮮士兵兩百人都不足,大多嚇着腳上發軟,直到義州庶尹領着三百多人才湊齊了五百個拿得動刀劍的。

爲首的正是那個‘大明特使’和耿仲明,所有大明人都羣情激奮,如果不是工具不足,怕是早就要把城門打破後闖出去。

“耿仲明,方生,你們竟然敢聚衆鬧事!”城牆上傳來字字清晰的大明官話,下面的大明人也都聽得一清二楚。

朝鮮人不敢透露出‘大明特使’的消息,即使是假的,被女真韃子知道非得要使王上頭疼怎麼給上女真人的需索無度。

最後勉強拿出這麼個理由搪塞,只是終究是掩耳盜鈴,方生和耿仲明連大明的龍旗都抗出來了,又人多口雜,瞞得住才奇怪。

“李大人,別來無恙啊,哈哈。”方生打了個哈哈,義州庶尹姓李,算是李朝皇族的旁支,只是血緣淡了點,不過這次本來就是方生給下的絆子,也就沒理直氣壯的反駁,只是找機會煽風點火。

“這不是進了城後才得知女真韃子領兵進犯,所以本官想先行乘船回去稟告。”

方生理直氣壯的說道,擲地有聲的模樣就像說的是真事,連那個義州庶尹李大人都一怔,不禁暗惱,要不是早知道底細,恐怕知道就真開了城門放人出去了。

幸虧城門守將機靈,知道去稟報自己一聲,不是擅自打開城門放人。

“方大人客氣了,哪有什麼女真韃子,只不過是上國來使,接待一下而已。”李大人生硬的回了一句,目的是想告訴耿仲明和方生,領着流民鬧事就有用了?隔幾天金國大軍到了還是一樣的局面。

不過這句話對方生有沒有用他不知道,無數大明人聽得清清楚楚是事實,朝鮮現在的上國是哪個?金國啊!金國不就是女真韃子?

