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五十五章 開府建鎮

PS:更改了昨天的一個BUG,東江鎮即是皮島,另,大家認爲幾點更新最好?

…………………………

五千顆腦袋畢竟是實打實的,兵部也算沾了功勞,崇禎一高興,把東江總兵的名頭給了出去,怕的就是花錢,只是這人家有心歸附不能不給,到了當晚就有兵部和戶部一起送來這十萬兩的雪花銀子,話裡話外的意思都是勉勵多殺敵建功,至於什麼餉銀嘛,這些先湊合着,以後再說。

把方成弄的哭笑不得,他可不是爲十萬兩往京城裡跑上一趟的,白龍魚服說到底不安穩,耽羅府的衆將各個也說不上忠心耿耿,待在登萊的孟千說不定都比尚可喜一夥人來的忠心,要不是耽羅府的大多數兵馬都被調到了復州、金州幾處,這些個桀驁不馴,把叛亂當飯吃的人指不定又會出個什麼妖蛾子,所以這趟,他還真是跑來獻功的!什麼都不要,就要個大明正經冊封就行!

總不能一直就連個中央政權承認的名號都無?耽羅府可不是後金女真,能打的大明節節敗退,丟了關外千里河山,自己建國稱帝,不過那畢竟異族當權,不比耽羅府從上而下以大明人爲主,有了大明的承認那就佔住了大義,只一個孫元化和三個兒子以後鐵定不會有二心,至於毛承祿和尚可喜、尚可義又要分開來算,毛文龍是死在袁崇煥手上的,但袁崇煥卻是被崇禎給千刀萬剮給凌遲了,歸附大明毛承祿不會多想什麼,至於尚可喜兄弟倆,前陣子還是大明官軍,此時也就當回個參將在他們看來說不定還是個好事,至於趙孟,劉四,李焦幾人,一直對方大哥忠心耿耿,有了好處自然不會落了他們去,身上多上個一般官職總歸是好事,後進的那幫登州的破落軍戶張五郎一行人也都對方大哥心存感激,要沒方大哥,指不定哪天他們就餓死在戶所裡,連個埋骨之地都無。

有意見的?關着的孔有德、張覺等人一定有,不過是一幫子階下之囚,哪有說話的資格?

這趟他方成順勢來大明的京城就是來求名的,有了大義,一些事才能做得名正言順,至少在現如今,大明帝國這個名頭還是有幾分作用的,要不然也不會在之後還有着一幫明朝的龍子龍孫們頂着大明的名頭延續了幾十年的南明。

時間是不長,可直至三百年後還有人打着反清復明的旗號,老朱家的號召力可見一斑,大明說到底是漢人自己的王朝,三百年正統,三千年漢人大義!

既然是有事求人,那他方成就是跑來北京城做散財童子的,這一趟親自過來也就爲了這個事,好在這一路故意磨蹭,早幾日出發的孟千已經攜帶了十萬兩銀子到了京城,這纔有了昨日送給溫體仁的一萬兩,本來傅宗龍那邊也有五千兩,孟千剛到京城,人生地不熟,靠着一直有私鹽往來的鹽鋪這才摸着了溫府的門路,至於傅宗龍,哪知道這準備好的銀子還沒送出去,他倒好,派人送來了十萬兩銀子,連帶方成真正想要的大義也順帶給了,還是個總兵!正經的大明武官!

比起那什麼當初朝鮮王李倧給的什麼左捕大將可好看多了,總兵,全稱總兵官,這官職起初爲洪武二年所設,原爲無品級不長設的官職,早在萬曆年間已是常任武官,雖說如此,但也非尋常武人可得,這次純粹就是大明朝廷自己擺了烏龍,怕的是歸附的人伸手要軍餉,這纔跟不要錢似的把總兵官的頭銜給扔了出去。

既是總兵,一般都要掛將軍印,這趟兵部也一起送來了平遼將軍將軍印,這樣纔有了品級,在大明的武官裡開始登堂入室,也就是說,可以開府建鎮!有統轄一方的兵權!

