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五十三章 黛眉開嬌橫遠岫,綠鬢嚲濃染春煙

朱祁鈺一聲高喊,大家雲集響應,大聲的喊道:“讓那皇爺爺見識下咱們的厲害!”

興安拉住了振臂高呼的陛下,這是幹啥呀!

釣不到魚就釣不到唄,爲啥要親自潛水呢?

大明皇帝在江南仕林、富商巨賈、勢要豪右之家裡,到底是什麼模樣?

孔克堅當年一句話,總結的非常到位。

鳳陽朱,暴發戶。

這就是說大明皇帝沒什麼底蘊,乃是泥腿子的黔首出身,一朝得勢,便做了這天下的僭主。

這種風力在明初是極爲顯赫,到了建文年間,就是堂而皇之,登堂入室了。

到了朱棣入南京的時候,朱棣又是什麼模樣?

蠻橫。

朱棣在最開始的時候,對仕林採用的是懷柔的政策,比如重用解縉、李貫等人。

朱棣入了南京城之後,就召集建文舊臣問:你們在建文朝做官,你們跟着建文帝的時候,背後是不是也說過朕的壞話呀?

解縉、王艮、胡廣等人都默默不做聲,罵肯定是罵過的,大逆不道、不爲人子、暴戾嗜殺等等,朱棣這問題有點殺人誅心。

唯獨李貫往前一站,一拍胸脯說:“臣實未嘗有也。”

朱棣反而訓斥道:“爾以無爲美耶?食其祿,任其事,當國家危急,官近侍獨無一言可乎?爾等前日事彼則忠於彼,今日事朕當忠於朕,不必曲自遮蔽也!”

朱棣覺得李貫說沒罵人,是在曲自遮蔽,食君俸祿,忠君之事,也是應該,希望他們在建文朝盡忠任事,到了永樂朝也能盡忠任事。

但是朱棣很快就失望了,這些人身居要職,卻是不忠不義,絲毫不把朱棣這個皇帝放在眼裡。

最後解縉被非人臣之禮殺害,李貫更是被囚禁了十年之久。

大明皇帝在這些人的眼裡,就是個暴發戶,就是個蠻橫主,絲毫不顧及仕林的顏面,更不顧及他們的體面。

朱棣在南衙可是沒少受氣,最後跑去北衙不回來了。

朱祁鈺振聲說道:“老朱家的皇位都是僥倖得之,就是脾氣又臭又硬、還孱弱無比的瘦驢!”

“當今皇爺爺雖然懂一點財經事務,但是依舊是暴發戶罷了,既無家學、更無廣志,而且還是個弒兄,不忠不孝之人!”

“既無仁義,更無德行!那點微末之術,根本不足爲慮!”

“哪能跟咱們家學淵源,世代爲勢要豪右相比?”

“皇爺爺不過是仰仗些許丘八,橫行無忌,強入了這南京城,滅了那叛軍罷了!這不過是他們老朱家的一貫手段!”

“今日密謀,無人知曉,我等齊力一心,咱們要糧有糧,要布絹有布絹,要錢有錢!”

“定可讓那皇爺爺鎩羽而歸!”

甲午房立刻拍桌而起大聲的說道:“庚寅房說得好!讓他鎩羽而歸!”

衆人皆附和的說道:“是啊!讓他鎩羽而歸!”

朱祁鈺滿意的坐下,聽完了他們的議論,他們的第一步,就是開始散銅換銀,把銅錢散出去,在通過種種手段把百貨運出去。

這也是他們一貫的套路了,一旦朱元璋、朱棣傷害到他們的利益,他們就會拿出這一招來,逼迫皇帝就範。

朱祁鈺一直等到散會之後,才站了起來。

盧忠目光閃爍的說道:“陛下,臣讓緹騎散出去,把這些人都盯住了。一旦有事,立刻抓捕。”

朱祁鈺點頭說道:“嗯,仔細查補,不要放過任何一人。”

興安無奈的說道:“陛下何故如此啊。”

興安說的是陛下親自下場爲他們加油鼓勁之事。

朱祁鈺搖了搖手說道:“這你就不懂了吧,這叫打窩,誒,把他們聚集在一起,然後一網打盡!”

