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十八章 開會(中)

前途渺茫,自身實力弱小!

這就是目前的濟州島,這座曾經作爲古耽羅國的海外孤島地勢並不差,雖然這裡天氣並不好。

經常陰雨綿綿,島上又多是火山岩,即使有一兩片的平地也都在諸多山岩之間,這些可以種植的土地屈指可數,所以在島上的人只能向外購買糧食。

這不是長久之道,畢竟,如果哪天大明知道了海外的這麼一股叛賊,再聯合朝鮮和日本把海路封鎖掉。

那麼濟州島光是餓都能餓死,還拿什麼和大明鬥?和女真人鬥?

即使方生相信這個時代大明的掌權者並不能這麼睿智,不過與其將運氣壓在對方的愚蠢上,方生寧願多花點力氣,讓自己不需要那麼依靠大明,或者說是,只有一個大明對自己進行海禁也可以,但至少朝鮮和倭國不能這樣。

所以,這就需要獲得一塊殖民地,或者說,狂妄一點的想法,將這兩個國家納爲屬國。

第二個方法目前來說不可能,方生麾下的兵力滿打滿算只有一萬人,其中真正能用的也就五千出頭,甚至這部分還沒裝備好新造的滑膛槍,所以要說能用,那也是相比較剩下的五千民兵來說。

並且,這些人都還沒見過血,方生可不想自己的士卒上了戰場,沒死在訓練上,最後死在了暈血上,那實在是滑天下之大稽。

好在,濟州島也不是完全沒有可取之處,至少這裡靠海,可以製鹽,再加上方生從21世紀帶來的蒸餾製鹽法,將普通粗鹽加工成上好的精鹽輕而易舉,這是個好生意。

所以短短几個月,給濟州島帶來的收益已經足夠建造很多銀庫,僅僅是庫存就有些七八萬兩,花去的銀兩更是多達十幾萬兩,而這要在大明幾乎是個難以想象數字。

大明並不是沒錢,只是它太大了,一個龐然大物一年的稅收區區上千萬兩,自然不夠,而濟州島卻很小。

大明並不同於日後的滿清,滿清的銀兩動則千萬,因爲這些銀兩都是印在銀票上的,滿清的銀號可以在只有庫存十萬兩白銀就印製上千萬兩的銀票,但大明不同,這裡一分錢一分貨,雖然有些銀號會有不法,但他們至少能對的上賬。

該是多少銀子就多少銀子,白花花的雪花銀,絕對不是刻意誇大!

除此之外,大明朝廷每年的銀子那麼稀少的原因還在於,大明的稅收從太祖時就不再往朝廷送,各地收上來的稅銀原地截留用來使用。

再加上太祖頒佈了聖旨,祖宗之法不可變!餘下的皇帝個個都乖巧的一塌糊塗,所以大明的財政這才一年不如一年,碰到了什麼動亂,那就更束手無策了。

方生不是誇獎大明的財政,他也不是貶低,大明能夠維持三百年自有它的可取之處,至於最後的財政崩潰,那也是因爲一幫庸臣誤國而已,再加上崇禎爺的自以爲是。

濟州島的財政體系目前還沒有建立起來,因爲人口稀少,想收稅也沒地方收,而且,收稅也要看收哪種稅,人頭稅?

那是落伍以及腐朽的!

這種稅收不但讓大明失去了民心,也使得大明的財政體系逐漸崩潰,所以到了後世,滿清的統治者開始將人頭稅改爲畝丁合一,按畝論賦,這也是清朝的賬面上總比大明好看的多的原因。

不過這內地裡的‘男盜女娼’,恐怕比大明還要甚了些,畢竟這滿清掌權那可是兩類人。

女真貴族和漢奸!

要說漢奸能夠和女真人起家的貴族相提並論,恐怕也只有偌大的一個漢族可以了,這不知道是該笑還是怒了,又或者這纔是理所當然的?

人頭稅不合時宜,而且,目前的濟州島也不適合收稅,先不說現下濟州島人丁稀少,僅僅是私鹽一樣進項就足夠養活這萬把人了,而且,島上的人又大多自食其力,銀子固然重要,可那也要找到能用的地方。

只不過也因爲方生訂立的規矩,只要是濟州島上的人,不管是朝鮮原住民還是後來跟着方生遷過來的遼東漢人,只要給濟州島這個體系做事,那麼銀兩就不會少了。

所以,慶尚港僅僅通商不久,倭島和朝鮮的商人就開始一船一船的運來日常用品,這些東西都會被就地在慶尚港收購,然後再由倭島和朝鮮商人自己互相通商,慶尚港抽取商業稅收,這就是一筆不小的收入,但對於目前開始很大的濟州島來說,也只是聊勝於無而已。

畢竟慶尚港通商不久,也無法吸引太多兩地來往的商人,但時間久了就不同了,慶尚港僅僅需要時間,濟州島也同樣需要。

因爲,今年已經是崇禎五年的年底了!

