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一十三章 京察

朱祁鈺繼續說道:“其三,朕打算在邊方設立貢市榷場,此事朕打算拿到鹽鐵會議上議一議,朝議上,看看諸位明公都是何等意見。”

他說這話是有一定的時代背景的,大明攻伐瓦剌,勢必需要大量的馬匹,大明有馬,但是數量不多,做驛馬足夠,但是做戰馬,長途託運,就有些力不從心了。

和林太遠了,沒有馬匹,僅靠人力,不靠畜力,軍卒疲憊不堪,實在是難以補給。

再其次,其實民市已經很多了,私下交易極多,韃靼人和兀良哈人,就靠着與大明互市,來換取生活所需要的鹽、茶、鐵、鍛等物。

官倒民倒,蔚然成風。

這裡的鐵,主要還是以鐵鍋、農具爲主。

還有馬政的敗壞,都是設立貢市榷場的原因。

“好了,開始吧。”朱祁鈺扔下了三個議題,這三個議題,涉及到了大明幾年之內對外的策略。

胡濙首先站出來說道:“陛下,臣以爲,應當將四夷館送至津門,放在京師窺伺中原虛實,瓦剌南下,未嘗沒有瓦剌使臣探聽之嫌,送至津門,京師虛實不可聞。”

胡濙首先說的就是四夷館,設立在京師容易被探聽虛實,送到天津衛去,即便是得到了消息,真真假假再確定,再從津門送到草原,那就過時了。

朱祁鈺點頭說道:“準。”

這件事不是第一次提起了,之前就有提起,不過時機不太好,當時瓦剌再度南下,攻打宣府,朱祁鈺爲了安定韃靼脫脫不花,就沒做。

現在四夷館遷至津門,不讓瓦剌、韃靼、朝鮮、倭國等探聽京師大小事,時機成熟了。

這也是做這些事的前提。

胡濙繼續說道:“虜衆驕悍,固不可過爲裁抑,以孤歸順之心。而夷性貪婪,又不可不加節制,以杜無厭之覬,臣以爲貢市可爲,但不可不有定數。”

“永樂三年七月,把都帖木兒率部歸附大明,太宗文皇帝賜名吳允誠,屢次隨太宗皇帝北伐,征戰蒙兀。”

“太宗問皇帝武功之不入乘時者,止有徵伐與御虜武略。”

“其御虜也,每恩用口外人,得其死力。吳允誠父子兄弟一門殉塞下,柴秉誠父子邏漠北克任。”

吳允誠歸附大明,隨朱棣親征,吳允誠的兩個兒子,吳克忠和吳克勤死在了土木堡天變的鷂兒嶺之戰。

朱祁鈺還專門讓于謙去鷂兒嶺、雞鳴山看過,死人是不會撒謊的。

吳允誠這個口外人的番將,一門殉塞下。

柴秉誠是另外一個口外人的番將,駐守甘肅涼州,也是忠於大明。

胡濙又站出來洗地了。

他在陛下開口之後,立刻爲陛下要開貢市,找到了根腳。

陛下做的事不違祖宗之法,畢竟太宗文皇帝當年御外,就倆策略,一手大棒,一手封爵的胡蘿蔔,一拉一打。

陛下要打瓦剌乃是征伐,要御虜,自然要開貢市,得韃靼、兀良哈死力。

即便是得不到韃靼人的心,也要讓韃靼人掂量清楚,大明與瓦剌一戰,韃靼人是站在大明這一邊,還是站在瓦剌人的那一邊。

大明勝,他們還有貢市可以活着,瓦剌勝,他們還是傀儡,甚至日子會更糟糕。

羣臣嘆息,這好不容易又找到了一件看似違背祖宗的決定,胡濙又把地給洗了,噴都沒法噴。

什麼叫專業?這就是專業!

朱祁鈺點頭,示意胡濙歸班。

這算是從禮法上站住了根腳,祖宗都是一拉一打,朱祁鈺一拉一打,乃是承祖宗之制。

有本事,就去噴太宗文皇帝去!

