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百四十三章 先義後利爲榮,甲冑有勞曰襄

金濂看着滿臉英氣,正值壯年的陛下,露出了欣慰的笑容。

他不是要告發江淵、項文淵等人,而是藉着朝堂之上比較辛密的事兒,告訴陛下,不要從皇位上走下來跟朝臣們撕扯。

陛下的角色就是聖裁決斷,而陛下這一點做的一直非常好,金濂非常的欣慰。

朱祁鈺不是天生就是皇帝,他也是第一次當皇帝,但是他知道金濂說的是對的。

在萬曆初年,張居正就把萬曆皇帝放在了聖裁決斷的位置上,一切新政水到渠成,可是張居正一死,萬曆皇帝親政,就犯了致命的錯誤,他從皇帝位上走下來,親自下場撕扯。

萬曆皇帝撕不過朝臣,他經驗不夠豐富。

萬曆皇帝眼看着撕不過朝臣,就開始擺爛,在萬曆十三年之後,他再未踏出過皇宮一步。。

天下官員缺員過半,就連六部尚書都缺了三位,萬曆皇帝都不聞不問,最後把大明折騰的土埋到了眉毛。

金濂說的很有道理。

“要吃點什麼嗎?”朱祁鈺看着桌上的果籃,這些都是來看望金濂的大臣們送的零嘴。

金濂已經吃了四天的流食,朱祁鈺對金濂的身體狀況心知肚明,今天他的精神很好,朱祁鈺纔有此一問。

金濂靠在牀欄上,並未做聲,而是看着窗外歸巢的鳥兒愣愣的出神。

“陛下,老臣剛纔在想,還有什麼事沒有交待,想來想去,交待也是無用功罷了。”金濂喃喃的說道:“臣就盼着大明會越來越好。”

朱祁鈺抿了下嘴脣,用力的點了點頭說道:“會越來越好的,會的,朕保證。”

“那老臣就放心了。”金濂歪過頭來,眼簾慢慢閉上。

朱祁鈺已經和金濂聊了一會兒,金濂有些精力不濟,這種疲憊,是朱祁鈺很少從金濂身上看到的。

平日裡那種錙銖必較的模樣,變得平和了起來,這個爲大明守護錢袋子的戶部尚書,終於迎來最後的時刻。

朱祁鈺很平靜的走了出去,興安在他的身後小心的關上了房門,屋裡只剩下了陸子才和兩名太醫,再無其他人打擾金濂這最後的安詳時刻。

忙碌了一生的金濂,可以十分確信的說一句,他無愧於大明,無愧於社稷,無愧於黎民,無愧於心。

這就是金濂的一生。

夕陽西下,金黃色的光芒透過樹梢的間隙,灑在了窗欄、屋檐、磚石路上,把它們染上了一層金黃色。

朱祁鈺站在門前,他負手擡頭看着天空變幻莫測的火燒雲,一言不發的等待着。

待到夕陽完全落山,夜色在天空不斷的暈染的時候,身後的房門吱吱呀呀打開,陸子才走到了陛下的身後,沉重的說道:“沐陽伯,薨了。”

“嗯,知道了。”朱祁鈺只感覺自己的心被人用力的攥了一把,他手下的重臣,又走了一位。

太醫院用盡了辦法,也沒有將他留在人間。

朱祁鈺深吸了口氣又用力的吐了出去,纔開口說道:“興安,宣旨吧。”

他以爲自己不會悲傷,可是事到臨頭,他才發現自己說話的力氣都不是很多。

他還年輕,他很不習慣告別。

興安拿過了黃帛聖旨大聲的喊道:“金榮襄大仁,仁者爲天下謀,譬之無異乎子爲親所謀。天下貧則從事富天下,人民寡則從事衆人民,不捨餘力,不贍私財,不隱其智。”

“金榮襄剛果有才,以嚴稱,刑部持法,外嚴內恕,戶部理財,值兵興財詘,厚斂以足用…”

