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章 高端洗地法

大明的留守和監國是兩個性質的詞彙,留守只是等候停用,監國是正式分享君主的權力。

朱高熾做朱棣的太子,從永樂六年起,就開始了長久的監國生涯。

朱棣在永樂六年二月份,給皇太子朱高熾的敕喻言:除在京文武衙門,凡有內外軍機及王府切要事務,悉奏請處分。其有各處啓報聲息。

寫給監國的奏疏是啓,寫給皇帝的奏疏是奏。

大明的監國是與皇帝共享皇權,而皇帝除了在京文武衙門的人事任免、內外軍機、王府要事,其餘的事情都留給監國去處理。

這可比首輔、宰相的權力還要大許多許多。

朱祁鈺在做監國的一個月時間裡,權力比朱高熾還要多上數分,比如他試探的任命于謙從兵部左侍郎升爲兵部尚書,總督京師軍務,就是任命在京文武衙門。

比如調遣備操軍、備倭軍入京是內外軍機。

誰讓朱祁鎮被人俘虜了,沒辦法處理政務呢?

朱瞻墡居然做過監國?

“當初孫太后要了襄王金印入京,陛下可知此舉何意?”于謙再次開始和朱祁鈺排兵佈陣,兵推棋盤迴合有長有短,比如這京師之戰,就只有十幾個回合,下一次很快。

朱祁鈺認真的想了半天,忽然明白,孫太后作爲宣宗皇帝朱瞻基的皇后,爲何在國家飄零之際,非要把襄王朱瞻墡的金印請到京師了。

這哪裡是請人家做皇帝,這分明是問朱瞻墡你死不死。

若是朱瞻墡那時候答應了,進京之前,每一天都是朱瞻墡的死期。

孫太后絕對不會允許襄王府旁支入大宗,宗藩爲帝。

先帝朱瞻基又沒有絕嗣,庶孽的確是庶孽,但那是先帝的孩子,若是朱瞻墡爲帝,那孫太后是什麼?

皇太嫂?

于謙留足了時間給朱祁鈺思索。

朱祁鈺也明白了孫太后爲什麼把襄王的金印交了出來,一來放棄自己翻盤的所有機會,將國家社稷徹底託付給了朱祁鈺這個庶孽子。

朱祁鎮都被一劍給殺了,還能如何呢?

二來,就是這朱瞻墡遠在襄陽府,太后一個婦道人家,對這個皇五叔,沒有太好的辦法。

于謙見陛下已經全然想明白了京師之戰之前的事兒。

陛下不是糊塗人,不需要他整天跟陳循一樣喋喋不休。

于謙繼續說道:“仁宗皇帝龍馭賓天,忠靖公夏元吉受顧命,時宣宗皇帝爲皇太子,監國南京,有漢庶人之亂,誠孝張太后密令襄王監國。”

“而後宣宗皇帝自南京至北京登極,襄王留守京師,直到宣德四年,才就藩長沙府,隨後遷襄陽。”

漢庶人何人?

