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百七十四章 瑕瑜互見,長短並存

各地工匠的勞動報酬不太一樣,但是大抵是相同的。

就像是北方的糧價爲四錢銀,八百飛錢、二百八十文大錢一石,而南衙的米價會稍微賤一點,但是很有限,大約三錢銀一石。

朱祁鈺對於工匠的勞動報酬,年收入大約在二十銀幣左右,北方略高於南方,均低於京營軍士待遇。

京營軍士、兵仗局的銀匠的勞動報酬都是最豐厚的。

“我們的船是不是該稍微造的小一些,瘦一些呢?”朱祁鈺提到了一個問題。

大明的主要南洋戰艦都是兩千五百料以上的大寶船。

四百料戰座船乃是二桅,船頭至艄尾共8.95丈,船身中部闊1.65丈,中部船面建有艙棚,舷側有牆雉,可向外射出箭鏃和鉛彈,兩側牆雉掛有碗口銃,以帆布遮雨,塗油防鏽,船艄艙面有望亭,瞭望海面。

這種戰船的長寬比爲5.42:1。

而封舟,也就是專門用於冊封、承載聖旨的船舶,長44丈4尺,闊18丈,長寬比爲2.46∶1,如果畫在圖紙上,就會發現封舟就像是個盒子。

即便是稍微小一號的寶船,長寬比也接近2.8:1。

朱祁鈺接着說道:“誠然,寶船高大如樓、矢石火炮皆俯瞰而發、敵舟小者相遇,即犁沉之、而敵又難於仰攻、能行於順風順潮迴翔等等優點。”

什麼叫做犁沉之?

大明的寶船在海上,就如同車輾螳螂,鬥船力而不鬥人力,迎面走過去,小船就沉了。

那些藩屬國的小舢板們,看到山一樣的龐然大物迎面而來,就一個字,怕。

“但是缺點也一樣的明顯,惟利大洋不然多膠於淺窄、非人力可驅全仗風勢、無風不可使難以操持。”

缺點也十分的明顯,只能在大洋上行駛,不能入窄小的海峽處,人力不能驅動只能靠風,而且最主要的是轉向困難。

大明寶船的舵杆高達三丈,十一米長,這麼長的舵杆,依舊無法完成轉向,還需要設置兩舷和艉部旋轉長櫓,輔助轉向。

“胖船”的好處很多,壞處也很多。

朱祁鈺認真的思考了許久說道:“瘦身,最多也就是4.52:1的地步,再小就太胖了。”

工部尚書石璞認真的思考了許久說道:“陛下兩千料的船長約二十丈,中闊四丈四尺,長寬比爲4.43:1,這也是前兩次,下西洋和南洋船隊的主要船型。”

“有圖嗎?”朱祁鈺問道。

石璞點頭抽出一張紙說道:“有。”

朱祁鈺拿過了那張圖紙看了許久,又看了石璞一眼,石璞雖然平日裡蔫不拉幾,不聲不響,從來不表態,但這張紙十分的白淨,證明是新畫好的,可見是早有準備。

兩千料船的排水量大約在一千噸左右,轉向靈活,有六桅九帆八旋櫓,亦有牆雉、火炮的安置位。

有隔艙板與船殼板用扁鐵和鉤釘相連,如果一個艙室漏水,立刻放下隔艙板,可以有效防止寶船在海上沉沒。

“這不挺好的嗎?既滿足了遠洋需要,又滿足了作戰需要,爲何後來廢置了呢?”朱祁鈺將草稿紙遞了回去。

大明的船本身很瘦,怎麼長胖的?

石璞將那頁夾好說道:“這不是到了後來,就沒有海戰需要,主要行商用途嗎?”

“原來如此。”朱祁鈺明白石璞的意思了。

後來大明艦隊已經天下無敵,自然是可勁兒的往大了造,從一千五到兩千五,再到五千料,爲了船的穩定,可不就是越造越寬嗎?

