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單七章 出發(七) 和太監的第一次相見

有人想起來了,自然就是好事,韓贊周、張拱薇等其他南京城裡有品級的大員們開始打算起將這支駐在廬州府的客軍調的離南京近點,畢竟這是客軍,沒有固定駐地的,廬州府只是暫駐,而且又被劃歸了南京兵部調派,想怎麼用都行。

話是這麼說,但這畢竟這已經不是大明初年了,大明的總兵們,現在還有幾個肯乖乖聽話的?壓根沒有!所以既要馬兒跑,草是一定要喂的,還不能喂的差了,好在比起京城裡崇禎的窘迫,一衆南京城裡的知道點分寸,反正現下反賊還沒打過來,就當是防患於未然了。

於是隔了幾日,南京兵部的賞格還是下來了,雖然有點姍姍來遲的過了,但這分量相比起來不輕,南京城裡的諸位臣工拿出了兩萬兩銀子的賞格,這也就殺了幾百個反賊而已,而且,反賊這東西,都是人多才威脅大,散落各處就不是反賊了,而是流寇,殺了幾百個流寇,抓了上千人,比起前陣子盧象升戰陣之上斬獲的幾千顆腦袋不值一提,這賞格按理也不會有兩萬兩之多。

要說方成盡心清剿流賊,一來是閒着也是閒着,拿着那些流寇就當練兵了,二來畢竟聽從南京兵部的調遣,好歹也是名義上的上級,能把關係弄好點就弄好的,割上幾百顆的頭顱又不費事,讓廬州府幫着請功後一無所獲,也未放在心上,這要是別人總兵,恐怕早就心生罅隙了,可對於方成來說本來就只是順手而已。

現如今眼看還能換來白花花的銀子,還真是一舉兩得的事。

這次送來銀子的還是之前接待方成的那幾名兵部的小吏,隨行的還有一名直屬於南京守備太監韓贊周的隨從,這次被派來也算是拉攏一下目前南京兵部不多能指揮得動的軍隊,這個隨從一樣是閹人,從品級上來說,他還夠不上太監這個稱呼,太監那至少得是高品的,韓贊周自然是,萊蕪礦監那等位高權重,也最多隻能算半個,要不剩下的通通都只是閹宦而已。

小太監神情恭敬,無一絲飛揚跋扈的模樣,低眉順眼,這倒讓一直對明朝的太監印象深刻的方成奇怪了。

明朝的太監,在歷史上就是囂張跋扈的代名詞,這是後世誰都知道的事,要說整個中華上下幾千年裡最出名的宦官朝代,漢朝算一個,唐朝算一個,最後一個就是明朝,所以在方成的印象裡太監自然要昂着頭挺着胸用下巴看人,至少萊蕪礦監丁旭就蠻符合方成的形象,這個丁旭就是一典型的明朝太監,但他畢竟沒見過真人,要說起來,這個隨着兵部小吏而來的小宦官反而是方成見過的第一個太監這種歷史原因造成的殘次品。

實際上,方成的印象也沒錯,不過他弄錯了對象,大明一朝確實有很多權傾朝野的太監,比如剛死了沒幾年的魏忠賢,之前的汪直,劉瑾以及八虎等人,都是大太監,也都一樣飛揚跋扈,暴戾乖張,沒一個好人,也沒幾個幹過什麼好事,但惟獨從崇禎登基起的大明崇禎朝,包括大太監,小太監,大宦官,小宦官都比以前好多了。

比如王承恩,再比如王承恩之後曹化淳,這兩個太監,一個是陪着崇禎自殺的,後一個則是急流勇退,剛弄了幾年的權就自己告老還鄉,在任期間也沒做過什麼壞事,雖然之後挨潑了不少髒水。

