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一十三章 議會 新的局勢

PS:下章會正式進入和女真人的正式交戰,求票,求收藏~~

……………………

至於東方的學科,自然不需要教材,而當初費爾南多帶過來的西方書籍如今已大致翻譯了七七八八,教材還算齊全,也暫時不愁。

這個時候的方生髮現了一件事情,那就是濟州島的名字他不喜歡,或許說,這個名字會讓他想起後世的韓國。

由於個人的主見,他擅自將濟州府改稱耽羅府,沒想到的是反而引起原先濟州島民衆的響應。

濟州島在前朝還與朝鮮平起平坐,最後朝鮮藉着元朝覆滅的機會這纔將耽羅國收入囊中,改爲濟州島。

所以這座島上的原住民對於朝鮮並沒有太強的歸屬感,而且現在的島上十萬人口中,原住民只有一萬出頭,少之又少。

在改稱耽羅府後體制自然也要跟這變,如今各處機關雖然職權足夠,但毫無疑問各個部門之間缺少協調者,所以他想起了一個法子,那就是建立議會!

議會這麼個東西方生早在一年前就有過準備,但那時候濟州島還未安定下來,人心散漫,擅自有大的動作多多少少有些傷筋動骨。

如今一個車晚真已經被打壓了下去,剩下的也都成了‘忠心耿耿’,這才使得方生重新提起了這個想法。

那就是建立議會!

建立議會就需要一個新的機關,這個機關將凌駕於政衙和兵衙之上,擁有一切的處置權和決定者。

但方生卻並不打算這麼做,新的機關自然是要建立,但他需要的議會是一個協調機構,而不是決策機構,方生還不會笨到讓別人有理由來奪他的。

議會的作用是協調和提議,決策則在方生,所以這個議會的議長方生自然不會去擔當,至於方生這個一級主將也當到頭了,他也想給自己換個稱呼,要不然現在還好,時日長了難免會管不住一幫位高權重的下屬。

元首?總統?這些稱呼通通被方生自己推翻掉,兵上面爲將,將爲帥所統轄,方生乾脆將自己任命爲大帥,這個大帥還有其他的稱呼,比如‘獨裁者’‘法西斯’,總之,就是個能將一切權利握在手中的人。

提議成立議會造成了軒然大波,這個新成立的‘議會’名稱雖然別緻,但在明眼人看來卻分明是大明的內閣,如若是進了‘議會’,那可就是成了閣老了!

短時間內第一批‘議會’內閣成員新鮮出爐,結果卻讓大部分人險些穩不住下巴。

如果不是這個時代的眼鏡並不普及,恐怕摔了一地的玻璃碴子都有可能。

‘議會’議長原先被所有人認爲當之無愧的方生,最後新鮮出爐的內閣成員表單上的第一個名字卻是安分守己的李越。

一衆有心人想了想倒也覺得有理,李越雖然是文人,卻和孫家三兄弟關係並不近,甚至有幾分疏遠,拿來當傀儡也是步好棋。

更別說文人相輕,拿李越當擋箭牌,可比別人來得好得多。

內閣成員則就大多不出意料,依次排列爲孫和鬥、孫和鼎、耿仲明、劉四、徐太拙,再加上兩個只有提議權而無通過權的費爾南多傳教士以及科研局的西芒,構成了這麼一個議會的大致框架。

孫和京榜上無名的原因是前陣子被調到了製造局,也是因爲孫元化在議會內閣成員出爐的前一夜找上方生促膝長談,這才讓議會名單上不至於讓孫家一家獨大,只留下孫和鬥和孫和鼎。

徐太拙本身並不能成爲內閣成員,這個名額本身是車晚真的,只是如今車晚真險些犯了大錯,也就自然而然被方生排除在外,眼看無人可用,只能拿走上前臺的徐太拙充數,好在徐太拙自己也知道分寸,雖然微微有些詫異自己成爲這夥‘海寇’裡幾個頭領之一,可也不會真的爲了這個去爭權奪利。

至於耿仲明,雖然算不上一直被方生倚重,可也是勞苦功勞,榜上有名也是理所當然,劉四則是一直跟隨方生,平日裡更是唯方生之命是從,被安排進去倒也合理。

六人的大名單由此而成,看上去容易導致三比三而產生提議案的不能通過,但李越作爲議長擁有的是兩票否決權,也就是說,即使剩下的五人之中已經有三人通過議案,李越同樣可以將一票當做兩票來否決。

而如果只是通過議案,則李越只能有一票,如若加上李越的一票依舊沒有達到四票,那麼議案就將得不到通過。

這個新近的成立的議會看上去像是個‘龐然大物’,甚至剝奪了一部分方生的職權,至少有些人想憑着手上的這點權利做出點事來,所以第二天徐太拙就在商業局的眼皮底下拜訪了孫和鬥、孫和鼎,但得到的迴應卻不得不讓徐太拙失望,他並沒有得到任何滿意的答覆!

