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百五十一章 高道德劣勢怪圈

季鐸對唐興和今參局之間的恩怨情仇一清二楚,但是給他一萬個膽子,他都沒勇氣在陛下面前提讓唐興討老婆的事兒。

而且季鐸不認爲一個女人,能拴住放蕩不羈的唐興。

女人不行。

季鐸俯首說道:“陛下,彭遂時常在海上觀察洋流,追逐漂流鴨,不如讓唐興負責這個事兒,這樣既不違反外戚不得視事,也能讓唐指揮有些事兒做。”

事業,才能把唐興拴住,這就是季鐸的辦法。

朱祁鈺倒是不反對唐興把今參局討伐了,只要有利於大明在倭國的王化之路,朱祁鈺對輩分這種事不是很在乎,但是朝臣很在乎,大明很在乎。

主要是唐興本人對今參局避如蛇蠍。

婚配這種事,還是得看本人的意思,比如朱祁鈺想給李燧賜婚,可李燧似乎是被鎮江趙氏女給傷的不輕,進展不是很快。。

朱祁鈺對於季鐸的說法思索了片刻,唐興這麼晃悠下去,遲早要出事。

“嗯,倒是個不錯的主意。”朱祁鈺想了想,外戚不得視事,那也是不能視國事戎政。

總得給老唐找點事兒做,最起碼,藉着任事,把唐興那條飛翼船給換了,那單桅帆的飛翼船,還是太危險了。

“朕明天就讓工部給唐指揮送條三桅大船和兩條戰座船去,省的哪天在海上被浪給吞了。”朱祁鈺補充說道:“錢就從內帑出吧,畢竟是朕的家事。”

皇帝手持天下公器,王者無私,是于謙一直以來堅持的政治理念,這一套天下爲公的理念,是于謙對天下政治理念的大思辨。

于謙在儒家的天人感應、理學家的摒棄私慾之外,提出的新的一套對天下政治制度的解讀,即:天下爲公。

但是即便是做着理想國大夢,追求大同世界的于謙,也會承認,皇帝這個位置是王者無私,但是大明陛下是一個活生生獨立的人,自然也會有自己的私事,于謙是個腳踏實地,實事求是的追求大明政治不斷完善的人。

“哦?琉球島上的椰子奶,真的很好喝嗎?”朱祁鈺躍躍欲試的問道:“若是如此,這也是生民之道。”

朱祁鈺對曰椰子王搞出的椰子奶是很有期待的,季鐸這次從琉球帶來了不少的禮物,魚油,椰子奶,椰油等等,這些都是季鐸等人給陛下的伴手禮,這裡面有一條鹹魚,是季鐸、袁彬、嶽謙、陳福寅四個人親手做的。

當初唐興打到了金槍魚,吃的起興的時候,可沒忘記過遠在京師的陛下,沒有這等口福。

雖然海鮮追求一個新鮮,做成鹹魚,味道會差許多,可陛下愛吃。

當初京師之戰的前夕,朱祁鈺就好一口塘沽鹹魚,結果被于謙以擾民二字給勸諫了,後來朱祁鈺還專門瞭解了一番,是真的擾民,就如同乾隆乾小四下江南那般擾民。

季鐸認真的思索了下說道:“臣倒是覺得就那樣,喝慣了就跟喝水一樣,但是琉球人用它殺蟲消疳,效果極佳。”

朱祁鈺眼神一亮,立刻詢問道:“殺蟲消疳?陳鎰到了雞籠島後,一直在尋求辦法,尋找能夠代替砒霜殺蟲消疳之物。”

季鐸認真的思索了一番,他是個武人,他不是都察院的清流言官,在陛下面前說話,一口唾沫一個釘,可不能胡說,那是欺君。

他俯首說道:“那椰奶絕對合適,臣自身的經歷。”

