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八十五章 和鄭家的交鋒(完) 佛郎機傳教士

在雙方都並不打算翻臉的前提下,鄭家和耽羅府之間,或者說是鄭森與方成之間的商議一切順利,鄭家以放棄對於大員島的聲明權來換取耽羅府每年提供大量的火器,這個生意不管對哪邊都不虧,鄭家省了錢賺了便宜,丟掉的僅僅是一個本來就不屬於鄭家的大員島,而耽羅府,則是名正言順的將大員島改稱爲臺灣島後得到了最大的一股海上勢力,鄭家的承認,同時獲取了一筆定期的銀兩來源,至少可以稍作緩解耽羅府目前緊張的經濟鏈。

雖然雙方的平靜不得不是暫時的,但至少現在,鄭家不會和耽羅府翻臉,也就是有,方成有了充足的時間來應對之後會發生的變化,比如,下一步是打開大明和倭國的航道?準備點說是閉關鎖國。

不過那都要在送走鄭森和鄭彩之後,在此之前,方成不得不耐着性子等到耽羅島搬來的第一批製造局所屬的兵工廠進行搬遷,如果全部搬遷完這至少就需要半年的時間,好在前一段時間徐太拙前來時耽羅島已經準備了一陣子,近期會由政衙組織將機器拆完然後搬上船再到臺灣島組裝,花不了多久,既然鄭家需要從耽羅府購買火炮,自然就要看看是不是像方成說的那樣,火炮的質地還要好過佛郎機人。

不是鄭森和鄭彩不放心,反而是錢不是大問題,鄭家不缺這幾十萬兩銀子,而是火炮的質地,如若真的要好過佛郎機人的,價格又低得多,鄭家未必不會斷了從佛郎機人那裡購買火炮,畢竟鄭家和佛郎機人的關係並不是表面上那麼和睦,能省下一大筆錢又不用送給佛郎機人,就總歸是好事了。

這次的船隊是由車晚真帶來的,前次方成就打算讓車晚真代替徐太拙擔任臺灣島的行政主管,畢竟方成花費了那麼大的代價,臺灣島的重要性不言而喻,這裡是作爲耽羅府的大後方需要的是穩如泰山,徐太拙心向大明,雖然可以拿來用,卻不適合拿來鎮守一方,更別提是臺灣島這等如今對耽羅府分外重要的地方,車晚真也就必不可少,至少也有個牽制作用。

車晚真同時帶來了一百門火炮,其中紅衣大炮兩門,製造局新近開始仿製的寇非林火炮五十門,剩下都是大明傳統的制式碗口銃,一次性用來交付鄭家半年的所需,與此同時,鄭森帶回的口信也讓遠在福建的鄭芝龍送來了一船的銀兩,鄭森同時告知了鄭芝龍與耽羅府之間的交易,鄭芝龍並沒有反對,而是默認了鄭森的行爲,鄭家上下對此事三緘其口,顯然是不想流傳太廣,畢竟,過去大員島還算是鄭家的勢力範圍,荷蘭人也要看鄭家的臉色行事,現在卻是拱手讓人,說出去難免有些讓人覺得鄭家是江河日下了。

方成爲了湊足這次交付鄭家的火炮,將耽羅島上這幾月的庫存全部清空,甚至將本來打算裝備到睚眥軍水軍福船上的火炮都臨時搬了下來,爲的就是安鄭家的心,代價不可謂不大。

隨後這批火炮與鄭家的鄭森和鄭彩一起返航,前往鄭家的老巢,耽羅府的銀庫裡也同時多出了五十萬兩鄭家交付的現銀,這筆現銀,方成就打算拿來鑄幣!

五十萬兩銀子說多不多,說少也不少,至少現如今拿來鑄造第一批銀幣是足夠了,方成將鑄幣權下放給了商業局,相比起來自然是商業局更需要貨幣進行貿易,這批銀幣將完全按照西班牙銀幣的制式來仿造。