而韓贊周則是早在崇禎元年就當了南京守備太監,這位置他已經做了八九年,這真要是個只靠着皇上的寵幸和近臣的身份,怎麼可能能坐穩這麼久的高官?畢竟,南京是大明的陪都,在之前就是大明都城,雖然這都要追述到兩百年前了,可那也是誰都無法反駁的啊。

韓贊周要是個劉瑾、魏忠賢那樣的人,別的不說,崇禎第一個就給殺了了事,畢竟,這天下是皇上的,弄權的太監除非是碰到不太喜歡管理天下的天子,誰都不會喜歡。

“咱家乃守備太監韓大人的隨侍韓鳳,這次前來只是聽從韓大人的令見見世面,還請總兵大人容忍則個。”

被喚作韓鳳的小宦官自稱是韓贊周的隨侍,這太監身邊自然也是太監,所以韓贊周纔會用小太監當隨侍。

韓鳳舉止得體,雖然言行之間扭捏,讓人一看就知道此人非常人,乃是宦官,不過卻難得讓人不起惡感。

至於稱韓贊周爲韓大人,這也沒叫做,韓贊周不止是大太監,還是南京守備太監,大明陪都裡最有權力的,自然稱得起大人,這個稱呼可不是光給文人的。

雙方寒暄了幾句,又有一邊的兵部來人在旁好話不斷,自然是賓主皆歡。

兵部的來人上次可是收了‘鉅額賄賂’的,那三百兩銀子即使是在南京城這等繁華之地,區區末品的小吏也休想一年之內賺得到,閻王好惹,小鬼難纏,那也要看是什麼等級的小鬼了,末品的小吏,特別是直屬於南京六部的小吏,連小鬼的一根毛都比不上,概是因爲南京六部的事本就不多,相比起大明京城裡的六部,南京這座陪都裡的六部或多或少只能算個擺設,底下的小吏自然就更不如人了。

這次兵部多派了幾個人,倒有不少上次聽聞這名小吏的所言,搶着跟上官要來的名額,到時候三百兩弄不到手,你幾十兩總得給吧,這一來而去,可就是好幾個月的收入。

要是方成知道自己一時的所爲被這些小吏們當成了冤大頭,會不會當場笑出聲來,不過這也說明了,大明缺錢啊,最上面的缺錢,最下面也缺,惟獨中間的那層富的流油,可這層卻吸的都是下面的民脂民膏,‘人多力量大啊’。

韓鳳此來其實沒別的事,就一件,打探這個東江鎮總兵方成以及其麾下所屬的一萬兩千大軍,京城裡給的名冊就是此次東江鎮總兵方帶來了一萬兩千人,但這只是名冊上。

自認爲久居高位,又是江南這等連戰爭都沒打過幾次,除了些鬧事的小股反賊就是歌舞昇平的太平年間,幾十年前還有倭寇鬧事,那時候大明南方的兵備好歹還在胡宗憲這個允文允武總督,再加上戚繼光,俞大猷等一衆名將才略有起色,但在之後,大明南面的兵勢已經破敗不堪,即使如徵召而來的兵卒也是老弱的多,名冊上的十成,能有一半就算不錯的了。

比如登萊的劉澤清就是,再比如山東的邱磊,那就更誇張了,南京兵部的名冊上是有兩萬戰兵的,可實際上誰都知道,山東總兵邱磊下轄也就五六千人,這再拉壯丁也湊不足兩萬的數。

要不是之前送來的幾百顆反賊流寇的腦袋,以及之後廬州府知府送去的報捷公文言之鑿鑿,不像有假,再加上那一千多名被送去挖河堤的反賊經過反覆確認確實是流寇,這才讓南京城的諸位大人有了幾分相信,也就有了韓鳳的此次前來。

自古文人和武人從來就不對盤,雖然未必會對武人戰功這等事抹黑,但也極少會爲之吹噓,如若說的都是真的,一個月就剿滅了廬州府、滁州府兩地的流寇殘餘,這還真有可能是實打實的一萬兵了,畢竟人少那不可能啊,要是按着大明的慣例,一萬兩千的大軍大哥對摺,那就只有六千人不到,以六千人橫掃流賊的殘餘?什麼時候大明軍隊有這等戰力了?那是何等的強兵啊!