反正目的達到了,進不進北京城倒是無所謂,說到底,那個紫禁城他方某人前前後後去過三四次,裡裡外外都逛過,也沒多大新奇,本想見見那個被後人評價褒貶不一的崇禎,卻是捱了這番冷遇,但好在賞賜不低,也就沒什麼怨言。

只是三百號人來的時候興沖沖的,這時候卻在城門口被攔着不讓進,誰都會覺得晦氣,跟來的三百親衛這幾日心裡不滿,對於大明派過來的人也就不怎麼待見,把五千顆人頭一交,領着送來的平遼將軍印和總兵官大印以及十萬兩的餉銀,大明就開始攆人了。

那是不攆不行,你送來五千顆人頭就換走了一個總兵官的大印和十萬兩銀子,這要是五萬顆,這大明非得直接破產不可,入不敷出,這要是一年再多出個幾十萬兩銀子,就是五千顆韃子人頭在戶部看來也沒一開始那麼華麗麗的好看!

不過若真的是五萬顆韃子人頭,說不定就是傅宗龍都得去天家跪上個幾天,然後把剩下的皇親貴族的金銀細軟全都拿了賣錢不可!

女真韃子一共多少人?不足二十萬!這要是一口氣殺了四分之一,那可就是元氣大傷,也就沒了和大明抗衡的本錢,到時候這邊患去了,遼餉也省了不是?

於是大明的衆臣工們就懷着這番忐忑的心境開始攆人,可崇禎的一道旨,卻讓大明臣工們又是軒然大波!

派監軍!

這誰TM出的餿主意!

而且這次還不是派太監,準備從文武百官裡找出一個擔任監軍,也就是說,誰想死誰去?

這到底又是誰想整人不成?打聽了半天,纔有人知道原來又是傅宗龍的主意,這一下子兵部是惹了所有大明臣子們。

你傅宗龍想死自己去啊,別拖着別人和你一起下水,真夠損的,當初毛文龍還在那會也沒人敢去當監軍,就是怕一個不小心捱了一刀死個徹底,不管是死在女真人手裡的,還是死在毛文龍手裡,反正都是個死!

遼東!誰去誰死!哪個有過好下場的?就毛文龍他自己都死在尚方寶劍下面,這樣一來還有誰敢去來着?近些年的袁崇煥,遠些的熊廷弼,沒一個有好下場。

所以這幾日沒定下派個什麼人,所有朝臣都在背後詛咒傅宗龍,最好派了他去拉倒。

崇禎眼看文武百官沒一個主動肯去的,至於點名讓誰誰去,險些有幾個直接癱倒到早朝上,醜態百出,崇禎的臉上不好看,乾脆讓傅宗龍推薦,反正他這個兵部左侍郎已經得罪人得罪狠了,崇禎乾脆這事也推給他,可傅宗龍也不是笨蛋,他要真讓滿朝臣工們人人都拿他當敵人,即使崇禎保他,這個左侍郎那也幹不了多久,所以乾脆半天沒憋出一個名字來,老老實實的縮在那。

“我大明文武百官竟無一有膽之人?”崇禎怒了,拂袖而走。

至於底下站着的堂官們紛紛鬆了一口氣,這沒選到自己最好,至於崇禎最後的那句,反正也不是這一回不要臉了,那也不多這一回,再怎麼說,臉也沒命來的重要!

不過這皇上金口一開,監軍肯定要派,而且還不能派太監,讓朝臣中選一個,那是誰都不肯答應,只能看各個勢力搏力的結果,能拖一陣是一陣吧!