誰想去噴太宗文皇帝,朱祁鈺可以送他去見太宗。

剩下的就是鹽鐵會議上討論的內容了。

于謙站了出來說道:“臣以爲,復建集寧舊城、東勝衛、三降城、威虜衛、威遠衛等漠南諸衛,可以和貢市一起辦。”

“閱視宣府邊務左給事中朱純奏稟,宣府市馬,報一萬八千匹,銀一十二萬兩,乃歷年遞至三萬六千匹,銀二十四萬兩,所耗靡多。”

“開貢市榷場,則有利於平抑牲畜之價,利國利民也。”

大明的戰馬主要來源還是民間交易,每年都要花掉超過二十萬兩銀子買馬,這馬匹還沒個標準,也沒個定數。

于謙的意思是,開貢市榷場省錢。

這錢總要花,那就要有個章程、規矩、輪廓,與其這麼不明不白,還不如擺到檯面上來。

一匹馬,六兩銀子,實在是太貴了。

朱祁鈺點頭說道:“可有人反對?”

“若是覺得奉天殿明鏡高懸,那到了鹽鐵會議上再說,要是還覺得難以啓齒,又覺得,得罪兩位明公不妥,那就寫成奏疏,遞給文淵閣。”

“覺得文淵閣還是得罪人,就通過通政司,六部都有通政、參議,可以直接送到朕的案前,所言有理,朕也會嘉納其言。”

朱祁鈺是願意讓人說話的,衆人拾柴火焰高,大明花了這麼多的力氣,把他們從茫茫人海里選出來,就是爲了讓他們積極獻策。

只要不是泛泛空談,只要不是胡謅,朱祁鈺都是願意看一看,聽一聽各方的意見。

他天天捱罵,人人皆稱其亡國之君,不就是朱祁鈺爲了言路暢通,下情上達,受的天大委屈嗎?

“那奇功牌呢?”朱祁鈺再次問道。

羣臣你看看我,我看看你,都沒有說話,所用金銀皆出自內帑,陛下要賞賜,他們也沒有理由去反對。

但是他們很羨慕,陛下的奇功牌可以給工匠、軍將,他們官僚卻沒有。

“那就是默認了。”朱祁鈺笑着說道:“繼續議政吧。”

一直當師爺,整日裡裝糊塗的王直站了出來,俯首說道:“臣請京察。”

京察是大明官場上的免疫系統,主賞罰升降,考評,淘汰貪官污吏、懈怠官僚。

從四個方面去考察,分別是守、政、才,年。

操守:廉、平,貪;政務:勤、平、怠;才華:長、平、短;年齡:青、中、老。

洪武年間,每三年一次,永樂、宣德年間,每六年一次,到了正統年間,十年一次。

洪武、永樂、宣德年間,乃是都察院御史、六科給事中、吏部清吏司、通政司等部門,聯合行動,對京師所有官員,都展開議論大規模的盤點。

尤其是貪污之事,洪武年間會剝皮揎草,永樂年間爲流放,宣德年間爲罷黜。

到了正統十年的時候,京察就變成了自陳以取上裁,就是自己寫陳情疏去裁定。

就是自己寫個奏疏,草草了事。

王直自然不是請的陳情疏這種糊里糊塗,和稀泥的京察法子。

那是當年三楊忽悠年幼的正統帝搞出來的,王直請的自然是四部聯手,稽查京官的手段。

朱祁鈺坐直了身子說道:“朕常聽聞,朝中閣臣、六部明公常庇佑屬下,撓饒察典,致羣臣相爭,勢若水火,致使京察大計,流於形式,且常常藉機停擺。”

“長官往往博寬大之名,每屆京察,只黜退數人,虛應故事,其餘一概優容,而被劾者,又不免冤抑。”

正統年間的自陳疏的京察,其實也是一種無奈的選擇。

主少國疑,若是大規模京察,權臣撕扯爭鬥,則黨禍立起,於國不利,所以只能讓四品以上的官員自己陳情了。

自古危亡之事,莫過於:君出、虜入、播遷、黨禍,四者旦夕之勢,而存亡之判也。

爲了避免黨爭,禍起蕭牆。京察之事,流於形式,藉機停擺,都是有一定的內在原因。

朱祁鈺看着羣臣們頗爲期待的目光,斟酌了許久說道:“這樣吧,六部尚書、都察院總憲、各寺寺正,由錦衣衛、司禮監和東廠負責,其餘京察由有司負責,朕也不讓你們爲難。”

小吏查大官,會導致什麼結果?

