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一十三章 交戰流寇(五)

黃龍死了,不過不是死在耽羅府的鳥銃下的,相反的,黃龍是死在自己人的騷亂,再被亂兵拉下馬後,被活活踩死的,死的無比窩囊。

這也證實了一件事,出風頭往往都會不得好死,所以黃龍死了,如果他跟高迎恩學的聰明點,在戰局不利時就明哲保身,說不定還不用死,雖然他也一樣想,不過那已經都是之前的事。

黃龍一死,剩下的近千殘兵自然不會在頑抗,不管是披甲兵還是無甲的士卒全都跪地投降,而這次耽羅府與義軍的第一戰也‘完美’的劃下了句號。

方成並沒有像高迎恩以爲的那樣在收拾殘兵後就去攻殺高迎祥,相反的,方成只是尋找了一處適合紮營的地方就地紮營,向前進了五里之地,距離高迎祥的大營就要近得多,幾乎就是近在咫尺,想來沒多久高迎祥就應當可以發現。

在收拾一番戰果後,得生俘流寇五千有餘,收攏的流寇屍首也有近五千,義軍的三萬大軍全軍覆沒,除了這一萬人之外,高迎恩逃走時得以帶走三千人,剩下的一萬六七千人則大多數散落鄉野,四散而去。

生俘五千自然不能不管不問,所以方成只得留下一千人臨時建了營寨用以看管,等到驅趕了成縣的流寇大軍再做打算,自己親自領着一萬人在他處紮營,此戰己方折損幾乎可以忽略不論,戰死兵卒不到五百,傷者也只有一千餘而已,大多數都是輕傷,還能再戰。

而與此同時,高迎恩正領着殘兵敗將三千人在逃回高迎祥的大營的途中,不過高迎恩先前派去高迎祥那裡報信的信使,已經到達了高迎祥的大帳。

在高迎祥聽聞高迎恩和黃龍兩部三萬大軍已敗,殘兵不足三千,高迎祥的臉色從一開始聽聞各部義軍前來會盟變成青裡發白,變幻不定。

就是一邊的劉哲都有些臉色發白,吶吶的開口道:“闖王,這,是否我等先退兵去與其他各部義軍會和,再行商議。”

劉哲有點怕了,縱然成縣城下還有他和高迎祥以及一些小營盤得七萬大軍,不過這能戰的,恐怕就闖王高迎祥的舊部還有他自己麾下的幾千人,那些小點的營盤雖然湊起來也有兩萬兵丁,但拿來壯壯聲勢還可,根本派不上什麼用場。

再說了,數數時辰,高迎恩領着三萬大軍纔出營多久,也就不到一天,眨眼之間就給敗回了,而且這還是三萬大軍折損了九成多,自己這邊七萬兵馬又是如何?還不夠眨眼之間殺的不是?這些個官軍,什麼時候變得這麼難對付了?三萬大軍說敗就敗,那這麼可能!

不過就是高迎祥再不信,這也是事實,雖然三萬大軍旦夕之間就被擊敗了堪稱奇恥大辱,高迎祥還是不愧久爲闖王之名,能屈能伸,與其現在硬頂着這支看上去戰力非常的義軍,還不如湊齊了各家義軍一起,還有一拼之力。

所以在高迎恩領着數千殘兵返回後,隨即派去信使,去讓羅汝才和革左五營、李自成部加鞭快馬。

而羅汝纔在離着高迎祥部也不太遠了,止多一天的路程,甚至在途中,羅汝才還從高迎恩的敗兵口中得知了高迎祥已經敗了一陣,並且兵力折損頗大,這在接到高迎祥的確切消息後,原先就是急行軍,再快也快不到哪去了,只能讓李自成先領着本部的五千騎兵先去,至少還能援上一臂之力。