榮襄,是金濂的諡號。

先義後利爲榮,甲冑有勞曰襄。

金濂的靈柩,將會在三日後下葬,這也是金濂的遺囑,金濂家無餘財,擺七日的靈堂耽誤朝政,死了還要麻煩、耽誤別人,那不是金濂的性格,這也算是金濂的節葬。

按照金濂的遺囑,金濂的家人,將會在金濂下葬之後,搬離官邸,朱祁鈺賜朝陽門一宅院,供金濂家人居住使用。

興安的聖旨並不是很長,他念完之後,將聖旨卷好,並沒有將黃帛取回再用,金濂逝世是大事,當然得用黃帛,他將完好的聖旨,遞給了金濂的遺孀。

朱祁鈺回頭看了一眼病榻上的金濂,離開了官邸。

“盧忠,你去查一查當初江淵受賄的事兒,寫成密報。”朱祁鈺走出官邸的第一時間,就讓盧忠去調查此事。

他要知道,江淵當初爲何要收這筆錢,日後,還會不會繼續收這種錢,江淵到底能不能用。

“臣領旨!”盧忠俯首領命而去。

朱祁鈺翻身上馬,走過了大明的大街小巷,回到了泰安宮內,將自己關到了御書房裡,拿出了金濂的絕筆奏疏,認真研讀了起來。

金濂在最後的奏對中,提到了大明的錢荒,朱祁鈺已經在着手解決這方面的問題,要讓貨幣或者說勞動價值、礦物等資源流入大明。

具體而言就是增加大明商品的多樣性和銷售地,或者製造傾銷地,換取大明需要的資源。

“真是的,走了,還要跟朕吵一架。”朱祁鈺搖了搖頭,鄭重的批覆之後遞給了興安,令其歸檔。

金濂在最後的絕筆奏疏中,依舊是和他這個戶部尚書、大明皇帝吵架,具體來說,金濂看不慣現在國帑和內帑極爲混淆、權責不清的狀態。

因爲鑄幣的原因,內帑管理的兵仗局負責鑄幣事物,那麼鑄幣稅的分配,就歸內帑分配。

而負責分發、鑄造景泰通寶的卻是寶源局,寶源局又負責兌換銀幣,吸收大明碎銀,而各地的寶源局又兼納儲之務,納儲開出票證,又屬於戶部的權責。

這種權責不清的狀態,讓金濂頗爲的擔憂,也給戶部、工部、內承運庫,造成了極大的困擾。

金濂給出的辦法,是將鑄幣、鑄景泰通寶歸兵仗局,而發行、換幣歸寶源局,將票證歸寶鈔局,釐清權責。

將兵仗局、寶源局、寶鈔局合併爲銀院,歸計省管轄,設立提督內臣,都察院負責考成。

權責不清,是大明新貨幣政策的隱患之一。

當初試行的階段,朱祁鈺考慮的並不周全,而因爲兵仗局在高壓統治之下,並未有貪腐腌臢之事發生,這鑄幣之事,乃是皇帝的逆鱗,平日裡誰敢伸手?

金濂這是知道自己已經時日無多,將這個隱患一針見血的指了出來,並且從現象出發,找出問題,總結原因,制定切實可行的辦法,直到走的時候,金濂依舊不違聖訓,實事求是的在辦事。

就是走的時候,金濂也是想着大明越來越好。

朱祁鈺非常欣慰。

他現在的所有新政,幾乎都是圍繞着新貨幣政策在展開,而這新貨幣政策又是他的一言堂,他看不到的問題,朝臣們不敢說。

金濂看到了,並且沒有把這個問題,留給後來者去頭疼。

月上柳梢頭,盧忠在通稟之後,來到了御書房,將陛下叮囑的事兒,一五一十的說了個清楚。

江淵收受了浙東大戶蒲氏一筆巨大的賄賂,這筆賄賂被江淵收受之後,就石沉大海消失不見了。

盧忠支支吾吾的說道:“江淵平日裡不好奢,並未養私房,家宅安寧,他也未曾在家鄉置辦田畝、豪院,這筆錢就跟從來沒有一樣,臣也是追查了許久。”

“這錢最後都流向了金英、曹吉祥、王振、郭敬手中,查到這裡的時候,臣和東廠的番子一起查起了這筆錢最後的走向。”

朱祁鈺看着盧忠猶豫的模樣,疑惑的問道:“這筆錢都流向了哪裡?沒查出來嗎?難不成那個皇宮,連朕都不能查嗎?”