總之,反正,一定,肯定不可能。

所以韓鳳是來打探消息的,代替主子韓贊周來的,韓贊周是南京守備太監,位高權重,即使有心拉攏,你一介小小的總兵,即使麾下有着萬人兵馬的強軍,那也不值得他親自出馬。

也就是說,目前爲止,東江鎮的方成入了南京諸多大人的眼,但也僅此而已,沒重視到哪去,只是現如今用得着了,這纔給了分量不少的賞格,那也是一時之需啊。

等着寒暄完了,韓鳳話裡話外的想要看看那些還一地安寧的‘強軍’,要不然沒法回去交代啊。

方成自然會意,平日就是要練兵的,多一人少一個也無所謂,只是這些大頭兵和方成有一點是一樣的,就是沒見過閹人,閹人可是個稀罕玩意,於是韓鳳到了校場發現,自己竟然被所有人的視線看了個遍,這倒是讓這名只是大太監韓贊周的隨侍,而也很沒見過什麼世面的韓鳳一時間不知所措。

這閹人,在哪都是被人看不起的,哪裡有過被人圍觀的事,除了能爬上高位的太監,閹宦,宦官,可沒一個是好詞,早成了讀書人寫的傳記小說裡最壞的那幫子人!

貽笑一下,無傷大雅。

過了校場看着兵士行軍列陣,大異於旁人,韓鳳只得開口詢問,這兵士操練,來前韓鳳沒少惡補,畢竟是韓贊周派來有重任的,自要做的妥妥當當纔對,方成也是知無不言,能說的都說了,說到底,也沒什麼好隱瞞的,至少最近幾年,他和大明之間,還不會有什麼衝突。

接着又沿着營帳外圍看了一圈,韓鳳心下有了把握,自然是知道怎麼回去跟自家主子回覆。

再加上到了半夜,摸進韓鳳門裡的孟千遞上了一千兩銀子的銀票,韓鳳是徹底倒向了這邊了,雖然平日裡韓鳳身爲韓贊周的隨侍,這銀錢是沒少拿,但一千兩,這非得是南京六部主官家的敲門磚不可,雖然宰相門前七品官,韓贊周這個南京守備太監往大了說是比不上,但這權勢在這大明的南方富裕之地也是數一數二的。

要換個人的隨侍,或者換個南京城的守備太監,恐怕這一千兩也早拿的手軟了,可韓鳳不敢啊,也沒幾個人敢給,因爲韓贊周雖然貪財,但他偏生喜歡裝出一副清廉的模樣,也就不允許身邊的人收別人的銀子,就是也不想想,要是連宦官都不貪財了,這誰信啊?

於是在待了近半個月後,韓鳳這纔跟方成告辭離去,這次的態度不比前日,至少就要親密很多,

雙方這下連主賓皆歡都不止了,概是因爲這十幾日陸陸續續的,韓鳳已經收了三千兩的銀子,數量不少了,這三千兩,可是足足夠在南京城裡買上一座還不錯的宅子,這要是擺在以前,韓鳳那是想都不敢想,可現在是一點問題都沒有,所以這就論證了一個事實,自古到近,不管是太監還是貪官,和房子扯上關係都不是什麼好事。

等着韓鳳要走,臨行前這纔跟想起什麼似的一臉‘恍然大悟’。

“方總兵,南京城裡的諸位,想要其實不多,也就請將軍大人您能守好廬州府,若是可能,那就儘量在往南邊挪一挪,離着南京城近點,總歸是好的,也讓諸位大人心裡安穩點。”後半截沒說,但誰都聽得出來,這要是肯答應,那少不了的賞格得往上提一提。