在拿下了西班牙人衆多堡壘同時也獲得了爲數有數千枚的西班牙銀幣,就是耽羅府這次鑄造屬於自己的銀幣的模板。

這次的鑄幣由商業局進行,所以雖然地點選在臺灣島,但車晚真和徐太拙一個都插手不了,商業局的幾名主官如孟千等都遠在他地,也就是說只是在名義上屬於商業局。

而方成則對鑄幣七竅通了六竅,一竅不通,好在抓到的西班牙人中除了士卒以外還有幾個基督教的傳教士,這些人並不是殖民地士兵,雖然方成並不是太喜歡宗教,但因爲費爾南多的原因,也遠遠說不上討厭,耽羅府的第一份家業說到底也有費爾南多的一份功勞,所以這幾個傳教士雖然並沒有被釋放,但也沒有陪同那些西班牙殖民地當局的士兵一樣被關起來挖礦山,而是選擇讓他們留在各自的教堂,雖然禁止了他們的傳教,但也沒有爲難這些人,這次耽羅府需要鑄幣也同樣派上了用場。

這些傳教士在這個時代的身份並不一般,從某些方面來說,傳教士的地位是超然的,往往殖民地當局也要側耳傾聽大多數傳教士的意見,雖然殖民地當局未必會採納,這是因爲士兵們都是主的信徒,往往宗教信仰的力量足夠強大時,傳教士自然就越發受人尊敬。

同樣的,傳教士也是西方不多的知識分子中的最普及的,除了自小受到教育的貴族之外,只有傳教士纔可以免費從教堂學的文字和各類新的學說,而農民和貧困者就無法享有這個權利,他們不認識字,甚至一部分貴族因爲家族的傳承時間很短,無法獲得足夠的教育,於是在地位上也就遠遠比不上傳教士。

傳教士們往往精通很多東西,他們談吐不俗,氣質神聖,又博學多才,而鑄幣的流程僅僅是其中之一,因爲遠在東方的基督教的傳教士需要協助地方長官和總督,總督們離本土太遠了無法招募更好更多的工匠,除了士兵還是士兵,於是傳教士就要身兼數職,他們就需要幫助總督們在當地建造鑄幣廠。

僅僅以前往大明的傳教士舉例,利瑪竇作爲一名意大利耶穌會的傳教士卻學貫中西,給人的感覺並不像一個單純的傳教士,而是更類似一種政教結合的產物,雖然事實也是如此,但也同時給東方帶來的啓蒙的幾何學,可謂帶動了東方的發展。

所以方成要求還駐留在島上的佛郎機人傳教士幫助耽羅府鑄幣,條件就是在鑄幣成功後可以釋放他們,這獲得了大多數傳教士們的同意,這些傳教士並沒有任何一名西班牙人,而是各國都有,只是爲了傳播主的教義這纔來到了遙遠的東方,反而是西班牙的傳教士大多數還被圍在雞籠港,現如今已經危在旦夕。

而那些並不同意的傳教士則是因爲他們並不需要離開臺灣島,因爲這裡還保留着西班牙人和荷蘭人建造的教堂,方成並沒有拆除,雖然眼下不允許他們傳教,不過也並沒有明令禁止,這讓大多數傳教士抱有僥倖,認爲他們或許可以從新傳教,讓主的威嚴繼續散播在這邊的東方的土地上。

所以這也導致方成用釋放他們作爲要求毫無作用,這些傳教士聯名向已經接替政務的車晚真和徐太拙上書,要求允許他們從新傳教,車晚真只得告知了還待在兵營裡的方成,與此同時,遠在耽羅島的費爾南多也匆忙的趕來。

這些傳教士雖然大部分並沒有西班牙人,其中大部分是葡萄牙人和一部分意大利、法國傳教士,與費爾南多相同的是這些傳教士同樣都屬於基督教中最大的一支,天主教的傳教士。注1。

基督教分爲三大支派,天主教是起源,之後從天主教中分裂出東正教和新教,西班牙和葡萄牙同樣作爲天主教國家,所有的信徒共同屬於羅馬天主教會所屬。

實際上基督教這個稱呼只是一個謬論,基督教只是從天主教分裂出來的新教的自稱,與新教不同的是天主教信奉的是三位一體,這個時代在東方傳教的大部分都是天主教徒。

方成沒有將這些傳教士一起下放到礦山的大部分原因是這些人的作用並不侷限於此,比如這次鑄幣就是原因之一,既然還有利用價值,那放棄就太過可惜了,雖然大部分傳教士要求離去讓方成有些失望。