就是小吏不敢查,不敢動。

之前胡濙反駁御史賀章彈劾之時,一品出不是皇帝要他下課,立刻轉頭,整個人氣勢一變。

但憑六科給事中和都察院去查六部尚書,實在是太難了。

朱祁鈺自己查六部、都察院掌管,六科給事中、通政司、都察院御史糾察其餘京官,至少可以掐掉明公常庇佑屬下之事。

羣臣你看看我,我看看你,最後俯首高聲說道:“陛下聖明!”

朱祁鈺說的京察、大計,是兩個名詞,京察是專門針對京官,大計是針對天下所有臣工,如果京師的吏治治不好,天下吏治又何從談起呢?

張居正自任吏部尚書,跟隨着高拱的腳步,不斷的加大吏部京察力度,最後再幾度大計,達到了雖萬里外,朝下而夕奉行的地步,政體爲之肅然。

想要肅清吏治,京察和大計一定要弄紮實,否則談吏治,就是空談罷了。

朱祁鈺之前一直沒有啓動京察,是因爲土木堡之變一戰役,在廷文武闕員六十六人,文官闕員四十八人,其中六部明公,就缺了兩位。

查?

查什麼?

人都沒了,怎麼查?

大明朝廷已經運轉將近一年零四個月的時間,闕員增補了許多。

朱祁鈺爲了避免黨禍再起,一直沒有京察,一直等到官邸法徹底落實之後,限制了京官聯袂之風后,才舉起了京察的大棒。

避免黨禍,是每一個皇帝必須要做的事兒。

官員可以暗流涌動,但是絕對不可以、不允許在朝堂之上,大肆結黨,朋比爲奸,互相傾軋,明火執仗,扯起大旗來,旗幟鮮明的爲了反對而反對。

朝堂上,只能有一種聲音。

只是朱祁鈺眉頭緊皺,這幫朝臣們的情緒,怎麼如此的穩定?

朱祁鈺這次不釣魚了!是直接抽水,把每條魚挨個撈上來看看成色。

他們居然巋然不動,一副你隨便查的模樣?

陛下的官邸法去年就開始吹風,京察這根大棒,陛下一直等了這麼久,纔在此時讓吏部去推動。

這已經是給了將近一年半的時間去調整,去梳理。

陛下給了足夠寬宥的時間了,陛下登基,還不收手,就是咎由自取了。

倘若是這樣,若是再被查出需要剝皮揎草懲戒的大罪來,那到底是陛下暴戾,還是臣子們不懂爲臣之道呢?

一年半了,都不知道新朝雅政,那爲什麼還要在朝堂上站着呢?

