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十五章 天寒地凍,來往不便

朱祁鈺手裡翻着一本書,是坊刻本的《水滸傳》,而這本坊刻本,是由坊刻印的,在京師頗受歡迎。

水滸傳作爲四大名著之一,朱祁鈺早有耳聞,但是重生到大明前,他忙忙碌碌,從未真的看過這本書,有限的也是看過電視劇。

這坊刻版《水滸傳》版面較爲寬大,字大如錢,多用趙體行格疏朗,黑口雙魚尾,刻有句讀,紙墨俱佳。

還用到了標點符號,而且用的白話文,讀起來頗爲輕鬆。

這是大學士陳循送來的,他站在旁邊等着陛下的訓示。

“爲何坊刻百姓讀物都有了句讀,朕的奏疏卻沒有呢!”

“爲何坊刻百姓讀物有這麼多俗字,朕的奏疏裡全是生僻字??”朱祁鈺眉頭一皺,發現事情並不簡單。

這不是增加閱讀難度嗎?每次斷句,斷的他頭疼不已。

之乎者也,引經據典,還得斷句,生僻字還很多。

陳循被問的一愣,隨即俯首說道:“額…畢竟是公文,還是正字好一些,若是用俗語俗字,那成何體統啊。”

朱祁鈺點頭說道:“傳下去,以後公文加句讀,能用俗字就用俗字,省得朕理解錯了,誤了事。”

陳循俯首說道:“臣領旨。”

大明皇帝喜歡用俗文俗字下詔,那是從太祖爺傳下來的傳統,雖然正統年間已經不那麼幹了,但是陛下要求,並不超脫皇明祖訓的禮法。

陳循自然沒有反對的道理。

“這書印的不錯啊,我大明的坊刻原來如此厲害啊。不錯,這個陳靖吉,辦這個汝安詩社非常不錯。”朱祁鈺翻看了第一卷,連連點頭,比經廠本還要好很多。

經廠本,就是內署司禮監下設的三大經廠,漢經廠、道經廠、番經廠,有刻字匠、雕印匠、裱褙匠、折配匠等工役已達千餘人,但是這是司禮監設立的。

印刷精美歸精美,但是校勘不精,常有脫誤,爲時人詬病不已。

太監讀書少,製作好歸好,卻是脫誤極多。

“建陽、建甌坊刻極盛,書坊林立,餘氏、劉氏、熊氏、鄭氏、楊氏、陳氏、虞氏等均爲刻書世家,代代相傳,運營興隆。”

“建陽永忠裡、崇化裡,每月逢一、逢六,都有書市,天下客商雲集,這是天下其他地方所沒有的。”陳循俯首回答着。

這是當年朱棣的文功武治,語言誰有可以有,但是文字不是。朱棣派鄭和七下西洋,漢字典籍,是硬通貨中的硬通貨,甚至有歐洲皇室結婚,用線裝書當彩禮的事情,幾乎和寶石、黃金同等重要。

“以前先帝下西洋時,這建陽書刻,也是萬金難求啊。”陳循乃是永樂進士,自然是知道當年盛況。

可惜,自宣德九年停止了海貿之後,這民間坊刻,是一天一不如一天了。

建陽所在的福建,因爲葉宗留-鄧茂七的民亂,也是一片狼藉。

文治武功赫赫的大明朝,居然在陳循活着的時候,有種日落西山,垂垂老矣的暮氣,讓陳循這個大學士,焦慮至極。

汝安詩社也是十四人,和鳳陽詩社那羣人一養,都是地地道道的南方人。

汝安詩社筆正陳靖吉,更是虎林雙桂堂的堂首,這刊印之事,做的自然極好。

朱祁鈺瞄了一眼地圖,總覺得這建陽極其熟悉,認真思索了半天,吐了口濁氣說道:“建陽是在福建吧,宋新誤朕文治名城!”

雖然朱祁鈺知道冬牲導致的葉宗留揭竿而起,礦工導致的鄧茂七忍無可忍,是社會矛盾的結果。

但是福建布政使宋新,的確是加劇了矛盾。

“陛下,這《水滸傳》按制是不能印的。”陳循看着這聊天越聊越遠,趕忙將陛下的思緒拽了回來。

“爲什麼不能印?”朱祁鈺一愣,奇怪的問道。

陳循俯首說道:“正統七年,上皇下旨,凡遇此等書籍,即令焚燬,有印賣及藏習者,問罪如律。至今已七年有餘,但禁而不止,屢屢有刻印之人。”

“這汝安詩社之人,將書拿來問臣,是不是可以印售。”

朱祁鈺看着陳循,皺着眉頭說道:“正統七年還弄過禁書的事?”

