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九十五章 表現得好,也得配合得好

于謙想起劉昇的一番話語,就是嘆息,無奈搖頭。

劉昇不適合在京師打混,他應該回嘉興府,有他老爹看照着,也不會出事,再這麼下去,怕是要遭殃。

劉昇不是李賓言,李賓言是對勢要豪右之家有點幻想,但是一旦經歷,便知道總結,而不是渾渾噩噩。

于謙無奈的說道:“只盼着他翰林院裡算學老是考不好,陛下革了他的功名,也比丟了性命要強。”

劉昇會死嗎?

在於謙看來,這麼繼續招搖下去,定會死,居京師大不易,每一步都得如履薄冰,小心謹慎。

雖然浙江每次恩科,都有三十名左右的進士,但是鄉黨二字,看似緊密,不過是爲了利來利往,這般愚蠢,誰人敢幫他?

朱祁鈺笑着說道:“事非幹已休多管,話不投機莫強言,不理會他便是了。”

淝水之戰,朱祁鈺手持苻堅,大獲全勝,畢竟八十萬打八萬,總歸是優勢在我。

第二把再次開始,朱祁鈺依舊手持苻堅。

于謙笑着說道:“陛下,四勇團營此次作戰,兩次渡黃河,發生了點趣事。”

“楊俊帶着人度過黃河沿着黃河南岸,一路疾馳,隨後再渡黃河,本來半渡而擊,乃是最佳戰機,爲此楊俊做了周全的準備,但是瓦剌人似乎壓根不知道四勇團營要打朔方府。”

“渡江之時,瓦剌人已經知道了大明軍隊奇襲朔方府。”

“半渡而擊不成,亦有不鼓不成列之時,未曾擺好陣勢的戰機,這也是一擊擊潰敵軍的好時機。”

“那時候若是瓦剌人還有一戰之心,未嘗不可將我軍盡數消滅於黃河沿岸。”

“但是阿剌知院他們強劫一番,跑的飛快,溜之大吉。”

“這不就是宋襄公當年做的蠢事嗎?”

朱祁鈺笑着搖頭,在兵推棋盤上,半渡而擊、未列陣而擊,都是戰機的一部分,但是瓦剌人全無戰心帶着人跑路了。

宋襄公與楚人戰於泓水之畔,楚人半渡,大司馬子魚上諫,請求攻打楚人,宋襄公不同意。

楚人未列陣,大司馬子魚再請進攻,宋襄公還不同意。

直到楚人完全準備好,宋襄公就被打的丟盔棄甲,宋襄公腚上還受了傷。

宋襄公還嘴硬,說:君子不再傷害已經受傷的人,不俘虜頭髮斑白的老人,這是古代用兵的道理,不憑藉險隘的地形阻擊敵人,我不攻擊沒有排成陣勢的敵人。

楚人盛讚:宋襄公好君子!

這次四勇團營奇襲朔方,本身風險很高,但是急行軍奇襲,收益也很大。

否者渠家設置的縱火、炮藥、戡亂三司,就把整個河套給毀了。

于謙俯首說道:“陛下,瓦剌人的士氣不是在東勝衛下崩解的,勝敗乃是兵家常事,而是在集寧縱兵索財,軍紀最終失控,變成了大屠。”

“陛下,軍隊無論如何不能求財。”

這是于謙對這次集寧大屠的一個理解,集寧本身並不富饒,瓦剌人也只是把這裡當成夏盤營放牧,壓根沒有統治此地的覺悟。

縱兵索財,軍紀失控,最終變成了一片人間地獄。

集寧如此,河套亦是如此,若是大軍索財,那後果不堪設想。

軍隊一律不得經商這件事,原來是放之四海而皆準的道理。

朱祁鈺反而問道:“這個問題,於少保跟武清侯討論過嗎?他當初在大同府,可是縱兵橫行無忌,還被於少保連章彈劾過。”

于謙忽然想到了石亨那個性子,頗爲古怪的說道:“武清侯不喜殺人。”

朱祁鈺愣了愣,笑着說道:“我大明武清侯居然不喜殺人,這說出去,瓦剌人是決計不會信的。”

但是石亨的確不是很喜歡殺人,他喜歡殺敵。

大軍殺點手無寸鐵的老百姓不算是本事,更不是什麼英勇豪傑。

于謙深吸了口氣說道:“大軍決計不可求財,但是大軍要保障大明鈔關收稅的權力,這一點上,臣和武清侯的想法是一致的。”

斷人財路如同殺人父母,大明軍隊要天下人繳稅納賦,那沒點實力,誰會聽大明皇帝的話呢?

