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16章 大軍凱旋,進國公授奇功牌

朱祁鈺一直沒問過陳懋這個話題,也沒法開口問,登基之初,萬象更新,朱祁鈺忙的腳打後腦勺,哪裡想過當年經過廷議決議要殺宋彰,不僅僅是要平息東南民憤,更有要試探陳懋之意,朱祁鈺壓根就沒細想,這麼多年,朱祁鈺知道陳懋是忠臣,不過是忠於大明。

而後陳懋這十多年來,從寧陽侯到中軍都督再到眼下的浚國公,再到永鎮交趾,都是皇帝在心有疑慮的情況下,一路升遷至此。

這是朱祁鈺的一貫做法,團結大多數人,求同存異,你可以不贊同我的做法,但只要不危害大明的利益,那就能一個鍋裡吃飯。只是見陳懋老了,皇帝憋了這麼多年,纔有這麼一問,而這個答案,陳懋早在景泰初年,就已經正面做了回答。

在所有朝臣看來,陳懋就是鐵桿的皇黨,在皇帝初登基穩定東南,在南衙僭朝作亂,陳懋更是堅定的站在了朝廷,站在了皇帝的這一側。

陳懋回京之後,並沒有住到皇帝恩賞的宅院之中,而是又住回了小時雍坊的官邸之內,既然回京了,無論在交趾怎麼做山大王、土皇帝,回了大明那就是臣子,倚老賣老,只會落人口實,只會給那蠢蠢欲動的興文匽武的風力,添磚加瓦。

規矩就是規矩。

十日後,天朗氣清,大軍終於從宣府,迴轉了大明京師,大軍凱旋一切有條不紊,北土城和西土城這兩個軍寨,全都是張燈結綵,敲鑼打鼓,而石亨帶着一衆將領,來到了北土城之外的時候,見到了早已等候的陳懋。

這是一整套非常繁瑣的凱旋流程,而在北土城外的宣旨,主要是犒賞三軍的若干獎勵,除了旨意之外,各軍犒賞都會有明細張貼,誰領多少,一清二楚,一目瞭然,這算是大明京營重組之後的一個顯著變化,物理意義上的賞罰分明。

西路軍迴轉本來要晚幾天,石亨、于謙、楊俊帶着東路軍和中路軍在宣府訓練了十五日之後,正好趕上了西路軍,合兵一處回京。

西路軍的恩賞是最爲單薄的,可是即便是最爲單薄,仍然是讓孫鏜等人眉開眼笑,因爲這份單薄是對比中路軍和東路軍的,就陛下那性子,怎麼會虧待長途跋涉的軍士?

陳懋看着面前三人,石亨、于謙、楊俊,眼下大明戎事扛鼎之人,陳懋要和石亨、于謙、楊俊三人同乘車駕,而後大明軍的諸多將領,要至奉天殿接旨,恩封國公的聖旨,還沒宣讀。

車駕上,陳懋打量着石亨,又看了看于謙,再看看楊俊,那是越看越滿意,只是陳懋猶豫了下說道:“石亨,我有幾句話,當着大家的面說,是教訓你的話,大都督,讓說不讓說?不讓說,我就不說了。”

“瞧浚國公說的哪裡話,您教訓,我感激還來不及呢。”石亨趕忙說道。

這帶兵北伐,蕩清草原,凱旋受賞之前,突然有個老前輩,要對你指指點點,石亨自然是有些不樂意,但一看又是浚國公,那自然不想聽也得受着,誰讓現在石亨還只是武清侯,不是國公。

“石亨啊,伱有野心。”陳懋仍然是直呼其名,說話一點都不客氣:“當初我回京後,最看不上的就是你了,你以前的野心,沒有心胸,就是四個字,加官進爵,不闊氣更不敞亮。”

小了,格局小了,石亨以前的野心,格局有點小。

“教訓的是。”石亨雖然心裡窩着不樂意,可也沒表現出來。

陳懋活到這歲數,當然知道石亨心裡窩火,剛打了勝仗,被如此教訓,任誰都有怨氣。

陳懋繼續說道:“你也在變,這麼些年了,這眼瞅着你都要封國公了,你這個野心,也從加官進爵變成了金戈鐵馬氣吞萬里如虎,我不知道你因何改變,但這個改變是好事,我老了,倚老賣老的說句話,你不要忘了這個改變。”

“日後,但凡是有人挑唆你做任何事,你要記得這句話,成與不成,都是犯上作亂,你能明白嗎?”

石亨本來要發飆,可是這火氣剛燒到喉嚨石亨一個激靈,便知道陳懋到底在說什麼,石亨這背後驚了一身的冷汗,低聲問道:“浚國公的意思是,這朝廷裡還有人想掀起這興文匽武的風力,而且會拿我做文章?”