自己去太醫院報道好了。

大明的官場上,有一個李賓言,已經足夠了。

第六百一十四章 全靠同行襯托第四百二十六章 刀光劍影,你來我往第932章 二十萬裡水路疏浚第六百零五章 海洋會議——論海權第751章 停工歇業 合乎法理第三百八十九章 翻譯翻譯,什麼叫心安立命!第五百章 到底是在救她們還是在害她們呢?第二百零六章 剿匪戰前會議第五百八十八章 利劍高擎 蕩塵滌垢第744章 公權和私權的界限第六百零五章 海洋會議——論海權第七十一章 去南京!第一百三十六章 是非曲直,難以論說第998章 大道之行,天下爲公第六百二十九章 死掉的瓦剌纔是好瓦剌第七章 《帝範》李世民著第五百一十三章 問心第834章 雖然沒有軍事天賦,但仍是優秀統帥第四百六十六章 等速、等距、等速度比螺旋線第945章 太陽照常升起的安心第四十章 景泰爐第649章 安內救民 慕外勤遠第二百一十六章 欠債還錢,天經地義第945章 太陽照常升起的安心第一百八十二章 稽王伏誅 天公地道!第897章 喪心病狂的大明皇帝第五百零四章 松江造船廠第五百四十七章 大明人的善良第一百八十章 知我罪我,其惟春秋第一百零八章 別團等人齊(均訂加更)第922章 不裝了,攤牌了,爺,投明瞭!第五百八十六章 喪子之痛第四百零八章 喜事喪辦第二百一十三章 京察第三百一十三章 朱門迷醉權貴喜,囹圄滄桑生民怨第五百六十三章 朕,包藏禍心第945章 太陽照常升起的安心第841章 天下第一陽謀?第781章 真武大帝懲妖孽,詭浪海牆斷巨舶!第二百四十九章 寒暑往來相繼,興衰周而復始第四十章 景泰爐第六百一十三章 四格諷刺漫畫第930章 沒有界限的自由不是自由第876章 貢院大火,九十貢生俱成灰第878章 此間樂,不思黎第844章 有些事兒,不開始最好第五百一十章 在流乾最後一滴倭國武士的血之前,決不投降!第一百九十章 火耗三成,如何分配?第四十一章 實踐才能出真理第一百五十二章 陛下又一個奇思妙想第733章 皇帝賜物,青兕獻寶第946章 六十六車的儒教經典第874章 用糧草做餌?第899章 先炸他三天,看看效果第771章 京軍是陛下的京軍!第一百四十九章 春暖花開時,沒一個好消息!第四百三十九章 四時之序,生機斷絕第五百九十二章 腰纏萬貫進此地,身無分文雁拔毛第一百九十九章 利益分配原則第793章 見龍在田,天下文明第四百六十二章 富得流油,遍地黑金第十七章 騎白馬的朱祁鈺和于謙第六百零二章 無毒不丈夫第726章 天下第三強軍第一百三十五章 那太子呢?第一章 亂糟糟的朝堂第801章 國中有國,成何體統?第一百三十九章 百姓最是狡猾奸詐(打賞加更)第三百八十六章 陛下不愧是陛下!第八十三章 反其道而行之第二百八十四章 敢殺我的馬?第一百一十三章 重鑄蒙兀榮光!第三百九十三章 陛下更喜歡大明女子第三百九十二章 逆子就是逆子,甚至不肯叫一聲君父第931章 跟餓肚子的人講禮法,是無恥的第二百零三章 這稅,襄王府納了!第五百一十一章 若力有未逮,必引頸自戮第一百一十二章 滅虜上策第892章 黃雲遍野,玉粒盈艘,十九皆大姓之第一百六十五章 下坡的時候,踩一腳油門第四百五十九章 三界靖魔大帝第一百四十七章 京師講武堂,開堂了!第五百二十七章 如何把好人變壞人,把好事變壞事第六百零五章 海洋會議——論海權寫在朱祁鎮死後第四百六十一章 安得廣廈千萬間,大庇天下寒士俱歡顏第三百一十一章 大皇帝說話算話第846章 一句話,抵得過千軍萬馬第五百七十六章 巾幗不讓鬚眉第四百四十九章 地獄就在人間第820章 要麼不跪,要麼一跪到底第843章 送解刳院,天公地道第四百四十二章 大明皇家學會第五百一十七章 面刺寡人之過者第七十二章 我笑那于謙無謀,石亨無智第二百一十六章 欠債還錢,天經地義第880章 海道清寧,番人仰賴第650章 論跡不論心,論心無完人第811章 共襄開海盛舉第四百二十一章 死後住金山陵園還是落葉歸根?