那方大人和耿大人說的就沒錯了,朝鮮人真的打算把自己這些人都送給女真人殺個一乾二淨。

這還了得,一衆大明人叫囂起來,羣情激奮,準備強行出義州城。

第一百一十四章 出征旅順第一百六十七章 收復臺灣(二)第六十九章 開會(下)第一百二十八章 出城野戰(五)第五十二章 安東徐振芳第四十章 如此佳人?第一百四十三章 多爾袞第一百九十二章 報復(五)第二百一十一章 交戰流寇(三)第三十八章 買賣、曲阜第六十七章 開會(上)第二百一十八章 落幕一半第二十四章 沒理想的‘反賊’第三十二章 劉管事第四十四章 萊蕪城(下)第一百三十七章 損兵折將(下)第二十一章孫和鬥(上)第一百五十七章 復州之戰(一)第一百四十五章 新的一輪攻防(二)第九十五章 多事之秋第一百六十章 復州之戰(四) 耽羅島被圍(上)第一百七十四章 徐太拙的用意第十九章 崇禎五年第一百四十三章 多爾袞第四十五章 登州衛被襲(上)第一百章 皇太極 朝鮮第八十七章 確立軍制第一百三十二章 先禮後兵(上)第一百零九章 效率第一百六十一章 耽羅島被圍(中)第一百三十九章 朝野震動(二)第十二章 實施第十八章 濟州島第二十三章 條件第一百零九章 效率第一百三十五章 狩獵第三十九章 大明‘郡主’第一百九十六章 報復(九) 收復臺灣第六十六章 流水線第五十四章 農夫與蛇、名士與總兵第一百二十三章 圍點打援(五)第二百一十五章 交戰流寇(七)第一百一十二章 娶郡主(下) 大學第二百單六章 出發(六) 一些雜事第一百二十六章 出城野戰(三)第十三章 成效第一百一十三章 議會 新的局勢第一百零六章 捕盜廳第二章 騷動(上)第八十七章 確立軍制第二十章 強取豪奪人才第二十六章 毛承祿第一百三十七章 損兵折將(下)第十六章 定局第一百一十章 娶郡主(上)第一百七十三章 收復臺灣(完)第一百八十二章 和鄭家的交鋒(中一)第六十八章 開會(中)第一百零五章 背叛!第一百零七章 左捕大將第六十五章 論功行賞第二百一十八章 落幕一半第三十一章 ‘青鹽’第五十一章 廢物總兵第三章 騷動(下)第一百三十五章 狩獵第一百八十八章 報復(一)第二十章 強取豪奪人才第七十一章 新年(下)第四十六章 登州衛被襲(中上)第七十章 新年(上)第一百三十七章 損兵折將(下)第一百九十七章 報復(十)第四十一章 不得不拐帶第二百一十四章 交戰流寇(六)第二百單九章 交戰流寇(一)第七十三章 長談(中)第二百單六章 出發(六) 一些雜事第二百單四章 出發(四) 實在多餘第一百二十八章 出城野戰(五)第三十六章 郡主(上)第一百七十六章 僅此而已第八章 登州第一百六十七章 收復臺灣(二)第四十四章 萊蕪城(下)第一百三十二章 先禮後兵(上)第一百六十九章 收復臺灣(四)第二百一十一章 交戰流寇(三)第一百八十九章 報復(二)第三十九章 大明‘郡主’第九十七章 與荷蘭人的海戰(上)第一百五十章 新一輪攻防戰(七)第二百一十章 交戰流寇(二)第一百零六章 捕盜廳第四十二章 萊蕪城(上)第六十三章 計劃實行第一百九十三章 報復(六)第一百六十五章 缺錢第四十七章 登州衛被襲(中下)
第一百一十四章 出征旅順第一百六十七章 收復臺灣(二)第六十九章 開會(下)第一百二十八章 出城野戰(五)第五十二章 安東徐振芳第四十章 如此佳人?第一百四十三章 多爾袞第一百九十二章 報復(五)第二百一十一章 交戰流寇(三)第三十八章 買賣、曲阜第六十七章 開會(上)第二百一十八章 落幕一半第二十四章 沒理想的‘反賊’第三十二章 劉管事第四十四章 萊蕪城(下)第一百三十七章 損兵折將(下)第二十一章孫和鬥(上)第一百五十七章 復州之戰(一)第一百四十五章 新的一輪攻防(二)第九十五章 多事之秋第一百六十章 復州之戰(四) 耽羅島被圍(上)第一百七十四章 徐太拙的用意第十九章 崇禎五年第一百四十三章 多爾袞第四十五章 登州衛被襲(上)第一百章 皇太極 朝鮮第八十七章 確立軍制第一百三十二章 先禮後兵(上)第一百零九章 效率第一百六十一章 耽羅島被圍(中)第一百三十九章 朝野震動(二)第十二章 實施第十八章 濟州島第二十三章 條件第一百零九章 效率第一百三十五章 狩獵第三十九章 大明‘郡主’第一百九十六章 報復(九) 收復臺灣第六十六章 流水線第五十四章 農夫與蛇、名士與總兵第一百二十三章 圍點打援(五)第二百一十五章 交戰流寇(七)第一百一十二章 娶郡主(下) 大學第二百單六章 出發(六) 一些雜事第一百二十六章 出城野戰(三)第十三章 成效第一百一十三章 議會 新的局勢第一百零六章 捕盜廳第二章 騷動(上)第八十七章 確立軍制第二十章 強取豪奪人才第二十六章 毛承祿第一百三十七章 損兵折將(下)第十六章 定局第一百一十章 娶郡主(上)第一百七十三章 收復臺灣(完)第一百八十二章 和鄭家的交鋒(中一)第六十八章 開會(中)第一百零五章 背叛!第一百零七章 左捕大將第六十五章 論功行賞第二百一十八章 落幕一半第三十一章 ‘青鹽’第五十一章 廢物總兵第三章 騷動(下)第一百三十五章 狩獵第一百八十八章 報復(一)第二十章 強取豪奪人才第七十一章 新年(下)第四十六章 登州衛被襲(中上)第七十章 新年(上)第一百三十七章 損兵折將(下)第一百九十七章 報復(十)第四十一章 不得不拐帶第二百一十四章 交戰流寇(六)第二百單九章 交戰流寇(一)第七十三章 長談(中)第二百單六章 出發(六) 一些雜事第二百單四章 出發(四) 實在多餘第一百二十八章 出城野戰(五)第三十六章 郡主(上)第一百七十六章 僅此而已第八章 登州第一百六十七章 收復臺灣(二)第四十四章 萊蕪城(下)第一百三十二章 先禮後兵(上)第一百六十九章 收復臺灣(四)第二百一十一章 交戰流寇(三)第一百八十九章 報復(二)第三十九章 大明‘郡主’第九十七章 與荷蘭人的海戰(上)第一百五十章 新一輪攻防戰(七)第二百一十章 交戰流寇(二)第一百零六章 捕盜廳第四十二章 萊蕪城(上)第六十三章 計劃實行第一百九十三章 報復(六)第一百六十五章 缺錢第四十七章 登州衛被襲(中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