要求離去的傳教士在耽羅府這次的鑄幣中很是賣力,看的出來他們確實不想待在東方人的屠刀下傳教,這也證明宗教並不會讓所有人都變得不怕死,也許他們是期待西班牙人或者荷蘭人從新打回來佔據臺灣島,不!是大員島,至少荷蘭人作爲一個新興海上帝國,是一個新教與天主教同樣盛行的國家,而不是一幫從上到下都不信奉天主的異教徒。

直到十月初,費爾南多到達了臺灣島,並且連夜與方成會面後,第二天就召集了所有的天主教傳教士公佈了公佈了自己作爲一名神父的身份,並且宣稱他已經得到允許而在耽羅島建造了一座教堂進行傳教,而現如今佔據臺灣島的東方將軍並不反對天主教,他們被允許天主教進行傳教,但需要一些條件。

如果可以,這位東方將軍甚至可以推薦他們進入身邊更大的東方大帝國大明的京城進行傳教,這讓很多傳教士大喜若望,實際上從利瑪竇傳教士死後,接班的龍華民傳教士在大明的傳教並不如意,甚至有好幾次險些被趕出了這個東方帝國,這是因爲龍華民傳教士和利瑪竇傳教士的宗旨並不相同,相比起利瑪竇傳教士將天主教融入了大明,而龍華民傳教士則堅持一名天主教徒只允許對主忠誠。