朝廷要派監軍,因爲無人肯去,方成總不能也一直待在京城外頭等着,耽羅府的事還有不少,而且剛開春,女真韃子肯定要從啓戰端,本來就分身乏術,所以在領了大印和稀裡糊塗接收的餉銀,開始回返登州,到時候再坐船回濟州島。

給了個東江鎮總兵的名頭,皮島總兵黃龍罷了總兵職,授以副總兵也得歸自己節制,這是讓方成第二件哭笑不得的事,當他聽說是崇禎自己當朝想出來的主意,險些就有些無語,這都什麼事?自己沒想着吞併皮島,就是因爲挨着大明,如今正名了,倒好,崇禎連人帶鎮都送給了自己。

東江鎮建鎮就在皮島,如今把東江總兵的名頭給了方成,黃龍的這個總兵自然就當不成了,而且,黃龍從某些方面來說還幫了他的忙,要不然也不會有今次京城獻功之行,只是看樣子,黃龍非得恨他不可,誰讓自己就這麼稀裡糊塗了奪了他的官職來着?

而且,如果就職東江總兵那就得搬到皮島去,皮島可是黃龍的地盤,就算黃龍肯接旨,那幫子殺過一場的東江參將、遊擊們也不可能肯放棄自己的地盤和兵馬給別人當馬前卒!

這道旨意的唯一作用就是讓他方成有合理吞併皮島的理由,哪天他想拿皮島的黃龍打牙祭的時候那就有了正當的理由,你黃龍抗旨不尊嘛,那我自然就有了理由打你。

聊勝於無,這個時候的方成還不打算吞了東江鎮,至於他頭上掛着的這個東江總兵,反正也只是拿來裝蒜用的,要的只是這個大義,吞了黃龍最多多出幾萬的青壯和水師,到時候要是一時間收拾不乾淨在背後給他搗亂反而得不償失,如今的重中之重是防範女真的開春進犯。

蓋州的多爾袞和多鐸還有三萬大軍,這只是去年冬天的人數,年初聽說皇太極從已經被征服的蒙古諸部抽調兵馬,這要是抽調得力,至少一兩萬人是湊得齊的,蒙古諸部都是由各個部落組成,這一口氣湊出個幾萬兵馬自然一點都不成問題,至於炮灰漢軍,補齊去歲的折損想來不成問題,這樣一來,等到多爾袞發動了攻城,定然就是雷霆一擊,非得有四五萬兵馬不可,以復州不高的城牆,區區不到三萬兵卒,這裡頭還有近半沒見過血的新丁,一個不小心就是個覆滅的結局。

去年冬天前多爾袞已經吃過了教訓,想來不會吃第二次,能在史書上留名的就不會是一般人,更何況多爾袞這個幾乎定鼎了女真人江山的梟雄!

來的時候磨磨蹭蹭,是爲了讓孟千先一步到京城裡打點,等到朝廷的詔書一到,也來不及等大明的監軍派出來,衆人就快馬加鞭的往回趕,這一來一去迥然不同,一夜之間京城外的營地已是人去樓空,三百人輕裝前行,至於朝廷給的十萬兩銀子被方成連夜送進了城讓孟千帶回登州,既然是給他當餉銀,那也不要白不要,雖說朝廷說裡面還有皮島黃龍的那一份,不過方成絕對會把這事給忘得一乾二淨,把十萬兩銀子吞個精光不可!

至於剛送走了方成等人的大明朝廷來說,又有了另一件事讓朝廷上爭吵不休!

崇禎八年的新餉!

戶部先前不肯掏錢的原因就是年初就要歲出七百八十六萬石的新餉,缺額達七十餘萬石,這部分缺額怎麼辦,內庫沒錢,戶部把能出的錢都出了,甚至是各大權貴世家都被崇禎逼着出了筆餉銀,最後實在沒轍,只得按着缺額七十萬餘石發了下去,大部分是發往了遼東的十幾萬關寧軍。

這一下子倒是大多數人都想起一開始送來的五千顆女真人首級了,實在是僅僅是十萬兩來換實在太便宜了!遼東的十幾萬關寧軍每年耗國庫銀上百萬兩,這一年到頭送上來的首級連這一半都沒有,要不是本來就有七十萬石的缺額,說不定崇禎還真想解個幾十萬石給東江鎮,總比光給關寧軍一年好幾百萬,最後一點用都沒有來得好!

