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百二十九章 羅馬皇帝失去了忠誠於羅馬的子民

朱祁鈺來到了講武堂,看到了由君士坦丁堡來的一枚銅球,這枚銅球橫跨了將近數萬裡的路,來到了皇帝的面前。

他本以爲要很久才能送來,可是速度比朱祁鈺想的要快得多。

從君堡到撒馬爾罕,其實只需要兩個月的時間。

法蘭西國王曾經派遣了一位名叫威廉的使臣,到了君士坦丁堡向東,想要見到蒙古當時的大汗蒙哥。

這個使臣從君堡出發,到拔都薩萊這個地方,見過了拔都,然後停留了三日之後,向東而去,三個月後到達了撒馬爾罕,見到了蒙哥。

蒙哥以爲法蘭西國王要朝貢,就接見了法蘭西使者威廉。

可是這位威廉使臣,是個信徒,他只是希望能在蒙哥手下傳教。

蒙哥就再沒理會過這位使臣了。

朱祁鈺看着飽經風雨,鏽跡斑斑,更接近於綠色,而非紅色的銅球,只是覺得,這個傳聞了這麼久的至寶,其實真的就是一顆非常普通的銅球罷了。

它沒什麼特殊的,只是鑄造他的人比較特殊罷了。

就像文華殿的御案長桌上,壓着的稽戾王那半拉燒壞了的龍旗大纛一樣。

在軍報裡,朱祁鈺瞭解到了君士坦丁堡陷落的細節。

火炮在其中起到了作用,但並非是關鍵性的作用。

主將朱斯蒂是個防守大師,但是他受傷之後,嘆息之牆的防守出了紕漏。

沒人知道是因爲有人背叛,還是有人疏忽大意,火山爆發的血月的那一夜,嘆息之牆,有個城門是敞開的。

奧斯曼的近衛軍毫無疑問是英勇的,他們趁着這個間隙攻佔了君堡東北角的城門,近衛軍團將新月旗懸掛在了城門上,替換了代表着羅馬的雙頭鷹旗幟。

在血月之下,近衛軍團由北向東,鑿穿了在數百年的時光裡,堅不可摧的狄奧西多城牆,最終導致了君堡的陷落。

這和當初西羅馬帝國滅亡,幾乎是如出一轍,都是城門被莫名其妙的敞開着,坐在聖宮裡的君王,被俘、被殺。

朱祁鈺合上了檀木盒子,將放在紅綢緞上的羅馬球蓋上,讓興安送內承運庫便是。

這和稽戾王的龍旗大纛、正統之寶放在一起,不過是他衆多收藏品之一罷了。

“我們不能對另外一個傳承了近千年的文明的毀滅,而無動於衷。”朱祁鈺正色的說道。

于謙有些疑惑的看着自己的皇帝陛下,難不成是那個埃萊娜整天吹枕邊風,把陛下吹糊塗了不成?

大明距離君堡,數萬裡之遙。

朱祁鈺看着于謙和諸位大臣的表情,補充的說道:“朕的意思是,在羅馬國覆滅的今天,我們應該思考,應當做些什麼,防止文明的消亡,它的滅亡,我們應該吸取什麼樣的歷史教訓。”

“朕不是說要代替君士坦丁,如同閃電一般歸來。”

于謙長鬆了一口氣,他還以爲陛下要遠征,原來是要思辨。

烽火戲諸侯,那可真的是亡國之君的舉動了。

朱祁鈺一向如此,他會把自己的意思表達的明明白白:“君士坦丁十一世,作爲末代皇帝,他做了他能做的一切,他甚至願意頂着牧首的壓力,和泰西的異端和解。”

異端比異教徒更可恨。

關於景教徒、新教、救世教之間的矛盾,恐怕他們自己的都弄不清楚其根源,但是彼此都是異端,這是毫無疑問的。

君士坦丁十一世,末代皇帝,那個站在紅蘋果樹下的紫袍皇帝,在做東羅馬皇帝之前,就在爲羅馬的延續做努力。

在敵人涌入內城的時候,站在君士坦丁城牆(內城牆)之下的君士坦丁十一世,脫掉了自己的紫袍,拖着那把跟隨他戰鬥了半生的闊劍,向着如同潮水般用來的敵人,發起了孤獨的衝鋒,發出了最後的吶喊之聲。

那時的君士坦丁十一世,那聲怒吼,大約是想呼喊羅馬千餘年來的英烈,爲他壯行。

這是何等的勇氣?