于謙看向石亨,當年從牢裡出來桀驁不馴的石亨,現在終於有了耐心,如此凱旋之際,還能耐心的把教訓的話聽明白,聽清楚,不易。

陳懋也非常意外,還以爲石亨少說要嚷嚷幾聲,他點頭說道:“沒錯,有人一定會拿你做文章,而且你的性情易怒衝動,你若是入了局,做也是錯,不做也是錯。”

“但只要你不聽人挑唆,不釀下大錯,便沒人動得了你,你是國公,是咱大明的柱石,若是釀成大錯,陛下就是想寬宥一二,也不能,不要讓陛下爲難,便是恭順之心。”

石亨面色數變,罵罵咧咧的說道:“一羣吃飽了撐的措大,閒的沒事幹,整天盯着我們這些武夫的腦袋作甚?這京師待得不甚爽利,哪哪都是坑,比草原上的坑還多,還不如在大寧衛四處剿匪快活。”

“他們盯得不是咱們的腦袋,盯得是我們守着的錢袋子,國帑,內帑。”于謙解釋了一番其中的緣故,興文匽武,還不是爲了利?

于謙,是即將封公的大明國公,雖然是個讀書人,可是有世券的武勳。

陳懋對着于謙說道:“於少保,讓武清侯打仗,武清侯不怕誰,可是論朝堂內的陰謀詭計,武清侯怕是一不小心就着了那些妖魔鬼怪的道兒,還請於少保也多少看顧些。”

陳懋在和陛下奏對中,說過有陛下在,有於少保在,那這興文匽武的風力,便無從談起。

而於謙的作用就在這裡,不讓軍將們犯錯,讓那羣妄圖竊國爲私的蠹蟲們抓到把柄,要靠于謙從中主持。

“浚國公安心。”于謙應下了此事,只要他應下的,便不會有錯。

陳懋這才安心的點了點頭,石亨的性格不是無懈可擊的,他是有些缺陷的,這些缺陷真的有可能要了他的命,進而掀起這興文匽武的風力來,可現在石亨早已非吳下阿蒙,自然不會輕易中計,況且還有于謙在旁邊盯着。

衆將領回到了奉天殿,三拜五叩行大禮:“拜見陛下,陛下萬歲,萬歲,萬萬歲。”

興安甩了甩拂塵,陰陽頓挫的唱道:“奉天承運皇帝,詔曰:”

“朕,惟治世以文,戡亂以武。而軍帥戎將,實朝廷之砥柱,家國之干城也;瓦剌作亂,賊逞兇和林,領兵犯禁,卿等將帥師旅,遠萬里之遙,措置方略審料敵情,分佈要害,臨敵益勇,風馳電掃,遂使賊虜宵遁,同惡自戮。觀草木以成兵,委溝壑而不顧,蕩清草原,至邊方靖安。”

“昔周瑜赤壁之舉談笑而成;謝安淝水之師指揮而定;得賢之效,與古何殊!”

“特進武清侯石亨,宣力武臣、榮祿大夫、右柱國、中軍都督府左都督、忠國公,獲奇功牌。”

“特進文安侯于謙,宣力武臣、榮祿大夫、右柱國、左軍都督府左都督,晉國公,獲奇功牌。”

“特進昌平侯楊俊,宣力武臣、榮祿大夫,獲奇功牌。”

“特進懷寧伯孫鏜,宣威武臣,資善大夫,加授資德大夫,左軍都督府右都督,懷寧侯,獲奇功牌。”

……

“傳播天下,鹹使知聞,欽此。”

榮祿大夫、資善大夫、資德大夫都是文散官,一品至五品爲宣授,以制任命,這個恩封的奏疏很長很長,武清侯進忠國公,于謙進晉國公,楊俊加官獲奇功牌。

“臣等謝陛下皇恩浩蕩。”石亨和于謙領着衆將領領受恩賞。

朱祁鈺一步步的走下了月臺,而一衆小黃門都捧着一枚枚的奇功牌。

“武清侯,現在是忠國公了,朕當年許諾給你金戈鐵馬氣吞萬里如虎,朕沒食言,這一趟,辛苦了。”朱祁鈺道了一聲辛苦,將奇功牌掛在了五大三粗的石亨的身上,還拍了拍石亨的肩膀笑着說道:“這又壯實了幾分。”

“爲陛下盡忠!陛下威武!”石亨奇功牌並不少,可這東西誰會嫌多?他站直了身子,聲嘶力竭的喊着。

“文安侯,晉國公,跑了這麼遠,只爲國事,辛苦了。”朱祁鈺來到了于謙的面前,看着于謙低聲問道:“這一路上,痰疾犯過沒?”

