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章 失去了兵權的皇帝,就像是西方失去了聖城

勳戚們的名單,是以駙馬都尉焦敬、英國公府爲主,準了勳戚們的名單,朱祁鈺很大程度上,會獲得他們的支持。

勳戚是勳貴和皇親國戚,將軍權交給他們,就是交給了自己的親戚,兵權其實是通過勳戚掌握在皇帝的手中。

但是無論是勳戚還是朱祁鈺卻知道,于謙的那份名單,纔是解決問題的正途。

因爲備操軍和備倭軍都是羣新兵蛋子,勳戚們提供的名單也是羣新兵蛋子,有帶兵打仗經驗的勳戚,都被朱祁鎮葬送在了土木堡驚變之中。

兵熊熊一個,將熊熊一窩,一將無能,禍及三軍。

一旦批准了勳戚的名單,現在已經在訓練備操軍和備倭軍的京營軍士們,反而會成爲軍隊的不穩定因素。

這京營的兩萬軍士,還會認真訓練備倭軍和備操軍嗎?

這京營兩萬軍士衝鋒陷陣,他們真的是要賣命的,最後功勞,卻歸了勳戚,他們甘心嗎?

自然是不甘心的。

于謙在奏疏中說的很明白,如果批了勳戚的名單,他就致仕,京師守衛戰,誰願意打誰打,他打不了,這封奏疏上還有京師總兵官石亨的大名。

根本沒法打,失去組織度的軍隊是個什麼樣子?

就是眼下山外九州的模樣,軍隊會被瓦剌人消滅,皇帝被俘。

一旦批准了于謙的這份奏疏,大明皇帝將失去他忠實的軍隊,很有可能成爲臣子們的牽線木偶。

繞來繞去,其實又繞回了最開始的問題。

是否南遷。

如果南遷,就可以批覆勳戚的名單,帶着人一路南下,軍隊再慢慢整理。

如果不南遷,就只能批覆于謙的名單,立足於北京,擊退瓦剌,重振旗鼓。

朱祁鈺看着面前的兩封名單,猶豫了很久,最終在於謙的名單上硃批,確定了于謙的決定。

此時南遷,大明將會變成南宋的翻版,他這個皇帝也不用幹了,跑到南京的那一刻,就是他這個庶皇帝,下罪己詔,狼狽下臺的那一天。

他揣着奏疏,靠在牀沿上,昏昏沉沉的睡去,而汪美麟來到了書房,看着朱祁鈺略顯憔悴的樣子,將牀幔慢慢放下,重重的嘆息了一聲,才慢慢離去。

次日的清晨,又是早朝,但是郕王府上上下下,極爲熱鬧,無數人來回奔波,吆五喝六的收拾着府內的物品。

按照禮部的計劃,今天下了早朝之後,就是郕王府移宮進入皇宮的日子。

汪美麟已經被冊封爲皇后,杭賢被冊封爲了杭賢妃。

而宮裡的皇嫂錢皇后則被尊爲太上皇后,移居在鴻慶宮,而孫太后依舊是皇太后。

朱祁鈺醒來之後,看到了興高采烈的衆人們,把興安叫了過來,示意郕王府不搬家,讓收拾起來的包裹和箱子全部打開,物歸原位。

興安不明所以的問道:“陛下,這是爲何?”

“朕覺得那高牆之內,很是無趣,不稀罕住在裡面。這郕王府就不錯。”朱祁鈺十分確定的說道:“朕說了不搬,就是不搬,撤了吧,牽馬上朝。”

爲什麼不搬?

搬去皇宮就進了孫太后和皇嫂錢氏的主場,到了那裡,到了皇宮他保不住自己的妻兒,這就是他不搬的理由。

那個一歲多的兒子朱見濟,在被立爲太子沒幾天,人就沒了,這個要慌,問題很大。

那個宮城高立的皇宮,比郕王府還要危險。

“臣領旨。”興安頗爲無奈,但還是俯首稱是。

朱祁鈺的這個決定,也不是無的放矢,李隆基就不喜歡住在太極宮和大明宮內,而是喜歡住在自己的興慶宮。

興慶宮是李隆基做藩王時候的府邸翻蓋而成。

這樣做的目的,自然也是爲了自身的安全,皇位不穩的時候,還是不要莫名其妙進入別人經營了幾十年的主場。

皇位穩定了,住在哪裡不一樣呢?