季鐸最害怕的不是海上的滔天巨浪,因爲大明的船很大,只要不陷入大霧滔天巨浪之中,就不會船毀人亡,他最害怕那剛開始跑船的時候,折磨他好幾個月的腹痛。

肚子裡有蟲子,是季鐸在海上漂泊的時候,最最痛苦、最最折磨的事兒了,當初疼了三個月,折騰掉他十幾斤肉。

大明常用的法子是吃砒霜。

不能拋開計量談毒性,砒霜這東西用的少了,的確是殺蟲利器。

自從度數旁通以來,多少重量的人,吃多少砒霜能殺蟲而不是殺人,都有嚴格的規定,並且通過太醫院和遍佈大明的惠民藥局傳遞四方。

這要感謝解刳院雅座上的諸位,爲大明的太醫們提供了觀察對象。

可是砒霜畢竟是毒藥,且不說用的時候,說服百姓使用,就是各種醫倌自己也拿不定主意,胡亂開藥每年要吃死多少人?

若是椰奶真的有用,那倒是非常值得推而廣之。

季鐸將自己的經歷挑重點說了說,陛下日理萬機,今天可是專門抽出了半天的時間跟他閒嘮嗑。

朱祁鈺帶着季鐸來到講武堂,正聽到了季鐸講述袁彬在倭國一騎討之事,頗爲不滿的說道:“袁彬還是老樣子,他以爲憑藉個人勇武能解決一切問題嗎?”

“倭國進貢之物裡可是有硫磺,倭國的火器算不上多麼厲害,但是也是能打死人的!明槍易躲,暗箭難防,怎麼能隨便跟人打架呢?”

“什麼一騎討,下次讓他單挑的時候,一羣挑一個,羣毆之!”

袁彬整日沉迷於一騎討,是因爲山野袁家可以通過一騎討的方式,快速打出名氣,打出威風。

袁彬本人也喜歡這個一騎討的模式,因爲能爆虐倭寇。

袁彬征討赤松家,可是倭國最近的頭等大事,雷厲風行的袁彬,讓倭國那羣土包子,見識了下什麼叫做大明速度。

朱祁鈺對袁彬屢次親履兵鋒頗爲不滿,大明朝對將領有着明確的規定,不得衝鋒陷陣,是爲了指揮體系不會失靈。

可是大明軍法的最高標準是見機行事,戰場戰機稍縱即逝,所以袁彬的做法不算是違背軍例。

但是這麼做,很危險。

“朕不是信不過袁彬的武力,他能在白毛風裡,徒步數百里到東勝衛,天災戰勝不了他。”

“他能在十數萬大軍之內穿插縱橫,敵人奈何不了他。”

“他能在碧濤萬頃的海浪之上,披荊斬棘,這老天爺也奈何不了他。”

“但是,朕信不過倭寇的人品,那是一羣狼子野心的白眼狼,赤松家不是白天一騎討,晚上就夜襲了嗎?”

“所以,還是得讓他少參與一騎討,可以培養一些倭國的死士,設立幾層關卡啊,不需要親自上陣。”朱祁鈺提到了一個折中的法子。

季鐸也是頗爲無奈的說道:“當時袁彬等人在倭國,立足不穩,只能親自上陣,這征討了赤松家之後,袁彬就不會再一騎討了,現在山野袁是倭國的名主了,日後這種親自一騎討,不適合他了。”

“不過提刀上洛這種事,也不是沒有可能。”

袁彬當初在山野銀山應對一騎討,是沒有辦法的辦法,他們一共就十幾個人,想要站穩地盤,不拼命怎麼可能?

現在袁彬也是山野袁,倭國室町幕府認定過的名田主了,現在袁彬可是倭國一方諸侯。

陛下聽聞袁彬在倭國之事,首先不計較袁彬在倭國做諸侯稱霸一方,卻計較袁彬整日一騎討,親履兵鋒之事,陛下有大仁,軍士方死戰。

季鐸其實非常擔心,陛下對袁彬在倭國做諸侯不滿,這多麼犯忌諱的事兒,大明的天下,就是從一方諸侯打出來的嗎?