那耽羅府如今歸附已經成了大明藩鎮,又有戰功,這大明的滿朝臣工們倒是轉換的快,忘了前一陣子還是海寇海寇的叫着。

不過朝堂上的事和方成沒多大關係,這一路急急匆匆的回去,沿途的大明州縣再沒一開始那麼逢迎,好在方成大多是繞城而過,快馬趕路,倒也沒什麼人情冷暖之感,所以到了四月上旬,一行人已經到了登州,打算歇息一晚,隔日就坐船直接前往復州。

蓋是因爲多爾袞果然是動了!雖說不算是雷霆之勢,但也是浩浩蕩蕩五萬大軍把復州圍成了一個鐵桶,除了一個水路因爲女真人缺少水師而望洋興嘆,女真人的鐵騎漫山遍野。

發起力來的大金國自然不容小看,不比去歲和前年,大金國上下都有一些輕視,沒看得起過這些趁大金國征討蒙古奪了城池的海寇,只是歷年折損的兩萬五千大軍還有嶽託的人頭才讓皇太極想起來,他女真人的身家並不富足!

不但是身家不富足,而且,從大明的邸報上來看,這些佔着耽羅島的海寇如今已經劃歸東江鎮,向大明投誠了,也就說,丟了的旅順,金州,復州等地不再是因爲海寇肆虐,而是被大明攻取,這可就不是一個性質了!

海寇再是肆虐,人力物力缺乏,就算佔了這三城,那也少不了哪天被打下海的份,但大明不同,再加上過了復州就是蓋州,旦夕可到盛京,這可就不是件小事了!也不怪皇太極着急,不顧剛回來的豪格反對,把兩白旗大半派了出去,只留個阿濟格在盛京城裡,又抽調了蒙古各部牧民一萬餘人,湊足一開始剩下的六千蒙古人,一下子湊足了兩萬之數,再加上女真漢軍補足了些缺額湊足了一萬人,加上並未傷筋動骨又得到七個牛錄補充的兩白旗,這一下就是五萬大軍!

皇太極相信多爾袞一樣會顧全大局,把女真人全族的存亡放在首位,不可能學阿敏,動不動就要帶着麾下兵馬獨立門戶,這要是大明在復州站穩了位置,再拿下蓋州,攻破盛京那也不是不可能的事!到時候就算女真人不會覆滅,那也少不了傷筋動骨,無力再給大明找什麼麻煩,也再無崛起之可能!

多爾袞倒也沒辜負了皇太極的期望,大軍五萬屯於復州城前,每日罵戰不止,隨行的還有十三門紅衣大炮,有部分是去歲入宣府時候繳獲的,還有部分是皇太極催促着俘虜的漢人工匠趕製出來的,這才湊足了十三門紅衣大炮。

這次多爾袞不敢學着濟尓哈朗把紅衣大炮放在城門前,而是用重兵環繞,遠遠的放在幾公里外,只是這雖然還在射程之內,離得距離太遠,精度就差了一大截,又是隻有區區十三門,安全是安全了,威懾力也差得多。

至於城牆上的上百門寇非林火炮,準確的說是一百單八門,一個三千的‘炮兵團’,其中只有不到五百人的炮手,剩下的都是手持長矛的步卒,這一百多門寇非林火炮每天出來發上一陣威風就會撤了下去,實在是炮彈打的都是錢,再財大氣粗那也開不起,更別提耽羅府現在已經開始逐漸經濟緊張,一個慶尚港的貿易繁盛能夠養得起萬餘大軍已經是極致,耽羅府的財政這個時候還大多靠着私鹽買賣這才勉強達到出入平衡,但也只限於三萬人的正規軍,再擴張下去,根本無錢可用!

所以,去年復州城裡是兩萬九千大軍,年初還是一個沒多一個沒少,這還是讓金州幾乎成了空城一座這才湊足的兵馬,三萬對五萬,人數相差不多,實力差距卻不小!