朱祁鈺首先拿出了一個議題說道:“毫無疑問,君士坦丁十一世並不是昏君,但是他真的是亡國之君。”

“在他最後衝鋒的時候,他的身邊爲何只有他一人呢?忠誠於羅馬的羅馬人民呢?”

君士坦丁死的時候,是自己拽掉了紫袍,如同一個普通的戰士一樣衝向了敵軍。

崇禎吊死在煤山上的時候,至少還有三十多個宦官陪着,王承恩跟隨着他的主子,共赴黃泉。

君士坦丁十一世,是孤獨的。

“是什麼造成了羅馬人不願意生育,甚至搖身一變,把自己變成了蠻族?僅僅是稅賦嗎?”

“朕不以爲如此,把一切問題歸咎於財經事務的問題,毫無疑問是一種極爲愚蠢的做法。”

“雖然大部分的問題的確可以用財經事務去衡量。”

“但一個文明的衰亡,絕非財經事務四個字,可以一言而弊之。”

講武堂聚賢閣,聚集了一羣人,這裡有六部尚書,有都察院諸多官員,有十二團營各團營的都督。

不是正式的大朝會,一次十分普通的大明大思辨之中的座談會。

于謙看了看其他人,知道自己必須第一個發言。

他看了看君士坦丁堡的堪輿圖說道:“君堡的地形是極容易防守的,整體呈三角形,一旦在北側的金角灣設立的船障,敵人就只能從一個方向進攻,那就是狄奧西多城牆。”

“過分信賴金角灣船障的作用,是君堡攻防戰之中的第一個失誤。”

旱地行舟,的確是一個天才的主意,是改變戰局的關鍵手段,可是完全倚重於金角灣,是君堡君臣的失誤。

大明京師保衛戰之中,于謙、石亨、範廣、孫鏜等人是帶着二十二萬新軍,出城作戰。

將勝負的關鍵,交給地形、城池,都是一種錯誤的決定。

“如果做的好一點的話,君堡完全是可以守得住的,可惜,盛名之下的朱斯蒂,沒有守住。”

“其主要原因並非朱斯蒂愚蠢,或者名不副實,而是因爲他的兵力實在是有限,經過了一年的籌備,最後僅僅湊出了八千人的軍隊,其中八百人是朱斯蒂帶來的義軍,而這些義軍是守城的精銳。”

“這麼點人,填在四十餘里的南側城牆都不夠用,又如何去防守金角灣呢?”

于謙的這番話,並不是把君堡的陷落,歸咎於朱斯蒂君臣,這對兒君臣,毫無疑問都是勇者。

而是因爲守城的力量太過於弱小了。

人呢?

羅馬的皇帝找不到忠誠於羅馬的人民。

最終羅馬皇帝和羅馬這個名字,一起變成了歷史的符號和一段唏噓的過往。

朱祁鈺主持了會議,于謙在充分領會了聖意之後,確定了會議的主旨和方向。

討論人本論的重要性。

人,纔是決定一切的一切,而非其他。

大明最尊貴的親王,襄王殿下,曾經專門跟他的長史聊過,應該如何做個會議家。

會前、會場、會後,這些都是要充分了解,然後主導會議。

這是一種能力,毫無疑問,朱祁鈺在這方面,是極爲擅長的。

胡濙作爲禮法的守護者,坐直了身子說道:“大家還記得嗎?”