於是在這一夜,高迎祥心驚膽顫,生怕到了第二日,剛擊敗了自己這方三萬大軍的明軍會突然出現,與成縣城內裡應外合,到時候即使不兵敗,那也得折損不少。

羅汝才與其他各部義軍也是連夜趕路,高迎祥好歹還是諸部義軍之盟主,昔日情分還在,又是脣齒相依,自然是死命救援,雖說這些義軍中各支之間各有各得齷齪,但在明軍攻打時,反而是能抱成團,也是歷次明軍皆不能一戰而定的原因,即使是戰局勝利在望,也會在兵力上屬於絕對的弱勢而不得不放過其中幾支。

而方成在選擇紮營之後,從四處派遣的斥候也得知另一側有六七萬大軍行進,旗號繁多,各部義軍都有,方成也壓下了一舉將高迎祥擊潰的打算,即使是擊敗了高迎祥,到時候還有羅汝才、革左五營、李自成等各部,說不定還得偷雞不成反蝕把米,被這義軍諸部麻雀在後,那就不划算了,所以爲了謹慎起見,方成老老實實的安營紮寨,一副打算固守威懾的模樣,反正他離着成縣城也不遠了,流寇反賊若想再從容攻打成縣,除非先打敗他不可,這也是前提。

如此一來,形勢還算平靜,方成在派出信使去給孫傳庭報功後,開始老老實實的窩着,一點出擊的打算都沒有,至於羅汝才和革左五營、李自成各部義軍也在凌晨到達了成縣之外,得以與高迎祥合併一處,這樣一來義軍的兵卒也從一開始的七萬劇增了一倍有餘,達到近十五萬大軍。

也把一直待在成縣城裡固守的明軍守將嚇了個不輕,昨日夜時還聽說來援的東江鎮總兵方成殺敗了反賊流寇數萬兵馬,想來這反賊圍着成縣也應當就在這幾日而已,成縣守將自認反賊流寇之輩,向來都是若勝則附庸者衆多,若敗如土雞瓦狗,樹倒猴孫四散而去,哪料到到了第二天天一亮,城外的賊寇不但沒退走半分,反而是營帳增加了不少,一下子連綿了數裡之多,這兵馬至少翻了一番。

不過那又能怎麼樣?

成縣城裡的明軍守將只得跟上天祈禱自己這邊能守得住,又或者那東江鎮的總兵方成能幾日之間就將賊寇的十幾萬大軍殺敗,不過那可能性實在是不大,但城還是要守,若是此時被反賊流寇攻破了城,屠城是少不了了,家中老幼婦孺也是難免要遭殃。

而在高迎祥與羅汝才諸部會和之後,羅汝纔等諸部來援的義軍這才知道戰況有多難,高迎恩出擊的三萬大軍十不足一,黃龍戰死,能逃回來的步卒,即使是時候收攏了一些,也不過只餘五千人而已,並且剩下的七萬餘兵馬也是士氣萎靡,一絲戰心都無,若非自己這諸部七萬餘大軍來援,說不定明軍翌日只要衝殺上幾陣,高迎祥部就得不戰自潰,已是定數。

諸部與高迎祥匯合一處後,這才略有起色,只是諸部之中卻不是全部和高迎祥合兵紮營,幾家而是另尋外圍另處紮營,這讓高迎祥臉色頗爲難看,革左五營也就罷了,李自成更是僅僅前來拜見了一番,就領着五千騎兵挑了最遠的地方安營紮寨,顯然是不想看見高迎祥這個闖王,眼不見爲淨。

高迎祥的臉色一夜都未好看過,一直心驚膽顫,好不容易等來了諸部的援軍,結果還弄成這等情況,哪裡還會有多高興,只是這自家如今得依靠着這幾部義軍來從整齊鼓,恢復士氣,怎麼着都不能隨便翻臉。

高迎祥只得對着羅汝才道:“還是你義氣,肯與我紮營一處,若不然,我這闖王的名號,怎的還打得起來?”