漢王朱高煦,朱瞻基他二叔。

當時仁宗皇帝朱高熾,走的太急了,同爲嫡出的漢王朱高煦,就生了點別的心思。

朱瞻基親征討伐漢王叛亂,朱高煦無奈投降,被貶爲了庶人,關在了西安門內,所以叫漢庶人。

朱瞻基去西安門內的高牆,看望他二叔,彰顯親親之誼,結果朱高煦伸腳,絆倒了去彰顯親親之誼的朱瞻基。

朱瞻基大怒,將一個銅缸把他二叔扣起來,外面加上火炭,活活烤死,隨後族誅了漢王一家。

朱瞻基和他爺爺朱棣一樣,是願意留下一點體面的,但是朱高煦不肯體面,那自然只能幫他體面了。

比如和二叔朱高煦一起通謀叛亂的三叔,趙王朱高燧,朱瞻基就沒有動手清理,也未曾有什麼薄待,世系未曾斷絕。

對於善後之事,大家都會留下一層體面。

“陛下,南京高牆裡還有建庶人,建文帝的幼子朱文圭,現在也五十多歲了,臣以爲放了,彰顯親親之誼,以安天下宗親之心。”于謙終於圖窮匕見,他在勸陛下仁恕之道。

建文帝的幼子朱文圭,那是朱棣留下來的體面,也是一張牌,這張牌打出去,就可以安定天下宗親之心。

建文餘孽都可以寬恕,各府宗親,安心在自己的王府裡造孩子就是,只不過比以前多了繳稅納賦之事。

陛下要推動親、諸王、勳臣、外戚、縉紳一體納糧,那就得打出一張牌來,安定宗親那顆惶惶不安的心。

意思很明確,錢少了,人還可以在。

朱祁鈺認真思考了一番對着興安說道:“你去把胡尚書找來。”

于謙等待着陛下的決定,這張牌不打,放着慢慢也浪費了,畢竟人都快死了。

還不如打出去,讓天下宗親無話可說。

胡濙其實並未走遠,他還在講武堂,他作爲資歷最高的永樂老臣,對於厲兵秣馬之事,還是頗有心得。

大明最初那些年,是勳戚不分家的,勳臣的子女嫁個皇帝爲妃爲後,並不少見,同樣,大明最初那些年,也是文武不分家的。

其實現在的景泰朝,依舊保留着一些初年文武不分家的慣性。

比如於謙他是文臣還是武將?比如金濂和寧陽侯陳懋抵背殺敵,金濂是文臣還是武將?比如三徵麓川的文進士王驥,已經封爵了,是文臣還是武將呢?

胡濙對軍事算不上精通,但也不是兩眼一抹黑,啥都不懂。

他在永樂一朝做事,也是從兵科給事中起家的。

胡濙走在講武堂的校場之上,踩着秋陽穿過層層秋葉,落在小道上的斑斑點點,卻是笑的十分的真誠。

他身邊無人,也不用帶着面具,不用裝糊塗,也不用推杯換盞,更不用搞陰謀詭計、鬼蜮伎倆,他現在是當年跟着太宗文皇帝的兵科給事中而已。

太宗文皇帝的一生,文功武治赫赫,雖然天天被文進士、儒學士們罵,但是太宗文皇帝也不是很在乎那些個罵名。

胡濙老了,他眼看着大明日薄西山,也是急在心裡,但是又無可奈何。

陛下登極以來,所有的施政,都有太祖太宗的遺風,這對胡濙而言,頗有幾分如魚得水,他不由的想到了,當年整天給頗爲任性不羈的太宗文皇帝,四處擦屁股的年月。

當初太宗皇帝,可比當今陛下,離經叛道的多。當今陛下這才哪到哪啊,洗地起來太過於容易了。

當年太宗文皇帝,永樂六年跑去北衙之後,幾年不回一次京師,那才難洗地呢。

“胡尚書,陛下尋尚書問政。”興安稍微問了問李永昌,就知道胡濙在哪裡了。

胡濙一愣隨即笑着說道:“還請大璫引路。”

作爲大明朝堂上的常青樹,胡濙自然有自己的一套生存之法,這等生存之法,看似朝秦暮楚,但是那些事,如人飲水冷暖自知。

顯然當今陛下,已經對他有了一些信任。

畢竟髒事都是胡濙在洗地,找根腳也是胡濙在做。

胡濙再次來到了講武堂,笑意盎然的說道:“參見陛下,陛下聖躬安。”

“平身,坐。”朱祁鈺示意胡濙就坐。

朱祁鈺沒有說別的事兒,單純說了說于謙建議赦免,建文帝朱允炆的餘脈朱文圭,從高牆小樓之內,放出來。

胡濙認真的琢磨了下此事,便知道了于謙爲何如此諫言,于謙這是怕南方有變。

福建打了兩年多,打的滿目瘡痍,南方要是再亂起來,何其不幸?

