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百九十二章 講義堂擴招

“不要如此驚慌。”朱祁鈺示意緹騎穩住身形。

他拿過那封軍報,看了許久。

四川鎮雄府發生了民變,這次的民變是一個叫做黃龍和韋保的人牽頭。

黃龍是漢人,韋保是苗人,總計十多萬的苗民,七千兵士,攻佔了遵義府的兩座營堡,一個叫西坪寨,一個叫黃灘寨。

這次民變的發生的基礎,自然是那一錢八分銀的戥頭,這戥頭一年要收五錢的銀子,蜀中少銀,這五錢銀子就是索命錢。

爆發民變的直接原因是四川鎮雄府的一些收稅隊,撈過界了。

播州楊氏的海龍屯關堡被夷爲平地後,設立了遵義府,遵義府歸了四川管轄,在剛剛劃界之後,遵義府按制免稅賦一年,讓百姓安定下來,是當時朝廷的當務之急。

在這種情況下,來自四川鎮雄府的書吏們,糾集了上百人的“收稅隊”,如同下鄉掃蕩一樣,跑到遵義府收稅去了。

往常這些收稅隊,可不敢撈過界,因爲別人的地界上也有地頭蛇,但是遵義府新設,還沒有形成收稅隊,所以這些收稅隊就大搖大擺的撈過界了。

這就出事了。

百姓們人都傻了,他們拿着皇帝的俗字聖旨,開始武裝抗稅,這一輪的抗稅收稅隊贏了,但是百姓們活不下去了,最終攻陷了遵義府的西坪寨和黃灘寨。

這兩座營堡被攻破之後,四川地方的民意洶洶,一時間反抗戥頭,反對攤派的風力,開始遍及四川各地。

根本原因,還是吏治昏暗,貪腐成風,百姓不堪重負,爲了活命。

今年夏秋兩稅要是依舊搞戥頭那種把戲,怕是一場遍佈整個四川的捅破天的大禍,就會出現。

吏治昏暗、貪腐成風、上下勾結袒護,沆瀣一氣,這能怪到朱祁鈺的頭上嗎?

朱祁鈺自登基以來,對吏治二字,從最開始申斥都察院開始,官邸法、京察、九十五條的《憲綱事類》、大計、考成法甚至釀成了遍佈數省的造反。

朱祁鈺對吏治還不夠上心嗎?手段齊出,多管齊下,可這吏治依舊未有清明之相。

這是沉痾舊疾,冰凍三尺非一日之寒,天日昭昭融化寒冰,也不是一日之功。

吏治在穩步的推進之中,可是在這推動的過程中,還是出了一些朱祁鈺不願意看到的事兒。

朱祁鈺看着手中的軍報有些眩暈。

地方的處置還算得當,兩座被攻佔的營堡已經被層層包圍,正在有序平定之中。

可能朱祁鈺收到這封軍報的時候,民變已經徹底平定了,畢竟路途遙遠,即使辦了加急,也要九十天的時間。

可是平定之後呢?

不妥善處置,四川那如同炸藥桶的局勢,將會被徹底點燃。

這戥頭實在是太狠了,一錢八分,最後累加到五錢!

朱祁鈺握着手中的軍報思考了良久說道:“下旨安撫下地方百姓,首惡械押京師查補。”

“這十萬附逆苗民,勸其安業,若有復叛,嚴懲不貸。”

對於四川民變,朱祁鈺的處理方式和福建的處理方式是相同的。

首惡肯定要處置,而且這些首惡之人,可不見得是什麼好人,多數都是蠱惑鄉里百姓的野心家。

這樣的人,可不是少數。

福建民變,分爲了葉宗留和鄧茂七。

葉宗留是爲了福建的銀礦和官軍起了衝突,而鄧茂七則是官逼民反,具體的情況還需要具體分析。

興安俯首說道:“臣領旨。”

朱祁鈺回到了講武堂,又拿出了那份軍報,忽然想起了魯迅先生的話:

「將人不當人,不但不當人,還不及牛馬,不算什麼東西;」

「待到人們羨慕牛馬,發生“亂離人,不及太平犬”的嘆息的時候,然後給與他略等於牛馬的價格,有如元朝定律,打死別人的奴隸,賠一頭牛,則人們便要心悅誠服,恭頌太平的盛世。」