“在第一次財經事務的鹽鐵會議上,陛下舉了一個例子。”

“那些悍勇的夜不收闖到了漠北的和林去,他們四處搜索着瓦剌人的情報,在瓦剌人的孩子之中,二十個孩子,只有一個能夠活到成丁。”

“爲此瓦剌人會把孩子搶到自己的部落,然後讓他們成爲瓦剌人。”

“即便是沒有什麼禮法荒漠,遠在漠北的瓦剌人,他們依然知道一個很淺顯的道理,那就是孩子,是種族延續、文明存續的關鍵。”

“毫無疑問,無論是高盧人、羅斯人,還是昂撒人,亦或者奧斯曼人,這些蠻族並不愚蠢,他們也清楚的明白這一點,可是羅馬人,不明白嗎?”

“他們明白,但是依舊是走上了絕路。”

胡濙經常找尼古拉茲討論羅馬的歷史,雖然他們沒有什麼信史可言,但是那些廣爲流傳的故事之中,有着很多和東方世界迥異的經驗,是大明可以吸取的。

胡濙今年七十有七,他是六朝老臣,是大明朝堂近五十年的常青樹,是禮部尚書,是泰安宮的太子少師,從一品大員。

這個身份極爲尊貴,他依舊在努力的學習着。

因爲他清楚的明白一個道理,那就是在當下的大明,不前進,就是後退,跟不上陛下的腳步,就會被時代所吞噬,變得默默無聞。

“所以,孩子是希望。”胡濙總結性的說道。

金濂認真的想了想說道:“我和陛下的觀點是一致的,將一切的事物歸咎於財經事務,是不可取的。”

“羅馬的覆滅之中,財經事務的崩壞微不足道,卻有一定的原因。”

胡濙看了一眼金濂,什麼叫大明的師爺?

這話就跟之前胡濙說的那種“不值一提”的感覺一模一樣。

金尚書首先高度贊同了陛下,誇讚了一番陛下的英明,然後提出了自己一些小小的、和陛下不太一樣的、不值一提的觀點。

這絕非金尚書要對付陛下,只是作爲大明元老院的衆多元老之一,金尚書這麼說話,完全是本能。

金濂繼續說道:“曾經的羅馬,因爲地理位置的關係,壟斷了所有的絲綢貿易,所有從中原王朝送到泰西的絲綢,都被他們所掌控。”

“他們如此的富裕,可是他們的百姓,普通的羅馬公民,並沒有受益,反而因爲繁盛的絲綢貿易,變得越發的貧苦。”

“絲綢這東西,即便是在當下的大明,非達官顯貴,也是穿不起的,一匹絲綢幾乎和一擔棉布等價。”

朱祁鈺的冕服大約要用掉四匹絲綢,可是一擔棉布,可以做一百二十件常服。

朱祁鈺四季常服只有八套,冕服還是京師之戰打完以後,用內承運庫的存貨,做了一件。

朱祁鈺除了授勳的時候,也不愛穿冕服,主要是費勁兒,裡三層外三層,冬天冷,夏天熱。

“絲綢是如此昂貴的貨物,壟斷之下,獲得了豐厚的利益,但是這些利益全都被貴族們所侵佔。”

“普通的羅馬公民,卻無法獲得任何一絲一毫的利益,甚是喧囂的絲綢生意之中,普通公民,撈不到一點好處,反而要爲尚奢、競奢的不正之風所累,傾家蕩產,去追求絲綢做的衣物。”

金濂站在戶部的角度,分析了問題,總結性的說道:“所以,是分配出現了問題。”

“如何將財富惠及所有人,那怕是三七分,百姓三成,勢要豪右七成,就足以讓百姓們重新點燃對生活的期許,重新擁有希望,也就是孩子,就會變成一件可以實踐的事兒了。”

“陛下,臣的話說完了。”