尤其還有個嫡王爺在襄陽,襄陽府的勢力可不算小。

胡濙沉吟了片刻,俯首說道:“陛下此一念,天地鬼神實臨之,太宗文皇帝在天之靈實臨之,堯、舜存心不過如此。”

“太宗文皇帝時常沉吟,親親之意,實所不忍,但國朝動盪,人心思動,不得不無辜淹禁。”

胡濙直接兩地一洗,先給朱祁鈺洗了地,又給太宗文皇帝洗了地,堪稱洗地界的扛鼎人物!

“陛下,其實還有吳庶人一系,是不是可以一併赦免?”胡濙再次提醒着陛下,關在南京高牆裡的,不僅有建庶人,還有吳庶人。

吳庶人還有吳王朱允熥,吳王是正兒八經的嫡子,朱標太子的太子妃,孝康皇后的兒子。

論正統,那是比朱允炆更加血脈更加正統。

朱允炆甚至連嫡子都算不上。

所以,大明天天講嫡庶之分,但是到底怎麼分嫡庶?

那是有着非常靈活的道德標準。

全看皇帝怎麼區分嫡庶了,這東西的解釋權,掌握在皇帝手中。

“一併赦免了吧。”朱祁鈺點頭說道。

當年朱棣把建庶人、吳庶人圈禁起來,也是怕有人借他們的名義生事兒,這都過了四五十年了,再借着這兩杆大旗生事,那不是一個蠢字可以形容了。

胡濙鬆了口氣,這張牌打出去,宗親再想生事,那就是造反了,陛下這事事兒做在前面,就先把大義給佔了。

他俯首說道:“臣請所司支與食米二十五石,柴三十斤,木炭三百斤,聽於軍民之家自擇婚配,其親戚許相往來,其餘閒雜之人並各王府不許往來交通,若因衣服飲食之類,許出街市交易買賣差令其安分守法,亦宜以禮優待。”

朱祁鈺發現自己真的是滿手的牌,隨便打出去一張,就可以立刻獲得大義,他點頭說道:“禮部擬詔吧,送於文淵閣和司禮監,一併下印送於南京,赦免建庶人、吳庶人餘脈。”

胡濙和于謙雙雙告辭,南方隱憂,事情已經做在了前面,即便是有了什麼大的動亂,大明也不會失了分寸。

襄王朱瞻墡會不會造反?

講武堂的課題本關於襄王朱瞻墡的造反,也是個熱門話題,大家對於如何平定叛亂,各抒己見,但凡是襄王朱瞻墡長點腦子,就不會扯起大旗跟的大明皇帝碰一碰。

于謙走的很快,胡濙的道德和于謙相比,就像是沒有道德,于謙平日裡,也很少和胡濙溝通。

在兩袖清風,持節守正的于謙看來,胡濙這個人,太像奸臣了。

胡濙是奸臣嗎?