朱祁鈺認真的問道:“朕有些擔心,四武團營和四勇團營回京之後,四威團營能不能守得住河套地區。”

京營出塞必然要回京,但依舊會留下四威團營留守河套地區,三年之後纔會回京,教諭組織百姓、剿匪平寇、營建溝渠水利、防止河套復叛,總之四威團營的任務是守住此次作戰的勝利果實,不要被人竊取了。

雖然十二團營都是京營,但是文無第一,武無第二,石亨帶領的四武團營實力最強,楊俊帶領的四勇團營最勇,但是四威團營實力就有些遜色了,而且還調了一部分人前往密州市舶司。

所以這次任務的殿後,多數都是四威團營在進行。

朱祁鈺對四威團營的實力,還是有些擔心的。

于謙停下了下棋的手,他又輸了,實在是苻堅這八十萬軍,實力太強了,直接將他的謝玄軍給碾的稀碎。

于謙十分認真的說道:“陛下,臣以爲,四威團營足以勝任,定不負君恩。”

“若是瓦剌人膽敢來犯,定讓他有去無回!”

十二團營實力上必然有參差,但是那也是京營方面的比較,放到河套地區,只要劉安和孫鏜二人不犯蠢,各御史、州府縣鄉的國家之制還在,那瓦剌人無論如何也啃不下河套來。

進攻是在別人主場作戰,防禦是自己的主場作戰。

河套能算是大明的主場了嗎?本來不算的。

但是誰讓瓦剌人配合的好呢?

瓦剌、渠家三兄弟,在河套地區又是炸燬河堤水渠,又是縱火四處焚燬,更是讓人以戡亂之名,四處大屠。

人心向背定成敗,河套地區的百姓們,對瓦剌人已經完全是不分胡漢,全是恨不得食其肉寢其皮了。

打仗和房中之事,其實別無兩樣,表現得好,也需要配合的好,才能水到渠成。

朱祁鈺點頭說道:“那就讓武清侯和楊俊帶兵回京吧。”

“京營回京,也省的一些人產生不切實際的想法,發生誤判。”

于謙猶豫了片刻說道:“陛下,河套地區新闢,理應嚴刑峻法,對不法之人以嚴刑,等宵小之徒畏法,再以舒鬆,蒸然有治平之象。”

“若是寬縱,必失在於縱,招惹禍殃,必是萬民嗟怨。”

于謙這話說的也是仁恕之道,這不是于謙在勸陛下暴虐,大明從元朝得到的最大的教訓就是元以寬縱失天下。

四威團營在河套地區的重要任務,就是防止河套復叛,大軍征伐定勝,若是河套地區復叛,大軍再次進剿,可不就是現在掌令官安撫,興修水利軍民魚水相歡之景了,而是雷霆天怒。

這和當初朱祁鈺下往福建的那道大赦聖旨是一個道理。

「不分首從鹹赦除之,悉令復業,敢有仍前負固不靖,大軍剿殺,朕不敢私。」

大赦之後,依舊冥頑不明,朱祁鈺只能讓大軍做那誰都不想看到的事兒。

朱祁鈺點頭說道:“精忠旌唱曰:甲馬叢中立命,刀槍隊裡爲家,殺戮如同戲耍,搶奪便是生涯。”

“自古賊過如梳,兵過如篦,唯有這岳家軍軍紀嚴明,未曾擾民。”

“若是寬縱,河套復叛,豈止是生靈塗炭?固非朕之所願,朕體上天好生之心,一視同仁。”

仁恕之道,從來不是一味的仁善,這一點上于謙勸仁恕也數次提現到了。

老子曰:天地不仁,以萬物爲芻狗。

這句話不是說老天不仁慈,把所有人都當做是草扎的貢品。

這句話的意思是天公地道,天地看待萬物都是一視同仁,不對誰特別好,也不對誰特別壞,一切隨其自然發展。

一視同仁,亦是仁恕之道。

只是這仁恕之道,在一些有心人的解讀下,慢慢就變成了寬仁、寬縱之道,爲己謀私的便利之道。

陳循講的仁恕之道,就是車軲轆子話車軲轆的說,唸經一般的勸的是寬縱,而非仁恕。

于謙含笑不語,陛下以承繼太祖太宗皇帝遺志,對太祖太宗的仁恕之道,理解頗深,無須他多置喙評斷。

春秋鼎盛的大明皇帝,正在帶領大明變得再次偉大。

于謙依舊盡職盡責的勸仁恕之道,他頗爲放鬆的說道:“陛下,這其實都是料敵從寬,以臣在河套所見所聞,只要大明是要治河套,而非殺雞取卵,那河套地區的百姓復叛,也很難很難。”