注1:天主教、東正教、新教,新教又有聖公會、加爾文宗等教派衆多,實際上只有新教才自稱被基督(新)教,所以導致前文可能有些BUG。

第三十六章 郡主(上)第一百五十八章 復州之戰(二)第一百二十八章 出城野戰(五)第二百單二章 出發(二) 明軍的夜襲第一百六十八章 收復臺灣(三)第五十三章 所謂名士?第一百三十七章 損兵折將(下)第一百七十三章 收復臺灣(完)第五十二章 安東徐振芳第一百五十四章 黨爭第五十章 單人匹馬第一百五十八章 復州之戰(二)第一百八十章 西班牙人,動手(四)第四十一章 不得不拐帶第二百二十二章 九年末的局勢第一百五十九章 復州之戰(三)第一百九十六章 報復(九) 收復臺灣第一百三十三章 先禮後兵(下)第二百單三章 出發(三) 明軍的夜襲(續)第八十七章 確立軍制第二十八章 張五郎第一百五十二章 朝堂風雨第二十二章 孫和鬥(下)第一百三十七章 損兵折將(下)第二百一十五章 交戰流寇(七)第七十七章 農耕民族和遊牧民族第一百三十五章 狩獵第八十二章 勸降第一百零一章 訓斥 定情(上)第二百單七章 出發(七) 和太監的第一次相見第一百零八章 律法第一百六十三章 後金的對策(一)第一百四十五章 新的一輪攻防(二)第一百二十二章 圍點打援(四)第一百五十三章 匹夫之怒第二百二十五章 一封降書和真假二字第七十一章 新年(下)第一百八十二章 和鄭家的交鋒(中一)第六十章 回家第一百二十章 圍點打援(二)第二十九章 哭笑不得第二百二十四章 多爾袞用計第二百二十四章 多爾袞用計第十三章 成效第一百零二章 定情(下) 面對面(上)第一百四十章 朝野震動(三)第八十八章 再次擴軍第二百單六章 出發(六) 一些雜事第一百九十一章 報復(四)第一百零九章 效率第三十七章 郡主(下)第一百三十八章 朝野震動(一)第一百六十章 復州之戰(四) 耽羅島被圍(上)第三十三章 孫元化(上)第一百八十八章 報復(一)第八章 登州第九十六章 鄭家第一百八十二章 和鄭家的交鋒(中一)第九十四章 沒錢的痛苦第一百七十二章 收復臺灣(七)第一百四十七章 新一輪攻防戰(四)第八十三章 不是壞事第一百三十九章 朝野震動(二)第一百七十六章 僅此而已第七十七章 農耕民族和遊牧民族第九十章續 海戰(下)第二百單七章 出發(七) 和太監的第一次相見第一百三十三章 先禮後兵(下)第一百九十三章 報復(六)第一百六十四章 後金的對策(二)第一百七十一章 收復臺灣(六)第三十九章 大明‘郡主’第十八章 濟州島第一百二十六章 出城野戰(三)第七十五章 遊園第三十六章 郡主(上)第九十章 海戰(上)第五十五章 兩個選擇第二百單四章 出發(四) 實在多餘第二十八章 張五郎第三章 騷動(下)第三十六章 郡主(上)第二百一十七章 交戰流寇(完)第一百七十六章 僅此而已第一百八十五章 和鄭家的交鋒(完) 佛郎機傳教士第六章 萊州第七十九章 內亂(中)修第五十七章 費爾南多的到來第八十章 內亂(下)第二百單七章 出發(七) 和太監的第一次相見第八十八章 再次擴軍第九十七章 與荷蘭人的海戰(上)第九十章 海戰(上)第九十三章 大明局勢第一百三十五章 狩獵第二百單七章 出發(七) 和太監的第一次相見第二十四章 沒理想的‘反賊’第二百二十一章 小小溫馨
第三十六章 郡主(上)第一百五十八章 復州之戰(二)第一百二十八章 出城野戰(五)第二百單二章 出發(二) 明軍的夜襲第一百六十八章 收復臺灣(三)第五十三章 所謂名士?第一百三十七章 損兵折將(下)第一百七十三章 收復臺灣(完)第五十二章 安東徐振芳第一百五十四章 黨爭第五十章 單人匹馬第一百五十八章 復州之戰(二)第一百八十章 西班牙人,動手(四)第四十一章 不得不拐帶第二百二十二章 九年末的局勢第一百五十九章 復州之戰(三)第一百九十六章 報復(九) 收復臺灣第一百三十三章 先禮後兵(下)第二百單三章 出發(三) 明軍的夜襲(續)第八十七章 確立軍制第二十八章 張五郎第一百五十二章 朝堂風雨第二十二章 孫和鬥(下)第一百三十七章 損兵折將(下)第二百一十五章 交戰流寇(七)第七十七章 農耕民族和遊牧民族第一百三十五章 狩獵第八十二章 勸降第一百零一章 訓斥 定情(上)第二百單七章 出發(七) 和太監的第一次相見第一百零八章 律法第一百六十三章 後金的對策(一)第一百四十五章 新的一輪攻防(二)第一百二十二章 圍點打援(四)第一百五十三章 匹夫之怒第二百二十五章 一封降書和真假二字第七十一章 新年(下)第一百八十二章 和鄭家的交鋒(中一)第六十章 回家第一百二十章 圍點打援(二)第二十九章 哭笑不得第二百二十四章 多爾袞用計第二百二十四章 多爾袞用計第十三章 成效第一百零二章 定情(下) 面對面(上)第一百四十章 朝野震動(三)第八十八章 再次擴軍第二百單六章 出發(六) 一些雜事第一百九十一章 報復(四)第一百零九章 效率第三十七章 郡主(下)第一百三十八章 朝野震動(一)第一百六十章 復州之戰(四) 耽羅島被圍(上)第三十三章 孫元化(上)第一百八十八章 報復(一)第八章 登州第九十六章 鄭家第一百八十二章 和鄭家的交鋒(中一)第九十四章 沒錢的痛苦第一百七十二章 收復臺灣(七)第一百四十七章 新一輪攻防戰(四)第八十三章 不是壞事第一百三十九章 朝野震動(二)第一百七十六章 僅此而已第七十七章 農耕民族和遊牧民族第九十章續 海戰(下)第二百單七章 出發(七) 和太監的第一次相見第一百三十三章 先禮後兵(下)第一百九十三章 報復(六)第一百六十四章 後金的對策(二)第一百七十一章 收復臺灣(六)第三十九章 大明‘郡主’第十八章 濟州島第一百二十六章 出城野戰(三)第七十五章 遊園第三十六章 郡主(上)第九十章 海戰(上)第五十五章 兩個選擇第二百單四章 出發(四) 實在多餘第二十八章 張五郎第三章 騷動(下)第三十六章 郡主(上)第二百一十七章 交戰流寇(完)第一百七十六章 僅此而已第一百八十五章 和鄭家的交鋒(完) 佛郎機傳教士第六章 萊州第七十九章 內亂(中)修第五十七章 費爾南多的到來第八十章 內亂(下)第二百單七章 出發(七) 和太監的第一次相見第八十八章 再次擴軍第九十七章 與荷蘭人的海戰(上)第九十章 海戰(上)第九十三章 大明局勢第一百三十五章 狩獵第二百單七章 出發(七) 和太監的第一次相見第二十四章 沒理想的‘反賊’第二百二十一章 小小溫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