高迎祥難免有些置氣,這次來援的諸部義軍之中,革左五營與他高迎祥曾同屬紫金樑王自用,只是王自用之後勢弱,崇禎六年更是戰死,各部早自成一家,高迎祥就頂替了王自用之位,以統轄三十六營,雖然那時早沒了三十六營的叫法,但在名義上,革左五營還是他高迎祥的部屬,結果如今不但革左五營不聽號令,就是原先的心腹愛將李自成也一樣將他堂堂一個闖王視若無物,焉能不怒?

雖說指望其各部與己軍紮營一處不太可能,但那也不用另尋他地紮營,這不就是給他高迎祥打臉麼?

“高老哥,這也是沒得辦法的事,人各有志。”羅汝纔打着哈哈,他可不能一句話堵死了高迎祥,畢竟這趟,他們是來援救高迎祥的,也算是相應高迎祥的會盟,雖然是來得遲了點,但好歹不是來了不是?

革左五營也抱着一個想法,來了不代表得聽你的,大傢伙抱成團是把被官軍給各個擊破了,當初推舉你當盟主那是任你,結果到最後把大夥賣的最快的也是你,這前車之鑑在那,誰還敢和你一塊紮營,難不成等着官軍來了到時候再給卡擦了?

“你這個曹操,就知道和稀泥。”高迎祥笑罵道,他也不是笨人,剛剛只是說的氣話,要是惹怒了這幫子前來響應的義軍,別的不說,僅憑着他本部的四萬兵馬,怎麼可能抵擋得住這支善戰的官軍?高迎恩的三萬兵馬的,可就是在旦夕之間就戰敗了,高迎祥可是從高迎恩那裡都打聽清楚了。

“哈哈。”羅汝才笑了笑,緊接着道:“尚不知高老哥可知這支義軍的來歷?不知兵馬幾何?我好去催促革左五營以及我部做好準備。”

“聽高迎恩所說,這支明軍應當是從東江鎮調來的,我也是第一次所見。”高迎祥皺起眉頭,既然羅汝才說起正是,自然就不能打馬虎,大傢伙都是義軍,和大明是不共戴天的仇敵,哪裡會遮遮掩掩,平日裡的那點小齷齪,那是家事,明軍卻是外敵。

“兵馬應當有一萬餘人,爲首爲東江鎮總兵方成,聞所未聞之人。”高迎祥繼續道。

“同是如此。”羅汝才點點頭道,一樣沒聽說過,實際上,高迎祥所說他是知道的,要不然也不會跑來救援高迎祥了,就是因爲截獲了孫傳庭的信使,這才知道個一清二楚,甚至羅汝才還知道,那東江鎮總兵方成的麾下實有兵馬一萬兩千,別的就不太清楚了。

“明軍有一支人數在五百左右的‘鐵浮圖’。”高迎祥突然語出驚人之語,見羅汝才瞪大了眼睛,一臉訝異,這才繼續說了下去:“皆是一身鐵甲的連環馬,人馬皆披鐵甲,數百鐵騎連成一片,這才使得我部三萬大軍瞬間就被衝潰,根本躲無可躲,就是披甲兵都折損了兩三千人。”

高迎祥說到這裡,不禁一陣肉疼,三萬大軍雖多,但卻多是臨時拉來的壯丁,花些時間又能收攏,可兩千披甲兵全軍覆沒,這都是自家的本錢,若是連這些本錢也丟了,他高迎祥什麼都不是!

“鐵浮圖?這怎麼可能。”羅汝才自然不想信,鐵浮圖那是什麼?傳奇小說裡的東西,路邊說書的口中所語,尋常百姓皆可聽來,哪裡來的會有那等連環馬?鐵浮圖?