“他們真的太苦了。”

于謙說到這裡,臉色就是一陣悲愴,那些百姓衣衫襤褸,一無所有,眼巴巴的看着大明軍的時候,那種心如死灰,邊人憐之。

于謙臉色稍平復,說道:“他們稍聞王化,便喜不自禁。”

王化到底是個什麼東西?這東西又不可量化。

但是相比較瓦剌人和渠家在河套作的孽,大明只要不是官過如剃,殺雞取卵,河套地區的百姓,肯定就忍了。

興安是君臣奏對的唯一旁聽者,他一直在理解皇帝和少保之間的對話,雖然這對他來說有點困難,但是他可以私底下翻翻書,補補課。

唐玄宗晚年變得昏聵的時候,全都依靠高力士處理政務,他作爲司禮監提督太監,必須要賢。

他聽了半天,就明白了一個道理,那就是該出手的時候,絕對不要有任何手下留情。

他不確信自己的領悟有沒有用到的時候,但是他需要保證要用到的時候,不是什麼都不懂。

興安蠢蠢欲動的說道:“換手。”

這次該於謙手持苻堅八十萬大軍了,大皇帝持有謝玄八萬大軍了。

苻堅弄了個投鞭斷流的典故來,興安已經有了萬全的準備,這于謙決計贏不了。

于謙卻搖頭說道:“陛下,臣兵部還有一些公務未曾交代,臣告退。”

于謙已經猜到了興安要做什麼了!

興安肯定打算水淹七軍,淝水之戰畢竟發生在了長江,搞個洪災,那對興安來說,算是難事嗎?

再離譜的事兒,興安都做了,于謙能上他這個當?已經論政結束了。

他乾脆回兵部去了,不給你水淹七軍的機會,揚長而去。

朱祁鈺有些感慨看着于謙的背影,頗爲平靜的說道:“興安啊,下次收斂點。”

“天火地陷實在是過分,可以搞點軍中大疫之類的事兒,顯得不着痕跡。”

興安恍然大悟,俯首說道:“臣領旨。”

阿剌知院、伯都、渠家餘孽已經回到了和林,他們是狼狽逃回了和林。

而此時的和林龍庭之內,所有瓦剌的部族酋長,都聚集在龍庭之內。

也先叫來了各部首領,升帳議事。

他手裡拿着一個放牧的長鞭,約有半丈,尾須帶哨,用力的甩了一下,就是爆鳴之聲。

他看着跪在地上的阿剌知院,憤怒至極的說道:“長生天教導我們,要像愛護牧場一樣愛護百姓,你們在河套做了什麼?!”

也先已經出離的憤怒了,他從應昌府的曼陀羅山回到了和林,然後就聽聞了河套的慘劇,整個人都木了許久。

他不是個蠢人,他只是有些心急。

他已經知道,瓦剌人失去了長生天應許給他們的放牧之地。

那片地方,從此以後就歸屬於大明瞭。

除非大明留在河套地區的王師,比這羣炸燬河堤溝渠、縱火燒搶的傢伙更過分,否則河套地區悉歸大明,已成定局。

但什麼是王師?

若是這等天怒人怨的事兒都做得出來,那是王師嗎?

“啪!”也先用力一甩,打在了阿剌知院的背上,指着阿剌知院和伯都憤怒不已的說道:“愚蠢!愚不可及!”

“咳咳!”也先一股氣不順,立刻用力咳嗽了起來。

阿剌知院吃痛,背上沁出了血,但還是大聲的說道:“大石,當時要走,是渠家三兄弟非要設什麼炮藥司、縱火司、戡亂司,這不是我犯下的罪孽。”

“應該受到懲罰的是渠家。”

韓政跪在後面,眼睛瞪大,原來阿剌知院留着渠家,是要用到這種地方!

高啊。

也先大怒,他又問了幾個人,都是一樣的回答,也先大怒:“這是投效瓦剌?分明是大明的忠誠走狗!把所有的渠家人,全都推出去斬了!一個不留!”

賽因不花卻俯首說道:“大石啊,不如我們將他們賣給大明?大明皇帝自然會懲戒他們。”

“即便是一人四十枚銀幣,這也上萬枚銀幣了,不是四千匹戰馬了嗎?”

“這麼簡單砍了,豈不是很虧?”