反正也沒人敢打大明艦隊的主意…

就倆字,豪橫。

第二個原因,就是爲了裝更多的貨物,大明的五千料封舟、兩千五百料和三千料的闊船,就是麻袋裝錢的那個麻袋,當然是裝香料運回國。

現在航路的情況幾乎回到了當初永樂初年的情況,所以,這種面面俱到小能手的兩千料船舶,自然又進入了工部尚書的視線之中。

朱祁鈺滿意的點頭說道:“就這個了。”

不用進行再設計,便可以完成瘦身行動。

大明什麼都有,爲了適應不同的海況,有不同的船舶設計,皇帝需要用到什麼,選一個就是。

關於工匠、船員、出海行軍的勞動報酬、船隻規模、如何保障淡水食物等等問題,船舶攜帶武器,大明的鹽鐵會議持續了整整七日。

這僅僅是大方向上的確認,各部還要進行曠日持久的部議,隨後部議的結果,返回到廷議,最終在廷議中,確認具體的結果,由文淵閣票擬,朱祁鈺最終批紅開始推行。

爲了響應事前有動員、戰後有總結的指導思想。

每次的航行,都會從下到上,做出總結,改進船舶的構造、比例和武器配置。

大明擁有世界上最精密的官僚結構,這些官僚的存在有利於大明的穩定統治,從西周時候就開始出現的科層制的官僚機構,爲朝廷的長期穩定統治,提供了有力的保障。

但是官僚機構,總是會出現問題,比如自從洪熙年間就開始的重文輕武、從正統年間就開始的黨爭、自始至終的反投獻的風力等等。

原因並不複雜,科層制的官僚機構和他們的家族緊密的結合在了一起。

王直作爲大明的六部尚書,吏部的天官,在放棄自己宗族的時候,立刻變成了過街老鼠,成爲僅次於被胡濙譏諷的對象了。

此時的京師城內,有三件大事。

第一件大事就是朝鮮的王叔李瑈帶着他的侄子王世子來到了京師,請求覲見,禮部鴻臚寺正在和李瑈溝通着覲見的細節。

第二件大事就是春闈,會試的進士出身,是天下讀書人所共欲。

景泰五年的春闈也不會如期舉行,而是要推遲一個月,因爲所有進京趕考的舉人們,剛進入貢院,就面對了成堆的算學試卷。

吳敬作爲翰林院掌院事國子監祭酒,在貢院開門的時候,就帶着教習直撲貢院。

景泰五年的算學已經開始計入成績了,所以吳敬要對他們展開長達一個月的算學突擊訓練,舉人們剛剛領了《管子集校》還沒開始看,就看到了小山一樣的算學試卷。

朱祁鈺親自下了批示,畫了考點,要求景泰五年的算學卷,無論南北中榜,都要以簡單爲主。

大約就是小學六年級的水平。

小學六年級的算學,非常的簡單,最多出現幾道應用題,只涉及到了簡單的四則運算,部分分數內容以及現實問題。

大明的舉人已經是優中選優,能把晦澀難懂的四書五經讀通透的傢伙,對這些數字小可愛們,卻是兩眼一抹黑。

國子監的稟生、舉人,翰林院的翰林們對哀嚎連天的舉人則是幸災樂禍。

他們受這個罪,已經受了整整三年!

第三件大事,則是雞籠島的地理大發現,引起了及大範圍內的熱議,坊間的流傳很多,五花八門,已經快要被渲染成遍地膏腴。

對於這種熱議,朱祁鈺樂見其成。

對於土地,尤其是耕地的渴望,紮根在了每一名百姓的心中。

胡濙已經是太子少師了,雖然兼領吏部部事,但是多數交給了禮部左右侍郎在做,所以他的閒工夫就變得多了起來。

他找到了尼古勞茲喝茶,尼古勞茲的漢話已經非常流利了,雖然不會用典故,但是已經能夠表達自己的意思了。

“漢話真的好神奇,只需要認識七百個字,就可以完整表述意思了。”尼古勞茲感慨了下中西方語言的差異。

表音文字,是有很多不方便的。

阿爾泰語系的突厥文、回鶻式蒙文字,都是表音文字,都是由各種元音輔音字母構成,這些元音輔音排列組合,就變成了文字。

然後這些文字,每出現一個新的事物,就需要多一個詞組,多一次的排列組合。

也先不會寫回鶻式蒙文,所以他看不懂成吉思汗法典,對於蒙文,也先甚至不如王復都懂得多。

西夏和金國在兩宋交替的時候,都出現了自己的仿漢文大字,然後他們很快就棄之不用了。

在胡元統治中原的一百年時間裡,蒙古人逐漸使用漢文,而非他們的回鶻式蒙文,除了詞太多無法理解以外,還是不夠方便,出現一個沒見過的事物,就得排列組合一番。

胡濙笑着說道:“那倒不是,論衡曰:人有所猶,固有所劣;人有所工,固有所拙;瑕瑜互見,長短並存。”

尼古勞茲終於愣住了,呆滯的問道:“這是什麼意思?”