“回稟陛下,已經十多年沒犯過了。”于謙趕忙答道,一路上太醫院的太醫跟看孩子一樣,早中晚三日診脈,痰疾十多年未曾復發了。

“好好。”朱祁鈺將奇功牌掛在了于謙的胸前,越看越順眼。

“爲陛下盡忠!陛下威武!”于謙的答話,和石亨一模一樣,這一刻,于謙可不是什麼百官之首,是大明的晉國公在答話。

朱祁鈺又給楊俊帶上了奇功牌,笑着說道:“商輅擔心因爲他耽誤了你的恩賞,還專門上奏陳情,這戰場上刀劍無眼,他的傷勢已經大好了,下月啓程返京,你無需過多記掛。”

“謝陛下恩賞,陛下威武!”楊俊這才鬆了口氣,回京途中,過應昌,楊俊還專門去看了一趟商輅的傷勢,當時商輅已經能下了牀自己走動,可還是不能隨大軍返京。

“懷寧伯,現在懷寧侯了。”朱祁鈺給孫鏜帶上了奇功牌。

孫鏜看着那奇功牌,低聲說道:“陛下,臣怎麼也有?”

“不想要,不想要,就還給朕。”朱祁鈺聽聞也是一樂,笑着說道。

“當然想要。”孫鏜挺直了腰板,大聲的喊道,孫鏜從最開始就是幹髒活的那個,從炸稽戾王皇陵開始,孫鏜就一直是乾的是髒活累活,這一趟孫鏜跑的不比石亨、楊俊路途短,可連敵人的影子都沒看到。

孫鏜還以爲自己沒有恩賞,即便是有,意思意思得了,沒想到自己有宣授,還有奇功牌,他覺得受之有愧。

可是朱祁鈺不那麼看,朱祁鈺頗爲鄭重的說道:“阿剌知院狗急跳牆,也能西進,左右都是一死,還不如挑個弱點的不是?大明和康國孰強孰弱,連草原上的三歲小孩都知道,阿剌知院之所以不西進,不是不想,是不敢。”

“因爲懷寧侯在,阿剌知院就是再急,也跳不了牆,懷寧侯得此恩賞,當之無愧。”

孫鏜手有些顫抖,大聲的喊道:“爲陛下盡忠!陛下威武!”

“好,好。”朱祁鈺笑意盎然的說道。

“今日大軍凱旋,朕心甚慰,今日昏定,大宴賜席,不醉不歸!”朱祁鈺將奇功牌授完,走回了月臺之上,大聲的說道。

不醉不歸,不是朱祁鈺,他還是不飲酒,大宴賜席在奉王殿,十一年了,朱祁鈺仍然不服泰安宮外的任何水食。

朱祁鈺也沒給所有人添堵,九爵之禮後,他和石亨、于謙說了兩句話,便站起來離席了,把熱鬧留給的羣臣們。

朱祁鈺回到講武堂的時候,興安猶豫了下將一封奏疏放在了桌上,說道:“陛下,今天是個高興的日子,這奏疏着實掃興,陛下要看嗎?”

“看。”朱祁鈺打開了奏疏,看了半天,吐了口濁氣。

“還真是不消停啊,今天可是大軍回營的第一天,就不能讓朕高興完今天,再整這些幺蛾子?”朱祁鈺點着那本奏疏,滿是嫌棄。

興安俯首說道:“陛下,盧都督的初步調查,這案子背後還真沒人,就是那楊傑自己鬧出來的禍,弄出了這等人命官司。”

潁國公楊洪的長子,曾經的昌平侯楊傑,後來因爲楊傑和堂弟楊京私設賭坊之事被告發,最終被褫奪了爵位,昌平侯的爵位才落到了楊俊的身上。

這楊俊在前線打仗,掙下了好大的功勞,這楊傑在楊俊回京的第一天,便鬧出了人命官司。

楊傑喝酒時與人發生了口角,夥同府中家人,打死了一人,打傷三人,順天府府衙本來不想今日奏稟,這不是給陛下添堵嗎?但按照大明律法,人命官司都要據實奏稟,順天府更是當日必須奏稟。

規矩就是規矩,要是隨意踐踏,那就不是規矩了。

“這楊傑啥意思?找死嗎?”朱祁鈺左看右看,若是這案子背後真的沒什麼興文匽武的風力陰謀,那就是這個楊傑找死不成?