禁書…別的不說,這水滸傳礙着他朱祁鎮什麼事了嗎?

水滸傳裡有個奸臣蔡京,正統朝有個奸臣王振,雖然罵的是奸臣,但是基本邏輯是,奸臣是誰養的…

這邏輯就說得通了。

陳循俯首說道:“與《水滸傳》一起禁刻的還有《剪燈新話》,還有倡優唱的雜劇和戲曲、小說,都在封禁之策。”

“洪武十三年,太祖皇帝制大明律,言:凡造讖緯、妖書、妖言,及傳用惑衆者,皆斬。若公有妖書,隱藏不送官者,杖一百,徒二年。”

什麼是妖言惑衆?就是迷信邪異書籍,這種東西曆朝歷代都會封禁。

蠻清除外,蠻清還試圖用白蓮教經,鎮壓真武大帝。

因爲民間傳言,太宗文皇帝朱棣,乃是真武大帝轉世,蠻清就用教經鎮壓,也不看看真武大帝什麼等級,白蓮教經鎮得住嗎?

朱祁鎮在正統年間卻把《水滸傳》擡到了禁書的目錄裡。

朱祁鎮這廝,搞別的沒啥本事,霍霍大明,倒是老母豬帶凶罩,一套一套的。

朱祁鈺拿起了《水滸傳》,提起了硃筆寫道:“讓百姓們說話,天也塌不下來。”

“印!”

水泊梁山的一百零八位好漢,投降之後,什麼下場?

戰死沙場無數,得罪權臣只能遠走更多,就連及時雨宋江最後都被蔡京、高俅、童貫構陷,被毒死。

這書,好!

鳳陽詩社那羣人搖脣鼓舌,戰時宣傳割地賠款遷都,作繭自縛,最後走向了斷頭臺。

汝安詩社這也是十四個人,卻願意印這被封禁的書,印百姓喜聞樂見的書,朱祁鈺自然支持。

文藝界爲什麼多數時候十分垃圾?

因爲搞文藝的,並不是一個獨立的階級,是一個需要依附予其他階級才能存在的羣體。

所以文藝界追捧的是什麼,其實就能知道他們依附於什麼。是什麼樣的土壤滋生了這些蟲豸。

朱祁鈺翻看了一下,很快就說道:“你讓陳靖吉在刊印後面的時候,把王稟迫害阮小七的那段刪掉。”

王稟是兩宋交際時,太原的守將,乃是國之忠臣,在數萬大軍圍困之下,曾經鏖戰兩百五十多天,最後殉國而死。

於國於民都不應該被編排。

改編不是胡編,戲說不是胡說。

水滸傳乃是虛構,歷史上的水泊梁山鬧得很小,阮小七此人,壓根沒有。

但是王稟確實真實存在,而且於國於民,王稟這種英雄人物,都不該被編排。

“臣領命。”大學士陳循其實有話想說,但是仔細想了想,還是俯首領命。

水滸傳本在大明本就不是禁書,非要擡到禁書裡,大明百姓喜聞樂見,怎麼可能禁得住呢?

陳循鬆了口氣,陛下既然親自硃批,並且給出了具體的指導意見,那自然是可以印了。

王稟是個忠臣良將,陳循乃是狀元郎,讀史極多,自然是知道的。

兩宋交際的時候,那麼多的奸臣賊子,隨便找一個替換掉就是。

比如那掘開了開封段黃河堤壩,水淹開封城,讓黃河奪淮入海的杜充,最後還投降了金人,就可以替換掉。

本就是奸臣賊子,揹負些許的罵名,也是應該。

“這書不錯,印好了送到文樓一套,朕沒事就看看。”朱祁鈺點頭將手中硃批的書遞給了陳循,讓他照章辦事就是。

水泊梁山、方臘、鄧茂七-葉宗留,都有一個共同的特點,那就是農民起義,有着很強的侷限性,往往聲勢浩大,最後或者被招安,或者被剿滅。

他們的目的非常簡單,就兩個字,活着。

但是有的人,就是不讓他們活着,逼着他們腦袋別在褲腰帶上,用天靈蓋接狼牙棒拼命。

興安急匆匆的走了進來,將於謙的奏疏,放在了案桌之上:“嶽指揮在門外候着呢。”