胡濙就是在顯擺,顯擺自己的歷史長遠,而且根基深厚。

漢文博大精深,認七百個字只是蒙學罷了。

胡濙滿是笑意的解釋道:“就是說,人都有優點也有缺點,人都有自己擅長和不擅長的領域,瑕疵和優點互相借鑑,長短就可以並存了。”

“我明白了。”尼古勞茲點頭說道。

埃萊娜坐在旁邊,一直寫寫畫畫,她在記錄他們談論的內容。

胡濙疑惑的說道:“有件事我一直有些疑惑,你知道亞歷山大·馬其頓王嗎?”

尼古勞茲點頭說道:“當然,我可是看《亞歷山大遠征記》長大的,有什麼疑問嗎?”

胡濙不動神色的說道:“那這個亞歷山大·馬其頓王是不是有一個萬王之王的稱號?”

“是的。”尼古勞茲疑惑不解。

胡濙點了點頭終於搞清楚一件事,笑着說道:“那就好。”

尼古勞茲更加不明所以,他眉頭緊蹙的問道:“我敬重您,不僅僅是因爲您是大明長老院的一員,也是因爲您的知識如同海洋一樣寬廣,更是因爲您的坦率。”

“但是我實在不明白,您爲什麼會問到亞歷山大。”

胡濙笑着說道:“亞歷山大·馬其頓王的後代建立了波斯帝國,波斯王子俾路斯請求大唐出兵援助,龍朔元年的求助這次求助是第五次了。”

“龍朔初,俾路斯又訴爲大食所侵,是時天子方遣使者到西域分置州縣,以疾陵城爲波斯都督府,即拜卑路斯爲都督。”

胡濙說的是大唐朝波斯都督府的建立,是俾路斯的請求。

隨後俾路斯到大唐朝貢,唐高宗李治冊封了俾路斯爲波斯王。

俾路斯付出了什麼樣的代價?

俾路斯把他們家世代相傳的稱號萬王之王,給了唐高宗李治。

胡濙研究史料的時候發現,新舊唐書中,李治動不動就說自己是萬國之主。

比如總章元年(668年)夏四月丙辰日,彗星出現在天邊,羣臣紛紛上奏說:「星孛於東北,此高麗將滅之徵。」

李治曰:「高麗百姓,即朕之百姓也。既爲萬國之主,豈可推卸罪過於小蕃!」

然後李治就派李勣率領大軍,去了趟高句麗,破了高句麗的京師,把高句麗的王高藏和諸多大臣給抓到了京師,隨後設立了安東都護府。

李治的父親李世民喜歡自稱天可汗,這是個西域汗國的尊稱。

可李治這個萬國之主的封號,就很古怪了。

要知道稱號這東西可不是隨便說說,否則天天嘲諷別人蠻夷,自己搞個莫名其妙的稱號出來,豈不是貽笑大方?

稱號很嚴肅。

要不然法提赫趕忙費勁兒打君士坦丁堡,也先幹啥費勁兒去拔都薩萊?

不都是爲了個稱號嗎?

李治的這個自稱曾經讓胡濙疑惑了好久,直到對比中西方史料,尤其是大秦國文牘之後,胡濙終於搞清楚了萬王之王,和萬國之主是一樣的。

是來自於那個亞歷山大·馬其頓王。

而且翻譯工作持續進行之後,才發現大宛國的貴山城、西遼的苦盞城是一座城,他們都在碎葉城相距不到五十里的範圍。

苦盞(alexandria eschate)的意思翻譯出來,就是最遙遠的希臘人,或者最遙遠的亞歷山大。

在唐高宗時期,都是歸西域都督府管轄,管理西域諸國的冊封之事,包括繼承了萬王之王的波斯國。

尼古勞茲呆滯的看着胡濙,他說的好有道理。

“大明承襲了唐制,所以一定程度上,你口中的小亞細亞半島、巴爾幹半島,在法統上,歸大明所有。”胡濙再次張口說道。

胡濙爲什麼要研究這個?