韓鳳好吃好喝了近半個月,這纔在臨行前指點了這麼幾句,好在作爲後世的辦公室小青年,這等吃喝玩樂陪着笑的事方成幹過不少,甚至幹起來比起行軍打仗要利落順手上幾十倍。

先後送走了南京兵部的來人,再加上韓贊周的私人使者,或者說南京城裡的衆多勳貴文武的總代表韓贊周派來的人,方成開始計算起時日來。

因爲這已經是大明崇禎九年六月下旬,如果不出意外,整個大明南方,乃至於大明的救星盧象升,就要被召回京城了。

召回去幹嘛?自然是抵擋入關的女真韃子了,於是大明的南方將會從新陷入流寇反賊的大漩渦裡,這次和以前不同,至少之前還有盧象升力挽狂瀾,但盧象升被召回京城後,這輩子都別想回來了,自然也就不會有人再幫着收拾大明的河山力挽狂瀾了。

也就是說,再隔上十幾天,將是大明徹徹底底無力中興的時候,自盧象升調回京城後,各地反賊陸續復起,狼煙遍地,即使如江山這等往日裡的安寧之地,也是他方某人的機會,比如,代替盧象升成爲大明的‘救星’,不過這個救星和盧象升那個可不同,這個,可是有代價的。

在方成計算着時日的同時,北面的京城裡,早就亂了,亂的一塌糊塗,或者說,這就有如好不容易以爲大明中興有望了,這一碰冷到刺骨的冰水就從頭澆到了尾。

女真韃子五月底以阿濟格、阿巴泰二人爲主,領着五萬多大軍在攻破了喜峰口和獨石口,之後並不滿足,四處襲擾昌平、居庸地界,明軍則退守昌平固守,眼看着也是岌岌可危。

可實際上女真人也沒得辦法,畢竟帶來的五萬多人裡,裡面的女真漢人只有一萬不到,本來還能多些的,結果都被拖在了蓋州嚴守着那復州的大明東江鎮總兵所屬的兵馬。

八旗來了的也一樣,只有一萬多人,其中大半還是兩白旗由阿濟格帶來的,兩白旗都是在多爾袞麾下的,這次阿濟格被派了到大明,多爾袞只得分潤一些兩白旗的三十幾個牛錄給阿濟格,畢竟這兩人是親兄弟,而且,兩白旗也不是多爾袞一個人的,而是他們兄弟三個的。

實際上,從這支領兵的將領的阿濟格和阿巴泰來看,這兩人都有同一個相同點,那就是通通都和皇太極不太對盤,阿濟格就不用說了,大妃阿巴亥就死在了皇太極的威逼之下,至於阿巴泰也差不多,不過不同的是,阿巴泰是在皇太極的諸多兄弟,即使如多爾袞、多鐸這等幼弟,豪格這等子侄都在皇太極登基稱帝后得封郡王后,惟獨阿巴泰依舊是雷打不動的貝勒,連和碩貝勒都當不成。

可偏偏皇太極派誰來都好,卻派了兩個人,也是因爲諸多兄弟子侄中,阿濟格和阿巴泰,再加上多爾袞、多鐸、確實是最會打仗的人,代善善守不善攻,濟尓哈朗雖然一樣單獨領有一旗,實力不弱,卻不是打仗的料。

總之,女真人雖然沒有打着旗號的十萬人,十萬人肯定沒有,但五萬人卻是綽綽有餘的,其中一萬人出頭的兩白旗是由阿濟格統領着的,多爾袞給的,剩下的幾千旗丁則是阿巴泰所屬,人數不多,也就四五千人,兩邊加起來這才一萬五千人出頭,剩下的三萬五千人裡,投降的明軍組成的漢軍八旗一萬四千人,也是一萬多人,這其中有各家本來的包衣奴才,也有投降的明軍,其他就是兩萬餘人的蒙古人了,這些個蒙古兵都是各家受到‘大清國’冊封的貝勒們帶來的,這次也算是蒙古人們背叛了大明後,第一次以敵人的身份與大明爲敵,雖然他們是友軍的時候也沒幫上什麼忙,最多也就是和大明是難兄難弟而已。

但這次不同了,這幫子新晉的蒙古貝勒貝子們這次是來洗劫‘富庶’的大明的,學着三百年前祖先的路程,雖然他們已經不得不淪落到給通古拉斯人當小弟的份上。

而大明,雖然崇禎窮,連銀子都拿不出來,但是比起塞外草原上的蒙古人來說,依舊是支肥羊!