“真真切切!”高迎祥斬釘截鐵道:“非但如此,這支明軍的步卒也皆是身披甲盔,手持長矛,與這城縣城中的明軍區別頗大,戰力也是非凡。”

戰力若不非凡,也不會讓自己三萬大軍飛灰湮滅了,他高迎祥也不會淪落到生怕又是年初滁州之敗那種境遇,自年初一戰而敗,沿途士卒逃散不少,直至如今才收攏了七成實力,哪料到剛剛復起,就捱了當頭一棒,若不是羅汝纔等人領兵前來,指不定就得萬劫不復。

高迎祥不知道的是,這支明軍雖說騎兵厲害,步卒因個個身披棉甲也不弱,最強的卻是一直沒被高迎恩看見拿來用的鳥銃手,至於什麼鐵浮圖,板甲重騎最多是拿來衝陣時候用一用,步卒也多是可以相持不下,而鳥銃手纔是一戰定乾坤。

見高迎祥說的肯定,不像虛言,羅汝才豈能不擔心,畢竟,這鐵浮圖別說是高迎祥,就是整個義軍上上下下幾十萬人都是隻聽過,沒見過,往昔也從未聽說過明軍有了鐵浮圖這等強兵,如今高迎祥所言卻是言之鑿鑿,自當屬實。

雖說明知明軍的實力不小,若不然也不會一戰而敗了高迎恩和黃龍的三萬大軍,但諸部義軍還真沒想過冒出什麼連環馬、鐵浮圖,甚至是這一萬多的明軍都是披甲兵,只以爲充其量又是個善戰的猛將,止多再是個曹文詔,羅汝才截獲了孫傳庭的信使,擺明了對方只是個總兵,而不是一地總督巡撫,若是總督巡撫還好,總兵卻只能統轄本部人馬,一萬餘明軍雖然人數不少,但己方義軍十餘萬,豈能懼之?只要不出大的紕漏,至少也能打退這支明軍!

這也是羅汝才與革左五營和李自成認爲的,所以在與高迎祥會和之後,除了他羅汝才礙於情面選擇與高迎祥紮營一處以示會盟,革左五營明擺着不對盤的把營帳紮在了數裡之外,而李自成部則是五千騎兵離得更遠,不過方向卻和革左五營不同,李自成部是堵在了明軍來襲的必經之路上。

這也是聽了羅汝才的,李自成部大多數是騎兵,即使明軍前來攻打,能擋得住最好,若是擋不住,輕而易舉也能棄營既走,等着各部義軍前去援救即可。

此時的李自成尚還沒得闖王的名頭,聲勢比起一衆羅汝才、革左五營、高迎祥等也大有不如,年前僅僅還是高迎祥麾下的闖將,如今雖然因爲和高迎祥有所罅隙而自成一家,麾下兵馬也只有六七千人,在留守了兩千步卒,這次就是領着好不容易收攏的五千騎兵一塊前來。

不過李自成的騎兵最多隻是說說而已,這些騎兵雖然都有馬,但卻大多數無甲,跟各部義軍的披甲兵沒得比,無甲的騎兵若是不靠衝勢,拿來和甲盔齊全的步卒打都未必打得過。

李自成原先是高迎祥的部屬,也是頗得看重,要不然高迎祥也不會將手上的五千騎兵都給了李自成,讓李自成得以獨立一營,結果在滁州城外,高迎祥卻是留了李自成本部一萬人給他斷後,自己跑的沒影了,使得李自成部萬餘兵馬被明軍擊敗,只逃回了兩千餘人,收攏了大半年,這才復有騎兵五千,甲盔卻始終不全。

羅汝才聽高迎祥這麼一說,頓時是臉色大變,自是希望還來得及,若是明軍攻來,靠着那五百鐵浮圖再加那些一萬餘名披甲步卒,李自成部怕是非得大敗一場不可,雙方都有騎兵,李自成的騎兵卻不是那‘鐵浮圖’可比。

羅汝才趕緊派人去追李自成,而此時的李自成不但沒安營紮寨,反而領着五千騎兵向着明軍所在的營盤而去。

耽羅府和義軍之間相聚並不遠,李自成本是想找個地段紮營,尋個山頭卻就看見已經近在咫尺的明軍,根本就只有十里之遙,旦夕可至,所以乾脆連營也不紮了,反正他李自成是個膽大的人,也沒什麼不敢的,所以五千騎兵隨即前往明軍的營盤外,但他才走了不到五里地就被耽羅府一方的斥候給發現。