“當然不是!”盧忠嚇了一跳,低聲說道:“其實都歸了王振,但是臣當初抄了王振的家,這筆錢,大概最後都歸了…稽戾王。”

爲尊者諱,稽戾王是皇帝,這查來查去查到了皇帝的頭上,盧忠才頗爲猶豫。

盧忠不是空口白牙,而是把當初從王振家中查抄的賬本、郭敬的賬本都拿了出來,放在了案桌之上低聲說道:“陛下看這裡。”

興安擰亮了一些噴燈,並未言語,他是東廠督主,他自然知道盧忠和東廠配合查江淵貪腐案情,郭敬的這本賬,還是興安給盧忠的。

陛下讓盧忠查案,他沒有越俎代庖的習慣。

若是哪一天陛下開始怠政,他作爲司禮監、東廠提督太監,自然需要自己做些事,但是眼下陛下勤勉,他自然不會亂做決定。

“這個稽戾王!天下都是他的,這好好的天下,被他霍霍成了什麼樣?天下都是他的,他都不滿足嗎?他要那麼多錢幹!什!麼!有什麼用!”朱祁鈺看完了賬本,都能對得上,而且還有書證,人證。

盧忠辦事極爲嚴謹,既然敢到陛下面前說,自然是有證詞,有證人,不敢欺君。

當初興安對皇宮進行了帶清洗,可是興安並沒有把人殺光,這也沒過幾年,自然有人清楚此事。

正因爲確鑿無誤,朱祁鈺才生氣,好好的一個大臣,這就背上了受賄的污點。

興安聽到陛下這麼說,強忍住了笑意。

“屋裡也沒外人,有話你就說,別一副想笑不敢笑的模樣,不吐不咽。”朱祁鈺自然看到了興安的模樣,將賬本合上看着興安說道。

興安趕忙請罪說道:“陛下尚節儉,又住在泰安宮,不住皇宮,後宮就幾位娘娘,自然花銷極少。”

“泰安宮最大的花費就是給緹騎們訓練的火藥錢和賞賜了,一年得有五十餘萬銀幣。”

“可是稽戾王不一樣啊,陛下,僅僅正統十三年,稽戾王就納了三百宮女入宮,泰安宮這六年來,算上三姑六婆也不過百人婢女,還有不少是朝鮮王獻的少女…”

“稽戾王當初神器假手於人,天下的確是他的,不過,也不是他的。”

興安將自己的話說的很明白,稽戾王的花銷極大,通過歷年的內承運庫的賬目就可以看出來,現如今,泰安宮除了安保費用支出以外,一年到頭花不到十萬銀幣。

“那倒也是。”朱祁鈺想了想,的確是這個道理。

他整日裡被罵作是亡國之君,可是唯一給自己建的東西,就只有一個巴掌大的盥漱房。

那小地方,日後被人蔘觀,遊客也要不屑一顧的說一句:這亡國之君的澡盆,還沒澡堂子的浴池大。

“把江淵宣來,朕有話問他。”朱祁鈺讓興安去宣見江淵。

興安面色爲難的看了看錶,這都快子時了。

朱祁鈺不以爲意的說道:“最近天象多變,江淵忙着糧倉的事兒,他這會兒在兵部衙門,你去兵部宣他來就是。”