四月中旬,在海上航行了數天的方成一行人返回了復州,而離此不遠的皮島黃龍也接到了崇禎的聖旨,大明的多此一舉讓方成險些萬劫不復,蓋是因爲皮島衆將早非對大明忠心耿耿,這一紙詔書別說什麼用都沒有,更是激化了雙方本就有存在的矛盾。

恐怕除了總兵黃龍對大明依舊是忠心耿耿,可他自己本就對皮島衆將沒什麼約束力,而且,這道旨意也讓黃龍在皮島數年之功毀於一旦,他豈能甘心?

李懷鸞和樊化龍被皮島衆將推舉出來勸黃龍上奏讓皇上收回旨意,要不然他們就以武力抗拒!

區區一紙詔書就讓他們放棄全部身家?這怎麼可能!最多魚死網破而已!

“總兵大人,打到耽羅島去,如今那方成的兵馬都盡在復州和女真韃子對峙,根本無暇他顧,正是機會啊,以雪昔日之恥!”

第二百單七章 出發(七) 和太監的第一次相見第一百二十三章 圍點打援(五)第二十五章 迴歸第一百三十九章 朝野震動(二)第一百三十七章 損兵折將(下)第一百七十八章 西班牙人,動手(二)第一百七十四章 徐太拙的用意第一百四十六章 新一輪攻防戰(三)第三十八章 買賣、曲阜第六十二章 忠孝倫常第二十二章 孫和鬥(下)第一百七十一章 收復臺灣(六)第一百六十一章 耽羅島被圍(中)第八十九章 ‘愛撫’第九十四章 沒錢的痛苦第十七章 逃難!大逃難!第一百零四章 叛變?第一百五十一章 新一輪攻防戰(完) 大明兵部來使第一百六十一章 耽羅島被圍(中)第一百二十八章 出城野戰(五)第一百二十三章 圍點打援(五)第九十章 海戰(上)第二十九章 哭笑不得第六十七章 開會(上)第二百章 轉機(一)第七十章 新年(上)第六十七章 開會(上)第十二章 實施第十章 板甲第五十六章 第一艘福船下水第一百七十七章 西班牙人,動手(一)第六十九章 開會(下)第七十三章 長談(中)第二百單七章 出發(七) 和太監的第一次相見第二百一十七章 交戰流寇(完)第一百八十一章 和鄭家的交鋒(上)第二百單六章 出發(六) 一些雜事第二十一章孫和鬥(上)第四十八章 登州衛被襲(下)第一百二十六章 出城野戰(三)第二百一十二章 交戰流寇(四)第六十二章 忠孝倫常第六十三章 計劃實行第九十三章 大明局勢第二百一十六章 交戰流寇(八)第一百八十九章 報復(二)第六十三章 計劃實行第五十六章 第一艘福船下水第二百單三章 出發(三) 明軍的夜襲(續)第三十九章 大明‘郡主’第二百一十八章 落幕一半第二百單四章 出發(四) 實在多餘第一百八十八章 報復(一)第一百三十六章 損兵折將(上)第四十八章 登州衛被襲(下)第六十章 回家第二十六章 毛承祿第一百二十八章 出城野戰(五)第四十九章 孔有德有請第十八章 濟州島第五十章 單人匹馬第八十八章 再次擴軍第一百四十七章 新一輪攻防戰(四)第六十五章 論功行賞第一百九十一章 報復(四)第二百二十五章 一封降書和真假二字第七十七章 農耕民族和遊牧民族第二百單四章 出發(四) 實在多餘第一百六十七章 收復臺灣(二)第二十四章 沒理想的‘反賊’第十六章 定局第一百九十四章 報復(七)第二十一章孫和鬥(上)第七十七章 農耕民族和遊牧民族第四章 談生意第九十章 海戰(上)第一百九十六章 報復(九) 收復臺灣第一百六十三章 後金的對策(一)第五章 士氣第一百四十四章 新的一輪攻防(一)第一百七十七章 西班牙人,動手(一)第一百零一章 訓斥 定情(上)第九十章續 海戰(下)第一百七十二章 收復臺灣(七)第一百六十八章 收復臺灣(三)第五十八章 孟千來投第十六章 定局第五十二章 安東徐振芳第六十二章 忠孝倫常第一百七十四章 徐太拙的用意第一百九十七章 報復(十)第六十一章 僱傭兵第一百四十章 朝野震動(三)第二百二十五章 一封降書和真假二字第八十四章 攻打廣鹿島(上)第八十三章 不是壞事第二百一十八章 落幕一半第九十七章 與荷蘭人的海戰(上)第二百二十五章 一封降書和真假二字