但是有人說他是奸臣。

第六百三十八章 大明的基石不能有任何鬆動第五百三十七章 你想跟我火併?第二百三十六章 吃不了兜着走的手段第四百二十四章 這就是賢臣良相?第八章 有內鬼!第651章 還天下萬民一個太平盛世!第三百六十九章 甚至包括肉食者第三百六十三章 徹底摧毀敵人的抵抗意志第一百七十九章 送稽王歸京第646章 大昏君的豪宅第694章 恨似高山仇似海第878章 此間樂,不思黎第四百一十九章 好人就該被槍指着三江感謝+上架感言+加更規則第994章 走出去和帶回來第707章 你覺得他們會傷害朕嗎?第804章 李代桃僵,鳩佔鵲巢第五百三十二章 擁有於少保的君士坦丁堡,堅不可摧第二百一十三章 京察第一百九十章 火耗三成,如何分配?第884章 第一站,峴港第三百八十八章 敢問閣下何方高人?第二百零四章 進攻與防禦的成本第669章 爲上者隱,爲尊者諱第一百三十八章 這裡是瓦剌大營!(月票加更)第六百二十七章 時代的悲劇第996章 崇王 沂王,就藩海外第四百六十四章 羅馬使者和奧斯曼使者的禮物第六十六章 南下!南下!南下!第五百四十七章 大明人的善良第一百九十五章 大明銀幣供不應求第四百三十八章 生存和發展是一種奢侈第845章 開門,自由貿易第925章 朕不把他滅了,朕跟他姓!第六十章 三千對八萬,優勢在我第838章 最該死的人第二百三十七章 有什麼話,跟陛下說吧第五百零九章 狼子野心,昭然若揭第783章 一馬力的雙動活塞蒸汽機第946章 六十六車的儒教經典第四百零七章 陛下不唱紅臉,也不唱白臉第五百七十章 朕和她清清白白,毫無瓜葛!第780章 升龍城不戰而降第五百二十三章 勢與羅馬同生同死第四百零四章 天的盡頭是什麼?第687章 銀莊不應成爲朘剝的利刃第五百四十章 說什麼狡兔三穴,哪能擋得住繡春刀寒芒乍現第一章 亂糟糟的朝堂第一百二十八章 申斥都察院第六十二章 大明皇帝在殿後第三百一十三章 朱門迷醉權貴喜,囹圄滄桑生民怨第二百二十章 朱瞻墡:怎麼全都想我死?!第四百二十三章 諫治國君道臣義萬言疏第四百七十三章 漢室江山,代有忠良第四百九十章 農莊發展三十二條綱要第716章 什麼是天命?第四十六章 與敵接戰,天經地義第六十八章 士農工商,高低貴賤第654章 正天下之不正,合天下之不一第五百一十八章 哪有同黨?都是陛下的臣子(恭賀“打磨z”成爲本書盟主!)第927章 枯木怎逢春第三百四十二章 商舶稅十抽一,給銀再減四分第969章 大明興衰疏第717章 陛下是仁君聖主第四百四十四章 這真是,是可忍孰不可忍!第六十八章 士農工商,高低貴賤第655章 沒有孔府,山東煥然一新第六百二十九章 死掉的瓦剌纔是好瓦剌第六十六章 南下!南下!南下!第697章 陛下爲何謀反?第二百二十七章 人間閻羅第765章 日拱一卒第944章 解刳院雅座兩位第五百九十二章 腰纏萬貫進此地,身無分文雁拔毛第四百八十七章 十萬銀幣換一塊奇功牌,換不換?第862章 隻手遮天賀總憲要做惡人第764章 達則混吃混喝,衰則反咬一口第二百六十三章 皇帝殿試策問,大數學家參考第五百零一章 是他先動的手!第三百零七章 也先大悅!第六百一十章 在草原,韃靼纔是主場第897章 喪心病狂的大明皇帝第765章 日拱一卒第692章 大明皇帝的蛇頭企劃案第一百六十一章 我就是酷吏!第三百五十八章 那隻能苦一苦勢要豪右之家第三百八十六章 陛下不愧是陛下!第四百一十四章 公車詣闕,上書鳴冤第915章 問出奇怪問題的皇帝陛下第807章 馳道所及之地,皆爲大明疆土!第五百三十四章 山野銀山的名主第六百零六章 海貿,比賭坊一直贏還賺錢第645章 剛柔並濟,恩威並重第五百四十三章 先義後利爲榮,甲冑有勞曰襄第二百零四章 進攻與防禦的成本第四百八十一章 陛下是真的不坑窮人第887章 明犯強漢者,雖遠必誅!第二十二章 合理?合理個…第810章 蒙聖感化白鹿獻瑞,天下歸心四夷賓第四百四十七章 你們要逼宮嗎?