金濂不夠的實事求是,他只是從東羅馬滅亡的現象,看到了問題,並且找到了原因,但是根據實事求是的要求,需要一個行之有效的解決方案。

這只是座談,並不會形成任何的決議,也不需要提出合理的政見,所以,金濂說了一個大方向。

朱祁鈺對金濂的話,深表贊同。

參會的衆人也是頻頻點頭,畢竟能坐到聚賢閣的人,除了李賓言之外,沒有蠢貨。

李賓言也不是蠢,就是有點憨直。

當然經過了山東之行,又扈從陛下南下平叛,在松江市舶司搞出了“雙李惡犬”惡名的李賓言,那所剩不多的憨直,反而成爲了李賓言的保護色。

雙李惡犬,自然是說李賢和李賓言,他們手段的惡劣,讓南衙衆人無不懷念,會多次語重心長、下敕諭訓誡的陛下。

陛下在南衙的時候,他們只要聽話,就會萬事大吉,可是現在雙李在南衙,說不準哪天就踩到坑裡去了。

朱祁鈺的目光看向了江淵。

江淵作爲新任的兵部尚書,表現是極爲亮眼的,即便是負責考成兵部的前兵部尚書陳汝言,對江淵的能力,都非常的認同。

稽查糧倉這種事,讓陳汝言配永樂劍,他估計也做不好。

江淵可以做到,這就是能力問題。

江淵十分認真的說道:“羅馬的士兵參戰之後,得不到他們應得的榮譽和賞賜,他們的妻兒甚至在後方被人霸佔,遠征歸來,家裡卻換了主人。”

“沒人知道這些遠征軍有幾個能回來,即便是這些士兵們的妻子。”

“沒有能夠保護羊羣的弓箭射殺餓狼,羊羣自然一鬨而散。無法保護臣民的軍隊,註定不是王者之師。”

“得不到保護的羅馬公民們,如何能有希望?”

于謙非常滿意的看了江淵一眼,陳汝言的主動讓賢,是真的讓了一位賢臣,江淵的思考方式,是緊跟着陛下民爲邦本的朝綱。

朱祁鈺思考了片刻說道:“說得很好。”

刑部尚書俞士悅,在剿匪這件事上,展開了一部分的論述,大明的皇帝住在泰安宮裡,大明京師周圍也很安寧,所以流匪、山寨這些問題,是進不了皇帝的法眼。

土匪,是讓百姓絕望的一種社會產物,應該從根本抓起,消滅土匪滋生的土壤。

吏部尚書王直談論的角度則是科層制的官僚體制,毫無疑問,羅馬是沒有完善的科層制官僚體制,對行省的管理,太過於粗獷。

在禮部、戶部、兵部、吏部、刑部相繼發言之後,朱祁鈺看向了工部尚書石璞。

石璞和石景廠總辦徐四七、勝廠總辦蒯祥等人一樣,都是匠戶出身,每次反應都有點慢,也不擅言辭。

“石尚書?”朱祁鈺看向了石璞。

石璞十分認真的說道:“臣沒什麼高論,就琢磨着治水,能把黃河治理好,黃河沿岸百姓,才能安居樂業不是?”