但是陛下似乎對這事,毫不在意。

朱祁鈺示意季鐸坐下,十分鄭重的說道:“朕不喜歡山野袁這個名號,整的跟倭國人一樣,不妥,萬一袁彬他們逼不得已,提刀上洛,朕這詔書總不能寫山野袁吧。”

“朕想想,就袁家好了,爲什麼加山野二字?”

冊封室町幕府爲日本國王,是當年太宗文皇帝乾的事兒,當初詔書將當時的三代將軍足利義滿稱之爲源道義,這是足利義滿的大名,他姓源。

而室町幕府的印璽一共有兩套,一套是日本國王之寶,一套是日本國王臣源之印。

而袁彬姓袁,都是讀袁,爲何不能是袁彬的袁?冊封倭國人是冊封,冊封大明人就不是冊封了?

“眼下袁彬等人在倭國的困局,說到底,還是高道德的劣勢。”

朱祁鈺十分無奈的說道:“整日裡把華夷之辯放在嘴邊,一口一個蠻夷叫的那麼歡,可是真的事到臨頭呢,卻一個個又把這些蠻夷當做人。”

“朕聽聞,袁彬在山野銀山,懲戒了一批費氏的人,這批人被遣送回大明之後,又被魏國公徐承宗給狠狠的罵了一頓,徐承宗還專門上奏疏請罪,說自己御下不嚴。”

高道德的劣勢是十分明顯的,徐承宗作爲魏國公,自己的狗腿子費氏受了委屈,第一時間不是告狀,而是說自己御下不嚴。

徐承宗也好,袁彬也罷,都下意識的認爲把倭國人不當活物是不對的,應當把倭國人當做牛馬。

季鐸詳細的解釋了下袁彬爲何把這批費氏的人遣返大明,最主要的原因是費氏把手伸進了銀錠,這種上下其手的陋習,還被倭國人看到了,有損大明顏面,這纔是袁彬懲罰他們的理由。

按照邪道的做法,那倭國人看見了不該看見的東西,不是該死嗎?死人是會永久保留秘密的。

尼古勞茲斬釘截鐵的說,大明人太過善良,不適合殖民,從這一件小事,就看的一清二楚了。

高道德的劣勢,是尼古勞茲和胡濙思辨的成果之一。

“不過,胡尚書說高道德帶來更多的好處,百姓安居樂業,勢要豪右富商巨賈們,還會知恥,做事有底線,大明近萬萬人丁,高道德的確在開海這件事上有劣勢,可是好處卻更多。”朱祁鈺不打算干涉袁彬在倭國的決定,他在大明鞭長莫及。

他只是在思辨大明開海事宜。

他萬萬沒想到,高道德會成爲開海的一個絆腳石。

大明境內的一些勢要巨賈們的家訓,都是勸人向善,從各種家書之中,可窺一斑。

他們清楚的知道自己做的那些事兒,無論是鐘山桐園的大火,還是福建造船廠民亂毀掉的福船,是不對的,他們對此一清二楚,當然他們該做還是會做。

季鐸和陛下也是許久不見,聊了許久。

興安有一套自己的聖眷理論,他認爲如果久不見,聖眷就會消失,陛下就會忘記他,所以興安如常會在權責範圍內,讓陛下對某個人的聖眷維持下去。

興安是個宦官,他哪裡懂什麼天下爲公的政治理念?他只知道,若是一個人的聖眷消失,他在大明的官場,就會寸步難行。

正統年間如此,景泰年間也是如此。

於少保和陛下或許活在天上,但是興安如常活在人間,知道爲官大不易的道理。

比如那徐有貞,若非聖眷正隆,陛下要用他治水,就徐有貞在京師之戰之中的表現,早就被彈劾一萬遍,最起碼也得落個致仕的下場。

“季指揮,那就明年開春再往倭國去,這幾個月就休息休息,歇歇腳,這也忙了好幾年了,去韃靼的事兒,就讓賀章去吧。”朱祁鈺示意興安拿來了一塊巴掌大的表說道:“朕親自做的機械錶,這是使用說明。”

