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17章 陛下是仁君聖主

朱瞻墡坐直了身子,非常嚴肅的說道:“因天下之力以生天下之財,收天下之財以供天下之費。”

“自古治世亂世,未嘗以財不足爲公患也,患在治財無其道爾。”

作爲利柄論的第一作者以及理論主張的踐行者,朱瞻墡簡明扼要的提出了自己提出利柄論的初心。

天下的財富由天下人的勞動創造,朝廷收賦稅課役,供給天下使用。

無論是治世和亂世都不是因爲財富不足成爲國朝的心腹大患,是因爲在治理財富上沒有正確的道路。

那麼這個道路在哪裡?

朱瞻墡繼續說道:“天德純粹,陛下無聲色畋遊之好,親政以來,撥亂世冗疾,反諸正朝堂,若披雲霧而睹青天也,天下駸駸向治矣。”

治理財富的道路,在陛下指引的方向裡。

胡濙在心裡對朱瞻墡豎起了大拇指,陛下在京的時候不讓吹噓陛下的英明,陛下不在京了,自然要好好的吹一下,這都是要寫道鹽鐵會議的鹽鐵論之中的內容。

朱瞻墡看鹽鐵會議上並沒有人反對便繼續說道:“國未嘗無弊政,而不足以累天下向治;朝未嘗無小人,而不足以勝剛正之氣。”

“君臣上下惻怛之心,忠厚之政,仁義皆施。”

他話鋒一轉說道:“社稷之託,封疆之守,陛下其能久以天幸爲常,而無一旦之憂乎?”

朱瞻墡的意思很明確,政令雖然有不完善的地方,朝裡也有小人,但是君臣一心,仁義皆施,天下向治。

但是江山社稷的重任,陛下能夠一直英明下去,但全靠陛下一個人嗎?

“我來補充一下。”胡濙忽然從老僧入定的狀態睜開了眼說道:“諸位且聽老朽一言。”

“南宋之初,紹興元年,宋高宗撲買官田,五十八年後,也就是紹熙四年,官田撲買停止。”

“除一部分劃爲寺院、書院外,其他公田,全部賣斷給私人經營。”

“通過變賣公田,南宋朝廷,在短時間內迅速獲得了一大筆相當可觀的財貨,這筆錢七成上交朝廷,三成留給地方。”

胡濙說完停頓了一下,讓羣臣們理解下他的話。

南宋有大量的公田,大致可分爲戶絕田、籍沒田、拋荒田、沙田、塗田、營田、屯田。

這些田畝,在紹興元年到紹熙四年這五十八年的時間裡,大量被撲買給了私人。

胡濙說的是南宋,又未嘗不是說的大明。

大明當年軍衛法有多少的屯田?到了今天又剩下了多少呢?

胡濙敲了敲桌子繼續說道:“這官田撲買,膏腴之地自然搶着購買,那貧瘠之地,自然無人購買。”

“大約只有三成左右的膏腴官田被搶買,剩下七成的貧瘠田畝,卻沒有人要。”

“不僅沒人要,也沒人種,誰知道會不會被撲買掉,所以百姓們也不敢種官田。”

“紹熙四年,南宋朝廷試行官莊法,這官莊法,除了沒有天子門生的掌令官之外,其他和現行的農莊法幾無區別。”

胡濙此言一出,引起了羣臣們議論紛紛。

兩宋不立田制,不抑兼併,貧富無定勢,田宅無定主,有錢則買,無錢則賣,千年田換八百主。

胡濙居然討論起了南宋的田制?討論一種不存在的東西?

但沒人質疑胡濙在史一道上的修養。

吳敬眉頭緊皺的說道:“沒有天子門生的掌令官,胡尚書,這纔是南宋官莊法失敗的關鍵吧。”

吳敬是浙江三司使的老會計了,主持地方財會十餘年,他能不知道地方賦稅課役那堆爛事?