“最後甭管是這物料百貨,還是這銀子、銅錢,都是內帑的!”

“這打了一仗,內帑空虛無比啊!!”

興安呆滯的說道:“不是剛起運了七百四十萬兩銀子回北衙嗎?”

朱祁鈺左右看了看小聲說道:“金尚書不在,不趕緊賺錢,他又要跟朕分錢了!是不是這個理兒?”

興安愣愣的點頭說道:“陛下高見。”

這算是陛下的小樂趣,其實陛下真的要,國帑的錢,不也是陛下的錢嗎?

但是陛下一片公心,自然不肯挪用國帑爲己用,只好親自賺錢了。

而且陛下真的是賺錢嗎?

朱祁鈺滿是笑意的說道:“朕啊,就期盼着回京的時候,金尚書那個臉色,嘿嘿,也不知道戶部的燈盞,還會不會有燈油了。”

朱祁鈺想到金濂那個性子,就是哈哈長笑。

興安了解陛下,陛下不是好銀錢,只是想看金濂繃不住的模樣罷了。

朱祁鈺樂呵呵的說道:“咱們走,回宮去,好好安排一下這羣人!”

朱祁鈺帶着興安和盧忠向着樓下走去。

“幾位爺,且先慢行。”龜公攔住了朱祁鈺的腳步,興安的手摸到了腰間,那是一把腰劍,盧忠擋住了龜公上前的腳步。

煙雲樓是大買賣,往來的都是勢要豪右之家,這些主顧,都是規矩大上天的人。

龜公自然不在上前,笑呵呵的說道:“公子爺且聽我說,公子爺一身貴氣財氣,到了這煙雲樓卻未曾報過價。”

“定然是看不上這等腌臢貨,幾位爺要不要看看上等好貨?怎麼能讓公子爺,乘興而來,敗興而歸呢?”

朱祁鈺一愣笑着說道:“哦,還有好貨?”

龜公趕忙說道:“那是自然。”

“不瞞幾位公子爺,俺這一行,講究個察言觀色,一看您就是不差錢的豪橫主兒,咱開門做生意,自然得有點好貨撐場子。”

“幾位爺要不看看?您幾位這麼貴氣,到了煙雲樓卻一次不出手,傳出去,煙雲樓這招牌豈不是砸了?”

朱祁鈺是不是一身的貴氣財氣?

作爲這天底下最強的大明的皇帝,他不貴誰貴?他不豪橫,誰豪橫呢?

“你倒是伶牙俐齒,能說會道,那就看看去。”朱祁鈺點了點頭。

朱祁鈺來到了另外一個雅間,一進門腳底下就是一軟,他低頭一看,是那波斯來的厚重地毯。

房間裡皆是硬木傢俱,朱祁鈺走了幾步,連中間的小圓桌上,也是絲綢鋪設,那桌上的茶具是景泰藍。

景泰藍又叫掐絲琺琅,乃是瓷銅結合,用紫銅製胎,再用扁細的銅絲在銅胎上粘出圖案花紋,然後用色彩不同的琺琅釉料鑲嵌填充在圖案中。

最後反覆燒結,磨光鍍金,最終而成,也喚作銅胎掐絲琺琅。

之所以叫景泰藍,是因爲這東西在景泰年間工藝變得極爲純熟。

朱祁鈺拿起茶杯,極爲精緻。

茶葉是蒙頂甘露,已經泡好了,陣陣香氣瀰漫。

而朱祁鈺又走到了窗邊,看到了一個鏤空的鶴形香燈。

屋裡始終有一種香氣,自然是香燈焚香。

朱祁鈺坐到了凳子上,等待着好貨上門。

盧忠站在窗前,一旦事情有變,他就會發出響箭,樓下的近千散落的錦衣衛,就會一窩蜂的衝進來,讓他們見識下什麼叫做皇帝陛下最鋒利的刀!