石璞的意思很明確,他不會說,但是他會去做。

既然黃河氾濫成災,給黃河沿岸的百姓帶來了困擾,那就去做。

既然柴薪昂貴,給百姓的生活起居帶來了困難,那就去做,辦理官廠,“與民爭利”去。

第三百六十八章 拆分南直隸的必要性第943章 魏景陽什麼東西,也敢用景泰二字?第820章 要麼不跪,要麼一跪到底第二百六十七章 前方劍戟 身後毒蛇第一百一十七章 太陽再次升起第六十六章 南下!南下!南下!第一百八十八章 有病看病第二百八十五章 生老病死不饒人第一百一十八章 子嗣很重要(均訂加更)第988章 生命的“薯光”第952章 望之頗似人君第六百二十二章 《陽春》、《白雪》和《下里》、《巴人》第一百四十一章 剪除羽翼第五百六十三章 朕,包藏禍心第一百七十七章 先上船再補票第719章 拋開立場不談,講個小故事第一百四十五章 日月山河倒懸,大明江山破碎第888章 此業一定,世世常安第945章 太陽照常升起的安心第674章 亡國之君的亡國三策第六十六章 南下!南下!南下!第五百二十一章 東羅馬帝國的落日第677章 孫孝子不甘枉送性命 唐國丈恭順巧獻第三百二十一章 爛泥扶不上牆的兵部尚書第831章 對和林龍庭,掃穴犁庭第981章 破門謬論第九十九章 一曲忠誠的輓歌第九十八章 土木堡冤魂第768章 天底下第一號惡人第698章 靠騙,可以把人騙到當牛做馬!第六百章 白麪、頭繩、門神第一百九十九章 利益分配原則第704章 德,大明皇帝本就沒有第四百五十九章 三界靖魔大帝第三十八章 臣等正欲死戰,陛下何故先降第二百六十三章 皇帝殿試策問,大數學家參考第997章 胡濙教育理論,于謙教育實踐第942章 陛下威武!大明軍威武!第一百七十一章 還是做成了一鍋夾生飯第796章 讀書人的心比墨還黑第三百四十章 趙輝伏誅 還有同謀第967章 不動如山,侵掠如火第五十一章 朕有個想法第四百一十二章 萬里追魂索命第898章 火併第三十章 失去了兵權的皇帝,就像是西方失去了聖城第一百九十六章 來自太太團的支持第四百三十六章 春秋有魯、樑之綈舊事第三百六十五章 看他宴賓客第五百四十一章 朕首先是大明皇帝第一百四十八章 三十年不決口?第一百三十八章 這裡是瓦剌大營!(月票加更)第770章 烈風捲髒爛,榮辱春秋斷第六百零二章 無毒不丈夫第917章 廢物就是廢物,連被利用的價值都沒第四百八十九章 得讓大明動起來!第一百二十三章 大閱第646章 大昏君的豪宅第二百五十章 內廷外廷 必有一戰第五百八十章 景泰十六姓第三百一十七章 咱們去哪兒?應天府嗎?第976章 一篇柴米夫妻言,道盡人間煙火氣第653章 只是爲了身心愉悅!第834章 雖然沒有軍事天賦,但仍是優秀統帥第781章 真武大帝懲妖孽,詭浪海牆斷巨舶!第五百一十章 在流乾最後一滴倭國武士的血之前,決不投降!第916章 大軍凱旋,進國公授奇功牌第830章 什麼是天命?第850章 撫卹變嫁妝,孃親嫁了人第一百六十五章 下坡的時候,踩一腳油門第979章 始作俑者,其無後乎第859章 兩難自解,你看如何?第六百零一章 男兒有淚不輕彈第906章 俗不可耐大皇帝第三百七十二章 散裝南直隸第五百九十六章 窮不過三代,因爲沒有第四代第五百三十七章 你想跟我火併?第673章 容易折磨才子氣,最難消受美人恩第二百七十八章 精忠演義說本第五百六十六章 裝在套子裡的人第六百一十四章 全靠同行襯托第三百四十四章 來自北衙的僭主攻破徐州第六百三十三章 此間樂,不思明第一百三十四章 削太上皇帝號(均訂加更)第786章 我殺了我自己第821章 名曰亡國的循環第五百一十七章 面刺寡人之過者第八十八章 跳着腳的作第823章 治國修身平天下,掃清天下不平事第731章 如何治好朕的精神內耗第六百零一章 男兒有淚不輕彈第五百八十四章 忠心耿耿王諮政第三十四章 朕,大明天子,金口玉言!第一百五十一章 畏民與爲民第二百五十二章 三倍利,則無法無天第838章 最該死的人第664章 貫城塞擁 流言四起第五百八十八章 利劍高擎 蕩塵滌垢第九十章 歷史的風會把垃圾吹乾淨第五百四十一章 朕首先是大明皇帝