朱祁鈺對江淵非常滿意,能力才情都是一等一的人傑,自從江淵掌兵部事兒之後,于謙就很少操心兵部之事了,整日裡和胡濙學習養生之道的于謙,身體極好。

當初于謙的痰疾嚴重到迷走神經痛,越到後半夜越是興奮,無法安眠,京師保衛戰之後,于謙又巡檢邊方,這在京師幾年,身體好不容易纔調理好,朱祁鈺可不希望于謙步了楊洪、金濂天人五衰的後塵。

江淵做事很認真,最近再次督辦糧倉事物,更是忙得連口熱乎飯都顧不太上。

“參見陛下,陛下聖躬安否?”江淵並不知道爲何深夜把他宣來。

“安,坐。”朱祁鈺上下打量了下一身正氣的江淵,將兩本賬遞給了他。

江淵不明所以的看了那兩本賬,眼睛越瞪越大,他顫顫巍巍的將兩本賬放在了桌上,臉色一陣青,一陣白。

他嘩啦一下的跪倒了地上,俯首帖耳,停頓了一下才說道:“臣罪該萬死。”

江淵在這一瞬間想了許多,他本來想說自己也是被迫的,但又涉及到了一個問題,他把問題都推給了稽戾王,陛下會怎麼想?

當初稽戾王是君,現在陛下也是君。

他無話可說,只能認罪。

“起來說話。”朱祁鈺既然把江淵叫來,就沒有責罰的意思,否則就是緹騎直接緝拿了。

朱祁鈺一直打量着江淵,他想知道,江淵當初爲何要收這筆錢。

他忽然想起來江淵做戶部左侍郎的那段時間,那時候剛剛主持了景泰二年的科舉,又稽查了天下糧倉的江淵,他看着俞士悅、王直、陳汝言的眼神。

那是渴求上位的眼神。

若非陳汝言讓賢,江淵和陳汝言必然起衝突。

“你很想做官嗎?”朱祁鈺試探的問道。

江淵咬了咬牙,立刻說道:“是,臣…官兒癮很大。”

和陛下打交道,江淵有自己的行事規則,陛下喜歡打開天窗說亮話,不喜歡陰陽怪氣,更不喜歡讓朝臣猜度聖意。

老老實實的說,不要試圖矇混過關,但凡是說謊,就需要一千個謊言圓謊,最後把自己弄的萬劫不復。

陛下想知道他爲什麼收錢,他就坦白自己爲何會收錢明明白白的說清楚。

“你倒是坦誠。你想坐於少保的位置嗎?”朱祁鈺盯着江淵問道,不放過他任何一個小動作。

江淵點了點頭又搖了搖頭,極爲無奈說道:“想,但是臣做不到…”