送鍾,諧音送終,所以朱祁鈺不是送,是賜,就不必顧忌這個諧音梗了。

朱祁鈺頗爲自豪的說道:“如果走時不準了,可以到各個坊市的角樓調校,不過現在角樓鐘錶鋪還沒開門,朕還在教他們怎麼調校。”

“這一塊呢,是朕親自做的,用個一年半載不成問題。”

季鐸雙手顫抖的接過了檀木盒子,看着巴掌大的機械錶,趕忙俯首說道:“臣,謝陛下厚賞!臣定當肝腦塗地,以報聖恩!”

季鐸甚至都不知道自己是怎麼走出聚賢閣的,直到成敬送來了奇功牌大禮包,季鐸才抓着自己手中的檀木盒子,纔回過神來。

“這表不是陛下前幾日剛做好的嗎?”成敬驚訝的指着檀木盒子上刻的“戊辰”二字說道:“這是陛下親自做的第五塊表,前幾天剛做完,還是咱家送的盒子。”

成敬這是真的驚訝了,他並不知道陛下會賞賜這個,他還準備了石景廠量產的筒鍾,準備給季鐸做奇功牌大禮包。

陛下一共親手做了六塊表。

于謙拿了一塊,石亨拿了一塊,胡濙拿了一塊,金濂拿了一塊,這第五塊,居然落到了季鐸的手中。

還有一塊被宮人給毀了。

“這東西是陛下親自做的,連鐵都是陛下親自到石景廠燒的一爐簧鋼。”成敬一臉肉疼的說道:“一定要記住,千萬千萬不要碰到磁鐵,要不就毀了。”

“前段時間一個宮人不小心把乙丑表,放在了磁鐵上,陛下勃然大怒,心疼壞了,好幾天都悶悶不樂的,還叮囑咱家這些璫人保密,要不那宮人怕是要遭大罪。”

成敬不是肉疼戊辰表送給季鐸,陛下做出來就是爲了彰顯聖恩。

他心疼的是那塊被毀掉的乙丑,那可是陛下捧在手心怕化掉的寶貝疙瘩。

成敬一邊把奇功牌大禮包送給季鐸,一邊絮叨的說道:“陛下說東西毀了就毀了,再把人毀了,那是虐,什麼非人主所謂之類的話,所以叮囑咱家這些璫人不要聲張。”

“咱家聽不懂那些,就知道陛下心疼的很,唉。”

“千萬千萬,不要挨着磁鐵,要不就走不準了。”

季鐸聽着聽着,忽然想到了陛下那句高道德劣勢,露出了笑容。

陛下還說袁彬高道德帶來劣勢,陛下何嘗不是呢?