他完全沒法想象,沒有了天子門生的掌令官擔任鄉長,那農莊法得是個什麼模樣!

劉吉趕忙補充道:“是啊,所以南宋的官莊法僅僅建立了二十二所,就建不下去了。”

胡濙略微有些出神的說道:“官莊法就是再差勁兒,那也是田制,南宋朝廷,就這麼稀裡糊塗的過了七十四年的時間。”

“這七十年的時間,南宋的錢引貶值,物價攀升,軍費短缺,南宋朝廷已到了山窮水盡的地步。”

“但是北方是越來越強大的蒙古,巨大的軍事壓力,逼迫南宋朝廷必須做出改變。”

“景定四年,賈似道基於限田制,在知臨安府劉良貴、浙西轉運使吳勢卿的建議下,推動公田法。”

“南宋限田,是一品官限田五十頃,以下每品遞減五頃,至九品爲五頃,無官百姓最高田額兩百畝。”

“公田法,就是回買公田,但凡是超過了限田制的超標之田都要官買贖回。”

戶部尚書沈翼聽到這裡,坐直了身子問道:“胡尚書前面也說了,景定年間,南宋朝廷已經到了山窮水盡的地步,哪來的錢官買贖回超標之田?”

所有人都看向了胡濙,錢,從哪裡來?

胡濙笑着說道:“官買贖回超標田畝,是折半價購買,浙江當時三石良田價四百貫,官買兩百貫,付款是形同廢紙的會子,連飛錢都不給,只給紙鈔,時人殊死抗拒,稱其爲白沒。”

所有人瞭然,一副果然如此的表情,朝廷窮的都當褲子了,還能給錢?就是白白沒收而已。

陛下在南衙推動的農莊法,是白沒嗎?

陛下給船證。

船證最大的好處是低稅,六分的稅,那是外番商舶想都不敢想的低稅,幾乎等同於沒有。

船證的第二個好處就是可以懸掛北斗七星旗,這個旗幟在海上代表着大明勢力,等閒之下,互相碰到了七星旗,大家打個招呼,一般不會升級到搶劫。

海盜看見了也要掂量一下,這搶了大明的船,會不會引來大明水師。

船證的第三個好處,也是最大的好處,就是可以將商舶武裝,只要入港不張弓填藥,就不會招致巡檢司擊沉。

這些武裝商舶的武備,皆是大明武備,在海上可謂是罕有敵手,武裝商舶劫掠起來,那可謂是如魚得水。

所以,船證在南衙被戲稱爲私掠船證。

誰有船證,誰就可以武裝商舶,進行劫掠。

船證在南衙可是硬通貨中的硬通貨,而且在陛下春秋鼎盛的這些年裡,會一直硬通下去。

胡濙抿了口茶繼續說道:“景定四年二月,賈似道定公田法,到六月時就官買了三百五十萬畝田,開始設立官田所。”

“景定五年春,尚書省上奏宋理宗曰:中外支用粗足。”

“景定五年冬,宋理宗龍馭上賓,失去了宋理宗的支持,賈似道深陷黨爭無力繼續推動官田法。”

“鹹淳三年賈似道落敗下野,宋度宗廢官田法,滿朝文武彈冠相慶,慶賀大宋,衆正盈朝。”

“九年後,元軍攻破臨安,太皇太后謝道清帶着五歲的宋恭帝出城跪迎,向元軍投降。”

賈似道死後一年,元軍就攻破了南宋的都城臨安,太皇太后和小皇帝出城投降,南宋實質性滅亡。

胡濙說完之後,羣臣們不勝唏噓。

劉吉有些好奇的問道:“敢請問胡尚書,若是賈似道的官田法能一直推行下去,南宋是不是能夠再撐些時日?”

胡濙連連搖頭說道:“怎麼可能。”

“南宋名將人稱南天一柱的孟珙,滅金國武仙軍團,聯蒙滅金,報了當年二帝北狩之恥辱,屢敗蒙古,收復襄陽,統領南宋川蜀、京湖兩大戰場,以一人之力統御南宋三分之二戰線上的戰事。”

“孟珙爲國奮戰,可稱得上忠臣、能臣?”