方成聽聞這次是數千騎兵來襲,若是再拿步卒去戰只是徒增死傷的消耗戰而已,不可能再有之前擊潰高迎恩、黃龍部那般輕鬆,所以乾脆就打算固守以待,總歸流寇反賊不能拿五千騎兵來攻打營寨,也就沒什麼好擔心的。

於是在李自成領着五千騎兵到達了明軍的營盤後,看到的卻是上百座的營帳外圍着的密密麻麻的防禦措施,以及明軍營寨裡黑黝黝的鳥銃。

第一百四十八章 新一輪攻防戰(五)第一百九十六章 報復(九) 收復臺灣第八十九章 ‘愛撫’第一百七十五章 鄭家的反應第二百單一章 疫病、編組、出發(一)第一百四十三章 多爾袞第七章 討價還價第七十二章 長談(上)第一百二十五章 出城野戰(二)第一百二十三章 圍點打援(五)第一百八十三章 和鄭家的交鋒(中二)第二十二章 孫和鬥(下)第七十四章 長談(下)第七十九章 內亂(中)修第五十四章 農夫與蛇、名士與總兵第二百單三章 出發(三) 明軍的夜襲(續)第二十六章 毛承祿第一百五十二章 朝堂風雨第二十八章 張五郎第二百一十一章 交戰流寇(三)第九十三章 大明局勢第二百單九章 交戰流寇(一)第一百零七章 左捕大將第五十六章 第一艘福船下水第一百八十四章 和鄭家的交鋒(中三)第二百一十二章 交戰流寇(四)第七十一章 新年(下)第一百八十二章 和鄭家的交鋒(中一)第四十八章 登州衛被襲(下)第九十七章 與荷蘭人的海戰(上)第七十章 新年(上)第一百二十九章 出城野戰(六)第一百二十九章 出城野戰(六)第二百章 轉機(一)第一百五十四章 黨爭第二百章 轉機(一)第一百零九章 效率第一百章 皇太極 朝鮮第九十二章 橫空出世第一百八十九章 報復(二)第四十章 如此佳人?第一百三十四章 夜襲復州第一百七十九章 西班牙人,動手(三)第一百八十五章 和鄭家的交鋒(完) 佛郎機傳教士第八十六章 尚可喜第一百一十九章 圍點打援(一)第二十一章孫和鬥(上)第十四章 代善第九十章續 海戰(下)第七章 討價還價第十二章 實施第二百一十九章 魯王府來客第一百零一章 訓斥 定情(上)第一百五十四章 黨爭第五十六章 第一艘福船下水第二百一十四章 交戰流寇(六)第一百二十四章 出城野戰(一)第一百五十九章 復州之戰(三)第一百七十章 收復臺灣(五)第一百八十九章 報復(二)第七十七章 農耕民族和遊牧民族第一百六十一章 耽羅島被圍(中)第八十六章 尚可喜第二百二十四章 多爾袞用計第十八章 濟州島第二十六章 毛承祿第一百五十三章 匹夫之怒第一百零六章 捕盜廳第六十八章 開會(中)第一百五十章 新一輪攻防戰(七)第二百單一章 疫病、編組、出發(一)第一百九十一章 報復(四)第一百五十章 新一輪攻防戰(七)第九十八章 與荷蘭人的海戰(下)第一百四十七章 新一輪攻防戰(四)第五十六章 第一艘福船下水第一百六十三章 後金的對策(一)第七十七章 農耕民族和遊牧民族第一百三十四章 夜襲復州第六章 萊州第五十二章 安東徐振芳第一百四十章 朝野震動(三)第一百四十六章 新一輪攻防戰(三)第一百三十一章 所謂勞軍第十章 板甲第六十六章 流水線第一百四十五章 新的一輪攻防(二)第五十章 單人匹馬第八十九章 ‘愛撫’第一百三十八章 朝野震動(一)第九十八章 與荷蘭人的海戰(下)第四章 談生意第二百單五章 出發(五) 清剿地方第五十六章 第一艘福船下水第一章 穿越第二百單四章 出發(四) 實在多餘第五十九章 劉澤清的邀請第二章 騷動(上)第二十八章 張五郎
