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七十章 絲路有山水,更有財富

于謙站在大殿之上,草原的大風吹的他的衣服獵獵作響。

大明正在滾滾向前,之前的恩怨,必須做一個了斷。

他深吸口氣說道:“於某其實一直討厭胡濙,因爲他的讒言實在是太多了,爲清流所不齒,但是他的所作所爲,於某一點都不討厭。”

“他說的對,但是不全都對。”

“於某認爲國進則民進,民進則國強,國強則民安,民安則國泰。”

于謙說的和胡濙說的完全相反,都是說的國家進取之道,但是又不完全相同。

當然胡濙總結的陛下的話,于謙也不好多說什麼。

但是現在攔在大明前進的路上,可能雖然爆裂開來影響大明前進的是于謙和石亨之間的矛盾。

石亨看着于謙一臉認真的表情,嘆了口氣說道:“我最討厭你們這些讀書人了,車軲轆子話,車軲轆子的說,還都特孃的賊有道理。”

“於少保這是要打架啊,你的校尉可都是在殿外沒進來。”

石亨完全想不明白,于謙這文弱書生一個,即便是能上馬作戰,但是和他這個善戰之將單挑,那不是雞蛋碰石頭嗎?

而且於謙還沒帶陛下賜下的永樂劍,要是有尚方寶劍在,石亨還要忌憚,但是于謙是赤手空拳。

于謙搖頭說道:“陛下英武,但是朝堂之上,你我二人的爭鬥,始終像王恭廠的火藥庫,如果轟的爆開,大明屍骨無存。”

于謙是誰,于謙是大明的少保,是兵部尚書,是十二團營總督軍務。

石亨是誰,石亨是大明的武清侯,是京師總兵官,是徵虜將軍。

楊洪是講武堂的祭酒,石亨是講武堂的司業,看似大明軍事最高掌管是楊洪,其實兵權最重的是石亨。

楊洪已經老了,他卸甲歸田了。

于謙深吸了口氣,繼續說道:“我們因爲家務事鬧起來,必將讓大明的朝堂變得烏煙瘴氣,這是於某不想看到的事兒。”

“當初因爲大同府鬧得不死不休,今日該做出個了斷了。”

“前元因寬縱失天下,何嘗不是因爲禍起蕭牆?”

亡國四禍,君出、虜入、播遷、黨禍,若是文武品秩最高的臣子,因爲這些事兒,鬧得很難看。

也先、伯都、阿剌知院等人,怕是笑的臉都麻了。

石亨悶聲笑着,隨後長笑了起來說道:“就你殉國忘身,捨生取義,寧正而斃,不苟而全是吧。”

“陛下跟我說,金戈鐵馬,氣吞萬里如虎,那也是我的野望啊,陛下就是這麼做的,我還指望着滅了瓦剌人後封個國公當一當呢。”

“在這裡把你殺了,看似了結了恩怨,那我的國公位呢?”

石亨不由得想起,那次陛下突然夜裡操閱京營,抓住了他在軍營狎妓之事,他那次被打了三十軍棍。

但是陛下告訴他,要氣吞萬里如虎,方爲大明悍將。

他那一天趴在長條凳子上,想了大半宿,那就是一個大明軍人最高的追求才對。

陛下就是那麼說的,也是那麼做的。

當今陛下,可能不擅長鬼蜮伎倆,但是這正道一往無前,有燕然勒功的功勞,他何苦跟于謙鬧起來呢?

于謙看着石亨,他並不知道石亨和陛下還有這一段事兒,陛下不說,石亨也沒講過,石亨到底從什麼時候改變的,于謙並不清楚。

于謙搖頭說道:“陛下正值春秋鼎盛,大明用兵頻繁,短暫降罪,也會再啓用你的。”

石亨看了一圈破敗的元廟,這官山議事臺,是元、北元、北元汗廷的廟庭,可是這廟庭如此破敗。

他向着門口走去笑着說道:“好了於少保,大家都在大明的這個食槽裡吃飯,就不要因爲正統年間的事鬧將起來了,新朝雅政啊。”

“下次可沒這麼便宜的機會了。”于謙無奈的說道,校尉這些人守在殿外,這機會真的不多。

石亨停下了腳步,表情變得極其複雜,讀書人果然小氣,當初一句再至大同必殺之,從正統年間記到了景泰年間。

他眼睛珠子一轉問道:“難道陛下一直釣不到魚,已經開始用於少保做餌了嗎?不應該啊,陛下釣魚是閒情雅緻,用於少保做餌,太奢侈了。”

于謙一聽也樂了起來,最近京中進行了會試殿試,陛下以鹿鳴宴打窩,趕着朝臣去赴宴,朝臣緊閉家門的事兒,于謙也知道了。

他搖頭說道:“陛下不知。”

石亨恍然大悟一般的說道:“那你這麼私自決定,處理咱們之間的恩怨,請示過陛下嗎?”