第三百六十八章 拆分南直隸的必要性第943章 魏景陽什麼東西,也敢用景泰二字?第820章 要麼不跪,要麼一跪到底第二百六十七章 前方劍戟 身後毒蛇第一百一十七章 太陽再次升起第六十六章 南下!南下!南下!第一百八十八章 有病看病第二百八十五章 生老病死不饒人第一百一十八章 子嗣很重要(均訂加更)第988章 生命的“薯光”第952章 望之頗似人君第六百二十二章 《陽春》、《白雪》和《下里》、《巴人》第一百四十一章 剪除羽翼第五百六十三章 朕,包藏禍心第一百七十七章 先上船再補票第719章 拋開立場不談,講個小故事第一百四十五章 日月山河倒懸,大明江山破碎第888章 此業一定,世世常安第945章 太陽照常升起的安心第674章 亡國之君的亡國三策第六十六章 南下!南下!南下!第五百二十一章 東羅馬帝國的落日第677章 孫孝子不甘枉送性命 唐國丈恭順巧獻第三百二十一章 爛泥扶不上牆的兵部尚書第831章 對和林龍庭,掃穴犁庭第981章 破門謬論第九十九章 一曲忠誠的輓歌第九十八章 土木堡冤魂第768章 天底下第一號惡人第698章 靠騙,可以把人騙到當牛做馬!第六百章 白麪、頭繩、門神第一百九十九章 利益分配原則第704章 德,大明皇帝本就沒有第四百五十九章 三界靖魔大帝第三十八章 臣等正欲死戰,陛下何故先降第二百六十三章 皇帝殿試策問,大數學家參考第997章 胡濙教育理論,于謙教育實踐第942章 陛下威武!大明軍威武!第一百七十一章 還是做成了一鍋夾生飯第796章 讀書人的心比墨還黑第三百四十章 趙輝伏誅 還有同謀第967章 不動如山,侵掠如火第五十一章 朕有個想法第四百一十二章 萬里追魂索命第898章 火併第三十章 失去了兵權的皇帝,就像是西方失去了聖城第一百九十六章 來自太太團的支持第四百三十六章 春秋有魯、樑之綈舊事第三百六十五章 看他宴賓客第五百四十一章 朕首先是大明皇帝第一百四十八章 三十年不決口?第一百三十八章 這裡是瓦剌大營!(月票加更)第770章 烈風捲髒爛,榮辱春秋斷第六百零二章 無毒不丈夫第917章 廢物就是廢物,連被利用的價值都沒第四百八十九章 得讓大明動起來!第一百二十三章 大閱第646章 大昏君的豪宅第二百五十章 內廷外廷 必有一戰第五百八十章 景泰十六姓第三百一十七章 咱們去哪兒?應天府嗎?第976章 一篇柴米夫妻言,道盡人間煙火氣第653章 只是爲了身心愉悅!第834章 雖然沒有軍事天賦,但仍是優秀統帥第781章 真武大帝懲妖孽,詭浪海牆斷巨舶!第五百一十章 在流乾最後一滴倭國武士的血之前,決不投降!第916章 大軍凱旋,進國公授奇功牌第830章 什麼是天命?第850章 撫卹變嫁妝,孃親嫁了人第一百六十五章 下坡的時候,踩一腳油門第979章 始作俑者,其無後乎第859章 兩難自解,你看如何?第六百零一章 男兒有淚不輕彈第906章 俗不可耐大皇帝第三百七十二章 散裝南直隸第五百九十六章 窮不過三代,因爲沒有第四代第五百三十七章 你想跟我火併?第673章 容易折磨才子氣,最難消受美人恩第二百七十八章 精忠演義說本第五百六十六章 裝在套子裡的人第六百一十四章 全靠同行襯托第三百四十四章 來自北衙的僭主攻破徐州第六百三十三章 此間樂,不思明第一百三十四章 削太上皇帝號(均訂加更)第786章 我殺了我自己第821章 名曰亡國的循環第五百一十七章 面刺寡人之過者第八十八章 跳着腳的作第823章 治國修身平天下,掃清天下不平事第731章 如何治好朕的精神內耗第六百零一章 男兒有淚不輕彈第五百八十四章 忠心耿耿王諮政第三十四章 朕,大明天子,金口玉言!第一百五十一章 畏民與爲民第二百五十二章 三倍利,則無法無天第838章 最該死的人第664章 貫城塞擁 流言四起第五百八十八章 利劍高擎 蕩塵滌垢第九十章 歷史的風會把垃圾吹乾淨第五百四十一章 朕首先是大明皇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