沒過多久,一個女子,滿是笑容的走了進來,這女子不過二十三四歲,卻是滿身的風韻,她欠了欠身子,笑盈盈的說道:“見過公子爺。”

“莫非這就是煙雲樓的好貨?”朱祁鈺並未飲茶,更未吃桌上的查點,他不服用別地水食,不給興安找麻煩。

這女子掩面一笑,風情萬種的說道:“公子爺,奴家不過牙婆而已,一副殘花敗柳的身子,若是公子爺有意,那倒是奴家佔了便宜咧。”

“不過奴家自知配不得公子爺,也就不做那讓人惱、讓人嗔、讓人貪、讓人盤腿、讓人哆嗦的夢了。”

這女子一看就在這風流場內,浸淫多年之人,這一舉一動,一笑一和,全是風韻。

“公子爺可知諮政院的李尚書李閣老?”牙婆忽然話鋒一轉,卻說到了李賢。

朱祁鈺一愣,這煙雲樓難不成還有李賢的生意不成?

這是在取死了。

朱祁鈺滿不在乎的說道:“自然知道,李賢,河南人,和成山伯王通,在諮政院爲了黃河的事兒,打的頭破血流。”

牙婆掩着嘴角笑了笑,她在試探這爲豪橫主兒是不是真的貴人。

這開口一說話,就是貴人中的貴人,整個南衙僭朝,包括謝璉等人在內,所有人皆伏誅,唯有這李賢免了,而且還在皇爺爺身邊聽用。

這位貴人,一開口就是直呼其名,還知道諮政院打鬥之事,並且知其然,也知其所以然,尤其是滿不在意的把這等事兒講了出來。

貴!大貴人!

牙婆趕忙說道:“他家現在的婆娘玉娘,乃是奴家調理出來的,極爲乖巧,還幫着李尚書四處奔波,這纔是全了李尚書忠孝之名。”

“啪啪!”牙婆一拍手,笑着說道:“陳婉娘,且過來見過貴人。”

這側屋裡顯然有不少的姑娘瘦馬,牙婆也是看人下菜,真的貴人,自然是喚最好的那一匹來。

一個女子纖纖玉手裡撩開了窗簾,慢慢走了進來,欠身說道:“見過貴人。”

聲音跟早上在枝頭唱歌的百靈鳥一樣輕靈。

牙婆輕笑着說道:“我這女兒喚作陳婉娘,年方二九(十八歲),年幼時候,家裡遭了難,就把她賣到了這煙雲樓,這可是婉娘第一見人,有些生分和不知禮數。”

“來轉一圈。”

陳婉娘抿了抿嘴脣轉了一圈,眼中沁着淚,讓人一見生憐。

一襲紅色的逶迤拖到地煙紗裙,手挽着一方羅翠軟紗,扎風髻霧鬢。

修長的玉頸下,肌膚凝脂白玉,半遮半掩,素腰一束,不盈一握。

一雙均勻如玉般的雙腳,踩在毛毯之上,腳丫子都有些晶瑩剔透。

可能是真的沒見過人,也可能是被朱祁鈺打量的目光看着有些驚慌,她顫抖了一下,把腳往後收了收。

牙婆無奈的說道:“婉娘小時候身子骨弱,就沒給她纏足,若是貴人不滿意,再給你換一個。”

牙婆倒是沒撒謊,這陳婉孃的確是她調理出最好的江南軟儂瘦馬,也是第一次見人。

說起也是牙婆一時心軟。

這江南好小腳,多喜歡那三寸金蓮,可是陳婉娘小時候身子骨太弱了,牙婆沒捨得給她纏足。

賠錢倒不會,但是不好出手是真的。

瘦馬是門生意,眼看着這都十八歲了,一直沒找到合適的機會。

牙婆終於等來了個北方口音的貴人,不甚在意這個是不是纏足,她本來想着把人賣出去。

但是看起來又是竹籃打水一場空。

朱祁鈺未曾搭話,反而問道:“姑娘,你很冷嗎?”

陳婉娘在發抖,朱祁鈺以爲是沒穿鞋冷,這煙雲樓雖然是暖閣,但是這麼單薄的煙紗裙還是極冷的。

陳婉娘求助一樣看了看牙婆,但是牙婆也不說話,陳婉娘只好輕聲說道:“回貴人的話,是有些寒。”

“好說。”朱祁鈺點了點頭。

興安立刻拿起了陛下的大氅給陳婉娘披上了,作爲訓練有素的宮內頭號大璫,如何做陛下的花鳥使,可是他的功課之一。

可惜,興安一直沒機會爲陛下尋花抓鳥,這好不容易陛下有意,他這速度可是極快。

朱祁鈺點頭說道:“黛眉開、嬌橫遠岫,綠鬢嚲、濃染春煙。”

他不喜歡纏足,老朱家就是暴發戶怎麼了?不喜歡禍害人怎麼了?