也先無奈的說道:“可是大明皇帝根本不跟我們搭話,如何能賣?”

賽因不花卻是頗爲自信的說道:“我來賣就是。”

第三十一章 兵權旁落之始第770章 烈風捲髒爛,榮辱春秋斷第二百三十二章 膽大包天第六章 權臣行徑第861章 給朱見深另請封號第二百二十四章 都察院年終彈劾第二百二十三章 大明掘墓人第923章 大明水師在剿匪第五百九十四章 陛下乃至仁之君第五十七章 八百里分麾下炙第五百二十五章 王復點檢軍馬,大石天山狩獵第953章 錫蘭女王第二百七十五章 不僅要軍事勝利,還要政治勝利!第九十六章 興安的日常第二百六十二章 勝利必將屬於我們!第863章 沂王,琅琊王第五百三十一章 按勞、按需、按資所得第三百七十九章 扶持社稷擎天柱,平定乾坤架海樑第789章 南洋‘務工’的最佳人選第782章 多就是美,大就是好!第709章 松江府匠城有路燈第825章 敲打敲打,自然要連敲帶打第三十八章 臣等正欲死戰,陛下何故先降第六十一章 開炮!第714章 大皇帝駐蹕九江府第731章 如何治好朕的精神內耗第三百七十一章 改土歸流的本質第四百章 金濂路倒第三百零二章 禮法豈是不便之物?第二百九十五章 表現得好,也得配合得好第一百八十二章 稽王伏誅 天公地道!第六百零五章 海洋會議——論海權第二百四十二章 臣請陛下殺人第684章 除了幫助以外的一切支持第四百零六章 第一次海戰第873章 瓦剌人沒有武德第725章 當街殺之第894章 必殺謙,始可和第904章第一百六十六章 大明皇家參謀部第993章 坐着火車去宣府第一百四十二章 最大的支持第904章第十四章 幫他們體面!第658章 人生就是生下來,活下去第七十章 位極人臣,封無可封第782章 多就是美,大就是好!第714章 大皇帝駐蹕九江府第757章 康國公被捕入牢第836章 跳出三界處,不在五行中第二百三十三章 外戚狷狂第五百零二章 出去躲一躲!第734章 國之柱石?國賊也第679章 這蠢話,把朕都給逗笑了!第774章 《詭辯二十四法》第三百九十八章 吾與大石同在!第748章 誰爲萬民操勞,誰就是萬民之主第二百五十章 內廷外廷 必有一戰第791章 石景廠價值三十四萬銀幣的牌額第五百四十章 說什麼狡兔三穴,哪能擋得住繡春刀寒芒乍現第六十四章 援軍將至第一百九十四章 鑄幣不精美 等於不鑄幣第660章 老飯都餿了還在炒第963章 自由城和自由角,大明應許之地第854章 大丈夫,居於天地之間第846章 一句話,抵得過千軍萬馬第三百九十五章 不服王化,自然沉海第二百三十八章 大明的主人只有一個第748章 誰爲萬民操勞,誰就是萬民之主第四百一十一章 還有這種好事?第六章 權臣行徑第二百七十六章 集寧城的泰安門第976章 一篇柴米夫妻言,道盡人間煙火氣第三百五十六章 不能再猶豫了,一定要出重拳!第二百四十四章 禮教吃人第756章 懷死名之義,以沽名釣譽第三百五十六章 不能再猶豫了,一定要出重拳!第五百二十九章 羅馬皇帝失去了忠誠於羅馬的子民第四百零五章 禁暗殺、美人計、金錢收買第781章 真武大帝懲妖孽,詭浪海牆斷巨舶!第三百二十四章 誰在配合謀反?第四百三十八章 生存和發展是一種奢侈第一百八十章 知我罪我,其惟春秋第四百四十八章 站着喝酒穿長衫的孔乙己第973章 一個徘徊在泰西的惡魔第四百四十三章 墨子,是比孔子更高明的聖人第779章 唯唯諾諾唯命是從;鐵骨錚錚寧折不第三十九章 來都來了第四百三十二章 加薪是爲了理直氣壯的抓貪第八十四章 朱叫門迤北娶親第五百五十四章 你乾乾淨淨,我清清靜靜第996章 崇王 沂王,就藩海外第882章 抄家一二事兒第六百一十四章 全靠同行襯托第二百三十五章 有些事不上稱,沒有四兩重第一百三十八章 這裡是瓦剌大營!(月票加更)第六百三十九章 王者本多疑第四百三十七章 一個名叫《管子集校》的幽靈第四百九十七章 飛梭第八章 有內鬼!