大家都是大明人。

第979章 始作俑者,其無後乎第二百四十三章 至聖先師首善之地第三百一十七章 咱們去哪兒?應天府嗎?第二百四十三章 至聖先師首善之地第一百四十五章 日月山河倒懸,大明江山破碎第961章 給古老的土地,帶來一點小小的大明第909章 以糧草爲餌,貪功冒進第三百七十一章 改土歸流的本質第669章 爲上者隱,爲尊者諱第839章 讓你體面你就體面第二百六十六章 福祿三寶第四百四十三章 墨子,是比孔子更高明的聖人第三百一十八章 不會吧,不會吧!第761章 大明皇帝真的放下了仇恨嗎?第七十三章 京師保衛戰,大獲全勝第四百六十七章 泰安宮的經緯度第三百七十一章 改土歸流的本質第四百五十一章 達則兼濟天下的快樂第五百二十三章 勢與羅馬同生同死第五百八十九章 取之於民易,用之於民難第四百三十六章 春秋有魯、樑之綈舊事第三百五十六章 不能再猶豫了,一定要出重拳!第一百一十一章 螢火之光豈能與日月爭輝第744章 公權和私權的界限第五百四十八章 陛下的大道之行第744章 公權和私權的界限第二百七十三章 只道當時是尋常第911章 以子之矛攻子之盾第一百七十九章 送稽王歸京第一百九十七章 發財的大好良機第二百四十六章 挖墳掘墓之仇第四百一十四章 公車詣闕,上書鳴冤第五百四十一章 朕首先是大明皇帝第四百七十六章 民風不善,教化不明第979章 始作俑者,其無後乎第二百五十九章 天子腳下的首善之地第二百四十八章 戶部的燈盞,只有一根燈芯第678章 劈波萬里踏碧浪,乘龍伏虎始登仙第四百七十九章 與時偕行、與時俱化第二百八十七章 回朝爲官?不回!第880章 海道清寧,番人仰賴第三百九十七章 瓦剌西進第四百五十七章 人人不損一毫、人人不利天下第907章 與其說個人道德敗壞,不如說無能第三百八十五章 半數臣工朝天闕第一百五十章 國運之爭第二十八章 到了朕的回合!第一百五十二章 陛下又一個奇思妙想第989章 唐興,我李賓言與你不死不休!第945章 太陽照常升起的安心第二百八十五章 生老病死不饒人第945章 太陽照常升起的安心第四百三十六章 春秋有魯、樑之綈舊事第961章 給古老的土地,帶來一點小小的大明第六百一十八章 四時之序 凜冬將至第四百一十五章 父慈子孝,兵戎相見第二百三十一章 他們總是緊密聯合在一起第898章 火併第809章 霍光傳不可不讀第六百四十二章 八十錠紡車第四十二章 爲陛下賀,爲大明賀第二百零五章 酒池肉林亡國之君第844章 有些事兒,不開始最好第692章 大明皇帝的蛇頭企劃案第二百五十四章 密州市舶司第八十七章 朕從未見過如此厚顏無恥之人!第三百五十六章 不能再猶豫了,一定要出重拳!第六十二章 大明皇帝在殿後第650章 論跡不論心,論心無完人第三百二十七章 大皇帝的七宗罪第一百九十章 火耗三成,如何分配?第二百七十六章 集寧城的泰安門第四百七十四章 瑕瑜互見,長短並存第847章 不守規矩朱祁鈺第一百零一章 朕躬安(求訂閱)第811章 共襄開海盛舉第651章 還天下萬民一個太平盛世!第901章 既然大明要這頭顱,那便拿去第857章 緣,妙不可言第五百零三章 景泰年間的抄家法第三百八十二章 左眼跳災,右眼跳災?第二百五十七章 大皇帝必勝之決心第五百二十六章 視自己的命如草芥第五十章 瓦剌人的狂悖第四百零四章 天的盡頭是什麼?第916章 大軍凱旋,進國公授奇功牌第五百一十二章 臣于謙,大明養鴿人第六百一十七章 給你機會,你不中用第八十四章 朱叫門迤北娶親第787章 大軍凱旋,因功授勳第748章 誰爲萬民操勞,誰就是萬民之主第二百二十八章醫者刳腹 岐聖門庭第二百四十三章 至聖先師首善之地第二百一十七章根本還不起第946章 六十六車的儒教經典第五百六十四章 小狐狸和老狐狸對飈演技第902章 阿剌知院投降伏誅第八十七章 朕從未見過如此厚顏無恥之人!第三百一十四章 天下焉有如此酷烈之法?發新書了!