“我們是陛下的臣子啊!如此潦草處理恩怨,不請上意,於少保,你這可是不恭順啊。”

于謙瞪大的眼睛。

恭順和不恭順幾乎是文臣之間,相互對噴的不二法門,對於軍將而言,不存在這個問題,軍隊討論的話術是忠心不忠心。

石亨這突然畫風一轉,五大三粗的武將,怎麼就跟文官一樣了呢?

石亨看着于謙的表情,終於是憋不住了,哈哈長笑了起來,他悶聲笑着說道:“果然,言官們這些招數,對付你們這種士大夫,最爲好用。”

他長笑着走出了主殿,笑聲依舊。

于謙巡撫山西的時候,曾經和石亨發生了很多的齷齪。

于謙連章彈劾石亨在大同府的種種不法之事,還以逮着蛤蟆,攥出尿來羞辱了石亨的私役軍士。

石亨憤怒的說,于謙再至大同必殺之。

他們之間的矛盾,的確是大明朝的隱患之一,其烈不下於王恭廠的火藥庫在京師炸上了天。

于謙的意思很明確,是想要了結這段恩怨。

石亨卻說早已了結了。

新朝雅政,大明皇帝已經換了,正統那位稽戾王都已經死了快一年了,何必抱着當初因爲公務結怨,在新朝做事呢?

這方面,石亨比于謙想的明白。

當初他們結仇是因爲公事,那皇帝都換了一個,是不是可以把當初的恩怨一起埋葬呢?

對於于謙來說,天下爲公可能代表着天下,對於石亨而言,天下爲公那就是陛下。

軍伍之人想太多會很麻煩的,陛下的劍指到哪裡,就打到哪裡,就是最大的忠誠!

所以,這一場咬文嚼字的爭鋒,石亨以言官的路數,完勝了於少保!

作爲大明的臣子,命都是大皇帝的,不經過大皇帝的同意,私自決定生死,這不是爲臣之道。

私鬥者死,那是自商鞅時候就定下的規矩。

退一萬步講,他武清侯就是對於謙再恨,在這官山議事臺殺了于謙,那陛下的怒火,一定會將他石亨燒的灰都不剩。

大皇帝的確得用兵,的確得用人,但是大明善戰者何其多,不止他一個!

比如撫寧伯朱謙之子朱永,乃是勳臣之後,年僅二十三歲,但是已經開始初露崢嶸!

大明軍隊也很卷的!石亨已經感覺到了年輕人給他的巨大壓力。

大明代有忠臣良將,他是武清侯,但也只是武清侯而已。

大明最高的兵權,握在他武清侯手裡嗎?

是握在陛下的手中。

于謙走出了正殿,表情略微有點複雜,他一直在思考如何解決掉這段恩怨,但是這段恩怨在大明滾滾向前的大勢之下,似乎也變得不重要了。

石亨也在變。

“這裡,不錯。”石亨樂呵呵的說道:“咱們也算是抵背殺敵的袍澤了,以後過去的事兒,於少保勿再提。”

“我石亨以大明軍人的身份保證,以後也絕不再提。”

“砥礪前行!”

于謙點頭,深吸了口氣,鄭重的說道:“砥礪前行!”

“好!哈哈!”

石亨仰天長嘯,打馬而去。

于謙看着石亨的背影,大明日新月異,何必用過去的老眼光看人呢?

