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三章 國體之根本

“以往都是撲買掉,這些田不是無主之物,也不是沒有田契。”金濂無奈的嘆了口氣,他有些猶豫的說道:“陛下,這些田產不是無主之物。”

朱祁鈺眉頭緊鎖的說道:“不是無主之物,卻掛靠在寺裡,就可以堂而皇之的不交納應交的稅賦嗎?”

“若是如此,這天下再過個幾年,是誰的天下嗎?金尚書自己都說了,國將不國。”

問題很嚴重,朝堂卻沒有什麼好辦法解決這個問題,這就是現狀。

金濂頗爲無奈,不再言語。

“佛門乃是清淨之地,如此藏污納垢,豈不是擾了這清修之地嗎?此事金尚書的法子,朕知道最爲妥帖,諸公可有好的建議嗎?”朱祁鈺對於這類事的處理,還是沒有多少經驗,自然要向下問策。

王直欲言又止,最終還是站了起來說道:“陛下,此事至天下不再尚佛即可,臣以爲此事兵禍在即,若是強動,有傷國體之根基。”

朱祁鈺反問道:“國體的根基是什麼?朕最近借了一本《帝範》,唐太宗文皇帝說夫,人者國之先。”

“《易》也曰:有天地然後有萬物,有萬物然後有男女,有男女然後有夫婦,有夫婦然後有父子,有父子然後有君臣,有君臣然後有上下,有上下,然後禮義有所錯。”

“大學也曰:有人此有土。”

“所以人,纔是國家的前提。”

“國者,君之本。國者,域也。域者,居也,人民所聚居。孔子曰:得衆則得國,失衆則失國。”

“王尚書,朕問你,朕理解這兩句是對聖人之意理解有誤嗎?還是王尚書以爲國體的根基,不是民?”

朱祁鈺讀的四書五經自然不是很多,他是要做皇帝,自然是要讀一些書。

讀的也是儒家禮法的聖賢書,可是到了真正用到的時候,卻完全不是如此。

王直乃是吏部尚書,文官之首,他告訴朱祁鈺,現在妄動,就容易動搖國體的根基。

可見聖賢書裡的民和現實裡的民,似乎不是一個民,出現了些許的偏差。

胡濙是禮部尚書,他站起來說道:“陛下理解無錯。”

朱祁鈺換了個姿勢,繼續追問道:“若是隻追查到天下不再尚佛,那這些地呢,他們是怎麼掛靠的呢?又是怎麼上田變下田減少的稅賦呢?”

“朕聽聞,各道乃是定額,也就是說,這邊少了稅賦,就有人需要補上,誰來補?自然要知府、知縣們層層攤派而下。”

“有些人明明坐擁千傾良田而不納賦,有些人明明薄田三分卻極盡苛責。”

“王尚書!朕問你!到底是追查會有傷國體之根基,還是不追查有傷國體之根基!”

“石總兵。”

石亨猛地打了個激靈,坐直了身子。

陛下和出身進士的朝臣們辯經,他是一個字都懶得聽,突然點到他的名字,讓他有些恍惚的站了起來,俯首說道:“陛下,末將不懂四書五經。”

“當初你在大同府恢復洪武、永樂年間屯耕,是不是不在冊,但是按軍屯納賦,最後算是補了大同府的虧空?”朱祁鈺自然想到了石亨在大同府恢復了部分洪武年間的軍屯。

石亨認真考慮一下說道:“雖然名目上不清楚,但是臣以爲算是補了虧空。”

朱祁鈺點了點頭示意他坐下,對着王直說道:“月有盈缺,西牆少了塊磚,就得拆東牆,拆來拆去呢,就把家拆沒了。”

道理總歸是這個道理,朱祁鈺既然理解聖人的話沒什麼偏差的話,按照普世價值觀,那就該一查到底,絕不姑息養奸。

“陛下!”