「爲什麼呢?因爲他雖不算人,究竟已等於牛馬了。」

「有更其直捷了當的說法在這裡:一,想做奴隸而不得的時代;二,暫時做穩了奴隸的時代。」

這不僅是東方這片土地的悲劇,似乎同樣是世界的悲劇。

芸芸衆生,求的不過是等於牛馬,坐穩奴隸的時代。

牛馬餓肚子的時候,主人家還知道喂點草料給牛馬,不讓他們餓着肚子幹活,因爲牛馬真的會撂蹄子。

現在做牛做馬的百姓,皇帝下旨蠲免一年兩稅,安撫百姓,可是有些人,就是不肯讓他們安安靜靜的吃點草,補補身子。

非要榨乾他們最後一滴民脂民膏,才肯罷休。

貴州等地這些百姓,在原來各種土司手中遭罪,在王驥等人爲了自己的野心叛亂之時,又在叛軍手中遭了罪,日盼月盼,終於派來了王師,該是自家人了吧?

京軍的確是自家人,不燒殺搶掠,堪稱王師。

可是遵義府的百姓們,這安穩日子沒過幾天,來自四川鎮雄府的收稅隊便來了。

百姓們仍然要被劫掠,仍然要遭罪,僅有的口糧也被搶走了。

哪怕到了這一步,百姓們扔希望有一個主子,拿他們去做牛馬、財物一樣的看待,他們勤奮、他們可以自己尋草吃,只求這主子決定他們怎樣跑。

百姓要的太少了。

譬如福建百姓,他們只希望朝廷能把福建布政使,搞出冬牲,榨乾百姓最後一口口糧的宋彰等一衆斬首。

百萬人之衆的起義,朱祁鈺只是一紙詔書,蠲免一年的稅賦,他們就已經感恩戴德了。

朱祁鈺靠在椅背上,將魯迅先生的《燈下筆談》,按照記憶力的模樣,寫了出來,遞給了興安,讓他送給胡濙,以筆名發到邸報上。

“陛下,其實農莊法可以在山西、陝西、河南等地,試着全面鋪開了。”興安給朱祁鈺泡了杯茶,低聲說道。

他是司禮監的提督太監,自然有議政之權,雖然平日裡更像是個大秘書。

他提出了一個想法,就是擴大農莊法。

朱祁鈺敲了敲桌子說道:“農莊法不是一抓就靈,又不是治百病的靈丹妙藥。”

興安趕忙回道:“但是農莊法有義勇團練,鄉部私求私自加派,終歸有個忌憚。”

“再遇到這種強徵強納之事,也不至於鬧到民變的地步。”

“陛下,這農莊法的確不是靈丹妙藥,可是這掌令官下鄉,里正、甲首有什麼話,都可以找掌令官絮叨絮叨,最後報到通政司來。”

“至少不會像現在這麼被動了不是?”

朱祁鈺看着身後這座講武堂,嘆息的說道:“你說的有理。”

“掌令官還是不夠多啊,朕本來希望舉人們能夠幫朕做這件事,可是舉人們絲毫看不上這等吏目,他們更想做官。”

講武堂已經有了五期的庶弁將和掌令官,滿打滿算不過兩千五百掌令官,剛好夠北直隸、山西行都司、靖安、福建使用。

哪裡有多的人手?

朱祁鈺本來希望這些個舉人能出點力,但是襄王府長史羅炳忠那樣的人,畢竟是少數。

把這些舉人派下鄉,他們反而挑唆百姓,把水徹底攪渾,把事情變得更糟。

官和吏,是兩個完全不同的世界。

哪怕當個九品官,那也是官,不是吏目,吏目是不入流的,秀才就可以充當吏目。

鄉官,說到底,只是個吏目,是不入流的,舉人們看不上,甚至連秀才們都看不上。

缺少掌令官也是眼下農莊法的困難之一。

“擴招一下?”興安試探的說道:“其實衛所儒學堂的軍生們,長期參與農莊法,代替過去的耆老,教百姓讀書識字,他們其實也可以充當鄉官一職位。”

掌令官有自己的本職工作,他們在京營裡是有差事的,所以掌令官總是不夠用。

但是軍生就不同了。

朱祁鈺摸了摸下巴猶豫了下說道:“軍生嗎?”

景泰二年的狀元柯潛,就是軍生,在衛所儒學堂就學,考中了舉人,又中了狀元。

軍生本身就有出路。

興安可是觀摩了這麼久的政事,很多時候,他都只是在看,很少提出自己的意見。

這次,他是有備而來。

他俯首說道:“陛下,也不是哪個軍生都能考中秀才的,畢竟只是衛所的儒學堂,教習也不是什麼大儒,科舉八股取士,他們能考中秀才、舉人、進士的屈指可數。”

朱祁鈺興趣盎然的說道:“你繼續說。”

興安認真的組織了一下語言說道:“軍生入了講義堂學一年,去做三年的鄉官,再回京,給軍生們一個增生的身份,入國子監,這不就有名師了嗎?”