女真人會在崇禎九年改了國號爲清,還有四年時間,說長不長,說短不短,留給方生的時間並不多,不過即使如此,濟州島上也有了新年的氣氛。

新年新氣象,這不僅僅是方生知道,島上的所有人都是第一次在濟州島過上這個新年,其他自不必說,至少大傢伙臉上的洋溢的笑容還算可以。

新年了!不看僧面也要看老天爺的,老是板着臉的像個什麼樣子?

濟州島上難得出現了和和氣氣的氣氛,這要說自從孫家三兄弟上了濟州島,這種氣氛就再也沒有過,這倒不是說孫家三兄弟是諸多事情的源泉,而是人際關係,孫和鼎既然頂了李越的缺,這總歸就要和濟州島的大小官員打交道的了。

偏偏他要打交道的官員來源還真算複雜,那些個曾經李越的屬吏也就算了,本身就對天朝文化很是仰慕,語言上也沒什麼不通的,這些個濟州島原本的朝鮮屬吏既然崇尚上國文化,這語言自然就不成問題。

除此之外,孫和鼎要打交道的有兵衙的耿仲明,劉四,這兩人的雖然在民事上插不上手,可在李越沒管着民事前,一應民政那都是由耿仲明打理的,雖然目前耿仲明退了下去,開始主管兵衙,甚至每在政衙兼上名號,可不管怎麼着,這耿仲明也是方生一直倚重的。

往大了說,雖然耿仲明手上握着的跟方生沒得比,可那也遠比你孫家兄弟好得多了,再說了,濟州島就這麼大,有什麼好管的?

這也就算了,耿仲明不打算和孫和鼎犯倔,以前不也好好的,那李越不是做的好好的,可孫和鼎竟然不知好歹的去找耿仲明的麻煩。

理由簡單的很,就一條,還是正大光明的。

武夫怎可插手政事!

耿仲明是什麼人?別看他現在安分,那是因爲四下沒什麼可依靠的實力,那隻能乖乖聽方生的。

可那卻是正牌的亂臣賊子,遠不是方生這種只在大明境內小打小鬧的可比的。

就憑他耿仲明的名字那是上了皇上的案臺上的,若是被大明抓住,那至少是個絞刑,若往大了說,甚至是被凌遲也說不定。

孫和鼎指責耿仲明,那還不如說看耿仲明這個人不順眼纔是,但關鍵是,耿仲明也不是誰都能欺負的。

要說方生靠誰起的家?當初在義州,他耿仲明可纔是執行者,他方生要不是會抓着人心,恐怕這濟州島還不定誰說的算了。

而且你孫和鼎連帶孫家三兄弟當初還是耿仲明隨手送給方生的,如今竟然就敢‘噬主’了,這簡直讓耿仲明暴跳如雷。

最後這事鬧到了方生那,方生笑眯眯的召集了對峙的兩方,耿仲明他得倚重,那可是將才,要說雖然德行又虧,方生平生最討厭的那也是漢奸,可現如今,這耿仲明可是在濟州島上兢兢業業了,漢奸?方生還沒那麼恩怨不分。

至於孫和鼎卻純粹在找茬,要不然那李越在的時候怎麼就沒出這回事了?你孫和鼎剛剛上任就和耿仲明叫板?那不是找茬那是什麼!

方生召集了所有人,淡淡的說了幾句不輕不重的,最後還要直接遣返依舊逗留在濟州島上的孫和鬥。

孫和鬥滯留在島上已經足足有半個月,這半個月來方生自然讓人盯得緊緊的,他不得不緊張,要說讀書人最喜歡幹什麼?那自然是逞口舌之能了,這濟州島上雖然目前來看自成體系,看似堅固的很。

但也難說,方生對孫家三兄弟這麼謹慎的原因包括劉四在內都無法理解,這種謹慎的原因來源於……

四大名著!