于謙站起身來,長揖之後,站直了身子說道:“陛下體恤愛民,乃是大明百姓萬福之幸事!但是臣以爲,此事不宜追究過深。”

“扁鵲見蔡桓公,在蔡桓公面前站了一會兒,扁鵲說:公有肌理小病,不醫治恐怕會加重。”

“過了十天,扁鵲再次說:公之病在肌肉血液之中。又過了十天,扁鵲再一次進見蔡桓公,說:公之病在腸胃之內。”

“陛下心繫天下田畝之事,乃是病入腸胃之症,但是急症在前,還請陛下三思而後行。”

于謙的意思不是不治病,而是事有輕重緩急。

此時瓦剌人南下在即,一切應以擊退瓦剌爲首要前提,釐清天下田畝之事,只能當急症退去,再做理會。

朱祁鈺深深地嘆了口氣說道:“朕知道於尚書之意,但是於尚書,孟子說,生於憂患死於安樂也。”

“朕此時事事上心,彼時歌舞承平之時,朕擔心朕反而沒有了決斷,沒了進取之心。”

于謙將頭埋得更低,朗聲說道:“臣必時時敦敦進言,輔佐陛下。”

“但倘若到那天,連於尚書的話都不聽了呢?”朱祁鈺拋出了另外一個議題。

于謙深吸一口氣大聲的說道:“于謙乃一人,倘若是那一天臣的進言,陛下聽不進去了,把臣罷黜了,也必然有其他臣子進言!”

朱祁鈺深以爲然的點了點頭:“所言有理。”

所以,亡國之兆有三,求榮得辱就是一樁。

于謙受命於危難之際,挽狂瀾於即倒求的是榮,最後落了個腰斬棄市、家眷充邊的下場,落下的是恥。

若是于謙如同歷史上那樣下場,天下怎還會有臣子再進言上諫呢。

他認真考慮之後說道:“這樣吧,王尚書,天下諸寺田畝且歸皇莊所有,各府各縣,釐清所欠稅賦之後,田畝再行撲買歸置。”

“陛下英明。”王直擦了擦額頭的汗,這也算是能夠爭取到最好的結果了。

連欠都不想還,只想攤派,那到時候,就怪不得騰出手來的朱祁鈺,翻臉不認人了。

“報!報!報!”一個小黃門衝了進來,在門前再次摔了個跟頭後,又站了起來,將一本奏疏放到了興安手中。

朱祁鈺拿過來面色劇變,他將奏疏遞給了于謙,轉身看向了堪輿圖,在堪輿圖上,點了點紫荊關的位置,拿起了代表瓦剌人的藍旗針插在了上面。

“紫荊關破了。”于謙雖然早有預料,但是他還是黯然的將奏疏遞給了其他的廷議大員。

破關的是太上皇朱祁鎮身邊的大太監,喜寧,于謙重重的嘆了口氣,憂心忡忡。

石亨一把搶過了奏疏,看了兩眼,行了個半禮,大聲的說道:“陛下,臣去十團營點齊兵馬,收復紫荊關!”

“一羣養馬奴,膽敢如此囂張!”

大明有很多的韃靼馬隊,在北元汗廷的元裔眼中,瓦剌人都是羣肯特山下養馬的養馬奴,此時卻如此逞兇!