第六百三十八章 大明的基石不能有任何鬆動第五百三十七章 你想跟我火併?第二百三十六章 吃不了兜着走的手段第四百二十四章 這就是賢臣良相?第八章 有內鬼!第651章 還天下萬民一個太平盛世!第三百六十九章 甚至包括肉食者第三百六十三章 徹底摧毀敵人的抵抗意志第一百七十九章 送稽王歸京第646章 大昏君的豪宅第694章 恨似高山仇似海第878章 此間樂,不思黎第四百一十九章 好人就該被槍指着三江感謝+上架感言+加更規則第994章 走出去和帶回來第707章 你覺得他們會傷害朕嗎?第804章 李代桃僵,鳩佔鵲巢第五百三十二章 擁有於少保的君士坦丁堡,堅不可摧第二百一十三章 京察第一百九十章 火耗三成,如何分配?第884章 第一站,峴港第三百八十八章 敢問閣下何方高人?第二百零四章 進攻與防禦的成本第669章 爲上者隱,爲尊者諱第一百三十八章 這裡是瓦剌大營!(月票加更)第六百二十七章 時代的悲劇第996章 崇王 沂王,就藩海外第四百六十四章 羅馬使者和奧斯曼使者的禮物第六十六章 南下!南下!南下!第五百四十七章 大明人的善良第一百九十五章 大明銀幣供不應求第四百三十八章 生存和發展是一種奢侈第845章 開門,自由貿易第925章 朕不把他滅了,朕跟他姓!第六十章 三千對八萬,優勢在我第838章 最該死的人第二百三十七章 有什麼話,跟陛下說吧第五百零九章 狼子野心,昭然若揭第783章 一馬力的雙動活塞蒸汽機第946章 六十六車的儒教經典第四百零七章 陛下不唱紅臉,也不唱白臉第五百七十章 朕和她清清白白,毫無瓜葛!第780章 升龍城不戰而降第五百二十三章 勢與羅馬同生同死第四百零四章 天的盡頭是什麼?第687章 銀莊不應成爲朘剝的利刃第五百四十章 說什麼狡兔三穴,哪能擋得住繡春刀寒芒乍現第一章 亂糟糟的朝堂第一百二十八章 申斥都察院第六十二章 大明皇帝在殿後第三百一十三章 朱門迷醉權貴喜,囹圄滄桑生民怨第二百二十章 朱瞻墡:怎麼全都想我死?!第四百二十三章 諫治國君道臣義萬言疏第四百七十三章 漢室江山,代有忠良第四百九十章 農莊發展三十二條綱要第716章 什麼是天命?第四十六章 與敵接戰,天經地義第六十八章 士農工商,高低貴賤第654章 正天下之不正,合天下之不一第五百一十八章 哪有同黨?都是陛下的臣子(恭賀“打磨z”成爲本書盟主!)第927章 枯木怎逢春第三百四十二章 商舶稅十抽一,給銀再減四分第969章 大明興衰疏第717章 陛下是仁君聖主第四百四十四章 這真是,是可忍孰不可忍!第六十八章 士農工商,高低貴賤第655章 沒有孔府,山東煥然一新第六百二十九章 死掉的瓦剌纔是好瓦剌第六十六章 南下!南下!南下!第697章 陛下爲何謀反?第二百二十七章 人間閻羅第765章 日拱一卒第944章 解刳院雅座兩位第五百九十二章 腰纏萬貫進此地,身無分文雁拔毛第四百八十七章 十萬銀幣換一塊奇功牌,換不換?第862章 隻手遮天賀總憲要做惡人第764章 達則混吃混喝,衰則反咬一口第二百六十三章 皇帝殿試策問,大數學家參考第五百零一章 是他先動的手!第三百零七章 也先大悅!第六百一十章 在草原,韃靼纔是主場第897章 喪心病狂的大明皇帝第765章 日拱一卒第692章 大明皇帝的蛇頭企劃案第一百六十一章 我就是酷吏!第三百五十八章 那隻能苦一苦勢要豪右之家第三百八十六章 陛下不愧是陛下!第四百一十四章 公車詣闕,上書鳴冤第915章 問出奇怪問題的皇帝陛下第807章 馳道所及之地,皆爲大明疆土!第五百三十四章 山野銀山的名主第六百零六章 海貿,比賭坊一直贏還賺錢第645章 剛柔並濟,恩威並重第五百四十三章 先義後利爲榮,甲冑有勞曰襄第二百零四章 進攻與防禦的成本第四百八十一章 陛下是真的不坑窮人第887章 明犯強漢者,雖遠必誅!第二十二章 合理?合理個…第810章 蒙聖感化白鹿獻瑞,天下歸心四夷賓第四百四十七章 你們要逼宮嗎?