議會成立同時發生的另一件事,大多數人並未太在意,只是他方某人的稱呼有所改變而已,遠遠沒有議會的成立來的轟動。

終生大元帥!

方生正式給自己冠名爲終生大元帥,並且宣稱大元帥一職將永不授予他人,只會在前任大元帥死亡後纔可以選出新任大元帥。

但元帥一職卻是可以授予他人的,僅次於大元帥,而高於一級主將。

也就是說,在耽羅府,武職有元帥乃至於大元帥,文職有議員和議長,兩者看上去勢均力敵,但實際上終生大元帥一職卻凌駕於元帥和議長。

元帥和大元帥都是終生的,大元帥無法剝奪,而元帥一職可以剝奪,可議長卻是四年一次從新選取,由五名議員中從新選出。

雙方能力在表面上是對等,實際上這個一直顯得很民主的政府如今更類似於軍政府,比法西斯還法西斯!

這些在別人看來卻是再正常不過,大明天子不也是掌握一切兵權?至少名義上是!普

天之下,莫非王土;率土之濱,莫非王臣!

作爲君主掌握一切權利,本身就是理所當然,自然也就沒人會在意。

………………………………………………

崇禎七年二月末,耽羅府上上下下頗有幾分‘趾高氣揚’的味道,原因不外如是後金女真訂立了新的葬殉法,這本和耽羅府上下一絲關係都無,只是商業局傳來了消息,如實彙報給他方生方某人而已。

只是這死者爲大,漢人最在意的就是身前生後二事而已,了卻君王天下事,贏得身前生後名可不止是文人的念想,只要爲人臣子,這身後之事那就是重中之重,可後金女真如今這纔出了一項法令,以前豈不是有如蠻夷?

方生笑了,他是高興至少蠻夷們還未學會漢家禮儀,也還終究是蠻夷,喪葬之事又是古人歷來看重,後金女真的所謂新令,也多是爲了敷衍國內的漢族文官而草草了之,能用到實處的微乎其微。

耽羅府上下‘趾高氣揚’便是看不起後金女真這些個‘蠻夷’,死者爲大,連禮都不知的畜生,又怎能入主中原,奪了漢人的江山?

如今後金女真呈現勃勃生機,反而是天朝正統的大明如今看上去岌岌可危,大明上上下下雖然並不願意相信女真人能入住中原,至少他們寧願相信那些個泥腿子能入主中原,也不相信關外的女真能打進關來。

這在大部分漢人看來理所當然,耽羅府上下除了方生先知先覺,其他的大多也侷限於認爲女真人不可能入主關內。

女真人如今雖然看起來勢大,大明更是屢戰屢敗,憑的在關外丟了十幾萬精兵良將,可女真畢竟沒大舉入關過,也沒能攻破了紫禁城,連英宗時候的蒙古韃子都還不如,想那蒙古人可曾俘獲了大明的皇帝,大明不還照舊另立新君,然後在一衆忠臣良將的輔助下把蒙古人打回了關外。

女真人如今雖然看上去有中興之像,可說起來比起當初的蒙古帝國還是大有不如,大明沒毀在蒙古韃子的手裡而是被女真人給撲滅,那從理論上說不清,所以攘外必先安內,這也是幾乎所有大明‘有識之士’的共識。

偏偏崇禎七年剛開始,幾隻起義農民軍合夥就攻破了夔州府,李自成進了漢中,張獻忠下了信陽,然後又合兵攻打平涼各縣,這下不但是陝甘,就連川地也是一片烽火,崇禎皇帝自然是焦頭爛額,勃然大怒,除了大明的中心束手無策,大明的下層也是一片怨聲。

不外乎是鹽道恢復依舊是遙遙無期,關外又有女真肆掠,兩邊可都不安分。

耽羅府從濟州島升格爲府,那是上個月的事,方生總算也可以光明正大把自己擺出來,雖然地位不尷不尬了點,可終歸不再是朝鮮君臣口中的海賊了,這次可就有了正式的告身,不但是朝鮮的,連大明的告身都全了。