第一百六十八章 收復臺灣(三)第一百八十章 西班牙人,動手(四)第一百三十三章 先禮後兵(下)第九十九章 通商 第一次‘親密’接觸第一百九十一章 報復(四)第四十四章 萊蕪城(下)第二百單五章 出發(五) 清剿地方第二百一十六章 交戰流寇(八)第五章 士氣第八十六章 尚可喜第一百零七章 左捕大將第六十章 回家第九十六章 鄭家第三十九章 大明‘郡主’第二百單三章 出發(三) 明軍的夜襲(續)第三十二章 劉管事第一百一十九章 圍點打援(一)第一百七十三章 收復臺灣(完)第一百六十六章 收復臺灣(一)第一百三十七章 損兵折將(下)第四十五章 登州衛被襲(上)第二百二十四章 多爾袞用計第一百九十四章 報復(七)第一百五十七章 復州之戰(一)第八十二章 勸降第四章 談生意第二百單五章 出發(五) 清剿地方第七十五章 遊園第一百九十九章 報復(十二)第一百四十八章 新一輪攻防戰(五)第一百零九章 效率第八十九章 ‘愛撫’第六十七章 開會(上)第一百七十九章 西班牙人,動手(三)第三十七章 郡主(下)第一百二十章 圍點打援(二)第六章 萊州第九十六章 鄭家第五十四章 農夫與蛇、名士與總兵第一百三十章 皇太極回師第五十六章 第一艘福船下水第一百零五章 背叛!第四十三章 萊蕪城(中)第一百五十三章 匹夫之怒第十章 板甲第九十六章 鄭家第一百八十一章 和鄭家的交鋒(上)第一百二十九章 出城野戰(六)第十八章 濟州島第一百七十八章 西班牙人,動手(二)第一百一十七章 旅順圍城戰(三)第八十三章 不是壞事第九十八章 與荷蘭人的海戰(下)第二百單九章 交戰流寇(一)第一百一十章 娶郡主(上)第四十章 如此佳人?第八十七章 確立軍制第一百八十三章 和鄭家的交鋒(中二)第一百九十七章 報復(十)第七十四章 長談(下)第二百單五章 出發(五) 清剿地方第二百單四章 出發(四) 實在多餘第一百二十章 圍點打援(二)第八十章 內亂(下)第一百五十五章 開府建鎮第一百七十五章 鄭家的反應第二百一十四章 交戰流寇(六)第一百八十四章 和鄭家的交鋒(中三)第一百九十三章 報復(六)第一百九十三章 報復(六)第二百單九章 交戰流寇(一)第三十六章 郡主(上)第一百四十五章 新的一輪攻防(二)第一百零二章 定情(下) 面對面(上)第六十九章 開會(下)第二百一十四章 交戰流寇(六)第八十六章 尚可喜第五章 士氣第一百四十六章 新一輪攻防戰(三)第七章 討價還價第五十九章 劉澤清的邀請第一百一十八章 旅順圍城戰(四)第一百八十六章 與西方傳教士的交涉第三十三章 孫元化(上)第二百二十三章 朝鮮求援第十七章 逃難!大逃難!第五十九章 劉澤清的邀請第一百三十二章 先禮後兵(上)第六十二章 忠孝倫常第二百一十五章 交戰流寇(七)第一百三十五章 狩獵第二百章 轉機(一)第二百章 轉機(一)第二百一十一章 交戰流寇(三)第九十章 海戰(上)第一百零一章 訓斥 定情(上)第一百二十六章 出城野戰(三)第二百單五章 出發(五) 清剿地方第一百三十章 皇太極回師第七十八章 內亂(上)修