新朝雅政新覺悟,跟不上節奏的人,是會掉隊的。

在大明軍隊收拾瓦剌人的留下的爛攤子的時候,天子緹騎,帶着錦衣衛們,日夜兼程,趕至了祁縣。

陛下盛怒,爲了防止走漏消息,緹騎們壓根就沒有通知祁縣的縣衙,更沒有通知太原府,他們延着官道,已經殺至祁縣。

祁縣的渠家大院,是個軍堡格局,由八個大院、十八個小院組成,還有碉樓、哨樓等物。

甚至還有三丈高的城牆,外牆高聳,牆頭築有垛口女兒牆,還有十分寬敞高大的階進式門洞,砌磚拱形大門,門道寬一丈有餘,可供馬車通行。

大門上面建有一座玲瓏精緻眺閣,可瞭望敵情。眺閣下刻納川兩個字,黑底金字的欄杆上,刻着:「千秋事業原非易,萬代根基由來深。」

這麼大個宅院,一千人緹騎想要拿下,無疑是癡人說夢。

但此時渠家大院之中,卻是雞犬不寧,燈火通明,城門洞開,眺閣之上,亦無人看守。

天子緹騎拍了兩名錦衣衛走了進去,沒多久,緹騎便打馬而回,俯首稟報道:“渠家人連夜跑了,就剩下一些家僕,惶惶不可終日,不停的搶着大院裡的財物,甚至還有人縱火。”

“追!”天子緹騎立刻高聲說道。

陛下要抓的人,並非這些家僕,他留下了兩百騎兵,收拾渠家留下的爛攤子,就直奔天門關而去。

渠家人想跑,唯獨通過天門關,至婁煩古道北上,直奔河套而去。

否則在大明境內,他逃無可逃!

“持永樂劍,至寧武關,攔截渠家人!”天子緹騎將腰間的永樂劍遞給了一名緹騎,示意他去寧武關封堵逃跑的渠家人。

在偷襲鎮虜衛的渠家人被擒拿的時候,渠家三兄弟,渠成義、渠成仁、渠成德三兄弟,立刻意識到大事不好。

商人敏銳的嗅覺告訴他們,他們已經完全暴露,再不逃脫,必死無疑!

渠家三兄弟,並沒有走寧武關出塞,而是延着黃河西岸,直奔東受降城而去。

這是渠家的打通的商路,他們對沿路打點,在天子緹騎明白了自己追錯了方向的時候,渠家人已經趕至了東受降城。

天子緹騎至寧武關才嘆息,三個主謀,一個都沒抓到。

是天子緹騎辦事不利嗎?

是渠家人太狡猾了,狡兔三穴,他們的商道已經從元末明初就開始運行,自然有自己的路可以走。

在做下了招惹天怒之事的時候,渠家人已經想好了退路。

天子緹騎也算不上無功而返,至少他們抄了渠家人的家。

渠家三兄弟走的太匆忙了,這些年攢下了埋在泥土裡的銀子,全都埋在豬圈裡,被緹騎們挖地三丈,全都找了出來。

藏銀的地方,並不難找,緹騎用了三五天的功夫,起了大約兩百多萬兩銀子出來。

這還不算渠家大院這個大宅,也不算那些被家僕們哄搶之物。

緹騎們將所有的家僕們聚集在了一起,尋找着渠家大院,丟掉的東西,這都是繳獲!

各種寶物裝了滿滿的四輛大車,銀兩裝了大約八十多輛車,順着官道向着京師而去。

朱祁鈺收到了緹騎們的奏疏,嗤笑了一聲,對着興安和盧忠說道:“跑?”

“跑到天涯海角,朕也要把他們給一個個揪出來,送太醫院去!”

“他們也知道自己的乾的事,是抄家滅族之大罪!”

這次沒抓到人,但是卻把他們大院、工坊、家僕等物,盡數查抄了,最主要的是朱祁鈺收穫了一份名叫《絲路山水圖》的地圖。

這份地圖,並非朱祁鈺常見的俯視地圖,而是以一種城郭和大路的方式,畫在了一張三丈多長的畫卷之上。

它的終點是天方國,也就是鄭和下西洋到的那個天方,《天方夜譚》裡的那個天方。

而起點是嘉峪關。

嘉峪關在大明境內,大明境內的商路圖,則被渠家人悉數帶走了。

朱祁鈺看着這張三丈多長《絲路山水圖》,深深的吸了口氣,絲綢之路,從來都在那裡,那條古商道一直就在,而且愈加成熟。

絲路有山水,更有財富。

但是大明作爲絲綢之路的供貨方,朝廷卻是一分錢好處收不到,也得不到。

商幫不納稅,心中更無大明。

朱祁鈺讓人小心的把這張絲路山水圖收了起來,這是地圖,也是財富。

朱祁鈺站起身來,意氣風發的說道:“朕要經營河套,這副絲路圖,來的正是時候啊。”

“召集鹽鐵會議的朝臣們,開鹽鐵會議,議一下如何開發河套!”