兩萬兵丁共計六個團,一個親衛營,張五郎總算實打實領了兵,有了兩千人的兵丁,不再只帶着幾十人充作親衛,連孫元化都看着寒酸。

六個團按照四四制,團上邊是旅,方生出於惡俗的念想,總覺得團、旅、師的軍制實在有夠惡俗,乾脆徹底放棄不用,六個團分爲兩個軍,上軍,下軍,再加上一個少了點親衛營算作中軍,徹徹底底成了春秋戰國的三軍制,只是怎麼看都顯得不倫不類而已。

上軍裡的三個團九千人盡是步卒,下軍裡六千爲水師,三千爲步卒,騎卒只有不到兩百,被方生統統划進了親衛營,至少從表面上,耽羅府總算有了一戰之力,兩萬兵馬,算不上各個能戰,方生實在也是心裡沒底。

要說如今大小打過的仗,算起來也不少,充其量都是些欺負欺負落水狗的海戰,海寇劉香,大明的皮島,朝鮮水師,哪個看起來都是軟柿子,其中也就一個大明的皮島總兵黃龍那一戰打得還可以,至少是以少打多,至於救援旅順的那次,方生本來只是讓趙孟領着水師去溜達一圈,結果趙孟照例理解錯了意思,趁機會偷襲了佟養性的三千漢軍,徹底把女真人的漢軍八旗的底子葬送了一半。

這還是從背後偷襲,爲此趙孟領着的一個團三千兵馬裡大多數老兵,經歷過鹿兒島之戰和之前的幾場水戰,可還是死了近一千,這雖然有趙孟行險的緣故,佟養性當機立斷領兵後撤,最後還是靠着女真漢軍的頑強這才從容的跑了一半,至於佟養性自己,那純粹就是衝的太‘勇猛’了,捱了一顆流彈而稀裡糊塗的送了性命。