第六百一十四章 全靠同行襯托第四百二十六章 刀光劍影,你來我往第932章 二十萬裡水路疏浚第六百零五章 海洋會議——論海權第751章 停工歇業 合乎法理第三百八十九章 翻譯翻譯,什麼叫心安立命!第五百章 到底是在救她們還是在害她們呢?第二百零六章 剿匪戰前會議第五百八十八章 利劍高擎 蕩塵滌垢第744章 公權和私權的界限第六百零五章 海洋會議——論海權第七十一章 去南京!第一百三十六章 是非曲直,難以論說第998章 大道之行,天下爲公第六百二十九章 死掉的瓦剌纔是好瓦剌第七章 《帝範》李世民著第五百一十三章 問心第834章 雖然沒有軍事天賦,但仍是優秀統帥第四百六十六章 等速、等距、等速度比螺旋線第945章 太陽照常升起的安心第四十章 景泰爐第649章 安內救民 慕外勤遠第二百一十六章 欠債還錢,天經地義第945章 太陽照常升起的安心第一百八十二章 稽王伏誅 天公地道!第897章 喪心病狂的大明皇帝第五百零四章 松江造船廠第五百四十七章 大明人的善良第一百八十章 知我罪我,其惟春秋第一百零八章 別團等人齊(均訂加更)第922章 不裝了,攤牌了,爺,投明瞭!第五百八十六章 喪子之痛第四百零八章 喜事喪辦第二百一十三章 京察第三百一十三章 朱門迷醉權貴喜,囹圄滄桑生民怨第五百六十三章 朕,包藏禍心第945章 太陽照常升起的安心第841章 天下第一陽謀?第781章 真武大帝懲妖孽,詭浪海牆斷巨舶!第二百四十九章 寒暑往來相繼,興衰周而復始第四十章 景泰爐第六百一十三章 四格諷刺漫畫第930章 沒有界限的自由不是自由第876章 貢院大火,九十貢生俱成灰第878章 此間樂,不思黎第844章 有些事兒,不開始最好第五百一十章 在流乾最後一滴倭國武士的血之前,決不投降!第一百九十章 火耗三成,如何分配?第四十一章 實踐才能出真理第一百五十二章 陛下又一個奇思妙想第733章 皇帝賜物,青兕獻寶第946章 六十六車的儒教經典第874章 用糧草做餌?第899章 先炸他三天,看看效果第771章 京軍是陛下的京軍!第一百四十九章 春暖花開時,沒一個好消息!第四百三十九章 四時之序,生機斷絕第五百九十二章 腰纏萬貫進此地,身無分文雁拔毛第一百九十九章 利益分配原則第793章 見龍在田,天下文明第四百六十二章 富得流油,遍地黑金第十七章 騎白馬的朱祁鈺和于謙第六百零二章 無毒不丈夫第726章 天下第三強軍第一百三十五章 那太子呢?第一章 亂糟糟的朝堂第801章 國中有國,成何體統?第一百三十九章 百姓最是狡猾奸詐(打賞加更)第三百八十六章 陛下不愧是陛下!第八十三章 反其道而行之第二百八十四章 敢殺我的馬?第一百一十三章 重鑄蒙兀榮光!第三百九十三章 陛下更喜歡大明女子第三百九十二章 逆子就是逆子,甚至不肯叫一聲君父第931章 跟餓肚子的人講禮法,是無恥的第二百零三章 這稅,襄王府納了!第五百一十一章 若力有未逮,必引頸自戮第一百一十二章 滅虜上策第892章 黃雲遍野,玉粒盈艘,十九皆大姓之第一百六十五章 下坡的時候,踩一腳油門第四百五十九章 三界靖魔大帝第一百四十七章 京師講武堂,開堂了!第五百二十七章 如何把好人變壞人,把好事變壞事第六百零五章 海洋會議——論海權寫在朱祁鎮死後第四百六十一章 安得廣廈千萬間,大庇天下寒士俱歡顏第三百一十一章 大皇帝說話算話第846章 一句話,抵得過千軍萬馬第五百七十六章 巾幗不讓鬚眉第四百四十九章 地獄就在人間第820章 要麼不跪,要麼一跪到底第843章 送解刳院,天公地道第四百四十二章 大明皇家學會第五百一十七章 面刺寡人之過者第七十二章 我笑那于謙無謀,石亨無智第二百一十六章 欠債還錢,天經地義第880章 海道清寧,番人仰賴第650章 論跡不論心,論心無完人第811章 共襄開海盛舉第四百二十一章 死後住金山陵園還是落葉歸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