不管是三國演義還是水滸傳,那裡面可都不乏文人書生單人匹馬入了敵營,然後就是挑撥離間加威嚴恐嚇,於是敵方損失慘重,甚至是全軍覆沒。

這擺明朝那是說書人口口傳唱的,至於後世,四大名著也只不過是傳記小說而已,但方生偏偏的緊張得很。

誰讓後世的小說裡,只要是個書生動不動可都是有着主角模板的,三言兩語,不管是什麼武將,帥才,將才,那可都得通通被玩弄於鼓掌之中。

劉四,耿仲明一點都不理解方生的所作所爲,想法不同,所做的事情自然也不同,不過好在孫和鬥這半個月還算安分,方生也算鬆了口氣。

至於原因嘛,方生總不會告訴別人那是自己受了那些個傳記小說的禍害,要說這種東西,即使在明末的社會,那可都是旁門左道,到了後世,這四大名著再受推崇,那也是傳記小說而已,頂多有點考察價值。

孫和鬥面色一僵,只是這番自家弟弟惹了禍,如此也無法留在濟州島上了,只得站了出來,只說了一個字:“好。”

“恩。”方生滿意的點點頭,要說還是這個孫和鬥最識趣,本以爲孫和鼎當初擔任了慶尚港的政衙主官,應當是個聽話的人物。

如今看來,孫和鬥不愧是孫家三兄弟裡最出名的一個了,只不過這識趣,也最多是一個比一個好些而已。

孫和鬥肯回慶尚港,那也是因爲他不該在島上待了,即使他想,方生也不肯,要說那慶尚港,可還有不少事情等着孫和鬥了!

“至於孫和鼎、、、”方生拖沓了幾個字眼,讓孫家三兄弟明顯把心提到嗓子眼。

“說的也不無道理,但我濟州島雖然實行兵政分離制,可那也是兵政不分家,只是雙方主官管不到各自屬吏而已,所以下次要注意了。”方生淡淡的道,沒提什麼懲罰,也算一筆帶過。