“孟珙打的蒙古河南行省範用吉暗中向南宋投降。”

“朝廷擔心孟珙勢力過大,不準孟珙接受範用吉投降,還逼迫孟珙致仕。”

“致仕那年九月,孟珙哀呼三十年收拾中原人,今志不克伸矣,抱憾逝世。”

重文輕武的大宋,到了行將朽木的時候,依舊擔心武人作亂,擔心一個將死之人的勢力過大,那不是一個公田法就可以挽救的。

賈似道不是南宋的救世主,賈似道一定程度上激化了人地矛盾,導致南宋朝廷加速滅亡。

胡濙帶着羣臣們複習了一遍南宋的滅亡,目的是爲襄王殿下的【自古治世亂世,未嘗以財不足爲公患也,患在治財無其道爾】觀點做旁證。

南宋從建立之初,宋高宗就開始撲買官田,膏腴之田賣光了之後,開始停止撲買官田,稀裡糊塗的過了七十多年,到了窮途末路的時候,又開始白沒。

南宋這個朝廷無法調和階級矛盾,所以它失道天下。

胡濙看着羣臣開口說道:“觀五代之存亡,而不用其長策。睹前車之傾覆,而不改其轍跡。”

“是以,聖王安不忘危,存不忘亡,故天下有變而無傾危之患矣。”

胡濙說完之後,慢慢的閉上了眼,老僧入定,像是睡着了一樣。

當今陛下有手段、有決心、有能力,可稱之爲聖主。

羣臣應當緊密的團結在陛下的周圍,君臣上下惻怛之心,天下才能向治。

相比較襄王乾巴巴的幾句話,胡濙這個大明的洗地大師,在不經意間,爲大明皇帝在南衙的的暴戾,洗了一下地。

朱瞻墡聽聞亦是不斷的點頭,不得不說,胡尚書不愧是大明的師爺。

相比較南宋朝廷的白沒,陛下可謂是寬仁至極了。

陛下沒印大明寶鈔作爲補償,不是仁君聖主,是什麼?

“略有幾分淺見,拋磚引玉。”朱瞻墡示意羅炳忠將他寫的《利柄論專賣》發給了在坐的羣臣。

在這個利柄論的專賣裡,朱瞻墡增加了柴米油爲官辦專賣。

賀章一隻手翻動着面前的利柄論,眉頭緊皺的說道:“朝廷要設立官鋪,購買農莊手工製品和農副作物?而且還要向農戶售賣原料、工具?”

“官辦營商,成何體統?”

柴米油鹽鐵專營也就罷了,朱瞻墡的這個《利柄論專賣》提出了朝廷對農莊進行統購統銷,設立官鋪購買集散百貨。

沈翼看完之後直搖頭說道:“農莊、鄉、縣州、府、省,五級購銷,殿下,這怎麼可能做得到呢?”

“尤其是分級管理、分級覈算、各負盈虧、上交七成利潤,自留三成,殿下,這賬,算不過來的。”

沈翼天天算賬,他清楚的知道算賬想算明白,有多麻煩,這麼龐大的、依託於農莊法的五級購銷的官鋪,那得多麼龐大的賬目?

吏部尚書王翱看完了之後,感慨的說道:“殿下,恕臣直言,這官鋪會因爲這無法監察,最後變成藏污納垢之地。”

“而且會有很嚴重的冗員問題,即便是農莊和鄉不設官吏,但是這縣州府省朝廷能不設官吏?”

王翱就是反貪廳的郎中,他專門反腐抓貪,這官鋪天然滋生貪腐。

其他的明公們,也都是對這個官鋪,持反對意見,難度太大,甚至成爲某些人朘剝百姓的新手段。

朱瞻墡面色不善,開口說道:“孤當然知道難度極大,有這樣那樣的問題,但是百姓需要啊!”