朱祁鈺拿起了奏疏,打開了看了良久,又慢慢的折上,他敲着桌子陷入了沉思之中。

于謙說要迎回太上皇朱祁鎮,卻派了嶽謙。

那封沒有印綬的禪讓詔書,可是嶽謙念出來的。

朱祁鈺的確是巴不得,朱祁鎮死在迤北。

否則迎回之後,無論怎麼做,都是大麻煩。

不過些許弒兄奪位的罵名而已,他不在乎。

但是這廝回來之後,就不好殺了啊!歷史上鬧得沸沸揚揚的金刀案,不就是朱祁鈺打算對朱祁鎮下手未果嗎?

死在關外最好,少折騰多少事,大家安安穩穩的建設新大明多好啊。

“嶽指揮一路舟車勞頓,讓其回府休息,明日朕再宣見他。”朱祁鈺對着興安囑咐道,從幾近陽和騎馬直奔京師,至少奔波了數百里。

“陳學士,是不是該考慮迎歸太上皇之事了?”朱祁鈺將奏疏放下,裡面內容極多,他還要認真再看幾遍。

但是“迎歸”朱祁鎮這事,應該提上日程了。

否則真的等莫羅把朱祁鎮的孩子生下來,木已成舟,朱祁鎮這個太上皇真就在迤北,娶了瓦剌人。

那豈止是宮裡的太上皇后錢氏要哭瞎眼睛,那丟的是整個大明的臉面!

往後史書上,總要濃墨重彩的記上一筆,他們大明老朱家,是迤北蠻族的女婿!

這種事,朱祁鈺絕對不允許發生。

“這事不急吧,天寒地凍的,來往不方便。”陳循卻不覺得迎回朱祁鎮是啥好事,太上皇擱迤北待着唄,回來霍霍大明朝臣嗎?

雖然他依舊覺得“但生一日,即是主人”,但是遙遵不就行了?

大家都很實際,對於道德,都有着極其靈活的標準。

陳循四朝老臣了,他是永樂十三年的狀元郎,剛考上進士,就在朱棣身邊做侍講,從朱棣到朱高熾,再到朱瞻基,再到朱祁鎮,他心裡自然也會有比較。

朱祁鎮太差了。

眼下的朱祁鈺身上有朱棣身上的狠辣和果決,也有朱高熾身上的仁義,心繫天下黎民,誰好誰壞,他不清楚嗎?