第719章 拋開立場不談,講個小故事第三百三十章 賊,全是賊!偷,就硬偷!第二百一十章 授勳放賞!第853章 有志報國,無財請師第792章 夾帶越厚,問題越大第867章 斷子絕孫的毒計第六百零七章 格物致知,即物窮理第921章 強龍硬壓地頭蛇第二百七十六章 集寧城的泰安門第四十一章 實踐才能出真理第909章 以糧草爲餌,貪功冒進第四百八十一章 陛下是真的不坑窮人第662章 本地幫會很沒有禮貌第一百九十九章 利益分配原則第三百九十六章 是我、有我、無我第752章 工匠貴族化?還有這種好事?!第二百六十六章 福祿三寶第三百六十七章 看他煤山崩第五百一十三章 問心第一百九十二章 朱祁鎮:壞了,我成替身了第三百五十七章 無聲的抵抗(恭賀“Cz丶”成爲本書盟主!!)第六百四十二章 八十錠紡車第738章 軍備?哪有銀子來的痛快?第三百七十五章 四萬裡水路第五百三十五章 你在此溫酒,待我去去就回第727章 膽小者遊戲和勇敢者遊戲第二十八章 到了朕的回合!第四百一十三章 我欲借劍斬佞臣,黃金橫帶爲何人第四百二十七章 關於開會的若干小技巧第852章 你皇帝就一點點錯沒有嗎?第668章 大自在,大逍遙,大快活第三百九十八章 吾與大石同在!第872章 人在家中坐,雷從天上來第912章 宣皇是誰?第二百八十一章 大石,於少保下來戰書!第二百零五章 酒池肉林亡國之君第964章 純粹數學和自然機械論第910章 作爲進士的自我修養第二百八十六章 贈穎國公,諡武襄第六百零四章 在大明,唯有死亡和稅收不可避免第五百九十三章 大忽悠在和林第806章 金戈鐵馬的馬,原來真的是鐵馬第770章 烈風捲髒爛,榮辱春秋斷第790章 大皇帝回到了忠誠的順天府第一百五十五章 大明:已經吃的很飽了,別送了(打賞加更)第五百九十二章 腰纏萬貫進此地,身無分文雁拔毛第三百一十四章 天下焉有如此酷烈之法?第三百三十七章 原來陛下如此辛苦第656章 醉翁之意不在酒第802章 信我者信,非我者非第五百六十二章 大皇帝的至仁之心第752章 工匠貴族化?還有這種好事?!第二百六十五章 放榜,授頭功牌第968章 俱往矣,還看今朝第一百三十七章 接着奏樂,接着舞第三百七十四章 不如送於陛下!第833章 每天一個朝堂小妙招第八十章 統統拖到午門外,斬首示衆第三百九十三章 陛下更喜歡大明女子第九十二章 金戈鐵馬,氣吞萬里如虎第四百七十一章 很好,很有探索精神第三百四十章 陛下不收的稅,叛軍也要收?第三百零七章 也先大悅!第六百零五章 海洋會議——論海權第二百七十一章 如此苛刻,恐天下非議第一百七十二章 計劃委員會第940章 在讓人失望這件事上,從不讓人失望第四百九十章 農莊發展三十二條綱要第三百四十六章 不可明說的人間閻羅駐蹕兩淮第六百二十五章 皇帝陛下,不覺得羞愧嗎?第三百三十七章 原來陛下如此辛苦第985章 烈陽當空,正是好時節第二十四章 朱祁鈺的奇思妙想第二百二十九章 生命的奇蹟第769章 滋生人丁,永不加賦第956章 景泰一二式定裝火銃第三百二十一章 爛泥扶不上牆的兵部尚書第二百八十二章 喪心病狂第四百四十一章 一個悲痛的消息和一份謝禮第一百一十八章 子嗣很重要(均訂加更)第二百五十一章 大皇帝陛下財務狀況良好第一百五十一章 畏民與爲民第911章 以子之矛攻子之盾第三百六十一章 鈔法比錢法,更安全第一百零二章 除惡務盡(求訂閱)第二百七十二章 此乃亂命,臣不奉詔第一百三十七章 接着奏樂,接着舞第660章 老飯都餿了還在炒第653章 只是爲了身心愉悅!第980章 批判的武器,不能代替武器的批判第650章 論跡不論心,論心無完人第968章 俱往矣,還看今朝第979章 始作俑者,其無後乎第十七章 騎白馬的朱祁鈺和于謙第四百四十一章 一個悲痛的消息和一份謝禮第710章 官選官到世襲的橋樑第四百七十六章 民風不善,教化不明第757章 康國公被捕入牢第十八章 我們的身後,便是京師