“多少農戶家中的菜刀都是世代相傳;犁具用了數十年,壞了修,修了壞,卻沒地方買新的;家中的紡車也是破破爛爛,跟城裡那些工坊的紡車根本無法相提並論;”

“紡出的紗線,地裡長出的作物,只能低價賣給進村寨收貨的扁擔郎。”

“楊鐵一家甚至只有兩條褲子,楊春楊夏兩個大姑娘,甚至在家裡只能光着腚!”

朱瞻墡越說越氣,厲聲說道:“收租簡單,賣地簡單!”

胡濙緩緩的睜開了眼睛,看着劍拔弩張的氣氛,笑着說道:“殿下消消氣,消消氣。”

“殿下是爲了大明百姓設身處地的照想,羣臣也是爲了大明百姓照想,大家都是爲了大明好不是?”

斡旋,是一個師爺必備的技能,很顯然胡濙是個合格的師爺。

在監國和羣臣的意見相悖的時候,就需要師爺出來斡旋彼此之間針鋒相對的氣氛。

面紅耳赤,那是吵架,不是鹽鐵會議。

胡濙看朱瞻墡面色平和了一些,纔開口繼續說道:“我常與尼古勞茲坐而論道,他總是說羅馬不是一天建成的,我也總跟他說,羅馬不是一天就滅亡的。”

坐而論道,就是要往對方肺管子上戳,否則怎麼能論出道來?

公田法在賈似道推行的時候,賈似道本人就拿出了一萬頃田來支持公田法,其實這恰恰說明了,南宋的土地兼併的嚴重,那可是一百萬畝地,南宋從宋高宗開始就不停的賣官田,賣地簡單啊,但是賣地導致了稅基大肆萎縮,寅吃牟糧。至於會子,就是南宋的紙鈔,這南宋末年的主要矛盾概括爲【國計困於造楮(紙幣),富戶困於和糴】,想更多瞭解公田法始末的可以看一下《南宋公田法推行前的財政狀況》。求月票,嗷嗚!!