第二百單七章 出發(七) 和太監的第一次相見第一百二十三章 圍點打援(五)第二十五章 迴歸第一百三十九章 朝野震動(二)第一百三十七章 損兵折將(下)第一百七十八章 西班牙人,動手(二)第一百七十四章 徐太拙的用意第一百四十六章 新一輪攻防戰(三)第三十八章 買賣、曲阜第六十二章 忠孝倫常第二十二章 孫和鬥(下)第一百七十一章 收復臺灣(六)第一百六十一章 耽羅島被圍(中)第八十九章 ‘愛撫’第九十四章 沒錢的痛苦第十七章 逃難!大逃難!第一百零四章 叛變?第一百五十一章 新一輪攻防戰(完) 大明兵部來使第一百六十一章 耽羅島被圍(中)第一百二十八章 出城野戰(五)第一百二十三章 圍點打援(五)第九十章 海戰(上)第二十九章 哭笑不得第六十七章 開會(上)第二百章 轉機(一)第七十章 新年(上)第六十七章 開會(上)第十二章 實施第十章 板甲第五十六章 第一艘福船下水第一百七十七章 西班牙人,動手(一)第六十九章 開會(下)第七十三章 長談(中)第二百單七章 出發(七) 和太監的第一次相見第二百一十七章 交戰流寇(完)第一百八十一章 和鄭家的交鋒(上)第二百單六章 出發(六) 一些雜事第二十一章孫和鬥(上)第四十八章 登州衛被襲(下)第一百二十六章 出城野戰(三)第二百一十二章 交戰流寇(四)第六十二章 忠孝倫常第六十三章 計劃實行第九十三章 大明局勢第二百一十六章 交戰流寇(八)第一百八十九章 報復(二)第六十三章 計劃實行第五十六章 第一艘福船下水第二百單三章 出發(三) 明軍的夜襲(續)第三十九章 大明‘郡主’第二百一十八章 落幕一半第二百單四章 出發(四) 實在多餘第一百八十八章 報復(一)第一百三十六章 損兵折將(上)第四十八章 登州衛被襲(下)第六十章 回家第二十六章 毛承祿第一百二十八章 出城野戰(五)第四十九章 孔有德有請第十八章 濟州島第五十章 單人匹馬第八十八章 再次擴軍第一百四十七章 新一輪攻防戰(四)第六十五章 論功行賞第一百九十一章 報復(四)第二百二十五章 一封降書和真假二字第七十七章 農耕民族和遊牧民族第二百單四章 出發(四) 實在多餘第一百六十七章 收復臺灣(二)第二十四章 沒理想的‘反賊’第十六章 定局第一百九十四章 報復(七)第二十一章孫和鬥(上)第七十七章 農耕民族和遊牧民族第四章 談生意第九十章 海戰(上)第一百九十六章 報復(九) 收復臺灣第一百六十三章 後金的對策(一)第五章 士氣第一百四十四章 新的一輪攻防(一)第一百七十七章 西班牙人,動手(一)第一百零一章 訓斥 定情(上)第九十章續 海戰(下)第一百七十二章 收復臺灣(七)第一百六十八章 收復臺灣(三)第五十八章 孟千來投第十六章 定局第五十二章 安東徐振芳第六十二章 忠孝倫常第一百七十四章 徐太拙的用意第一百九十七章 報復(十)第六十一章 僱傭兵第一百四十章 朝野震動(三)第二百二十五章 一封降書和真假二字第八十四章 攻打廣鹿島(上)第八十三章 不是壞事第二百一十八章 落幕一半第九十七章 與荷蘭人的海戰(上)第二百二十五章 一封降書和真假二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