秀才分爲三等,最好的叫稟生,朝廷月給米六鬥維持生計,參加舉人考試。

第二等增生,就是增廣生員,既無稟米,也無職責。增生也可以入國子監,也可以參加秋闈鄉試,考取舉人。

興安的意思是,給肯去鄉里做官的軍生們一個秀才的身份,入國子監就學。

“增生好,但是得給銀給米,居京師大不易啊。”朱祁鈺想了想,補充了一下自己的想法。

興安認真的思忖了下說道:“就按掌令官待遇給銀給米即是,營造官舍,鄉官贈生可住官舍,也解決部分的生計問題,安心參加秋闈春闈。”

“陛下,興文匽武可要不得了。”

“臣琢磨了幾年的時間,琢磨出點味道了來,這二十四年來的興文匽武,固然有大勢所趨,但何嘗不是因軍生能考中舉人、進士的數量太少了嗎?”

“衛所儒學堂並無大儒,能考中舉人的都寥寥無幾,更別提進士了。”

“這可不就是文盛武衰了嗎?”

軍事始終是政治的延伸,這一點上,自從五代十國的軍頭黑道政治結束,趙宋建立之後,基本上就已經形成了。

但是在政治博弈之中,軍隊出身的軍人,始終沒有多少參政議政的渠道,就連兵部尚書總是文進士擔任。

勳臣們又受限於自己的身份,最終導致興文匽武總是在發生。

就像是沒有通往劍橋大學的高速公路,是因爲交通部很久沒有劍橋出身的常任秘書那般。

沒有衛所儒學堂出身的進士,朝中興文匽武自然沒有反對的風力。

即便是皇帝想要阻止,也是沒有人幫助皇帝做事。

趙宋時候,很多皇帝不是不知道軍隊的重要性,但是誰去做?

無人可用。

興安提出的諫言,大約相當於一種制衡手段,保持一定數量軍籍出身的進士,不說修建新的通往軍營的高速公路,至少在拆路的時候,會有人激烈的反對。

“大璫啊,平日裡你這不吭不喘,出這主意,不錯,很好。”朱祁鈺高度贊同了興安的想法,點頭繼續說道:“可以和禮部溝通一下,看看給鄉官們增生,會不會很困難。”

興安俯首說道:“臣和胡尚書通過氣,胡尚書提出了幾條補充的建議,他並不反對。”

“讓禮部上個奏疏吧。你這條諫言不錯,至少寫實錄的時候史官會爲你勾勒一筆。”朱祁鈺十分欣慰。

他的確是有辦法,可衆人拾柴火焰高的道理,朱祁鈺還是明白的。

興安繼續爲陛下研墨,笑着說道:“爲陛下分憂,乃臣之本分。”