朱元璋的皇后馬皇后,被江南仕林笑稱馬大腳。

這都是一羣狗東西,迫害女子爲樂!他們怎麼不去給瓦剌人纏腳!

陳婉娘緊了緊大氅低聲說道:“柳永的玉蝴蝶·五之四·仙侶調。”

朱祁鈺點頭,倒算是知書達理,對着陳婉娘說道:“你先下去候着吧。”

以江南的風氣,他不買,這陳婉娘估計是要滯銷到不得不出閣接客的年紀,最後一間陋室,渾身是病,離開人世。

“作價幾何?”朱祁鈺笑着問道:“說個實數。”

“作價五萬兩白銀,若是銀幣的話三萬足矣。”牙婆笑着說道。

朱祁鈺眼睛瞪大,五萬兩白銀!

文安侯、於少保的九重堂,一年用度不過區區九百兩,五萬兩白銀能養五十五個於少保!

這也太貴了!

“爺,不貴了,真不貴了!”興安趕忙說道。

他怕陛下覺得貴,就不要了!

他可是全程參與到了當初遴選秀女的過程中,陛下選個貼己人,不容易。

五萬兩銀子?就說胡濙忙前忙後近一年的時間,得多少銀子?

陛下有個貼己人根本無算,沒法去計算的。

這女子身世簡單還會伺候人,最主要陛下喜歡,陛下勤於政務,無暇此事,這好不容易有了閒情雅緻。

興安覺得真不貴。

朱祁鈺看了眼興安,這買賣講究個討價還價,這一開口就不貴!這是買東西嗎?

興安看了眼陛下的臉色,陛下只是嫌貴,他趕忙說道:“明日咱就把錢帶來。”

牙婆立刻眉開眼笑,顯然對於煙雲樓而言,這也是筆大買賣。

沒過多久牙婆拿着一張賣身契,身後還綴着一個人。

“貴客,貴客!我說這早上還未起牀,喜鵲就在枝頭叫,原來是貴客臨門。”來人人未到,聲音倒是先到了。

這人一進門,整個人的眼珠子都快瞪出來了,整個人就是一個激靈,挺直了身板,僵硬無比的看着三人,他顫顫巍巍牙關打顫的說道:“陛…陛…陛…陛……”

“牙婆你先出去。”朱祁鈺揮了揮手,示意牙婆先出去便是。

來人正是魏國公徐顯宗。

“這生意是你家的啊。”朱祁鈺笑意盎然的說道。

徐顯宗跪在地上,大聲喊道:“參見陛下,陛下聖躬安否?”