他騎着快馬趕至奉天殿,宣召羣臣覲見,未等羣臣們開口,朱祁鈺就拿出了奏疏說道:“於尚書忠心體國,兵部擬定名單,朕批准了。”

駙馬都尉焦敬、中軍都督府右都督張輗、前軍都督府右都督張軏爲首的勳戚面色大變,他們剛要出列,朱祁鈺卻伸出手來,攔住了這三人。

于謙聽到皇帝批准了名單,才重重的鬆了口氣,出列說道:“臣定當殉國忘身,捨生取義,寧正而斃,不苟而全。”

石亨讀書不多,整不出那麼多新詞來,俯首說道:“末將,也一樣。”

朱祁鈺示意二人歸班,才平靜的開口說道:“朕前些日子去了軍營,看來看去,總體來說只四個字,根基尚淺。”

“此時兵務,非患兵寡,而患不精,非患兵弱,而患無術。軍制冗雜,紀律廢弛,無論如何激勵,亦不能當節制之師。”

“不知於尚書以爲如何?”

他忽然談起前幾日視察軍營,自然不是無的放矢,他作爲皇帝,更不打算放棄兵權的控制。

于謙聽到朱祁鈺如此說,滿是欣慰的看着龍椅上的年輕天子,這個總結十分到位。

他出列俯首說道:“陛下所言甚是,兵衆不精,臣只好加緊訓練,兵強而無術,臣纔會讓京營軍士充當把總、領隊、管隊,以圖井井有序。”

“臣等誠憂國家,非爲私計。”

朱祁鈺當然知道于謙並非爲了他自己的一家之私,岳飛作爲南宋開國將帥,雄霸一方,抄家超出了272兩銀子來。

于謙就更少了,景泰八年,朱祁鎮火急火燎的抄于謙的家,除了御賜之物,再無分毫。

二人並稱西湖雙忠,都是極爲純粹之人。

朱祁鈺不能理解這種純粹的人存在,他是個大俗人,但是不妨礙諸葛亮、岳飛、于謙這樣的人,真實存在。

于謙可不是什麼文官代表。

他要是文官代表,就不會被御史、六部連章彈劾了,他算哪門子文官代表,那個微眯着眼,很少說話的吏部尚書王直纔算是文官代表。

文官代表是解決不了瓦剌南下的燃眉之急的,所以王直讓權給了于謙。

于謙這麼做,的確解了燃眉之急,但是這也埋下了文官徹底把持兵權的隱患。

沒有兵權的皇帝,就像是歐羅巴諸國,失去了耶路撒冷和君士坦丁堡,如同一個男人的蛋被攥住了一樣,無論如何他是不能接受的。

朱祁鈺繼續說道:“爲今之計,應力懲前非,汰冗兵雜員,節靡費,退庸將,肅軍政。”

于謙眉頭緊皺,這不是車軲轆子話車軲轆的說嗎?

軍政二字,這幾樣不是樣樣都要做嗎?

于謙不明所以的說道:“陛下所言極是。”

朱祁鈺繼續說道:“朕以爲,必須使把總及以下統將,習解器械之用法、戰陣之指揮、敵人之伎倆,冀漸能自保也。”

“朕欲設武備學堂一座,精選生徒,習武備者爲師,嚴加督課,明定升階。庶弁將得力,而軍政可望起色。”

“不知於尚書以爲如何?”