胡濙很快就把早就準備好的奏疏,遞到了文淵閣,朱祁鈺硃批之後,在廷議中,終於開始推行。

講義堂正式從講武堂之內拆分,招生的範圍從軍卒之間的掌令官,擴張到了衛所的儒學堂軍生。

掌令官本身的五百生員不變,再增加五百軍生生員。

在講義堂畢業之後,可以下到鄉里之間爲鄉官三年期滿,歸京做增生,入國子監考取功名。也可以到軍隊中充任掌令官,征戰四方。

這次的擴招,解決了部分的衛所師資力量薄弱的問題,也解決了合適鄉官絕對數量過少的問題,更是部分解決了朝堂文武失衡的格局。

這件事朝中議論紛紛,但是講武堂、講義堂設立之初,就是陛下爲了掌控軍權所設,這是不能伸手的地方。

不能向泰安宮伸手,也不能向軍隊伸手,這是兩條陛下登基之後的鐵律,錯非找死,否則是不會胡亂伸手的。

十日後,朱祁鈺收到了襄王的奏疏,黃龍和韋保被勸降了,畢竟八萬京軍還在貴州。

百姓們被安撫下來,但是有七千附逆作亂的軍士,襄王也不知道如何處理,暫時把這七千軍士扔到了六枝廠、滇銅廠、桐油廠、桐園裡內做苦役。

“襄王在奏疏中爲這些軍士陳情,希望朕可以如同寬宥南衙叛軍那般,苦役五年抵罪。”朱祁鈺拿着襄王的那封奏疏,思考了片刻,硃批了襄王的奏疏。

第五百八十三章 權臣的誕生,是雙向奔赴第三百五十四章 陛下的應對第一百七十一章 還是做成了一鍋夾生飯第七十四章 亡國之君的模樣,越來越清晰第七十八章 萬夫一力,天下無敵第三百七十五章 四萬裡水路第四百七十三章 漢室江山,代有忠良第697章 陛下爲何謀反?第十三章 拿去!第971章 祥瑞?不,是專利!第815章 技術並不中立,更不普善第801章 國中有國,成何體統?第780章 升龍城不戰而降第三百四十一章 喪盡天良,該下十八層地獄第四百六十章 景泰四年的奇功牌第五百九十四章 陛下乃至仁之君第五百九十五章 如此君臣,天佑大明!第806章 金戈鐵馬的馬,原來真的是鐵馬第759章 他在撒謊,他在欺瞞,他在哄騙第740章 寓言兩則,羊與牧羊人第七十七章 少保第706章 大明百姓的性情大抵是隱忍的第四百三十八章 生存和發展是一種奢侈第五百三十九章 英雄難過美人關第五百零四章 松江造船廠第四百九十一章 登聞鼓響了第五百零九章 狼子野心,昭然若揭第736章 一個安南,兩個國王第六十七章 各懷鬼胎第三百章 夫尊於朝,妻榮於室第885章 最好欺負的便是佃戶第一百四十六章 陛下家宅安寧第二百四十三章 至聖先師首善之地第一百五十二章 陛下又一個奇思妙想第五百九十章 懷疑的種子一旦種下,便會生根發芽第二十一章 內三關根本守不住第814章 人類的悲喜並不相同,朕只覺得罪有第734章 國之柱石?國賊也第729章 一貫作風,敢打敢勝第二百九十六章 請客、殺頭、收下當狗第二百八十三章 總是和姦細有不解之緣的袁彬第四百八十章 人啊,最怕一點利用價值沒有第四百六十九章 椰子大王第四百七十七章 陛下不喜歡賺錢,只喜歡……第三百二十二章 賜永樂劍!第816章 朕輸了,但是也贏了第四百八十五章 椰子殼丹書、慶功宴喋血第773章 白花花的銀子給了窮人,造孽啊!第700章 換家戰術第三百一十五章 養寇自重 (賀“蜷縮被窩中”成爲本書盟主)第891章 碩鼠碩鼠,無食我黍第二百四十五章 送太醫院第二百二十一章 京察和大計的抓手第722章 大明,向來重信守諾!第六百三十九章 王者本多疑第791章 石景廠價值三十四萬銀幣的牌額第四百三十五章 人生,有很多的選擇第二百五十六章 皇帝陛下的成長第六百三十一章最有權也最有錢第四百三十七章 一個名叫《管子集校》的幽靈第三十章 失去了兵權的皇帝,就像是西方失去了聖城第905章 無情的權力遊戲第五百七十章 朕和她清清白白,毫無瓜葛!第四百二十六章 刀光劍影,你來我往第三百零六章 歲不能災第四百九十九章 莫道石人一隻眼第六百零二章 無毒不丈夫第964章 純粹數學和自然機械論第二百九十五章 表現得好,也得配合得好第二百章 高端洗地法第六百一十八章 四時之序 凜冬將至第六十九章 撤撤撤,連夜拔營!第745章 匠城存在的意義第二百二十三章 大明掘墓人第六百三十二章 王諮政,知道錯了嗎?第943章 魏景陽什麼東西,也敢用景泰二字?第六百零九章 海外市舶司第五百三十二章 擁有於少保的君士坦丁堡,堅不可摧第四百二十七章 關於開會的若干小技巧第732章 不能拼命啊,拼命還怎麼賺錢第三百四十六章 不可明說的人間閻羅駐蹕兩淮第878章 此間樂,不思黎第一百二十四章 在朱棣頭上動土第777章 鐵匠皇帝第一百一十二章 滅虜上策第969章 大明興衰疏第885章 最好欺負的便是佃戶第三百三十五章 陛下你改悔吧!第四十九章 守城之戰朕參與第一百三十五章 那太子呢?第830章 什麼是天命?第802章 信我者信,非我者非第747章 羅馬笑話,枯井之戰第五百七十二章 武,夫文止戈爲武第758章 在牢房裡處理國事第五十四章 可借瓦剌大勢施爲第706章 大明百姓的性情大抵是隱忍的第682章 斷人財路,如同殺人父母第669章 爲上者隱,爲尊者諱第917章 廢物就是廢物,連被利用的價值都沒