朱祁鈺眉頭一皺,總覺得這個聲音很熟悉,居然是辛亥房,怒罵勢要豪右不知天命,憤然離席之人。

朱祁鈺眼睛珠子一轉,這正是試探的好時機。

徐顯宗離席的時候,朱祁鈺在庚寅房裡可是一句話沒說。

估計這徐顯宗只當是大生意,有貴人豪客,所以來見見,並未放在心上。

那之前那些商議的內容,可以當餌啊。

朱祁鈺敏銳的感覺到了,這是魚汛。

第七十二章 我笑那于謙無謀,石亨無智第683章 非常一般的高麗姬第871章 先上一道開胃菜第四百零八章 喜事喪辦第三十九章 來都來了第三百三十八章 推賢讓能,庶官乃和第838章 最該死的人第971章 祥瑞?不,是專利!第815章 技術並不中立,更不普善第一百五十八章 勝利者是不受譴責的第四百零二章 貳臣賊子的一般下場第五百零五章 千古悠悠,有多少冤魂嗟嘆第一百三十二章 陛下真乃真武大帝轉世也!第828章 陛下是個好人啊第三百三十九章 初聞涕淚滿衣裳第三百三十八章 推賢讓能,庶官乃和第五百四十六章 大明真的失掉開拓性了嗎?第946章 六十六車的儒教經典第847章 不守規矩朱祁鈺第845章 開門,自由貿易第五百二十四章 殺人簡單,善後呢?第四十四章 膨脹的也先第二百二十七章 人間閻羅第八十二章 十七歲,十七歲啊第一百七十六章 大明皇帝要出新書了第四百二十六章 刀光劍影,你來我往第九十八章 土木堡冤魂第三百四十二章 商舶稅十抽一,給銀再減四分第二百四十四章 禮教吃人第八十二章 十七歲,十七歲啊第二百一十五章 陛下有太祖遺風第八十七章 朕從未見過如此厚顏無恥之人!第四百五十八章 晚來天欲雪,能飲一杯無?第一百五十七章 談笑間,強虜狼奔豕突第二百二十四章 都察院年終彈劾第三百三十五章 陛下你改悔吧!第一百八十五章 違背祖宗的決定第三百七十八章 時代,變了第三百一十章 戰前有動員、戰後要總結第五百一十二章 臣于謙,大明養鴿人第三百八十五章 半數臣工朝天闕第790章 大皇帝回到了忠誠的順天府第892章 黃雲遍野,玉粒盈艘,十九皆大姓之第八十八章 跳着腳的作第650章 論跡不論心,論心無完人第三十八章 臣等正欲死戰,陛下何故先降第五十七章 八百里分麾下炙第915章 問出奇怪問題的皇帝陛下第五百四十三章 先義後利爲榮,甲冑有勞曰襄第三百三十四章 諮政院主政第二百五十七章 大皇帝必勝之決心第一百六十章 勳戚一體,勳戚互援第三百五十一章 離經叛道?大道之行也第六百二十六章 物競天擇,適者生存第847章 不守規矩朱祁鈺第849章 到了時間,該死就去死第658章 人生就是生下來,活下去第二百九十五章 表現得好,也得配合得好第三百二十一章 爛泥扶不上牆的兵部尚書第三百七十七章 陛下要回京了!第四百九十五章 哪裡需要哪裡搬第一百六十一章 我就是酷吏!第十七章 騎白馬的朱祁鈺和于謙第948章 讓出部分權力,換取長久存續第一百一十一章 螢火之光豈能與日月爭輝第五百六十九章 女子學舍第三百九十四章 天朝棄民是不是大明臣民?第五百八十三章 權臣的誕生,是雙向奔赴第五百二十二章 旱地行舟第三百三十五章 陛下你改悔吧!第四百七十七章 陛下不喜歡賺錢,只喜歡……第四十九章 守城之戰朕參與第五百零七章 這一生,放蕩不羈愛自由第964章 純粹數學和自然機械論第835章 時過境遷,景泰年間與正統年間大不第二百一十六章 欠債還錢,天經地義第六百三十八章 大明的基石不能有任何鬆動第862章 隻手遮天賀總憲要做惡人第四百五十四章 在景泰年間做奸細,多少有點大病第866章 忘記爲何出發,便是忘本第十四章 幫他們體面!第五百一十九章 耳提面命 言傳身教第813章 賞罰利害,五刑之闢教之末也第714章 大皇帝駐蹕九江府第三百五十三章 黛眉開嬌橫遠岫,綠鬢嚲濃染春煙第五百七十二章 武,夫文止戈爲武第八十二章 十七歲,十七歲啊第二百二十七章 人間閻羅第二百五十二章 三倍利,則無法無天第四百三十章 烏魯格別克天文表、六分儀第722章 大明,向來重信守諾!第一百三十八章 這裡是瓦剌大營!(月票加更)第962章 自由之城—弗里敦第657章 到底是誰把魚給驚了?第三十三章 國體之根本第994章 走出去和帶回來第四百九十八章 重病初愈上前線,心中大仁安地方第三百四十章 陛下不收的稅,叛軍也要收?第二十章 登基