把朱祁鎮迎回來,又是一團亂麻,朝中黨爭再起,對誰都不是好事。

陳循這種中立的態度,有點像和稀泥的老好人,但就是這麼中立,甚至更偏向一些支持太子朱見深的這麼一個人。

朱祁鎮復辟之後,打了陳循一百軍棍,充軍鐵嶺衛,那時候,陳循已經七十二歲了。

一百殺威棒什麼概念?石亨是個軍將,被打了三十棍,齜牙咧嘴了好幾天,都疼的頭皮發麻。

朱祁鎮總是這樣,他自己不好好活着,也不讓別人好好活着。

還把什麼事,都折騰的一團糟。

第四百九十四章 寒磣,很寒磣第704章 德,大明皇帝本就沒有第二百五十二章 三倍利,則無法無天第五百七十六章 巾幗不讓鬚眉第973章 一個徘徊在泰西的惡魔第一百一十五章 磔!第三百四十三章 襄王他實在是太擅長自保了第二十章 登基第951章 微雨見晴,六合清朗第四百七十六章 民風不善,教化不明第二百八十六章 贈穎國公,諡武襄第857章 緣,妙不可言第三百三十五章 陛下你改悔吧!第934章 朕只要活着,就決不投降!第三十八章 臣等正欲死戰,陛下何故先降第五百二十九章 羅馬皇帝失去了忠誠於羅馬的子民第692章 大明皇帝的蛇頭企劃案第933章 海上唯一的規矩:誰的拳頭大,誰就第二百三十九章 陛下,有人造反了!第二百四十六章 挖墳掘墓之仇第二百八十九章 鈔關商稅不能免第三百零九章 胡尚書做事,朕很放心第三百二十六章 清君側,正朝綱第856章 人間正道是滄桑第六十四章 援軍將至第五百五十六章 一步錯,步步錯第777章 鐵匠皇帝第五百七十六章 巾幗不讓鬚眉第953章 錫蘭女王第三百二十八章 鏡像級復刻第851章 當皇帝,天分重要還是教育重要?第四十八章 歡樂的空氣第820章 要麼不跪,要麼一跪到底第一百八十五章 違背祖宗的決定第949章 英雄就是英雄,不是權力的工具第五百一十四章 西羅馬的滅亡第三百四十四章 來自北衙的僭主攻破徐州第三百一十九章 像模像樣的造反第699章 山野袁公方實在是太貪婪了!第三百九十九章 呂洞賓與狗,大明與番夷第五百章 到底是在救她們還是在害她們呢?第一百二十六章 誇,誇上天去!(均訂加更)第950章 尤其擅長見縫插針第953章 錫蘭女王第三十章 失去了兵權的皇帝,就像是西方失去了聖城第一百九十五章 大明銀幣供不應求第三百一十七章 咱們去哪兒?應天府嗎?第三百零五章 十萬成丁十萬兵,一寸山河一寸血第四百六十五章 離線國王制之我在大明當琉球王第二百一十三章 京察第一百零三章 大明皇帝體察民情(求訂閱)第756章 懷死名之義,以沽名釣譽第五百八十二章 人生多歧路第三百七十六章 亡國之策、亡國之臣、亡國之君第873章 瓦剌人沒有武德第884章 第一站,峴港第六十九章 撤撤撤,連夜拔營!第一百零六章 噤若寒蟬(均訂加更)第944章 解刳院雅座兩位第799章 《論世界帝國》第三百九十章 第一杆冠軍旗第六百三十六章 黃袍加身,你情我願第一百八十五章 違背祖宗的決定第924章 死罪可免,活罪難逃第651章 還天下萬民一個太平盛世!第787章 大軍凱旋,因功授勳第二百三十一章 他們總是緊密聯合在一起第三百章 夫尊於朝,妻榮於室第876章 貢院大火,九十貢生俱成灰第二百一十章 授勳放賞!第十五章 忠心義烈,與日月爭光第四百一十八章 以其人之道、還治其人之身第四百一十五章 父慈子孝,兵戎相見第一百七十七章 先上船再補票第三百二十六章 清君側,正朝綱第五百零七章 這一生,放蕩不羈愛自由第四百七十四章 瑕瑜互見,長短並存第六百三十四章 衣冠楚楚 豺狼虎豹第二百九十四章 再不跑,他們就跑不掉了第二百一十一章 有隙則明示之第四百七十章 大明實在是太豪奢了!第660章 老飯都餿了還在炒第二百五十二章 三倍利,則無法無天第五百二十章 這天底下最難得是兩個字是:知恥第三百八十三章 暗流涌動的規矩第748章 誰爲萬民操勞,誰就是萬民之主第五百一十八章 哪有同黨?都是陛下的臣子(恭賀“打磨z”成爲本書盟主!)第863章 沂王,琅琊王第五百四十八章 陛下的大道之行第四百九十二章 講義堂擴招第二十九章 真正的黑火藥第十三章 拿去!第891章 碩鼠碩鼠,無食我黍第二百六十二章 勝利必將屬於我們!第六百零二章 無毒不丈夫第一百零九章 一點微小的工作(均訂加更)第五百五十章 月吐青山倚艦樓,爲馳王事渡仙舟第703章 雖然削減了待遇,但是獲得了自由第五百四十二章 生老病死,時至則行第六百二十章 大明財經事務的基本底色