弁是一種低級武官帶的一種小帽子,庶弁將就是低級軍官,低級軍官得力,軍政纔會上下行文無阻,軍政自然煥然一新。

朱祁鈺說的很明白,他要辦軍校!這次是無奈,但是軍校的建立,可以確保于謙之後,軍權依舊在皇帝的手中。

“此武備學堂,朕以爲就叫京師講武堂好了。”朱祁鈺看着于謙十分確切的說道,等待着于謙的回答。

第一百七十六章 大明皇帝要出新書了第903章 馬放南山,刀槍入庫第二百六十五章 放榜,授頭功牌第二百八十六章 贈穎國公,諡武襄寫在十月末第967章 不動如山,侵掠如火第九十五章 天寒地凍,來往不便第834章 雖然沒有軍事天賦,但仍是優秀統帥第四百九十五章 哪裡需要哪裡搬第一百八十八章 有病看病第一百一十七章 太陽再次升起第四百一十八章 以其人之道、還治其人之身第680章 豺狼虎豹,吃盡血肉!第二百八十三章 總是和姦細有不解之緣的袁彬第695章 天要下雨,娘要嫁人第一百八十六章 朕,大明戶部尚書!第656章 醉翁之意不在酒第977章 人力終有窮第762章 君負鴻鵠志,蹉跎書劍年第750章 土地是什麼?土地就是根兒第一百九十六章 來自太太團的支持第一百零六章 噤若寒蟬(均訂加更)第900章 人頭來見,再言和戰第932章 二十萬裡水路疏浚第885章 最好欺負的便是佃戶第三百五十八章 那隻能苦一苦勢要豪右之家第672章 文人曲筆,是非黑白顛倒說第三百三十三章 昂貴的軍費,昂貴的朝廷第856章 人間正道是滄桑第三十章 失去了兵權的皇帝,就像是西方失去了聖城第811章 共襄開海盛舉第一百五十一章 畏民與爲民第五百六十五章 立皇嫡子爲太子第888章 此業一定,世世常安第一百五十八章 勝利者是不受譴責的第二百三十二章 膽大包天第三百零一章 陛下威武第976章 一篇柴米夫妻言,道盡人間煙火氣第六十五章 銃發太上皇者,郕王也!第一百零三章 大明皇帝體察民情(求訂閱)第一百零三章 大明皇帝體察民情(求訂閱)第五百二十八章 水廣則魚大,君明則臣忠第四十九章 守城之戰朕參與第925章 朕不把他滅了,朕跟他姓!第九十二章 金戈鐵馬,氣吞萬里如虎第705章 白鹿洞書院第786章 我殺了我自己第三百四十三章 襄王他實在是太擅長自保了第五百九十章 懷疑的種子一旦種下,便會生根發芽第二百九十五章 表現得好,也得配合得好第三百八十三章 暗流涌動的規矩第三章 待明日,權在手第901章 既然大明要這頭顱,那便拿去第769章 滋生人丁,永不加賦第四百零七章 陛下不唱紅臉,也不唱白臉第913章 金山銀山手頭過,一釐錢也不敢沾第六十六章 南下!南下!南下!第四百四十一章 一個悲痛的消息和一份謝禮第一百九十五章 大明銀幣供不應求第三百四十一章 喪盡天良,該下十八層地獄第一百二十二章 胸章胸前掛(均訂加更)第四十二章 爲陛下賀,爲大明賀第938章 如此二十九載,直到大廈崩塌第五百一十九章 耳提面命 言傳身教第八十三章 反其道而行之第691章 大明詔獄,養才儲望之所第978章 問渠那得清如許?爲有源頭活水來第661章 《論權臣的自我修養》第二百八十七章 回朝爲官?不回!第八十六章 老歪脖子樹第741章 自生火銃和開花彈第五百二十九章 羅馬皇帝失去了忠誠於羅馬的子民第966章 結硬寨,打呆仗,橫碾硬壓第826章 跟朕玩權謀?第903章 馬放南山,刀槍入庫第890章 地荒着不種,作大孽第780章 升龍城不戰而降第五百七十八章 他!不!配!第732章 不能拼命啊,拼命還怎麼賺錢第764章 達則混吃混喝,衰則反咬一口第十二章 吊!第二十三章 不得人心庶皇帝第四百六十六章 等速、等距、等速度比螺旋線第六百三十一章最有權也最有錢第二百零六章 剿匪戰前會議第862章 隻手遮天賀總憲要做惡人第三百九十五章 不服王化,自然沉海第三百一十四章 天下焉有如此酷烈之法?第四百九十三章 廩盈法第四百七十四章 瑕瑜互見,長短並存第三十三章 國體之根本第九十一章 臨時抽檢第835章 時過境遷,景泰年間與正統年間大不第五百零九章 狼子野心,昭然若揭第二百九十六章 請客、殺頭、收下當狗第四百一十六章 中亞優秀的匹配機制第669章 爲上者隱,爲尊者諱第717章 陛下是仁君聖主第九十一章 臨時抽檢