第719章 拋開立場不談,講個小故事第三百三十章 賊,全是賊!偷,就硬偷!第二百一十章 授勳放賞!第853章 有志報國,無財請師第792章 夾帶越厚,問題越大第867章 斷子絕孫的毒計第六百零七章 格物致知,即物窮理第921章 強龍硬壓地頭蛇第二百七十六章 集寧城的泰安門第四十一章 實踐才能出真理第909章 以糧草爲餌,貪功冒進第四百八十一章 陛下是真的不坑窮人第662章 本地幫會很沒有禮貌第一百九十九章 利益分配原則第三百九十六章 是我、有我、無我第752章 工匠貴族化?還有這種好事?!第二百六十六章 福祿三寶第三百六十七章 看他煤山崩第五百一十三章 問心第一百九十二章 朱祁鎮:壞了,我成替身了第三百五十七章 無聲的抵抗(恭賀“Cz丶”成爲本書盟主!!)第六百四十二章 八十錠紡車第738章 軍備?哪有銀子來的痛快?第三百七十五章 四萬裡水路第五百三十五章 你在此溫酒,待我去去就回第727章 膽小者遊戲和勇敢者遊戲第二十八章 到了朕的回合!第四百一十三章 我欲借劍斬佞臣,黃金橫帶爲何人第四百二十七章 關於開會的若干小技巧第852章 你皇帝就一點點錯沒有嗎?第668章 大自在,大逍遙,大快活第三百九十八章 吾與大石同在!第872章 人在家中坐,雷從天上來第912章 宣皇是誰?第二百八十一章 大石,於少保下來戰書!第二百零五章 酒池肉林亡國之君第964章 純粹數學和自然機械論第910章 作爲進士的自我修養第二百八十六章 贈穎國公,諡武襄第六百零四章 在大明,唯有死亡和稅收不可避免第五百九十三章 大忽悠在和林第806章 金戈鐵馬的馬,原來真的是鐵馬第770章 烈風捲髒爛,榮辱春秋斷第790章 大皇帝回到了忠誠的順天府第一百五十五章 大明:已經吃的很飽了,別送了(打賞加更)第五百九十二章 腰纏萬貫進此地,身無分文雁拔毛第三百一十四章 天下焉有如此酷烈之法?第三百三十七章 原來陛下如此辛苦第656章 醉翁之意不在酒第802章 信我者信,非我者非第五百六十二章 大皇帝的至仁之心第752章 工匠貴族化?還有這種好事?!第二百六十五章 放榜,授頭功牌第968章 俱往矣,還看今朝第一百三十七章 接着奏樂,接着舞第三百七十四章 不如送於陛下!第833章 每天一個朝堂小妙招第八十章 統統拖到午門外,斬首示衆第三百九十三章 陛下更喜歡大明女子第九十二章 金戈鐵馬,氣吞萬里如虎第四百七十一章 很好,很有探索精神第三百四十章 陛下不收的稅,叛軍也要收?第三百零七章 也先大悅!第六百零五章 海洋會議——論海權第二百七十一章 如此苛刻,恐天下非議第一百七十二章 計劃委員會第940章 在讓人失望這件事上,從不讓人失望第四百九十章 農莊發展三十二條綱要第三百四十六章 不可明說的人間閻羅駐蹕兩淮第六百二十五章 皇帝陛下,不覺得羞愧嗎?第三百三十七章 原來陛下如此辛苦第985章 烈陽當空,正是好時節第二十四章 朱祁鈺的奇思妙想第二百二十九章 生命的奇蹟第769章 滋生人丁,永不加賦第956章 景泰一二式定裝火銃第三百二十一章 爛泥扶不上牆的兵部尚書第二百八十二章 喪心病狂第四百四十一章 一個悲痛的消息和一份謝禮第一百一十八章 子嗣很重要(均訂加更)第二百五十一章 大皇帝陛下財務狀況良好第一百五十一章 畏民與爲民第911章 以子之矛攻子之盾第三百六十一章 鈔法比錢法,更安全第一百零二章 除惡務盡(求訂閱)第二百七十二章 此乃亂命,臣不奉詔第一百三十七章 接着奏樂,接着舞第660章 老飯都餿了還在炒第653章 只是爲了身心愉悅!第980章 批判的武器,不能代替武器的批判第650章 論跡不論心,論心無完人第968章 俱往矣,還看今朝第979章 始作俑者,其無後乎第十七章 騎白馬的朱祁鈺和于謙第四百四十一章 一個悲痛的消息和一份謝禮第710章 官選官到世襲的橋樑第四百七十六章 民風不善,教化不明第757章 康國公被捕入牢第十八章 我們的身後,便是京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