第六百二十九章 死掉的瓦剌纔是好瓦剌第六百一十六章 《寰宇通志》第二百八十四章 敢殺我的馬?第三百九十九章 呂洞賓與狗,大明與番夷第二百八十四章 敢殺我的馬?第890章 地荒着不種,作大孽第693章 窮生惡計 富生良心第967章 不動如山,侵掠如火第995章 我李賓言能有今天,全靠聖眷第六百二十五章 皇帝陛下,不覺得羞愧嗎?第五百一十二章 臣于謙,大明養鴿人第六百三十二章 王諮政,知道錯了嗎?第四百九十六章 陛下,奇觀誤國啊!第四百五十章 繁榮和自由第一百四十五章 日月山河倒懸,大明江山破碎第809章 霍光傳不可不讀第665章 讓子彈飛一會兒第767章 強龍硬壓地頭蛇第854章 大丈夫,居於天地之間第九十八章 土木堡冤魂第851章 當皇帝,天分重要還是教育重要?第970章 紙貴墨貴,書就貴,讀書就貴第705章 白鹿洞書院第一百零三章 大明皇帝體察民情(求訂閱)第834章 雖然沒有軍事天賦,但仍是優秀統帥第941章 玩歸玩,鬧歸鬧,不拿九族開玩笑第五百八十三章 權臣的誕生,是雙向奔赴第四十三章 大明失去了自信力第六百三十四章 衣冠楚楚 豺狼虎豹第二百四十三章 至聖先師首善之地第810章 蒙聖感化白鹿獻瑞,天下歸心四夷賓第804章 李代桃僵,鳩佔鵲巢第三百一十五章 養寇自重 (賀“蜷縮被窩中”成爲本書盟主)第六十九章 撤撤撤,連夜拔營!第四百九十四章 寒磣,很寒磣第五百一十九章 耳提面命 言傳身教第801章 國中有國,成何體統?第876章 貢院大火,九十貢生俱成灰第四十四章 膨脹的也先第739章 我只要足夠爛,你就不能王化我!第828章 陛下是個好人啊第1000章 朕就是亡國之君第二百五十章 內廷外廷 必有一戰第二百三十五章 有些事不上稱,沒有四兩重第五百四十二章 生老病死,時至則行第二百三十一章 他們總是緊密聯合在一起第972章 弗里敦總督在里斯本第六百三十一章最有權也最有錢第六百二十四章  時來頑鐵生輝,運去黃金失色第四百八十三章 那個在海上飛的男人第八十一章 要想馬兒跑,又要馬兒不吃草?第978章 問渠那得清如許?爲有源頭活水來第五百四十四章 有的時候,處罰也是一種保護第909章 以糧草爲餌,貪功冒進第965章 萬方有罪,罪在朕躬第724章 用愛消滅仇恨第一百一十九章 拿這個考驗皇帝?第846章 一句話,抵得過千軍萬馬第四百八十六章 罪惡滔天、罄竹難書第六百三十九章 王者本多疑第721章 有道之國,務在弱民第688章 康國公第三百六十章 威逼利誘、文武並用第六百一十九章 投機,比誰更傻的遊戲第四百一十一章 還有這種好事?第五百一十一章 若力有未逮,必引頸自戮第五百八十章 景泰十六姓第五百五十五章 一分銀也不敢花啊!第六百零五章 海洋會議——論海權第五十章 瓦剌人的狂悖第741章 自生火銃和開花彈第九十二章 金戈鐵馬,氣吞萬里如虎第五百三十二章 擁有於少保的君士坦丁堡,堅不可摧第七十一章 去南京!第三百九十六章 是我、有我、無我第三百六十七章 看他煤山崩第一百九十五章 大明銀幣供不應求第二百一十三章 京察第693章 窮生惡計 富生良心第712章 經營太甚違天命 莫把妄思損真性第984章 大明皇帝的思維躍進第二百二十八章醫者刳腹 岐聖門庭第991章 火尋侯王復回京第885章 最好欺負的便是佃戶第695章 天要下雨,娘要嫁人第三百二十七章 大皇帝的七宗罪第798章 錯把魯莽當勇敢第四百五十一章 達則兼濟天下的快樂第690章 限制兼併 均田免賦第四百零一章 陛下!什麼時候打倭國!!第750章 土地是什麼?土地就是根兒第五百五十八章 十三萬人的大麻煩第四百二十七章 關於開會的若干小技巧第九十一章 臨時抽檢第一百四十四章 以山石爲敵第一百八十七章 喜寧伏誅第744章 公權和私權的界限第924章 死罪可免,活罪難逃第五百六十二章 大皇帝的至仁之心第774章 《詭辯二十四法》