第一百一十四章 出征旅順第三十二章 劉管事第一百三十九章 朝野震動(二)第一百零八章 律法第一百八十七章 夜襲失敗第一百六十九章 收復臺灣(四)第十章 板甲第二百一十六章 交戰流寇(八)第二十四章 沒理想的‘反賊’第一百九十三章 報復(六)第七章 討價還價第一章 穿越第二十章 強取豪奪人才第五十六章 第一艘福船下水第十九章 崇禎五年第三十一章 ‘青鹽’第三章 騷動(下)第一百二十三章 圍點打援(五)第七十章 新年(上)第二百單六章 出發(六) 一些雜事第七十四章 長談(下)第一百九十六章 報復(九) 收復臺灣第六十三章 計劃實行第一百三十六章 損兵折將(上)第一百四十七章 新一輪攻防戰(四)第九十章續 海戰(下)第二十七章 登州衛第一百九十四章 報復(七)第八十六章 尚可喜第二十五章 迴歸第一百四十六章 新一輪攻防戰(三)第九十七章 與荷蘭人的海戰(上)第一百六十五章 缺錢第一百七十八章 西班牙人,動手(二)第二十二章 孫和鬥(下)第一百四十章 朝野震動(三)第二百二十章 返回承天府第二百章 轉機(一)第七十二章 長談(上)第八十二章 勸降第二百單一章 疫病、編組、出發(一)第七十九章 內亂(中)修第十七章 逃難!大逃難!第二十三章 條件第一百六十七章 收復臺灣(二)第一百二十二章 圍點打援(四)第十七章 逃難!大逃難!第一百八十二章 和鄭家的交鋒(中一)第一百一十七章 旅順圍城戰(三)第七十四章 長談(下)第一百五十二章 朝堂風雨第一百九十六章 報復(九) 收復臺灣第一百三十一章 所謂勞軍第一百四十八章 新一輪攻防戰(五)第一百五十六章 皮島的逆襲第一百三十三章 先禮後兵(下)第六十五章 論功行賞第一百二十一章 圍點打援(三)第四十二章 萊蕪城(上)第二百一十五章 交戰流寇(七)第一百六十三章 後金的對策(一)第一百四十三章 多爾袞第一百二十一章 圍點打援(三)第六十章 回家第一百九十四章 報復(七)第一百零四章 叛變?第一百一十八章 旅順圍城戰(四)第四十五章 登州衛被襲(上)第一百四十九章 新一輪攻防戰(六)第十八章 濟州島第二百二十四章 多爾袞用計第九十六章 鄭家第一百八十章 西班牙人,動手(四)第一百三十八章 朝野震動(一)第一百七十五章 鄭家的反應第一百二十一章 圍點打援(三)第五十四章 農夫與蛇、名士與總兵第八十六章 尚可喜第四十七章 登州衛被襲(中下)第三十五章 孫元化(下)第二十六章 毛承祿第八十六章 尚可喜第一百二十九章 出城野戰(六)第七章 討價還價第一百零一章 訓斥 定情(上)第一百七十九章 西班牙人,動手(三)第一百九十九章 報復(十二)第七十二章 長談(上)第一百二十九章 出城野戰(六)第一百八十四章 和鄭家的交鋒(中三)第八十七章 確立軍制第七十三章 長談(中)第一百七十二章 收復臺灣(七)第一百二十七章 出城野戰(四)第一百三十五章 狩獵第一章 穿越第二章 騷動(上)第七十九章 內亂(中)修第一百六十一章 耽羅島被圍(中)第二百單二章 出發(二) 明軍的夜襲
第一百一十四章 出征旅順第三十二章 劉管事第一百三十九章 朝野震動(二)第一百零八章 律法第一百八十七章 夜襲失敗第一百六十九章 收復臺灣(四)第十章 板甲第二百一十六章 交戰流寇(八)第二十四章 沒理想的‘反賊’第一百九十三章 報復(六)第七章 討價還價第一章 穿越第二十章 強取豪奪人才第五十六章 第一艘福船下水第十九章 崇禎五年第三十一章 ‘青鹽’第三章 騷動(下)第一百二十三章 圍點打援(五)第七十章 新年(上)第二百單六章 出發(六) 一些雜事第七十四章 長談(下)第一百九十六章 報復(九) 收復臺灣第六十三章 計劃實行第一百三十六章 損兵折將(上)第一百四十七章 新一輪攻防戰(四)第九十章續 海戰(下)第二十七章 登州衛第一百九十四章 報復(七)第八十六章 尚可喜第二十五章 迴歸第一百四十六章 新一輪攻防戰(三)第九十七章 與荷蘭人的海戰(上)第一百六十五章 缺錢第一百七十八章 西班牙人,動手(二)第二十二章 孫和鬥(下)第一百四十章 朝野震動(三)第二百二十章 返回承天府第二百章 轉機(一)第七十二章 長談(上)第八十二章 勸降第二百單一章 疫病、編組、出發(一)第七十九章 內亂(中)修第十七章 逃難!大逃難!第二十三章 條件第一百六十七章 收復臺灣(二)第一百二十二章 圍點打援(四)第十七章 逃難!大逃難!第一百八十二章 和鄭家的交鋒(中一)第一百一十七章 旅順圍城戰(三)第七十四章 長談(下)第一百五十二章 朝堂風雨第一百九十六章 報復(九) 收復臺灣第一百三十一章 所謂勞軍第一百四十八章 新一輪攻防戰(五)第一百五十六章 皮島的逆襲第一百三十三章 先禮後兵(下)第六十五章 論功行賞第一百二十一章 圍點打援(三)第四十二章 萊蕪城(上)第二百一十五章 交戰流寇(七)第一百六十三章 後金的對策(一)第一百四十三章 多爾袞第一百二十一章 圍點打援(三)第六十章 回家第一百九十四章 報復(七)第一百零四章 叛變?第一百一十八章 旅順圍城戰(四)第四十五章 登州衛被襲(上)第一百四十九章 新一輪攻防戰(六)第十八章 濟州島第二百二十四章 多爾袞用計第九十六章 鄭家第一百八十章 西班牙人,動手(四)第一百三十八章 朝野震動(一)第一百七十五章 鄭家的反應第一百二十一章 圍點打援(三)第五十四章 農夫與蛇、名士與總兵第八十六章 尚可喜第四十七章 登州衛被襲(中下)第三十五章 孫元化(下)第二十六章 毛承祿第八十六章 尚可喜第一百二十九章 出城野戰(六)第七章 討價還價第一百零一章 訓斥 定情(上)第一百七十九章 西班牙人,動手(三)第一百九十九章 報復(十二)第七十二章 長談(上)第一百二十九章 出城野戰(六)第一百八十四章 和鄭家的交鋒(中三)第八十七章 確立軍制第七十三章 長談(中)第一百七十二章 收復臺灣(七)第一百二十七章 出城野戰(四)第一百三十五章 狩獵第一章 穿越第二章 騷動(上)第七十九章 內亂(中)修第一百六十一章 耽羅島被圍(中)第二百單二章 出發(二) 明軍的夜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