第七十二章 我笑那于謙無謀,石亨無智第683章 非常一般的高麗姬第871章 先上一道開胃菜第四百零八章 喜事喪辦第三十九章 來都來了第三百三十八章 推賢讓能,庶官乃和第838章 最該死的人第971章 祥瑞?不,是專利!第815章 技術並不中立,更不普善第一百五十八章 勝利者是不受譴責的第四百零二章 貳臣賊子的一般下場第五百零五章 千古悠悠,有多少冤魂嗟嘆第一百三十二章 陛下真乃真武大帝轉世也!第828章 陛下是個好人啊第三百三十九章 初聞涕淚滿衣裳第三百三十八章 推賢讓能,庶官乃和第五百四十六章 大明真的失掉開拓性了嗎?第946章 六十六車的儒教經典第847章 不守規矩朱祁鈺第845章 開門,自由貿易第五百二十四章 殺人簡單,善後呢?第四十四章 膨脹的也先第二百二十七章 人間閻羅第八十二章 十七歲,十七歲啊第一百七十六章 大明皇帝要出新書了第四百二十六章 刀光劍影,你來我往第九十八章 土木堡冤魂第三百四十二章 商舶稅十抽一,給銀再減四分第二百四十四章 禮教吃人第八十二章 十七歲,十七歲啊第二百一十五章 陛下有太祖遺風第八十七章 朕從未見過如此厚顏無恥之人!第四百五十八章 晚來天欲雪,能飲一杯無?第一百五十七章 談笑間,強虜狼奔豕突第二百二十四章 都察院年終彈劾第三百三十五章 陛下你改悔吧!第一百八十五章 違背祖宗的決定第三百七十八章 時代,變了第三百一十章 戰前有動員、戰後要總結第五百一十二章 臣于謙,大明養鴿人第三百八十五章 半數臣工朝天闕第790章 大皇帝回到了忠誠的順天府第892章 黃雲遍野,玉粒盈艘,十九皆大姓之第八十八章 跳着腳的作第650章 論跡不論心,論心無完人第三十八章 臣等正欲死戰,陛下何故先降第五十七章 八百里分麾下炙第915章 問出奇怪問題的皇帝陛下第五百四十三章 先義後利爲榮,甲冑有勞曰襄第三百三十四章 諮政院主政第二百五十七章 大皇帝必勝之決心第一百六十章 勳戚一體,勳戚互援第三百五十一章 離經叛道?大道之行也第六百二十六章 物競天擇,適者生存第847章 不守規矩朱祁鈺第849章 到了時間,該死就去死第658章 人生就是生下來,活下去第二百九十五章 表現得好,也得配合得好第三百二十一章 爛泥扶不上牆的兵部尚書第三百七十七章 陛下要回京了!第四百九十五章 哪裡需要哪裡搬第一百六十一章 我就是酷吏!第十七章 騎白馬的朱祁鈺和于謙第948章 讓出部分權力,換取長久存續第一百一十一章 螢火之光豈能與日月爭輝第五百六十九章 女子學舍第三百九十四章 天朝棄民是不是大明臣民?第五百八十三章 權臣的誕生,是雙向奔赴第五百二十二章 旱地行舟第三百三十五章 陛下你改悔吧!第四百七十七章 陛下不喜歡賺錢,只喜歡……第四十九章 守城之戰朕參與第五百零七章 這一生,放蕩不羈愛自由第964章 純粹數學和自然機械論第835章 時過境遷,景泰年間與正統年間大不第二百一十六章 欠債還錢,天經地義第六百三十八章 大明的基石不能有任何鬆動第862章 隻手遮天賀總憲要做惡人第四百五十四章 在景泰年間做奸細,多少有點大病第866章 忘記爲何出發,便是忘本第十四章 幫他們體面!第五百一十九章 耳提面命 言傳身教第813章 賞罰利害,五刑之闢教之末也第714章 大皇帝駐蹕九江府第三百五十三章 黛眉開嬌橫遠岫,綠鬢嚲濃染春煙第五百七十二章 武,夫文止戈爲武第八十二章 十七歲,十七歲啊第二百二十七章 人間閻羅第二百五十二章 三倍利,則無法無天第四百三十章 烏魯格別克天文表、六分儀第722章 大明,向來重信守諾!第一百三十八章 這裡是瓦剌大營!(月票加更)第962章 自由之城—弗里敦第657章 到底是誰把魚給驚了?第三十三章 國體之根本第994章 走出去和帶回來第四百九十八章 重病初愈上前線,心中大仁安地方第三百四十章 陛下不收的稅,叛軍也要收?第二十章 登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