第四十三章 大明失去了自信力第841章 天下第一陽謀?第917章 廢物就是廢物,連被利用的價值都沒第二百七十八章 精忠演義說本第三百八十八章 敢問閣下何方高人?第四百八十六章 罪惡滔天、罄竹難書第三百二十四章 誰在配合謀反?第二百七十六章 集寧城的泰安門第二百二十二章 解剖論第六十七章 各懷鬼胎第730章 無題第一百二十一章 天道好還,人心效順第三百九十八章 吾與大石同在!第983章 岐聖門庭,醫者仁心第五百六十八章 打斷施法第四百一十四章 公車詣闕,上書鳴冤第五百零六章 三皇子外公,能賣多少錢?第一百九十六章 來自太太團的支持第一百九十三章 今日無事第一百九十四章 鑄幣不精美 等於不鑄幣第800章 冤枉你的人,比你更知道你被冤枉第四十章 景泰爐第894章 必殺謙,始可和第五百九十七章 宰相出現的必然性第三十一章 兵權旁落之始第950章 尤其擅長見縫插針第五百零九章 狼子野心,昭然若揭第四百四十一章 一個悲痛的消息和一份謝禮第八十四章 朱叫門迤北娶親第687章 銀莊不應成爲朘剝的利刃第十二章 吊!第二百三十九章 陛下,有人造反了!第五百二十七章 如何把好人變壞人,把好事變壞事第三百三十九章 初聞涕淚滿衣裳第四百五十六章 候風地動儀的成功復刻第二百三十五章 有些事不上稱,沒有四兩重第三百七十三章 大明皇帝也不行!第一百六十五章 下坡的時候,踩一腳油門第六十三章 朕不得不爲第三百四十七章 吾願和南衙共存亡第900章 人頭來見,再言和戰第三百一十一章 大皇帝說話算話第三百四十九章 老鼠給貓系鈴鐺第914章 馳道入交趾第四百六十五章 離線國王制之我在大明當琉球王第四百九十四章 寒磣,很寒磣第五十六章 大明皇帝,得支棱起來!第五百章 到底是在救她們還是在害她們呢?第二百七十二章 此乃亂命,臣不奉詔第五百八十六章 喪子之痛第一百四十章 英名無損,功業無瑕第803章 承認問題更需要勇氣第975章 迷失方向和心靈迷航第五百七十二章 武,夫文止戈爲武第七十九章 朕,要多生兒子!第一百五十三章 五十兩!第八十三章 反其道而行之第七章 《帝範》李世民著第五百八十一章 老虎不發威,就會有人把老虎當病貓第五百八十一章 老虎不發威,就會有人把老虎當病貓第五百零六章 三皇子外公,能賣多少錢?第990章 作爲皇帝,朱祁鈺的權力無限大第963章 自由城和自由角,大明應許之地第679章 這蠢話,把朕都給逗笑了!第六百二十三章 百舸爭流千帆盡,波濤在後岸在前第890章 地荒着不種,作大孽第一百章 刺王殺駕(求訂閱)第755章 騎驢的夫妻和坐轎子的李白第788章 機器一轉,人心不古第一百九十七章 發財的大好良機第647章 三寸氣在千般用,一日無常萬事休第二百四十一章 衍聖公,他有幾個團營?第四百四十五章 是陛下抄襲我的理論!第二十章 登基第四十四章 膨脹的也先第三百二十二章 賜永樂劍!第四百章 金濂路倒第877章 快刀斬亂麻,辦個加急第三百一十八章 不會吧,不會吧!第821章 名曰亡國的循環第四十章 景泰爐第四百八十章 人啊,最怕一點利用價值沒有第826章 跟朕玩權謀?第656章 醉翁之意不在酒第四章 退敵良策第三百三十九章 初聞涕淚滿衣裳第一百三十一章 殺雞給猴看,卻沒有雞第810章 蒙聖感化白鹿獻瑞,天下歸心四夷賓第五百五十二章 大明今日好,明日好,日日好第三百零三章 再賞一塊奇功牌第819章 倭國亂不亂,我袁彬說了算!第850章 撫卹變嫁妝,孃親嫁了人第692章 大明皇帝的蛇頭企劃案第五百二十一章 東羅馬帝國的落日第一百七十四章 炸第五百三十三章 雪花飄飄,北風蕭蕭第五百九十七章 宰相出現的必然性第四百八十八章 歷史給水泥的代號是石灰第二百三十四章 專業第七十四章 亡國之君的模樣,越來越清晰