第一百四十八章 新一輪攻防戰(五)第一百九十六章 報復(九) 收復臺灣第八十九章 ‘愛撫’第一百七十五章 鄭家的反應第二百單一章 疫病、編組、出發(一)第一百四十三章 多爾袞第七章 討價還價第七十二章 長談(上)第一百二十五章 出城野戰(二)第一百二十三章 圍點打援(五)第一百八十三章 和鄭家的交鋒(中二)第二十二章 孫和鬥(下)第七十四章 長談(下)第七十九章 內亂(中)修第五十四章 農夫與蛇、名士與總兵第二百單三章 出發(三) 明軍的夜襲(續)第二十六章 毛承祿第一百五十二章 朝堂風雨第二十八章 張五郎第二百一十一章 交戰流寇(三)第九十三章 大明局勢第二百單九章 交戰流寇(一)第一百零七章 左捕大將第五十六章 第一艘福船下水第一百八十四章 和鄭家的交鋒(中三)第二百一十二章 交戰流寇(四)第七十一章 新年(下)第一百八十二章 和鄭家的交鋒(中一)第四十八章 登州衛被襲(下)第九十七章 與荷蘭人的海戰(上)第七十章 新年(上)第一百二十九章 出城野戰(六)第一百二十九章 出城野戰(六)第二百章 轉機(一)第一百五十四章 黨爭第二百章 轉機(一)第一百零九章 效率第一百章 皇太極 朝鮮第九十二章 橫空出世第一百八十九章 報復(二)第四十章 如此佳人?第一百三十四章 夜襲復州第一百七十九章 西班牙人,動手(三)第一百八十五章 和鄭家的交鋒(完) 佛郎機傳教士第八十六章 尚可喜第一百一十九章 圍點打援(一)第二十一章孫和鬥(上)第十四章 代善第九十章續 海戰(下)第七章 討價還價第十二章 實施第二百一十九章 魯王府來客第一百零一章 訓斥 定情(上)第一百五十四章 黨爭第五十六章 第一艘福船下水第二百一十四章 交戰流寇(六)第一百二十四章 出城野戰(一)第一百五十九章 復州之戰(三)第一百七十章 收復臺灣(五)第一百八十九章 報復(二)第七十七章 農耕民族和遊牧民族第一百六十一章 耽羅島被圍(中)第八十六章 尚可喜第二百二十四章 多爾袞用計第十八章 濟州島第二十六章 毛承祿第一百五十三章 匹夫之怒第一百零六章 捕盜廳第六十八章 開會(中)第一百五十章 新一輪攻防戰(七)第二百單一章 疫病、編組、出發(一)第一百九十一章 報復(四)第一百五十章 新一輪攻防戰(七)第九十八章 與荷蘭人的海戰(下)第一百四十七章 新一輪攻防戰(四)第五十六章 第一艘福船下水第一百六十三章 後金的對策(一)第七十七章 農耕民族和遊牧民族第一百三十四章 夜襲復州第六章 萊州第五十二章 安東徐振芳第一百四十章 朝野震動(三)第一百四十六章 新一輪攻防戰(三)第一百三十一章 所謂勞軍第十章 板甲第六十六章 流水線第一百四十五章 新的一輪攻防(二)第五十章 單人匹馬第八十九章 ‘愛撫’第一百三十八章 朝野震動(一)第九十八章 與荷蘭人的海戰(下)第四章 談生意第二百單五章 出發(五) 清剿地方第五十六章 第一艘福船下水第一章 穿越第二百單四章 出發(四) 實在多餘第五十九章 劉澤清的邀請第二章 騷動(上)第二十八章 張五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