第一百六十八章 收復臺灣(三)第一百八十章 西班牙人,動手(四)第一百三十三章 先禮後兵(下)第九十九章 通商 第一次‘親密’接觸第一百九十一章 報復(四)第四十四章 萊蕪城(下)第二百單五章 出發(五) 清剿地方第二百一十六章 交戰流寇(八)第五章 士氣第八十六章 尚可喜第一百零七章 左捕大將第六十章 回家第九十六章 鄭家第三十九章 大明‘郡主’第二百單三章 出發(三) 明軍的夜襲(續)第三十二章 劉管事第一百一十九章 圍點打援(一)第一百七十三章 收復臺灣(完)第一百六十六章 收復臺灣(一)第一百三十七章 損兵折將(下)第四十五章 登州衛被襲(上)第二百二十四章 多爾袞用計第一百九十四章 報復(七)第一百五十七章 復州之戰(一)第八十二章 勸降第四章 談生意第二百單五章 出發(五) 清剿地方第七十五章 遊園第一百九十九章 報復(十二)第一百四十八章 新一輪攻防戰(五)第一百零九章 效率第八十九章 ‘愛撫’第六十七章 開會(上)第一百七十九章 西班牙人,動手(三)第三十七章 郡主(下)第一百二十章 圍點打援(二)第六章 萊州第九十六章 鄭家第五十四章 農夫與蛇、名士與總兵第一百三十章 皇太極回師第五十六章 第一艘福船下水第一百零五章 背叛!第四十三章 萊蕪城(中)第一百五十三章 匹夫之怒第十章 板甲第九十六章 鄭家第一百八十一章 和鄭家的交鋒(上)第一百二十九章 出城野戰(六)第十八章 濟州島第一百七十八章 西班牙人,動手(二)第一百一十七章 旅順圍城戰(三)第八十三章 不是壞事第九十八章 與荷蘭人的海戰(下)第二百單九章 交戰流寇(一)第一百一十章 娶郡主(上)第四十章 如此佳人?第八十七章 確立軍制第一百八十三章 和鄭家的交鋒(中二)第一百九十七章 報復(十)第七十四章 長談(下)第二百單五章 出發(五) 清剿地方第二百單四章 出發(四) 實在多餘第一百二十章 圍點打援(二)第八十章 內亂(下)第一百五十五章 開府建鎮第一百七十五章 鄭家的反應第二百一十四章 交戰流寇(六)第一百八十四章 和鄭家的交鋒(中三)第一百九十三章 報復(六)第一百九十三章 報復(六)第二百單九章 交戰流寇(一)第三十六章 郡主(上)第一百四十五章 新的一輪攻防(二)第一百零二章 定情(下) 面對面(上)第六十九章 開會(下)第二百一十四章 交戰流寇(六)第八十六章 尚可喜第五章 士氣第一百四十六章 新一輪攻防戰(三)第七章 討價還價第五十九章 劉澤清的邀請第一百一十八章 旅順圍城戰(四)第一百八十六章 與西方傳教士的交涉第三十三章 孫元化(上)第二百二十三章 朝鮮求援第十七章 逃難!大逃難!第五十九章 劉澤清的邀請第一百三十二章 先禮後兵(上)第六十二章 忠孝倫常第二百一十五章 交戰流寇(七)第一百三十五章 狩獵第二百章 轉機(一)第二百章 轉機(一)第二百一十一章 交戰流寇(三)第九十章 海戰(上)第一百零一章 訓斥 定情(上)第一百二十六章 出城野戰(三)第二百單五章 出發(五) 清剿地方第一百三十章 皇太極回師第七十八章 內亂(上)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