第979章 始作俑者,其無後乎第二百四十三章 至聖先師首善之地第三百一十七章 咱們去哪兒?應天府嗎?第二百四十三章 至聖先師首善之地第一百四十五章 日月山河倒懸,大明江山破碎第961章 給古老的土地,帶來一點小小的大明第909章 以糧草爲餌,貪功冒進第三百七十一章 改土歸流的本質第669章 爲上者隱,爲尊者諱第839章 讓你體面你就體面第二百六十六章 福祿三寶第四百四十三章 墨子,是比孔子更高明的聖人第三百一十八章 不會吧,不會吧!第761章 大明皇帝真的放下了仇恨嗎?第七十三章 京師保衛戰,大獲全勝第四百六十七章 泰安宮的經緯度第三百七十一章 改土歸流的本質第四百五十一章 達則兼濟天下的快樂第五百二十三章 勢與羅馬同生同死第五百八十九章 取之於民易,用之於民難第四百三十六章 春秋有魯、樑之綈舊事第三百五十六章 不能再猶豫了,一定要出重拳!第一百一十一章 螢火之光豈能與日月爭輝第744章 公權和私權的界限第五百四十八章 陛下的大道之行第744章 公權和私權的界限第二百七十三章 只道當時是尋常第911章 以子之矛攻子之盾第一百七十九章 送稽王歸京第一百九十七章 發財的大好良機第二百四十六章 挖墳掘墓之仇第四百一十四章 公車詣闕,上書鳴冤第五百四十一章 朕首先是大明皇帝第四百七十六章 民風不善,教化不明第979章 始作俑者,其無後乎第二百五十九章 天子腳下的首善之地第二百四十八章 戶部的燈盞,只有一根燈芯第678章 劈波萬里踏碧浪,乘龍伏虎始登仙第四百七十九章 與時偕行、與時俱化第二百八十七章 回朝爲官?不回!第880章 海道清寧,番人仰賴第三百九十七章 瓦剌西進第四百五十七章 人人不損一毫、人人不利天下第907章 與其說個人道德敗壞,不如說無能第三百八十五章 半數臣工朝天闕第一百五十章 國運之爭第二十八章 到了朕的回合!第一百五十二章 陛下又一個奇思妙想第989章 唐興,我李賓言與你不死不休!第945章 太陽照常升起的安心第二百八十五章 生老病死不饒人第945章 太陽照常升起的安心第四百三十六章 春秋有魯、樑之綈舊事第961章 給古老的土地,帶來一點小小的大明第六百一十八章 四時之序 凜冬將至第四百一十五章 父慈子孝,兵戎相見第二百三十一章 他們總是緊密聯合在一起第898章 火併第809章 霍光傳不可不讀第六百四十二章 八十錠紡車第四十二章 爲陛下賀,爲大明賀第二百零五章 酒池肉林亡國之君第844章 有些事兒,不開始最好第692章 大明皇帝的蛇頭企劃案第二百五十四章 密州市舶司第八十七章 朕從未見過如此厚顏無恥之人!第三百五十六章 不能再猶豫了,一定要出重拳!第六十二章 大明皇帝在殿後第650章 論跡不論心,論心無完人第三百二十七章 大皇帝的七宗罪第一百九十章 火耗三成,如何分配?第二百七十六章 集寧城的泰安門第四百七十四章 瑕瑜互見,長短並存第847章 不守規矩朱祁鈺第一百零一章 朕躬安(求訂閱)第811章 共襄開海盛舉第651章 還天下萬民一個太平盛世!第901章 既然大明要這頭顱,那便拿去第857章 緣,妙不可言第五百零三章 景泰年間的抄家法第三百八十二章 左眼跳災,右眼跳災?第二百五十七章 大皇帝必勝之決心第五百二十六章 視自己的命如草芥第五十章 瓦剌人的狂悖第四百零四章 天的盡頭是什麼?第916章 大軍凱旋,進國公授奇功牌第五百一十二章 臣于謙,大明養鴿人第六百一十七章 給你機會,你不中用第八十四章 朱叫門迤北娶親第787章 大軍凱旋,因功授勳第748章 誰爲萬民操勞,誰就是萬民之主第二百二十八章醫者刳腹 岐聖門庭第二百四十三章 至聖先師首善之地第二百一十七章根本還不起第946章 六十六車的儒教經典第五百六十四章 小狐狸和老狐狸對飈演技第902章 阿剌知院投降伏誅第八十七章 朕從未見過如此厚顏無恥之人!第三百一十四章 天下焉有如此酷烈之法?發新書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