第三十一章 兵權旁落之始第770章 烈風捲髒爛,榮辱春秋斷第二百三十二章 膽大包天第六章 權臣行徑第861章 給朱見深另請封號第二百二十四章 都察院年終彈劾第二百二十三章 大明掘墓人第923章 大明水師在剿匪第五百九十四章 陛下乃至仁之君第五十七章 八百里分麾下炙第五百二十五章 王復點檢軍馬,大石天山狩獵第953章 錫蘭女王第二百七十五章 不僅要軍事勝利,還要政治勝利!第九十六章 興安的日常第二百六十二章 勝利必將屬於我們!第863章 沂王,琅琊王第五百三十一章 按勞、按需、按資所得第三百七十九章 扶持社稷擎天柱,平定乾坤架海樑第789章 南洋‘務工’的最佳人選第782章 多就是美,大就是好!第709章 松江府匠城有路燈第825章 敲打敲打,自然要連敲帶打第三十八章 臣等正欲死戰,陛下何故先降第六十一章 開炮!第714章 大皇帝駐蹕九江府第731章 如何治好朕的精神內耗第三百七十一章 改土歸流的本質第四百章 金濂路倒第三百零二章 禮法豈是不便之物?第二百九十五章 表現得好,也得配合得好第一百八十二章 稽王伏誅 天公地道!第六百零五章 海洋會議——論海權第二百四十二章 臣請陛下殺人第684章 除了幫助以外的一切支持第四百零六章 第一次海戰第873章 瓦剌人沒有武德第725章 當街殺之第894章 必殺謙,始可和第904章第一百六十六章 大明皇家參謀部第993章 坐着火車去宣府第一百四十二章 最大的支持第904章第十四章 幫他們體面!第658章 人生就是生下來,活下去第七十章 位極人臣,封無可封第782章 多就是美,大就是好!第714章 大皇帝駐蹕九江府第757章 康國公被捕入牢第836章 跳出三界處,不在五行中第二百三十三章 外戚狷狂第五百零二章 出去躲一躲!第734章 國之柱石?國賊也第679章 這蠢話,把朕都給逗笑了!第774章 《詭辯二十四法》第三百九十八章 吾與大石同在!第748章 誰爲萬民操勞,誰就是萬民之主第二百五十章 內廷外廷 必有一戰第791章 石景廠價值三十四萬銀幣的牌額第五百四十章 說什麼狡兔三穴,哪能擋得住繡春刀寒芒乍現第六十四章 援軍將至第一百九十四章 鑄幣不精美 等於不鑄幣第660章 老飯都餿了還在炒第963章 自由城和自由角,大明應許之地第854章 大丈夫,居於天地之間第846章 一句話,抵得過千軍萬馬第三百九十五章 不服王化,自然沉海第二百三十八章 大明的主人只有一個第748章 誰爲萬民操勞,誰就是萬民之主第四百一十一章 還有這種好事?第六章 權臣行徑第二百七十六章 集寧城的泰安門第976章 一篇柴米夫妻言,道盡人間煙火氣第三百五十六章 不能再猶豫了,一定要出重拳!第二百四十四章 禮教吃人第756章 懷死名之義,以沽名釣譽第三百五十六章 不能再猶豫了,一定要出重拳!第五百二十九章 羅馬皇帝失去了忠誠於羅馬的子民第四百零五章 禁暗殺、美人計、金錢收買第781章 真武大帝懲妖孽,詭浪海牆斷巨舶!第三百二十四章 誰在配合謀反?第四百三十八章 生存和發展是一種奢侈第一百八十章 知我罪我,其惟春秋第四百四十八章 站着喝酒穿長衫的孔乙己第973章 一個徘徊在泰西的惡魔第四百四十三章 墨子,是比孔子更高明的聖人第779章 唯唯諾諾唯命是從;鐵骨錚錚寧折不第三十九章 來都來了第四百三十二章 加薪是爲了理直氣壯的抓貪第八十四章 朱叫門迤北娶親第五百五十四章 你乾乾淨淨,我清清靜靜第996章 崇王 沂王,就藩海外第882章 抄家一二事兒第六百一十四章 全靠同行襯托第二百三十五章 有些事不上稱,沒有四兩重第一百三十八章 這裡是瓦剌大營!(月票加更)第六百三十九章 王者本多疑第四百三十七章 一個名叫《管子集校》的幽靈第四百九十七章 飛梭第八章 有內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