第916章 大軍凱旋,進國公授奇功牌第五百二十五章 王復點檢軍馬,大石天山狩獵第六十七章 各懷鬼胎第六百二十八章 百官哀怨,沸反盈天第五百一十八章 哪有同黨?都是陛下的臣子(恭賀“打磨z”成爲本書盟主!)第一百一十九章 拿這個考驗皇帝?第944章 解刳院雅座兩位第773章 白花花的銀子給了窮人,造孽啊!第六十四章 援軍將至第五百七十八章 他!不!配!第五百五十一章 高道德劣勢怪圈第737章 村裡的狗,都能吃上皇糧!第三百五十三章 黛眉開嬌橫遠岫,綠鬢嚲濃染春煙第六百二十五章 皇帝陛下,不覺得羞愧嗎?第一百五十二章 陛下又一個奇思妙想第734章 國之柱石?國賊也第764章 達則混吃混喝,衰則反咬一口第一百二十六章 誇,誇上天去!(均訂加更)第五百一十五章 失望與希望第四十一章 實踐才能出真理第968章 俱往矣,還看今朝第五十二章 英烈冊與英烈祠第780章 升龍城不戰而降第六百二十三章 百舸爭流千帆盡,波濤在後岸在前第795章 從實踐中來,到實踐中去第四百七十一章 很好,很有探索精神第五百八十章 景泰十六姓第四百二十一章 死後住金山陵園還是落葉歸根?第五百三十章 勞動使人自由,工作賦予人權第1000章 朕就是亡國之君第750章 土地是什麼?土地就是根兒第二百二十七章 人間閻羅第五百五十章 月吐青山倚艦樓,爲馳王事渡仙舟第八章 有內鬼!第三百一十五章 養寇自重 (賀“蜷縮被窩中”成爲本書盟主)第九十二章 金戈鐵馬,氣吞萬里如虎第一百九十二章 朱祁鎮:壞了,我成替身了第702章 山不向人去,人自上山來第五百九十三章 大忽悠在和林第三百零九章 胡尚書做事,朕很放心第二百九十章 貪利本是平常事,奸佞誤國豈得生第871章 先上一道開胃菜第四百九十五章 哪裡需要哪裡搬第754章 醉生夢死渾渾噩,花天酒地昏昏沉第873章 瓦剌人沒有武德第716章 什麼是天命?第二百九十二章 京中有善口技者第五百九十七章 宰相出現的必然性第三百二十七章 大皇帝的七宗罪第三百七十二章 散裝南直隸第784章 大皇帝訓子第三百七十九章 扶持社稷擎天柱,平定乾坤架海樑第760章 伊凡三世的遊記第四百六十三章 陛下造福船吧!第931章 跟餓肚子的人講禮法,是無恥的第四百六十二章 富得流油,遍地黑金第三百零五章 十萬成丁十萬兵,一寸山河一寸血第五百六十二章 大皇帝的至仁之心第一百七十一章 還是做成了一鍋夾生飯第四百二十六章 刀光劍影,你來我往第三百五十一章 離經叛道?大道之行也第790章 大皇帝回到了忠誠的順天府第四十七章 君以國士待我 我必國士報之第三百八十六章 陛下不愧是陛下!第681章 徐麒耀教子篇七條第五百四十七章 大明人的善良第840章 一輩子在走別人鋪好的路第二百三十一章 他們總是緊密聯合在一起第五百三十一章 按勞、按需、按資所得第四百六十二章 富得流油,遍地黑金第878章 此間樂,不思黎第841章 天下第一陽謀?第三百二十七章 大皇帝的七宗罪第七十五章 于謙,你比王莽還要王莽!第一百五十章 國運之爭第三百章 夫尊於朝,妻榮於室第一百七十二章 計劃委員會第一百二十六章 誇,誇上天去!(均訂加更)第863章 沂王,琅琊王第767章 強龍硬壓地頭蛇第796章 讀書人的心比墨還黑第一百五十四章 兵推棋盤第六百三十四章 衣冠楚楚 豺狼虎豹第713章 川澤納污,山藪藏疾第五百八十五章 大石先走我殿後!第一百八十六章 朕,大明戶部尚書!第一百四十三章 大明守夜人——夜不收(均訂加更)第四百六十八章 大明最危險的男人們第一百零三章 大明皇帝體察民情(求訂閱)第三百一十七章 咱們去哪兒?應天府嗎?第三百九十四章 天朝棄民是不是大明臣民?第五百七十四章 用人朝前,不用人朝後第三百二十章 外戚不得封爵!第五百九十一章 小姐身子丫鬟命第二百二十九章 生命的奇蹟第五百零三章 景泰年間的抄家法第五百六十二章 大皇帝的至仁之心第一百一十六章 天之道損有餘而補不足第788章 機器一轉,人心不古第920章 禁牙行 禁菸 摘鈴鐺