他問過自己,若是面對皇帝被俘,京營皆喪,他能不能帶着人把京師守住,他自問自己做不到。

他清楚的知道,哪些位置自己可以期許,哪些位置不是他能坐的。

第二百九十章 貪利本是平常事,奸佞誤國豈得生第八章 有內鬼!第四百七十五章 羅馬與大明文化差異的根源第五百三十三章 雪花飄飄,北風蕭蕭第970章 紙貴墨貴,書就貴,讀書就貴第771章 京軍是陛下的京軍!第833章 每天一個朝堂小妙招第四百零三章 海的那邊是什麼?第802章 信我者信,非我者非第六百一十八章 四時之序 凜冬將至第一百零七章 天下爲公(均訂加更)第六十八章 士農工商,高低貴賤第927章 枯木怎逢春第五百四十五章 因私廢公,非朕之所欲也第一百零二章 除惡務盡(求訂閱)第五百二十章 這天底下最難得是兩個字是:知恥第三百六十章 威逼利誘、文武並用第五百八十九章 取之於民易,用之於民難第二百二十六章 見見百姓第三百二十一章 爛泥扶不上牆的兵部尚書第四百六十四章 羅馬使者和奧斯曼使者的禮物第三百一十五章 養寇自重 (賀“蜷縮被窩中”成爲本書盟主)第五百八十五章 大石先走我殿後!第926章 天子一怒,伏屍百萬,流血千里第四百三十四章 但凡有一點用,也不至於一點用沒有!第一百零七章 天下爲公(均訂加更)第719章 拋開立場不談,講個小故事第五百七十四章 用人朝前,不用人朝後第六百二十二章 《陽春》、《白雪》和《下里》、《巴人》第五百七十二章 武,夫文止戈爲武第一百二十九章 直鉤釣魚第五百零八章 沒有失去就沒有獲得第748章 誰爲萬民操勞,誰就是萬民之主第四百五十一章 達則兼濟天下的快樂第五百一十三章 問心第三百一十九章 像模像樣的造反第956章 景泰一二式定裝火銃第一百三十五章 那太子呢?第766章 朕不敢收的錢,坐寇也敢收!第二百六十三章 皇帝殿試策問,大數學家參考第二百一十章 授勳放賞!第777章 鐵匠皇帝第二百七十八章 精忠演義說本第五百九十一章 小姐身子丫鬟命第一百一十七章 太陽再次升起第825章 敲打敲打,自然要連敲帶打第一百九十八章 小了,格局小了第871章 先上一道開胃菜第721章 有道之國,務在弱民第966章 結硬寨,打呆仗,橫碾硬壓第三百七十一章 改土歸流的本質第997章 胡濙教育理論,于謙教育實踐第882章 抄家一二事兒第902章 阿剌知院投降伏誅第918章 男兒不丈夫,天下皆苦楚第849章 到了時間,該死就去死第八十一章 要想馬兒跑,又要馬兒不吃草?第六百三十五章 一切,不過是陛下的意志罷了第753章 既要又要的道長困境第978章 問渠那得清如許?爲有源頭活水來第894章 必殺謙,始可和第四百一十章 袁彬去哪了?第六百零八章 小農經濟蛻變的必要條件第二百九十五章 表現得好,也得配合得好第674章 亡國之君的亡國三策第二百六十四章 在算學上,繼往開來第五百九十六章 窮不過三代,因爲沒有第四代第三百六十九章 甚至包括肉食者第一百五十五章 大明:已經吃的很飽了,別送了(打賞加更)第956章 景泰一二式定裝火銃第二百一十三章 京察第856章 人間正道是滄桑第八十五章 朕的前半生第961章 給古老的土地,帶來一點小小的大明第一百七十五章 第一次鹽鐵會議第八十三章 反其道而行之第954章 古有溫酒斬華雄第一百五十六章 恐怖的壓制能力第九十五章 天寒地凍,來往不便第807章 馳道所及之地,皆爲大明疆土!第916章 大軍凱旋,進國公授奇功牌第899章 先炸他三天,看看效果第一百零一章 朕躬安(求訂閱)第649章 安內救民 慕外勤遠第二百六十五章 放榜,授頭功牌第895章 惟願華夷一文軌第一百八十六章 朕,大明戶部尚書!第四百章 金濂路倒第898章 火併第五百七十二章 武,夫文止戈爲武第四百四十三章 墨子,是比孔子更高明的聖人第998章 大道之行,天下爲公第四百九十六章 陛下,奇觀誤國啊!第四百二十五章 令有緩急,物有輕重第一百八十四章 抓捕喜寧的超級長跑第一百七十二章 計劃委員會第四百二十三章 諫治國君道臣義萬言疏第914章 馳道入交趾第二百六十四章 在算學上,繼往開來