第四十三章 大明失去了自信力第841章 天下第一陽謀?第917章 廢物就是廢物,連被利用的價值都沒第二百七十八章 精忠演義說本第三百八十八章 敢問閣下何方高人?第四百八十六章 罪惡滔天、罄竹難書第三百二十四章 誰在配合謀反?第二百七十六章 集寧城的泰安門第二百二十二章 解剖論第六十七章 各懷鬼胎第730章 無題第一百二十一章 天道好還,人心效順第三百九十八章 吾與大石同在!第983章 岐聖門庭,醫者仁心第五百六十八章 打斷施法第四百一十四章 公車詣闕,上書鳴冤第五百零六章 三皇子外公,能賣多少錢?第一百九十六章 來自太太團的支持第一百九十三章 今日無事第一百九十四章 鑄幣不精美 等於不鑄幣第800章 冤枉你的人,比你更知道你被冤枉第四十章 景泰爐第894章 必殺謙,始可和第五百九十七章 宰相出現的必然性第三十一章 兵權旁落之始第950章 尤其擅長見縫插針第五百零九章 狼子野心,昭然若揭第四百四十一章 一個悲痛的消息和一份謝禮第八十四章 朱叫門迤北娶親第687章 銀莊不應成爲朘剝的利刃第十二章 吊!第二百三十九章 陛下,有人造反了!第五百二十七章 如何把好人變壞人,把好事變壞事第三百三十九章 初聞涕淚滿衣裳第四百五十六章 候風地動儀的成功復刻第二百三十五章 有些事不上稱,沒有四兩重第三百七十三章 大明皇帝也不行!第一百六十五章 下坡的時候,踩一腳油門第六十三章 朕不得不爲第三百四十七章 吾願和南衙共存亡第900章 人頭來見,再言和戰第三百一十一章 大皇帝說話算話第三百四十九章 老鼠給貓系鈴鐺第914章 馳道入交趾第四百六十五章 離線國王制之我在大明當琉球王第四百九十四章 寒磣,很寒磣第五十六章 大明皇帝,得支棱起來!第五百章 到底是在救她們還是在害她們呢?第二百七十二章 此乃亂命,臣不奉詔第五百八十六章 喪子之痛第一百四十章 英名無損,功業無瑕第803章 承認問題更需要勇氣第975章 迷失方向和心靈迷航第五百七十二章 武,夫文止戈爲武第七十九章 朕,要多生兒子!第一百五十三章 五十兩!第八十三章 反其道而行之第七章 《帝範》李世民著第五百八十一章 老虎不發威,就會有人把老虎當病貓第五百八十一章 老虎不發威,就會有人把老虎當病貓第五百零六章 三皇子外公,能賣多少錢?第990章 作爲皇帝,朱祁鈺的權力無限大第963章 自由城和自由角,大明應許之地第679章 這蠢話,把朕都給逗笑了!第六百二十三章 百舸爭流千帆盡,波濤在後岸在前第890章 地荒着不種,作大孽第一百章 刺王殺駕(求訂閱)第755章 騎驢的夫妻和坐轎子的李白第788章 機器一轉,人心不古第一百九十七章 發財的大好良機第647章 三寸氣在千般用,一日無常萬事休第二百四十一章 衍聖公,他有幾個團營?第四百四十五章 是陛下抄襲我的理論!第二十章 登基第四十四章 膨脹的也先第三百二十二章 賜永樂劍!第四百章 金濂路倒第877章 快刀斬亂麻,辦個加急第三百一十八章 不會吧,不會吧!第821章 名曰亡國的循環第四十章 景泰爐第四百八十章 人啊,最怕一點利用價值沒有第826章 跟朕玩權謀?第656章 醉翁之意不在酒第四章 退敵良策第三百三十九章 初聞涕淚滿衣裳第一百三十一章 殺雞給猴看,卻沒有雞第810章 蒙聖感化白鹿獻瑞,天下歸心四夷賓第五百五十二章 大明今日好,明日好,日日好第三百零三章 再賞一塊奇功牌第819章 倭國亂不亂,我袁彬說了算!第850章 撫卹變嫁妝,孃親嫁了人第692章 大明皇帝的蛇頭企劃案第五百二十一章 東羅馬帝國的落日第一百七十四章 炸第五百三十三章 雪花飄飄,北風蕭蕭第五百九十七章 宰相出現的必然性第四百八十八章 歷史給水泥的代號是石灰第二百三十四章 專業第七十四章 亡國之君的模樣,越來越清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