第五百八十三章 權臣的誕生,是雙向奔赴第三百五十四章 陛下的應對第一百七十一章 還是做成了一鍋夾生飯第七十四章 亡國之君的模樣,越來越清晰第七十八章 萬夫一力,天下無敵第三百七十五章 四萬裡水路第四百七十三章 漢室江山,代有忠良第697章 陛下爲何謀反?第十三章 拿去!第971章 祥瑞?不,是專利!第815章 技術並不中立,更不普善第801章 國中有國,成何體統?第780章 升龍城不戰而降第三百四十一章 喪盡天良,該下十八層地獄第四百六十章 景泰四年的奇功牌第五百九十四章 陛下乃至仁之君第五百九十五章 如此君臣,天佑大明!第806章 金戈鐵馬的馬,原來真的是鐵馬第759章 他在撒謊,他在欺瞞,他在哄騙第740章 寓言兩則,羊與牧羊人第七十七章 少保第706章 大明百姓的性情大抵是隱忍的第四百三十八章 生存和發展是一種奢侈第五百三十九章 英雄難過美人關第五百零四章 松江造船廠第四百九十一章 登聞鼓響了第五百零九章 狼子野心,昭然若揭第736章 一個安南,兩個國王第六十七章 各懷鬼胎第三百章 夫尊於朝,妻榮於室第885章 最好欺負的便是佃戶第一百四十六章 陛下家宅安寧第二百四十三章 至聖先師首善之地第一百五十二章 陛下又一個奇思妙想第五百九十章 懷疑的種子一旦種下,便會生根發芽第二十一章 內三關根本守不住第814章 人類的悲喜並不相同,朕只覺得罪有第734章 國之柱石?國賊也第729章 一貫作風,敢打敢勝第二百九十六章 請客、殺頭、收下當狗第二百八十三章 總是和姦細有不解之緣的袁彬第四百八十章 人啊,最怕一點利用價值沒有第四百六十九章 椰子大王第四百七十七章 陛下不喜歡賺錢,只喜歡……第三百二十二章 賜永樂劍!第816章 朕輸了,但是也贏了第四百八十五章 椰子殼丹書、慶功宴喋血第773章 白花花的銀子給了窮人,造孽啊!第700章 換家戰術第三百一十五章 養寇自重 (賀“蜷縮被窩中”成爲本書盟主)第891章 碩鼠碩鼠,無食我黍第二百四十五章 送太醫院第二百二十一章 京察和大計的抓手第722章 大明,向來重信守諾!第六百三十九章 王者本多疑第791章 石景廠價值三十四萬銀幣的牌額第四百三十五章 人生,有很多的選擇第二百五十六章 皇帝陛下的成長第六百三十一章最有權也最有錢第四百三十七章 一個名叫《管子集校》的幽靈第三十章 失去了兵權的皇帝,就像是西方失去了聖城第905章 無情的權力遊戲第五百七十章 朕和她清清白白,毫無瓜葛!第四百二十六章 刀光劍影,你來我往第三百零六章 歲不能災第四百九十九章 莫道石人一隻眼第六百零二章 無毒不丈夫第964章 純粹數學和自然機械論第二百九十五章 表現得好,也得配合得好第二百章 高端洗地法第六百一十八章 四時之序 凜冬將至第六十九章 撤撤撤,連夜拔營!第745章 匠城存在的意義第二百二十三章 大明掘墓人第六百三十二章 王諮政,知道錯了嗎?第943章 魏景陽什麼東西,也敢用景泰二字?第六百零九章 海外市舶司第五百三十二章 擁有於少保的君士坦丁堡,堅不可摧第四百二十七章 關於開會的若干小技巧第732章 不能拼命啊,拼命還怎麼賺錢第三百四十六章 不可明說的人間閻羅駐蹕兩淮第878章 此間樂,不思黎第一百二十四章 在朱棣頭上動土第777章 鐵匠皇帝第一百一十二章 滅虜上策第969章 大明興衰疏第885章 最好欺負的便是佃戶第三百三十五章 陛下你改悔吧!第四十九章 守城之戰朕參與第一百三十五章 那太子呢?第830章 什麼是天命?第802章 信我者信,非我者非第747章 羅馬笑話,枯井之戰第五百七十二章 武,夫文止戈爲武第758章 在牢房裡處理國事第五十四章 可借瓦剌大勢施爲第706章 大明百姓的性情大抵是隱忍的第682章 斷人財路,如同殺人父母第669章 爲上者隱,爲尊者諱第917章 廢物就是廢物,連被利用的價值都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