第二百九十章 貪利本是平常事,奸佞誤國豈得生第八章 有內鬼!第四百七十五章 羅馬與大明文化差異的根源第五百三十三章 雪花飄飄,北風蕭蕭第970章 紙貴墨貴,書就貴,讀書就貴第771章 京軍是陛下的京軍!第833章 每天一個朝堂小妙招第四百零三章 海的那邊是什麼?第802章 信我者信,非我者非第六百一十八章 四時之序 凜冬將至第一百零七章 天下爲公(均訂加更)第六十八章 士農工商,高低貴賤第927章 枯木怎逢春第五百四十五章 因私廢公,非朕之所欲也第一百零二章 除惡務盡(求訂閱)第五百二十章 這天底下最難得是兩個字是:知恥第三百六十章 威逼利誘、文武並用第五百八十九章 取之於民易,用之於民難第二百二十六章 見見百姓第三百二十一章 爛泥扶不上牆的兵部尚書第四百六十四章 羅馬使者和奧斯曼使者的禮物第三百一十五章 養寇自重 (賀“蜷縮被窩中”成爲本書盟主)第五百八十五章 大石先走我殿後!第926章 天子一怒,伏屍百萬,流血千里第四百三十四章 但凡有一點用,也不至於一點用沒有!第一百零七章 天下爲公(均訂加更)第719章 拋開立場不談,講個小故事第五百七十四章 用人朝前,不用人朝後第六百二十二章 《陽春》、《白雪》和《下里》、《巴人》第五百七十二章 武,夫文止戈爲武第一百二十九章 直鉤釣魚第五百零八章 沒有失去就沒有獲得第748章 誰爲萬民操勞,誰就是萬民之主第四百五十一章 達則兼濟天下的快樂第五百一十三章 問心第三百一十九章 像模像樣的造反第956章 景泰一二式定裝火銃第一百三十五章 那太子呢?第766章 朕不敢收的錢,坐寇也敢收!第二百六十三章 皇帝殿試策問,大數學家參考第二百一十章 授勳放賞!第777章 鐵匠皇帝第二百七十八章 精忠演義說本第五百九十一章 小姐身子丫鬟命第一百一十七章 太陽再次升起第825章 敲打敲打,自然要連敲帶打第一百九十八章 小了,格局小了第871章 先上一道開胃菜第721章 有道之國,務在弱民第966章 結硬寨,打呆仗,橫碾硬壓第三百七十一章 改土歸流的本質第997章 胡濙教育理論,于謙教育實踐第882章 抄家一二事兒第902章 阿剌知院投降伏誅第918章 男兒不丈夫,天下皆苦楚第849章 到了時間,該死就去死第八十一章 要想馬兒跑,又要馬兒不吃草?第六百三十五章 一切,不過是陛下的意志罷了第753章 既要又要的道長困境第978章 問渠那得清如許?爲有源頭活水來第894章 必殺謙,始可和第四百一十章 袁彬去哪了?第六百零八章 小農經濟蛻變的必要條件第二百九十五章 表現得好,也得配合得好第674章 亡國之君的亡國三策第二百六十四章 在算學上,繼往開來第五百九十六章 窮不過三代,因爲沒有第四代第三百六十九章 甚至包括肉食者第一百五十五章 大明:已經吃的很飽了,別送了(打賞加更)第956章 景泰一二式定裝火銃第二百一十三章 京察第856章 人間正道是滄桑第八十五章 朕的前半生第961章 給古老的土地,帶來一點小小的大明第一百七十五章 第一次鹽鐵會議第八十三章 反其道而行之第954章 古有溫酒斬華雄第一百五十六章 恐怖的壓制能力第九十五章 天寒地凍,來往不便第807章 馳道所及之地,皆爲大明疆土!第916章 大軍凱旋,進國公授奇功牌第899章 先炸他三天,看看效果第一百零一章 朕躬安(求訂閱)第649章 安內救民 慕外勤遠第二百六十五章 放榜,授頭功牌第895章 惟願華夷一文軌第一百八十六章 朕,大明戶部尚書!第四百章 金濂路倒第898章 火併第五百七十二章 武,夫文止戈爲武第四百四十三章 墨子,是比孔子更高明的聖人第998章 大道之行,天下爲公第四百九十六章 陛下,奇觀誤國啊!第四百二十五章 令有緩急,物有輕重第一百八十四章 抓捕喜寧的超級長跑第一百七十二章 計劃委員會第四百二十三章 諫治國君道臣義萬言疏第914章 馳道入交趾第二百六十四章 在算學上,繼往開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