第五百三十二章 擁有於少保的君士坦丁堡,堅不可摧第六十六章 南下!南下!南下!第三百八十六章 陛下不愧是陛下!第一百九十一章 朕許他們造反,但必須納稅!(感謝冷面冷心宋家郎!)第二百九十五章 表現得好,也得配合得好第一百四十七章 京師講武堂,開堂了!第二百八十章 爲大明盡忠寫在朱祁鎮死後第900章 人頭來見,再言和戰第二百一十七章根本還不起第四百四十六章 舌戰羣儒,醉翁之意不在酒第六百三十章 冬序之下,反攻倒算第761章 大明皇帝真的放下了仇恨嗎?第四百二十五章 令有緩急,物有輕重第七十二章 我笑那于謙無謀,石亨無智第三百章 夫尊於朝,妻榮於室第三百五十九章 應該改悔的是你們!第一百四十七章 京師講武堂,開堂了!第五百六十六章 裝在套子裡的人第四百一十五章 父慈子孝,兵戎相見第五百四十八章 陛下的大道之行第一百一十八章 子嗣很重要(均訂加更)第三百三十八章 推賢讓能,庶官乃和第863章 沂王,琅琊王第五百七十八章 他!不!配!第一百零九章 一點微小的工作(均訂加更)第995章 我李賓言能有今天,全靠聖眷第二百三十四章 專業寫在朱祁鎮死後第915章 問出奇怪問題的皇帝陛下第二百九十三章 戲子無情耍翰林,入戲貪嗔恨尋覓第777章 鐵匠皇帝第三百三十五章 陛下你改悔吧!第866章 忘記爲何出發,便是忘本第828章 陛下是個好人啊第754章 醉生夢死渾渾噩,花天酒地昏昏沉第四百一十五章 父慈子孝,兵戎相見第三百一十九章 像模像樣的造反第七十五章 于謙,你比王莽還要王莽!第五十二章 英烈冊與英烈祠第六百一十六章 《寰宇通志》第673章 容易折磨才子氣,最難消受美人恩第一百二十九章 直鉤釣魚第六百一十一章 文武百官親眷不得營商第二百六十五章 放榜,授頭功牌第四百七十章 大明實在是太豪奢了!第894章 必殺謙,始可和第四百五十九章 三界靖魔大帝第二百二十五章 判官筆和硃筆的重量第四百三十三章 葛朗臺看了想擁抱,嚴監生聽聞要落淚第三百四十四章 來自北衙的僭主攻破徐州第二百四十八章 戶部的燈盞,只有一根燈芯第二百三十一章 他們總是緊密聯合在一起第十九章 是于謙要保你!第896章 沒有贏家,都是輸家第二百七十二章 此乃亂命,臣不奉詔第650章 論跡不論心,論心無完人第六章 權臣行徑第三百四十章 趙輝伏誅 還有同謀第三百七十二章 散裝南直隸第819章 倭國亂不亂,我袁彬說了算!第一百九十三章 今日無事第757章 康國公被捕入牢第672章 文人曲筆,是非黑白顛倒說第858章 被皇帝給擺了一道第876章 貢院大火,九十貢生俱成灰第二百一十八章 朕寧願欠賬第710章 官選官到世襲的橋樑第五百三十六章 在讓人失望的這件事上,從不讓人失望第三百六十九章 甚至包括肉食者第二十一章 內三關根本守不住第四百零四章 天的盡頭是什麼?第962章 自由之城—弗里敦第723章 大明水師需磨礪,可從交趾起第九章 皇權更替,腥風血雨第六百零四章 在大明,唯有死亡和稅收不可避免第四百一十八章 以其人之道、還治其人之身第四百九十八章 重病初愈上前線,心中大仁安地方第六百零五章 海洋會議——論海權第六百一十九章 投機,比誰更傻的遊戲第644章 四海宗盟魁首第844章 有些事兒,不開始最好第二百一十二章 母子平安第三百六十三章 徹底摧毀敵人的抵抗意志第五百六十八章 打斷施法第767章 強龍硬壓地頭蛇第645章 剛柔並濟,恩威並重第728章 陛下,要不再等等?第六百二十章 大明財經事務的基本底色第799章 《論世界帝國》第676章 火力仍然不足第三百零四章 寰宇通志,隨時增補第754章 醉生夢死渾渾噩,花天酒地昏昏沉第二百四十九章 寒暑往來相繼,興衰周而復始第一百八十一章 迎稽王回京!第一百八十八章 有病看病第六十一章 開炮!第五百零五章 千古悠悠,有多少冤魂嗟嘆第四百章 金濂路倒第661章 《論權臣的自我修養》