第一百七十六章 大明皇帝要出新書了第903章 馬放南山,刀槍入庫第二百六十五章 放榜,授頭功牌第二百八十六章 贈穎國公,諡武襄寫在十月末第967章 不動如山,侵掠如火第九十五章 天寒地凍,來往不便第834章 雖然沒有軍事天賦,但仍是優秀統帥第四百九十五章 哪裡需要哪裡搬第一百八十八章 有病看病第一百一十七章 太陽再次升起第四百一十八章 以其人之道、還治其人之身第680章 豺狼虎豹,吃盡血肉!第二百八十三章 總是和姦細有不解之緣的袁彬第695章 天要下雨,娘要嫁人第一百八十六章 朕,大明戶部尚書!第656章 醉翁之意不在酒第977章 人力終有窮第762章 君負鴻鵠志,蹉跎書劍年第750章 土地是什麼?土地就是根兒第一百九十六章 來自太太團的支持第一百零六章 噤若寒蟬(均訂加更)第900章 人頭來見,再言和戰第932章 二十萬裡水路疏浚第885章 最好欺負的便是佃戶第三百五十八章 那隻能苦一苦勢要豪右之家第672章 文人曲筆,是非黑白顛倒說第三百三十三章 昂貴的軍費,昂貴的朝廷第856章 人間正道是滄桑第三十章 失去了兵權的皇帝,就像是西方失去了聖城第811章 共襄開海盛舉第一百五十一章 畏民與爲民第五百六十五章 立皇嫡子爲太子第888章 此業一定,世世常安第一百五十八章 勝利者是不受譴責的第二百三十二章 膽大包天第三百零一章 陛下威武第976章 一篇柴米夫妻言,道盡人間煙火氣第六十五章 銃發太上皇者,郕王也!第一百零三章 大明皇帝體察民情(求訂閱)第一百零三章 大明皇帝體察民情(求訂閱)第五百二十八章 水廣則魚大,君明則臣忠第四十九章 守城之戰朕參與第925章 朕不把他滅了,朕跟他姓!第九十二章 金戈鐵馬,氣吞萬里如虎第705章 白鹿洞書院第786章 我殺了我自己第三百四十三章 襄王他實在是太擅長自保了第五百九十章 懷疑的種子一旦種下,便會生根發芽第二百九十五章 表現得好,也得配合得好第三百八十三章 暗流涌動的規矩第三章 待明日,權在手第901章 既然大明要這頭顱,那便拿去第769章 滋生人丁,永不加賦第四百零七章 陛下不唱紅臉,也不唱白臉第913章 金山銀山手頭過,一釐錢也不敢沾第六十六章 南下!南下!南下!第四百四十一章 一個悲痛的消息和一份謝禮第一百九十五章 大明銀幣供不應求第三百四十一章 喪盡天良,該下十八層地獄第一百二十二章 胸章胸前掛(均訂加更)第四十二章 爲陛下賀,爲大明賀第938章 如此二十九載,直到大廈崩塌第五百一十九章 耳提面命 言傳身教第八十三章 反其道而行之第691章 大明詔獄,養才儲望之所第978章 問渠那得清如許?爲有源頭活水來第661章 《論權臣的自我修養》第二百八十七章 回朝爲官?不回!第八十六章 老歪脖子樹第741章 自生火銃和開花彈第五百二十九章 羅馬皇帝失去了忠誠於羅馬的子民第966章 結硬寨,打呆仗,橫碾硬壓第826章 跟朕玩權謀?第903章 馬放南山,刀槍入庫第890章 地荒着不種,作大孽第780章 升龍城不戰而降第五百七十八章 他!不!配!第732章 不能拼命啊,拼命還怎麼賺錢第764章 達則混吃混喝,衰則反咬一口第十二章 吊!第二十三章 不得人心庶皇帝第四百六十六章 等速、等距、等速度比螺旋線第六百三十一章最有權也最有錢第二百零六章 剿匪戰前會議第862章 隻手遮天賀總憲要做惡人第三百九十五章 不服王化,自然沉海第三百一十四章 天下焉有如此酷烈之法?第四百九十三章 廩盈法第四百七十四章 瑕瑜互見,長短並存第三十三章 國體之根本第九十一章 臨時抽檢第835章 時過境遷,景泰年間與正統年間大不第五百零九章 狼子野心,昭然若揭第二百九十六章 請客、殺頭、收下當狗第四百一十六章 中亞優秀的匹配機制第669章 爲上者隱,爲尊者諱第717章 陛下是仁君聖主第九十一章 臨時抽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