第916章 大軍凱旋,進國公授奇功牌第五百二十五章 王復點檢軍馬,大石天山狩獵第六十七章 各懷鬼胎第六百二十八章 百官哀怨,沸反盈天第五百一十八章 哪有同黨?都是陛下的臣子(恭賀“打磨z”成爲本書盟主!)第一百一十九章 拿這個考驗皇帝?第944章 解刳院雅座兩位第773章 白花花的銀子給了窮人,造孽啊!第六十四章 援軍將至第五百七十八章 他!不!配!第五百五十一章 高道德劣勢怪圈第737章 村裡的狗,都能吃上皇糧!第三百五十三章 黛眉開嬌橫遠岫,綠鬢嚲濃染春煙第六百二十五章 皇帝陛下,不覺得羞愧嗎?第一百五十二章 陛下又一個奇思妙想第734章 國之柱石?國賊也第764章 達則混吃混喝,衰則反咬一口第一百二十六章 誇,誇上天去!(均訂加更)第五百一十五章 失望與希望第四十一章 實踐才能出真理第968章 俱往矣,還看今朝第五十二章 英烈冊與英烈祠第780章 升龍城不戰而降第六百二十三章 百舸爭流千帆盡,波濤在後岸在前第795章 從實踐中來,到實踐中去第四百七十一章 很好,很有探索精神第五百八十章 景泰十六姓第四百二十一章 死後住金山陵園還是落葉歸根?第五百三十章 勞動使人自由,工作賦予人權第1000章 朕就是亡國之君第750章 土地是什麼?土地就是根兒第二百二十七章 人間閻羅第五百五十章 月吐青山倚艦樓,爲馳王事渡仙舟第八章 有內鬼!第三百一十五章 養寇自重 (賀“蜷縮被窩中”成爲本書盟主)第九十二章 金戈鐵馬,氣吞萬里如虎第一百九十二章 朱祁鎮:壞了,我成替身了第702章 山不向人去,人自上山來第五百九十三章 大忽悠在和林第三百零九章 胡尚書做事,朕很放心第二百九十章 貪利本是平常事,奸佞誤國豈得生第871章 先上一道開胃菜第四百九十五章 哪裡需要哪裡搬第754章 醉生夢死渾渾噩,花天酒地昏昏沉第873章 瓦剌人沒有武德第716章 什麼是天命?第二百九十二章 京中有善口技者第五百九十七章 宰相出現的必然性第三百二十七章 大皇帝的七宗罪第三百七十二章 散裝南直隸第784章 大皇帝訓子第三百七十九章 扶持社稷擎天柱,平定乾坤架海樑第760章 伊凡三世的遊記第四百六十三章 陛下造福船吧!第931章 跟餓肚子的人講禮法,是無恥的第四百六十二章 富得流油,遍地黑金第三百零五章 十萬成丁十萬兵,一寸山河一寸血第五百六十二章 大皇帝的至仁之心第一百七十一章 還是做成了一鍋夾生飯第四百二十六章 刀光劍影,你來我往第三百五十一章 離經叛道?大道之行也第790章 大皇帝回到了忠誠的順天府第四十七章 君以國士待我 我必國士報之第三百八十六章 陛下不愧是陛下!第681章 徐麒耀教子篇七條第五百四十七章 大明人的善良第840章 一輩子在走別人鋪好的路第二百三十一章 他們總是緊密聯合在一起第五百三十一章 按勞、按需、按資所得第四百六十二章 富得流油,遍地黑金第878章 此間樂,不思黎第841章 天下第一陽謀?第三百二十七章 大皇帝的七宗罪第七十五章 于謙,你比王莽還要王莽!第一百五十章 國運之爭第三百章 夫尊於朝,妻榮於室第一百七十二章 計劃委員會第一百二十六章 誇,誇上天去!(均訂加更)第863章 沂王,琅琊王第767章 強龍硬壓地頭蛇第796章 讀書人的心比墨還黑第一百五十四章 兵推棋盤第六百三十四章 衣冠楚楚 豺狼虎豹第713章 川澤納污,山藪藏疾第五百八十五章 大石先走我殿後!第一百八十六章 朕,大明戶部尚書!第一百四十三章 大明守夜人——夜不收(均訂加更)第四百六十八章 大明最危險的男人們第一百零三章 大明皇帝體察民情(求訂閱)第三百一十七章 咱們去哪兒?應天府嗎?第三百九十四章 天朝棄民是不是大明臣民?第五百七十四章 用人朝前,不用人朝後第三百二十章 外戚不得封爵!第五百九十一章 小姐身子丫鬟命第二百二十九章 生命的奇蹟第五百零三章 景泰年間的抄家法第五百六十二章 大皇帝的至仁之心第一百一十六章 天之道損有餘而補不足第788章 機器一轉,人心不古第920章 禁牙行 禁菸 摘鈴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