第五百三十二章 擁有於少保的君士坦丁堡,堅不可摧第六十六章 南下!南下!南下!第三百八十六章 陛下不愧是陛下!第一百九十一章 朕許他們造反,但必須納稅!(感謝冷面冷心宋家郎!)第二百九十五章 表現得好,也得配合得好第一百四十七章 京師講武堂,開堂了!第二百八十章 爲大明盡忠寫在朱祁鎮死後第900章 人頭來見,再言和戰第二百一十七章根本還不起第四百四十六章 舌戰羣儒,醉翁之意不在酒第六百三十章 冬序之下,反攻倒算第761章 大明皇帝真的放下了仇恨嗎?第四百二十五章 令有緩急,物有輕重第七十二章 我笑那于謙無謀,石亨無智第三百章 夫尊於朝,妻榮於室第三百五十九章 應該改悔的是你們!第一百四十七章 京師講武堂,開堂了!第五百六十六章 裝在套子裡的人第四百一十五章 父慈子孝,兵戎相見第五百四十八章 陛下的大道之行第一百一十八章 子嗣很重要(均訂加更)第三百三十八章 推賢讓能,庶官乃和第863章 沂王,琅琊王第五百七十八章 他!不!配!第一百零九章 一點微小的工作(均訂加更)第995章 我李賓言能有今天,全靠聖眷第二百三十四章 專業寫在朱祁鎮死後第915章 問出奇怪問題的皇帝陛下第二百九十三章 戲子無情耍翰林,入戲貪嗔恨尋覓第777章 鐵匠皇帝第三百三十五章 陛下你改悔吧!第866章 忘記爲何出發,便是忘本第828章 陛下是個好人啊第754章 醉生夢死渾渾噩,花天酒地昏昏沉第四百一十五章 父慈子孝,兵戎相見第三百一十九章 像模像樣的造反第七十五章 于謙,你比王莽還要王莽!第五十二章 英烈冊與英烈祠第六百一十六章 《寰宇通志》第673章 容易折磨才子氣,最難消受美人恩第一百二十九章 直鉤釣魚第六百一十一章 文武百官親眷不得營商第二百六十五章 放榜,授頭功牌第四百七十章 大明實在是太豪奢了!第894章 必殺謙,始可和第四百五十九章 三界靖魔大帝第二百二十五章 判官筆和硃筆的重量第四百三十三章 葛朗臺看了想擁抱,嚴監生聽聞要落淚第三百四十四章 來自北衙的僭主攻破徐州第二百四十八章 戶部的燈盞,只有一根燈芯第二百三十一章 他們總是緊密聯合在一起第十九章 是于謙要保你!第896章 沒有贏家,都是輸家第二百七十二章 此乃亂命,臣不奉詔第650章 論跡不論心,論心無完人第六章 權臣行徑第三百四十章 趙輝伏誅 還有同謀第三百七十二章 散裝南直隸第819章 倭國亂不亂,我袁彬說了算!第一百九十三章 今日無事第757章 康國公被捕入牢第672章 文人曲筆,是非黑白顛倒說第858章 被皇帝給擺了一道第876章 貢院大火,九十貢生俱成灰第二百一十八章 朕寧願欠賬第710章 官選官到世襲的橋樑第五百三十六章 在讓人失望的這件事上,從不讓人失望第三百六十九章 甚至包括肉食者第二十一章 內三關根本守不住第四百零四章 天的盡頭是什麼?第962章 自由之城—弗里敦第723章 大明水師需磨礪,可從交趾起第九章 皇權更替,腥風血雨第六百零四章 在大明,唯有死亡和稅收不可避免第四百一十八章 以其人之道、還治其人之身第四百九十八章 重病初愈上前線,心中大仁安地方第六百零五章 海洋會議——論海權第六百一十九章 投機,比誰更傻的遊戲第644章 四海宗盟魁首第844章 有些事兒,不開始最好第二百一十二章 母子平安第三百六十三章 徹底摧毀敵人的抵抗意志第五百六十八章 打斷施法第767章 強龍硬壓地頭蛇第645章 剛柔並濟,恩威並重第728章 陛下,要不再等等?第六百二十章 大明財經事務的基本底色第799章 《論世界帝國》第676章 火力仍然不足第三百零四章 寰宇通志,隨時增補第754章 醉生夢死渾渾噩,花天酒地昏昏沉第二百四十九章 寒暑往來相繼,興衰周而復始第一百八十一章 迎稽王回京!第一百八十八章 有病看病第六十一章 開炮!第五百零五章 千古悠悠,有多少冤魂嗟嘆第四百章 金濂路倒第661章 《論權臣的自我修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