第六百二十九章 死掉的瓦剌纔是好瓦剌第六百一十六章 《寰宇通志》第二百八十四章 敢殺我的馬?第三百九十九章 呂洞賓與狗,大明與番夷第二百八十四章 敢殺我的馬?第890章 地荒着不種,作大孽第693章 窮生惡計 富生良心第967章 不動如山,侵掠如火第995章 我李賓言能有今天,全靠聖眷第六百二十五章 皇帝陛下,不覺得羞愧嗎?第五百一十二章 臣于謙,大明養鴿人第六百三十二章 王諮政,知道錯了嗎?第四百九十六章 陛下,奇觀誤國啊!第四百五十章 繁榮和自由第一百四十五章 日月山河倒懸,大明江山破碎第809章 霍光傳不可不讀第665章 讓子彈飛一會兒第767章 強龍硬壓地頭蛇第854章 大丈夫,居於天地之間第九十八章 土木堡冤魂第851章 當皇帝,天分重要還是教育重要?第970章 紙貴墨貴,書就貴,讀書就貴第705章 白鹿洞書院第一百零三章 大明皇帝體察民情(求訂閱)第834章 雖然沒有軍事天賦,但仍是優秀統帥第941章 玩歸玩,鬧歸鬧,不拿九族開玩笑第五百八十三章 權臣的誕生,是雙向奔赴第四十三章 大明失去了自信力第六百三十四章 衣冠楚楚 豺狼虎豹第二百四十三章 至聖先師首善之地第810章 蒙聖感化白鹿獻瑞,天下歸心四夷賓第804章 李代桃僵,鳩佔鵲巢第三百一十五章 養寇自重 (賀“蜷縮被窩中”成爲本書盟主)第六十九章 撤撤撤,連夜拔營!第四百九十四章 寒磣,很寒磣第五百一十九章 耳提面命 言傳身教第801章 國中有國,成何體統?第876章 貢院大火,九十貢生俱成灰第四十四章 膨脹的也先第739章 我只要足夠爛,你就不能王化我!第828章 陛下是個好人啊第1000章 朕就是亡國之君第二百五十章 內廷外廷 必有一戰第二百三十五章 有些事不上稱,沒有四兩重第五百四十二章 生老病死,時至則行第二百三十一章 他們總是緊密聯合在一起第972章 弗里敦總督在里斯本第六百三十一章最有權也最有錢第六百二十四章  時來頑鐵生輝,運去黃金失色第四百八十三章 那個在海上飛的男人第八十一章 要想馬兒跑,又要馬兒不吃草?第978章 問渠那得清如許?爲有源頭活水來第五百四十四章 有的時候,處罰也是一種保護第909章 以糧草爲餌,貪功冒進第965章 萬方有罪,罪在朕躬第724章 用愛消滅仇恨第一百一十九章 拿這個考驗皇帝?第846章 一句話,抵得過千軍萬馬第四百八十六章 罪惡滔天、罄竹難書第六百三十九章 王者本多疑第721章 有道之國,務在弱民第688章 康國公第三百六十章 威逼利誘、文武並用第六百一十九章 投機,比誰更傻的遊戲第四百一十一章 還有這種好事?第五百一十一章 若力有未逮,必引頸自戮第五百八十章 景泰十六姓第五百五十五章 一分銀也不敢花啊!第六百零五章 海洋會議——論海權第五十章 瓦剌人的狂悖第741章 自生火銃和開花彈第九十二章 金戈鐵馬,氣吞萬里如虎第五百三十二章 擁有於少保的君士坦丁堡,堅不可摧第七十一章 去南京!第三百九十六章 是我、有我、無我第三百六十七章 看他煤山崩第一百九十五章 大明銀幣供不應求第二百一十三章 京察第693章 窮生惡計 富生良心第712章 經營太甚違天命 莫把妄思損真性第984章 大明皇帝的思維躍進第二百二十八章醫者刳腹 岐聖門庭第991章 火尋侯王復回京第885章 最好欺負的便是佃戶第695章 天要下雨,娘要嫁人第三百二十七章 大皇帝的七宗罪第798章 錯把魯莽當勇敢第四百五十一章 達則兼濟天下的快樂第690章 限制兼併 均田免賦第四百零一章 陛下!什麼時候打倭國!!第750章 土地是什麼?土地就是根兒第五百五十八章 十三萬人的大麻煩第四百二十七章 關於開會的若干小技巧第九十一章 臨時抽檢第一百四十四章 以山石爲敵第一百八十七章 喜寧伏誅第744章 公權和私權的界限第924章 死罪可免,活罪難逃第五百六十二章 大皇帝的至仁之心第774章 《詭辯二十四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