第四百九十四章 寒磣,很寒磣第704章 德,大明皇帝本就沒有第二百五十二章 三倍利,則無法無天第五百七十六章 巾幗不讓鬚眉第973章 一個徘徊在泰西的惡魔第一百一十五章 磔!第三百四十三章 襄王他實在是太擅長自保了第二十章 登基第951章 微雨見晴,六合清朗第四百七十六章 民風不善,教化不明第二百八十六章 贈穎國公,諡武襄第857章 緣,妙不可言第三百三十五章 陛下你改悔吧!第934章 朕只要活着,就決不投降!第三十八章 臣等正欲死戰,陛下何故先降第五百二十九章 羅馬皇帝失去了忠誠於羅馬的子民第692章 大明皇帝的蛇頭企劃案第933章 海上唯一的規矩:誰的拳頭大,誰就第二百三十九章 陛下,有人造反了!第二百四十六章 挖墳掘墓之仇第二百八十九章 鈔關商稅不能免第三百零九章 胡尚書做事,朕很放心第三百二十六章 清君側,正朝綱第856章 人間正道是滄桑第六十四章 援軍將至第五百五十六章 一步錯,步步錯第777章 鐵匠皇帝第五百七十六章 巾幗不讓鬚眉第953章 錫蘭女王第三百二十八章 鏡像級復刻第851章 當皇帝,天分重要還是教育重要?第四十八章 歡樂的空氣第820章 要麼不跪,要麼一跪到底第一百八十五章 違背祖宗的決定第949章 英雄就是英雄,不是權力的工具第五百一十四章 西羅馬的滅亡第三百四十四章 來自北衙的僭主攻破徐州第三百一十九章 像模像樣的造反第699章 山野袁公方實在是太貪婪了!第三百九十九章 呂洞賓與狗,大明與番夷第五百章 到底是在救她們還是在害她們呢?第一百二十六章 誇,誇上天去!(均訂加更)第950章 尤其擅長見縫插針第953章 錫蘭女王第三十章 失去了兵權的皇帝,就像是西方失去了聖城第一百九十五章 大明銀幣供不應求第三百一十七章 咱們去哪兒?應天府嗎?第三百零五章 十萬成丁十萬兵,一寸山河一寸血第四百六十五章 離線國王制之我在大明當琉球王第二百一十三章 京察第一百零三章 大明皇帝體察民情(求訂閱)第756章 懷死名之義,以沽名釣譽第五百八十二章 人生多歧路第三百七十六章 亡國之策、亡國之臣、亡國之君第873章 瓦剌人沒有武德第884章 第一站,峴港第六十九章 撤撤撤,連夜拔營!第一百零六章 噤若寒蟬(均訂加更)第944章 解刳院雅座兩位第799章 《論世界帝國》第三百九十章 第一杆冠軍旗第六百三十六章 黃袍加身,你情我願第一百八十五章 違背祖宗的決定第924章 死罪可免,活罪難逃第651章 還天下萬民一個太平盛世!第787章 大軍凱旋,因功授勳第二百三十一章 他們總是緊密聯合在一起第三百章 夫尊於朝,妻榮於室第876章 貢院大火,九十貢生俱成灰第二百一十章 授勳放賞!第十五章 忠心義烈,與日月爭光第四百一十八章 以其人之道、還治其人之身第四百一十五章 父慈子孝,兵戎相見第一百七十七章 先上船再補票第三百二十六章 清君側,正朝綱第五百零七章 這一生,放蕩不羈愛自由第四百七十四章 瑕瑜互見,長短並存第六百三十四章 衣冠楚楚 豺狼虎豹第二百九十四章 再不跑,他們就跑不掉了第二百一十一章 有隙則明示之第四百七十章 大明實在是太豪奢了!第660章 老飯都餿了還在炒第二百五十二章 三倍利,則無法無天第五百二十章 這天底下最難得是兩個字是:知恥第三百八十三章 暗流涌動的規矩第748章 誰爲萬民操勞,誰就是萬民之主第五百一十八章 哪有同黨?都是陛下的臣子(恭賀“打磨z”成爲本書盟主!)第863章 沂王,琅琊王第五百四十八章 陛下的大道之行第四百九十二章 講義堂擴招第二十九章 真正的黑火藥第十三章 拿去!第891章 碩鼠碩鼠,無食我黍第二百六十二章 勝利必將屬於我們!第六百零二章 無毒不丈夫第一百零九章 一點微小的工作(均訂加更)第五百五十章 月吐青山倚艦樓,爲馳王事渡仙舟第703章 雖然削減了待遇,但是獲得了自由第五百四十二章 生老病死,時至則行第六百二十章 大明財經事務的基本底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