孫和鬥鬆了口氣,長兄爲父,這段時間老父不在,他不得不不爲衆位弟弟擔心,如今老父又在島上了,即使是回慶尚港,孫和鬥也還算安心。

方生這次沒訂什麼規矩,可這句話也說的明白,你孫和鼎別想插手兵衙的事情,也沒權限拿政衙牽制兵衙,至於敢有什麼小動作?他方生也不會客氣了。

方生這番連敲帶打的話一出口,這下子場面也安靜下來。

第七十五章 遊園第一百八十三章 和鄭家的交鋒(中二)第七十五章 遊園第一百四十四章 新的一輪攻防(一)第一百七十二章 收復臺灣(七)第一百九十三章 報復(六)第六十三章 計劃實行第一百五十七章 復州之戰(一)第一百零九章 效率第一百六十九章 收復臺灣(四)第一百三十章 皇太極回師第六十七章 開會(上)第二百單七章 出發(七) 和太監的第一次相見第七十五章 遊園第一百二十七章 出城野戰(四)第六十五章 論功行賞第一百八十七章 夜襲失敗第二十七章 登州衛第六十章 回家第七十二章 長談(上)第一百三十七章 損兵折將(下)第三十九章 大明‘郡主’第七十六章 孫元化的謀劃第二百二十五章 一封降書和真假二字第一百五十四章 黨爭第五十章 單人匹馬第二百單七章 出發(七) 和太監的第一次相見第一百八十八章 報復(一)第六十一章 僱傭兵第二百單五章 出發(五) 清剿地方第一百九十七章 報復(十)第二百單一章 疫病、編組、出發(一)第一百四十一章 崇禎八年第四十一章 不得不拐帶第二百單七章 出發(七) 和太監的第一次相見第一百七十六章 僅此而已第一百六十七章 收復臺灣(二)第一百二十章 圍點打援(二)第二十三章 條件第三十六章 郡主(上)第一百三十四章 夜襲復州第一百六十四章 後金的對策(二)第一百九十二章 報復(五)第二百單三章 出發(三) 明軍的夜襲(續)第一百六十一章 耽羅島被圍(中)第九十三章 大明局勢第一百一十九章 圍點打援(一)第七十七章 農耕民族和遊牧民族第六章 萊州第四十七章 登州衛被襲(中下)第十五章 議事第一百九十五章 報復(八)第二百二十三章 朝鮮求援第一百一十四章 出征旅順第四十四章 萊蕪城(下)第十章 板甲第一百五十一章 新一輪攻防戰(完) 大明兵部來使第六十九章 開會(下)第一百九十三章 報復(六)第一百四十一章 崇禎八年第一百九十二章 報復(五)第二百單七章 出發(七) 和太監的第一次相見第六十四章 被拉下水第一百三十七章 損兵折將(下)第一百四十八章 新一輪攻防戰(五)第二十四章 沒理想的‘反賊’第八十四章 攻打廣鹿島(上)第二十三章 條件第二十章 強取豪奪人才第二十七章 登州衛第二百單四章 出發(四) 實在多餘第一百四十章 朝野震動(三)第一百三十三章 先禮後兵(下)第一百二十一章 圍點打援(三)第一百一十章 娶郡主(上)第三十三章 孫元化(上)第一百八十七章 夜襲失敗第一百八十三章 和鄭家的交鋒(中二)第二百一十三章 交戰流寇(五)第二百一十二章 交戰流寇(四)第九十四章 沒錢的痛苦第二百單六章 出發(六) 一些雜事第六十二章 忠孝倫常第六十三章 計劃實行第八十八章 再次擴軍第二百單八章 出發(八) 闖王高迎祥第七十章 新年(上)第四十七章 登州衛被襲(中下)第七十六章 孫元化的謀劃第一百五十四章 黨爭第一百九十八章 報復(十一)第六十七章 開會(上)第一百四十六章 新一輪攻防戰(三)第一百七十四章 徐太拙的用意第八十六章 尚可喜第一百六十七章 收復臺灣(二)第九十五章 多事之秋第六十章 回家第一百一十二章 娶郡主(下) 大學第一百九十七章 報復(十)
第七十五章 遊園第一百八十三章 和鄭家的交鋒(中二)第七十五章 遊園第一百四十四章 新的一輪攻防(一)第一百七十二章 收復臺灣(七)第一百九十三章 報復(六)第六十三章 計劃實行第一百五十七章 復州之戰(一)第一百零九章 效率第一百六十九章 收復臺灣(四)第一百三十章 皇太極回師第六十七章 開會(上)第二百單七章 出發(七) 和太監的第一次相見第七十五章 遊園第一百二十七章 出城野戰(四)第六十五章 論功行賞第一百八十七章 夜襲失敗第二十七章 登州衛第六十章 回家第七十二章 長談(上)第一百三十七章 損兵折將(下)第三十九章 大明‘郡主’第七十六章 孫元化的謀劃第二百二十五章 一封降書和真假二字第一百五十四章 黨爭第五十章 單人匹馬第二百單七章 出發(七) 和太監的第一次相見第一百八十八章 報復(一)第六十一章 僱傭兵第二百單五章 出發(五) 清剿地方第一百九十七章 報復(十)第二百單一章 疫病、編組、出發(一)第一百四十一章 崇禎八年第四十一章 不得不拐帶第二百單七章 出發(七) 和太監的第一次相見第一百七十六章 僅此而已第一百六十七章 收復臺灣(二)第一百二十章 圍點打援(二)第二十三章 條件第三十六章 郡主(上)第一百三十四章 夜襲復州第一百六十四章 後金的對策(二)第一百九十二章 報復(五)第二百單三章 出發(三) 明軍的夜襲(續)第一百六十一章 耽羅島被圍(中)第九十三章 大明局勢第一百一十九章 圍點打援(一)第七十七章 農耕民族和遊牧民族第六章 萊州第四十七章 登州衛被襲(中下)第十五章 議事第一百九十五章 報復(八)第二百二十三章 朝鮮求援第一百一十四章 出征旅順第四十四章 萊蕪城(下)第十章 板甲第一百五十一章 新一輪攻防戰(完) 大明兵部來使第六十九章 開會(下)第一百九十三章 報復(六)第一百四十一章 崇禎八年第一百九十二章 報復(五)第二百單七章 出發(七) 和太監的第一次相見第六十四章 被拉下水第一百三十七章 損兵折將(下)第一百四十八章 新一輪攻防戰(五)第二十四章 沒理想的‘反賊’第八十四章 攻打廣鹿島(上)第二十三章 條件第二十章 強取豪奪人才第二十七章 登州衛第二百單四章 出發(四) 實在多餘第一百四十章 朝野震動(三)第一百三十三章 先禮後兵(下)第一百二十一章 圍點打援(三)第一百一十章 娶郡主(上)第三十三章 孫元化(上)第一百八十七章 夜襲失敗第一百八十三章 和鄭家的交鋒(中二)第二百一十三章 交戰流寇(五)第二百一十二章 交戰流寇(四)第九十四章 沒錢的痛苦第二百單六章 出發(六) 一些雜事第六十二章 忠孝倫常第六十三章 計劃實行第八十八章 再次擴軍第二百單八章 出發(八) 闖王高迎祥第七十章 新年(上)第四十七章 登州衛被襲(中下)第七十六章 孫元化的謀劃第一百五十四章 黨爭第一百九十八章 報復(十一)第六十七章 開會(上)第一百四十六章 新一輪攻防戰(三)第一百七十四章 徐太拙的用意第八十六章 尚可喜第一百六十七章 收復臺灣(二)第九十五章 多事之秋第六十章 回家第一百一十二章 娶郡主(下) 大學第一百九十七章 報復(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